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

有。

【拓展变式】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__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

例:。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传

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乐音/噪声)。

【拓展变式】

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

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三、【课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自主学习】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

0o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

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二、【课堂导学】

【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和。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_ _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 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沸腾

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记录的有关数据。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

(2)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

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

是_ 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

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 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__。

【例题3】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

为什么?

【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

【例题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

烟雾”的形成

【例题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

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

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请解释这些现象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

(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现象。

(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现象。

(8)雾的形成,是现象。

(9)霜的形成,是现象。

(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这是现象。

(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现象。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第三章:光(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图1 1.光源:自身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月亮___________光源(是/不是)

2.光的颜色:

(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5)颜料的三原色: 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3.人眼看不见的光

(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

(2)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________,具有热效应

(3)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5.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_____ 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_______ 造成的。

(2)光在_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v =____ _____m/s =____ _____km/s 。

二、【课堂导学】

【例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举一反三】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

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色,裙子是_____色。

【例2】如图1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

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____种色光,但眼

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

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来辨别真伪。

【例3】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

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传播理论。

如图2所示,位于地球上A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食,位于B 区域的人看到

的是日______食。

【举一反三】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发生“日全

食”现象。如图3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

上,则地球应在图中 所示的位置。(甲/乙)

【例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

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

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

束,亦皆倒垂…”。(如图4)

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下图所示。

⑴请在下图中作出蜡烛AB 在屏上所成的像A ′B ′(要求标出A ′、B ′)。

⑵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

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 成 (正比/反比)。

⑶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

径为2.8cm ,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 ,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O 11m ,由此可以估

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 。

三、【课堂检测】

1.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 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2.在暗室中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所示,A 区域是____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________(镜面/漫)反射。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月亮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4.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

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

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第三章:光(第2课时)

一、【自主学习】

图4

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____ _____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 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 _____;反射角____ __入射角。

(1)镜面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________反射出去,即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

(2)漫反射――粗糙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__ ___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__。在光现象中,光路具有__ ___性。

3.应用——平面镜:

(1)成像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 _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 __ 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 __ __。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以

__ __ __对称。

(2)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完成下列光路图

(1)平面镜水平放置,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射入,如图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如图2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3)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3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图4所示的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二、【课堂导学】

【例1】在图5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例2】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 (实/虚)像。

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 M。

【举一反三】图6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

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

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例3】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

如图所示请你在题图7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例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

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图8所示,移动后面的

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举一反三】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8所示,烛焰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像(实/虚),放在图中B处“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会/不会)。操作中某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

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三、【课堂检测】

1.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

A.00 B.300 C.450 D.900

2.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笔“断”了B.水中倒影C.邮票放大D.手影

3.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如图,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实)像。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例举:(1)早晨看到位于地平线的太阳(2)看到池底变了(3)水中的筷子向折起(4)海市蜃楼(5)幻日、太阳变扁、变方等(6)彩虹等。

3、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两侧。当光从空气____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根据光路的______,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法线,折

导学提示 拓展变式2难度较大,要求学生领会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 例3图形较抽象,学生要抓

射角_____入射角。

4、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透镜的中心叫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_____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会聚的点叫______,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5、请使用三种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6、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

7、完成下列光路.

二、【课堂导学】

【例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拓展变式】

如右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 折射,OB 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

致的折射光线。

【例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

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虚/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 _____

而形成的 像(虚/实)。

【拓展变式】

1.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2.如图,MM ′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 是一个物点,P ′是P 的像点,

图中画出了由P 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

介质的折射光线。

O

【例3】如上右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

射和折射,则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例4】如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

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

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

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

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

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你推断的理由是:。

三、【课堂检测】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反射角变大 B.折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大 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大

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

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4.图中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2课时)

一、【自主学习】

1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 、 和 ,首先要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其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

4、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 。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近视眼应戴 矫正,其作用是 ,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6、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应戴 矫正,其作用是 移,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通常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 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 镜。常见的望远镜有__________

8、显微镜的目镜是 焦距的 透镜,物镜是 焦距的 透镜,近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再通过目镜成 、 的 像,近处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成一个 、 的 像。

二、【课堂导学】

【例1】三个焦距都是20cm 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 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

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 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

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 画出对应关系正确的连线。 【拓展变式】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

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蜡烛放置在透镜前15cm 处,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拓展变式】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三、【课堂检测】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镜,外界物

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实像。(正立/倒立)。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______。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

个人可配戴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前/后)移。

2、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 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像(实/虚)。

3、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

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

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上/下)移动。

4、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

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

正立____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

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近视/远视)镜片来代替。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6、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

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

原理可以制成 ( )

A 、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自主学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符号为___。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 ,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在读数时,视线要 ,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_______。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

3.测量时, 值和 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只能______,不能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

4.特殊测量方法:(1) 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5.在物理学里,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6.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国际单

(s)

位是__ 。

7. 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_________,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_________。

8.在描述物体运动时, 叫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9.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 ;(2) 。

二、【课堂导学】

【例1】图中上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cm ,下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_____cm ,_____(上/下)方刻度尺更精确;按上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

___________cm 。 按下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

【拓展变式】如上右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

而言,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___尺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

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 cm 。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

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 ,可算出细

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这种特殊的测 量方法叫做 ,还可以应用到那些地

方 。

【例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

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 ,b 示。

(1)由图a 可知,甲车在作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

为____秒。(2)由图b 可知,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米。 (3)比较图ab 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乙车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拓展变式】右上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

甲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3s 时,甲和乙的图线

相交,这说明了 。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长度测量及读数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分度值不同测量工具的精确程

度不一样,读数的结果也不同,因为估读不同。并且增进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例2考查学生对特殊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试举实例,巩固重点知识。

导学提示 例3考查学生对速度方面知识的理解,分析历年来中考的趋势速度知识的考查侧重和图像的结合。

【例4】如图10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

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运

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

速度是m/s。

【拓展变式】1、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

得110m栏冠军。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约为m/s。

【拓展变式】2、如右上图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

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___,后变_________。

【例5】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某人走进一

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

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商业大厦C.蓝天D.飞行的白云

【拓展变式】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

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确定

【拓展变式】2、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________的,太阳

是________的。飞机在空中飞行,受油机想让加油机给它加油,它们的

飞行方向必须_________,快慢也应该_________,让二者处于_________状态。

【例6】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

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拓展变式】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

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

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

速度应为多少?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自主学习】

1、的多少叫质量。质量国际主单位是: 。1t= Kg= g= mg。物体

的质量不随 , ,和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实验室常用测质量。

2、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主单位

是,1g/cm3= Kg/m3= Kg/d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 Kg/m3,其物理意义是

导学提示

例1此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深度考察,是密度计算与图像的结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

方法选取特殊值进行精确计算,然后进行比值运算;第二种方法学生思考。

例3 考查学生利用公式解决

空心部分体积

的问题

例4 考查实验测盐水的密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 上,把 处;(2)调

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读数(注意左右放错问题)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 ;(2)加减砝码要用 ,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放在托盘上。

4、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外包括 。

二、【课堂导学】 【例1】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最,横坐标表 示物体的体积。图像a 、b 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 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像可知ρ甲:ρ乙= 【例2】体积是40cm 3的铁块,质量为316g ,铁的密度是____g/cm 3。 若锯去一半,所剩下一半铁的密度是_____g/cm3。 【例3】一个体积为30cm3的铜球,质量为178g ,这个铜球是实心球还是空 心球?若是空心球的,求出空心体积。(ρ=8.9×103Kg/m3) 【例4】某同学在做“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时,采用如下步骤: (1)取一空玻璃杯,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 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2) 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杯盛上一定量的盐水,用天平称量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3) 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这时量筒中盐水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4)请对上述实验步骤进行评价:实验步骤中有什么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何改正?

三、【课堂检测】

1、一容积为10L的汽缸内储存有密度为1.5×103Kg/m3的氧气,现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为4L,则压缩后氧气的密度为()

A、1.5×103Kg/m3

B、3.75×103Kg/m3

C、0.6×103Kg/m3

D、6×103Kg/m3

2、体温计中常用水银做测温物质主要是因为()

A、水银是白色的

B、水银的密度大

C、水银的比热小

D、水银柱容易观察

3、将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块和铝块升高的温度相同

B、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相同

C、铁块和铝块的末温相同

D、铁块和铝块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4、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它的卵有1.5Kg,合_________g;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卵只

有0.35g,合_________mg;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合__________g/cm3;在常见物质中,_____的比热最大,其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矮星是宇宙中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星体。1862年发现天狼星的伴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

它的密度大约是水的65000倍,由此可以推算出13t的白矮星物质所组成的物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___cm3,还不到一个拳头的体积。

6、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独立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并违反

国际公约使用了贫铀炸弹。有一种贫铀穿甲弹弹芯的质量为7Kg,贫铀弹的体积是370cm3,则贫铀弹的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

7、没有量筒,只有一个空瓶、一台天平(含砝码)、足够量的水。利用这些东西,能测出食用油

的密度是多少吗?(设水的密度是ρ水)

8、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现在配制了0.5dm3的盐水,称得盐水的质量

是0.6kg。这种盐水合不合要求?若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自主学习】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之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分子之间有和。

3.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摩

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的基本性质是能够吸引;同种电荷互

相,异种电荷互相。

4.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学的

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性,也就是对外不显的性质。

5.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所有带电体均有吸引的特性。

6.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

构成。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正电,带负电。

7.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系中的一员,地球是系中的一员。

8.能够证明宇宙在继续膨胀的有力证据是:星系光谱的现象。

二、【课堂导学】

【例1】小丽同学在课外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到下列现象。

现象1: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现象2:在量筒中装入一半清水,在水底注入浓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可以看到清水和浓硫酸铜溶液之间的明显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并最终消失;并且液面有所降低;

现象3: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其切开,发现它们相互渗透了1mm深。

通过这些现象,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写出两点)。

规律1:;

规律2:。

【拓展变式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气味刺鼻

【拓展变式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例2】星期天早晨许娟起床梳头时发现,自己的干燥长发越梳越松,而且还跟在塑料梳子后面飘动,请分析原因是什么?

【拓展变式】三个通草球甲、乙、丙分别用一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发现甲和丙被吸引,乙被排斥,若用不带电的泊片验电器分别接触,

甲和乙能使泊片分开,而丙却无反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带正电B.乙带负电

C.丙不带电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导学提示

例1考察学生⑴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与理解,⑵能够应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

拓展变式的理解和训练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分子概念,同时巩固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导学提示

例2及拓展变式考察学生⑴对摩擦起电的原理—核外电子的转移,而并非电荷的创生和消亡;

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

【例3】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的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手竖直向

上提着弹簧测力计,轻轻放于水池的水面上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

计,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拓展变式】1、试讨论说明: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而且铁丝很难被拉

伸的原因是什么?。

2、试讨论说明:一块完整的玻璃镜子破裂以后,为什么不能“破镜

重圆”的原因。。

三、【课堂检测】

1、分子是指微粒,它(是/不是)最小的微粒。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 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4、在容量为5×109m3的大水库中,如果有质量为58.5g(共有6.02×1023个盐分

子)均匀分布在水中,每厘米3水中含多少个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

些信息?

第八章:力(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物体的或的改变,叫做形变,它分为形变和形变。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_______。

3、弹力是物体由于产生的力。比如、等。

4、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物体的形变就越。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

理测量的工具。

5、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重

力势能。

6、支持面的力统称摩擦力,它包括、、三

种,它们都(是/不是)弹力。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而滚动摩擦是

指;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表面上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叫静摩擦。

二、【课堂导学】

【例1】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⑴必须认清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使用时________(能/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⑵测量前还要观察测力计的___________,了解分度值的大小;

⑶校正_________,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__________处,若不在,应___________。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________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应与弹簧

测力计的刻度盘________;

⑸记录结果时,要记录______,还要注明______。

【拓展变式】下列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先调零

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只能竖直放置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量程

D、记录数据时应同时写上力的单位

【例2】“水向低处流”的原因是因为水受到而向下流。流下的水能做功,由此可见,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

【拓展变式】有一块铜重29.4N,问能否用最大称量为500g的天平去称量这个铜块?(两种方法)

【例3】滑冰时,冰刀和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摩擦;溜旱冰时,旱冰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摩擦(有益/有害)。

【拓展变式】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上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精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方向朝

__________(前/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三、【课堂检测】

1.某同学在用弹簧秤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0.0牛,则物体的重力()

A、一定等于10.0牛顿

B、一定小于10.0牛顿

C、一定大于10.0牛顿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2.某人提起某物体所用的最小力是1N,这个物体可能是()

A. 两个鸡蛋

B. 一只鸡

C. 一只羊 D 一头猪

3.能直接测量力的仪器是()

A. 天平

B. 弹簧秤

C. 台秤

D. 磅秤

4.一个小球沿斜面滚下,它所受的重力方向为()

A、沿斜面方向向下

B、垂直于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下

D、上述方向都有可能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是在物体运动时产生的

B、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总是有害的

C、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

D、常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第八章:力(第2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

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2、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统称为。力的作用一定是,有施力物的同时,

必定有。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直接接触(一定/不一定)。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是、、。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归纳为三种情况:(1) 、(2) 、(3) 。力不仅可以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一、选择、填空 1.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 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 1、F 1、 F 1,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一样大 2.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 ,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 3.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1=_________,F 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滑轮A 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 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 _____,若G=2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 时可使重物G 匀速上升。 7.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 1=5kg ,那么m 2应等于__________ kg 。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F 2、F 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2>F 1>F 3 D 、F 2<F 1<F 3 9、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11、用图5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1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 、F 甲<F 乙、<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F 乙、=F 丙 D 、F 甲=F 乙、>F 丙 1 2 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和试题

滑轮知识点总结 对比学习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实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方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用n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n-1)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1个;接线方法: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 简单说就是: 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省力,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绕线方式: 奇动偶定(绳子段数为奇数时先绕动滑轮,偶数时先绕定滑轮),滑轮组省力但不省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nF G:重物重力,n:绳子段数,F:自由端拉力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3)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1)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3) 课题:运动的描述序号:03 (5) 课题:运动的快慢序号:04 (7)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 (9)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6 (12)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14)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16)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18)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2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21)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序号:14 (25)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29)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31) 课题:光的传播序号:18 (33)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35)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20 (37) 课题:平面镜成像(一) 序号:21 (39) 课题:平面镜成像(二) 序号:22 (41)

课题:光的折射序号:23 (43) 课题:光的色散序号:24 (45) 课题:看不见的光序号:25 (47) 课题:透镜序号:26 (49)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序号:27 (52)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28 (54) 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29 (56)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30 (58)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31 (60)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序号:32 (62) 课题:质量(一) 序号:33 (64) 课题:质量(二) 序号:34 (66) 课题密度序号:35 (68)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6 (70)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序号:37 (74)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滑轮及做功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做功滑轮、滑轮组 滑轮 定义种类特点实质图例作用周边 有槽, 可以 绕着 装在 框子 里的 轴转 动的 小轮 定滑 轮 轴固定 不动,轮 绕轴心 转动 等臂 杠杆 能改变 施力的 方向 动滑 轮 轮随物 体一起 移动 动力 臂为 阻力 臂二 倍的 杠杆 能省一 半力 滑轮组动滑 轮和 定滑 轮组 合在 一起 既能省 力,也 能改变 施力的 方向 机械功1. 功

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和距离垂直。 公式W=Fs 单位焦耳,1J= 1N·m 【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

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 1. 几个概念: 定义公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4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 量筒怎样正确使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二、课堂导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学生看课本图6.2—1和6.3—2)(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1、课堂上练习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一、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例1.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________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2)实验所依据的公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初二 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 滑轮T能力 授课日 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同步: 一、要点提纲: (1)以下几幅图中有滑轮装置的是哪些? (2)上述几幅图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 (3)请大家在图上画出滑轮的支点位置并标出动力端和阻力端的位置。 (4)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5)使用滑轮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的快慢是否相同?

答案:(1)3幅图都有 (2)第1幅图是定滑轮,第2幅图可以是定滑轮可以是动滑轮,第3幅图左边的是定滑轮,右边的动滑轮。 (3)略 (4)定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端和阻力端运动一样快。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滑轮的2倍。 知识梳理: 一.滑轮 1.定义:。(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2.分类与区别: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①,叫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②,叫动滑轮。(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问题:滑轮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样的杠杆?

(是。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注:使用滑轮的条件是①有滑轮;②有绳子;③有重物 (此处可以详细给学生描述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图,可以举例如升旗时候旗杆顶端有滑轮,滑轮上饶了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着红旗即重物,绳子另一端拿在旗手的手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模仿老师,再描述一个运用滑轮的生活实例) 二.滑轮的使用特点 1.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1)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段;G端) (2)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初二物理导学案

初二物理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审批:时间: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NO:0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 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 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 能力立意:全面、仔细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6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 一、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声音是哪来的?如何传播? 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人说话靠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靠的振动发出鼓声。 3、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没有,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4、知识点三:声速 (1)声速就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它的大小既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2)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体中传播得最快,在体中传播得最慢。 (3)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m/s。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消失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生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与试题精讲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与 试题精讲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滑轮知识点总结 对比学习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实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方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用n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n-1)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1个;接线方法: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 简单说就是: 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省力,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省一半的力,实质是一个动是阻二倍的杠杆。绕线方式: 奇动偶定(绳子段数为奇数时先绕,偶数时先绕),省力但不省功, 的:G/nF G:重物重力,n:绳子段数,F:自由端拉力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