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化_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全球化_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全球化_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全球化_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收稿日期:2007-05-16

作者简介:程惠霞(1973-),女,四川省夹江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

理、国际经济。

2007年6月10日第6期(总第319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JournalofFujianPartySchool

Jun.10,2007No.6(GeneralNo.319)

席卷世界的全球化给国际政治经济带来了日益深刻地影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对峙的冷战时代的结束,全球化浪潮势头更加迅猛,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共存与竞争的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型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典型的代表是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些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有些国际组织甚至开始具有某种超越民族国家的权力,因而有必要对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予以探究并作出回应。

一、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一种称谓,是现代国

家籍以体现的身份。从广义角度讲,民族不等于国家,民族的历史早于国家,并非每一个民族均有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民族与国家是不可分割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必然具有民族的特征,现代民族也必然具有国家的要素。民族国家是民族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体,前者体现为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维护民族利益,强化民族精神;而后者则体现为求得国家

的生存和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国家是体现民族利益的形式,因为它拥有强制性的机构与力量,能够采取强制与非强制性的手段实现或维护民族利益,从而实现国家利益。本文谈到的“民族国家”是从现代国家的角度来讲的,它具有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有一定界限的领土,一定数量的公民,有行使管辖权的政治组织以及对内对外独立自主的主权。使用“民族国家”概念是因为它还体现了国家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文化基础,作用微妙。

国际社会是包括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综合体,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国际关系也就涉及众多的国际关系主体,但民族国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它们各自拥有国内的最高管辖权和国际上的独立主权,因而每一个国家是独立、平等、不容侵犯的。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人类的共同利益追求──经济生活把国际社会各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政治生活。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推动了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在每一时代形成颇具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一般而言,当各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时,民族

全球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程惠霞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81)

要: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跨国性组织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民族国家、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其在

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决定了尽管经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体。其支配性地位是由民族国家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政治文化等基本因素维系的。

关键词:民族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全球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07)06-0081-03

?当代世界?

?81?

国家自然是唯一的国际关系主体,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起最终决定作用。“二战”以后,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在这种强大动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利益开始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密切,不仅创造了高度一体化的国际经济,而且对国际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以及随之出现的跨国性组织、地区性组织模糊了民族国家边界的传统意义及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二、全球化、民族国家与国际组织

人类社会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地球空间与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对之争夺的激烈程度日益提高,但是战争的教训又令人不得不进行合作,以防在战争中毁灭自己。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与经济复苏及发展加速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囿于意识形态的影响,相互依存集中于对立双方的内部区域之中。冷战时,美、苏凭借各自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组织了自己的集团,按各自的利益安排两极世界,处于两极体系中的成员国的国家利益要服从意识形态的整体利益。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众多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如跨国性组织)纷纷成立,其性质多样,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他们在全球纵横捭阖,有时对主权国家发号施令。经济的发展促使地区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在这种一体化依存背景下,民族国家的作用似乎显得暗淡了。苏珊?斯川吉(SusanStrange)曾指出,世界经济和市场已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每个国家都处在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整体结构中,它们的许多权力和控制力被分散和转移到了这个体系结构中。她还具体列出了民族国家所遭遇的独自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能力的削弱等10个方面的挑战。[1](P73-82)

罗伯特?吉尔平在《国际经济中的政治》中谈到部分理论家所持的观点:多国性经济活动打破了民族国家地域界限的传统意义,打破了民族国家对于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关系的独占权,“跨国公司已被宣称为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实质性状态”。作者反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在特定的环境下与特定的国家关系中,毫无疑问,跨国公司对于国内决策和国际关系都有并且能够实施大量的影响”。“但总的说来,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参与者对国际政治有积极影响的观点”。他提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该理论突出强调国家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在国际经济产生结果上的重要性,而跨国性国际关系行为体则依存于大国所创建的政治网络环境,从这一角度指明了民族国家与跨国组织之间的关系。彼得?卡正斯达林(Peter?Katzenstarin)从另一个方面指出国家权力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他从国家的“政治力量”、“国家权力的构成”以及“国家政治结构”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在当今国际政治与经济高度一体化、各国利益相互依存的时代,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日渐多样,但它们的基本组成因素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行为也趋于多样化,但不论其怎样变化,永远不可能离开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只不过在新的时代中更富于灵活性而已,众多民族国家加入各种国际组织正是其体现之一。

由于跨国性组织在现今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作用非同寻常,所以有必要回答“跨国性组织特别是跨国公司是不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个独立性的参与者而起作用”的问题。毫无疑问“不是”。首先,国际关系行为体有不同的类别,有政治性的,经济性的,军事性的,文化性的……这些组织跨越了人类文明的所有领域,是为了合作也是为了制约。事实上只有少数政治、经济、军事组织对全球事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这些能够发挥影响的国际组织最终也要通过民族国家来实施其决策。其次,跨国性组织在实质上并不具备独立性,它们往往要受到一些国家的操纵,而且每一个民族国家加入到这些国际组织中是寻求某种保护的,这种意图也影响着跨国性组织。故而,跨国性组织并不能独立地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再次,跨国性组织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权性、强制性以及深厚的民族心理,其凝聚力较弱。

跨国性组织由不同国家与地区组成,虽然具有某些机构与规则,但其对民族国家并没有强制约束力。民族国家是跨国性组织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立主权,其遵守国际组织的规章是自愿的而非强制性的。所以,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主体,具有跨国性组织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三、民族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

支配性地位的因素分析

“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性阶段,因为它扩大了经济活动的政治范围。相对于18世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的城邦国家和封建小公国来讲,民族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它打破了狭隘和分割,满足了工业革命所要求的生产规模和劳动分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起到了历史的促进作用。在当今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即使国家的自治和作用由于超国家的趋势而减弱,也没有出现一种足够的东西来替代它,并成为答复全球变化的关键单位”,[2](P127)它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主体,决定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时代特色。这是由以下的基本因素决定的:

1、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权力与利益是国际关

?82?

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亘古不变。跨国性组织的背后是主权国家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历史上出现的地区性组织往往是大国按照自己的利益组织起来的。美国战后对欧洲和日本的政策是出于国家的政治与安全考虑,而非国内某些经济集团的利益。战争使人们认识到国家之间常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关系,许多问题涉及全球的生死存亡。由是各种跨国性组织纷纷成立,各民族国家也踊跃加入这个或那个组织,否则它们就会感到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民族国家参加国际组织的动力在于:小国弱国希望从中获得保护,大国则可通过控制国际组织而控制它国,实现其霸权目标。“贸易联系也不过是民族国家之间经济战争的工具,并以此来开辟独一无二的空间”。[3](P176)

2、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包括社会对于政治对象及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涵括政治认识、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思想和观念等。深层次的政治心理机制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十分微妙的因素。法西斯主义之所以一度在德国泛滥成灾就是利用了日尔曼民族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价值观、情感取向等亦经历了长时期的心理积淀,并通过政治社会化内化到社会成员的心理之中,指导其政治行为。一国的领土可以被他国占领,主权可以被践踏,但只要其民族精神尚存,终有一天会复兴,即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天以色列的例子就是一个明证。民族情感对无端干预其内政外交的国际组织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跨国性组织要取代民族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参与权、政治决断权是不可能的。

3、民族国家国内政治结构。长久以来,人们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总是着眼于相互依存的国际机制,而忽略国内政治力量的作用。彼得?卡正斯达林(Peter?Katzenstarin)谈到两种国内政治结构:统治联合体和政策网络。前者由国家机构和有组织能力的社会力量构成,并负责“政策目标”的表达;后者同样包括了国家和社会的因素,决定了实施的“政策工具”。跨国性组织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政策的延伸之地。

4、跨国性组织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以跨国公司为例,跨国公司一般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世界规模的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得高额利润的国际性垄断组织。这是二战后新兴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跨国公司对全球性政治事务有较大的发言权,对公司所在国事务的干预愈来愈多,对其母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也举足轻重。但是,跨国公司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参与者对国际政治经济有积极影响,相反,“这些商业公司能够对政治发展实施影响的地方,它们已经是倾向于更多地作为本国政策的工具”。它们是受本国政府的政策命令而行动的,是政府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它们的政治意义“被限制在由民族国家主义感情激扬的国内政治的影响范围内”。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经十分憎恶外资企业对本国事务毫无理由的干涉,“民族主义情感因为跨国公司控制该国的国民经济或经济命脉而激发”。其它类型的跨国性组织更是不能干涉成员国的主权,它们只是成员国利益的表达,是进行国际合作的场所。

四、结论

不论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如何之深、相互依存程度如何之高、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数量如何之多、性质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民族国家在其中的基本地位,也不能改变民族国家对其民族意志和国家意志的实现,对于其利益、主权及安全的追求。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各种国际性组织仅仅是民族国家实现其利益、意志、安全和权力等的手段。在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最终实现,其决定权仍然在于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们忠诚情感托付的对象,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SusanStrange.TheRetreatoftheState:The

DiffusionofPowerintheWorldEconomy[M].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2]保罗.肯尼迪.为21世纪做准备[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4.

[3]Glipin.Robert.TheEvolutionofInternational

PoliticalEconomy:ThePoliticsofTransnational

EconomyRelation[M].PrincetonUni.Press,1991.

[责任编辑蓝剑平]

?83?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意味着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扩大了全球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规模,全面调整了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批判和抨击的声浪也日益高涨,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本文将用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 一、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质与表现形式 1. 内涵 用“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来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使用这一概念的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今仍有着不同的界定。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实质 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劳动分工在国际层面的重组、扩展和深化而引发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发展,是国际劳动分工水平和效率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各国经济在贸易、金融资本以及国际生产上的相互融合,或者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就构成了国际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即随着分工演进导致的生产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到了一定高度,就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其产生、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而经济全球化作为跨越国界、全球资源配置的同义词,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学术界对何谓经济全球化,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为世界经济的美国化;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中,第一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种观点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集团化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从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特征,而区域集团化则多是以某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存在形式的。两者都作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统一性。首先,从出现和加速推进的背景上看(1)二者的根本推动力都是战后蓬勃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导致了生产力飞跃中对跨国界合作、特别是产业升级后对国际分工的新需要,如果说二战前这种分工主要是在不同产业(农业与工业)之间进行、国际交流也没有超出商品与资本的范畴,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确立的世界整体走向工业化的新态势则要求国际分工不仅主要在工业(传统的或高精尖的)内部进行,而且扩大到知识、信息、技术、通讯、金融、交通等第三产业,所有这些分工和交流又因科技革命提供的高效传输手段而变得空前规模浩大和快捷。(2)二者都源于各类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实力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既想摆脱经济增长低速、危机不断的困扰,也要扩大各自的经济势力范围,以争夺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要求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前苏、东国家则希望在国际合作中制止经济滑坡,促进经济复苏(目前已初见成效)和社会安定。总之,二战后两个平行市场的瓦解,市场经济与国家调节相结合的模式被上述三类国家共同接受,集团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前提才真正具备。(3)二者都源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需要。战后初期国际经济组织———货币方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方面的世界银行以及贸易方面的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出现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有美国霸权的背景。其后,它们长期名不符实,更不要说冷战时期的对立经济集团了。直到冷战结束,苏东瓦解,社会制度与国家竞争的主战场不可避免地自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转移,才为二者提供了和平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 从二者间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发展历程看,由于当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并且很难短期转变,全球化必将受到不同类别民族国家间生产条件、利益取向、文化背景等诸多冲突的制约,一步到位绝无可能。因此,首先在地缘相近,社会进步程度差距较小,或具备互补条件的国家间结成集团,以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自然的,这同样是打破国界、相互开放的产物,比起单个国家的相互封闭状态来,当然更接近全球化。而且集团内部实力增强的同时,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2007年第3期总第25卷(总第92期) 毕节学院学报JOURNAL OF B I J I E UN I V ERSI TY NO.3,2007Vol .25General No .92  收稿日期:2007-02-12 作者简介:胡朝映(1957— ),男,贵州瓮安人,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理论。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胡朝映 (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22)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到来,各民族国家在这场全球化中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迎接才会使自己得到发展,反之将会被无情地淘汰,成为经济主流的被奴役者。经济全球化的突出特征和各类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也告诉我们,将来的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将朝着共生的方向发展,和谐世界不仅是人类美好的追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民族国家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59(2007)03-0089-03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现象,它的出现对于各个民族主权国家既有机会的一面,又有挑战的一面,在这个大潮面前,如果能主动适应,就将因此而获得利益,反之将在这个过程中要么成为被奴役对象,要么被排斥在全球经济之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国力也将大大被削弱,国家安全随之受到极大的威胁。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人类能够在大自然中生存,就是能结成群体,自从第一、二次大分工以后,人类出现了三大经济部类,作为每一部类的人群已经不能单独生存,而是要不同部类的人们互通有无,当时没有出现全球化的词汇,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以及经济活动也不能全球化,但是它说明了一个规律:人类要合作,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要更大范围的合作,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的一种合作,是一种运动,一种过程,是各国经济趋向于某种程度的一体化,是向市场化、世贸相互依赖依存程度大提高的过程,是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越具有一体化的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减少的过程。 早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分工就演变成了国际分工,逐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就出现了第一轮的经济全球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已经完成,形成了金融资本、工业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资本帝国主义,世界市场被大致瓜分完毕,由于矛盾发展,后来出的结果是在生产力、科技和世界市场继续发展的同时走向反面,重新瓜分世界,导致20世纪上半叶发生两次世界大战,这便是发生了断裂、中断和逆转的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到20世纪中后期,世界进入了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到八九十年代大发展,凯恩斯主义失灵,在金融、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服务业采取自由化的措施,自由化成为政策取向。 二、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整个世界,在这个大潮面前,民族国家首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看,民族国家在各个时期都能得到发展机遇。在优惠贸易协定阶段,有关国家在贸易领域签订协议,互相削减关税和进口限制,对非协议国家则实行贸易壁垒;在自由贸易区阶? 98?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p5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可能会扩大南北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转嫁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现在全球化是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消费、物流这些领域,全方位的都有表现。全球化大大提升了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度,它不但表现为国家间相互更加依存,也表现在工业间相互更加依存、市场间相互更加依存、各种生产要素和物流采购相互更加依存、同时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全球化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就体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业等领域中。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在统计的时候,经常把国际旅游作为国际贸易当中服务贸易的一块,但其实不太准确,它们还是有些不同的。贸易,简单来说,是相当于把产品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去;而旅游,是把消费者搬到当地市场来消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很有趣的是,从80年代以后,我们都知道,世界经济一直在上下波动,但是唯独国际旅游业始终发展的比较稳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从85年前后到最近20年时间,全球旅游业的年均增长始终保持在5%到8%这个幅度,而且一直是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家间、市场间、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物流采购相互依存着,同时金融、服务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在早期,“中国制造”对美国一些当地的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美国工作时的一位同事,一位社会学家。她提出一个命题,“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王钦朋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在经济领域上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化也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好的办法。本文现实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阐述,然后比较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之间的利弊,对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细致的剖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例,进行深一步的全球化论证。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Wangqinpeng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the world, and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trade cooperation is increasingly close, become a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ality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n compa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ring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the right policies and take forceful measures to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meet the challenge, to change bad to good, for maximize their interest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Example of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arries on the deep step of globalization. Key Word: Globalization anti-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广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发展起步晚;历史上曾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压迫和剥削;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贸易上还是政治军事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5、世界政治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指一些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政治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随着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世界政治格局可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6、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为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一套激进的经济转型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稳定化为必要条件。由于这种经济转型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把它称为“休克疗法”。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 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 4.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

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三、辨析题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去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而其中2/3又被用于跨国购并。 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已达6.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亿美元。 材料2 据外电报道,在最近10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功地按照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它还明显地扩大了拉美国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差距。 材料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千方百计地要使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为其利益服务,有的国家甚至试图以此建立新的经济霸权,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制订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更多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条件。

全球化_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收稿日期:2007-05-16 作者简介:程惠霞(1973-),女,四川省夹江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 理、国际经济。 2007年6月10日第6期(总第319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JournalofFujianPartySchool Jun.10,2007No.6(GeneralNo.319) 席卷世界的全球化给国际政治经济带来了日益深刻地影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对峙的冷战时代的结束,全球化浪潮势头更加迅猛,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共存与竞争的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型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典型的代表是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些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有些国际组织甚至开始具有某种超越民族国家的权力,因而有必要对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予以探究并作出回应。 一、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一种称谓,是现代国 家籍以体现的身份。从广义角度讲,民族不等于国家,民族的历史早于国家,并非每一个民族均有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民族与国家是不可分割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必然具有民族的特征,现代民族也必然具有国家的要素。民族国家是民族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体,前者体现为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维护民族利益,强化民族精神;而后者则体现为求得国家 的生存和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国家是体现民族利益的形式,因为它拥有强制性的机构与力量,能够采取强制与非强制性的手段实现或维护民族利益,从而实现国家利益。本文谈到的“民族国家”是从现代国家的角度来讲的,它具有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有一定界限的领土,一定数量的公民,有行使管辖权的政治组织以及对内对外独立自主的主权。使用“民族国家”概念是因为它还体现了国家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文化基础,作用微妙。 国际社会是包括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综合体,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国际关系也就涉及众多的国际关系主体,但民族国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它们各自拥有国内的最高管辖权和国际上的独立主权,因而每一个国家是独立、平等、不容侵犯的。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人类的共同利益追求──经济生活把国际社会各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政治生活。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推动了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在每一时代形成颇具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一般而言,当各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时,民族 全球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程惠霞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81) 摘 要: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跨国性组织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民族国家、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其在 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决定了尽管经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体。其支配性地位是由民族国家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政治文化等基本因素维系的。 关键词:民族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全球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07)06-0081-03 ?当代世界? ?81?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_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作者:唐宇 作者单位:啥尔滨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名: 科技与管理 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4,6(4)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4条) 1.Martin W Is globalization in danger?[外文期刊] 2003(04) 2.Stanley F Globalization and its challenges 2003(05) 3.吴红英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贵州社会科学 2002(05) 4.关立新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理论思辩[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伟丽.李伟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点评述[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1(10) 2.周从标.贾廷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2(10) 3.杨雁斌全球化的争论及其趋势--《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一书读后[期刊论文]-国外社会科学2004(6) 4.姜少敏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抗衡中的发展中国家[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2003(3) 5.李本松.LI Ben-song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6.韩源略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双重性质[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7) 7.尹琦全球化、反全球化主体间博弈分析[学位论文]2004 8.鞠雪芹资本全球化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30) 9.朱西周.Zhu Xizhou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进程中的国家[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9) 10.蔡娟.CAI Juan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治意义与逻辑陷阱[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引证文献(5条) 1.王家庆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期刊论文]-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4) 2.朱西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期刊论文]-长江论坛 2006(1) 3.朱西周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进程中的国家[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 2005(9) 4.朱西周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期刊论文]-理论与现代化 2005(5) 5.崔杰广州市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211328144.html,/Periodical_kjygl200404004.aspx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辛迪加 D.国际垄断同盟 2.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扩大市场 B.扩大垄断原料来源 C.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D.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出的主体是: A.国家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跨国公司 D.国际卡特尔 4.早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主要表现为: A. 控股式合资企业 B.单一的全资公司 C.混合所有制公司 D.非股权安排的合作经营 5.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 C.新科技革命 D.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市场国际化 7.跨国公司的新特点: A.跨国兼并规模巨大 B.强强联合 C.强弱联合 D.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 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A.生产国际化 B.资本国际化 C.贸易国际化 D.技术国际化 9.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主要有: A.通过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协调 B.通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各国的经济政策 C.通过组织经济一体化集团来协调 D.通过联合国的调节 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 A.跨国集团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经济联盟 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 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 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 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 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 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 C.经济依赖性严重 D.政治上的非独立性 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资源的依赖 B.资本的依赖 C.市场的依赖 D.技术的依赖 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 A.贸易领域 B.国际金融领域 C.经济援助领域 D.国际合作领域 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

思修-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认识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自信心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积极、勇敢的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才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安全,这些都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作为一个国民,需要有全球战略的眼光,用理性而积极的心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在竞争中,力争互利双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不断开放市场,发达国家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他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政治观、文化观以及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更应该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促进祖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像过去一样,再次创造辉煌。我们要放眼世界,心系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高于一切,只有祖国繁荣,我们才能自豪;只有祖国昌盛,我们才能幸福。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永远联结在一起。 2.正确处理好民族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现阶段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关心一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与威胁:如生态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粮食耕地问题,水资源供应问题,反恐、贩毒、卫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一方面,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也应该放眼世界致力于解决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为国际尽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力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处理好爱国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和觉悟,更是一种行动。爱国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建设初期,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爱国科学家,他们放弃海外优厚的物质条件,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历尽艰辛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当代公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

融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关系

经济转轨是整体性的制度结构变迁,这里特指20世纪末许多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运动。对经济全球化则有不同的解释,在俄罗斯比较普遍认同的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球化意味着:第一,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体、经济主体和其他主体之间建立关系的可能性;第二,这些关系与国家法律和规范相比,其重要意义增长得更快。”(注:[俄]π.и.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上述定义的第一个方面是指全球性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加强,各国各经济主体之间商品、生产要素和信息等各种交易的空前迅速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则强调了全球性制度结构在市场经济原则下的一定程度的趋同,经济主体所确立的跨国家边界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有人提出经济全球化将朝着5个方向发展: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形成、经济地区化、世界贸易集约化、趋同发展趋势。(注:[俄]в.库兹涅佐夫:《什么是全球化?》,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1998年第2期。)有的经济学家则强调各国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别,提出:由于战后生产、技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金融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开始成为整体性的全球经济,导致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市场作用下的国际分工,还有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生产和销售结构、全球性的金融体系和信息网络等,使经济主体的运行空间扩大为整个世界。(注:[俄]ю.希什科夫:《20世纪的对外经济关系——从衰落到全球化》,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1年第8期。)在此前提下,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基于以上对经济转轨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我们对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可以在许多不同层次上进行,如在全球范围的、国家的和企业的层面上分析。这里,将以经济转轨大国俄罗斯作为研究客体,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关系是受各类复杂因素影响的,既有国际环境的因素,也有国内条件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因素又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本文侧重分析政府的经济转轨政策是如何使经济转轨和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使经济全球化因素作用于经济转轨过程的。 预期与现实 20世纪的最后10年,既是世界上大多数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又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反映了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向市场经济转轨,就是要使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换成市场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在一国范围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为此,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转轨内在地要求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也实行市场化趋向的体制转型,由封闭经济的体制转变成开放经济的体制,使国民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利用国际市场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所以,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层面上,表现为国内经济转轨与对外经济体制转型在目标模式上的一致性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形成国内经济转轨与国际接轨之间的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对外经济开放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与此同时,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紧密关系,还反映在经济全球化因素作用于经济转轨过程的机制方面,进而反映在经济实际运行方面。以融入经济全球化从而利用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对外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国内经济转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旧制度下无法得到的潜在利益,提高全国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制度性基础。因此,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良性关系,就国内经济运行的效果看,应该表现为经济转轨所带来的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为本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开放型对外经济体制所创造的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经济交往关系的扩大和优化,又对本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各种积极的促进效应。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辨析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辨析》 前几天在上岳麓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文时,办公室的老师包括我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两个概念都不是很了解,现转载冯一下老师文章的一部分进行共享,以示区分: 目前,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习惯用“经济全球化”来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也有一些老师在讲课和命题时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术语来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些老师则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交替使用,以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一致的。那么,到底哪一个概念更准确地揭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呢?看来很有探讨的必要。 长期参与中国“入关”和“入世”谈判的龙永图在为“经济全球化丛书”所写的“总序言”中指出:“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从根本上看,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该从书中的《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一书写道:“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十分广泛,技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一般意义上,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就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据此,我们可以说,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及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学术界虽未对经济全球化做出统一的界定,但上述说法中的基本要点已为大家所接受。 那么,什么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呢?一般论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要达到一体化,首先要消除生产要素流通的一切障碍,让劳

参考书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参考书目) [1]“Survey: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The Economist, Sept 29 2001. [2]Jagdish Bhagwati: “Coping with Anti-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January/February 2002. [3]Lindert, Peter H. and Jeffrey G. Williamson: “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e world more unequal?” NBER. [4]“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酷政治现实”,《参考消息》,2005年8月6日 [5]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6]格拉德·博克斯贝克、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7]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政府效应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8期。 [8]贾斯廷·罗森伯格:《质疑全球化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 第5期。 [10]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奥利瓦·布兰恰特:“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求是学刊(《新华文摘》,2005年第8 期转载)。2005年1月 [12]俞可平、黄可、谢曙光、高健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13]谢立中: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14][波]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华盛顿共识”,1999年第2期 [15]宋玉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塔经济合作组织》,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第9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7]庄宗明主编:《世界经济学》(第7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八章世界经济一体化.),科 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8]“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 Paper No: 99. [19]Ramo, Joshua Coo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May 2005. [20]Williamson, John, “From reform agenda to damaged brand name: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nd suggestions for what to do next”, Finance & Development, September 2003. [21]G. W. 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后华盛顿共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 年第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