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长期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对抗渗性实验包括渗透等级法,渗水高度法,逐级加压法本次泵送混凝土采用的是渗透等级法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

试件制备

每组试件为六个100mm*100mm*100mm,如用人工插捣成型时,分两层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每层插捣25次,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如结合工程需要,则在浇筑地点制作,每单位工程制件不少于两组,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件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试验步骤:

试件到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溶化的密封材料(黄油掺滑石粉)装入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如在试验中,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说明密封不好,要重

新密封。

试验时,水压从0.2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一直加至6个试件中3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即可停止试验。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标号,经过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以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试验结果计算: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发生渗水现象的最大压力表示。抗渗标号按下列计算:

S=10H-1

式中 S——混凝土抗渗标号: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注: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S2、S4、S6、S8、S10、S12、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水,则停止试验,试件的抗渗标号以S12表示

若抗渗性不符合相应要求,分析如下:

1.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因素的分析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根本因素是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混凝土的孔隙率越低,连通孔越少,抗渗性越好。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水灰比,旋转好的骨料级配,充分振捣和养护,掺用引气剂和优质粉煤灰掺和料等方法来实现。

2.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措施

2.1 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及灰砂比改善混凝土抗渗性

实验表明,当W/C>0.55的时候,抗渗性很差,W/C<0.50的时,抗渗性较好。

2.2骨料级配

实践证明, 容重大、空隙小、级配良好的骨料所配制的混凝土抗渗能力不一定好。相反, 骨料空隙大、容重小的混凝土抗渗性能更好, 即砂石级配的优劣对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不大。

2.3 引气剂的掺用

引气剂的使用可以让微小气泡切断了许多毛细孔的通道,含气量超过6%的时候,会导致混凝土强强度的急剧降低。2.4粉煤灰的掺用

由试验可知.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好于基准混凝土,这是由于粉煤灰的活性物质发生二次水化反应.使粉煤灰密实度得以提高。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国家标准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混凝土抗渗等级符号中P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P)或渗透系数来表示。我国标准采用抗渗等级。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 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混凝土抗渗试验时一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不同的最大水压力。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提高0.2 MPa。试配时应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 抗渗等级最大水灰比 C20~C30 C30以上 P6 0.60 0.55 P8~P12 0.55 0.50 >P12 0.50 0.45 其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Pt≥P/10+0.2 式中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 S是老规范表示方法。P是新规范表示方法 混凝土抗渗等级里P8和S8是表示同一个等级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抗渗等级字符S表示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抗渗等级字符P表示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来确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0.6、0.8、1. 0及1.2MPa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换而言之就是混凝土抗渗试验时一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不同的最大水压力。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 工程埋置深度(m)设计抗渗等级 <10 (<10) P6(S6) 10~20 (10~20)P8(S8) 20~30 (20~30)P10(S10) 大于等于30 (30~40)P12(S12)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1.抗渗混凝土的水泥品种的影响及选择 (1)配制普通抗渗混凝土的水泥,要求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并且具有一定的抗侵蚀性; (2)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低水化热低,抗渗性好,抗侵蚀抗腐蚀能力好,泌水性,干缩性较小,一般抗渗防水混凝土多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3)在环境无浸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应采用火山灰质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环境受冻融影响时必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而不宜采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水灰比的影响及控制 (1)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对硬化混凝土的空隙率的大小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随着混凝土中的游离水的蒸发,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大量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贯通形成开放性毛细管泌水通道,使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透水性增高;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当水灰比超过0.6 时,抗渗性明显下降,因此,从满足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出发,抗渗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应不大于0.6。 3.粗骨料的影响因素和选择 (1)防水混凝土的粗骨料可用碎石或卵石这两种骨料,它们本身可以认为是密实的不透水的; (2)碎石的表面粗糙,多棱角,与水泥黏着比卵石要好很多,但却不能具有与卵石同样的和易性,因此水泥用量也要增多对抗渗性不一定有利; (3)要想获得碎石混凝土良好的强度和易性和抗渗性能,就必须适当增加水泥的用量且采用合理的砂率,同时,碎石本身的粒径最好不要超过40mm,而且要与具体的结构厚度钢筋密度振捣条件等因素结合; (4)选择石子要质地细密坚硬,形状整齐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小于10 % ,级配连续,最大粒径小于31.5mm,5mm筛孔累计筛余; 4.细骨料的影响因素和选择 (1)砂率过大时,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增大,拌合物缺乏粘结性,流动性小,使混凝土的最终密度不高; (2)当砂率过小时,不能在粗骨料周围形成足够的具有润滑作用的砂浆层,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相对增多,混凝土容易出现不均匀现象及收缩大的现象,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粗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溃散,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变差; (3)为了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一般采用较高的砂率,这样既能填充粗骨料周围的空隙并将其包裹,而且还能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层抗渗防水混凝土采用细骨料; (4)要求天然砂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河砂,含泥量<2% ,砂的粒径0.4mm -1mm 的中粗粒径较好,0.2mm -1.25mm 粒径含量达95% 以上,有微量的细粉对抗渗混凝土质量不造成影响; (5)在一般水泥用量情况下,若粗骨料为卵石,混凝土的砂率可选用35%左右;若粗骨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长期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对抗渗性实验包括渗透等级法,渗水高度法,逐级加压法本次泵送混凝土采用的是渗透等级法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 试件制备 每组试件为六个100mm*100mm*100mm,如用人工插捣成型时,分两层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每层插捣25次,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如结合工程需要,则在浇筑地点制作,每单位工程制件不少于两组,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件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试验步骤: 试件到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溶化的密封材料(黄油掺滑石粉)装入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如在试验中,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说明密封不好,要重

新密封。 试验时,水压从0.2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一直加至6个试件中3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即可停止试验。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标号,经过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以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试验结果计算: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发生渗水现象的最大压力表示。抗渗标号按下列计算: S=10H-1 式中 S——混凝土抗渗标号: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注: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S2、S4、S6、S8、S10、S12、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水,则停止试验,试件的抗渗标号以S12表示 若抗渗性不符合相应要求,分析如下: 1.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因素的分析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根本因素是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混凝土的孔隙率越低,连通孔越少,抗渗性越好。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水灰比,旋转好的骨料级配,充分振捣和养护,掺用引气剂和优质粉煤灰掺和料等方法来实现。

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2、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 度150mm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 的圆柱体试件(视抗渗设备要求而定)。 以六个试件为1 组。试件成型至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然后编号送标准养护室养护。 试件一般养护至28d 龄期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可在其他龄期进行,但不超过90d。 3、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采用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抗渗仪:应能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的装置。 [2] 加压装置:螺旋或其他形式,其压力以能把试件压入试件套内为宜。4、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件养护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滚)一层厚度约1~2mm 的密封材料,随即在螺旋或其他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试件套中,恒压5~10min 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安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注:密封材料可采用水泥掺黄油拌匀,也可采用石蜡掺少量松香 40℃熔化。当采用石蜡掺松香密封时,试件与试件套应经烘箱预热左右再 滚涂和压入;若采用水泥掺黄油密封时,则不必加热,滚涂后直接压 入。 [2] 试验从水压为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 增加水压0.1MPa,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3] 当6 个试件中有3 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录当时的水压。 [4] 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5、混凝土抗渗等级以每组6 个试件中4 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按下式计算: P=10H-1 式中:P——混凝土抗渗等级; H——6 个试件中3个试件渗水时的压力(MPa)。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单位体积质量(即表观密 度) 2、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有提手。对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的拌合物采用容积为5L 的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 2mm,筒壁厚为3mm;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 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4 倍。容量筒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 [2] 台秤:称量为50kg、感量为50g。 [3] 振动台; [4] 捣棒:直径16mm、长600mm、端部呈半球形。 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强度

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强度 1 影响混凝土抗剪强度V c 的主要参数的分析 1.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试验表明,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增长与混凝土抗压强度f cu 并非直线关系, 而是按抛物线变化。图1表示前苏联学者无箍筋梁抗剪强度与混凝土强度f cu 的 关系,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f cu 从20kg/cm2到1000kg/cm2变化,曲线为采用f ct 为参数的V c 表达式,V c =Kf ct bh2 /a=Kf ct bh /m,m=a/h 为剪跨比;直线表示采用f c 为参数的波氏公式,V c =0.15f c bh2 /c=0.15f c bh /m。从图可明显地看出,采用f ct 为混凝土强度影响参数与试验结果比较相符合,而如果采用f cu 或f c 为参数时, 混凝土强度低时,试验值高于计算值;中等强度时,两者相接近;高强度时,试验值大大低于计算值,这是很不安全的。因此,苏联规范对波氏抗剪强度公式进 行了修改,将混凝土强度从f c 改为f ct 。CEB/FIP规范对无抗剪钢筋构件V c 计算 式实际是采用f ct 为参数。西南交大抗剪试验[2,3]表明,把混凝土抗拉强度f ct 做 为混凝土强度对V c 影响参变量是合适的。考虑到铁路桥梁多使用高强度混凝土, 而采用f ct 为参数,能更明确地反映问题的实质,并可避免单位变换时引起不同 系数的因次带来的麻烦。因此,选取f ct 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参数。 图1 苏联无箍筋梁抗剪强度V c 与混凝土f ct 的关系 1.2 剪跨比m的影响 大量试验表明,剪跨比m是影响混凝土抗剪强度的主要参数之一。 V c 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3~4,V c 基本上就不受m的影响,其变化较 小。各规范在V c 表达式中,对m影响的处理上有所不同。CEB/FIP,BS5400 和《苏联СНИПⅡ-21-75》等规范,其V c 取较低值,考虑小剪距比时,乘一个2/m(m<2)的提高系数。我国铁路、公路桥规直接取1/m,文中分析时选取1/m为参数。 1.3 预应力度的影响[2,3,5] PPC简支T梁试验结果证明,预应力大小对无箍、有箍PPC简支梁 的混凝土抗剪强度V c 有提高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预压应力推迟了斜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梁混凝土剪压区的高度,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剪压区的抗剪能力。试验分析时,曾采用了两个与预应力度λ相关的提高系

抗剪扭计算

目录 一、概述 (1) 二、主要材料 (1) (一)混凝土 (1) (二)普通钢筋 (1) (三)预应力钢材 (1) (四)锚具 (2) (五)支座 (2) 三、主桥结构描述 (2) (一)主桥箱梁构造 (2) (二)预应力体系 (2) 四、结构计算 (2) (一)主要规范标准 (2) (二)计算方法概述 (3) (三)计算条件及参数说明 (4) (四)施工阶段划分及各施工阶段应力状态 (4) (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6) (六)箱梁抗剪扭承载力验算 (6) (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 五、总结 (12)

一、概述 H匝道H03~H06号墩上部结构为(3×25)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幅桥宽9m,位于半径为250m的圆曲线上。桥面横断面组成为: 0.5m(单层栏杆)+7.0m(行车道)+0.5m(单层栏杆)=8m 桥梁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结构重要系数:1.1 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 设计荷载:城-A级;公路-Ⅰ级荷载进行验算 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g。 二、主要材料 (一)混凝土 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桥面铺装为10厘米沥青混凝土+APP防水卷材+6cmC40钢筋混凝土。 (二)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HRB335和R235级钢筋,其技术标准应符合《GB1499-1998》及《GB13013-91》的规定。 (三)预应力钢材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驰7股捻制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0毫米,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1860MPa,弹性模量为

1.95×105MPa。 (四)锚具 纵向束锚固采用OVM系列锚具,并配以相应的锚垫板及螺旋筋。千斤顶采用锚具生产厂家指定型号。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五)支座 4D2号墩外偏20cm采用墩梁固接不设支座,4D1、4D5号墩采用GJZF4 450×650×93型板式橡胶支座,4D3、4D4处采用GPZ(KZ)7DX抗震型盆式橡胶支座。 三、主桥结构描述 (一)主桥箱梁构造 上部结构采用直腹板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箱梁为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宽8米,底宽4米,悬臂长2米。箱梁梁高为1.5米,跨中顶板厚0.25米,底板厚0.20米,腹板厚0.5米。 (二)预应力体系 纵向预应力采用15-φs15.2的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一端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值0.006米,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2倍的钢绞线标准强度值。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孔道摩阻系数取为0.25,偏差系数取为0.0015。 四、结构计算 (一)主要规范标准

钢筋混凝土梁剪切抗剪强度设计方法的评估

Technical Note Evaluation of Shear Strength Design Methodologies for Slender Shear-Critical RC Beams Zuanfeng Pan1and Bing Li2 Abstract: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 concrete contribution to shear strength and determine the inclination of the compressive strut within the variable truss model for slender RC shear-critical beams with https://www.doczj.com/doc/018654190.html,ing the modi?ed compression?eld theory in place of the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regression of experimental data,the expression for the concrete contribution to shear strength was derived,and the inclination of compressive struts was determined.A simpli?ed explicit expression for shear strength was then provided,with which shear strength can be calculated without extensive iterative computations.This method was then veri?ed using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209RC rectangular beams with stirrups and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methods from th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nd the 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shown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behavior of shear-critical RC beams.DOI:10.1061/(ASCE) ST.1943-541X.0000634.?2013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CE Database subject headings:Shear strength;Struts;Compression;Concrete beams;Design. Author keywords:Shear strength;Concrete contribution to shear;Inclination of strut;Modi?ed compression?eld theory;Evaluation. Introduction Although the?exural behavior of RC beams is generally well un-derstood,the explanation of shear mechanisms is relatively in-adequate.Over the last century,many researchers have managed to develop semiempirical theories based o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data[ASCE-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ACI)Committee4261973; ASCE-ACI Committee4451998].Representative models include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the truss model,the strut and tie model, the plastic theory,and the shear friction theory.However,given the complexity of shear failure mechanisms,none of these theories can offer a complete explanation,and as such,there has been no unani-mously accepted theory.Recent years have seen renewed efforts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is veri?ed by experimental data. Many truss analogy model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45°truss model,constant or variable angle truss model,and modi?ed com-pression?eld theory(MCFT)(Vecchio and Collins1986)are widely used as the basis of most shear design methodologies for RC beams. The general methods in LRFD-04(AASHTO2004)and Canadian Standard-04[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CSA)2004]are both based on https://www.doczj.com/doc/018654190.html,ing the method in AASHTO LRFD-04,for beams with stirrups,the two factors,b and u,need to be looked up in the data charts.On the other hand,in CSA-04,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longitudinal strain at the middepth of the member using extensive iterative computations and a rough gauge of its initial value.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MCFT, rendering it unnecessary for iterative calculations or reference to data tables.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are veri?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209RC beams with stirrups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methods mentioned in ACI 318R-08(ACI2008)and CSA-04(CSA2004). Shear Strength for Slender Shear-Critical RC Beams It is worthwhile to note that for beams with a small l or deep beams, the hypothesis that plane sections remain plane is not satis?ed,and parts of the shear are directly transmitted to the supports by arch action.If the sectional shear design method is used,the results may be conservativ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arch action.For RC beams with stirrups,when l$2.5,the arch ac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small(ASCE-ACI Committee4451998).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approach for shear strength based on MCFT is aimed mainly at the slender beams,which means l of the beam is$2.5,because the most practical RC beams are slender,with l ranging from approximately 2.5to6(Kassian1990;Li and Tran2008,2012). Formulas for shear strength in many codes for RC beams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ntribution of concrete V c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stirrups V s.The MCFT has made an attempt to simplify the transmitting mechanism of concrete using average stresses,average strains,and local variations(Collins and Mithell1991).In the theory, the cracked concrete beam must be capable of resisting the effects of the shear,or the beam will fail before the breakdown of the ag-gregate interlock mechanism,to develop the capacity of a rough and interlocked crack interface for shear transfer.Derived by Collins and Mithell(1991),the contribution of concrete to shear is V c?min 2 66 66 4 0:18 ???? f0c p bd v 0:31t 24?1 eat16T sin u s tcos u s x , 0:33a1a2bd v ???? f0c p cot u 1t ???????????? 500?1 p 3 77 77 5 e1T From Eq.(1),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two unknowns needed to calculate shear strength:crack angle u and principal tensile strain?1. 1Lecturer,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Shanghai200092, China. 2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Natural Hazards Research Centre (NHRC),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Singapore639798(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cbli@https://www.doczj.com/doc/018654190.html,.sg Note.This manuscript was submitted on July25,2011;approved on July 20,2012;published online on August10,2012.Discussion period open until September1,2013;separate discussions must be submitted for individual papers.This technical note is part of th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139,No.4,April1,2013.?ASCE,ISSN0733-9445/2013/4-619–622/ $25.00.

水泥混凝土抗渗仪校验规程

水泥混凝土抗渗仪校验规程 1、适用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用水泥混凝土抗渗仪的校准。 2、技术要求 2.1仪器应带有铭牌(包括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2.2仪器外观完好,不应有锈蚀、碰伤、显著划痕及影响准确度的其他缺陷。 2.3加压系统密封性良好,压力设定的数量级为0.1MPa,水压显示值与压力设定值之间的误差及稳压启动差值均不大于0.05MPa,最高水压时及实验过程中管路系统均不应发生滴漏和机械性损坏。 2.4压力表:量程0-6MPa,精度为1.0或1.5级(计量检定合格)。 2.5试模:上口内径(175±0.5)mm、下口内径(185±0.5)mm、高(150±0.5)mm。 3、校准项目 3.1外观检查。 3.2加压系统的密封性。 3.3试模尺寸。 4、校准环境及校准器具 4.1校准环境:校准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校准现场应洁净,周围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污染、腐蚀性气体。 4.2校准器具: 4.2.1游标卡尺:量程不小于200mm,分度值为0.02mm。 4.2.2万能角度尺:分度值2′.

5、校验规程 5.1外观检查:按照本方法2.1条、2.2条要求进行目测检查。 5.2加压系统的密封性校准:按抗渗仪的操作要求,当抗渗仪供水管路畅通,且供水正常时,关闭6个供水阀门,待充分排气后,关闭排气阀门。按设定压力为0.5MPa、1.0MPa、1.5MPa、2.0MPa4个等级进行加压试验,在达到各级设定压力时及稳压过程中(每级不少于30min),分别检测设定压力与显示压力的误差以及稳压过程中的最大启动压差,并检查抗渗仪整个试验过程中的管路系统是否发生滴漏和其他损坏。 5.3试模尺寸校准:用游标卡尺逐个测量试模上口内径、试模高度,每120°测量1次,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试模下口外径(D)和厚度(a);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外壁与地变得夹角(A)。计算底边长(c),c=a/sinA,计算试模下口内径(d),d=D-2c,用同样的方法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5.4结果处理:填写校准记录表,提交审核确认。 6、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一般为12个月。 7、参考文件 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8、记录表格 《校验记录表》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国家标准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国家 标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符号中P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的用(P)或来表示。我国标准采用。是以28d龄期的,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来确定。GB 50164《》根据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混凝土抗渗试验时一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不同的最大。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提高 MPa。试配时应采用最大的作抗渗试验: 抗渗等级最大 C20~C30 C30以上 P6 P8~P12 >P12 其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Pt≥P/10+ 式中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 S是老规范表示方法。 P是新规范表示方法 混凝土抗渗等级里P8和S8是表示同一个等级 《》GB50108-2001字符S表示 《》GB50108-2008字符P表示 设计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所能承受的最大来确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分为P4、P6、P8、P1 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及的而不渗水换而言之就是混凝土抗渗试验时一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不同的最大。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 工程埋置深度(m)设计抗渗等级 <10 (<10) P6(S6) 10~20 (10~20) P8(S8) 20~30 (20~30) P10(S10) 大于等于30 (30~40) P12(S12)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操作规程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操作规程 一、试件制备 需抗渗要求的砼经试验拌制后,用标准试模成型一组试件,24小时脱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的水泥浆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二、试验步骤 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凉干并擦试干净。试验时将 密封料加热熔化后,在试件测面滚涂一层。 2、用加压机将涂有密封材料的试件压入预热的抗渗试模套 内,要求试件与模套平整。待试件稍冷后即可解除压力。 3、排除渗透仪管路糸统中的空气,并将密封好的试件安放在 渗透仪上。 4、试验从水压0.1Mpa开始,每隔8小时增加0.1Mpa,并随 时观测试件端面渗水情况。 5、当六个试件端面有三个试件出现渗水时,即可停止试验, 记下当时的水压。当加压至规定压力时,在8小时内6个 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不超过2个时,该组抗渗试件视为合 格,并记录下渗水高度情况。 6、在试验中,如果发现水从试件的四周渗出,则将试件取出 进行重新密封。 7、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拉掉电源,排除掉贮水罐中的水,以 备下次使用。

亚甲蓝值试验操作规程 1、将滤纸架空放置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 它物品接触。 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 40r/min转速搅拌1min后,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 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于滤纸上,液滴在 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集料沉淀物,液滴的数量应 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 的水环,当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放射出一个宽度约1mm 左右的浅蓝色色晕时,试验结果称为阳性。 3、如果第一次的5ml亚甲蓝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 再向悬浊液中加入5m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 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进行第二次 色晕试验,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 骤,直到沉淀物周围放射出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4、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但继续搅拌悬液,每1min进行 一次色晕试验。若色晕在最初的4min内消失,再加入 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内消失,再加入2ml 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搅拌并进行色晕 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为止。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 确至1ml.并作好设备使用记录及清理卫生。

抗渗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

抗渗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 一、混凝土试块的抗渗试验步骤 1、试块制作养护:根据抗渗仪型号制作圆柱形或圆台形,每组6块,成型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去两端水泥浆膜,标养28d; 2、试验前一天取出试块将表面晾干(如果不晾干,密封材料粘不住); 3、将试块侧面涂一层密封材料(一般用石蜡,也有用沥青的,但太脏); 4、将试块压入(用压力机最好)经烘箱预热过(30~40℃)的套模中,冷却后解除压力,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5、试验水压从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6、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断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录当时的水压。 7、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有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计算式为: S=10H-1 式中:S——混凝土抗渗标号, H——6个试块中3个试块出现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二、抗渗混凝土的试验操作过程 1、准备 a、将抗渗仪器放置在平整、坚实的室内基础上, b、关闭位于箱体右下方的放水卸压阀 c、开启6个控制阀 d、初次使用,注水入箱,开启控制阀,启动电源,至6个模座内水溢出为止,以便排出系统内空气。 e、关闭控制阀 2、试件制作及安装 a、试件成形养护,根据设计所要求的材料配比用成形模(亦称副模)制作成形,然后按部或国际标准的规范进行掩护。 b、将养护好的试件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山熔化的密封材料(火漆或密封蜡)注意试件两端面,严禁涂有密封材料。 c、将试模加热到40℃,然后将涂有密封材料的试件装入模腔,再在压机上(螺旋压

力机或借用试验室的压力试验机)将试件压入试模中并冷却至常温,最好使用本厂配套生产的HT-200型多功能脱模机,既可装、脱模、又可劈裂试件,观察渗水深度。 d、将装压好试件的试模安装在抗渗仪的工作台上,并均匀的拧紧螺丝帽 3、接通电源,红色信号灯两,将电接点压力表上限指针调至0.1MPA下限指针与之可靠近但不能同时接触(约小于上限指针0.05mpa),然后摁绿钮启动电源,此时水泵开始工作,电接点压力表指针随水压上升而顺时针转动,注意观察压力上升是否正常,系统有无渗漏水现象,如有异常则应排除后才能进入试验。 4.操作规程 (1)将注水的螺帽拧下,同时打开七个截止阀,向蓄水罐灌满清水,并要求试模底盘内也充满水,以排除管道系统内的空气。当“0”号阀放水管出水,可将其它通抽试模的六个阀门关闭,并打紧止水嘴的螺帽。 (2)把装封好试件的试模可靠地装固在仪器上。 (3)调节电接点压力表,两限压指针转到0.1MPa的位置上,即上限压为0.125MPa,下限压为0.075MPa。 (4)启动柱式水泵,首先打开小水阀,关闭0号阀门,直到小水嘴水流成线后再打开1~6号阀门,并将小水阀关闭。 (5)试验时,水压从0.1MPa开始,以后每隔八小时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六个试件上端的情况,工作水压Pmax<6MPa. (6)当六个试件的端面有3个呈现压力水渗透出时,即记下此时的水压,作为试验的压力值。 (7)试验结束后,切断电源,将压容器管道系统内的水通过排水阀放尽后,再将试模座擦净,涂油防锈。 (8)使用前后应及时登录设备使用记录。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设备的技术参数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设备的技术参数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设备其操作简单、性能优良、试验可靠,得到广大新老客户的一致好评。 主要使用于混凝土抗渗性能和抗渗标号的测定。同时也可利用它做建筑材料透气性的测定和质量检查,在生产、施工、设计、教研等部门广泛使用。 执行标准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力学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T249-2009《混凝土抗渗仪》、 T0528-94《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要求 技术参数 1、试验大压力:1.2Mpa(试验压力可调为1.3Mpa); 2、试验压力分辨率:0.01MPa; 3、试验压力示值相对误差:±1%; 4、试验压力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1%; 5、整机结构形式:立式结构,可同时做四组试件,每组均可自动升降,整机结构简单合理,高一组放试样高度1500mm;

6、试件密封大压力:4.0MPa密封压力分辨率:0.01MPa; 7、试验压力方式:自下而上加压; 8、试件放置形式:小端面向上,大端面向下,完全符合国标JG/T249-2009《混凝土抗渗仪》中4.1.1的要求 9、工作方式:全过程由计算机全自动控制,一键操作,自动试验、无需任何密封材料(自动密封、自动加压、自动恒压、自动脱模),且自动判断渗漏、记录渗漏时间及压力; 10、试件密封方式:四组可同时进行试件密封,且试件总密封时间不超过5min; 11、一次可作试件数:24个; 12、试模几何尺寸(亦称主模):模腔上口直径:φ175±5mm模腔下口直径:φ185±5mm高度:150±5mm 13、试件桶材料:高强度板材一次压铸成型; 14、试件密封材料:特殊耐磨、耐高压进口材质; 15、电源:380V-50HZ; 16、功率:700W; 17、外形尺寸:950×2200mm; 18、质量:≈2000kg; 产品功能及特点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T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 T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T0528----94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 试件制备 每组试件为六个,如用人工插捣成型时,分两层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每层插捣25次,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如结合工程需要,则在浇筑地点制作,每单位工程制件不少于两组,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件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试验步骤: 试件到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溶化的密封材料(黄油掺滑石粉)装入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如在试验中,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说明密封不好,要重新密封。 试验时,水压从0.2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一直加至6个试件中3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即可停止试验。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标号,经过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以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试验结果计算: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发生渗水现象的最大压力表示。抗渗标号按下列计算: S=10H-1 式中S——混凝土抗渗标号: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注: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S2、S4、S6、S8、S10、S12、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水,则停止试验,试件的抗渗标号以S12表示。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水泥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及测定其抗渗等级。 2 仪器设备 2.1 水泥混凝土渗透仪:应能使水压按照规定方法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 2.2 成型试模: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的锥台或上下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 2.3 螺旋加压器、烘箱、电炉、浅盘、铁锅、钢丝刷等。 2.4 密封材料:如石蜡,内掺松香约为2%。 3 试件制备 3.1 制备和养生符合规范的要求。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 3.2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4 试验步骤 4.1 试件到龄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熔化的密封材料,然后立即用螺旋加压器上压入经过烘箱或电炉预热过的试模中,使试件底面和试模底平齐,待试模变冷后,即可解除压力,装在渗透仪上进行试验。 如在试验过程中,水从试件周边流出,说明密封性不好,要重新

密封。 4.2 试验时,水压从0.1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一直加至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即可停止试验。 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等级,经过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已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5 试验结果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以每组6个试件4个未发现有渗水现象时的最大水压力表示,抗渗等级按下式计算: S=10H-1 式中: S——混凝土抗渗等级;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注: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2,S4,S6,S8,S10,S12,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水,则停止试验。

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

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 一、试验目的 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 二、试验适用范围 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秦东隧道二次衬砌工程,该隧道二次衬砌工程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标号为 S。 8 三、使用规范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指南》(TZ331-200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四、试验步骤 1、仪器设备 (1)HS-40型混凝土抗渗仪(抗渗仪最大压力:5MPa;水泵柱塞直径:φ12;行程:10mm;工作方式:电动手动两用;外形尺寸:1100mm?900mm?600mm) (2) 成型模型:直径、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 (3)螺旋加压器、烘箱、电炉、浅盘、铁锅、钢丝刷、混凝土脱模剂 (4)密封材料:石蜡(内掺松香2%) 2、试件的准备

(1)本次试验所采用的试件形状是直径、高度都为150mm的圆柱体,共分为三组,每组6个试件。 (2)试件在制作时采用人工插捣成型,分两层装入混凝土拌合料(两层厚度一样),每层插捣25次,待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 (3)完成后将其中的两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剩下的一组放在隧道内和构件相同的环境下养护28天(并做好保护工作)。 3、试件的试验 (1)试件到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溶化的石蜡,然后立即在螺旋加压器上压入经过烘箱预热过的试模中,使试件底面和试模底面平齐,待试模变冷后可解除压力,装在渗透仪上进行试验。 (2)试验时,水压从0.1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经过24小时后,6个测试试件中有三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0.4MPa,停止试验。 (3)劈裂试件进行分析:渗水高度越小,抗渗强度越大。五、试验结果计算 抗渗标号按下式计算: S=10H-1 S:混凝土抗渗标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