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教学的心得》

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这部分内容,许多高年级教师可能都有过比较痛苦的感觉。为什么概念教起来比较清楚,可学生在练习中老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确率始终差强人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从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容易混淆。

一、化简比

化简比的情况有6种:整数比化简、分数比化简、小数比化简、整分数比化简、整小数比化简、分小数比化简。学生面对如此多的情况,往往无法下手,差生瞎做一气,也就不足奇怪了。此时作为教师一昧的骂学生笨,或上课为什么没有注意听是无劳的。问题不在于学生上课有没有注意听讲,而在于你的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帮学生归类总结。

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在起始教学中,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化简比。这是比简比的依据与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不可一笔带过。之后,让学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分类练习化简。让学生体验化简过程,让他感受到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过程烦琐,难于掌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化简方法。

(1)整数比化简成分数形式化简。

(2)分数比则利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后进行化简。

(3)小数比先写成分数形式,然后移动小数点、再按整数比形式化简。

这时再让学生用新方法将刚才的练习重新化简一次,比较一下两次结果是否一致,并且体验新方法的便利。

在这三类基础类型训练后,再教学整分数比化简、整小数比化简、分小数比化简。引导学生归纳:

(1)整分数比化简同分数比化简。

(2)整小数比化简同小数比化简。

(3)分小数比化简则可以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后同分数比化简。

通过以上归类后,学生就对化简比的几种情况比较清楚了,练习中也就游刃有余了。

2、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对于化简比与求比值要让学生分辨的十分清楚,首先要加强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对比,着重强调,尤其是分数形式。因为分数形式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比,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比值。那什么时候这个分数形式是用来表示比的,什么时候这个分数是用来表示比值的,这就需要注意了。对此,我为了避免混淆,起始教学阶段一律要求学生将比写成比的形式,不准写成分数形式,以示区别。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教学小结

在“生活中的比”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得出6:4=6÷4=1.5,也就是说求比值的方法就是把前项除以后项。再让学生把情景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总价与单价的关系写成比的形式,并求出比值,发现这个比值就分别表示速度和单价。

在“比的化简”中,应用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必要性。让学生说说原来的比与现在的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发现化简后的比是最简整数比,接着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比是最简整数比。3:5 24:42 3:4 0.7:0.8 2/5:1/4,把最简比擦掉,再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化简,再让学生与教材比较,这时我就强调一定要写成比的形式。我的目的主要想让学生与求比值区分开。

但是,在接下去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出现了混淆,暂且方法不说,学生结果出错,这其中最大原因就是步骤啰嗦。所以我便设立了一节练习课, 出示:16:20 34:45 0.12:0.6,让学生求比值,在求完比值后,我就要求学生对本题进行化简。这一步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1)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结果是不同的。求比值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特别是带分数,而化简比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只是还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但只能是假分数和真分数的形式,而不能写成整数、小数或带分数的形式。(2)求比值求好后,化简比直接可以从比值这里得到。再进行归类练习(1)整数比80:24 36:18 21:24观察,计算、发现,总结:整数比先写成分数的形式,再约分,写成最简分数,这个最简分数就是比值,最后把比值写成比的形式就可以了。(2)小数比或小数整数比:0.15:0.2 1.01:101 10.5:21 3.14:62.8 发现这类的只要把它们化成整数比,再用整数比的方法求即可。(3)分数、小数比:15:7/20 0.5:3/10 7/8:21/16 8/3:1.5总结出只要比中有分数,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它们化成分数比,再前项除以后项得出分数值,化成最简比。有了这样的总结,学生在代数本上做的16题求比值和化简比的题目,有一半多的同学能做全对,只有四、五个人错两题左右。

从以上的教学中我发现:数学课的小结,特别同一类型的问题的总结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