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日月明优秀教案1

部编版日月明优秀教案1

部编版日月明优秀教案1
部编版日月明优秀教案1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9 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9日月明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后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该图片为学生读文识字、理解文题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1.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

2.学写笔画卧钩。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明、尘”等9个生字,认识日字旁1个偏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识字的乐趣。

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识字的乐趣。

一、开篇揭题,引入新课

1.相机出示红日图、明月图,让学生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月亮的明亮。

2.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板书课题。

(“日”和“月”组成“明”,即+=明)

3.揭示本课识字特点。

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自主拼读课文,同桌互读。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默读。指名读,其余学生指出不正确的读音并举手改正。

朗读重点: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以及声母是n、l的音节,将字音读准确。本课节奏明快,要读得欢快些。

3.同桌互读、小组赛读、一边拍手打节拍一边小组接读。

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出示原文:日月明,田力男。

(1)复习“明”的识字过程,在黑板上写下生字“明”。引导学生知道“明”的偏旁是日字旁。

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识记:光明、明亮、明白……

注意:“明”是一个会意字。会意是说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用会意的方法造出来的字就是会意字。

(2)(课件出示男子在田间劳作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什么人在哪里

干什么?

(一名男子在田中卖力地劳动。)

(3)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字“男”,揭示字义: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4)教师让班上男生起立,告诉他们的性别就是男,指明“男”表示性别,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曾经在哪里见过“男”字,如学校、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男洗手间的标示牌。

(5)识记生字。

力可以通过对比识记:教师出示学过的汉字“刀”,对比汉字“力”,引导学生发现“刀”的撇出头就变成了“力”。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识记:力气、出力、力量……

(6)指名读生字,其他学生辨析字音,读对了就给予掌声,读错了就举手改正。

3.出示原文:小大尖,小土尘。

(1)指名读,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四季》一课时识记生字“尖”的情景。

(2)课件出示竹笋图,揭示末端细小为“尖”,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尖”的东西有哪些。

(3)引导学生回想在学校大扫除或汽车在乡间小路上行驶的情景,说一说“小土尘”的含义。(细小的土就是尘。)

(4)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说还在哪里见过“尘”。

(5)识记生字。

尘引导学生明白小土即为尘。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识记:尘土、灰尘、粉尘……

(6)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4.出示原文: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四人一组,组内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课件出示“林、从、双”的字理图)自由交流:看图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字。

(3)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相机点拨,识记生字。

①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双木林。

②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二人从。“从”即跟从。

③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鸡,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小结: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的意义。

(4)启发学生推测:二人跟从,三人呢?双木成林,三木呢?学生带着疑惑自己画一画三人、三木的图。

(5)教师出示“众、森”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有所发现。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6)全班齐读,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小结:“明、男、尖、尘、从、众、林、森”均为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三、游戏巩固,作业设计

1.“摘苹果”游戏。

(1)在黑板上画上一棵苹果树,树上有7个苹果,在苹果里贴上字卡:

明、尘、从、众、

双、林、森。

(2)请学生上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学生摘下来后,领全班一起读一遍。

(3)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三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认识“条、心”2个生字,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认识卧钩1个笔画。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测字义,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激发识字热情。

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下图)引导学生观察,猜出学过的字;没学过的结合画面写出生字。

2.谈话导入。

二、趣读课文,识字写字

1.齐读前四行,说说分别是什么意思。

2.前四行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过渡:同学们已经学会结合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来识字了,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汉字,还会明白一些道理呢!

3.教师范读课文后四行,然后学生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4.(课件出示众人逛庙会、森林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想到了学过的哪两个字。(众、森。)

5.指名读: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

(三个小朋友在植树,一个扶树苗,一个培土,一个浇水。在他们的周围,生长着一片树林。)

(2)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通过众多小朋友的辛勤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3)启发学生结合插图及“三人众、双木林”,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团体,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心协力能办事;个人力量单薄,要众人帮助才能做好事情……)

(5)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一个人办不成,经过众人帮助将事办成的经历。

示例:一天,我在帮爷爷推板车时,板车的轮子陷在了坑中,我怎么也拉不出来。这时候,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过来帮助我,有的拉把手,有的在后面推,不一会儿,板车的轮子就出了坑。

6.指名读: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全班齐读,读好句中“一”的变调。

(2)识记生字。

条可以出示枝条、布条等图片,建立图片和文字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条”可以用作量词,用于细长的东西,也可以用于固定数量合成的某些长条形的东西。还可以创设语境识记:柳条发芽。青蛙有四条腿。

心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识记:心情、心爱、中心、人心、手心……

注意:卧钩是本课新学的一个笔画。教师可以出示卧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范写,引导学生识记。

(3)(展示拔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4)引导学生明白“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大家团结一致,就能使黄土变成黄金。)

(5)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事例。

7.学写生字。

(1)指导写“木”。

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说要领。

②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写“林”。

①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②学生尝试写“林”,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学生再次书写“林”。

(3)指导写“土”。

①出示“土”,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两横上短下长,竖平分两横。)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尝试写“土”,同桌之间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土”。

(4)指导写“力”。

①学生结合先前识记“力”的过程,边看教师范写、听教师说要领,边书空。

②学生尝试写“力”,同桌之间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力”。

(5)指导写“心”。

①学生结合先前识记“心”时教师对卧钩的指导,尝试写“心”。

②教师点评,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写字要领:笔画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卧钩不能写得太直。

③学生再次书写“心”,教师再次点评。三、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学生欣赏识字歌,教师范读。

一人大,二人天。日月明,小大尖。

土也地,鱼羊鲜。木子李,舌甘甜。

学习汉字真有趣,找到规律就不难。

1.猜一猜下面字的意思。

泪氵目休亻木歪不正

(1)教师指导:“泪”由“目”和“氵”组成,“目”表示眼睛,从眼睛里流出的水应该是“泪”(lèi)。

(2)学生分小组交流“休、歪”的读音与字义。

(3)(课件出示流泪、一人靠树休息、歪脖子树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

[休:一人靠在树木上,肯定在休息,读xiū。歪:不正就是歪(wāi)了。]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小朋友能把下面的字区别开,作为自己的收获吗?

木()

本()力()

刀()尖()

尘()文()

又()

2.你觉得有趣的会意字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回家后还可以向家长露一手。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明”这个会意字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在教学生字时,我不是孤立地讲解,而是结合课文,运用图文对照、对比、实物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课堂情境中读准字、认清形,再通过“摘苹果”游戏巩固新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教学课文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会看、会读、会说,还会联想、会感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宝贵的道理,让学生受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多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优秀教案设计+课后练习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 3.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背诵课文第二至四 自然段。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 第一课时 1. 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 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 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 目标 纱”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1.识字、写字。 重点 难点 积累词语,说话训练。 教学 目标

教具 二、识字解词。 1. 学生自读课文,按照以前的方法预习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W m m In g Sh Eg j i y 6gl i Zh 峦 Xi d n P I 湾 名 胜 迹 央丽 展 现披 各自拼读,找出翘舌 音“胜 展”,前鼻音“展、现”, 后鼻音“名、胜、央”。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 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日月潭 环绕 周围 茂盛 童话 中央 I 小岛 隐约 轻纱 仙境 游客吸引 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生字词。 (3)识记生字: ①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湖、胜”:“氵+胡”是“湖”, “月+生”是“胜”。 ② 用“换一换”方法学习“绕一浇一烧” “纱一沙一 吵”,“境一镜”。 ③ 组词法识记:“湖、童、客”可以通过组词识记, 如“西湖、湖水、湖面、儿童、客 人、客厅”。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 否正确。 ②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导入 1.同学们去过的地方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 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 (板书课题:10日月潭)齐读课题。 2.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看把谁引来了(出示生字词) 多种形 式读。 【设计意图:多元认 字,多种方法认读生 字、识记生字,把生字 的教学放在低年级语 文教学的首位。】 新课 教学 ()分 钟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优秀教案

9 日月明 1.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个生字和日字旁 1个偏旁。会写“木、林” 等 5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 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1. 识字写字。识字:“心”和“林”都是前鼻音,“明、从、双、众”四个生字都是后鼻音,放在一起强化认读,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写字: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2. 朗读指导。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孩子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 理解运用。“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好 , 教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自己慢慢读课外书啦 ! 真了不起!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这些字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生字。)大家的记性真好! 今天教师要带领大家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 二、板书导入,初识会意。 1. 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太阳发光照亮大地。)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黑夜里,一轮明月送来光明。再看第三个字,左边是“日” 字旁,右边挨着个“月”,读“ mínɡ”,强调后鼻音。 2. 观察“明”字的构成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明”是什么意思。(“明”字有日又有月,意思是光明、明亮。) 3. 和你们一样聪明的古人把日、月合在一起,又把日、月的意思合起来,用像这样的方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 4.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一样有趣的字,它们都藏在儿歌里。齐读课题。 借助生字“明”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朗读课文,感知会意。 1. 先听教师范读。你们想读吗? 2.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帮忙。(分类出示生字) 3)从双众 (1)力木条(指名读、小教师带读、找朋友读) (2)尘林森心(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别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 (3)从双众(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小组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 (4)去掉拼音,朋友读、齐读(指哪读哪)、开火车读。

部编版 10日月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4)

部编版二年级《日月潭》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让学生对日月潭有初步认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2、(课件出示生词)(1)指名小老师带读,纠正字音。(2)男女赛读(3)去掉拼音读词语(小组读)(4)开火车读 3、小组读句子,通过图片加深对“清晰”、“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的理解。 4、巩固识字:词语游戏。 5、指导写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进行范写,学生写字,展示并评价。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悟 1、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看见好词好句可以用笔画出来。 2、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出示图片,理解“群山环绕”。 3、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1)出示图片(2)齐读、指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 10日月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4)

部编版二年级《日月潭》优质课教学 设计 【教材简说】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让学生对日月潭有初步认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2、(课件出示生词)(1)指名小老师带读,纠正字音。(2)男女赛读(3)去掉拼音读词语(小组读)(4)开火车读 3、小组读句子,通过图片加深对“清晰”、“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的理解。 4、巩固识字:词语游戏。 5、指导写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进行范写,学生写字,展示并评价。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悟 1、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看见好词好句可以用笔画出来。 2、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出示图片,理解“群山环绕”。 3、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1)出示图片(2)齐读、指名

《日月潭》优秀教案9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 学人教(部编版) 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勺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词解析 重点字词解析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诗词段落解析 释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诗词里的故事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9《日月明》教案

识字9 日月明 【教学目标】 1.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4)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其他词。 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2)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3)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日月潭》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日月潭》教学设计 10、《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 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纱”的翘舌音、“名”“映”“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

出对应的事物。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片、央、南、名、美、丽、岛”。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卡认读生字、词。 2、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写最美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研讨。 (1)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 (2)文中的“轻纱”和童话中的仙境指的是什么? (3)什么吸引了游人? 3、指名汇报以上问题。 4、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三、总结全文: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日月潭 北边:日潭清晨:隐隐约约 日月潭 南边:月潭中午:清晰朦胧 风光秀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三、探究新知 (一)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

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4.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5.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二)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优秀教 案 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难点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1、识写生字本课要求会认“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边读课文边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朗读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看图读词认生字:出示相关词语的同时出现相应的图片,通过多种形式读“日月潭、湖水、群山环绕、周围、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中央、轻纱、童话、仙境、吸引、游客”等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当中,“潭、湖、绕、盛、围、胜、境”均为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如:“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湖、胜、围”;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纱浇”“境—“风光秀丽”,再说说“日月潭美在哪里?”在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看课文插图理解“群山环绕”的意思;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图片理解“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再赏读课文,读出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的美,这一系列的“读、悟、赏、再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对日月潭由衷的赞叹,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3、拓展,写日月潭之美。“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在课堂的结尾处,我启发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日月潭也会很美呢?”教师提供“傍晚、春天、秋天、下雪时……”等词语,仿照文中“蒙蒙细雨中日月潭”这一部分来写,降低了难度,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6)教师导学: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你们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教师指名读文,随机纠正字音。) (7)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8)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明参考资料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下面举一些例字,让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尖,上小下大,形成尖形;尘,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劣,少出力,偷工造成劣品;夯,大力,打地基、筑堤坝夯土都要用大力气。这些字的字义一想便知,很有道理。 吠,犬叫;咩,羊叫;鸣,鸟叫。用“口”与不同的动物组合,以表示它们的叫声,多么巧妙。 岩,山石;嵩,山高;岐,山的分支;岚,山风、山雾。用“山”与不同的字组合,构成不同意义的字。 仙,山中隐居的人;佃,田中耕作的人;休,靠着树歇息的人;伐,拿斧头砍树的人;戎,扛着武器守卫边疆的人。用“人”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字义比较抽象的字。 信,人言,一个人说话要讲诚信,不骗人;诬,巫言,巫婆说的话都是骗人的,怎么能相信呢?这些字都含有做人的道德规范。 最有趣的要推“忐忑”二字了,心上上下下,表示心神不定的意思,正像俗话所说: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 《日月明》学法指导 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编成一段小韵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

前面学过的汉字。 其次,让学生试着找出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 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日月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本课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为会意字,字形与字义联系紧密,字义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 ⑵字音教学要强调前鼻音(鲜、尘、尖、男、林、森)和后鼻音(从、明、众)的区别,平舌音(森、从)和翘舌音(众、尘)的区别。 ⑶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韵文、认生字,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而记住字形,猜测字义。 ⑷“力、手、明”这三个字比较常见,可以安排口头组词练习。 2.写字:

【优质课教案】10《日月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0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3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通过对日月潭的描写,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吗?(演示第2、3张幻灯片) 你们知道我们还经常怎样称呼它吗?(宝岛台湾) 它属于哪个国家呢?(中国) 在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景区你们知道是哪吗?(日月潭) 你们想不想去日月潭看一看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日月潭看一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9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mínɡ shènɡ jì yānɡ lì 名胜迹央丽 huá zhǎn xiàn pī 华展现披 hú rào wéi shènɡ dǎo yǐn 湖绕围胜岛隐 yuē shā tónɡ jìnɡ yǐn kè 约纱童境引客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胜”的偏旁是“月” “迹”的偏旁是“辶” “披”的偏旁是“扌” “现”的偏旁是“王”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迹”、“展”为例指导。 2. 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环绕茂盛倒映建筑 清晰朦胧轻纱名胜古迹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10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以及在清晨、中午和雨中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语,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了“多木才成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2.会写“木,林”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识字记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个人你们认识吗?他的名字叫仓颉,大家都叫他“造字圣人”。为何称他为“造字圣人”呢?因为远古时期的文字就是他创造出来的。仓颉是怎样把文字创造出来的呢?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穿越时光隧道,去远古时代体验一下仓颉是如何创造文字的。 2.(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解说:这一天,仓颉看见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他想到晚上月亮出来也会给人们带来光明,如果太阳和月亮合在一起,不是更明亮了吗?于是,他就用这两个字创造出了一个字——“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教案

10日月潭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

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优秀教案

9日月明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 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 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1.识字写字。 识字:“心”和“林”都是前鼻音,“明、从、双、众”四个生字都是后鼻音,放在一起强化认读,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写字: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2.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孩子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好,教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自己慢慢读课外书啦!真了不起!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这些字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生字。)大家的记性真好! 今天教师要带领大家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 二、板书导入,初识会意。 1.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太阳发光照亮大地。)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黑夜里,一轮明月送来光明。再看第三个字,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挨着个“月”,读“mínɡ”,强调后鼻音。 2.观察“明”字的构成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明”是什么意思。(“明”字有日又有月,意思是光明、明亮。) 3.和你们一样聪明的古人把日、月合在一起,又把日、月的意思合起来,用像这样的方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 4.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一样有趣的字,它们都藏在儿歌里。齐读课题。 借助生字“明”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朗读课文,感知会意。 1.先听教师范读。你们想读吗?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帮忙。(分类出示生字) (1)力木条 (2)尘林森心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生字“木、 力”。 2.趣味化朗读儿歌,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0.日月潭》第二时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日月潭(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20.9.20 教材分析 《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干悟。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了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了轻纱”等词语。 教学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月潭》,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日月潭环绕周围名胜古迹中央小岛隐约轻纱仙境游客吸引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书建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交流。齐读、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日月潭风景很美。)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句话,表达出你的这种感受吗?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过渡:原来日月潭风景这么秀丽,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日月潭到底有多么美。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里,找出主要句子读一读。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读通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通顺、流利。 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 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想象画面,你能用简笔画的形式,把对“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理解展现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日月明教案

9 《日月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森、条、心”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森”9个生字,会写“木、林”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日、月,学生认一认,读一读,说一说意思。 2、教师明确:“日”的轮廓像太阳,一横表示太阳的光。太阳光芒四射,洒遍大地,大地一片光明。“月”像半月形,月亮反射太阳的光,即使是晚上,大地也是一片光明。那么,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板书:明) 3、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学习“明”的读音。 4、组织学生齐读课题。 5、教师导入:你们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得字和会写得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

日月潭优秀教案

11《日月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隐”等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二、教材分析:《日月潭》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大江南北的秀丽河山,风土人情,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日月潭》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使师生沉醉在诗一般的环境之中,有利于熏陶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随文识字,以读代讲,读看结合,读中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大家都到过哪里?你们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开心、兴奋) 2、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随老师一起走进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能说说“日月潭”的“潭”是什么意思。(提示偏旁是三点水) (水很深。师:话要说完整,能再回答一次吗?水很深的池子。) 二、齐读课题,大胆质疑 1、日月潭在哪儿? 2、为什么叫日月潭? 3、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 三、初步识字 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拼读 2、去拼音读字

3、给它们找上朋友还会读吗? 附近群山环绕茂盛碧绿隐隐约约建筑清晰展现仿佛 佛像朦胧仙境 4、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认一认。 四、初读课文 读正确,就是做到四不。(不漏字,不错字,不添字,不回读) 过渡:同学们已经过了四关,扫除了文字障碍,读正确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一起欣赏日月潭好吗?要想欣赏日月潭先完成这些问题: 五、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日月潭在哪儿?为什么叫日月潭?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将这三个问题写在相关段落后面。 六、交流感悟: (一)、日月潭在哪儿? 1、日月潭在哪儿?指名读相关段落。 2、再读一读完成:课件演示填空题: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周围有许多()。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后)(师通过随文识字法来认识生字) 3、这个字是“环”?学生尝试说说“环”的意思。可以做个动作表示一下。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生活中还在哪儿用到过“环”字?(二环路、奥运五环……) 6、在课文中它跟谁是好朋友──“环绕”。 7、“绕”字怎样记呢?(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烧”字的火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把“浇”字的三点水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把“晓”字的日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板书“烧”“浇”“晓”),这几个字都是──形近字(生答)。 8、除了环绕的群山,在日月潭的周围还有许多──树木(生答),出示茂的小篆: 9、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字?茂,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它浑身是草呢。你真棒,所以这个字就是草木茂盛的茂。伸出小手跟老师写。 10、师:有了这几个四字词语的帮助,这个句子更加美丽了,我们一起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填空形式的句子。 (二)、为什么叫日月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