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三岁两秋

此语用来讽刺某人如二三岁的幼童一样,不懂事,不知羞。

●厝边隔壁

莆田人称房子为厝,此语即左邻右舍。

●孤形独相

指某人喜欢单独行动,性格孤僻,与众不同。

●单丁孤姓

指旧时某户人家在村里是唯一姓氏,家里又只有一个男子,常受到他姓大户人家的欺侮,此语用来比喻势单力弱。

●日曝雨“沃”(淋)

指在外受到烈日暴日西,暴雨淋身。

●起早冥晏

指早晚时间。

●张形做状

故意做个样子给人家看,即虚张声势的意思。

●嘴长目凸

指某人怒气冲冲,说不出话时的脸面。

●嘴歪目目聂(眨)

在特定的场合下,用嘴巴和眼睛向他人发出暗示信号。

●讲天对地

天与地相差甚远,此语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意思。

●有头有尾

指某人做事善始善终,让人满意。

●头叫尾应

前头呼叫,后头答应。比喻某人反应敏捷,听从指挥,对上级格外殷勤。

●无面无目

即不给人家脸色看的意思。

●渡船客店

人在过河时才呼唤渡船,在远出时才投宿客店,所以此语是临时处所的意思。

莆田古代的方言儿歌,短小精悍,风趣活泼,天真无邪。读之琅琅上口,富有民间口头文学意味和浓厚地方色彩,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在!现选析数首,以飨读者。

(一)

天没边,海没底。鸡仔出世没“佬贺”①,鸭仔出世没“娘妳”②。

①“佬贺”:爸爸;鸡仔只由母鸡孵出。②“娘妳”:妈妈;鸭仔旧时是借谷壳烤热的适当温度孵出。

歌词是对不肯赡养父母的子女进行无情的谴责,把这种子女比喻为鸡仔、鸭仔。

(二)

“月娘光轰轰”①,“‘阿咪’‘物’吃奶”②“娘妳要摧拍”③,“阿妈”④走出牵。

①月光很亮。“②阿咪”,男孩子。孩子要吃奶。③妈妈爱意地拿起小棍子要打孩子。

④“阿妈”:祖母。

歌词形象地描述在月光下小孩子要吃奶的情景:天上月色溶溶,孩子天真可爱,慈母假意要打爱儿,祖母真心疼痛孙子。描绘出一幅人间天伦乐趣图。

(三)

“鄂椎”①树顶叫,“各蛋”②地下跳。先生爱“放课”③,弟子爱“搭聊”④。

①“鄂椎”:斑鸠。②“各蛋”,八哥。③“放课”:放假。④“搭聊”:玩耍、游戏。

歌词是对老师不督促学生功课而让儿童们虚度光阴“教不严,师之惰”的讥讽。

(四)

阿公“舂舂”①,“阿妈”②扫扫;播箕播播,鸡仔“余余”③,“府去,府去!”④

①“舂舂”:舂米。②“阿妈”:祖母。③“余余”,鸡啄米声。④“府去”,逐鸡声。

这首儿歌以简练的语言,描述老夫妻“舂米”时的操作以及“鸡啄米”的情景。“府去”是方言的逐鸡声,饶有乡土气息。

(五)

“舅公你‘者等’①,孙阿去市顶。”“市顶买什么?”“随便!”“买蛏”“蛏糊土。”“买蚮?”②“蚮乌乌”。“台③鸡?”“鸡细头!”④“做粿?”“‘袂’当

‘罩’”。⑤

①这里等待。②蚮:蛎房。③“台”,杀。④“细头”:还小。⑤“袂”,不会。“罩”,午饭。

这首儿歌是以对话的方式,无情地刻划出口是心非、假情假意的人的嘴脸。

(六)

“‘肉阿肉’①,‘治日’②‘请’③?”“年底‘请’。”“‘请’④什

么?”“红布鞋,青布‘衫’。”⑤“‘前人仔’,‘后逐哥’⑥,吃‘米安米门⑦,配豆渣⑧。”

①“肉阿肉”,亲爱语,指闺女。②“治日”,哪天。③“请”,读qia,即嫁。④“请”,指嫁妆。⑤“衫”,读“骚”。⑥“前人仔”:前妻子女;“后逐哥”,后母。⑦“米安米门”,稀饭。“⑧配”,以菜下饭。

这首儿歌简练地揭露后母虐待前妻子女的实况。

粤语经典谚语大全

粤语经典谚语大全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胜过诸葛亮 一尺插三棵,唔密又唔疏。——插秧的合适株距。 一人有福,带挈成屋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一日南风三日报,三日南风狗“捐”灶——冬季连吹三天南风,将有冷空气南下,温度会急骤下降,冷得连狗也要钻到炉灶里取暖。二八天,软绵绵,是清是补冇主见——二八:指农历二月、八月。广东人食必饮汤,一般习惯在春夏清,秋冬补。而二月、八月正处于冬春、夏秋交汇,一些人不知该清还是该补了。 大晕风,细晕雨——晕:指日、月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象,多发生在卷层云上。常见的为环绕日、月而视半径为22度和46度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以及通过日、月的白色光带。这里指月晕。月晕大兆风,月晕小兆雨。 十二月雷公叫,有谷冇处粜——农历十二月响雷,预兆来年早稻丰收。冇处粜,米多价贱难出手。 十月有霜,谷米满仓——农历十月有厢,虫害减少,一般对晚稻收成有好处。 十年早,九年好,留番一年畀懒佬——春耕春种年份宜早做准备。 十年唔逢一闰——十年中肯定有闰年。形容十分稀有或罕见。 七月有立秋,迟禾冇得收——立秋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如果立秋日提前到七月,一般预兆天气反常,晚稻将受影响。 七月落金,八月落银——农历七八月下的雨对农作物生长作用很大,尤其七月降雨的作用更大。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雨纷飞——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云多,一般预示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有雨。 八月天,秋风紧——广东地区正常年份农历八月便进入秋季。 八月种番薯,好过四月借米煮——农历八九月种点红薯,可以在次年稻谷青黄不接时收获度饥。 九月圆脐十月尖——圆脐,指雌蟹。雌蟹脐短且圆。尖:指雄蟹。雄蟹脐长而尖。农历九月雌蟹壳凸膏满,肉质最为肥美;而雄蟹则要到十月才趋于肥壮。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农历三月,嫩的荠菜是很好的蔬菜,清香鲜美,加收其药疗作用,所以十分受欢迎。 三月莳田莫慌忙,六月割谷一样黄——农历三月才插秧是迟了点,但如果管理得好也可以获得丰收。 十月火归脏,唔离芥菜汤——秋冬易患感冒,各种症状由风寒外袭而致,芥菜汤有除湿热、化痰之功效。大寒冇雨落春霜——大寒日晴朗,一般预示来年春天较冷。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小暑、大暑前后天气炎热,人的胃口不佳。

广东话常用俗语详解

摘自广东话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018777026.html, 在线学习QQ:1362095384 粤语俗语详解 开篇导言:广东俗语充满民间智慧,且生动有趣,平时能说一两句俗语,显得你更有亲和力。即使不会说,也起码应该学会听,体会别人说话中的含义。只要每周学一句,就能积少成多,将来运用自如。 (一)留返拜山先讲 情景:若有人不停嘴的说些你不感兴趣的内容,你想叫他闭嘴。 我而家唔得闲听你讲嘢,有嘢留返拜山先讲啦。——时间很赶,有什么以后再说吧。 解释:传说是拜山时说话百无禁忌,什么都可以讲,所以有“有嘢留返拜山先讲”的说法。字面解释是“有什么话留到清明祭祖时再说”,但实际上是“不想听你说,你要说就在拜山时自己说个够”的意思。 (二)掂过碌蔗 情景:描述一种非常顺利的情况。 新年一过,就又升职加薪又揾到女朋友,今年运程掂过碌蔗。——新年一过,就又升职加薪又找到女朋友,运程好得不得了。 解释:甘蔗很直(粤语的“掂”有直的意思),也很甜(粤语“甜”、“掂”近音),因此甘蔗很“掂”。若比甘蔗还“掂”,那就确实很顺利了。 (三)冇咁大个头唔好带咁大顶帽 情景:责怪别人不自量力。 月薪得三千文就学人供车供楼,冇咁大个头就唔好带咁大顶帽。——月薪只有三千元就学人家供车供楼,没有这样的能力就不应该勉强。 解释:若戴上一顶比自己的头大得多的帽子,就会不合衬,而且戴得很辛苦,这句俗语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另外,“学人……”在粤语中很常用,也是指责别人做了本不合适做的事,如“学人拍拖”、“学人食烟”。 (四)行路唔带眼 情景:青年人撞倒老人身上,老人责怪他不小心。 后生仔,乜你行路唔带眼口架。 解释:普通话都有“走路不带眼”的说法。这里要说的是粤语中“行”跟“走”的区别,“行”就是正常速度的走路,而“走”就是接近跑步的快步前进。清楚这点就容易明白“未学行先学走”的意思了。 (五)扮嘢 情景:戳穿别人的假面目。 唔使扮嘢喇,我唔会再信你。/我最憎人扮嘢。——不要装模作样了,我不会再信你。/我最讨厌别人装蒜。 解释:“嘢”是东西,但所谓“扮嘢”,并不是扮东西,而是装作处于某一种状态,如扮穷、扮斯文、扮好学……当然,有时“扮嘢”也指扮人,某电视综艺节目就有一个“扮嘢环节”,专门模仿明星和其他名人。普通话中的“装蒜”与“扮嘢”几乎完全对应。 (六)嗱嗱声 情景:老板吩咐下属赶工。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三岁两秋 此语用来讽刺某人如二三岁的幼童一样,不懂事,不知羞。 ●厝边隔壁 莆田人称房子为厝,此语即左邻右舍。 ●孤形独相 指某人喜欢单独行动,性格孤僻,与众不同。 ●单丁孤姓 指旧时某户人家在村里是唯一姓氏,家里又只有一个男子,常受到他姓大户人家的欺侮,此语用来比喻势单力弱。 ●日曝雨“沃”(淋) 指在外受到烈日暴日西,暴雨淋身。 ●起早冥晏 指早晚时间。 ●张形做状 故意做个样子给人家看,即虚张声势的意思。 ●嘴长目凸 指某人怒气冲冲,说不出话时的脸面。 ●嘴歪目目聂(眨) 在特定的场合下,用嘴巴和眼睛向他人发出暗示信号。 ●讲天对地 天与地相差甚远,此语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意思。 ●有头有尾 指某人做事善始善终,让人满意。 ●头叫尾应 前头呼叫,后头答应。比喻某人反应敏捷,听从指挥,对上级格外殷勤。 ●无面无目 即不给人家脸色看的意思。 ●渡船客店 人在过河时才呼唤渡船,在远出时才投宿客店,所以此语是临时处所的意思。 莆田古代的方言儿歌,短小精悍,风趣活泼,天真无邪。读之琅琅上口,富有民间口头文学意味和浓厚地方色彩,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在!现选析数首,以飨读者。 (一) 天没边,海没底。鸡仔出世没“佬贺”①,鸭仔出世没“娘妳”②。 ①“佬贺”:爸爸;鸡仔只由母鸡孵出。②“娘妳”:妈妈;鸭仔旧时是借谷壳烤热的适当温度孵出。 歌词是对不肯赡养父母的子女进行无情的谴责,把这种子女比喻为鸡仔、鸭仔。

(二) “月娘光轰轰”①,“‘阿咪’‘物’吃奶”②“娘妳要摧拍”③,“阿妈”④走出牵。 ①月光很亮。“②阿咪”,男孩子。孩子要吃奶。③妈妈爱意地拿起小棍子要打孩子。 ④“阿妈”:祖母。 歌词形象地描述在月光下小孩子要吃奶的情景:天上月色溶溶,孩子天真可爱,慈母假意要打爱儿,祖母真心疼痛孙子。描绘出一幅人间天伦乐趣图。 (三) “鄂椎”①树顶叫,“各蛋”②地下跳。先生爱“放课”③,弟子爱“搭聊”④。 ①“鄂椎”:斑鸠。②“各蛋”,八哥。③“放课”:放假。④“搭聊”:玩耍、游戏。 歌词是对老师不督促学生功课而让儿童们虚度光阴“教不严,师之惰”的讥讽。 (四) 阿公“舂舂”①,“阿妈”②扫扫;播箕播播,鸡仔“余余”③,“府去,府去!”④ ①“舂舂”:舂米。②“阿妈”:祖母。③“余余”,鸡啄米声。④“府去”,逐鸡声。 这首儿歌以简练的语言,描述老夫妻“舂米”时的操作以及“鸡啄米”的情景。“府去”是方言的逐鸡声,饶有乡土气息。 (五) “舅公你‘者等’①,孙阿去市顶。”“市顶买什么?”“随便!”“买蛏”“蛏糊土。”“买蚮?”②“蚮乌乌”。“台③鸡?”“鸡细头!”④“做粿?”“‘袂’当 ‘罩’”。⑤ ①这里等待。②蚮:蛎房。③“台”,杀。④“细头”:还小。⑤“袂”,不会。“罩”,午饭。 这首儿歌是以对话的方式,无情地刻划出口是心非、假情假意的人的嘴脸。 (六)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人文学院 07中本(4)班 章欣欣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混合,省份众多,因此各省各式各样的方言也成了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粤语来说吧,已经拥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香港、广东省大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它在海外的影响长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认识的中国话实际上就是广东话。这源于早年广东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华人的地方,广东话仍是当地华人的主要语言。尽管国家现已推广普通话,但是粤语在广东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粤语声调众多,音域宽广,朗读古诗特别上口和押运。其中入声,是粤语系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古代汉语的特征。 古代诗歌,即使是非格律诗,也都十分重视入声的运用,因为入声“短促急疏藏”,运用得当,可使诗的节奏铿锵有力。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竭”、“雪”、“绝”都是入声字,与诗中所表现的激烈情感配合得天衣无缝。又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及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等,都是如此。 今天的普通话没有入声,用普通话诵读这些古诗,可能无法体会入声的艺术作用。同时,由于“入派三声”,原来的入声字很可能读为平声,这么一来,连区分平仄都成问题,传统诗词的音韵美必然大打折扣。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只有粤语保存着一整套塞音韵尾,包括双唇塞音韵尾“p”、舌尖塞音韵尾“t”、舌根塞音韵尾“k”,也就完整地保存着古汉语的入声。传统诗词,尤其是上述押入声韵的诗词,可能只有用粤语吟诵,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正像儿化是北京话的标志一样,入声可以说是粤语的标志。而儿化是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入声却是古代汉语音韵的保存。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保留了大量的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话:“阿妈话你哨牙好,哨牙可以刨西瓜,落雨可以遮下巴,饮茶可以隔茶渣,食也可以当刀叉,劈友都可以挡两下,你话哨牙系咪顶呱呱!” 通过以上可知,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这是方言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之一。而事实也证明,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且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在思维模式、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爲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此,作爲一个地域的方言也是如此。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蕴涵深厚的文化积淀。 广东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岭南地区最大的汉语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乃至岭南地区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因此,研究粤语,可以从民间俚语,俗语入手,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民间生活。 根据互联网的资料搜集,粤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俗语,歇后语,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俗语:

七大方言

首页 编辑词条 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 粤方言: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 吴方言: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 闽南方言: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 5. 湘方言: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 客方言:梅州话为标准语,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龙川、紫金等客语区影响力比较强。 7. 赣方言:南昌话为标准语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区。以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内部被分为4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差别不大。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

地道的广东粤语俚语有哪些

地道的广东粤语俚语有哪些 俚语是语言中最鲜活最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这个大花园中陪衬主要栽培物的野花,但是正因为这些野花,这个大花园才更加生机盎然,更加朝气蓬勃。下面是整理的粤语俚语,欢迎大家阅读。 顶栊。 「顶栊」,是「最尽」或「极其量」的意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顶栊」呢? 「顶栊」一词,来自广东戏行术语,最原先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 戏院满座,不是叫「爆棚」吗? 戏班落乡演出,多在平地搭建临时竹制的戏棚,客满时,便是「爆棚」;而「顶 栊」则在固定建筑的戏院剧场内建成的。 早期南方的戏院,依照中国古老大屋的规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层堂座,并无二楼 ;堂座最前台上是银幕(可以卷起,改做大戏的),台下便是两排座位,中间有 行人道,最后面便是入口,而入口处,有两边木堂栊,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 好比现今我们新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的。

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即可站着看戏),当人多入场,站到 紧贴入口的木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 常用语是:「我顶栊只可惜两千元给你!」即我最多只能借二千元给你! 执生 香港有今日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人之拼搏精神。 香港人常标榜自己的机智,有一形容词,是为:「执生」。 何谓「执生」呢? 简单而言,就是「随机应变」,「伺机行事」。即在事前没有准备或临时有变时 ,要懂得灵活异变。 「执生」一词,原是戏行术语。因戏班必是现场演出的,临场突变之事,无可预 知。惟有靠演员临场应变。 「执」,就是「把持」;「生」,就是「生机」。 「执生」并合起来,就是不可放过一线生机的机会,复引伸为机智的表现,这也 是香港人引以为荣的强项。 地道的粤语俚语食脑 中国人的食谱内,什么都有,连石头也可作药料,难怪有说只要背向天的动物,

广东粤语俚语.doc

广东粤语俚语 中国的方言有很多,总体来说是南繁北简。各种方言也有其俚语。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摘抄 顶栊。 「顶栊」,是「最尽」或「极其量」的意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顶栊」呢? 「顶栊」一词,来自广东戏行术语,最原先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 戏院满座,不是叫「爆棚」吗? 戏班落乡演出,多在平地搭建临时竹制的戏棚,客满时,便是「爆棚」;而「顶 栊」则在固定建筑的戏院剧场内建成的。 早期南方的戏院,依照中国古老大屋的规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层堂座,并无二楼 ;堂座最前台上是银幕(可以卷起,改做大戏的),台下便是两排座位,中间有 行人道,最后面便是入口,而入口处,有两边木堂栊,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 好比现今我们新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的。 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即可站着看戏),当人多入场,

站到 紧贴入口的木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 常用语是:「我顶栊只可惜两千元给你!」即我最多只能借二千元给你!执生 香港有今日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人之拼搏精神。 香港人常标榜自己的机智,有一形容词,是为:「执生」。 何谓「执生」呢? 简单而言,就是「随机应变」,「伺机行事」。即在事前没有准备或临时有变时 ,要懂得灵活异变。 「执生」一词,原是戏行术语。因戏班必是现场演出的,临场突变之事,无可预 知。惟有靠演员临场应变。 「执」,就是「把持」;「生」,就是「生机」。 「执生」并合起来,就是不可放过一线生机的机会,复引伸为机智的表现,这也 是香港人引以为荣的强项。 食脑 中国人的食谱内,什么都有,连石头也可作药料,难怪有说只要背向天的动物, 便可以吃! 广东话有一言:「食脑」。

莆仙话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实在没办法(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果GE代GA拱~(我跟大家说) 少hing-------扫兴 薄良NIN---------没良心(NIN读一声)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等秋达楼踏聊瞎马本踹跨拐鸟瓜躲甲楼塌居跨垫系------中秋哪里玩吃饭了没出来看月亮我在这里读书看电视 还有几句 没连成----无耻 当你和朋友打游戏他用作弊时你可以说:你怎么这么没连成! 秋GI(阴平第一声)----手机 雕啊---------多少 当你看见一PLMM时想和他联系你可以说:秋GI雕啊-----手机多少 仅----钱

广东话俗语大全教学内容

广东话俗语大全

广东话俗语大全 又点话——意指又有什么问题,毫不在乎,决不计较。 三脚凳——暗喻靠不住的。 一碌木——像一根木头一样,是比喻愚蠢,不灵活,或是站在旁边而不肯动手帮忙。冇有怕——意指一点儿也用不?茤?。 白食——国语说“白吃”,就是吃了东西而不付代价。 白撞——和国语“撞骗”意义差不多,就是冒充跟人家很相熟的样子, 混进那个人的家?去行骗。 出术——国语可说“打主意”,意指施行巧妙的办法。 甩底——1.意指不能达成任务。2.失约于朋友。 半桶水——国语说“半瓶醋”,暗喻对于学识,技艺,祇懂得一点儿皮毛 罢了。

打斧头——国语可说“骑驴”,也可以说“揩油”,是指买菜的人或采购任何东西的人从中舞弊取利,把一部分采买的钱吞没了。 打牙较——和国语“打牙涮嘴儿”意义相符,就是闲?茖S事开玩笑,瞎聊胡扯。 打脚骨——暗喻拦途截劫,转喻敲竹杠。 收挡——指摆摊儿的小买卖人,当天买卖的时间完了,收拾东西,暂停营业。 阴住——要小心,要留意的意思。 老鼠货——国语说“后门儿货”就是偷出来用贱价贩卖的东西。 托大脚——国语说“捧臭脚”俗语又说“溜沟子”,就是对人曲意奉承,谄媚。 托手挣——对别人的要求,借贷,婉词推搪拒绝,广州话叫“托手挣”。 吊靴鬼——老爱缠着心爱者一起走的人,广州话叫“吊靴鬼”。 有几何——不是经常的,算不了什么的。 作状——1.故意装模作样以夸耀自己的娇美。2.故意做某种态度。 夹计——意指串通或同谋。

走鸡——指失去了时机。 扭计——1.意指出坏主意去作弄别人,或侵害别人。 2.指小孩子不驯服,刁蛮顽皮。 车大炮——胡扯,胡吹乱唠的意思。 抛浪头——暗喻虚张声势,或说出带有恐吓的言词,以便使人屈服。 拗手瓜——国语说“掰腕子”;但广州俗语的「拗手瓜」暗喻有彼此竞争,较量高低胜负的意思。 炒鱿鱼——国语说“卷铺盖”意指被解雇了。 咪住——意指暂停进行,再等一等。 度桥——意指找窍门儿,思索妙计。 计仔——招儿,计谋。 食谷种——国语说“吃老本儿”比喻连赖以生产的老本儿也拿来吃用了。 咬耳仔——国语说“咬耳朵”就是鬼鬼崇崇地彼此耳语。

快学莆田话

快学莆田话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实在没办法(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少hing-------扫兴 薄良NIN---------没良心(NIN读一声)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等秋达楼踏聊瞎马本踹跨拐鸟瓜躲甲楼塌居跨垫系------中秋哪里玩吃饭了没出来看月亮我在这里读书看电视 没连成----无耻

莆仙方言俗语

莆仙方言俗语 鸭卜管鹅。 [注]卜管:想要管。 [解]鸭子想要管束大白鹅。比喻小的要指挥大的,不自量力。 牛囝(亻不)别虎。 [注](1)牛囝:小牛、牛犊。(2)(亻不)别:不认识。 [解]比喻年轻人不知危险,无所畏惧。 牛囝勿曾桊鼻。 [注](1)牛囝:牛犊。(2)勿曾:方言字,“未曾”的合音。(3)桊鼻:穿鼻环。 [解]比喻年轻未经挫折,不晓得厉害。 半目睁,半目瞌。 [注]瞌:闭上眼睛。 [解]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义。比喻看到了但不想认真去计较、干涉。 龟笑团鱼无毛。 [注]团鱼:鳖。 [解]比喻缺少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新粪池,好拉屎。 [注]粪池:厕所 [解]比喻抢先使用新工具,图新鲜。 乞食身,皇帝嘴。 [注]乞食:乞丐。 [解]出莆仙戏《丁花春》(后改编为《状元与乞丐》)。“乞食身,皇帝嘴”就是剧中讥讽当乞丐的阿毜的道白。比喻生活穷困的人却还要挑食。 酱虾起无浪。 [注](1)酱虾:海里一种很小的虾。(2)起:掀起。 [解]比喻小人物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庐鼠走铁钉店去讨食。 [注](1)庐鼠:老鼠。(2)走:跑。(3)讨:找。 [解]比喻讨生活选错了地方。

三斤半鸡母,复是惊老鹞。 [注](1)鸡母:母鸡。(2)复:还。(3)老鹞:老鹰。 [解]比喻外表虽硕大,但本质还是懦弱。 猛虎不敌地头蛇。 [解]古人有“恶龙不斗地头蛇”之谚,不知道怎么到莆仙却变成了虎蛇相配。喻指外地人再强大也斗不过当地势力。 猪母见糟笃醉。 [注](1)猪母:母猪。(2)笃:借音字,就。 [解]一看见某物就迷上了。多喻好色之徒。 庐鼠尾再揪亦无血。 [注](1)庐鼠:老鼠。(2)揪:借用字,扯、拉。 [解]比喻榨不出什么油水。 鸭母听雷公。 [注](1)鸭母:鸭子统称。(2)雷公:指雷声。 [解]比喻听不出所以然,一无所获。 乌贼死,嘴复卜硬。 [注]复卜:借音词,还要。 [解]比喻明摆的既成事实,还要狡辩。仙游说成“鸭母死嘴复卜硬”,喻意同。 鸡嘴捏做鸭嘴。 [解]比喻硬要歪曲事实。 鸡敖揣米。 [注](1):瘦:(2)敖:善于。(3)揣:装,此指吃。 [解]还有一句类似的贬义谚语为“狗会食屎”。讽喻瘦子还特别能吃。 猪母游四城门。 [注](1)猪母:母猪。(2)四城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 [解]谚语可能由“太子游四城门”讹变来。佛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于19岁时骑白马游观东西南北四城门,遇见生、老、病、死四大苦难,乃心生厌离,于是毅然抛弃富贵与权势,出家追寻出苦之道。莆仙戏中有《太子游四门》名曲。比喻无所事事,四处游荡。 鸡母屎会做咧药。 [注](1)鸡母:母鸡。(2)咧:助词。 [解]比喻再没用的东西也被充分利用起来。

广东话俗语大汇编

广东话俗语大汇编 开片(打群架,动刀动武。)擦鞋(拍马屁)一身蚁(一身麻烦)一镬泡(比喻一团糟糕) 一镬熟(比喻全部遭殃)一担担(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舂瘟鸡(比喻乱闯乱撞的人)手瓜硬(比喻权力大) 执死鸡(拣到便宜)跌眼镜(估计错误,走了眼) 大出血(大降价,血本无归)摸门钉(吃闭门羹) 踢晒脚(非常忙碌)食死猫(背黑窝) 抛浪头(吹嘘自己或吓唬人以显示自己威风,出风头) 扯猫尾(演双簧,串通自来)黐孖筋(神经质) 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贬义)炮仗颈(火爆脾气) 笃背脊(背后说人坏话,告发别人)放飞机(故意失约) 一仆一碌(跌跌撞撞)三口六面(当着别人) 三姑六婆(好馆闲事的女人)七国咁乱(乱成一团糟) 好人好姐(好端端的人)话头醒尾(领悟力强,一说就明白) 有纹有路(有条不紊)生安白造(捏造,无中生有) 死蛇烂鳝(一动不动,比喻懒惰)把心唔定(下不定决心) 定过抬油(镇定得很)游离浪荡(无所事事,到处游荡) 水静河飞(静悄悄,幽静)衰到贴地(倒霉透了,坏透了) 鬼五马六(狡猾古怪)身水身汗(满身是汗) 古灵精怪(稀奇古怪)偷呃拐骗(招摇撞骗) 无端白事(无缘无故)冇尾飞铊(比喻一去不回) 一天都光晒(云开雾散,大快人心) 一部通书睇到老(用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十问九唔应(屡问屡不答) 人怕危ngei1,迷怕筛(人就怕被人哀求) 小心驶得晚年船(小心可保长久平安) 手指拗出唔拗入(比喻自己人不帮自己人反而帮外人) 数还数,路还路(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 十划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离成功还早着) 生人唔生胆(没有胆量,胆小怕事) 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 手板眼见工夫(比喻工作范围小,一眼可见) 有风驶尽利(比喻在得势的时候仗势凌人,不留情面) 有头威冇尾阵(虎头蛇尾) 跌落地都要楋翻揸沙(比喻失败了不认失败,硬撑着) 楋手唔成势(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有碗话碗,有碟话碟(说话直率,有什么说什么) 食咗人只车咩(想要人家的老命吗) 食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负义)

2021年广东话俗语大全

广东话俗语大全 欧阳光明(2021.03.07) 又点话——意指又有什么问题,毫不在乎,决不计较。 三脚凳——暗喻靠不住的。 一碌木——像一根木头一样,是比喻愚蠢,不灵活,或是站在旁边而不肯动手帮忙。 冇有怕——意指一点儿也用不?茤?。 白食——国语说“白吃”,就是吃了东西而不付代价。 白撞——和国语“撞骗”意义差不多,就是冒充跟人家很相熟的样子, 混进那个人的家?去行骗。 出术——国语可说“打主意”,意指施行巧妙的办法。 甩底——1.意指不能达成任务。2.失约于朋友。

半桶水——国语说“半瓶醋”,暗喻对于学识,技艺,祇懂得一点儿皮毛 罢了。 打斧头——国语可说“骑驴”,也可以说“揩油”,是指买菜的人或采购任何东西的人从中舞弊取利,把一部分采买的钱吞没了。 打牙较——和国语“打牙涮嘴儿”意义相符,就是闲?茖S事开玩笑,瞎聊胡扯。 打脚骨——暗喻拦途截劫,转喻敲竹杠。 收挡——指摆摊儿的小买卖人,当天买卖的时间完了,收拾东西,暂停营业。 阴住——要小心,要留意的意思。 老鼠货——国语说“后门儿货”就是偷出来用贱价贩卖的东西。 托大脚——国语说“捧臭脚”俗语又说“溜沟子”,就是对人曲意奉承,谄媚。

托手挣——对别人的要求,借贷,婉词推搪拒绝,广州话叫“托手挣”。 吊靴鬼——老爱缠着心爱者一起走的人,广州话叫“吊靴鬼”。 有几何——不是经常的,算不了什么的。 作状——1.故意装模作样以夸耀自己的娇美。2.故意做某种态度。 夹计——意指串通或同谋。 走鸡——指失去了时机。 扭计——1.意指出坏主意去作弄别人,或侵害别人。 2.指小孩子不驯服,刁蛮顽皮。 车大炮——胡扯,胡吹乱唠的意思。 抛浪头——暗喻虚张声势,或说出带有恐吓的言词,以便使人屈服。 拗手瓜——国语说“掰腕子”;但广州俗语的「拗手瓜」暗喻有彼此

方言俗语(中)

方言俗语(中)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探源(中) 91、不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见河北《滦县志·人民志》(1936年版) 92、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定有凄惶处。(《醒世姻缘传》三回) 93、不管三七二十一。 老妈们心性,见了一百千,算来不亏了本,随他女儿短长,也不在他心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欢欢喜喜自出去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94、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红楼梦》五十七回)95、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哩。 常言道:“天塌下来,自有长的撑住。”凡事有愚兄在前,贤弟休得过虑。(《醒世恒言》卷七) 96、无官一身轻。 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东坡居士集》) 97、无债一身轻。

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按,今人谚语,引做“有子万事足,无债一身轻。”(《通俗常言疏证》引《东坡居士集》) 9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神遇如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列子·周穆王》) 99、中看不中吃。 你这老儿忒也没眼色!丝那俊刮些儿的,叫做中看不能吃。想我老孙虽小,颇结实,皮里一团筋哩。(《西游记》二十回)100、牛不吃水往角叉里按哩。 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红楼梦》四十六回) 101、火到猪头烂。 自古“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只要破些银子,把这枕箱买了回来,这事便罢了。(《儒林外史》十三回) 102、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镜花缘》三十五回) 正是火烧眉毛,只顾眼下。(《禅真逸史》一回) 103、再丑的媳妇也得见公婆。 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官场现形记》十六回)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结婚习俗(用方言翻译)

象头句后梳前达xx头前 前梳后夫妻随老老 脚踏金肖物,越做越有 金肖物深深财发万金 仙椅后后有人让有人疼 赞十盘全 红团圆圆,新娘妇嫁人做夫人 橄榄生生,一结婚就生 线面,万寿无疆,xx 红枣,早生贵子 龙眼干,xx做大官 苹果,家庭做好好 梨,做事聊聊心 花生,博士研究生 上轿赞句 上轿变十八样,夫人奶奶了象象 赞轿脚,好达高 赞轿夫,好丈夫 赞轿底,早早做娘底 赞轿边,xx

赞轿后,夫妻随后后 赞轿顶,代代大发展 赞葫芦,葫芦双双层 夫妻幸福万万年 下轿赞句 新郎公开轿门,生子中状元 新郎牵新娘,家庭做有有 新娘妇牵厅前,金银珠宝xx来 拜堂 今日结婚好日子,亲戚朋友来xx 现在新娘妇花轿到,欢迎大家来放炮 大人小孩围去看,畏惧害羞用伞罩 新娘妇花轿到礼岳,大人小子跑去躲 灶里有火用水泼,以后合家xx 现在新娘妇花轿到门前,手提布花遮脸前想要新郎公跑去牵才肯满意到厅前 厅堂布置崭崭新 xx结婚姻 一拜天地xx,花开并蒂xx xxxx,下代xx传多多 xx二转,添丁添家尾

xx三下,新郎公亦早做爸爸 进房 脚踏新娘房喜葱葱 新娘妇遇到一个好xx 喊起四句齐喊好 新娘妇xx娶财宝 年头结婚年尾生 生了七男共八女 胜过唐朝xx仪 问候父母 xx父母大人亲,感谢父母xx 夫妻交拜心连心,相亲相爱进洞房交杯酒xx 一杯美酒xxxx夫妻两人结成婚 奴和xx吃美酒世代传出好xx 二杯美酒敬贤妻 好酒xx吃下北肚 三杯美酒实在xx 今生今世真有缘 四杯美酒齐来饮 百年好合心相印

五杯美酒满盈盈 美酒佳肴庆成婚 六杯美酒吃得意 同心努力齐生产 七杯美酒敬新人 糖果看烟大家分 八杯美酒重如山 情投意合精神爽 九杯美酒结同心 百年好合随到老 十杯美酒吃不醉 尊老爱幼xx名扬试比酒量谁高低咱是一对好夫妻 两人对面结成双 xxxx 美满姻缘今朝成 事业成功竹成林 君奴交杯xx饮 相亲相爱好感情 夫妻两人要和气 奴说这话xx记

广东话日常用语

广东话日常用语 广东话日常用语 指代,人物 我(我) 你(你) 佢(他) 我哋(我们) 你哋(你们) 佢哋(他们) 人哋(人家) 呢度(这里) 嗰度(那里) 边度(哪里) 呢(这) 嗰(那) 咁样(这样,那样) 点解(为什么) 第日(改天) 第次(下次) 乜嘢(什么) 乜(什么) 几多(多少) 边(哪) 咁好(这么好) 阿爸(爸爸) 阿妈(妈妈) 阿哥(哥哥) 阿嫂(嫂嫂) 阿爷(爷爷) 阿嫲(奶奶) 阿公(外公) 阿婆(外婆,老婆婆) 阿叔(叔叔) 老豆(爸爸) 老妈子(妈妈) 家姐(姐姐) 大佬(哥哥) 细佬(弟弟) 心抱(媳妇) 舅父(舅舅) 孙(孙子) 仔仔(儿子) 女女(女儿) 契爷(干爹) 契仔(干儿子) 寡佬(单身汉) 仔(儿子) 女(女儿) 后底乸(继母) 太子爷(少东家) 契弟(王八蛋) 老坑(老头) 老嘢(老东西,老家伙) 老姑婆(老处女) 基老(男同性恋者) 老细(老板) 老千(骗子) 后生仔(年轻小伙子) 后生女(年轻姑娘) 靓仔(漂亮的小伙子) 靓女(漂亮的姑娘) 细路(小孩) 细蚊仔(小孩) 臊虾(婴儿) 马仔(打手) 事头婆(老板娘)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 收工(下班) 揾食(谋生) 人工(工钱) 出粮(发工资) 搞掂(搞妥当) 搞弯(弄糟糕) 就手(顺利) 捱夜(熬夜) 空姐(飞机女服务员) 钟点工(计时工) 揾工(找工作) 做嘢(干活) 捞边行(搞什么行业) 一脚踢(一人承担) 轮更(轮班) 看更(看门) 起屋(盖房子) 抓车(驾驶汽车) 熟行(内行) 熟手(老练) 车衫(缝衣服) 夹手夹脚(一起动手) 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 搏命(拼命) 癐gui6(累) 差池(差错) 撞板(碰钉子) 松人(溜走) 走人(溜走) 炒鱿鱼(解雇) 开OT(加班) 秘捞(兼职) 手信(小礼物) 人客(客人) 生埗(陌生,生疏) 老友记(老朋友) 仇口(仇人) 托大脚(拍马屁) 危ngei1(求) 畀面(给面子) 制(肯) 得闲(有空) 冇几何(不常) 冇相干(没关系) 唔觉意(不留心) 唔话得(没说的) 倾(谈) 倾偈gei2(聊天) 早晨(早上好) 早唞(晚安) 揾人(找人) 拍拖(谈恋爱) 挂住(想念) 隔篱(隔壁) 掟煲(恋人分手) 好夹(很合得来) 探(拜访) 讲笑(开玩笑) 羞家(丢脸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 着(穿) 除(脱) 浪口(漱口) 飞发(理发) 电发(烫发) 洗面(洗脸) 屙屎(大便) 屙尿(小便) 闩门(关门) 熄灯(关灯) 水喉(水龙头) 瞓觉(睡觉) 食(吃) 食晏(吃午餐) 食烟(抽烟) 滚水(开水) 煲(煮) 焗(焖) 饮胜(干杯) 颈渴(口渴) 餸(下饭的菜) 腍nem4(软) 霄夜(夜宵) 饮(渴) 台(桌子) 梳化(沙发) 雪柜(冰箱) 家俬(家具) 皮箧gib1(皮箱) 夹万(保险箱) 刀仔(小刀) 花樽(花瓶) 香枧(香皂) 镬(锅)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三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三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三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101、火到猪头烂。 自古“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只要破些银子,把这枕箱买了回来,这事便罢了。(《儒林外史》十三回) 102、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镜花缘》三十五回)

正是火烧眉毛,只顾眼下。(《禅真逸史》一回) 103、再丑的媳妇也得见公婆。 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官场现形记》十六回) 104、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只见他又把个头儿摇两摇。天师道:“左不是,右不是,还要些什么意思?”(《三宝太监下西洋》十九回) 105、左眼跳了来财哩,右眼跳了挨捶哩。 我陈虎,来到这窝弓峪里,怎么那眼皮儿连不连的只是跳,也不知是跳财还是跳灾。你看后面慌慌张张赶上来的是什么人?(元张国宾《合汗衫》杂剧第四折) 106、功到自然成。 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西游记》三十六回) 107、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你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有势休要使尽了,赶人不可赶上!(《金瓶梅》八十六回)

108、打开窗子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官场现形记》二十七回)今儿个推开窗户说亮话,就不过看上我长得俊点儿,打算弄到手,做个会说话的玩意儿罢了。(《孽海花》十六回) 109、打肿脸充胖子。 “打肿脸充胖子。”注:言要虚场面。(《泾谚汇录》) 110、赶上鸭子上架。 见河北《沧县志?礼俗》(1933年版) 112、打破沙锅子璺(问)到底。 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元吴昌龄《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第四折) 黄庭坚《拙轩颂》有“打破沙盆一问”句。 113、牙打掉往肚子里咽。 宠的那小荷香上头扑脸,叫他象降贼的一般,打掉牙肚里咽。(《醒世姻缘传》四十四回)

1-广东话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集锦

捉zuk1zuk3字zi6虱sat1——和国语所说“掰文儿”或“挑字眼儿”意义相近,即暗喻挑剔字眼儿上意义的疏忽,或利用字眼儿音义上的活用,而向写作者攻击。或在文件上找漏洞,以便在诉讼上取得胜利。 执zap1笠lap1——意即关张,商店倒闭。 石daam3sek6灰fui1箩lo4——指品行不良的人到处留下污点。 外ngoi6嫁gaa3柄beng3bing3——出了嫁的女人,常回到娘家索取资财拿到夫家去,这种女人广州话叫做“外嫁柄”。 打单——指匪徒写信给人,向人恫吓、勒索敲诈的意思。 揩油——原是上海一带的语词,但现在在国语也应用得极为普遍。「揩油」一词,除了从中舞弊取利之外,还含有白占便宜的意思在内,广州话“打斧头”却没有这种含意。 好hou2hou3唱coeng3口hau2——意指说风凉话。 沙saa1胆daam2——意即斗胆,胆大包天。 抛paau1生saang1sang1藕ngau5——又说「卖生藕」,国语说“灌米汤”,意指女人故意赞美男人怎么样怎么样的好,使男人喜欢,藉以笼络。 扯猫尾——就是彼此串通了去蒙骗别人。 拍膊头——国语说“拍肩膀儿”,意指向人表示讨好,或鼓励别人。 放白鸽——国语说“打虎的”,就是利用女人骗取财物。这种人常主使自己方面的女子和男子结婚,当达到了骗取金钱目的之后,便席卷而逃。 金菠萝——国语说“宝贝疙瘩”,暗喻极宠爱的孩子。 耷尾——暗喻泄劲,有前劲没后劲。 剃眼尾——暗喻要人当场出丑,使人丢脸。 起hei2痰taam4——就是看见了财物或美色当前起了欲念。 烟jin1恩jan1——比喻男女间甜蜜地恩爱痴缠。 倒dou2dou3米mai5——暗喻破坏了赚钱或成功的好事。 顶包——和国语“掉包儿”意义相符,就是诡诈地用假的,次货的去替代冒充真

教你学莆田话

教你学莆田话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实在没办法(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果GE代GA拱~(我跟大家说) 少hing-------扫兴 薄良NIN---------没良心(NIN读一声)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秋GI(阴平第一声)----手机 雕啊---------多少 当你看见一PLMM时想和他联系你可以说:秋GI雕啊-----手机多少 仅----钱 角----借

广东话俗语大全

广东话俗语大全 又点话——意指又有什么问题,毫不在乎,决不计较。 三脚凳——暗喻靠不住的。 一碌木——像一根木头一样,是比喻愚蠢,不灵活,或是站在旁边而不肯动手帮忙。 冇有怕——意指一点儿也用不?茤?。 白食——国语说“白吃”,就是吃了东西而不付代价。 白撞——和国语“撞骗”意义差不多,就是冒充跟人家很相熟的样子, 混进那个人的家?去行骗。 出术——国语可说“打主意”,意指施行巧妙的办法。 甩底——1.意指不能达成任务。2.失约于朋友。 半桶水——国语说“半瓶醋”,暗喻对于学识,技艺,祇懂得一点儿皮毛 罢了。 打斧头——国语可说“骑驴”,也可以说“揩油”,是指买菜的人或采购任何东西的人从中舞弊取利,把一部分采买的钱吞没了。 打牙较——和国语“打牙涮嘴儿”意义相符,就是闲?茖S事开玩笑,瞎聊胡扯。 打脚骨——暗喻拦途截劫,转喻敲竹杠。 收挡——指摆摊儿的小买卖人,当天买卖的时间完了,收拾东西,暂停营业。 阴住——要小心,要留意的意思。 老鼠货——国语说“后门儿货”就是偷出来用贱价贩卖的东西。 托大脚——国语说“捧臭脚”俗语又说“溜沟子”,就是对人曲意奉承,谄媚。 托手挣——对别人的要求,借贷,婉词推搪拒绝,广州话叫“托手挣”。 吊靴鬼——老爱缠着心爱者一起走的人,广州话叫“吊靴鬼”。 有几何——不是经常的,算不了什么的。

作状——1.故意装模作样以夸耀自己的娇美。2.故意做某种态度。 夹计——意指串通或同谋。 走鸡——指失去了时机。 扭计——1.意指出坏主意去作弄别人,或侵害别人。 2.指小孩子不驯服,刁蛮顽皮。 车大炮——胡扯,胡吹乱唠的意思。 抛浪头——暗喻虚张声势,或说出带有恐吓的言词,以便使人屈服。 拗手瓜——国语说“掰腕子”;但广州俗语的「拗手瓜」暗喻有彼此竞争, 较量高低胜负的意思。 炒鱿鱼——国语说“卷铺盖”意指被解雇了。 咪住——意指暂停进行,再等一等。 度桥——意指找窍门儿,思索妙计。 计仔——招儿,计谋。 食谷种——国语说“吃老本儿”比喻连赖以生产的老本儿也拿来吃用了。 咬耳仔——国语说“咬耳朵”就是鬼鬼崇崇地彼此耳语。 穿煲——比喻泄露了秘密或拆穿了西洋镜。 捉字虱——和国语所说“掰文儿”或“挑字眼儿”意义相近,即暗喻挑剔字眼儿上意义的疏忽,或利用字眼儿音义上的活用,而向写作者攻击。或在文件上找漏洞,以便在诉讼上取得胜利。 鬼画符——意即涂鸦,是讥讽人家书法恶劣的意思。 鬼打鬼——喑喻坏人跟坏人争斗。 鬼上身——暗喻胡说八道,语无伦次。 执笠——意即关张,商店倒闭。 爆冷门——暗喻出乎意料不到的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