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章《勾股定理》

第14章《勾股定理》

第14章《勾股定理》
第14章《勾股定理》

第60课时 14.1.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探索—归纳—验证”这几个思维阶段,发展数形结合、合情推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通过探索过程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归纳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设置疑问: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但小明量出长58厘米和宽46厘米,是不是售货搞错了呢?此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厘米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这一生活常识,进而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回忆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师引导提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1:

1、猜想: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放到方格纸中研究,分别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让学生猜想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观察思考: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猜想是否一样?

3、引导点拨:将“R”分“割”成若4个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或“补” 成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4、得出结论:S P+S Q=S R

探究活动2:

1、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一般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结论呢?

2、观察填空: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寻找办法,发现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并抽生交流方法。

3、议一议:(1)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4、得出结论:S P+S Q=S R 从而由面积的求法推出a2+b2=c2

5、验证结论:学生在P117页方格纸上作一个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测

量,计算来验证结论。 (三)归纳概括,发现定理

1、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符号语言:在Rt △ABC 中,∠C =90°,则 AC 2

+BC 2

= AB 2

(或a 2

+b 2

=c 2

) 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勾股定理。

2、强调:(1)成立的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作用是已知两条边,求另一边。

3、结论变形:引导学生对a 2

+b 2

=c 2

变形并说明为什么取算术平方根。

(四)例题讲析,点拨思维

学生自学例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板书强调解题格式。 (五)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1、做一做: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2、小试牛刀

⑴已知Rt △ABC 中,∠C=90°. ① 若a =1 5,b = 20,求c ; ② 若c= 10,b = 8,求a.

⑵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 x ,则x = . 3、乘风破浪

如图:一块长约8m 、宽约6m 的长方形草地,被不自觉的学生沿对角线踏出了一条斜“路”。请同学们说说:

①走斜“路”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②斜“路”比正路近多少?这么几步近路,值得吗? 4、应用知识 回归生活

练习3.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5、回到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体现了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五)追溯历史,激发情感

利用多媒体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列举东西文化中对勾股定理的发现,介绍一些著名的人物、

著作和学派,如商高、

《周髀算经》、毕达哥拉斯……,并展示美丽的“勾股树”

让学生体会勾股定

理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数学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1、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

2、板书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驻足“双基”】

1.在Rt△ABC中,∠C=90°,BC=12cm,S△ABC=30cm2,则AB=________.

2.等腰△ABC的腰长AB=?10cm,?底BC?为16cm,?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面积为_____.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

4.△ABC中,∠ACB=90°,AC=12,BC=5,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 ). A.2 B.26 C.3 D.4

5.等腰三角形腰长32cm,?顶角的大小的一个底角的4?倍,?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_____.【提升“学力”】

6.某车间的人字形屋架为等腰三角形ABC,跨度AB=24m,上弦AC=13m,求中柱CD.(D为底AB 的中点)

7.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聚焦“中考”】 8.(1994年天津市中考题)如图,在Rt△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且BD=AD=10,∠ADC=60°,求△ABC面积.

附:板书设计(见课件)

(八)教学反思

第61课时14.1.2 勾股定理(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关键:把握Rt△中的三边关系,充分应用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要注意直角边和斜边的区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投影片,收集并制作补充问题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复习勾股定理.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几何知识,以及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对勾股定理的应用加以理解.

2.知识线索: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

3.学习方式:采用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小测评估

【课堂小测题】(投影显示)

1.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中,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

(2)在Rt△ABC中,∠C=90°,若a=b=2cmm,S△ABC=______(填:2cm)

2.选择题

(1)在△ABC中,∠C=90°,∠A=∠B,则BC:AC:AB=(A).

A.1:1 B.1:1:2 C.1:1:1 D.以上结论都不对(2)等边三角形面积为8cm,它的边长(D).

A.cm B.cm C.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测试,而后讲评,通过讲评,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生活动:独立小测,通过小测加深对勾股定理应用的理解.

【设计意图】采用“测中反思”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以利于本节课解决.

二、数形结合,应用所学

【显示投影片2】

问题探究3:大家知道,数轴上的点有些是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请你在数轴上画出

思路点拨:做法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一点A,使OA=5,(2)过A作AT垂直于数轴,垂足为A,在AT上截取AB=12,(3)?连结OB,(4)以O为圆

心,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图,做出在数轴上表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

2的点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借助课本图18.1-7的点M.

【设计意图】拓展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学会在数轴上作无理数的点.

问题探究4:如图,△ABC中,∠B=90°,AC=12cm,BC=4cm,D?在AC?上,?且AD=8cm,E在AB

上,且△AED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

1

4

,求AE和DE的长.

思路点拨:求AE的长时,可过D 作DE⊥AB于F,

可求出DF=2

3

BC=

8

3

,?

这样先把AF?求出AF=2

3

AB=

16

3

2.

再由面积公式S△AED=1

2

AE·DF先求出DF=

4

3

AE,

由S△ADE=1

4

S△ABC=42,求出AE=32,

因而EF=7

3

2,?应用勾股定理求DE=32.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探究,巡视、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纠正.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4人),将所学习的面积、勾股定理应用于该题,?踊跃上台发言,“板演”.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77 “练习”1,2.

2.【探研时空】

(1)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点,

求证:AB2=AD2+2CD2+BD2.

(提示:AB2=AC2+BC2=AD2+CD2+CD2+BD2=AD2+2CD2+BD2)

(2)有一正方形ABCD池塘,边长为一丈(3丈=10米),有棵芦苇生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有1尺(3尺=1米)长,把芦苇拉向岸边,恰好碰到岸沿,?向水深和芦苇长各是多少?

(提示:设水深EF=x尺,芦苇EG=(x+1)尺,则EC=(x+1)尺,CF=5尺,通过构建△EFG,再应用勾股定理得(x+1)2=x2+52,求解出x=12尺,这样得到水深12尺,芦苇长为13尺).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1)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两个“探究”领会勾股定理的应用思想,如可以用来在数轴上描无理数点,可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等.(2)感受勾股定理的历史.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78 习题18.1 7,8,9,11,12,13.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驻足“双基”】

1.请写出满足勾股定理a2+b2=c2的三组数值______________.

2.要登上12m高的建筑物,为完全起见,需要使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m,至少需要_______m 长的梯子.

3.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A?港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A港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_____海里.

4.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

A.3.74 B.3.75 C.3.76 D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其对角线的长是5cm,则长方形的长是().

A.2.5cm B.5

cm C.25cm D.5cm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90°,AD=4,AB=3,BC=12,求正方形DCEF的面积.

【提升“学力”】

7.已知,如图,Rt△ABC中,∠BAC=90°,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

求证:BD2+CD2=2AD2.

【聚焦“中考”】

8.(200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

(1)问: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供选用数据:?2≈1.4,3≈1.7)

第62课时 14.1.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运用. 过程与分析目标: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理解勾股定理.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解决的愿望,体会勾股定理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逆身思维,形成一种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直尺、圆规学生准备:复习勾股定理,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神秘的数组(投影)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里收藏着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 的古巴比伦泥板,泥板上一些神秘符号实际上是一些数组。 这些数组提示了一个什么奥秘呢?

经过专家潜心研究,发现其中2列数字竟然是直角三角形的 勾和弦,只要添加一列数(如下表所示)左边的一列,那么 每行的3个数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

例:60,45,75是这张表中的一组数,而且2

2

2

754560=+,小明画了以60mm 、45mm 、

75mm 为边长的△ABC ,如图所示:

古巴比伦泥板

请你猜想.小明所画的△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上述问题的解答.

思路点拨:

思路一:用量角器量三角形的3个内角,看有无直角.

思路二: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2条直角边的长为60mm和45mm,看能否

与△ABC全等.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普林顿322”泥板的图片,以及数字.

古埃及人实验(投影显示)

古埃及人曾经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如图那样用桩钉钉成一个三角形,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学生活动:继续探究,感悟其中的道理

形成共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是直角三角形(勾股逆定理)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发现它与勾股定理恰好是条件与结论互相对换的一个语句. 教师点拨:实际上它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它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

角形.从神秘的数组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勾股数,也就是满足a2+b2=c2的3个

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古埃及勾股也体现出这个特征.可见利用勾股数可以构造直

角三角形.

二、范例学习

例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下列各组数.试判断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7,24,25; (2)12,35,37; (3)13,11,9

思路点拨:判断的依据是勾股逆定理,但是应该是将两个较小数的平方和与较大数

平方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最大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一点应该明

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例,然后提问学生,强调方法.

学生活动:动手计算,对照勾股逆定理进行判断.

三、随堂练习

课本P54练习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有下列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 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55习题14.1第6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班级 姓名 作业时间: 月 日 1、以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cm ,12cm ,13cm B 5cm ,8cm ,11cm C 5cm ,13cm ,11cm D 8cm ,13cm ,11cm

2、⊿ABC 中,如果三边满足关系2

BC =2AB +2

AC ,则⊿ABC 的直角是( ) A ∠ C B ∠A C ∠B D 不能确定

3、由下列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7,b=25,c=24 B a=2.5,b=2,c=1.5 C a=

45,b=1,c= 3

2

D a=15,b=20,c=25 4、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b c b a 2)(2

2

=-+,则此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m+1,m+2,m+3,则当m= ,它是直角三角形。

6、在⊿ABC 中,若5,7,252

222==-=+c b a b a ,则最大边上的高为 。 7、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3:12:5,且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是 2

cm 。 8、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4,要使它成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平方为 。

9、小明画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四边形,其中AB=4,BC=12,CD=13,DA=3,∠A=

90,你能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吗?

C

D

B

A

10、已知在⊿ABC 中,AB=AC=5,BC=6,求⊿ABC 的面积。

第63-64课时14.2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把解斜三角形问题转

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

教学难点:“转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

教学程序:

一、情境创设

斜拉大桥的钢绳、日常生活中求线段的长度

二、探索研究

1、学生看书(学生小组讨论)

P57例1、P58例2

2、提问:如何变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的。

三、巩固知识(提问学生解题方法)

1、P58练习1、

2、

2、甲、乙两人在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速度向东

南方向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速度向西南方向行走,上午10∶00

时,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3、有三座城市A,B,C,两两距离相等,现欲建一天然气供气网,向这三座城市供气,希望

供气管道的总长越短越好,今有以下三种方案(如图)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实

线是供气网)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书P60习题14.2 1、2、3

课外作业: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六、教后反思:

O

A

B C

D

D C

B A

C B

A

第65课时14.3反证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3.理解本节中关于两线相交与平行的又一判定方法.

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证法的含义和步骤.课本“合作学习”要求用两种方法完成平行线的传递性的证明,有较高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中《路旁苦李》这个话题,利用多媒体给出这个故事的动画场景.

(营造开放的讨论场面,引导学生接近并进入反证法的话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教师给出问题: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办?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你认为他的判断方法正确吗?

他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推理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要求能自说其圆.

(教师既要赞许类似王戎式的学生的判断方法,但也要肯定选择直接去尝试实验的学生的判断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入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4.4 反证法.

三、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结合上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归纳以下问题:

1.用自已的语言结合“路旁苦李”的故事阐述反证法的概念。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相互补充,教师作适当引导、调整.教师在课件中显示完整的反证法概念,简要板书反证法的概念:从假设所需证的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出发,结合条件推出与已知条件或正确命题相矛盾的结论,说明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教师把课本例题改编)填空:

已知:如右图,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l1∥l2,13

求证:13与l2相交.

证明:假设,,

即∥,

又∵∥(已知),

∴过直线12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11,13与直线12平行,

这与“”相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求证的命题成立,

∴13与12相交.

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小结:证明两线相交的又一判定方法(课本黑体字).

3.根据上述填空,讨论得出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相互补充,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反证法的一般证明步骤.)

①假设待证命题不成立,或命题的反面成立;②以假设为条件,结合已知条件推理,得出与已知条件或正确命题相矛盾的结论;③这与“………”相矛盾;④所以所求证的命题成立,即……

四、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课内练习”第l题.课本“作业题”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个填空题与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再对照一遍,以加深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课本第86页):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你首选的是哪一种证明方法?

(2)如果你选择反证法,先怎样假设?结果和什么产生矛盾?

(3)能不用反证法证明吗?你准备怎样证明?

要求按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进行:理解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制订计划(选择证明方法,找出证明思路);执行计划(写出证明过程);回顾(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特点).(教师:①例后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反证法的优点:当正面证明比较繁杂或较难证明时,用反证法证明是一种证明的思路.②本题的结论是课本黑体字,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又一判定定理.)

五、实践应用,知识迁移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课内练习”第2题.

2.同伴(桌)合作完成课本“作业题”第3题.

由学生推荐两组学生实物投影(或上台板演:同伴一起上台,一人主笔,一人检查核对)解答过程,然后学生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先是解答的同伴组自己阐述证明的设想或书写时的感想,再由他组同学进行证明思路的繁简性比较、证明过程的书写规范性补充.教师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

六、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学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技巧或数学思想方法?

(1)我学到了……(由学生自己从知识、方法、技巧、体会等角度去自我小结评价)

例如,我学到了什么是反证法;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当正面证明一个命题比较繁杂或困难时,可用反证法证明等.

教师也要特别强调反证法的证明书写步骤与规范格式,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

七、分层作业,延伸拓展

1.独立完成作业.

2.(小组合作选做)甲、乙、丙、丁、戊五人在运动会上分获一百米、二百米、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有四个人

猜测比赛结果:

A说:乙获铅球冠军,丁获跳高冠军;;B说:甲获百米冠军,戊获跳远冠军;;C说:丙获跳远冠军,丁获二百米冠军;D说:乙获跳高冠军,戊获铅球冠军.

其中每个人都只说对一句,说错一句.你知道五人各获哪项冠军吗?

3.(个人选做)搜集生活中用反证法来说明或解决问题的例子,鼓励学生自己编写贴子贴在教室墙上的交流栏内与同学交流.

教学效果预测

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学生应该能掌握得比较好,但假设的书写,对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的运用,以及推出的结论与谁相矛盾对中下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尽管上课强调书写格式和规范,但作业质量可能不一定会很理想,需要通过一定量作业的训练再纠正才能熟练.

第66-67课时14.4复习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熟练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反思本单元知识结构的过程,理解和领会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勾股定理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

关键:在应用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中,应首先确定出一个三角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学生准备:做一份本单元的小结,完成课本P86“数学活动”.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在完成勾股定理、勾股逆定理学习,积累一定的基础上,?提升本单元知识.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用回顾交流、师生互动、研训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合作学习

【活动方略】

活动设计: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小结,并结合课本P87?的小结进行反思,教师巡视,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复习轨道.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时可借助投影仪,要求学生上台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问题探究1】(投影显示)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小明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小明头顶5000米,问:飞机飞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如右图,图中△ABC?中的∠C=90°,AC=4000米,AB=5000

米,?要求出飞机这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

20秒时间里飞行的路程,也就是图中的BC长,在这个

问题中,?斜边和一直角边是已知的,这样,我们可以

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出BC的长.(3000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请两位学

生上台演示,然后讲评.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问题探究1”,然后踊跃举手,上台演示或与同伴交流.

【问题探究2】(投影显示)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右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4,AB=3,DB=5,DC=12,BC=13,请你判断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要检验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断△ADB和△D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予以解决:

AB2+AD2=32+42=9+16=25=BD2,得∠A= 90°,同理可得

∠CDB=90°,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关注学生的思维,请两位学

生上讲台演示之后再评讲.

学生活动:思考后,完成“问题探究2”,小结方法.

解:在△ABC中,AB2+AD2=32+42=9+16=25=BD2,

∴△ABD为直角三角形,∠A=90°.

在△BDC中,BD2+DC2=52+122=25+144=169=132=BC2.

∴△BDC是直角三角形,∠CDB=90°

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问题探究3】

甲、乙两位探险者在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思路点拨:要求甲、乙两人的距离,就要确定甲、乙两人在平面的位置关系,由于甲往东、乙往北,所以甲所走的路线与乙所走的路线互相垂直,然后求出甲、乙走的路程,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甲、乙两人的距离.(13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关注学生训练,并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与同伴交流或举手争取上台演示.

解:甲从上午8:00到上午10:00一共走了2小时,走了12千米,乙从上午9:00到上午10:00一共走了1小时,走了5千米,那么10:00甲、乙两人相距为:122+52=169=132.答:这时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

【设计意图】采用“研训一体”的训练方法,达到反思概念,以及应用所学的目的.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88 复习题18 8,9

2.【探研时空】

(1)在△ABC中,BC=m2-n2,AC=2mn,AB=m2+n2(m>n>0),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

(2)已知三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边长分别为a+1,b+1,c+1的三角形会不会是直角三角形呢?请说明理由.

提示:(1)BC2+AC2=(m2+n2)2,而AB2=(m2+n2),

∴AB2=AC2+BC2,

(2)由题设知a2+b2-c2=0,

∴(a+1)2+(b+c)2-(c+1)2=2(a+b-c)+1,

而a+b>c,∴(a2+1)2+(b+1)2≠(c+1)2,

故这样的三角形不会是直角三角形.

三、布置作业,发展潜能

1.课本P88 复习题 1,2,3,4,5,6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四、课后反思

【驻足“双基”】

1.设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2.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点B200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

游了520m,则该河流的宽度为_____m.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其中

斜边上的高为().

A.6cm B.8.5cm

C.30

13

cm D.

60

13

cm

4.有四个三角形:

(1)△ABC的三边之比为3:4:5;(2)△A′B′C′的三边之比为5:12:13;

(3)△A′B′C′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4)△CDE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1)(2) B.(1)(2)(3) C.(1)(2)(4) D.(1)(2)(3)(4)

5.在△ABC中,AC=21cm,BC=28cm,AB=35cm,求△ABC的面积.

【提升“学力”】

6.如图,△ABC的三边分别为AC=5,BC=12,AB=13,将△ABC沿AD折叠,使AC?落在AB上,求DC的长.

7.如图,一只鸭子要从边长分别为16m和6m的长方形水池一角M?游到水池另一边中点N,那么这只鸭子游的最短路程应为多少米?

【聚焦“中考”】

8.(2000年海南省中考题)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垂直AB于A,CB垂直AB于B,已知AD=15km,BC=1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建在距A站多少千米处?

.

勾股定理单元检测试题

勾股定理单元检测试题 邮编:518052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常兴南路荔香中学数学组 作者:钟国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中学高级教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1,2,3 (B )2,3,4 (C )3,4,5 (D )4,5,6 解:因为222345+=,故选(C )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的长是13,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那么这个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解:由勾股定理知, 5=,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为1 125302 ??=. 3.如图1,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 上,这时梯足B 到墙底端C 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0.4米,则梯足将向外移( ) (A)0.6米 (B)0.7米 (C)0.8米 (D)0.9米 解:依题设11 2.5,0.7AB A B BC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7 2.4 A C = = 由12.4,0.4AC AA ==, 得1 1 2.40.42AC AC AA =-=-=. 在11Rt A B C ?中, 由勾股定理,得 21 1.5B C = = 所以11 1.50.70.8BB B C BC =-=-= 故选(C) 4.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的长是11,另外两边的长都是自然数,那么它的周长是( ) (A )132 (B )121 (C )12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x ,另外一条直角边长为y ,则x y >. 由勾股定理,得22211x y =+. 图1

北师大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秋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 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 1.(4分)如图①,美丽的弦图,蕴含着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已知每个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为a,较短的直角边为b,斜边长为c.如图②,现将这四个全图②等的直角三角形紧密拼接,形成飞镖状,已知外围轮廓(实线)的周长为24,OC=3,则该飞镖状图案的面积() A.6 B.12 C.24 D.24 2.(4分)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 B.8 C.16 D.64 3.(4分)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

() A.B.C.D. 4.(4分)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 A.1,2,3 B.4,5,6 C.3,4,5 D.7,8,9 5.(4分)如图,小明将一张长为20cm,宽为15cm的长方形纸(AE>DE)剪去了一角,量得AB=3cm,CD=4cm,则剪去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A.5cm B.12cm C.16cm D.20cm 6.(4分)如图,长为8cm的橡皮筋放置在x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3cm至D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A.2cm B.3cm C.4cm D.5cm 7.(4分)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3,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处沿圆柱表面爬到对角C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B.C.D. 8.(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分别以下列五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①6,8,10;②13,5,12 ③1,2,3;④9,40,41;⑤3 21,421,52 1 .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组 2.已知△ABC 中,∠A = 21∠B =3 1 ∠C ,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 ∶1∶2 ∶3∶2 ∶2∶3 ∶4∶1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60°,斜边长为2,那么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 5 C. 3+2 D. 33+ 4.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 ) 米 米 米 米 5.放学以后,小明和小刚从学校出发,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明和小刚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明用15分钟到家,小刚用20分钟到家,小明家和小刚家的距离为( ) 米 米 米 D.不能确定 6.已知如图1,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 A. 6cm 2 B. 8cm 2 C. 10cm 2 D. 12cm 2 7.如图2,分别以直角△ABC 的三边AB ,BC ,CA 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设直线AB 左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S 2,则( ) =S 2 <S 2 >S 2 D.无法确定 8.在△ABC 中,∠C =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直角边比是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 ) ,4,3 ,12,5 ,8,6 ,24,10 9.如图3所示,AB =BC =CD =DE =1,AB ⊥BC ,AC ⊥CD ,AD ⊥DE ,则AE 等于( ) B. 2 C. 3 10.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长为13,另外两条边长都是自然数,则它的周长为(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cm ,宽为60cm ,对角线为100cm ,这个桌 面 (填“合格”或“不合格”)。 12.如图4所示,以ABC Rt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4,S 2=8,则 S 3= 。 A B C 图2 B C E D 图3 F 图1 A S 3S 2 S 1 C B A 3 220 A

常见的勾股数及公式

常见的勾股数及公式 武安市黄冈实验学校 翟升华搜集整理 我们知道,如果∠C=90°,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由勾股定理,得a 2+b 2=c 2;反之,若三角形的三边 a 、 b 、 c 满足a 2+b 2=c 2,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为斜边.与此相类似,如果三个正整数a 、b 、c 满足a 2+b 2=c 2,则称a 、b 、c 为勾股数,记为(a ,b ,c ).勾股数有无数多组,下面向同学们介绍几种: 一、三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 (3,4, 5)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组三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除此之外是否还有第二组或更多组呢? 设三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组为(x -1,x ,x +1),则由勾股数的定义,得(x+1)2+x 2=(x+1)2,解得x = 4或x =0(舍去),故三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只有一组(3,4,5);类似有3n,4n,5n (n 是正整数)都是勾股数 。 二、后两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 易知:(5,12,13),(9,40,41),(113,6338,6385),…,都是勾股数,如此许许多多的后两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它的一般形式究竟是什么呢? a=2n+1,b=2n 2+2n,c=2n 2+2n+1(其特点是斜边与其中一股的差为1). 分别取n =1,2,3,…就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 三、前两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 你知道(20,21,29),(119,120,169),(4059,4060,5741)…,这些都是前两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组。其公式为:(x ,x +1,1222++x x )(x 为正整数)。 设前两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组为(x ,x +1,y ),y=1222++x x 则()22 21y x x =++(*) 整理,得1222++x x =2y ,化为()121222-=-+y x ,即()y x 212++() y x 212-+=-1, 又()()2121-+=-1,∴()122 1++n ()1221+-n =-1(n∈N), 故取()y x 212++=()1221++n ,()y x 212-+=()1 221+-n , 解之,得x =41〔()1221++n +()1221+-n -2〕,y =42〔()1221++n -()1221+-n 〕, 故前两数为连续整数的勾股数组是(4 1〔()1221++n +()1221+-n -2〕,41〔()1221++n +()1221+-n -2〕+1,42〔()1221++n -()1221+-n 〕). 四、后两数为连续奇数的勾股数 如(8,15,17), (12,35,37) …其公式为:4(n+1),4(n+1)2-1,4(n+1)2+1(n 是正整数) . 五、其它的勾股数组公式: 1.a=2m,b=m 2-1,c=m 2+1(m 大于1的整数). 2.a=21(m 2-n 2),b=mn,c= 21(m 2+n 2 )(其中m>n 且是互质的奇数). 3.a=2m,b=m 2-n 2,c=m 2+n 2(m>n,互质且一奇一偶的任意正整数). 下面我们把100以内的勾股数组列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3 4 5;5 12 13;6 8 10;7 24 25;8 15 17;9 12 15;9 40 41;10 24 26;11 60 61;12 16 20; 12 35 37;13 84 85;14 48 50;15 20 25;15 36 39;15 112 113;16 30 34;16 63 65 17 144 145;18 24 30;18 80 82;19 180 181;20 21 29;20 48 52;20 99 101;21 28 35 21 72 75;21 220 221;22 120 122;23 264 265;24 32 40;24 45 51;24 70 74;24 143 145

勾股定理单元达标测试综合卷检测

勾股定理单元达标测试综合卷检测 一、选择题 1.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 B . C . D . 2.已知长方体的长2cm 、宽为1cm 、高为4cm ,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表面从A 点爬到B′点,那么沿哪条路最近,最短的路程是( ) A .29cm B .5cm C .37cm D .4.5cm 3.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 A .1cm B .1.5cm C .2cm D .3cm 4.如图,在ABC ?中,,90? =∠=AB AC BAC ,ABC ∠的平分线BD 与边AC 相交于

点D ,DE BC ⊥,垂足为E ,若CDE ?的周长为6,则ABC ?的面积为( ). A .36 B .18 C .12 D .9 5.如图,AB =AC ,∠CAB =90°,∠ADC=45°,AD =1,CD =3,则BD 的长为( ) A .3 B .11 C .23 D .4 6.如图,已知45∠=MON ,点A B 、在边ON 上,3OA =,点C 是边OM 上一个动点,若ABC ?周长的最小值是6,则AB 的长是( ) A . 12 B . 34 C .5 6 D .1 7.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8C 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 长度的 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机器人接受指令“[α,A]”(α≥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正前方沿直线行走α.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正

勾股定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知识结构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学生认知结构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架起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桥梁; 勾股定理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其中【情感态度】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限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突

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直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索,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我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使学生感受其传承的魅力,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情境导入 给出《七巧八分图》中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利用两组七巧板进行合作拼图。(请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它们围成了什么三角形?反映在三边上,又蕴含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欲望。 第二步追溯历史解密真相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依照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从上面低起点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学生很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 勾股数: . 常见勾股数:3、4、5; 6、8、10; 5、12、13; 8、15、17; 7、24、25。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例1、若Rt ABC 中,90C ?∠=且a=5,b=12,则c= , 例2、Rt △ABC 中,若c=10,a ∶b=3∶4,则a= ,b= . 例3、如图,由Rt△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 则正方形M 与正方形N 的面积之和为2_____cm 4、下列各组数:①0.3,0.4,0.5;②9,12,16;③4,5,6;④a 8,a 15,a 17(0≠a ); ⑤9,40,41。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组 A 、1 B 、2 C 、3 D 、4 练习 1、在△ABC 中,∠C=90°,c=37,a=12,则b=( ) A 、50 B 、35 C 、34 D 、26 2、在Rt △ABC 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 A.5、4、3 B.13、12、5 C.10、8、6 D.26、24、10 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22144,25a b ==,则2c =( ) A 、169 B 、119 C 、169或119 D 、13或25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1、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 -c2 ,则此三角形是 ( ).

第一单元 勾股定理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 勾股定理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 ) A .3 B .4 C .5 D .6 2.如图,正方形AB CD 的边长为1,则正方形ACEF 的面积为( ) A .2 B .3 C .4 D .5 3.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两直角边的比为3∶4,则较短直角边的长为( ) A .3 B .6 C .8 D .5 5.△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为,,,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B .∠A ∶∠B ∶∠ C =1∶2∶3 C . D .∶∶=3∶4∶6 6.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m ,则的值为( ) A .10 B .100 C . 28 D .100或28 7.在Rt △ABC 中,∠C =90°,AC =9,BC =12,则点C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 2 cm 2 cm 2 cm 2 cm a b c ()2 2 2a b c ab +=+a b c 2 2 2 a c b =-a b c 2 m

B 169 25 C B A 5cm A . B . C .9 D .6 8.如图,在Rt△ABC 中,∠B =90°,以AC 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 B .若AB =8,B C =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 B . C . D . 9.如图所示为一种“羊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①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②和②',…,依此类推,若正方形①的面积为64,则正方形⑤的面积为( ) A .2 B .4 C .8 D .16 10.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长方形内得到的,∠BAC =90°,AB =3,AC =4,点D ,E ,F ,G ,H ,I 都在长方形KLMJ 的边上,则长方形KLMJ 的面积为( ) A .90 B .100 C .110 D .12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字母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36 5 12 5 100π24-100π48-25π24-25π48-③' ④' ④ ③ ②' ② ①

勾股定理(基础)

勾股定理(基础)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相关的边长(只限于常用的数); ●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学习策略: ●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方程思想; ● 牢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二、学习与应用 1. 正数的平方根有 ,它们互为 ,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____;负数 ,0的平方根是 . 2. 324的算术平方根是 , 256的平方根是 . 3.196= ,144 = .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 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 线段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 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 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2______ a=,2______ b=,()2 2____ c a 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 4.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1、在△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5,b=12,求c; (2)若c=26,b=24,求a. 典型例题——自主学习 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第一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 如图在△ABC 中,∠C=?90,已知两直角边 A b C a 和 b ,求斜边 c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斜边c 和一条直角边b (或a ),求另一直角边 a a (或 b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222BC AB AC =+,则∠B+∠C=_____°. 3.在Rt △ABC 中,∠C=?90, 若a=40,b=9,则c=__________; A 4.如图,△ABC 中,AB=AC , BC=16,高AD=6,则 腰长AB=________________. B D C 第4题图 5.木工师傅做一个宽60cm ,高80cm 的矩形木柜,为稳固起见,制作时需在对角顶点间 加一根木条,则木条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cm . 6.一艘轮船以16Km /h 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以 12Km /h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1小时后相距_________________Km . 7.如图,已知△ABC 中,∠ACB=?90, 以△ABC 各边为边向三角形外作三个正方形, A 3S 1S 、2S 、3S 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1S 1S =81,3S =225,则2S =__________________. C 2S B 8.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上的高为5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9. 在△ABC 中,已知AB=12cm ,AC=9cm ,BC=15,cm 则△ABC 的面积等于 ( ) A.1082cm B.542cm C.1802cm D.902 cm 10.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9、12、15 B .41、40、9 C .25、7、24 D .6、5、4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1(基础卷,含答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1(基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ABC 中,∠C=90°,BC=2,BC AB =32 ,则边AC 的长是( ) A 、5 B 、3 C 、34 D 、13 2、如图1,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 ,则AC 边上的高是( ) A 、22 3 B 、1055 C 、553 D 、554 3、如果△ABC 中,∠A :∠B :∠C=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把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5、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 、n (m >n ),下列各组三个数为勾股数的一组是( ) A 、m 2+mn ,m 2-1,2mn B 、m 2-n 2,2mn ,m 2+n 2 C 、m+n ,m -n ,2mn D 、n 2-1,n 2+mn ,2mn 6、如图2,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如图3,一轮船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则离开港口2h 后,两船相距( ) A B C 图1 A B C 图2 A 北 东 南 图3

A 、25海里 B 、30海里 C 、35海里 D 、40海里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B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c 2,则∠A=90° D 、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那么c 2=b 2-a 2 9、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若AB=2,AC :BC=3:1,则CD 为( ) A 、51 B 、52 C 、53 D 、54 10、如图4,矩形ABCG (AB <BC )与矩形CDEF 全等,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PE 的顶点在线段BD 上移动,使∠APE 为直角的点P 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如图5,将Rt △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A′B′C 的位置,次开发 已知斜边AB=10cm ,BC=6cm ,设A′B′的中点是M ,连结AM ,则AM= cm . 12、如图6,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点A 、C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1和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 13、已知|x -12|+(y -13)2和z 2-10z+25互为相反数,则以x 、y 、z 为三边的三角形为 三角形(填锐角、直角、钝角) C D P E 图4 A B C M B′ 图5 A B C D E M F 图7 A B C D l 图6 1 2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详解及练习(附答案)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逆定理 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A. CD、EF、GH B. AB、EF、GH C. AB、CD、GH D. AB、CD、EF

勾股定理说到底是一个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所以,在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时常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已知量,必须设法求出另一个量或求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需要明确的思路。 ; 方程的思想:通过列方程(组)解决问题,如: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利用勾股定理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 决问题等。 例3:一场罕见的大风过后,学校那棵老杨树折断在地,此刻,张老师正和占明、清华、绣亚、冠华在楼上凭栏远眺。 清华开口说道:“老师,那棵树看起来挺高的。” “是啊,有10米高呢,现在被风拦腰刮断,可惜呀!” “但站立的一段似乎也不矮,有四五米高吧。”冠华兴致勃勃地说。 张老师心有所动,他说:“刚才我跑过时用脚步量了一下,发现树尖距离树根恰好3米,你们能求出杨树站立的那一段的高度吗”

占明想了想说:“树根、树尖、折断处三点依次相连后构成一个直角三角 形。” ' “勾股定理一定是要用的,而且不动笔墨恐怕是不行的。”绣亚补充说。几位男孩子走进教室,画图、计算,不一会就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算 出来了吗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 2)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 的解答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 (2) 在△ABC中,∠C=90°,a=40,b=9,c=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90° AD=13, CD=12 ∴AC2 =AD2-CD2 =132-122 =25 ∴AC=5 又∵∠ABC=90°且BC=3 ∴由勾股定理可得 AB2=AC2-BC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 ,,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 长. 解析:作于D,则因, ∴(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又∵(已知),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2=AE2-AB2=82-42=48,BE==。 ∵DE2= CE2-CD2=42-22=12,∴DE==。 ∴S四边形ABCD=S△ABE-S△CDE=AB2BE-CD2DE=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一) 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 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1)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及练习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第1章 勾股定理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

新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

- 1 - S 3S 2 S 1 C B A D C A 人教版八年级勾股定理测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1 C :6,8,11 D :5,12,23 2、在Rt △ABC 中,∠C =90°,a =12,b =16,则c 的长为( ) A :26 B :18 C :20 D :21 3. 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4、△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AB =8,BC =15,CA =17,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 为斜边 B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BC =90° C :△ABC 的面积是60 D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 =60° 5 ) A : :6、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 2(6)10 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7、一艘轮船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同时另一轮船以12海里∕小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3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 A :36 海里 B :48 海里 C :60海里 D :84海里 8、若ABC ?中,13,15AB cm AC cm ==,高AD=12,则BC 的长为( ) A :14 B :4 C :14或4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cm ,宽为60cm ,对角线为100cm ,则这个桌面 (填“合格”或“不合格”); 10、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123 ,,S S S ,且 1234,8,S S S === 则 ; 11、将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的上端到梯子的底端的 距离为6米,则梯子的底端到墙的底端的距离为 米。 12、如图, 90,4,3,12C ABD AC BC BD ? ∠=∠====,则AD= ; 13、若三角形的三边满足::5:12:13a b c =,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为 ; 1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 、8cm ,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 ; 15、写出一组全是偶数的勾股数是 ; 16、如图,已知一根长8m 的竹杆在离地3m 处断裂,竹杆顶部抵着地面,此时, 顶部距底部有 m ; 三、解答题 17、( 4分)如图,为修通铁路凿通隧道AC ,量出∠A=40°∠B =50°,AB =5公里,BC =4公里,若每天凿隧道0.3公里,问几天才能把隧道AB 凿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及习题(经典)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定义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一个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 发现32 +42 与52 的关系,52 +122 和132 的关系,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 +b 2 =c 2 ) 1.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给出证明)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知识点二:验证勾股定理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证明(等面积法) 例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 +b 2 =c 2 。 证明: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 +b 2 =c 2 。 证明: 知识点四:勾股定理简单应用 在Rt △ABC 中,∠C=90° (1) 已知:a=6, b=8,求c b b b A B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c b a ,,,满足2 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找出最大边(如c ) ②计算2c 与22 a b +,并验证是否相等。 若2c =22 a 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若2 c ≠22 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1.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a=7,b=24,c=25 B.a=7,b=24,c=24 C.a=6,b=8,c=10 D.a=3,b=4,c=5 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 2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3.已知0)10(862=-+-+-z y x ,则由此z y x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知识点六:勾股数 (1)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勾股数中各数的相同的整数倍,仍是勾股数,如3、4、5是勾股数,6、8、10也是勾股数. (3)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 ⑤11、60、61;⑥9、40、41. 1.设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 不可能的是( ). A.3,5,4 B. 5,12,13 C.2,3,4 D.8,17,15 1. 若线段a ,b ,c 组成Rt △,则它们的比可以是( ) A.2∶3∶4 B.3∶4∶6 C.5∶12∶13 D.4∶6∶7 知识点七:确定最短路线 1.一只长方体木箱如图所示,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3cm, 有一只甲虫从A 出发,沿表面爬到C ',最近距离是多少? 2.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 取3)是 . 知识点八:逆定理判断垂直 1.在△ABC 中,已知AB 2 -BC 2 =CA 2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B C D A ' B ' C D 'B C

勾股定理单元达标专题强化试卷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222a c b -=;②2 ()()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 1∶2∶3 ;⑤111 ,,345 a b c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如图,已知ABC 中,10,86,AB AC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B 于 ,,D E 连接BD ,则CD 的长为( ) A .1 B . 5 4 C . 74 D . 254 3.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DC '平分BDE ∠;②BC 长为( ) 22a +;③BCD 是等腰三角形;④CED 的周长 等于BC 的长.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4.如图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 ,正方形A 的边长为6cm 、B 的边长为5cm 、C 的边长为5cm ,则正方形D 的边长为( ) A .3cm B 14cm C 5 D .4cm 5.一艘渔船从港口A 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至C 处时突然发生故障,在C 处等待救援.有一救援艇位于港口A 正东方向2031)海里的B 处,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沿北偏东45°方向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往C 处救援.则救援艇到达C 处所用的时间为

( ) A . 3 3 小时 B . 2 3 小时 C . 22 3 小时 D . 232 3 +小时 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2,则第三边长是( ) A .3 B .3 C .5 D .3或5 7.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23,,S S S 表示,若27S =,32S =,那么1 S =( ) A .9 B .5 C .53 D .45 8.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30,40,60 B .7,12,13 C .6,8,10 D .3,4,6 9.在ABC ?中,::1:1:2BC AC AB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如图,∠ACB =90°,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是点D 、E ,AD =3,BE =1,则BC 的长是( ) A . 32 B .2 C .22 D .10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中, ,∠ 90°,是 边的中点,是 边上一动 点,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