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

高中生物六大营养物质与新陈代谢和遗传汇编

高中生物六大营养物质与新陈代谢和遗传汇编 六大营养物质 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以下是六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名词: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新陈代谢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以下是生物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名词: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第1页,共5页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P>在进行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提问: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有关实验,也可安排相应的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与多样性特性。 (1)酶的高效特性实验,实验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两项内容: 一是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它是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生物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二是本实验的实验步骤。 实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铁离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列举其他实例,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师还应强调正是由于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许多代谢反应在体外很难发生,在体内却可迅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特性

实验前可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 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 本实验所涉及的颜色反应要在实验前跟学生说明清楚。淀粉水 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沉淀物质产生,淀粉和蔗糖与斐林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 有的特性; (3)酶的多样性原理,可在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分析得出。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 性的条件》,这对于训练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帮助的。

高二生物《生物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陈代谢是生物与环境问的物质交换过程 B.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间能量交换过程 C.新陈代谢过程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后进行异化作用 D.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2.下列对酶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酶是生物催化剂 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某些RNA也是酶 D.酶活性随温度增加而增强 3.在37℃、pH=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13做催化剂强得多,这说明酶() A.具有专一性 B.具有高效性 C.具有多样性 D.需要适宜条件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A.淀粉水解 B.脂肪水解 C. ATP水解 D.葡萄糖水解 5.根尖细胞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最活跃的是() A.根冠细胞 B.分生区细胞 C.伸长区细胞 D.成熟区表皮细胞 6.下列物质的运动依靠渗透作用的是() A.空气进入肺泡 B.水分进入根细胞 C.细菌被白细胞吞噬 D.红墨水在清水中散开 7.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关系最密切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 B.渗透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8.已枯黄的叶片中Mg的含量比绿叶中的少,这说明Mg在植物体内() A.呈离子状态 B.是不稳定化合物 C.是稳定化合物 D.是不可再利用的 9.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

A.叶绿体外膜 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类囊体膜 D.叶绿体基质 10.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氧和酶 B.C02和H20 C.氢和ATP D.氧和ADP 11.暗反应中参与CO2固定的物质是() A.还原性氢 B.ATP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12.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中不可能有() A.氧 B.脂肪和蛋白质 C.葡萄糖 D.酒精和丙酮酸 13.有氧呼吸中,形成ATP最多的时候是() A.形成C02时 B.形成[H」时 C.形成H20时 D.形成丙酮酸时 14.生物的发酵是指() A.高等生物的有氧呼吸 B.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C.高等生物的无氧呼吸。 D.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15.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16.在人体内,下列物质的分解产物不含葡萄糖的是() A.肝糖元 B.肌糖元 C.乳糖 D.麦芽糖 17.人体的物质代谢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中B,肾脏中 C.细胞中 D.内环境中 18.人体在进行剧烈活动时,获取能量的方式是() A.只进行无氧呼吸 B.进行有氧呼吸 C.主要是无氧呼吸 D.主要是有氧呼吸 19.在人的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中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 有()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右图表示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细胞膜、Ⅱ蛋白质、Ⅲ脂肪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绿藻、Ⅲ蓝藻 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线粒体供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7.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高一生物细胞器测试题1(含答案)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 【双基提要】 1.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和,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来自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和“”。 3.内质网是由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的机器”。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5.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 6.中心体见于和某些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关。 7. 观察叶绿体实验所用的材料,要选择叶绿体体积较且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较 的材料,如。在显微镜下,观察藓类叶临时装片,发现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呈形。若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叶绿体,会看到其不断运动,因为。 8.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色,而细胞质接近色。 9.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由 组成的网架结构,与、、以及、、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课堂反馈】 例1 在细胞的结构中,被称为“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车间”和“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核糖体、核糖体 B.内质网、内质网 C.内质网、核糖体 D.高尔基体、核糖体 例2 下列各项中,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 ) A.中心体、叶绿体 B.叶绿体、液泡 C.叶绿体、液泡、中心体 D.中心体、细胞壁、线粒体 例3用显微镜观察经健那绿染过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的原因是 A.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基质染色 ( ) B.健那绿能使细胞质基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C.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染色 D.健那绿能使细胞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例4 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用来观察叶绿体的是 ( ) A.根尖 B.藓类的叶子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D.蓝藻 例5 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 ( ) A.心肌细胞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皮下脂肪组织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新陈代谢与酶的几个实验题

新陈代谢与酶 1、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 9的盛等量过氧化氢 (H2O2 )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C的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 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试问: ⑴萝卜提取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最低点位于同一 直线上? ⑶A是第________ 次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反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处理后进行第三次实验, 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 2、下面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已知 ⑴滴加本迪森席试剂如出现黄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⑵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 ⑴表中的号试管和号试管各留下了一处空白,你认为号试管空白处 的处理应是— ___________, 4号试管的空白处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 ⑵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⑶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 试管内还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⑷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 C 的理由⑸本实验为什么可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分析其理由 3、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清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一般加酶洗衣粉袋子上 印有以下说明: 成分:略

用法:洗涤产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 佳;切勿用于C以上的水。 注意:切勿用于丝制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⑴该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血清或奶渍,说明该洗衣粉中加入的是什么 酶?请说明理由⑵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如何缩短衣物浸泡时间? ⑶为什么盒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 C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⑷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⑸试解释为什么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4、将1克淀粉放在烧杯中加100ml水煮沸,冷却后,取2ml淀粉悬浮液和2ml唾液装入 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C条件下保持 20分钟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T逐 渐变蓝色T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玻璃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上述情况的原因。 ⑴最初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玻璃纸袋外液体为什么始终是浅褐色的? ⑸已知唾液的pH为7,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 碘液、水浴锅、冰箱、 ⑴实验步骤和结果: 步骤1:制备6ml淀粉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步骤2:取唾液若干。 步骤3: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 步骤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4与步骤5能否调换顺序?说明理由。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学习目标] 1.知道酶的发现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 2.理解酶的来源、作用、本质。 3. 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酶失活的机理等。 [自学导引] 一、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 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的催化作用。所以,将称为是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 二、酶的化学本质 酶是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例如,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少数的酶是。 三、酶的特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倍,所以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每一种酶都在一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和PH分别称为、。 [比较]温度与 [课堂自测] 1.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酶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可以从食物获得,有的酶可以在体内转化合成;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⑧ D.④⑤⑥ 2.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3.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 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4.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催化剂后,置于0℃到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至0℃的环境中处理,其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应为() 5.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图问答: (1)曲线中的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中的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总结】

高一生物细胞器测试题2(含答案)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 【双基提要】 1.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离开内质网,到达,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 2. 在细胞中,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和很相似,在和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和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课堂反馈】 例1 在人体细胞中,含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数目较多的细胞是 ( ) A.肝细胞 B.神经细胞 C.唾液腺细胞 D.肌肉细胞 例2 下列结构中,都含有膜结构的是 ( ) 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⑤溶酶体⑥中心体⑦核糖体⑧液泡 A.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⑥⑧例3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C.细胞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D.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例4 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2]、[1]、[3]、[4]、[5]、[6]、[7]部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1]、[4]、[6]分别代表的结构是、、。 (2)图中[7]是,是由[2] 合成的,请举[7]的一个具 体实例如。 (3)[1]的功能是。[3]、[5]都叫,分别由 图中的和形成。 (4)由此可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和上有一定的 连续性。 (5)假设该图代表动物胰岛细胞,[7]分泌有和胰高血糖素,它们的化学本质 是。 (6)[7]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所需大量能量由[ ] 供给。 (7)此图说明。

3.1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 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器练习题张慧娟.doc

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练习 题 一, 基础题 1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A. 麦芽糖酶 B. 核糖核酸 C.胰岛素 D. 载体蛋白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A.液泡B.核糖体C.核仁D.内质网 3.下列结构中 , 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染色体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核糖体和中心体 4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蛋白质脂类 线粒体(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膜/%)/%) 外膜52 48 内膜76 24 A. 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 内膜 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 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 内膜表 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5 对叶绿体的膜成分进行分析 , 发现某部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 该部分最可能是 ()A .外膜 B.基质C.内膜 D.基粒 6、经研究发现,动物的唾液腺细胞内高尔基 体含量较多。其原因是() A. 腺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较多的能量 B. 腺细 胞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 高尔基体可加工和运输蛋白质 D. 高尔基体 与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有关 7.在洋葱根细胞中,含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 器是() A.叶绿体 B.叶绿体、线粒体C.线粒体 D.线粒体、细胞核 8 在人体的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中显着多 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 9.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除细胞核外还有含 DNA 的是() A.核糖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叶绿体和内质网D.高尔基体和液泡10 下面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相同点的叙述 , 错 误的是() A. 都是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基质中都含有少量的 DNA C. 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D. 所含酶的种类基本 相似 11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A.两者都能产 生能量 B.在叶绿体的内膜、基粒、基质上有与光 合作用有关的酶 C.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上有与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 D.两者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在遗 传上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12.在细胞质中与核膜、细胞膜具有结构联 系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B.叶绿体C.内质网 D.液泡 13.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细 胞器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 中心体和内质网 D. 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14,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 A.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 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 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15.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 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细胞膜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 16.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DNA存在于()A.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B.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和细胞核D.叶绿体和细胞核 17.若给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研究胰 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属于蛋白质)的过 程,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 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8.细胞中核糖体存在的部位为() ①.高尔基体②.粗面内质网③.细胞核外膜④.叶绿体外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19.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新陈代谢与酶(一)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3.理解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初步掌握ATP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温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本节教材的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对酶的催化演示实验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法。 2.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ATP、ADP转变与化学上的可逆反应的比较分析,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命物体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并初步掌握酶、ATP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变。 3.疑点 (1)新陈代谢有别于其它的物理、化学等运动形式。 (2)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可逆性” 4.解决办法 (1)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就理解而言,并不深入,因此,在组织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应把生物体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与非生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对比思考,重点理解“新”与“陈”的代谢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对代谢的概念还应由宏观性代谢过程的描述转向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上。 (2)通过ATP与ADP的“可逆性”转变与化学上可逆性反应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发现这两个“可逆性”的差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五、教具准备 小麦淀粉催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六、学生活动设计 1.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由于新陈代谢概念、酶这两个知识点在初中学习过,所以引入后首先让学生结合提问进行自学。 2.由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故在各知识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学习和建构新内容。 3.由于在初中生理卫生学习中学生已做过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设计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 4.结合本节内容的课堂练习再进行反馈性校正。 七、教学步骤

高一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器》测试题有答案

《细胞膜和细胞器》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下列实验现象中,不能证明细胞膜存在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动物细胞具有明确的边界 B.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生溶血现象 C.向某细胞中注入伊红(一种大分子红色染料)后观察发现细胞外始终不呈红色 D.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的形态 2.不同种类的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能力有所不同,其原因之一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A.磷脂不同 B.脂质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糖类不同 3.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4.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5.下面关于内质网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 B.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其膜结构与其他膜结构没有联系 D.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 6.下列对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的体内 B.动物细胞比绿色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多

高一生物练习题(细胞器部分)

高一生物练习题(细胞器部分) 一、选择题. 1、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蛋白质、糖类 B. 糖类、糖蛋白 C. 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 磷脂、蛋白质、核酸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 3、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C.中心体和内质网 D.叶绿体和线粒体 4、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有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内质网⑥中心体⑦高尔基体 A.②⑥ B.④⑤ C.⑤⑦ D.⑥⑦ 5、细胞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膜的有()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染色体⑦核膜⑧高尔基体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⑦⑧ 6、成人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数目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7、被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溶酶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8、被比喻成“消化车间”的细胞器是() A.液泡 B.溶酶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9、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A.液泡 B.溶酶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10、下列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叙述错误的是() A.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B.都有少量的DNA C.都有双层膜结构 D.生物的真核细胞中都存在 11、右边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D、E、F都含有蛋白质 B.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C.B、E分别是动、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D.F与D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12.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 5 B 6 C 7 D 4 13. 4、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中不包括() A.C B.O C.N D.P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4种色素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3.将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核苷酸、磷酸、碱基 C.核糖、磷酸、碱基D.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4.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5.在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如图。则曲线a、b、c依次表示:()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

C.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 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 7.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与原三十九肽对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8个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O原子数目减少1个 8.下列关于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核酸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五碳糖是一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B.乳酸菌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八种 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D.家兔神经细胞中的核酸及五碳糖都是两种,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 9.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10.有关如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团的数目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1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凋亡对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不利的 B.人的胚胎发育早期有尾部,最后尾部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

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

2019年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如何提高学习率,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去努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

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 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关于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就介绍完了,更多信息请关注查字典生物网高考频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