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当前城市饮食习俗特点调查

我国当前城市饮食习俗特点调查

我国当前城市饮食习俗特点调查
我国当前城市饮食习俗特点调查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饮食文化在中国无论是历史还是当前都是具有特色的,既有风味特色,有具有地方气息,当然也符合医食结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因为我一直居住在黑龙江,所以就以黑龙江为例介绍当前城市饮食习俗特点:

自清以来,黑龙江省的饮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1、多食杂粮,副食品种多,喜食鱼虾和野味,口味以咸为主;2、保留了不少祭祀食风;3、宴请之风盛行,待客直朴,菜肴丰盛,崇尚肉食,嗜好饮酒;4、食法多蘸、拌,喜食渍酸菜和火锅;5、饮食业兴旺,地方饮食特色突出。

东北日习3餐,节假日2餐。杂粮和米麦兼备,主食还爱吃大饼子、饺子、冷面、粥和各种家常饼子。蔬菜则以白菜、土豆、粉条、萝卜、黄瓜、番茄、地瓜(红薯)、菌耳为主,近年来大量引种和采购南北时令细菜,市场供应充裕。肉品中过去以猪肉、鸡肉、鱼肉为主,近几年羊肉、牛肉、鸭肉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嗜肥浓,喜腥鲜,口味重油偏咸。制菜习用豆油与葱姜蒜。是紧烧、慢熬,用火很足,使其酥烂入味;或是盐渍、生拌,只调不烹,取其酸脆甘香。又因为气侯严寒,居家饮膳重视火锅。

黑龙江各地农村,平常都是一日三餐。但在冬春农闲时,多有只吃早晚两餐的。而在春夏农忙时节,除一日三餐外,还有吃贴晌饭的习惯。农家的一日三餐,平日都在自家炕上吃。这种炕上设桌的就餐形式,适合北方的气候特点,对老人、孩子、体弱多病者就餐尤为方便舒适,故至今仍沿袭此形式。

常见的主食有:米饭类——干饭、二米干饭、捞水饭和烩饭、米粥等。面食类——龙江农村吃面食不如吃米食那样普遍。但对以各种黏米面制作的面食品,却嗜爱至深,常作为节日或农忙时的主食。其制品主要有黏豆包、黏切糕及其它各种黏饽饽(如苏子叶黏饽饽)等。

副食有:蔬菜类——龙江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蔬菜的季节性较强。开春时农家多吃土豆、萝卜等头年未吃完的窖藏蔬菜。春末时,农村有羊角葱、小白菜、生菜、小水萝卜等鲜菜。入夏之后,菜蔬丰富,品种繁多,食法也多。入秋以后,家家户户开始晒制干菜、腌渍咸菜,用白菜渍成酸菜或辣白菜。入冬前,则用窖大量藏储大白菜、萝卜、土豆等,以备冬令时节佐餐食用。冬天,农家除食用上述于菜或渍腌菜外,还多食用土豆或绿豆制成的粉条、黄豆或绿豆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等,食法也多熬、煮、炖。此外,秋冬之季,龙江农村还多食黄蘑、榛蘑、木耳等各种食用菌类食物。

肉类——龙江农村食用的肉类品种较多,但不同地区和民族对所食品种略有侧重,基本以猪肉为大宗。牛、羊肉是蒙、回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肉类食品。鸡、鸭等禽类和蛋类是龙江农村常食之品。鱼类则是沿江、湖而居的各族人民常食之品。居住在林区的各族人民常以山间野味为食。

下大酱、渍酸菜、做豆腐——下大酱、渍酸菜、做豆腐是黑龙江人民重要的饮食习俗。

哈尔滨饮食习俗

哈尔滨现在是黑龙江省省会,但这里从前并不繁华。清末,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东北修建东清铁路的特权,哈尔滨作为这条铁路的枢纽,市面日趋繁荣,逐步成为我国北方的大城市。

哈尔滨的居民以汉族为主体,旧时外侨极多,外侨的物质、精神生活方式及习俗都对哈尔滨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在饮食习俗上表现尤为明显。从主体上看,哈尔滨人的饮食基本上以汉族饮食为主,岁时节日及礼仪饮食习俗同东北其他地区也差不多。但因受北方少数民族和外侨的饮食习俗影响,也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可谓中西合壁。

哈尔滨街头饮食业发达,中餐店经营的基本上是鲁菜和京菜,并以鲁菜为主。早年哈尔滨饮食业的档次以幌子为标志。同关内京、津等地一样,红色幌是汉族饭店,蓝色幌系“清真古教”回族饭店。幌子的多少表示档次。20年代和30年代,曾分为四幌、双幌和单幌几个档次。四幌饭店属高档,能包办酒席。较四幌饭店档次更高者,则只悬挂牌匾。悬挂双幌的饭店,一般不包办酒席,但熘炒菜俱全,属于中档饭店。老哈尔滨人把悬挂单幌的饭店称之为“老博代馆”,是一般体力劳动者就餐的地方。有的粥铺也挂单幌,只售主食,如油条、馄饨、烧饼、馒头、煎饼、大饼子等。

过去哈尔滨曾有过发达的西餐业,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名气的西餐馆。中国的西餐名师也随着西餐馆的发展而成长起来。这些名师既有精于英法大菜的,也有擅长俄罗斯大菜的。如今哈尔滨的饮食业更迈出了新的步伐。

哈尔滨市民们原籍不同,传统的乡土观念也反映在饮食习俗上。例如:山东籍人喜食面和鱼;而来自冀东一带的人则喜食米饭,尤其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除保持汉族的饮食习惯和节令饮食习俗外,也受到了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和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受西方饮食影响,哈尔滨人喜欢“列巴”(俄语音译,即“面包”)、红肠和啤酒。

哈尔滨人住在松花江边,吃鱼较方便,烹调方法也很多。有众多的“钓鱼迷”在假日的前一天下午就来到松花江北岸钓鱼(也有撒网的),所得之鱼当即收拾干净,像赫哲族一样,取江水为汤,撒一把盐,煮熟后喝汤、吃鱼、饮酒。赫哲族的“杀生鱼”也曾传入哈尔滨。但从食品卫生学角度讲,生鱼中寄生着有害病菌,故在50年代初,即禁止出售杀生鱼了。

哈尔滨本地的特色小吃品种并不丰富。早年较受欢迎的小吃也多是从外地传来的,有:碗蛇儿、老奤焖子、油煎焖子、“驴马烂”、烫驴肉(属于虐食的一种,现已绝迹)、萨其玛等。各式特色风味小菜有:各种酸黄瓜、甜香瓜、酸蘑菇、酸西红柿、酸卷心菜和酸青椒等。

哈尔滨人喜欢野游野餐,并已形成一种较特殊的饮食习俗,这在别处是不多见的。哈尔滨人的野餐是接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的结果。这些民族或渔猎或游牧,一年四季几乎都是风餐露宿。这种生活方式对某些城市居民有一种诱惑力,故在本世纪20年代,哈尔滨人已逐渐形成了野餐饮食习俗。人们喜欢带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及啤酒、白酒和各种饮料前去聚餐,或会于树荫之下,或聚于花丛之中,尽情地吃、说、笑、玩。可以说,野餐是各种食品的大聚会。

黑龙江省共有10个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和生产生活的差异,在饮食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之饮食习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最新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 1、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是否了解? ①不知道②知道一点③知道④全都知道 2、您在单位或社区接受过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守秩序 方面的宣传提示吗? ①接受过②说不清③没有接受过 3、您对当地学校周边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包括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的评价如何? ①非常好②好③一般④不知道 4、您所居住的社区是否组织过未成年人的活动(例如,道德实践,公益服务,打扫卫生环境,或外出参观等)?①经常组织②偶尔组织③没有 ④不清楚5、您认为本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如何? ①很好②好③一般④说不清 6、您认为本市(区)志愿服务的氛围浓厚吗? ①不浓厚/说不清②比较浓厚③浓厚④很浓厚 7、您对本市区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的评价如何? ①不知道②一般③好④非常好 8、您认为当地学校的师德师风如何 ①非常好②好③一般④不知道 9、您觉得在本市区生活的安全感怎样 ①很有安全感②一般③说不清④没有安全感 10、您认为本地商场、超市的经营行为讲诚信吗? ①大多讲诚信②部分讲诚信③说不清④大部分都不

讲诚信 11、您觉得文明城市创建是不是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有 序了? ①是②说不清③没有变化 12、您对本市区文明城市创建的效果满意吗? 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比较满意④不满意⑤很不满意/说不清 13、您觉得本市(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如何?①没看到过/说不清②传播较 普遍③传播普遍④传播很 普遍 14、您领取过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守秩序方面的宣传 资料吗? ①领取过②说不清③没有领取过 15、您平时在社区生活觉得方便吗? ①很方便②方便③一般④说不清 16、您了解本市区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吗?①非常了解②一般了解③ 说不清④不了解 17、您在本地购物时曾经受骗上当或被坑被宰过吗?①经常发生②从来没有 ③曾经有过④说不清18、您觉得身边发生的盗抢案件多吗?①从来没有② 发生过③说不清④经常发生 19、您觉得文明城市创建是不是有效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生活 居住环境? ①是②说不清③没有改善

2020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000字范文5篇【最新】

2020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000字范文5篇【最 新】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000字范文2 摘要: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仅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仅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仅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我,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供给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仅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我的位置,发现了自我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当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梦想。经过实践所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份,收 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0 女,57.14% (1)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 42.86%,女性占57.14%,被调查对象的男女 比例相当,这对于本次调查排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让本次的调查更真实准确。 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程度 1.调查对象男女比例 2.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AS- 42.86%

lOO^n (1)统计结果:由图可见,有78.57%的人是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只有14.29%,是比较了解,没有人是非常了解的。 (2)统计结论:可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4.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 (1)统计结果:在对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甄别与保护的相关法律工作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非常了解,。 (2)统计结论:由此可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是 比较重视的,这也体现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5.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您了解多少?

14.29%的人表示比较了解灶头画,28.57%则表示不太了解,而绝大部分的人完全 不了解灶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统计结论:灶头画做为嘉兴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 亡,人们对他的认识度偏低,政府需重视这一现象,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灶头画 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6. 对灶头画的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 用述络志醤他 (1) 统计结果:对灶头画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4.29% 的人是因为在家中使用过灶头画, 所以才会对灶头画有一定的了解,与 其有同等比例的则是通过他人讲述,50%勺人则选择了其他途径。 数据显示:

文明创建问卷调查

文明创建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正在您市进行文明城市测评的问卷调查。您的意见将对文明城市创建、政府部门改进工作起重要的参考价值。请您配合填写问卷,在所选项目上打“√”,谢谢! 性别:□男□女年龄:□16~35岁□36~55岁□56岁以上 您是:□本市居民□外地户籍在本地工作□外地临时来此地 1、您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吗? ①了解②不了解 2、您了解“中国梦”吗? ①了解②不了解 3、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①了解②不了解 4、您了解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善行义举等身边典型人物吗? ①了解②不了解 5、本市公布过恪守诚信者的“红名单”和失信违法者的“黑名单”吗? ①定期发布②偶尔发布③没公布过④不了解 6、您所在的单位(社区)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吗? ①经常②不经常③不清楚 7、社会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您支持吗? ①支持②不支持③无所谓 8、您所在单位(社区、学校)开展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吗? ①开展过②没有开展过 9、您所在的社区遇到重大事务时是否通过召开听证会、评论会或议事会进行决策? ①是的②有时是③不知道 10、近年来本市是否开展过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宣传实践活动? ①开展过②没有③不清楚

11、近年来,本市是否开展过多种形式的道德模范宣传活动? ①开展过②没有开展过 12、近年来,您在本地买到过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吗? ①买到过②没有 13、您认为本市近年来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现象: ①没有②不严重③比较严重 14、市民对反映创建问题的渠道及处理、反馈情况满意吗? ①满意②不满意③不清楚 15、您对本地中小学校师德师风满意吗? ①满意②不满意 16、您认为本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①是好事、支持、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支持,反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一)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乡xx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xx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1%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13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50%的孩子八岁才开始上学。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

城市发展不平衡特点

两汉城市发展不平衡特点 摘要: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发生于地表的重要的人文地理现象。许多古老的城市,本身就如同一幅斑驳的历史画卷,记录着过去漫长岁月中城市自身乃至整个世相变迁的轨迹。更重要的是记录着城市在发展中的不平衡,本文就两汉城市因分布不平衡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两汉城市不平衡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于何时,说法不一。在文献记载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一说起源于夏鲧时代。夏商周三代,由于人口的增殖和社会的发展,城邑的数量也在增加。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化。随着铁器的应用,农业和商业的分离,推动了城邑的进一步发展。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成为秦王朝的郡县治所。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为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推行劝农桑、省赋役的休养生息政策,很快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局面。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再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汉承秦后,力行郡县制,以京师、郡治、县治为中心的三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发挥着中华帝国古代城市所特有的控制地方农村的机能。但汉代城市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明显地存在着城市稠密和稀少的不同区域,两者之间差距很大。 一、关东地区 从全国范围来看,两汉时期城市分布最稠密的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即关东地区。具体地说,北边自渤海湾沿燕山山脉,西以太行山、中条山为界,南边自豫西山区循淮水,东抵海滨;包括豫、兖、青、徐和冀州。西汉末期,这一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9.06%,但城市数目却占全国总数的38%。参照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于当时大都会的记载,亦可与此相互印证。司马迁所列举的全国性大都会,除京师长安外凡18,在近河南省者7;今河北省者2;今山东省者2;今山西省者2;今安徽省者2;今湖北省者1;今江苏省者1;今广东省者1。其中,地处黄河流域者有14个,占三分之二强;而长江流域只有3个,珠江流域只有1个。 关东的城市又多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四个区域: 1、伊洛平原及其以东的黄河南岸 2、鲁西北平原和胶莱平原的西部 3、胶东丘陵的南部地区 4、太行山东至黄河西岸之间的平原地带 黄河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高度发达的城市,乃是以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社会历史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形成的。在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古代社会,作为统治据点的城市需要就近征集财赋和粮食,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广阔的农业生产腹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农业发达,城市的成长在经济上才成为可能。汉代的城市稠密区与当时的农业发达地区基本吻合,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且自古以来,该地区即城市分布密集,史书中有“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①的记载。考古发掘亦表明,夏、商、周德中心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的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正是当时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历史的积淀于延续,基本上奠定了汉代城市分布以北方为主的格局。 二、关中地区 在关中地区,以渭水下游为中心的三辅由于政治关系的缘故,形成为一个范围较小的城市稠密区。三辅在秦时即为都城所在,秦末虽饱受战乱摧残,但在经济与地理上的优势仍 ①《史记·周本纪》

四川非遗调查报告

四川非遗调查报告

篇一:四川国家级非遗名录 篇二:四川民俗民风调查报告 四川民俗民风 惊世的川剧绝活:变脸.四川成都民俗风情 变脸,这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刘成基说:“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它们是‘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装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用“抹脸”。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便采用的“吹脸”。《活捉子都》中的吹脸,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 及发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KJJH大学UIUHUH学院JGJJ4-2班MM)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 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 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 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 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 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 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 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 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 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 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 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着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关于非遗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传承和利用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2012年4月) 2012年4月16-17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调研组,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周琴带领,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专题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文广新局及赣榆县文广体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传承情况的专题汇报;实地察看了市民俗博物馆、新海小学非遗传承基地、汪恕有醋厂,赣榆县宋庄甜闷瓜、黑陶生产基地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概况 1、逐步落实政策、组织、设施、资金四大保障,为非遗保护奠定了基础。印 发了《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项目申报与评定、规定保护与传承、管理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市文广新局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非遗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各县区成立了由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区)和乡镇(街道)两级普查工作队伍;提请各级财政增加保护经费投入,近年来,共争取国家、市级和区县财政对非遗保护的投入累计达到500万元。 1 2、开始建立资源、名录、传承人、整体性四大保护体系,搭建了非遗保护的 整体架构。圆满完成了全市非遗普查工作任务;构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截止目前,全市有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徐福传说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26个项目入选省“非

遗”目录,10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目录,106个项目入选县级“非遗”目录,基本完善了对国家级和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管理和扶助体系。 3、“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轨道。创建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初步建立了“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建设了全省唯一的市级范围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历史文化的生态传承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同步推进;通过出版丛书,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引导民俗活动,促进民间艺术繁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等形式,使我市“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正在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可喜成效,但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仍然任重道远。 1、认识不到位,总体发展不平衡。个别部门、县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树立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导致有关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不扎实,成效不明显,表现在有的县区在落实资金、建立保护工作等方面措施不力,致使一些非遗资源的普查、抢救、保护工作不能正常持续深入进行;有的申报项目不积极;有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 2、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一是经费投入机制未建立,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来源单一。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中市财政拨款仅10万元,与周边地区相比是最低的,仅靠这十分有限的资金来发掘、保护和传承全市的“非遗”项目,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二是传承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少身怀精湛技艺的老艺人,大多年届古稀,精力不济,十分担心技艺失传。且有的传承人生活经济来源无保障,缺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后顾堪忧,明显影响其向后人传授技艺的积极性;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传承基地和传承点,加上“非遗”项目多数难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传授、学艺均难以为继。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透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用心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潜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用心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透过调查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 践状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取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资料:本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ZUI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

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透过兼职能够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能够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此刻都成为了大学生们能够理解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ZUI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此刻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日至2月15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至6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月19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题目及说明

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题目及说明 一、对市民素质和社会风尚的评价 1、近年来,本市各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您是否知道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说明: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2000多人的科普志愿队伍常年活跃在各社区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特色文化广场?、?社区大舞台?等文体活动进社区,对全民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健康城市?,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和健康咨询服务。 2、您是否参加过单位或社区举办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说明: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平安杭州?的目标,对领导干部、司法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等广大市民全面开展学法用法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 3、您每周参加文体活动的情况 A、经常参加(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1小时左右) B、有时参加 C、不参加 说明: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新建杭州大剧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社区健身苑点等群众性文体设施,组建群众文体活动团队2000多支,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素质。 4、近2年来,您是否参加过单位或社区组织的种植、认养、保护花草树木等爱绿、护绿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说明: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了环保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森林覆盖率达65.28%,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2.8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121.41平方公里,并发动市民参与?3.12?植树活动和?市民林?认养活动,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您对近年来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人物了解吗

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20最新篇

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20最新篇 对于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和社会上是有区别的,社会上的实践是很现实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一、调查问题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就应用心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__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到达94%,时间为12月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 3.19%.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此刻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近现代城市发展阶段即原因和特点

中国的近现代城市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第三阶段: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的城市化与近代化一样,具有先天发展不足和后天发展畸形的特色,而这一特色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即使在当今工商业较为发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依然对某些落后地区的城市化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城市化先天发展不足、后天发展畸形呢?我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其他客观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开始于封建社会晚期,之前虽然早在宋代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明代更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些仍然难以动摇数千年的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明中后期的海禁更是极大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由于近代以前中国城市的主要职能多为军事要塞或者政府的行政枢纽。这使得在历次战争中,对城市的破坏由为严重。特别在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前期的一系列战争中产生的破坏,虽经历康乾盛世,但依然不能把商品经济完全恢复过来。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以及清朝摊丁入亩的土地制度更是将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 在近代以前,如果说中国的政局与政策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的政治环境则出现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近代中国,真正的城市化开始了。但是城市化的开始却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列强各种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正象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受西方殖民者入侵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不仅不可能处于那种自身的和独立的发展形态,而且必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但是,我们也同样应该看到,如果没有这一种外来因素的刺激,中国的城市化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开始起步。没有近代化也就不会有近代城市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

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而对于此,许多市民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或则没有听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或则不明其义,或则不知其所指。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寡闻并不是我们担心的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 浙江省在XX年年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且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一些保护、抢救工作,但是由于保护才刚刚开始,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创建文明城市调查问卷

创建文明城市调查问卷 一、对市民素质和社会风尚的评价 1.您对近年来本市或区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了解 D.不关心 2.近年来,本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道德模范的活动,您知道吗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3.您对近年来本市评选出的道德模范的看法 A.值得崇尚表彰 B.值得崇尚但不值得学习 C.不值得学习宣传 D.不清楚 4.近年来,您是否参加过单位或社区组织的种植、认养、保护花草树木等爱绿、护绿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5.近年来,本市各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您是否知道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6.近年来,您是否参加过本市或单位、社区组织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7.近年来,您是否参加过本市或单位、社区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8.近年来,您是否参加过本市或单位、社区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9.近年来,您是否参加过本市或单位、社区组织的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德等教育实践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10.近年来,本市利用多种媒体等方式,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您知道吗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11.您认为本市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际效果如何? A.好 B.较好 C.不好 D.不清楚 12.当别人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您会 A.直接给予帮助 B.寻求其他帮助(如打110等) C.如有他人帮助,我会协助 13.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是 A.支持并积极参与 B.支持但很少参与 C.理解但不参与 D.不支持 14.近年来本市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宣传活动,您认为

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五篇范文

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门五篇范文经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丿占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 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_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团委,政教处的呼吁下,我们针对现阶段塑料袋使用的问题,开展了此次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宣传台,认真阅读了展示牌上的环保知识宣传,了解了关于泰兴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紧接着,我们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污水处理情况和流程, 展望了泰兴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积极构建全社会关注环保的人文环境、绿色环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I呢? “口色污染”主要指口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 抗氧化剂等. 三、分析: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摘要:本文从城市的起源说起,阐述了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19世纪,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随着城市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有关城市的研究便应运而生,至今不衰。本文在论述东方城市特点的同时,与西方城市的特点进行简单比较,以期对此热门问题做一总结。 关键词:城市起源城市发展东西方特点 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曾指出:“城市是人类及其居住地永续的密集地区,而且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中心。”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城市。 东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防御的要求。古人为了阻止洪水和猛兽进城,就把城墙修筑起来。后来,人终于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动物而是人类自己,因为战争出现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城墙从一套成了两套乃至三套,护城河、壕沟也挖起来,只是为了抵御来攻打的敌人。第二是政治体制带来的影响。中国自始皇到清末,几乎都是中央集权,都城集全国之力修成,自然规模最大,各种设施最齐全。而在欧洲,一直都是小国分裂来分裂去,城市规模比较小。直到17世纪建立了君主专制后的大国,如英、法、德,才有了伦敦、巴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第三是经济发展的影响。买卖带来财富,富有的地方就有繁华的城市。中国古代有可和天堂媲美的苏杭,占据交通要道,历经战乱却仍然是经济繁荣的大都会。欧洲海上贸易的繁荣带来的是地中海港口城市的蓬勃生机,意大利的威尼斯就是这种机缘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故在此阶段前期,即战国至东汉末,当时我国历史的政治局面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与稳定的时期,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是由点的分散与狭小变化为点的相对集中与扩大。而后期,从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我国境内政权不是呈鼎立状态,就是呈南北对峙或分裂局面,政治动乱持续,战争频繁不断,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不稳定,许多城市的兴衰具有政治、战争作用的突发性。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大运河的开凿,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运河两岸、南方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湘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 报告

编号:FS-DY-204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

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