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玩游戏 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玩游戏 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玩游戏 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玩游戏 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玩游戏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作者:黄瑾田慧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无不把“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幼教工作者在此指导思想下的实践探索已有二十佘年,游戏与教学这对原本对立的概念也在实践中逐渐走向融合,在幼儿园课程中基本形成了教学游戏化与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在强调教学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也经历了漫长的“游戏化”探索。然而,数学作为一门本质上以抽象为核心的学科,其完整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游戏化”实践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实践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游戏”与“数学”貌合神离

“游戏”与“数学”貌合神离,即教学活动中游戏与数学两极分离,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其一,教学活动缺乏游戏性,冠以游戏之名而无游戏之实。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带来一个玩具娃娃:“今天,我们请来了小客人妮妮,她要和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测量游戏。”活动开始了,妮妮孤单地躺在椅子上,一直到活动结束,都没有被再次请到。显然这只是教师口中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进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数学学习任务。再者,教师对游戏环节的控制也大大削弱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得活动的游戏性不足。其二,游戏过程中数学性不足,两者渐行渐远,导致数学活动价值的缺失。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的过程总是最具吸引力的,或是角色扮演,或是竞争比赛,幼儿往往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不自觉地将数学学习任务抛在脑后,尤其是小年龄

幼儿。由此往往导致教师在游戏情境下,由于对数学属性任务的认识和把握不足而一味顺应幼儿,使得数学活动丧失本身的价值。

2.游戏情境中缺失对幼儿发展水平的把握

在数学活动中引入游戏情境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目标设定太高,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设定太低,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获得发展。如在某个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活动设计前了解到幼儿能够进行15~20以内的点数,但活动中幼儿纷纷表现出漏数、重复数等问题。因为在这个活动的游戏情境中,教师设计了多种干扰因素,如实物排列方式、种类等,在考察幼儿点数发展水平时忽略了这些干扰因素给幼儿带来的挑战,预估的幼儿发展水平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个原因是教师对于幼儿点数能力的发展路径不清晰,简单地将点数能力的发展顺序等同于点数数量的递增。更多的情况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仅仅是巩固、练习已有的数学经验与技能,而没有获得发展,这样的游戏虽然无可厚非,也体现了皮亚杰“游戏是儿童的同化活动”的观点,但却难以体现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对幼儿“玩游戏”与“学数学”关系的认识不够清晰,未能明确游戏对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仅仅认识到幼儿“玩游戏”对于“学数学”的单向作用,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教师对于此单向作用的认识往往也是片面的,将游戏仅仅当做调节幼儿情绪、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工具。那么,幼儿“玩游戏”与“学数学”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当前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第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累与运用数学学习经验。这里的“游戏"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游戏,不特指集体教学活动或数学区角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数学游戏。学龄前儿童通过大量非正式途径了解数学、学习数学,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途

径。这些非正式的游戏经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积累丰富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第二,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式。教师将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融入精心设计好的游戏,以游戏的方式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即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中。

由此,我们可总结出游戏与数学的两种关系,一是游戏引领数学;二是数学引领游戏。无论哪~种关系,都是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共同引领幼儿的发展,两种形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游戏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有两点:一是丰富幼儿的非正式数学学习经验,为幼儿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为幼儿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提供重要的问题解决情境。厘清数学与游戏的关系并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看待数学教学“游戏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思考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与数学的有机融合。

思考与建议.

1.“一波三折”——在游戏情境中融入问题冲突

在游戏情境中融入问题冲突,即在游戏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障碍,促使幼儿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问题,在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同时,巩固与提高幼儿已有的数学概念与技能。

例如,在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中,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是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以狼要抓羊的情节展开,小、中、大三种圈分别可以保护1只、2只、3只羊,先后请6名、10名、14名幼儿进行了游戏。在第一次游戏中,教师出示6个小圈,请6名幼儿扮演小羊,结果老狼没抓到小羊。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只用5个圈,还可以保护6只小羊吗?只用4个圈、3个圈呢?什么样的圈可以做到?第一轮3次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发现“每个圈保护的羊数量越多,所需要圈的数量越少”。在第二轮游戏中,教师

请10名幼儿扮演小羊,并提出问题:怎样用最少的圈保护所有的羊,应该怎样选择圈的大小与数量?随着教师设置的一个个问题情境,幼儿的猜想、验证层层递进,教师提出的每一个新问题都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思考,幼儿灵活运用数的组成、加法运算等数学经验,在猜测求证的过程中一遍遍地游戏,乐此不疲。此时游戏不仅仅是游戏,更是求证、求解的过程。

2.循“序”渐进一游戏设计体现幼儿数学学习路径

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明确的学习路径,即自然的发展过程,只有当教师理解了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设计出基于幼儿发展过程的有序教学时,才能帮助幼儿发展(CIements D H,Sarama J A,2009)。基于幼儿的学习路径设计游戏,能使教师更加明确幼儿的现有水平,以及下一步发展水平。虽然幼儿的数学概念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但这些差异终究都被囊括在数学学习路径之内,只是所处的路径阶段不同。以数运算的学习路径为例,幼儿运算能力的发展一般遵循这样的路径:数量比较→数量变化→数的分解与组合→数的运算和表征。

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设计中,教师借助一个动态性的游戏参与过程,将数运算学习中的“分解与组合”作为主要价值点。在这样的设计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大班幼儿数运算学习的已有经验和学习路径,通过数量不断递增的圈,为幼儿理解和运用已有的数分解与组合经验,以及拓展数的多种分合经验找到了相契合的背景和情境,学习任务变得因“序”而明,因“景”而生。

3.“相得益彰”——游戏体验与数学发展并行共举

在数学教学“游戏化”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要避免在活动中呈现“游戏情境简单包裹数学”的现象,即幼儿只是在游戏的诱导下完成教师设计的数学任务,游戏本身已经失去了对幼儿学习和数经验建构的意义,游戏沦为调节幼儿学习情绪的工具。相反,“游戏”与“数学”应当是双向融合、互为作用的,游戏应该成为活动中幼儿的真实需要。

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中,玩6个圈、10个圈以及14个圈的“狼抓羊”游戏是幼儿感兴趣且充满期待的,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是抓和逃的体验,期待的是不确定的结果,分享的是不一样的分合方法。教师巧妙地将幼儿的游戏需要和学习需要紧紧裹在一起,在显性的游戏状态中体现出隐性的学习价值。此外,教师并没有将游戏简单地处理为先交代规则、玩法(学习任务隐含其中)再进行游戏(教师主导性突出),而是将游戏设置在充满不确定性、探究性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将幼儿“推前”,在讨论和经验分享中共同决定游戏规则。这时,幼儿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角。在此,幼儿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狼抓羊”的乐趣,更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也在“玩”数学、“用”数学,这才是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附:大班学习活动

老狼老狼几点了

闸北区安庆幼儿园卢世轶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数量组成的经验,基本掌握了10以内部分数的组成。有的幼儿还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通过机械的练习掌握了数的组成,并没有真正理解数组成的实际意义,也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活动,引导幼儿在亲自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游戏过程中,理解多个部分数组合成一个总数的不同可能性,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思维的变通性,让幼儿不再认为一个总数只能由两个部分数组成。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15以内数组合的不同可能性,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2.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1O以内数组成的经验。

2.材料准备:大、中、小塑料圈若干:圆形点子卡片若干;数字卡片6、10、14;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6人游戏

1.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羊”,玩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

(2)每个圈只能站1只小羊。

2.场地上放置6个小圈,6名幼儿玩游戏。

关键提问:

(1)6只小羊6个圈,小羊们都能躲进圈里吗?

(幼儿游戏,大家一起问教师:老狼老狼几点了?一到12点,幼儿要立即躲进圈内o)

小结:每个圈里站1只小羊,有6个圈,合起来正好一共6只小羊。

(2)教师出示圆形点子卡片。引导语:这些符号能表示我们是怎么做游戏的。你能看懂这些符号吗?这些圈圈和点点代表什么意思呢?

小结:圈圈代表地上的圆圈,点点代表圈里面的小羊。

3.减少圈的数量,出现中号圈(每次游戏后,教师用圆形点子卡片表示游戏情况)。

关键提问:

(1)拿掉一个圈,6只小羊用5个圈做游戏,会有小羊被抓住吗?

(2)有没有办法让一个圈里能站下更多的小羊?这样6只小羊也能躲进5个圈(用更大的圈,大一点的圈里能站2个人)。

(3)如果只能用4个圈,该选怎样的圈(2个大圈,2个小圈)?谁来放一下圈圈?

(4)要把6只小羊都保护起来,最少用几个圈就够了?该选怎样的圈(3个大圈)?我们来试一试6只小羊能不能都躲进3个中圈里?

小结:虽然每次圈里的小羊合起来都是6只,但圈圈的数量越来越少了。

【设计意图:教师在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减少圈的数量来引发幼儿不断地思考,即如何才能将6只小羊分到一定数量的圈内。这样的游戏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游戏之后,教师通过点点和圈圈的抽象符号来表征和小结数的组成关系。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对先前游戏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再次梳理。】

二、10人游戏(每次游戏后,可以请幼儿用圆形点子卡片表示游戏情况)

关键提问:

1.1O个人做游戏,如果大家都不想被抓住,你觉得最少需要几个圈(5个圈)?

2.圈的数量还能再少一点吗?用4个圈能不能让10只小羊都躲进去(要一个更大的圈)?

3.(出现大号圈)现在这个圈叫什么名字(大圈)?可以躲几只羊(3只羊)?之前的大圈叫什么(中圈)?

4.该选怎样的圈呢(2个大圈,2个中圈)?你觉得这些圈正好能躲进10只羊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还是加一加算出来的)?

5.同样是用4个圈,还有其他选择圈的方法吗(3个大圈,1个小圈)?

小结:同样是4个圈躲1 0只小羊,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圈的方法。

【设计意图:游戏的人数从6人增加为10人,数的组成方式和可能性更加多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体验游戏的过程,鼓励幼儿表述选择圈的理由或验

证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不同层次的幼儿会调动自己已有的数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有的幼儿是通过数数来验证地上的圈能否躲进1O只小羊,而有的幼儿是通过加法来验证的。幼儿通过语言的表征,进一步理解了数的组成。】

三、14人游戏

关键提问:

1.14个人做游戏,如果大家都不想被抓住,你觉得最少需要几个圈(最少需要5个圈,4个大圈,1个中圈)?

2.你们发现了吗?想要尽量少用圈,该多选一些怎样的圈呢(尽量选大的圈)?

小结:圈越大,圈里能躲的小羊就越多,圈的数量就少了。

【设计意图:当游戏人数增加到14个人时,“尽量少用圈刀这个任务会显得有些困难。而幼儿在之前的游戏体验中,可能已经感知到了圈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想要让圈变得少一些,就要尽量选择大圈。教师适当的小结能够帮助幼儿梳理这样的经验,但也要根据幼儿当时的理解程度而定。只有当幼儿理解了这一关系,教师的小结才能起到助推的效果。

玩游戏 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玩游戏学数学——刍议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作者:黄瑾田慧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无不把“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幼教工作者在此指导思想下的实践探索已有二十佘年,游戏与教学这对原本对立的概念也在实践中逐渐走向融合,在幼儿园课程中基本形成了教学游戏化与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在强调教学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也经历了漫长的“游戏化”探索。然而,数学作为一门本质上以抽象为核心的学科,其完整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游戏化”实践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实践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游戏”与“数学”貌合神离 “游戏”与“数学”貌合神离,即教学活动中游戏与数学两极分离,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其一,教学活动缺乏游戏性,冠以游戏之名而无游戏之实。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带来一个玩具娃娃:“今天,我们请来了小客人妮妮,她要和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测量游戏。”活动开始了,妮妮孤单地躺在椅子上,一直到活动结束,都没有被再次请到。显然这只是教师口中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进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数学学习任务。再者,教师对游戏环节的控制也大大削弱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得活动的游戏性不足。其二,游戏过程中数学性不足,两者渐行渐远,导致数学活动价值的缺失。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的过程总是最具吸引力的,或是角色扮演,或是竞争比赛,幼儿往往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不自觉地将数学学习任务抛在脑后,尤其是小年龄

数学教学游戏化案例

数学教学游戏化案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教学游戏化,让数学活动更富有实效 ——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给我的启示 一、背景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何实现上述规定和要求,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挑战,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了尝试。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数学活动活动设计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把枯燥的数学活动设计的有趣味,让孩子们主动来学习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教研组就开展了教研活动,共同来研究。我有幸成为了这次活动的执教老师。 第一次活动治标不治本 无意中看到儿子的小电视在放《花仙子之歌》,我觉得这首歌音乐优美,画面漂亮,一定能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就设计了花仙子播花的游戏情境,活动一开始我用花仙子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活动,希望把孩子带入这个情境中,但是从孩子们的表情看出,他们对这首歌曲很陌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然后我又拿出“花仙子”的图片,用花仙子的语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花仙子,春天到了,我要给大地送花来了。”接下来就出示ABAB排序的规律(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让孩子们就下去排。巩固了ABAB结构,我又出示ABBABB一组新的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引导孩子们找出跟和

上面一组规律的不同,然后接下去排。在验证排的对不对时,我们一起读规律,一起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时候已经有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接下去再进行巩固,还是ABBABB(蓝花黄花黄花蓝花黄花黄花)。最后幼儿独立操作,帮花仙子播花。很多孩子在操作中没有排对,而且最后环节集体验证时没有孩子愿意跟我一起来验证,各管各的去玩了。 分析: 花仙子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典动画片,现在的孩子很少看这类动画片,对花仙子的人物形象不感兴趣。教师对孩子的了解不够,设计游戏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都是以自身的喜好、想法为主来设计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并不是很喜欢。 第二次活动换汤不换药 我吸取了上次活动的经验,换了一个游戏主题,改成了《羊羊大战灰太狼》,想想这个应该是当前孩子们最热门的动画片,对里面的角色也应该比较熟悉,用这个作为活动的主要游戏情境应该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出示了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讲了起来,基本上都认识他们的。于是我又说:“慢羊羊村长发明了一种神奇药水,喝了这个药水,可以变出许多的羊。”一边讲,一边拿出许多个喜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美羊羊喝了神奇药水,就变出这么多了。现在它们要排队去对付灰太狼了。”孩子们一个个的眼睛都不眨。于是我引出ABAB排序规律,问“喜羊羊美羊羊怎么排队的”孩子们找出了规律,大家一起读一读,然后放一放。接下去引出新经验,出示ABBABB规律(喜羊羊美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美羊羊)让孩子们找出与上面规律的不同,然后一起说一说规律,接下去排,孩子们说规律时我只听到羊羊羊……接下去又是巩固练习,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 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生活,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改革。《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其实,数学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过去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地满足于幼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准确计算几道题,却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使它们以有意义的问题的方式来呈现,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游戏化解决的方式,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是指教学材料、问题、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游戏化: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体现童趣化的活动特征,以吸引幼儿的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试图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以及与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创设的研究,充分发挥情境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诱导、启示作用,以有效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来研究: 1.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园内幼儿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以丰富我园园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1)-(1)

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体会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运用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运用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数学认知”这一子领域,强调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经常运用各种游戏活动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就好像整个活动运用游戏这条线给串了起来,让小朋友在游戏活动中玩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相融合的活动。 关键词:游戏操作活动各种感官日常生活活动情景活动在以往我们的数学集体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会设想了一些远离幼儿生活的情景,做了多种多样的高结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对他们进行灌输式的教育,结果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主导幼儿进行活动,幼儿对材料只是进行机械的操作,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数学认知”这一子领域,强调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指南》精神的学习,观摩了年段优秀教师的课程游戏化数学活动,让我对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变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

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以上观点,我在幼儿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各种游戏活动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还让小朋友在情景游戏活动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活动、运动、情景相结合的游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操作游戏中感知数学; 数学活动组织的不好,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对小班幼儿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活动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 操作性的数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幼儿扮演兔宝宝,跟随兔妈妈学本领(采蘑菇)从中可以感知“比较多少”、“比较大小”、“1和许多”、“点数4以内的数”等知识。认识“上下、前后”,我设计了“捉迷藏”、“逛公园”的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动物,并能完整的讲出:“我在树上找到小松鼠;小猫藏在桌子下。”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方位词。还有“小羊过生日”、“小猫钓鱼”等游戏都是为完成这些目标而设计的。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快速,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社会实际,尤其是出生于新时代的小学生们,从小接受快节奏的信息生活,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这时游戏化教学就尤为重要,游戏化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是小学教师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 标签: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小学老师的自身素质有很高要求,虽然小学数学难度小,很多老师认为学习小学数学轻而易举,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不成熟,在数学学习上有很大困难,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上,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数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爱学习想学习,才能学好习,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游戏化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老师应学会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模式。 1 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顾名思义,游戏化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下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是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素质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充足的了解,能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习惯设计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能学会教材里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2 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游戏化教学虽然容易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弱,所以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以防过犹不及。 2.1 坚持游戏与知识的融合 教学方式的改变,本质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游戏中一定要融合课本知识,不能本末倒置。游戏的设计要做到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养成数学思维或明白某一数学知识。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游戏本身也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找学生喜欢的热门游戏,保证游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2 坚持游戏规则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数学是不可或缺得部分,幼儿学习中的数学学习应该占有很大的分量。而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可以有效地学习。儿童早期教学的游戏化是指将儿童早期教育的目标,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各种游戏活动中。数学教学游戏化主要是要使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训练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园教育应该充分了解并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学习特征等内容,以游戏作为载体传授知识。幼儿的生活内容除吃饭和睡觉等基本活动外,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跟游戏相关的,玩游戏,玩玩具等等生活中的活动。它也以游戏的形式完成。但是,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不同。儿童游戏对他们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实施游戏化这种方法是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本文重点研究了教育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使笔者可以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儿童的数学教学和游戏,更有利于儿童的数学学习。【关键词】数学游戏化幼儿园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目的和意义 (一)实施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目的 实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是改变幼儿园小学的现状。教学游戏化本质上是教师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儿童的内在需求。活动是指儿童感到快乐,有趣并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1.简化教学过程,在游戏中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他们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很弱。他们或多或少地害怕学习,而且由于孩子的理解力很低,即使是简单的教学内容也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怀疑。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实时简化教学内容,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成为“治愈”和“学习”的地方,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游戏,爱上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教学游戏化旨在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享受教育。教学游戏化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具体化,是教师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具体表现。经过实践的检验,教学游戏化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一)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1.创设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的物理环境 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户内和户外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和安排以及游戏设备和材料的投放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为幼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为幼儿在学习、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造成一种具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 2.建立、健全支持性的制度环境 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安全舒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之外,行之有效的制度支持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而有效地制度既是对教师基本权利的保证,也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除了国家教育法、劳动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园自身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相关的制度与规则,具体包括:教职员工的配备、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进修培训计划等。

3.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 如果用新专业主义代表哈格里夫斯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考察教师文化的方式界说幼儿园人文环境,那么,幼儿园人文环境在内容上应包括幼儿园内教师(包括管理者与职工)、幼儿集体共享的态度、价值、信念、习惯、假设以及行为方式等。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内容外显于教师、幼儿的所思、所说和所做。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形式包括处于该群体中的教师、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和联系方式,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具体的行为表现有,教师可以自由、民主的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决策,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者,而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而共同努力的协作者。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互不干涉的独立个体,而是打破了自身的防御体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整体。教师与幼儿之间也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具有了平等地位,可以共同商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周围世界、谋取共同发展的游戏者。这也正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追求的游戏精神的本真所在。 (二)提升教师“游戏化的教”的专业素养 游戏性的教与学,追求“教”的游戏化和“学”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很显然,“教”的游戏化的过程制约着和导致了“学”的游戏化的结果。实现了“教”的游戏化,那么“学”的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7-11-30T14:03:35.1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作者:张艳丽 [导读] 课程游戏化正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商洛市幼儿园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课程游戏化正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必要性 儿童的内心是喜爱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课程游戏化能吸引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获取更多的新经验。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用游戏方式组织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 一、课程游戏化满足了幼儿的生理需求 游戏是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保证。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是身体各个部位的机能成熟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幼儿身体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十分有利,甚至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会反复练习各种基本动作,如抓、爬、滚、跑、跳、攀登、投掷等。这些运动不仅能促进他们骨骼、肌肉系统及体内新陈代谢和运动机能的发展,还可使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二、课程游戏化适应了幼儿的心理需求 1.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发展。幼儿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幼儿是以融合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我们的课程,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2.游戏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语言在幼儿游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要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领会别人的意思;同时也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3.游戏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游戏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在感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促进幼儿不断地自我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才能得以继续,幼儿才能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4.游戏是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培养幼儿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此,教师精心地设计游戏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的游戏中,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课程游戏化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所以,我常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运用头饰、布偶、夸张的动作等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既满足幼儿爱模仿的心理需求,又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掌握知识与技能。 2.有的幼儿性格活跃、能说会道;有的胆小、不敢表现自我;还有的幼儿慢热,随着气氛的改变才来行动。因此,我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好玩的游戏,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借助有趣好看的教具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给予反应灵敏的幼儿高调的表扬,或物质奖励,引导其他幼儿进行模仿,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3.小班幼儿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开学初在晨间入园的这段时间多数存在哭闹、情绪极不稳定的现象。我们要把握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散步活动等有限的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调节小班幼儿的心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开学初,我们班为迎接小班新生的到来,设置了温馨的娃娃家、建构乐园、益智区、科学区等区角。开学第一天教师在教室门口以“老师妈妈”的角色身份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带领“自己的好宝宝”进教室区角活动,转移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引导其开心地投入到好玩的区角游戏中;待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后,教师以音乐游戏、听说游戏、手指游戏为载体,吸引幼儿注意力,锻炼小班幼儿敢说、敢唱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充分利用餐后散步的时间和户外运动的时间,为幼儿准备各种头饰、图卡,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进行游戏活动。 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幼儿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幼儿一个求知的启迪,让他们全心全意探究自然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置身于快乐的游戏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杨爱荣让游戏伴幼儿成长[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 [2]吴瑞传统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问题——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玩与教的两难[J].幼儿教育,2014,(1)。

《指南》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游戏化

《指南》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游戏化 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孙春珍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指南》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游戏化。在《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我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指南》文本,践行《指南》精神,在《指南》的引领下实施幼儿园一日课程的游戏化。在数学认知领域,我园从《指南》中数学认知的三个目标出发,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并运用数学,创设有趣的情境,在游戏中渗透,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下面我来说说我园在《指南》背景下数学活动游戏化是怎么开展的。 《指南》中的数学认知的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三条目标不能直接的用作幼儿园的具体的教育活动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同时注重目标之间相互渗透和整合,不能片面追求某个方面和几个方面的发展。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这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首要目标。 强调幼儿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的培养,教师要把握幼儿数学教育的特点,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围绕目标1我们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结合各项活动和环境等因素,在幼儿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逐渐形成数经验。 一、主题墙饰渗透数活动 教室的墙面是会说话的,教师应结合主题活动的墙面布置,巧妙地利用这项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墙面布置的作用,让孩子们通过与墙面环境的互动,形成数概念,积累数经验。 如,在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数高楼发生了兴趣,老师布置了一块“巧手天地:造高楼”的墙饰,孩子们将自己折的楼房一层一层叠起来变成了一栋栋高楼,接下来孩子们开始了数高楼的活动,并比一比谁的楼房高。这个墙饰有机地成了孩子们数活动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数概念。

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定州市东湖幼儿园张晓丽 摘要: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随着对幼儿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游戏化这一概念备受重视。这一创意理念的提出,随之也出现了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形式。数学活动游戏化,作为目前最受小班幼儿乐意接受和愿意参加的活动方式之一,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游戏化运用还不是很完善,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本文就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来阐述一下它的作用、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将游戏化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数学;游戏化;意义;发展;建议 1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概念和实质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同学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是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概念明确化,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学生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特点和手段 由于幼儿在年龄上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当然也得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其接受能力的有准确的考量。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呈现出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全面性等五大特点。 2.1 主动性

中班数学游戏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中班数学游戏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中六班刘海霞 一、编制数学教学游戏 1.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龄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如在中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蚂蚁妈妈找宝宝”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游戏蚂蚁搬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3.将数学活动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请到椅子,

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二、幼儿数学游戏化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 1.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游戏“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2.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在进行“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小猫吃鱼”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金鱼缸”,继而又把6条小鱼放入“鱼缸”,当出示7只小猫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猫要吃鱼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猫又有几只,小鱼有几只,他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地获得了知识。此外,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学活动角,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彩笔,纽扣、印泥,各种印章,操作卡片,大小珠子,塑料小动物,分类盒以及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等等,幼儿可以三三两两、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根据需要我及时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添加、更换。“数卡接龙”、“给实物卡片排序”、“图形分类”、“看标记放图形”、“会变的数卡”等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数数、分类的能力,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精选教育文档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园教学中广博开展游戏活动,无论是创设游戏环境,还是选择游戏课题,都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充分考虑到幼儿园整体教学的目标,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的教学游戏活动设置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统统的游戏教学方案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同样也是教学游戏方案的制定者,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会导致教学游戏方案缺乏针对性。日常教学中,由于很多幼儿教师受到职业岗位性质的影响,将游戏中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往往会转换为教学游戏的指挥者,剥夺了幼儿支配游戏时间的权利,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制定合理化的游戏教学方案,加强教师对幼儿的引导。 (二)游戏环境不符合发展需求 一些幼儿园创设的游戏环境不符合当前教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性,我国对幼儿园的游戏环境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和要求,按照幼儿园的规模和幼儿人数确定游戏环境场所。但是在实际教学游戏环境中,幼儿的人数往往会超过相关规定,十几个人挤在一起进行游戏活动,不仅限制了游戏的空间,也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 (三)游戏教学形式化和解放化 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游戏的形式化、解放化和模式化等特征。游戏被作为一种纯正的手段,教师为了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就会选择以游戏方式教学。还有教师认为游戏就是解放活动,通常在教学游戏环节让学生随意玩,教师则完全脱离游戏。还有部分教学中将游戏作为教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展注重幼儿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加强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但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尚未成熟,很多幼儿都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根本没有数学学习兴趣。在本文中就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让幼儿体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化;探索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外界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园必须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可以通过游戏教学让幼儿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情景结合起来,要让数学知识更为形象生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通过对幼儿教学游戏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幼儿数学游戏环境 教师要注重对数学游戏环境的创设,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游戏素材和环境。许多幼儿根本不能理解数学知识,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用到了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对活动室进行改造,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

和墙面都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秘密,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可以是数字牌,也可以是一些玩具。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草地上玩耍,观察树上的苹果,看哪个幼儿可以数清苹果个数。教师可以任意选取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数学知识开展游戏,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创新幼儿数学游戏活动形式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对幼儿数学游戏形式进行创新,要能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对幼儿兴趣的重视,预先就设置好了数学游戏活动,根本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喜好和感受。那么想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幼儿的自身需求,去设定教学内容,要能够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游戏教学中来。 例如:在大班几何形体的分类教学中,教师把整堂课设计成完整的情节,四位小客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娃娃)请小朋友帮他们找朋友(复习)――幼儿帮四位小客人找朋友(新授)――送朋友(复习),使幼儿能完整 投入到整堂课中。然后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准备一些娃娃头饰,选择四个幼儿扮演四个几何形体娃娃,然后在音乐背景的氛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老一辈教育家陈鹤琴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其自身的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等特点,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去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许多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的家长们教育观念的错误,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大量的知识。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有类似的错误信息反馈,把上没上过学前班、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各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影响,陷入了困境,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有了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然而,要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句话,却不容易。为此,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区以园为本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园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继续坚持奉行科研兴园的教科研理念,从我园实际出发,引领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融合,向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挑战,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上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有效地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将《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作为我园上学期园本教研工作的主题内容,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为配合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教学即教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计划具体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研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我园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园教师的迅速成长。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现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11887287.html,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现状研究 作者:袁瑜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数学课程游戏化既是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数学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让数学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教师们往往努力从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游戏化”,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却往往却截然不同。教师理应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数学课程游戏化教学,使幼儿真正达到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数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2-0244-01 从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到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但现实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课程仍未真正做到的“游戏化”教学。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数学的学科领域又因为其抽象性、逻辑性强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游戏化的教学程度是最不理想的。笔者使用了1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法、观察法对我园数学教学游戏实施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影响影响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开展与落实的阻碍因素之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幼儿园硬件条件 1.1;教学场地影响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教学活动需建立在教学场地的前提上,这是实施教学的活动不可缺失的重要保障之一。但目前适合作为教学活动的场地数量少、面积小、安全指数较低、场地布局单一等。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活动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教师便应该根据教学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教学活动。 1.2;多媒体设备影响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课改的进程。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也发生的质的变化,幼儿园在教学设备上也应采取了现代化教学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设备。而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在教学设备上都呈现比较落后和缺乏,各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园本身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地为教学活动添加必要的多媒体设备。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欲望与幼儿在数学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1.3;教学教具影响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多项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学习多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在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教具就起到的非常重要与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学教具可帮助幼儿在学习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的更加具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科学领域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著名的教育家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良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教师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为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应该紧密的和游戏结合起来。游戏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的过程还是幼儿学习交往、学习合作、锻炼意志的过程,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和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两面做了如下探索: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 1、游戏的设计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认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 2、游戏的设计要找到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幼儿对某一个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教师不要熟视无睹,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展开教育活动。 3、为游戏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游戏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让幼儿更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法有很多,其中有意识的创设一些轻松愉快、诙谐有趣的故事情境是不错的法之一。无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所有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把故事和游戏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4、游戏的设计应把各领域有效整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纲要》将学前教育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提出:各领域的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面的发展。新《纲要》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幼儿教育整体观的新境界。这也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数学游戏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要着眼于幼儿的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