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能用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可现实中,多数学生惧怕写作,吝于表达。而且不会写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学习中“拦路虎”。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习作教学应该作为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去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力求习作内容的多样性;注重挖掘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方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小学习作教学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但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就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他们的习作套话、假话、空话连篇;

更有部分学生错别字百出、词不成能句、句不能成文。我在本校四年级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80% 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是觉得作文太难。而作为作文指导的主导者——老师呢,怕教作文,不善引导,缺少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的教师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的老师指导过细,条条框框太多,低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危害更大;有的为了追求成绩,为了应试而指导,甚至让学生背例文,以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

如果硬把学生的作文套在教师设定的框框里,以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认为造成小学习作指导耗时耗力,效率却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大部分的习作教学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有的教师指导作文时,担心学生出错,从审题立意到作文材料,从详略安排到遣词造句,从修辞到标点,全盘托出。

学生按“纲”而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形成假、大、空的奇怪现象。甚至出现教师选范文,学生背例文,考试默作文的怪圈。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师擦桌子,成为时下许多小学生作文的套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得不到发展. 学生习作的依赖思想严重,懒于作文,一旦布置作文,就产生心情压抑、消极被动、烦恼厌倦等不良心理障碍。

学生厌烦写作文的心理会成为教师的习作指导的绊脚石。

二、习作内容僵化

教材上的习作命题,写来写去,都离不开《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家乡的风景》等内容。这种命题的重复必定会打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三、批改事倍功半

批改作文一直是教师们“最头痛”的事。作文的批改快则一个星期,慢则半个月。往往这个单元的作文还没批改完,下个单元的作文又接踵而来。而教师们往往是全盘批改。全班几十篇作文,每篇都精批细改,从错字到病句,教师都一一修改。作文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注重看分数的高低,无需“费神”修改,结果下一次也照错不误。

三、评价标准有误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差异。一些教师错把文章的长短,书写的整洁作为评价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对文章是否有创意,中心是否突出,语句是否通顺却很少顾及。这样,导致一些老师平时忽视习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竟可以得高分。

以上情况令人担忧,部分教师的习作指导正在走一条与素质教育相背而驰的道路.怎样有效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写作时有“法”可依,乐于表达,是关系到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我将会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取消门槛,轻松入门。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是中年级写作方面的学习目标之一。2000年修订版大纲对“习作”的要求独具匠心,对以往大纲中“有中心”的要求只字未提,在书面表达上只提“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放缓了习作坡度,为此次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的学习目标的出台奠定了基础。中年级习作教学训练重点是片段作文,已为大家所共识,“不拘形式地写”的学习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切入点、突破口。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得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中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我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事让学生敢于写。教师也不必设

立太多的框框,也不必对文章结构作太细的指导。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有人对273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题材的真实性情况作文调查,结果发现:作文题材“真真假假的”或“全是编造的”占65﹒1%。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在编造材料?我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人为地拔高作文教学的要求。在作文教学目标要求上,有人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高”、“选材要新”、“构思要巧”、“情节要全”的要求。这样的作文要求,既违背课程标准要求,又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的训练必然会挫伤学生习作的极积性,学生谈“作”色变,最后导致学生说假话、说空话的不良文风。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为我们做了榜样:凡进魏书生班的学生都要写日记。他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刚开始,对后进生的要求低得很。第一天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今天我到盘锦市实验中学读书了”就可以了。第二天,介绍自己同桌的外貌,写两句话就行。第三天,介绍自己的教室,写上三句话,第四天,介绍各科教师。以此类推。写上两个月,学生每天日记的字数就能达到500字左右,好的同学则更多。从魏书生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真正领悟到了作文教学快与慢、质与量、难与易、苦与乐的真谛。只有降低门槛,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

我在习作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在日记本上多写多写,而且一般是自由命题,让学生任意选材。学生完成后不会去精批细改,阅读完学生的习作之后(有时是浏览),就及时反馈评价。这时的评价反馈绝对是大加夸奖的,绝对不批评任何一个学生。也许有人会问:“学生有问题也不指出来?”我的回答是不用。我们可以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放在表扬之中,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总有写得好的学生,拿好的学生做榜样,就是行之有效的。要知道,榜样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要想解决学习品质问题,还是学习习惯问题,或是写作能力问题,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都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解决。如果是中途从中年级接班,也要尽力降低门槛,不必埋怨学生的底子差,是什么基础都不要紧,只要学生肯动笔就行,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拘形式,不拘文法。我的作法是以写日记为重点,增加写作的量,并将习作教学中的各个相关要素分解,融入到日记讲评之中。日记是学生最好的自由表达形式,也是老师最能自由批改的作业,老师可以让每一个不同写作程度的孩子获得成功,不必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在每一个孩子的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会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二、内容多样,着眼素质

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一)、命题求“宽”

习作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7%的学生喜欢自由命题的作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抓住学生心理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在日常的习作指导中,要善于挖掘身边的素材,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源。最近日本发生了9.0级强震,随后引发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但在大灾大难面前,日本人秩序井然,震撼了全世界。写出对这次异国大地震的感受,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习作训练。于是我利用视频在学生面前再现了这次灾难,然后让学生写感受,但对中心和字数并没有限定,让学生自由谈。虽然写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日本人灾后的秩序令我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等字眼。虽然话语还是略显稚嫰,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情感的飞跃。学生在习作中既得到了写作训练又受到了人文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材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三)、形式求“活”。

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是简单的应用文等。平时不要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利用资源,拓宽空间

目前的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训练的量明显不足。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训练也是一种技能。一个人要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学生每周两节作文课,固然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但训练的量仅仅依赖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让学

生多写多练,使各种写作技能在形式多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强化,促使其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些论述固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是,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求我们确立“大作文”教学观,加强作文教学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开辟多种习作训练的渠道。这些渠道主要有:

(一)、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供习作的素材。阅读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的练笔资源,及时把握练笔的时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学生的各种联系书籍上也有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四年级的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除了完成园地要求的作文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实验:在学生的练习册(四年级下册)中的第12课的练习中介绍了“薄壳结构”,我利用了这个教材的资源,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鸡蛋,在课堂上进行了捏鸡蛋,鸡蛋是否会破的实验。学生兴趣浓厚,各人带了一个鸡蛋进行实验。实验后我马上要求学生写一篇日志,记录试验经过,然后引出“薄壳结构”这个知识点。学生结合知识点,写成了一篇科普小短文。事实证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外多进行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并能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二)、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习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沟通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例如:听音乐作文、画画作文、介绍一个有趣的自然实验,等等。

(四)、加强多种体裁的综合训练,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表达生活的形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例如,围绕“我们的学校”这个题目,可以写一篇记叙文,记事、写人、绘景,也可以写一篇说明文,还可以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畅想,写一篇想象文。

以上这些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这些训练,不仅可以弥补课堂训练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可以为课堂训练提供更为宽广的智力背景,促进课堂训练效率的提高。

四、合理批改,激励成长

教师批改作文,都是脱离学生的静态批改,有时学生只注重老师的评,对评语不求甚解,这种批改方式缺乏平等对话意识,不利于学生构建式学习,违背了当今教育潮流。我尝试新的批改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提高习作能力。

(一)、小组互助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结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并对照别人习作作出评价与批改,正好满足了其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既积极又慎重,所做评价大都恰如其分。在小组互助中,他们身心愉悦,学会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合作,辨别优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很有收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总是选择几组在全班汇报,检测他们的交流效果,将此举落到了实处。

(二)、典型示范式。

批改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告诉学生要改些什么?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然后学生自改,独立解决自己作文中表现出同类问题。

(三)、师生交流式。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交换彼此想法,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一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保护学生的热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而且要多写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典型案例。某班学生告诉我,他们不怕作文。深入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让学生每周写四至五篇日记,应该说这是一件很艰难也很繁重的学习任务,但这位老师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原来老师让学生写日记时,注意了学生的心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给予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力量。老师在教室里办了一个专栏——“成功者的脚印”,当日记评讲时,很多学生会被老师称为成功者,在专栏上留下“脚印”——一朵朵成功的花。老师说,他对学生写日记,没有设置任何难度,每一个目标都是学生能够实现的。最初只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本子,能认真书写,不论写长短,就是成功者,结果学生都做到了。一星期后,他就在学生中发现闪光点,树立起榜样。榜样是力量,是向导,

引着其他的学生向前发展。老师说,在他的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嘉奖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不断地获得了成功。通过多种渠道鼓励那些哪怕是只有微小进步的进取者,燃起习作的熊熊火焰,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习作兴趣。

(四)、改变作文的交流时机

以前的作文交流只能集中在习作课中,任务多时间紧。教师可利用自习课,晨周课等,对学生作文之中的立意、选材、语言表达、态度、观察能力等等分类进行评议,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平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积累、写作,较好地实现读写迁移,提高作文能力。只要用心钻研,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在写作上就一定会给你惊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6-1

3、《苏霍姆林的教育的思想》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1

附: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1.你喜欢写作文吗?()

a非常喜欢 b还可以吧 c不太喜欢 d一点儿也不喜欢

2.你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b为了提高水平 c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d其他原因

3.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

a觉得作文很难 b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 c老师给的作文分数低 d老师对写作限制太多

4.你比较喜欢写什么类型的作文?()

a写人记事的 b写景状物的 c想象作文 d自由作文(比如日记.诗歌.小散文.童话等) e 其它

5.写作前,你是否有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a常常是这样 b有时是这样 c偶尔如此 d从不这样

6.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觉是()

a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 b严肃,没有乐趣。c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d紧张单调,难于忍受。

7.作文课时,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相关一些经历吗?( )

a通常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偶尔能这样 d 从来都做不到

8、一般情况下,你在写作文或日记之前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心情?

a 认真写,很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 b主动写,比较有激情,有创作的想法

c应付差事,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 d烦躁,不太想写

9、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a没东西可写 b缺少好词句 c 肚里有话表达不出 d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e其他

10、作文时,你喜欢以什么内容为主?

a童话 b散文 c诗歌 d说明类 e记述类

谢谢您的合作和配合!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卞庄街道中心小学 邢广美 【论文摘要】 作文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获取材料就是基础,把握方法就是桥梁,形成能力就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验生活写好日记积累材料流露真情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就是口头说话,而就是笔头说。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缺乏写作兴趣所致。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这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与体验生活

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可就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就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就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就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数学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各抒已见,大家献计献策,达成共识,完善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相互交流,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改动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的教学需要。但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有效的备课应是备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进行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比如备《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时,力争这样备课:1、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都有所收获,并知道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4、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技巧总结及范文

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技巧总结(附范文) 其实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其实说白了,日记可以是叙事作文、写景状物作文、说明文、议论文,有时候也可以是游记作文、读后感、观后感作文, 1.生活日记怎么写 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要写好生活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要真实。生活日记是自己经历的实在记录,而且要给自己看的,内容真实才有查考的价值。生活是七彩的,它多姿多采地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有时代的浪花飞溅,只要我们能自觉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一个“宝藏”,就会有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的真实材料。 ?(2)事情要有意义。有的同学说,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记下来,记得越多越详越好。如有个同学写正月初一的日记,把这一天当中所有的事都记下来:早晨起床吃饺子,而后给陈老师拜年,到学校游园活动,中午到外婆家吃饭,下午和表弟一起上街,晚上回家看电视,临睡前写日记……简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了典型的流水帐。日记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同学们不可能把一天中的大事小事芝麻事件件都写进去。一般要选择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一两件事记下来,其他的不写或略写。

?(3)语言要简明、通顺。写生活日记,内容可长可短,但语言必须通顺明白。 ?(4)可以给日记加个题目。日记,一般不要写题目。有的同学为了提高概括能力,给自己的每篇日记都加了个题目。怎样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呢?一是题目要准确,能准确表达日记的思想内容,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二是题目要新颖,三是题目要简洁。题目不能太长,几个字就能提挈全文。 2、观察日记怎么写 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宜我们小学生记。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才有重点。就是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俗语事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3)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整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

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2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 根据高新区教研室的指导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小学生习作指导和评讲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参加,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方法,具体如下: 一、习作指导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指导习作也是如此。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导入习作,如在教学一年级“小兔运南瓜”这一习作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秋天到了,地里的南瓜成熟了,谁来帮小兔把南瓜运回家呢?”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让学生来表演,有的两人抬南瓜,有的用车运南瓜,有的把南瓜竖起来当作车轮滚回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本次的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2.多读多记,积累运用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养成多读书,多看书的好习惯。教师要重视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力,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来做,教材上要求背诵的段落、诗词一定要达到人人背诵,人人过关,还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好习惯。课外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课外书,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的素材,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式,提高习作能力。 3.改变形式,丰富课堂

传统的习作课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把习作课上成一次活动课(写课间活动的作文)、一次观察课(写我在生活中的小发现),一次课外实践课(写学做饭….),一场偶发事件(写难忘的一件事)……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作文的素材,在体验中获得了真挚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而且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二、作文点评方面 1.评价多样,鼓励为主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宜太苛刻,应以鼓励为主。因此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一定要大力发扬,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最大的鼓舞。教师可以在习作中做记号(画笑脸、画五角星),可以给习作打高分或分类等级评价;可以在班上大声朗读优秀习作,让其他学生都能学习;也可以给学生一块展示墙,展示学生的佳句、佳段、整篇文章;还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日报晚报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重视自改,体现自主 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语文课标》也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标准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讲评课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互改互评、自改自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在课堂上首先集体评改、下水示范,为学生自改和小组互改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测→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教学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教学重点是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了普遍的现象。我们再也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于是我们冒着被“烫伤手的危险”,捧起了这个“山芋”,一起来探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是”与“不是”,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提高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一些粗浅之见。 一、吃准目标,降低习作门槛 习作就是学习作文,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刚起步就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等?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的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存在着这一“超习作”的现象。 一提习作,学生就感慨:“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习作这么难?因为学生只要一提笔就会受到老师的限制。什么开头要怎样,过程要怎样,结尾要注意什么;什么习作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完整,语言要优美、生动;什么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品质,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再加上老师用“创作”的标准指导、要求学生等等。为什么如

此?因为老师担心学生自由习作,写不好,得不了高分。岂不知这种“拔高”的要求、过多的框框无疑给学生的习作增加了难度,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把习作看作是最苦最难的差事。为了得高分,学生只能写假话、空话、套话。写妈妈时,经常会写“我生病了,妈妈把我背到医院,……妈妈在医院守了我一夜。”写身边的一件事,就写给老奶奶让座……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个性的张扬。他们只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久而久之,学生必定厌倦习作,害怕习作。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子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即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练习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吃准目标,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不设条条,不定框框,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此训练,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验、质疑、探究与合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获取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扎实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首先还是应该备好教材。一篇好的教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是论,不惟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下载.复制),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将教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仅仅是起一个搬运工的作用。所以备教材教师也要使用新思维,转化新视角,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做到备出“个性化”教案。 2、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备好教材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水平,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即时补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成就高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增强体验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让新课导入生活化,能够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课件,还能够让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技巧总结及范文

小学生日记写作方法技巧总结(附范文) 其实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其实说白了,日记可以是叙事作文、写景状物作文、说明文、议论文,有时候也可以是游记作文、读后感、观后感作文, 1. 生活日记怎么写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要写好生活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内容要真实。生活日记是自己经历的实在记录,而且要给自己看的,内容真实才有查考的价值。生活是七彩的,它多姿多采地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有时代的浪花飞溅,只要我们能自觉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一个“宝藏”,就会有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的真实材料。 (2) 事情要有意义。有的同学说,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记下来,记得越多越详越好。如有个同学写正月初一的日记,把这一天当中所有的事都记下来:早晨起床吃饺子,而后给陈老师拜年,到学校游园活动,中午到外婆家吃饭,下午和表弟一起上街,晚上回家看电视,临睡前写日记??简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了典型的流水帐。日记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同学们不可能把一天中的大事小事芝麻事件件都写进去。一般要选择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一两件事记下来,其他的不写或略写。 (3) 语言要简明、通顺。写生活日记,内容可长可短,但语言必须通顺明白。 (4) 可以给日记加个题目。日记,一般不要写题目。有的同学为了提高概括能力,给自己的每篇日记都加了个题目。怎样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呢?一是题目要准确,能准确表达日记的思想内容,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二是题目要新颖,三是题目要简洁。题目不能太长,几个字就能提挈全文。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今天我看到一篇余文森先生的文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感觉很有收益,所以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对应的品质。能够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 得到什么? 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一、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升、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就其内涵来说,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个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提供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使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有的价值。总来说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

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来说,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就其层次来说,发展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理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因为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点。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协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动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持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就其形式来说,发展存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注重和学习。 就其机制来说,发展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能够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人教版新课标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

小学生日记写作要点

小学生日记写作要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怎样写好日记 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很多研究和探讨证明: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条最佳的途径。写日记是对自己毅力和恒心的锻炼,形成了习惯,习惯又迁移转化为能力,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写日记,即便是一行字,也是在写文章。不断增加写的次数,写文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要想写日记,就必须得从一天的生活中寻找日记的素材,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大多是日常的反复,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这就需要一定的观察力。所以说,写日记也是在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按理说天天写日记才是最好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多地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日记就变成了“周记”。很多同学觉得写日记特别地难,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说对写日记的认识还很模糊。下面从日记的内容、要求、方法三个方面来浅谈日记的有关知识。 一、内容 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无所不包。选材也很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形式长短不论,记人、记事、议论、抒情均可。 二、要求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年、月、日,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晴、阴、雨、雪、风等)。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有选择地记。每天发生的许多事,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记入日记,选记自己认为最重要、最值得记的事就可以了。 必须真实。事情必须是亲身经历的,感想必须是真情实感。对所见之事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要实事求是。 日记最好是当天的,不要补记。 三、方法 1、仔细观察 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想写得详细、具体、完整,需要花时间仔细地观察。比如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笔,①玩具怎么来的②它的外表是什么样的③这个玩具怎么玩④平时总是和谁一起玩⑤你是否喜欢它,为什么。这样就能把一个物品写得很详细、很明白。日记材料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不注意观察,也会视而不见。因此,平时要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 2、从生活中寻找日记素材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对学生而言,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上课、写作业、课间娱乐等等,可是,当你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一道题,学会了一种新玩法,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定会很激动、很兴奋,在脑海

小学生快乐习作策略探究

小学生快乐习作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3-09-28T09:39:23.53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6期(下)供稿作者:简小英 [导读] 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儿童语言作文,用自己童稚的眼光认识世界。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有价值,才会让孩子感到快乐。简小英 (泸县喻寺镇中心小学泸县 646107)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流行着“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是,从实质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习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教师过于注重技巧的指导,学生缺乏生活素材。对生活缺乏洞察力、感悟力,与外界没有过多的接触,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乐于表达,并文从字顺地表述清楚呢?笔者总结了快乐习作的点滴经验。所谓快乐习作,就是老师带着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写作文。 一、激发习作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创设形象直观的、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情景中,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可使学生兴趣倍增、学习情绪高涨。如在作文课前,组织游戏、猜谜语、讲故事、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激发习作欲望;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室外习作,如组织学生进校园、公园、动物园或者大自然中去观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把熟悉事物的一两个方面说出来,写下来。对学生不限制题目,学生就会很容易、很乐意地去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大胆想象。 2、通过合作习作,激发习作兴趣。教师把学生分出若干习作小组,写写接力作文、漫画作文、即兴作文、想象作文等。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比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让学生品尝成功,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获得奖励、品尝成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一是对习作采取评赏性的评价方法,就是教师首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习作,使用鼓励性、建议性的评价语,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修改。 4、引导交流,体验习作的乐趣。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都有其闪光之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认可的需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称赞。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写得好的片段,好的句子和词语,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的做法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读自己的习作,接受同学们真诚的评价。这是一种传统的做法,但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小组交换批改,在修改中提高。根据教师对习作的要求,每人认真阅读同学习作,并为同学习作写出真诚的评价语;把小组内交流批改发现的优秀作文推荐给教师,由班级里会电脑操作的同学编排、打印出来,整理后形成班级作文薄,并起上好听的名字,如《与梦飞翔》、《蝶舞轻扬》,附上小作者的姓名和发表日期,长期坚持,不仅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而且提高了习作能力。 二、加强积累,获得习作的方法 1、教材引路,读写结合。 有些课文不论是从结构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其独特之处,是我们训练写作文的好材料。比如《穷人》一文,续写课文结尾。根据课文补写,如《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中,补充战象告别村寨时和驻立江边缅怀战友时的心理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可以作为习作例文,根据课文仿写,如《白鹅》一文,可以让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文字。 2、大量积累,获得素材。 人们常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当学生习作难以下笔时,并不表示他们习作素材的枯竭,而是他们更需要提高开发素材的能力。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大量阅读,加强积累。首先要用好课文,摘抄优美词句,背诵精彩片段,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练习,训练学生的作文技能。其次是读课外书。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积累作文材料,还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然后是交给积累的方法,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优美词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把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把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勾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或意见;用卡片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 三、着重方法指导,细化习作材料。 学生作文着重指导,教师要立足让学生将作文个性化,用纯真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敏锐的耳朵倾听生活,用勤劳的双手触摸生活,拓展作文的内容,重视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尤其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求异思维的训练指导,营造氛围,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愿写、乐写、会写,让学生都觉得习作是快乐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首先要指导学生拟一个准确、简略、新奇、有文采的题目。学生拟题多把话题当问题,毫无性格,标题缺少新意,无创造性,怎能吸引读者呢? 如以“读”为话题的习作,可以拟为《念书乐》、《我读懂了老师的眼睛》。《蓝树叶》一文作者蓄意用了变态手腕,树叶平常都是绿的,怎么会事蓝色的呢?又如《1+1>2》,《勤奋+灵感=天才》,像这种利用数字、公式法拟的题目,能激励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迪。《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挂念)《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与沟通),这些直接引用名篇、名剧里的台词,使之成为作文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趣味无穷。还可以运用比喻拟题,《我是一棵小草》,运用拟人拟题《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设问拟题,《你要问我最爱什么》。夸张拟题,《震耳欲聋的鼾声》 其次,习作的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习作生活化、活动化。如:先游戏后习作,让学生先做游戏,再进行习作,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学生参与了,体验了,学生就会有内容可写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课堂变成一个微型社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再进行习作,学生写作文一定会很轻松,而且效果很好。还可以利用开展节日活动,在互动中倾诉真情。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巧设情景,渲染节日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再加上老师的巧妙点拨,习作的效果会不好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