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度_专利_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制度_专利_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制度_专利_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制度_专利_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制度_专利_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XXX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保障公司的职务发明成果及时申报专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职务发明,是指员工执行本公司所交付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具体包括

(一)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员工在履行公司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中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主要利用公司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四)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本公司时所承担的本职工作或本公司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第四条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划分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公司所有,发明人享有署名权。职务发明经提出专利申请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后,公司将对发明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奖励形式与奖励额度

(一)专利申请奖金: 公司各部门提出的专利申请提案,经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正式列为专利申请项目,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后对发明人进行奖励。奖励额度如下:

(1)发明专利:每项给予奖金XXXX元。奖金的发放分为两次

a.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以后进行第一次奖励,奖金为XXXX元

b.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以后进行第二次奖励,奖金为XXXX元。

(2)实用新型专利:每项给予奖金XXXX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后给予奖励。

(3)外观设计专利:每项给予奖金XXXX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授权后给予奖励。

(4)对技术上产生重大突破的职务发明专利,经公司专利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认定之后,上述奖励额度可提高到XX倍。对形成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核心专利,其奖励额度可提高到XX倍。

(5)为体现外观设计的创新价值,公司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公认的外观设计大赛,涉及公司产品的参赛作品应先申请专利,对获得大奖的参赛作品,专利的奖励额度将提高至XX倍。

( 二) 专利实施及许可酬金

(1) 专利技术实施后,达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公司应对相关专利的发明或设计人员给予酬金。

2)公司鼓励通过专利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推广来增加公司收入。将专利许可给公司以外的其他单位或(

个人使用的,如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公司将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给予重奖。

(3) 奖励方式:

a. 根据专利技术实施后的赢收情况,每年从实施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所得

利润纳税后提取XX ,或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的XX ,作为专利酬金发给该相关专利的发明人。

b.专利许可收入税后金额的XX ,纳入公司专利许可奖励基金,作为专利许可酬金,发放给该专利的发明人和对专利许可做出贡献的人员。

( 三) 上述专利申请奖和专利实施及许可奖是依据公司目前的专利现状而制定的,必要时奖酬额度可以根据公司专利情况的总体变化作相应调整。

(四)荣誉奖励

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推广运用中成绩显著的部门及个人,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表彰。

第六条奖酬的发放

(一)专利申请奖

(1)分配原则

a. 奖励对象以专利正式申请文件中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名单为准,未列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其他人员不在奖励之列。

b. 申请专利过程中,发明人名单由各部门提供,原则上应由项目开发组和部门共同确

认无误后再提交给公司专利管理部门。

c. 奖金的分配应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

一项专利有多个发明人的,应依据各人对该发明创造的贡献大小来确定奖金分配方案,对该项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申请专利过程中承担技术交底书的主要撰写任务的人员应从优给予奖励。此原则由各部门负责把关。

(2)操作流程: 专利申请奖金每季度发放一次。(仅供参考,奖金的发放周期可根据各公司的情况而定)

每季度末,公司专利管理部门统计当季申请的专利(以官方受理日期为准)或正式授权的发明专利(以专利证书的颁证日为准),并将专利奖金操作表下发到相应部门,由该部门内部自行拟定奖金分配方案,经该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将最终确定的分配结果于当月X日前提交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汇总后送交人力资源部,奖金直接在发明人当月的工薪中体现。

(二)专利实施及许可奖

(1)分配原则

对所有发明人的专利实施及许可奖励总金额不得低于该专利技术实施赢收的

XX ,或许可奖励基金的XX ,,各获奖人员的具体奖励金额由涉及该专利实施或许可的部门确定后报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审批,但总奖励金额不得高于专利实施赢收或许可奖励基金的额度。

(2) 操作流程

各部门在确认专利技术实施赢收或许可收入的款项到达公司帐户后,向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提交相关信息,并将该专利技术实施或许可奖金的数额提供给公司专利管理部门。该专利实施或许可的相关部门根据第六条中“专利实施及许可奖”所述的分配原则,确定相关人员的奖励金额,并经该部门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提交公司专利管理部门。

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每季度汇总专利许可人员奖励金额、奖励原因和奖励金所属的财务科目,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在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工薪中发放。

专利实施及许可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由公司按相关规定从获奖人员的奖金中扣缴。

第七条费用预算及管理

职务发明奖励费用由公司专利管理部门统一预算,从公司奖励基金中支出;专利实施及许可奖根据实际发生的实施及许可收入确定,不占用职务发明奖励费用的预算额度。

第八条专利申请过程中,发明人有义务对专利管理人员的工作予以积极配合,并及时提供申请专利所需的必要技术资料。对发明人明显不配合的行为、严重的推诿或对专利申请进度造成重大延误的,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有权决定扣减其专利申请奖,并将相关事由通报该部门负责人。

第九条本办法由公司专利管理部门XX岗位负责监督实施。

第十条本办法由公司专利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一条本办法自XX年XX月XX日生效。

编写要点】

、编写该奖励办法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对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那些于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有意义的专利,非常有必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激励研发的措施,以更好地鼓励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发明创造,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和确保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产出和及时申报专利,使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该奖励办法主要包括的框架及内容

在编写这个奖励办法的时候,可从以下8 个方面的内容是进行说明和明确:

1(办法适用的范围: 根据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情况的不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规定该奖励办法的适用范围应能覆盖所有可能进行发明创造的所有部门及技术人员;

2(对“职务发明”一词进行解释: 明确“职务发明”一词的概念及包含的几种情况,尤其要说明、界定出因退职、退休和工作调动的一定期限内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也属于本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的范畴之内

3(确定“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 在编写这个奖励办法时要明确指出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所创造的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明确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及发明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4(确定奖励办法:

明确奖励形式: 对于职务发明的奖励,主要分为两类——专利申请奖励及专利实施及许可奖励。对于专利申请的奖励,要注意在奖励专利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

正式受理和授予专利权两个阶段进行奖励; 对于专利实施及许可的奖励,可确定出一个奖励原则。譬如,确定专利实施及许可的奖金可根据专利实施赢收及许可的总额度的一个百分比作为奖励的额度;

明确奖励额度: 在国家专利法的指导下,在不违反专利法的前提下,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根据各自战略部署、自行确定相对合理的奖励金额

明确奖金发放办法: 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励技术人员和研发部门积极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专利成果,对于专利申请奖和专利实施及许可奖要分别确定出有效的奖励原则、奖金分配原则和奖金发放的操作流程、发放周期,以确保该奖励办法的可操作性;

5(定职务发明奖励费用管理原则: 为了使职务发明奖励能够落实到位,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应该在年度初制定费用计划时要进行统一预算,并明确出该费用的管理部门;

6(明确该奖励办法的解释归属部门或企事业单位: 在该奖励办法中要告之公众该办法的制定及解释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以便他人对此奖励办法有异议或有不明白时,可直接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员;

7(明确对该奖励办法进行监督管理的岗位: 任何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在制定一个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时,不仅仅只是制定而已,更要有专人对所制定的规定或办法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它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8(明确该奖励办法有效执行的起止时间。

、在编写该奖励办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明确“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的问题时,要明确说明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所有,发明人只享有署名权,专利权所属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应对发明人给

以一定的奖励; 尤其是对于发明专利的奖励,在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或授权以后,应对发明人给以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奖励

2( 在制定奖励办法时,要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在什么时间内给以什么样的奖励,即根据专利状态的不同和专利技术重要程度的不同给以不同的奖励。专利也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在鼓励员工积极研发新的专利成果的同时,要通过恰当的激励措施有意识地鼓励员工创造出高质量的、可许可的专利成果

3( 在制定“奖金发放办法”时,要明确专利申请奖励及专利实施及许可奖励两类奖金的分配原则、发放周期及办法( 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关于“费用管理原则”等: 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