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习惯。③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卫生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因此政府应在加大医疗机构投入的同时,严格防止公立医疗机构过度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和公益性质淡化现象的出现。

4 参考文献

1 徐州市统计局1徐州统计年鉴22005〔M 〕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492541

2 郑湖琴,陈玉芬1住院费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1统计与决策,

2003;160(4):571

3 孙兆泉,孙振球,莫显昆12003年湖南省直参保职工住院费用分析

〔J 〕1中国卫生统计,2005;22(3):161221

4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18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资源及其利用简况

〔J 〕1中国医院管理,1999;19(4):198291

5 仇雨临1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J 〕1北京市计划劳动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3):11261

6 吴秀娟,鲍 勇1徐州市城区老年人患病情况分析〔J 〕1江苏预防医

学,2003;14(2):7291

7 孙爱国,邹跃威,钟志强1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J 〕1中

国医药导报,2006;25(1):137281

8 崔玉江,刘启桂,王丽华1病人住院费用分析〔J 〕1中国卫生法制,

2005;12(4):30231

〔2006206202收稿 2006208210修回〕

(编辑 曹梦园/张 慧)

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李德明 陈天勇 吴振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摘 要〕 目的 研究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方法 依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以城镇老年人为参照,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结果 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差和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与情感体验)较低。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中,近4/5的人依靠子孙赡养,近1/5的人生活困难和比较困难,近1/4的人收入不够用,仅有315%的人享受公费医疗,约1/7的人不能及时治病。此外,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更多来自于子孙而非配偶。结论 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显著差于城镇老年人。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B88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202(2007)1221193204

Qua lity of li fe and subjecti ve well 2be i n g of the aged i n Ch i n ese coun trysi de L ID e 2M i n g,CHEN T i a n 2Y ong,W U Zhen 2Y un 1

Psycholog i ca l Hea lth Key Lab,Psycholog i ca l Research I n stitute of Acade m i a S i n i ca,Be iji n g 100101,Ch i n a

【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bjective well 2being of the aged in Chinese countryside 1M 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bjective well 2being of the aged in Chinese countrysid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 o 2002Health Longevity I nvestigati on Database of the Aged in China fr om Center for Senile Health &Fa m ily Study of Beijing University and taking the aged in t o wn as refer 2ence 1Results The aged in countryside had the poorer quality of life and l ower subjective well 2being (including living well 2being and affec 2ti on experience )than the ones in t own 1Of the aged in countryside investigated,about 80%depended on p r oviding fr om their descendants,and 20%had difficulty in living,about 25%had no enough income t o meet living require ment,only 315%had free medical care,about one 2sevenths couldn ′t accep t treat m ent in ti m e 1I n additi on,the aged in countryside mainly obtained s ocial support fr om their descendants but their s pouse 1Conclusi on s A t p resent,the t otal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ubjective well 2being of the aged in Chinese countryside are poorer than those of the ones in t own 1

【Key words 】 The aged in countryside;Subjective well 2being;L iving well 2being;Affecti on experience 作者简介:李德明(19392),女,研究员,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

我国老年人口近60%分布在农村,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0185亿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会继续增加。改善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目标的基本保证。国内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报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差或生活满意度较低〔2~5〕

,但也有报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率

较高

〔6〕

。本文以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提供的

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与城镇老年人相

比较,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1 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2002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大约一

半以上的县、市随机抽样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共16020人,其中农村8646人,城镇7374人。

112 方法 依据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

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主要经济来源、生活水平、医疗及社

会支持等方面的数据反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并由生活满意度(对生活质量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对生活质量的体验)两方面反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包括7道问题〔7〕,扼要反映老年人的正性和负性情感。身体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各题均为5级评分(负性情感题转化为正向评分);5分最好,1分最差。社会支持包括3道题,即“平时与谁聊天最多”、“有心事最先向谁说”、“遇到问题或困难最先找谁解决”,前2道题反映情感支持,第3道题反映具体支持。

2 结 果

211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状况的比较 见表1。农村与城镇老年人男女取样的比例相近。年龄取样为农村80岁

以下的低龄老人和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比例高于城镇,80岁组的比例低于城镇。两组在教育、婚姻、经济来源和养老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均显著(P<01001)。主要表现为:2/3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是文盲,而接近半数的城镇老年人受过教育;农村老年人已婚同住的比例低于城镇老年人,丧偶的比例高于城镇老年人;近4/5的农村老年人靠子孙赡养,而超过2/5的城镇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是靠本人或配偶(主要是享有退休金);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独居的比例高于城镇老年人,住养老院的比例远低于城镇老年人。

212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比较 大多数老年人自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好”。农村老年人自评“一般”

及其以上的比例(8212%)低于城镇老年人(8413%),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1001)。自报患病情况:除患关节炎的比例农村老年人(1713%)略高于城镇老年人(1619%)之外,其他主要疾病农村老年人的比例低于城镇老年人,例如,高血压(1213%和1815%)、心脏病(515%和1217%)、支气管炎及哮喘病(1215%和1314%)、脑卒中及脑血管疾病(411%和616%)、痴呆(212%和216%)和糖尿病(113%和315%)等。上述结果说明,大多数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好,农村老年人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较城镇老年人差,但农村老年人自述患主要疾病的比例大多低于城镇老年人。

213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生活水平及医疗状况的比较 见表2。与当地生活水平相比较,农村老年人生活困难和较困难的比例(1813%)高于城镇老年人(1316%);农村老年人收入不够用的比例(2214%)高于城镇老年人(1519%);农村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的比例(315%)远远低于城镇老年人(2412%);农村老年人不能及时治病的比例(1410%)高于城镇老年人(812%)。方差分析表明,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在当地比较、收入是否够用、医疗费支付、能否及时治病等方面的情况均显著较城镇老年人差(P<01001)。

表1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状况的比较(%)

人口学变量农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

性别 男42134219

女57175711

χ2 0159

年龄 65~79岁31132910

80~89岁24112912

90~99岁24112215

100岁以上20141913

χ2 531791)

教育程度 文盲68185318

小学26133016

中学4131117

大专以上016319

χ2 6591671)

婚姻状况 已婚同住28113018

已婚分居211116

丧偶68166517

离婚013015

未婚110115

χ2 321051)

经济来源 本人配偶17124018

子孙75195019

政府其他710814

χ2 11871201)

养老方式 家人82198018

独居14161212

养老院216710

χ2 1901841)

 1)P<01001,下表同

表2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生活水平及医疗状况的比较(%)

组别

生活水平在当地比较

很富裕 较富裕 一般 较困难 困难

收入是否够用

够 不够

医疗费支付

公费 自己 家人 其他

及时治病

能 不能

农村老年人019131767121510313771522143151114821621586101410城镇老年人210181565191112214841115192412121760172149118812χ21481381)1091991)15711521)1321351)

214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见表3。大多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8道题的评分在“一般”及其以上,但农村老

年人评分在“一般”及其以上的比例均低于城镇老年人。方差

检验表明,农村与城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8道题的评分均差异

显著(P<01001)。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评分的平均

值均在3分以上,但农村老年人这两项指标的评分(3158±0182和3162±0157)均显著低于城镇老年人(3176±0183和3182±0159)(P<01001)。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随增龄呈增高趋势;情感体验评分随增龄下降(正性情感减少,负性情感增多)。两项指标农村老年人各年龄组的评分均低于城镇老年人,尤其是情感评分的差距很大(图1)。以上结果说明,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一般和较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项评分均低于城镇老年人。

215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比较 见表4。老年

表3 城镇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各题评分的比较(%)

评分

生活满意度

城镇 农村

遇事想得开

城镇 农村

喜欢干净整洁

城镇 农村

经常感觉紧张害怕

城镇 农村

经常觉得孤独

城镇 农村

自己的事

自己做主

城镇 农村

觉得越老

越不中用

城镇 农村

与年轻时

一样快乐

城镇 农村

差0181110150150110111111112112125164178171012714914较差41971141141911511631741251861691012191412181520172711一般2918351115151919191426192011241322102713201225173612381223182515较好4617451866106619601061133216381727173310251426101915191213101213好171810191410719181310104215311742143110391930182115131935112517

χ21861441)1681601)2651611)1811861)2061261)1871701)1691831)1811401

)

图1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的增龄变化

表4 农村与城镇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比较(%)

社会支持农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

聊天最多 配偶20112217

子孙41153814

亲友邻居29192915

社会工作者018212

无人717712

χ2 761871)

心事向谁说 配偶22152514

子孙59135311

亲友邻居10111116

社会工作者110217

无人711713

χ2 1131011)

困难求助 配偶12171613

子孙78127016

亲友邻居317510

社会工作者213511

无人311311

χ2 1681571)

人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子孙,其次来自于配偶和亲友邻居,来自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很少,无社会支持的比例较少。其中,农村老年人来自子孙的社会支持比例高于城镇老年人,来自配偶的比例低于城镇老年人,来自社会工作者的支持极少。两组老年人无社会支持的比例相近。方差分析表明,两组社会支持情况的差异显著(均P<01001)。

3 讨 论

北京大学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大致可以反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该调查的面广、人数多,所得到的数据可靠,有代表性。因此,本文分析的结果大致反映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可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发现,与城镇老年人相比,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水平较差,主观幸福感的评分较低。其中,患病、高龄、女性、文盲、独居、经济来源靠政府或他人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对更差和主观幸福感相对更低。此外,婚姻状况对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影响,未婚、分居、离婚、丧偶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评分均低于夫妻同住的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指标之一。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城镇老年人,仅有315%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约1/7的农村老年人不能及时治病。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患主要疾病的比例大多低于城镇老年人,这可能与农村老年人患病知晓率较低有关。目前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医疗条件都还很差,农村老年人患病的实际情况可能比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严重,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还发现,近4/5的农村老年人靠子孙赡养,但与当地生活水平相比,近1/5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比较困难,近1/4的农村老年人收入不够用,还有1/6的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靠政府或他人。这说明目前大多数农村老年人能得到子孙的赡养,但赡养的总体水平较低。此外,农村老年人来自子孙的社会支持比例高于城镇老年人。但是,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正在增加。因此,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精神赡养问题也不容乐观。上述结果提示,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增进他们身心健康的任务十分艰巨。

2006年12月国务院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中,对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加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发挥家庭赡养功能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阐述。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将在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过程中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致谢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提供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N〕1中国老年报,20062122131

2 胡军生,肖 健,白素英1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1中国老

年学杂志,2006;26(3):314271

3 冯晓黎,李晶华,李兆良,等1长春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

因素〔J 〕1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333241

4 徐 涛,姜宝法,孙玉卫,等1深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

响因素调查〔J 〕1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3(7):427291

5 张秀军,孙业桓,苏 虹,等1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综合

评价〔J 〕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5281

6 马士学,黄士泉1滕州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J 〕1预防医学论坛,2001;7(5):5092111

7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1中国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

素〔J 〕1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7782801

〔2007203208收稿 2007203229修回〕

(编辑 章 木)

社会互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关性研究

林 艳 陈章明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和资源交换过程如何影响其生活满意度。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焦点组访谈和观察等对一组参加老年大学课程学习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基期、中期和后期的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的均值从3190上升到4109(+318%)。(2)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关爱、身份、信息以及非正式服务的交换提升了生活满意度。结论 关爱、身份、信息以及非正式服务的交换以及对这种交换的期待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资源;交换;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B84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202(2007)1221196202

1 香港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林 艳(19802),女,博士,主要从事老年教育、长期照料研究。

以往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会与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源的交换〔1~3〕,这种社会互动在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提高生活满意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6〕。在老年教育项目中,社会互动发生频繁。而目前已有的关于老年教育的研究普遍只是从定量的角度对这类课程进行评估。少数研究关注了其对老年学习者的影响,但是大部分是从宏观以及发展的角度,强调教育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中的作用,例如老年人再就业及老年人社会化

〔7〕

。本文在

Foa 〔8〕

的资源理论框架下,希望不仅验证这种社会互动是否会

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更要弄清楚这种社会互动的过程是如何产生这种影响的。

1 材料与方法

111 对象 2003年参加由香港岭南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AP I A S )和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联合开设的老年教

育课程中的全体老年人。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6~11月)全班共

34位老年人(n =34,女性=25,男性=9),年龄49~75岁(6118%<65岁;3812%>65岁)。其中小学文化14人(4112%),中学文化18人(5219%),受过中学以上教育2人(519%)。第二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4月)总共有22

位老年人(n =22,女性=15,男性=7),年龄50~71岁。12名老年人在第一阶段之后退出了学习计划。这些老年人的退出主要是由于身体状况变差,以及一些个人原因。

1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焦点组访谈和观察等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是建立在

L ikert 5分制量表

〔9〕

基础上的封闭式问卷,其中包括一些自评

项目,用来测量老年人在课程(社会互动)前后生活满意度的变化。对于幸福感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无所谓满意或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给予1~5分的评分。问卷调查分为三个阶段,每5个月为一个阶段。基期、中期和后期测验测量了研究方法、计算机技能、自我效能、沟通技巧和幸福感五个方面的得分。同时还有一份开放式问卷用来获得反馈的意见。

为了确认问卷结果的效度,在数据收集完成后组织了一次焦点组访谈。此外,课程组织者和授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观察也是信息的另一个来源,用来证明前两个部分收集的数据。

2 结 果

211 问卷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的均值(3分为“无所谓满意或不满意”,4分为“满意”)从3190上升到4109(+318%)。因此这一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的社会互

动后,生活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

212 观察结果 焦点组访谈以及项目组织者和授课老师的观

察发现:老年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自信心和自尊感也得到了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感觉到自己还能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还能通过进行社区研究而为社区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的满意感很重要地来自于所有同学之间在整个培训项目期间的互动和沟通。

213 访谈结果 通过访谈的结果,研究者发现Foa 的资源理

论在老年人的社会互动中有充分的体现,但是其理论框架中所提到的6种资源(关爱、身份、信息、金钱、物品、服务)中,只有关爱、身份和信息这3种资源频繁地发生交换,而金钱、物品这两类具体的、有形的资源在老年人的社会互动即没有频繁地发生,也没有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服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欧阳雪莲1,陈 勃2,罗照盛3 (1.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330022;2.南昌大学社会学系,南昌330031;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该研究通过编制适应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探讨了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5-0091-06 1 前言 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给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中国带来了愈益严重的压力。怎样处理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的社会难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综合有关人士所提的种种观点可以看出,解决老龄问题的现有对策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外在途径。诚然,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然而,除上述方面的对策外,指向于老龄问题解决的内在途径的研究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许多研究已证实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认知维度。研究者也习惯把主观幸福感这三个维度分为生活满意度(Satis faction With Life,SW L)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P ositive A ffection,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 ffection,NA)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1,2]。 所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 态[3,4]。对不同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对老年个体而言,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如何往往通过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平衡程度来判断。譬如,从外在线索来看,家境贫寒的老人可能比家境富足的老人在社会适应水平上要低,然而,现实中有可能出现家境贫寒的老人比家境富足的老人生活得更加怡然自得。这是因为前者在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各成份之间更趋于和谐平衡。概括而言,老年人社会适应就是老年个体根据外在社会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最后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以及个体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3,4]。 从具体内容看,老年人社会适应包括四大方面: 1)基本生活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自理、存活的程度;2)人际关系适应,即老年人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程度;3)精神文化适应,即老年人能够顺应变化中的思想、观念及各种文化现象的程度;4)个人发展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的程度[4]。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5-9],国外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某些特殊群体[10],国内也有许多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11,12],然而,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则极少[3,13]。虽然国外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的研究[14],但未见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被不少学者认作是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15]。积极老龄化战略的 第29卷总第113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9年 第5期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 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序言 在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仅仅是衣食无忧就表示老年人获得了高质量的生活么?事实上,老人希望得到更多尊严,拥有阳光心情,过上富足的晚年,在家庭中更受重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很多家庭甚至面临需要单独赡养四个老人的问题。因此,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 我国衡量老年人生活幸福的标准通常是: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疾病或伤残。这只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要求,与幸福无关。如果老龄化是人生的一个积极经历,老人就应该有继续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这是一个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向老年人提供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其中,老人的经济收入、心理健康和家庭各方面对积极老龄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生活状态处在特定时期,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入调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针对各个方面做出深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关键字:老龄化生活质量物质保障老年生活

目录 一调查方案 (4) (一)调查背景 (4)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5) (三)调查内容 (5) (四)调查方案 (5) 1. 前期准备 (5) 2. 调查方法 (6) 3.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6) 4. 调查结果和对策 (6) 5. 调查小组成员 (6) 二调查分析 (7) (一)被调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7) (二)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1) (三)被调查者的物质生活保障 (13) (四)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情况 (17) 三调查结果 (23) 四调查总结 (24)

主观幸福感(GWB)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我们将严格遵循 保密原则,请您放心作答!所有选项无对错之分,调查结果保密,所以希望您能按真实情况作答。在此衷心感谢您真诚的合作! 基本情况: 性别( 1. 男 2. 女)专业类型( 1. 文 2. 理 3. 工 4. 农林 5. 医 6. 艺术)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在合适的选项处划“V”,请您按实际情况作答,问题不存在对错之分,因此不要花很多时间去想。 1. 你的总体感觉怎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好极了②精神很好③精神不错④精神时好时坏⑤精神不好⑥精神很不好 2. 你是否为自己的神经质或“神经病”感到烦恼(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极端烦恼②相当烦恼③有些烦恼④很少烦恼⑤一点也不烦恼 3. 你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绝对的②大部分似的③一般来说是的④控制得不太好⑤有些混乱⑥非常混乱 4. 你是否由于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有许多麻烦而怀疑还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极端怀疑②非常怀疑③相当怀疑④有些怀疑⑤略微怀疑⑥一点也不怀疑 5. 你是否正在受到或曾经受到任何约束、刺激或压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相当多②不少③有些④不多⑤没有 6. 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非常幸福②相当幸福③满足④略有些不满足⑤非常不满足 7. 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一点也没有②只有一点点③有些,不严重④有些,相当严重⑤是的,非常严重 8. 你是否感到焦虑、担心或不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状况调查报告论文

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状况的调查,可以评估在当代生活与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心理感受与期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研究结果:农村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不仅表现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还表现为对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渴望得到子女的关怀,具有较高的归根意识。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rural elderly, we can assess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nd expectations of older people in rural areas on the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 situ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rural elderly is not only for the material life’s requirements, but also for the spiritual life’s requirements, they are eager to get their children’s care and have a high sense of returning to their roots. [key words] rural elderly living conditions investigation 引言 目前我国老年人人口总数超过1.4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进入老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任杰1,2,金志成2,杨秋娟1 (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元分析技术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① 性别、婚姻、年龄、职业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弱;文化程度与收入在低文化水平和收入稳定群体中有中等预测力。②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都有较好的预测力。③解决问题与求助、自责与退避分别有中等的正向和负向异质预测力。④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异质负向预测力。⑤EPQ 中的内外倾与神经质对老年人幸福感分别有正向和负向高预测力。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和SCL-90的某些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人口学变量的预测力较差。【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0)01-0119-03 A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R EN J ie ,J IN Zhi-cheng ,YANG Qiu-juan Education Academ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deeply study the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e elderly.Methods:Meta analysis was used to review the related 21literatures.Results:①The effect size of gender,marital status,age and occupation was less than 0.2,and that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in the elderly with less educational years and stable income had moderate prediction effect.②The effect size of social support was homogenous positive and trailed off with subjective support,use of support and objective support.③Problem solution,seek for help,self-condemnation and resignation had heterogeneous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④Depression,anxiety and hostility had heterogeneous negative effect.⑤Neuroticism and extroversion of EPQ had negative or positive high prediction effect respectively.Conclusion: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personality and some factors of SCL-90can well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but demography variables are not good predictors. 【Key words 】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基金项目】 广州市人文社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通讯作者:任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涌现了不少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者针对普通老年人和不同地域、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群体,对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1-4]。但是,由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工具不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不一,致使大量的研究结论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龚耀先等学者曾做过老年人幸福感的综述研究[5,6],得出了较为普遍的结论。但这些是描述性的综述,无法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量化分析。 本研究将通过元分析技术,对符合要求的国内有关老年人幸福感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得到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水平服务。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提示,实证研究中使用最 多的工具是“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分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4个分量表。国内使用的是1985年修订版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7]。 先选取符合如下标准的文献:①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可以查阅到的1990年1月至2009年1月之间的期刊文献;②以MUNSH 为老年人幸福感度量工具。然后:①剔除重复发表的研究;②剔除数据报告不完整的研究;③剔除质量较低的研究,如研究数据前后不一等。最后符合要求的有20篇。为了避免“the filed drawer problem (文件抽屉问题)”导致的结果偏差[8],将一篇未发表的研究数据也纳入了分析。 21篇调查研究文献中发表于核心刊物有8篇,普通刊物7篇,学位论文5篇,未发表1篇,总样本容量为5096。见表1。 1.2数据分析工具及处理程序 数据分析工具为Ralf Schwarzer 编写的软件meta-analysis 5.3版。 本研究采用效果量r 。根据文献中报告的相关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重要的情绪情感活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 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随着感知觉器官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减弱,信息加工速度的慢化以及记忆能力的衰减等,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消极情绪增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估 和生活满意感进行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主观幸

福感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 老年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和主观体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由家庭、婚姻、工作、学习、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构成。因此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故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测量幸福指数时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工作调研报告 一、选题背景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尽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但是农村老年人在农村中的地位仍然没有多大改变,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罕见的农民工大潮涌入城市,大规模的老年人孤独地留在了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农村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三农”问题中的又一个工作重点。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位于四川成都市西北郊的安靖镇一行政村(沙湾村)的村民,包括:老年人,村干部,中年人。位于江西省最西北部的罗溪乡的一行政村(坪源村)的村民,包括:老年人,村干部,中年人。这些对象都是在访问的过程中随机选择的。 2.调查方法:考虑到农村留守人口的文化水平和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大,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的优点,因此本人在这次实地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状况,农村老年人的住房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再婚状况,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6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随机访问了两村群

众,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调查结果 1.行政村基本状况: 沙湾村地形平坦,本地人口(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口)3500多人,其中老年人有1000多人,老龄化程度高达30%。村上的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出租土地和外出务工。农业只占其收入的极少部分,可以这样说,农业只是自给自足的。 坪源村地形崎岖,以丘陵为主,本地人口5000多人,其中老年人1000多人,老龄化程度达20%。村中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种田`林木,村政府收入极少,属于贫困村。 2.思想政治状况: 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状况包括老年人对政府的态度与评价、对党的态度与评价、对改革理解与认同程度等三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有了改善,信任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赞成政府在农村的改革政策。同时,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腐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但是绝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只要天下太平,有好日子过就可以。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摘要:为了解参加音乐学习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重点分析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音乐学习活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机制及其作用。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与老年人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便为进一步对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做理论积累的工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与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幸福”是以客观生活为依据,又易被个体所感知的心理状态。个体评价是否“幸福”与两个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一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二是自我价值实现时的情绪状态。可见,对“幸福”的判断脱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愿望。 Diener.E(1984)把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 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个人需求

是否满足、生活状态和个人真实价值的思考。 (二)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在本研究中指老年人参加一般老年干部学院或他业余机构开设的定期的艺术学习活动。如参加器乐、声乐、舞蹈、听赏、戏曲等课程的学习活动。其次,还有一些老年人参加的歌社、琴社、私伙局等的音乐学习活动。 (三)关于老年人的幸福感 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与提高,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和高出生率导致的人口激增,加速了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为8000万左右,70岁以上人口约为5000万左右,80岁以上达到为1899万(各项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提高了。 [3]因此,政府有关机构开始着力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他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老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1世纪,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空前关注。调查研究和实验报告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地域性、年龄阶段等影响因素导致的差别。“老年精神音乐学”为研究音乐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最新)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胡可芹 蒋晓莲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6.43±9.76)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的正性因子分和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的负性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成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人中大部分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幸福感较强。应重视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少部分人,帮助其改变应对方式,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心理学 Correlation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 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 HU Ke2qin, J IA N G X iao2lian. West China School of N ursing,Sichuan Universit y,Cheng du61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SWB)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2 ducting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150old persons were conveyed with the Memori2 al University of New 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and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an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was per2 formed.R 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old persons’SWB was26.43±9.76.The mean scores in posi2 tive affectivity(PA)and positive experience(PE)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egative affectivity(NA) and negative experience(N E)(P<0.01),and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2 sistance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scores in the copping styles.The positive factors(PA and PE)of the old persons’SWB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 (P<0.01),while the negative factors(NA and N E)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2 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P<0.05).Conclusions Most of the old persons adopt a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have a better SWB.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ose who adopt an immature copying style.To help them change their copying style can improve their SWB. 【K ey w ords】 The elderly;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Coping style;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9689(2007)16215112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兴起,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和进入高峰的[1]。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如何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而现实生活中,应激事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它们和取得更高的幸福感体验,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关于老年人的SWB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了解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以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作者简介:胡可芹,女,196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蒋晓莲,196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院长。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教育管理。E-mail:jiang_xiaolian@https://www.doczj.com/doc/0215035049.html,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6-8月从四川省南充市所辖三区随机抽取3所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排除因重型躯体和精神疾病不能回答问题者,有效被试150人(男性73,女性77),年龄60~99年,平均(75.59±7.04)岁。学历:小学及以下57例,初中35例,高中及中专27例,大学及以上31例。婚姻状况:已婚44例,丧偶106例。人均月收入:≤500元87例,501~1000元39例,1001~2000元20例,>2000元4例。 1.2 方法  1.2.1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2],由24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反映正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正性情感(PA),7个反映正性体验(PE);12个条目反映负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负性情感(NA),7个反映负性体验(N E)。对每项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得分范围为0~2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数24。分数越高,表示越幸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应对方式问卷为国内肖计划等人所编[2],具有较好的 ? 1 1 5 1 ?2007年6月第13卷第16期 论 著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指导语: 我们希望了解过去几周以来你对自己生活状况的看法,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语句,参照你在大多数时间的生活状况,把最符合你的观点的数字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同题号的后面。请按照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你觉得你应该采取的方式作答,这一点非常重要。 1---------2---------3----------4----------5----------6----------7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有点说不定有点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我的朋友都很尊重我。 2、我喜欢和我的父母在一起。 3、我在学校里感到不舒服。* 4、我希望自己住在别的地方,而不是现在的地方。* 5、基本上没有人强迫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6、我在学业上取得了理想的成就。 7、我有很多朋友。 8、我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9、学校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喜欢。* 10、我生活的环境周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 11、基本上我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12、我多我的学业状况满意。 13、如果我需要,我的朋友们都会帮助我。 14、大多数时候我喜欢家长的教育方式。 15、我喜欢去学校。 16、我生活的地方社会治安好。 17、基本上我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18、与多数同学相比,我在学校的发展较全面。 19、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好。 20、我的家人在一起相处很和睦。 21、我喜欢学校生活。 22、我生活的地方社会风气好。 23、我在课余时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4、与我的同学相比,我在学校中得到的荣誉较多。 25、我在自己的同伴中很有威信。 26、我的父母能平等的对待我。 27、我喜欢学校的生活。 28、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和平安宁的。 29、基本上没有人干涉我的生活。 30、我觉得自己在同伴中很有面子。 31、我喜欢结交与现在不同的朋友。 32、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讲话很友善。 33、我在学校的生活很有趣。 34、我在学业上很有成就感。 35、我与我的朋友在一起有很多趣事。 36、我和我的父母在一起能愉快地交谈。 计分:除3、4、9、10四道题目反向计分外,其他题目均顺向计分。其中:总体满意度: 1、7、13、19、25、31、35、 2、8、14、20、26、32、36、 3、9、15、21、27、33、6、12、18、2 4、30、34、 5、11、17、23、29、4、10、1 6、22、28 友谊满意度:1、7、13、19、25、31、35(7个) 家庭满意度:2、8、14、20、26、32、36(7个) 学校满意度:3、9、15、21、27、33(6个) 学业满意度:6、12、18、24、30、34(6个) 自由满意度:5、11、17、23、29(5个)

费城老年中心(PGC )信心量表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PGC)Morale Scale

费城老年中心(PGC )信心量表 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PGC)Morale Scale (Lawton,1975) 简介 此量表用来测试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它有23项同意一不同意式条目,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了三种因子:不满足一孤独、激越以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此量表得分从0(缺乏信心)至23(充满信心)。其作者曾用修订后的量表测试了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1086名老年人(其中72%为女性、32%已婚、76%为白种人、43%为犹太人,他们基本上都生活自理),但没有报告他们的平均得分。国内姚春生(1995)等人测试了90名老年人,量表平均分为17.9±3. 9493,其中因子1 6.3556±1.7693、因子2 4.9889±1.59、因子3 6. 6 ±1.5636。 信效度 这方面的资料很少。Lohmann (1977)等人报告本量表与其它九种满意度量表的平均相关为0.73.另外,据姚春生(1995)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04 (P(0.001)。 应用与评价 量表作者建议今后在制订信心量表时应包括其它一些因子,诸如健康、社会评价、对年龄的态度以及正性情感等。因子分析表明这些因子可以归人一个更综合的因子“总体生活满意度”(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Liang&Bollen,1983),此后该因子被重新命名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一Being)(Liang&Bollen,1985). PGC信心量表 因子1-激越 1.今年有更多的琐事因扰我。(否) 2.我有时因为过分担心而不能人睡。(否) 3.我为许多事情感到难过。(否)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剖析

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报 告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班级: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13-3班 姓名:朱鹏 调查时间:2015年7月15号——2015年7月28号 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刘家村 调查方式:访谈采访法 指导老师:万长军 评语: ()优秀:论点正确,分析精辟,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良好:论点正确,分析合理,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中等:论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及格:论点基本正确,内容安排基本合理,语言通顺 ()不及格:论点错误,内容粗制滥造,语无伦次,或者大量抄袭,不按照要求答题

一、内容摘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偌大一个城市,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殊不知,关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那些孤寡老人。为此,本着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态度,步入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为孤寡老人带来更多的关爱。 二、关键词:孤寡老人、养老院、农村发展关心、救助、和谐社会 三、正文: (一)背景解析: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状分析: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我们周围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我采访了一些当地孤寡老人和一家养老院。对孤寡老人以及养老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通过本次访问,我们主要了解到一下一些信息: (三)具体采访对象: 1、彭福生:刘家村村委会2组,74岁,农民。彭爷爷是本地从小生活在这的。除了对于院里食堂大锅饭的饭菜不太满意之外,他对于敬老院里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毕竟住在院里受到了国家的帮助。他认为自己住在外面没有子女比在院里苦多了。现在住在院里,弟弟时来探望,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院里住的大多人都是神志不清或无法沟通,彭爷爷有时难免寂寞。看看电视,觉得无聊,想打打牌,又凑不到一桌,出去院里去茶室坐坐,又懒怠。这样想来,有时确实孤单。因此,那天对于我的到访,彭爷爷显然十分开心,话也特别多,毕竟,能找到聊天的对象也是很难得的。沈伯伯是需要关怀的。 2、朱德昌,朱家堡村委会3组,73岁,退休工人。朱伯伯是2009年进院里的,今年是进院里的第六年。他家里没有什么亲戚,但有一些侄子。他进院里是因为家里的两间平房拆迁,赔款不多,赔款之后又懒怠造新房。这位朱伯伯他

2016年—2020年之间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情况

2016年—2020年之间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情况 (一)研究方法 在136篇文献中绝大多数是涉及到实质性的调查研究,除了少部分是文献综述类和理论性研究之外,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是问卷调查、访谈、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等。基本上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单一的已有量表问卷调查:这类文献主要采取《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测量表》(MUNSH)、《幸福感指数量表》(WBI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生活满意度量表》(LSI)、《情感量表》(AS)、《社会幸福感问卷》、《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 WHOQOL-BREF) 、《老年抑郁量表》(GDS)、《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等,也有研究者在此之上采用本土化的量表,如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陈彤《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等。 在这类文献中把单一量表问卷应用到某一个群体(或者是以一个城市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收集数据之后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以此来衡量它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如徐华等(2020)的《北京地区随迁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从“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等 6 个因子”出发探讨随迁老年人的幸福感。1再如杨婉等(2020)的《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采取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研究,最终发现“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 32.27,高于中间值 24 分,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评价总体是积极的。”2 2.多种量表问卷组合使用:这类文献是把多种量表结合起来使用为了获取更为细致的数据,同时可以进行交叉性的研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多种量表的组合包含自编问卷与已有量表组合、不同的已有量表组合两种情况。如在王枫等(2010)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就是采取了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UCLA 孤独量表来对于鄂西北某地区60岁以上的144位老年人进行施测,“从一般人口学变量、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孤独感等方面对于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发现孤独感也能显著预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孤独感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低”等结论。3 3.访谈方案(或提纲):部分文献制定访谈方案,通过借用访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然后对于这些信息加以整理最后形成分析。如陈文婷(2010)的硕士论文《城市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团体辅导研究》中就制订了用于团体辅导干预的包括访谈在内的方案,“通过访谈帮助老人更好地认识老,帮助老人心理自立,培养乐观精神,最终实现自我效能的提高。”4而这四个目标就是访谈 1徐华等:《北京地区随迁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载于《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9月第34卷,第4944页。 2杨婉等:《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载于《晋中学院学报》2020年10月第34卷第5期,第81页, 3王枫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医学与社会》2010年12月第23卷第12期,第10—11页。 4陈文婷:《城市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团体辅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第44—49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