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

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

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
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

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

1、典型单萜烯的结构中,应具有的不饱和度数目是

A.2

B.4

C.1

D.3

E.5

2、一般在35~70℃(1333.22Pa)被蒸馏出来的是

A.单萜烯

B.倍半萜烯

C.含氧单萜

D.含氧倍半萜

E.二萜

3、组成萜类的基本单位是

A.苯丙素

B.甲戊二羟酸

C.异戊二烯

D.2-苯基色原酮

E.苯骈α-吡喃酮

4、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时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CO

B.EtOH

C.CO

D.MeCO

E.SO

5、为了将挥发油中的羧酸和酚进行分离,应加入

A.5%NaHCO

B.NaHSO

C.2%NaOH

D.Girard试剂

E.1%HCl

6、用分馏法分离单萜烯烃中的①三烯,②二烯和③一烯时,馏出的先后顺序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E.③①②

7、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

A.碳原子数不同

B.碳环数不同

C.氮原子数不同

D.氧原子数不同

E.氧环数不同

8、鉴定挥发油的常用方法是

A.冷冻法

B.升华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气相色谱法

E.分馏法

9、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

A.氯仿

B.石油醚(60~90℃)

C.丙酮

D.95%乙醇

E.石油醚(30~60℃)

10、欲将挥发油中的醛和酮类成分进行分离,应加入

A.GirardT试剂

B.GirardP试剂

C.NaOH

D.NaHSO

E.NaHCO

11、可获得常含有较多脂溶性杂质的粗制挥发油的方法是

A.压榨法

B.溶剂提取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CO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E.盐析法

12、从富含挥发油的新鲜植物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常用方法是

A.压榨法

B.溶剂提取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CO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E.盐析法

13、能够防止氧化热解,提高挥发油品质而且提取效率高的方法是

A.压榨法

B.溶剂提取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CO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E.盐析法

14、评价薄荷油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A.新薄荷醇

B.乙酸薄荷酯

C.薄荷酮

D.薄荷醇

E.胡椒酮

15、薄荷醇属于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16、紫杉醇属于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17、龙脑(冰片)属于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18、青蒿素属于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19、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

A.醚基

B.内酯羰基

C.内酯环

D.过氧桥

E.与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20、水解1g挥发油中的酯类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A.酸值

B.碱值

C.皂化值

D.酯值

E.极性

21、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A.酸值

B.碱值

C.皂化值

D.酯值

E.极性

22、分离龙胆苦苷四乙酰化物和獐芽菜苷四乙酰化物用

A.AgNO硅胶柱色谱

B.60%~65%HPO

C.吉拉尔试剂

D.氧化铝柱色谱

E.硅胶柱色潜

23、分离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用

A.AgNO硅胶柱色谱

B.60%~65%HPO

C.吉拉尔试剂

D.氧化铝柱色谱

E.硅胶柱色潜

24、龙胆苦苷是

A.单萜

B.二萜

C.环烯醚萜醇

D.环烯醚萜苷

E.裂环环烯醚萜苷

25、穿心莲内酯是

A.单萜

B.二萜

C.环烯醚萜醇

D.环烯醚萜苷

E.裂环环烯醚萜苷

26、用于挥发油提取的常用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吸附柱色谱法

C.水煎煮法

D.UV光谱法

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7、用于挥发油鉴定的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吸附柱色谱法

C.水煎煮法

D.UV光谱法

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8、用于挥发油分离的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吸附柱色谱法

C.水煎煮法

D.UV光谱法

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9、最先馏出的是

A.单萜烯

B.单萜酸

C.单萜醇

D.单萜醚

E.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化合物时,馏出顺序为

30、第二个馏出的是

A.单萜烯

B.单萜酸

C.单萜醇

D.单萜醚

E.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化合物时,馏出顺序为

31、第三个馏出的是

A.单萜烯

B.单萜酸

C.单萜醇

D.单萜醚

E.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化合物时,馏出顺序为

32、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5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最后馏出的是

A.单萜烯

B.单萜酸

C.单萜醇

D.单萜醚

E.倍半萜

33、皂化值是挥发油中的

A.酸值加皂化值

B.皂化值减酸值

C.酸值减皂化值

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

E.酸值与酯值之和

34、酯值是挥发油中的

A.酸值加皂化值

B.皂化值减酸值

C.酸值减皂化值

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

E.酸值与酯值之和

35、酸值是挥发油中的

A.酸值加皂化值

B.皂化值减酸值

C.酸值减皂化值

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

E.酸值与酯值之和

36、栀子苷属于

A.C-取代环烯醚萜

B.C-无取代环烯醚萜

C.裂环环烯醚萜

D.二萜

E.三萜

37、梓醇苷属于

A.C-取代环烯醚萜

B.C-无取代环烯醚萜

C.裂环环烯醚萜

D.二萜

E.三萜

38、龙胆苦苷属于

A.C-取代环烯醚萜

B.C-无取代环烯醚萜

C.裂环环烯醚萜

D.二萜

E.三萜

39、獐牙菜苦苷属于

A.C-取代环烯醚萜

B.C-无取代环烯醚萜

C.裂环环烯醚萜

D.二萜

E.三萜

40、能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有色沉淀的是

A.柠檬烯

B.鱼腥草素

C.龙胆苦苷

D.新穿心莲内酯

E.丁香酚

41、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的是

A.柠檬烯

B.鱼腥草素

C.龙胆苦苷

D.新穿心莲内酯

E.丁香酚

42、能与3,5-二硝基苯甲酸碱性醇溶液反应的是

A.柠檬烯

B.鱼腥草素

C.龙胆苦苷

D.新穿心莲内酯

E.丁香酚

43、常用于分析挥发油类成分的方法是

A.离子交换树脂法

B.大孔吸附树脂法

C.分馏法

D.气相色谱法

E.硝酸银络合色谱法

44、常用于分离挥发油中沸点差异较大成分的方法是

A.离子交换树脂法

B.大孔吸附树脂法

C.分馏法

D.气相色谱法

E.硝酸银络合色谱法

45、常用于分离挥发油中双键位置不同成分的方法是

A.离子交换树脂法

B.大孔吸附树脂法

C.分馏法

D.气相色谱法

E.硝酸银络合色谱法

4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酚性成分应使用

A.1%硫酸溶液

B.5%盐酸溶液

C.2%氢氧化钠溶液

D.20%硝酸银溶液

E.氯化钠水溶液

4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酸性成分应使用

A.1%硫酸溶液

B.5%盐酸溶液

C.2%氢氧化钠溶液

D.20%硝酸银溶液

E.氯化钠水溶液

48、银杏内酯是

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B.二萜类化合物

C.肽类化合物

D.有机酸类化台物

E.倍半萜类化合物

49、龙胆苦苷是

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B.二萜类化合物

C.肽类化合物

D.有机酸类化台物

E.倍半萜类化合物

50、分离龙胆苦苷四乙酰化物和獐芽菜苷四乙酰化物用

A.AgNO硅胶柱色谱

B.60%~65%HPO

C.吉拉尔试剂

D.氧化铝柱色谱

E.硅胶柱色谱

51、分离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用

A.AgNO硅胶柱色谱

B.60%~65%HPO

C.吉拉尔试剂

D.氧化铝柱色谱

E.硅胶柱色谱

52、穿心莲内酯是

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B.倍半萜类化合物

C.二萜类化合物

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E.三萜类化合物

53、甜菊苷是

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B.倍半萜类化合物

C.二萜类化合物

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E.三萜类化合物

54、梓醇是

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B.倍半萜类化合物

C.二萜类化合物

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E.三萜类化合物

55、莪术醇是

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B.倍半萜类化合物

C.二萜类化合物

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E.三萜类化合物

5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酚性成分应使用

A.1%硫酸溶液

B.5%盐酸溶液

C.2%氢氧化钠溶液

D.20%硝酸银溶液

E.5%碳酸氢钠溶液

5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酸性成分应使用

A.1%硫酸溶液

B.5%盐酸溶液

C.2%氢氧化钠溶液

D.20%硝酸银溶液

E.5%碳酸氢钠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