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1)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1)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1)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1)

德阳五中高2018级10月历史月考试题

命题人:杨东审题人:常启发

一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4分)

24、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

①《虎门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B.①②③④C.③④D.③

25、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没有送出的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我天

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从中我们不能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清政府闭关锁国,骄傲自大 B.林则徐主张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

C.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 D.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6、日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

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并将内外银库所贮银两,及钱法堂存贮新铸制钱数百万串,禄米等仓存贮米石,均皆搬运一空。”“并闻内廷各宫殿及颐和园内陈设,均已搜掠罄尽云。”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27、湖南诗人杨昌浚诗云:“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8、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行示威游行。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时候”是指:()A.1840-1842年鸦片战争 B.1931年九一八事变

C.1935年华北事变

D.1937年卢沟桥事变

29、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平原地区之多数小部队的巧妙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是()

A. 台儿庄大捷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30、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31、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32、《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也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33、乙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

34、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35、右图反映了()

A.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全民族抗战开始

历史二卷材料题(共两题,52分)

40题、(40分)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沉沦与抗争双重变奏

的历史,在屈辱中抗争奋起,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富

强,实现国家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主题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一步步加深对中国侵略(14分)

材料1: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材料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中英《虎门条约》

材料3:“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回答:(1)材料1、2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后(2分)取得了哪些侵略特权并扼要说明对中国具体危害?(4分)

(2)材料3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后(2分),并扼要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6分)

主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4:《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

材料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失台。”“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材料6:“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3)回答:材料4、5、6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列举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3个以上典型史实以说明该主题,由此你能得出的历史认识或结论什么?(8分)

主题三: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7: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8: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即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波茨坦公告》)者也。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7的观点(4分)

(5)驳斥材料8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分)

(6)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说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间的联系。(4分)

41题、(12分)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

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请谈谈你对这份合约的看法(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有效提炼材料;结合当时实际情形;论述充分,史实清晰,史论结合;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分析问题)。

德阳五中2018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24—28 ADCBC 29—33 CBACC 34—35 CB

二材料题(共2题,52分)

40(40分)答案:主题一(14分)(1)战争:鸦片战争(2分);特权: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勾结共同加深对中国侵略(4分)。(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2分);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的工具(洋人的朝庭)(2分)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面完全形成(6分)。

主题二(10分)(3)主题:近代中国军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分)。

史实: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6分)。结论(认识):中国军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或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2分)。

主题三(16分)(4)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军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分)。(5)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也可(2分)。(6)联系: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成为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两点即可)4分。

41题(12分)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2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10--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6--9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

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高一英语10月月考试题目标版 新版

2019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英语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 转涂到答题卡上。 一、听力理解(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段对话读两遍。 ( )1.Where is the man from? A. America. B. China. C. England. ( )2.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A. Snowy. B. Cloudy. C. Sunny. ( )3.What is Rose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A. Make a school paper. B. Go fishing. C. Write an article. ( )4.How long has the movie been on? A. For 15 minutes. B. For 30 minutes. C. For 45 minutes. ( )5.When will there be a school concert? A. On Thursday evening. B. On Friday evening. C. On Saturday evening. 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自。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段对话或独自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7两个小题。 ( )6.Why does Ann look tired? A. She stayed up late last night. B. She has just finished an exam. C. She is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 ( )7.What did Jim do last night? A. He went to see a film. B. He reviewed his lessons. C. He went to a big dinner party.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第10三个小题。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2018·临川模拟) 《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A . 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 B .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 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 D .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2.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 .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 .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 .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 .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 (2分) (2020高一上·运城开学考)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 小篆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4. (2分) (2020·河北模拟)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时期地方王国经济发展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A . 汉代中央集权遭到威胁 B . 西汉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C .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 . 地方政府恢复发展的主动性 5. (2分) (2018高一上·惠来月考)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 丞相制与刺史制 B .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 皇帝制与郡县制 6. (2分)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 .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 汉朝的刺史 C . 唐朝的节度使 D . 宋朝的枢密使 7. (2分)(2020·西安模拟) 《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A . 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 . 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 .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8. (2分) (2018高三上·南宁模拟) 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是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书于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 B . 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 C .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 .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9. (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冶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个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 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 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 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春秋时期祖先的历史一般只追溯到黄帝和炎帝,这与中原各国多为夏商周后裔有关,但到战国时期, 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已经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人物出现在 战国诸子的著作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B.已能准确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 C.诸子的历史记述没有史实背景D.文化追根和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 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5.《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 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高一上10月月考英语试题

高一10月月考 英语试题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略)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t is bad for a man to smoke in public places where smoking is not allowed. A. method B. impression C. behavior D. attitude 22.—_______you ________to the new house? —Not yet. The rooms are being painted(油漆). A. Did; moved B. Have; moved C. Will; moved D. Are; moved 23. After his long journey from abroad, Mr. Wu returned home, ________. A. exhausting B. having exhausted C. being exhausted D. exhausted 24. David rode so fast that he couldn’t hitting a passer-by and he fell off the bike. A. avoid B. enjoy C. stand D. stop 25. We all regard _____ our duty to help those who are poor to go to school. A. this B. that C. us D. it 26. The two pens are the same, but the red one cost ______ that one. A. as much twice as B. twice as much as C. much as twice as D. as twice much as 27. All the leading newspapers _______ the trade talk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printed B. announced C. published D. covered 28. The government has rebuilt the old temple _______ a long time ago. A. abandoned B. abandoning C. was abandoned D. being abandoned 29. — I don’t know about you, but I’m sick and tired of this weather. —. I can’t stand all this rain. A. So do I . B. I don’t care. C. It’s hard to say. D. So am I. 30. The little boy isn’t getting on well in maths and worse still, he is even unwilling to go to school. With her son_______, she feels very________. A. disappointing, worried B. disappointing, worrying C. disappointed, worried D. disappointed, worrying 31. ---- Would you mind if I use your computer for a little while? ----_______ A. No, please don’t. B. I’m afraid not. C. I’d rather you didn’t. D. I’m afraid so. 32. The cost of renting a house in Beijing is higher than ______ in any other city of China. A. one B. it C. this D. that 33. 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_ back this afternoon so that we can make an early decision. A. you to call B. you call C. your calling D. you’re calling 34. Her attitude ______ learning math has changed a lot since her teacher had a talk with her. A. of B. at C. with D. to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文1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4.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8.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9.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40题;共80分) 1. (2分) (2016高一上·杜蒙月考) 商朝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不包括() A . 商朝是商部族位于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B . 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外服制度 C . 弥漫着神权色彩 D . 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 (2分)(2017·南充模拟) 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行态上不像唐代的华贵、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洁净,含有理性之美。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这说明了宋代() A . 服饰呈现多元化 B .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C . 程朱理学的影响很大 D .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3. (2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如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4.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 . 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 . 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 . 民营丝织业质量超过官营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5. (2分) (2020高一上·永寿月考) 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即朕所颁赐物件,亦止善为收贮,传之子孙,惟来京朝觐,暂时服用。由此可见,其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是:() A . 断发易服 B . 因俗而治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

汾阳二中2018级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C.禹死启继 D.制定刑法 4.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A.师、侯 B.士、王 C.相、侯 D.师、伯 5.下图为2014年2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

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9.右图中的“示”指“祖先”,“示”和“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 10.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西周的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12.从下图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高一上学期英语10月月考试卷第17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英语10月月考试卷 一、语法填空 1. Everyone has his own attitude to helping others and I would be ________ if you could give me a hand. 2. He was tired ________the city life and hoped to move to the country. 3. To be honest, I was ________ frightened by the thunder just now. 4. When he travels with his friends, his mother is always ________ about his safety. 5. I have to believe that encouragement is so ________ that it can change a person. 6. 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he ________ the Great Wall. 7. It’s no pleasur e ________ the football match at home alone, so I went to the bar. 8. There was a time ________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publish their works using their own names in England. 9. I like to take part in ________ activities while she prefers to enjoy TV programs indoors. 10. It seems that she has a ________ with her daughter. 11. “The sun is bigger than the moon.” The teacher said to us. The teacher told us ________the sun ________bigger than the moon. 12.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nearest restaurant?” the woman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项题 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构建平等社会 B. 强化中央集权 C. 规范社会秩序 D. 缓和诸侯纷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 【点睛】“先秦儒家”是解题的关键。 2.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 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用以指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 3.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 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 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 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魏晋时期,由于 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维护统治,故“始终”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遭遇危机,因此儒学不断吸收佛、道德合力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 4. “孔子所创的原始儒学,礼乐占主要部分”。战国时代,“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该反对学派指的是( )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法家强调的是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道家倡导“无为”,未体现仁义的观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结合所学可知代表的是下层民众,它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法,可以推断为墨家,主张兼爱的思想,故C项正确;阴阳家主要是涉及天地关系等,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 道家 B. 儒家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 A . 明神宗的反对 B . 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C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 . 张居正的去世 2. (2分)“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 .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 .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 .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3. (2分)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反映的是()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内外朝制

5. (2分) (2018高三上·正阳月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6.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月考) 如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 .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B .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D .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7. (2分)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 .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 .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 8. (2分)(2017·福建模拟)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 .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9.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宽限期满,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平民在这部法律中获得的权益不包括()

【精准解析】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峨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禅让制形成 B. 王的出现 C 早期国家诞生 D. 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鯀作城郭”意为鯀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古代早期社会政治情况,没有体现禅让制的信

息。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王”出现的信息。B错误;世袭制开始于夏启时期,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3.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社会的解体 B. 私有制的产生 C. 国家的建立 D. 人性的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 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 4.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 反对施行仁政 B. 主张礼法并用 C. 强调人性本善 D. 重视继承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 项符合题意;A项,作者并未反对国君的仁爱之心与仁爱之誉,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排除C项。故选D。 5.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xx.10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 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右图两 孔子苏格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 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2.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 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 危险也总是存在。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以 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 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3.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B.君舟民水C.仁政爱民D.人性本善 4.“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

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 5.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6.阅读统计表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 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8.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9.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 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 卷(共90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 Two years ago, the 9-year-old girl set up _____organization named Angel to help ____ homeless. A. the; B. ; the C. an; a D. an; the 2. At the meeting they discussed three different ________ to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A. approaches B. means C. methods D. ways 3. The ________expression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________what he had seen. A. amazed; amazing B. amazed; amazed C. amazing; amazed D. amazing; amazing 4. --- Is the money your parents gave you enough? --- No, I have to have a part-time job to _________my school expenses. A.cost B. pay C. cover D. offer 5. I’d appreciate _______if you would like to teach me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A.it B. that C. this D. you 6. The country life he was used to ______ greatly since 1992. A. change B. has changed C. changing D. have changed 7. Make sure that the machine is kept where it is not ____ to children. A. possible B. common C. accessible D. useful 8. --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We have half an hour until the party. -- ____.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is fine with me. A.All right B. It’s up to you C. It just depends D. Glad to hear that 9. No sooner _______got into the room _______the telephone rang. A. had he; then B. he had; than C. had he; than D. he had; wh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