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家需要让渡一些经济主权的行使权,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趋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让渡部分经济主权的行使权,来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然而,对于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区域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经济主权的行使权,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则是一大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债务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核扩散问题和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早已越出国界,向各处扩散,并在不断地恶化,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国或几国力所能为的,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时,利用资金优势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将污染物(工业垃圾、核废料)有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掩埋,破坏这些国家的环境等。

3.多极化是国际政治未来的发展趋势。

解答:正确。

所谓“极”,主要是指全球或地区中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吸引力和作用力,对全球或地区事务能有效发挥协调功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心,即重要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首先,从单极化与多极化斗争的实质来看。在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充满着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实质是称霸与反对霸权。霸权越来越不得人心,遭到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霸权的控制力、支配力以及其他力量对这种控制力、支配力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不断减弱;而反霸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反霸力量逐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霸斗争的生力军。

其次,从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合理性来看。由一个大国主宰各国的命运、决定全球事务的单极格局,以及建立在这一格局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它无疑意味着,为了一国利益可以牺牲多数国家利益,一国可以任意干预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一国可以把自己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一国可以为所欲为,而多数国家则丧失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最后,从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和各种力量对比来看。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而其他力量,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新兴工业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对上升,必然导致单极化趋势削弱,多极化趋势增强。同时,科技与经济状况日益成为各国战略发展和世界格局变化的首要因素。美国经济相对实力下降,妄图凭借军事和国际战略优势谋求霸权的旧方法,必然会越来越不灵验。

4.用发展中国家称谓这类群体是符合时代主题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解答:正确。

当今世界,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时代主题;二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两大发展趋势。

从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时代主题来讲,“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未放弃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殖民主义还在肆虐,新干涉主义气焰嚣张,世界和平依然没有保障。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领土边界纠纷,不仅使局部战争有增无减,地区和平难以保证,而且给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了可乘之机,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行深刻的调整和改革,以便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即使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也只是发展民族经济的

一个新起点,发展问题既艰巨又紧迫。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独立,首先是国家主权的独立。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盛。如何既维护独立又实现发展?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经济地位提供了机遇。然而,经济全球化又不是一概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披荆斩棘,又可能伤及自身。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正在削弱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国际地位。为实现经济增长,增强国际地位,亚非拉各洲正在加强区域集团化和努力实现经济一体化。

因而,用发展中国家称谓这个群体,既符合时代的主题,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事实上,人们已经选择了发展中国家这个术语来称谓发展中的国家群体。

5.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解答:正确。

第一,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剥削、受掠夺的地位,才能最终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消除因贫困落后而造成的第三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第二,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是巩固政治独立的重要保证。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经济发展一直面临严重困难,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这些困难,对之采取新殖民主义政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企图重新控制这些国家。实践证明,第三世界国家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就没有保障,已经获得的政治独立也无法巩固,甚至有丧失的危险。

6.在“新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

解答:正确。

所谓“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在传统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大量资金、设备、人员等有形资产的投入,而在“新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正如此,“新经济”有时也被称为“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的优势在于:它将引导以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产业化,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同时向传统产业注入新技术,使传统产业建立在科技进步的新的基础之上,从而促使整个产业结构高级化;它将实现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知识的储存将采取数字化和编码化的方式,知识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以运行,大大加速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扩散与更新换代,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它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使现有资源的利用更为高效、合理,也使新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和破坏将大大减轻,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以全球市场为导向,资本、生产、管理、商品、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等跨国界的流动,各国、各大企业间的经贸、技术联系与合作大大加强,同时竞争也趋于激烈。“新经济”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就本性而言是无国界的,互联网带动的现代国际金融与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竞争,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概而言之,“新经济”是一种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论述题

1.怎样正确评价“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解答:“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正在探索“冷战”后新形势下团结合作、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领域,相互之间的团结、协调与合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多数“冷战”时期的敌对国家之间的关系趋向缓和,正在走向对话与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内部团结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加强。第二,继续加强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中的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实力进一步增强,联合起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动更加坚定有力,担任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任务,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第三,经济社会领域的团结合作大大加强。“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形势更加明显,对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保护环境、反对走私贩毒等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协调合作的新领域。第四,协调合作层次多样,广泛开展。全球性的跨地区合作和地区内部合作都日趋活跃,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蓬勃开展,双边合作更是不计其数。总之,发展中国家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实力在增强,地位在上升,仍是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趋势的发展将逐步改变长期以来个别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状况。

2.试述中国关于国际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

解答:中国政府重视自己的人权,也关心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中国关于国际人权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立场:

(1)国际社会应优先关注外国侵略、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现象;继续支持仍然处于外国占领、殖民统治或种族隔离制度下的人民实现民族自决的正义斗争;致力于消除地区冲突造成的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现象。

(2)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实现促进人权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战争是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最粗暴侵犯,和平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前提。国际争端、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和恐怖暴力活动剥夺人的生命,破坏人的家园。只有在和平环境下,人权才会有最起码的保障。

各国应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各国不搞侵略、扩张和干涉,以确保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从根本上防止发生武装冲突和由此带来的大规模侵犯人权事件。

(3)尊重和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国际社会应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发达国家尤其有责任在债务、资金、贸易、援助、技术转让等方面采取切实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

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当务之急,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没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谈不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一些发达国家在谈及人权问题时,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作为实现一切人权的基础和前提,忽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这是当前国际人权领域里的一种错误倾向,有悖于《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有关原则。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停滞不前的国际发展合作加剧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阻碍了它们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

(4)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内部管辖的事。

尊重和保障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保护人权政策的权利,不应利用人权问题向别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

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多次指出,中国主张各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

对话与合作,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特别是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目前,国际上有些人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和'国家主权有限'的新干涉主义,这值得广大爱好和平的发展中国家高度警惕。事实上,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不是人权高于主权,而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5)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各国就人权问题展开对话,而反对以对抗代替对话。

为了共同推动和加强人权事业,各国应当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的方式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减少分歧,扩大共识。

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一贯主张对话,反对对抗。对待人权中的分歧,“是对话,还是对抗?还是对话好,对话才能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对抗只会增加隔阂,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

3.试述南北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解答: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历史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它们同帝国主义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战”之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开始了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争取经济独立进而巩固政治独立的新时期。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利用它们在经济上的强大实力,推行新老殖民主义,竭力维持国际旧秩序,使南北之间仍然处于一种矛盾关系之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改善南北关系、缓和南北矛盾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谈判,并就某些非实质性问题达成了协议。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坚持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南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南北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南北矛盾仍然是十分严重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进一步扩大;第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第三,发展中国家资金严重短缺,债务十分沉重,科技落后。南北矛盾加深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主要有:第一,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比较顺利地发展,从而使南北关系得到改善。这是解决南北矛盾的根本途径。第二,南北对话是解决南北矛盾的重要环节。南北双方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创造解决南北矛盾的条件,找到解决南北问题的办法。第三,加强南南合作也是解决南北矛盾的有效途径。南南合作的加强和顺利开展,有助于南方国家发展经济,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促进南北问题的及早解决。

三、案例分析题

参考要点:(说明:请同学们在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1.秩序,包括序列、有序、规矩等含义。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被认为是无政府状态,缺乏中央权威,也因此,建构某种国际秩序始终是国际社会实践和国际政治理论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秩序包含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它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机制。国际秩序的存在和运行,离不开几个要素:(1)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排序,其中,大国或国家集团因为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自然对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有最大的发言权。因此,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2)国际秩序需要一定的国际机制与之相配合,用来“处理系统中的争议,答复各组成部分提出的要求”。广义的国际机制包含组织和规章两方面的内容,“组织(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规章(非正式规范、国际法、各国国内法及地方性法规)都能重新规划回报结构以避免各种形式的囚徒困境”。(3)主观因素,包括国际行为者对自身利益、目标以及国际事务的认知、价值追求等。一定的国际秩序首先体现的是一定时期里大国的利益和价值。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当今世界体系的主要特点。

解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维持了近半个世纪,这一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突然瓦解,对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导致全球结构的每一个层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各国都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这种变化。可以说,其影响之大,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产生的作用。

“冷战”结束导致世界政治日程随之变化,各种因素的排序发生变化。首先,经济因素从“低位”升到“高位”。由于原来经互会国家和一批受苏联影响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转向市场经济,在贸易、投资、市场等方面对外开放,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分割的藩篱被打破;再加上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跨国资本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动,资源再配置进行得如火如荼,经济全球化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也带来疯狂的投机、两极分化、动荡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国际风险频繁发生,弱势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尤其严重。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受其影响,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倒退了十几年,不仅经济大幅度衰退,还引发政治、社会动荡,至今仍未走出混乱。其次,“两极局势”瓦解后,政治多极化在世界和地区层面、在各个领域都有新的发展。然而,一种稳定的多极秩序尚未形成。有些地区受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的冲击,分离、分裂势力和各种极端势力急剧抬头,宗教、民族、种族等长期以来处于压抑状态的因素重新活跃起来,造成世界或地区政治的动荡。显然,在两极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已经暴露出严重的不适应性和不合理性,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世界格局转换之际,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意义与60年代、70年代相比显然已不可同日而语。

2.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美国外交思想的两大传统,它们之间的争论持续不断,不分高下,已经共同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并使“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兼具道义与实力两种着眼点,具有岸然的道貌与恶狠狠的强力两种特质、两副面孔。

为自己的霸权扩张披上道义合法的外衣是几乎所有霸权国家所使用的手法,而美国在这方面更胜一筹。理想主义哲学深深内化于美国的外交思想中,维护自由和民主不仅成为动员国内社会支持政府对外政策的有效工具以及号令西方世界的大旗,而且凭借着硬实力的巨大优势以及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问题与挫折的反衬之下,美国所极力推广的价值原则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并通过一系列国际机构与制度成为规范国际社会的原则框架。尤其在“冷战”结束以后,道义的旗号与标准从具有防范意味的反苏反共转变为更加自信、自傲和更具进攻性的在全世界推广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为其价值标准霸权开道。

同时,美国霸权战略的道义目标与道学面具绝非不计工本,现实利益与实力的算计始终是美国霸权战略中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美国的战略谋划同样超群,有相当多的思想库、智囊团为美国战略的“科学决策”服务。尽管这种战略谋划也多有失手,但总的来说仍属周密、精明。

美国人深知,美国国内的实力强大是其得以稳坐霸主之位的前提,因此对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项目的发展一直没有懈怠。迄今,尽管美国的实力已无可否认地相对衰落,但其头号经济、科技与军事大国的超强地位仍然稳固。甚至在21世纪上半叶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也很难设想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在上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上超过美国。相比之下,美国国内社会状况“让美国人感到自豪的东西要比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少”。如果美国不能对“由于纵欲无度而产生的种种弱点”进行控制,“美国独占鳌头的时期也不可能持续多久”。

问题:试析联盟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解答:

联盟既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力量支撑点,也是美国霸权覆盖的核心区域,同时美国

维持联盟和在联盟体系与势力范围内施展霸权的方式别具特色,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在联盟体系中,美国与盟国之间并不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联盟内部权力关系的本质是霸权而不是平等。不过美国建立和维持这种联盟体系与霸权体系的方式仍别具特色。其中,凭借强大的实力向盟国与其他友好国家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乃至强有力的安全保护,是美国吸引其他国家追随自己进而实现美国战略目标的重要诱饵。“在和平时期把加强别国的防务作为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美国人自认为是历史上的创举。”这种做法并不是总能够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给美国带来无穷的麻烦,但总的来看却是维持联盟与霸权体系的有效黏合剂,是美国为赢得霸权所付出的必要成本。另外,美国在对盟国实施领导、控制的同时,也为盟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行动自由提供了某种余地。特别是当问题出自与之关系最密切的西欧盟国,美国一般不以弹压的方法硬行强求一致,而是寻求矛盾、分歧的非破坏性存在与发展,以避免反目成仇的结局和为未来的协调留下空间。例如,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而引起的“空椅危机”尽管使法美关系陷于冷淡,但并没有在根本上危及西方联盟,法国仍继续留在西方阵营,这当然是由于法美双方的克制。而美国作为占有力量优势的盟主在与盟国发生矛盾时,对于矛盾的激化或缓和显然具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同期,苏联对待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兄弟国家的政策恰好与此形成对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方联盟得以长期保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经济规模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的增长速度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快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几十倍增长了。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90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二战”后初期的30多倍。经济发展最快的日本,增长达到了300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7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8193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6.5%,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2234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4.3%。如今,二十多个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左右,却创造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3,世界贸易额的3/4,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也遥遥领先。

如果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看,则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就更为悬殊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90年代中后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卢森堡、瑞士等国达到了4万美元以上,日本在1996年为3.7万美元,美国则将近3万美元,而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不足400美元,处境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不过几千美元,巨大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缩小的。

从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来看,成效显著。对内,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从事物质生产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1/3左右,而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已占大约2/3,金融、信息、通讯等产业比重增大,已经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对外,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依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现存机制进行政策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在克林顿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压缩政府开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消灭了财政赤字,而且实现了经济的良好运转。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欧元的诞生进一步消除了成员国间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障碍。日本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相继推出行政、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变革措施,力图使日本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从科学技术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国家。据经济学家们估算,科技进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0世纪初为5%~10%,到70年代超过50%,目前已超过80%。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迅速加大,而且今后将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日、欧等国历来注重科技立国、科技兴国和科技强国,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范围内科学技

术的流动性及渗透性将显著提高。这些国家和国家集团把发展高科技放到了首要地位,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以科技竞争为核心,带动经济、军事等其他领域的竞争,从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保持领先。

问题:如何认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发生分化,导致力量的分散和整体作用的减弱?

解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头等任务。从整体上讲,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个体来讲,经济全球化给各个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是不同的,为抓住机遇,各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千差万别,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发生了分化,制约着它们的整体合作,导致其整体作用的减弱。表现在:

①这个群体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出现了五个不同的发展层次。

即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中东石油输出国、中等收入且在加速发展的中小国家、低收入但在加快发展的大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尽管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但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则意味着它们在发展经济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本国经济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问题。

②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是地区集团化趋势的加强,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南南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些区域集团组织。

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组织、非洲一体化组织(其中有许多次区域组织)、拉美一体化组织(其中有许多次区域组织),这些区域集团一体化程度不一,难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一致步调。

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加剧,发展中国家间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强。

尽管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但竞争毕竟意味着不同国家利益的争夺。特别是对于经济互补性较差、出口产品相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其竞争将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还将面临: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矛盾,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国与制成品出口国之间的矛盾,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的矛盾,沿海国与内陆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自然资源占有和使用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分化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

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同样起着分化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作用。

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东盟各国不得不更多地关注自己国内的事务和自身的经济利益,东盟整体的作用出现了停滞。再如,印度尼西亚曾在东盟的建立和发展中起过较大作用,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内部动乱,使这个国家不得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国内的政治斗争和政局的稳定上,因而极大地影响了该国对东盟事务的投入程度及其作用的发挥。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为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快车,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有不同的利害关系;另一方面,如何应对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它们当前共同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盛;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难以捍卫“信息边疆”;经济全球化带来经济霸权的现实威胁,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经济主权行使权的让渡,发展中国家难以与发达国家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主权及行使权的让渡和共享。东南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受害的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因此,1998年5月,15国集团第八届首脑会议在讨论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后果后呼吁,“为应付世界经济领域的严峻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必须加强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以便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金融体系和多边贸易体制”,“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应付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1999年12月,在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取消有关协定中大量对发展中国家不平等、不平衡的规定的呼声大增。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方向200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外交决策学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6分) 1、英国学派(the English School) 2、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s) 3、安全困境 4、集体安全 5、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题(80分,每题20分) 1、简述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方法。 2、简论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3、如何理解温特的“无政府状态是国家建构的”的命题(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4、简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性选择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40分) 试论二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外交决策学 考试科目: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第一次中东战争 2、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3、茅茅运动 4、中美“八·一七”公报 5、东盟地区论坛 6、非洲联盟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简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三、论述题(80分,每题40分) 1、试比较冷战结束前后日美关系的特点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2、试析美国小布什政府第一个任期的对华政策和今后4年的可能走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当代全球问题、外交决策学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新古典现实主义 2、新安全观 3、功能主义 4、建构主义 5、核不扩散机制 6、全球治理 二、简述题(每题25分) 1、简述国际关系理论新新争论(neo-neo debate)的基本内容。 2、简述英国学派。 3、简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三、论述题(45分) 在预测20-50年的中美关系时,米尔斯海默说,中国正在经济领域取得快速的发展,而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请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观点加以剖析。 考试科目: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旧金山和会 2、第四点计划 3、尤里卡计划 4、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5、中美八?一七公报 6、1990年海湾战争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2、《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及意义。 三、问答题(80分,每题40分) 1、试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试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以和平进程中有关各方的立场和巴以关系的今后走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库

一、单选题 1、当代世界经济大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在战后初期,美国对不发达国家推行“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即通过技术、经济援助等形式,来实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渗透与控制。这一计划又称:(“第四点计划”)杜鲁门《国会咨文》第四点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4、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 5、第三世界被称作“失去的十年”是指20世纪(80年代) 6、按照APEC的目标规定,中国与APEC其他成员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应该在:(2020年) 7、在APEC发展过程中,确定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的重要会议是:(茂物会议(1994 印尼)) 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9、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正式运行)) 10、1983年,为与苏联争霸,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计划,拉开了新一轮世界科技战的序幕。这一计划是:(“星球大战”计划) 1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趋势,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12、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为突出的是调

整:(产业结构) 13、“三个世界”开始形成是在:( A ) A、 B、20世纪 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4、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20世纪60年代) 15、当今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 16、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是:(中国) 17、当今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是:(美国) 18、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直接对 选民负责) 19、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执政是代表:(共和党) 奥巴马 是共和党人 20、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是代表:(自民党)菅直人 是民主党人,并且是民主党创始人 21、《日本国宪法》规定,日本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 是两大竞选集团 22、下列关于美国两党政治制度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是两大竞选集团) 23、在西欧国家中,实行总统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法国)法国现任总统为萨科齐 24、在西欧国家中,实行委员制的国家是:(瑞士) 25、在英国政坛长期轮流执政的两个党是:(保守党和工党) 26、当今英国首相执政是代表:(保守党) 卡梅伦 27、1986年,欧共体第三次扩大,成员达到12国。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 A、中美苏“大三角”战略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 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 B、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3、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4、从建国到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反对"帝修反" C、"联美反苏" D、"一条线、一大片" 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 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蒙古 B、苏联 C、阿尔巴尼亚 D、朝鲜 8、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 9、中国何时加入WTO() 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 10、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叙利亚 11、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12、田中角荣内阁时期的日本外交政策是()。 A、“亚洲一员”外交方针 B、“等距离外交”方针 C、“全方位”外交方针 D、“多边自主”外交方针 1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在()召开的。 A、埃及 B、印度 C、缅甸 D、南斯拉夫 14、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政策 C、“两个半战争”战略 D、缓和战略 15、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B、"全面伙伴关系" C、"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 D、"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2.中国政府主张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是有利于( ) A.建立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平衡 D.推动经济全球化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第一章总论 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 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 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 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 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 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 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 D )。 A、中美苏“大三角”战略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 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B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3、从建国到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A )。 A、"一边倒" B、反对"帝修反" C、"联美反苏" D、"一条线、一大片" 4、中苏关系于( C )完全破裂。 A、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 B、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 C、1969年苏联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时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 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C )。 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 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 )。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7、和平与发展是中国( B )。 A、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D、一项基本国策 8、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B )。 A、蒙古 B、苏联 C、阿尔巴尼亚 D、朝鲜 9、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D )。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 10、中国何时加入WTO( D ) 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 11、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 B )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叙利亚 12、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 A、发达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1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B )。 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政策 C、“两个半战争”战略 D、缓和战略 14、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 D )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B、"全面伙伴关系" C、"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 D、"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D )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 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2、国际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的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方针有( ABD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选题指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选题指南(备注:以下各条是选题指南,不是具体题目,题目自拟)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分析 3、欧盟一体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影响 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5、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选一个角度) 6、新经济体的兴起及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 7、雅尔塔体制及对中国的影响 8、中苏关系及经验教训 9、非传统安全威胁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0、恐怖主义盛行的原因、国际反恐现状、恐怖主义的新特点 11、当今大国关系的调整及特点 12、联合国改革问题及中国的态度 13、中印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主要障碍 14、印度的发展及前景预测 15、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比较 16、苏联模式及形成原因、特点及评价 17、巴以冲突的由来、现状、发展前景 18、比较“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19、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应对 20、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1、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由来、发展现状及解决前景 22、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如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华武器禁运问题等) 23、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及发生的原因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24、“中国模式”的特点及优势(与世界其他发展模式比较) 25、中国“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提出的背景、内涵、评价等) 26、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及评价 27、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8、中美关系(历史、现状、前景、主要障碍等) 29、日本“政治大国”的战略(提出的背景、过程、前景等) 30、评析新时期(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31、越南的经济、政治现状中越关系 32、朝鲜的经济、政治现状中朝关系 3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原因、表现、前景等) 34、比较德国和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表现、原因、评价) 35、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前途分析 36、独联体国家内部的纷争及原因分析 37、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38、中国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39、我国外交战略评析 40、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介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一 一、填空: 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20实际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它还通过想西方国家提供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4.新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新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 5.主权国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40% 。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以 西欧、日本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第三世界整体。 -1-

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9.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A.国家利益 B.生存利益 C.全局利益 D.发展利益 2.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力包括:( B ) A.资源力 B.经济力 C.科技力 D.军事力 E.文教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 了 ( C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复兴欧洲计划 4.( A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A.跨国公司 B.国际金融 C.能源 D.国际贸易 5.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D )的旗帜。 A.经济全球化 B.新科技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新经济 三、多项选择题: 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 ABCDE ) A.国家 B.国际组织 C.政党 D.跨国公司 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社会经济调研复习题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复习资料 目录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复习资料 (1) 一、填空题: (1) 二、单选题: (1) 三、多选题: (4) 四、名词解释: (6) 五、简答题: (6) 六、问答题: (10) 七、计算分析题: (11) 八、材料题 (1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两种变量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2、普通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主要是在形式上、容上、读者对象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3、研究社会的基本方式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这四种。社会调查这种方式的基本要素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4、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5、调查课题根据关注点或侧重点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从调查课题的来源可以分为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 6、人们通过采用作为选择调查课题依据的标准有: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7、描述性调查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而解释性调查常常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为什么”。 8、抽样方法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段抽样。非概率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和定额抽样。 9、抽样的一般程序分为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和评估样本质量这几个步骤。抽样设计的四条标准是目的性、可测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10、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多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某项调查容是名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调查,该题材属于(C)的调查。 A社会行为B社会活动C社会背景D人群意见 2、将笼统或宽泛的问题领域通过限定人群、区域、行为或活动变成特定问题研究,属于(D ) A深化调查容B缩小调查围C细化调查容D课题明确化 3、您的兄弟上过大学吗?答案设计为A.上过B.没上过。该问卷问题的错误是(B) A概念抽象B问题含糊C问题带有倾向性D问题与答案不协调4、您认为现行社会养老体制及改革路径合理吗?该问卷问题的错误是(A) A概念抽象B问题含糊C问题带有倾向性D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5、某项调查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60份,其中空白问卷20份。下面正确说法是(C)。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提纲 备注:记得看时事报告P52,P78 页,做后面的单选及多选题 1. 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 2.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战时的第二次首脑会议。 宗旨:划分势力范围,商讨战后大国合作和维护世界秩序的问题。 主要内容:苏美英占德原则 各国联合对日方针 组建联合国 波兰边界划分 结果:形成雅尔塔体系。 3. 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4.1946年3月5日,铁幕演说P3 5. 马歇尔计划 6. 1949年4月4日,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 7. 1949年1月,杜鲁门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内容是,利用技术和输出资本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 8. 1947年7-8月,苏,保,捷,匈,波,罗5国签订贸易协定,称作“莫洛托夫”计划。与西方的马歇尔计划相对抗。 9.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10. 1955年5月14日,苏,波,捷,匈,保,罗,阿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 11. 美苏争霸的态势:P7 70年到80年代中期,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世界霸权,攻守的态势互有转换: ①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美国处于守势; ②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则处于守势。 12. 尼克松主义主张:P8 13. 1975年苏联介入安哥拉内战,1979年出兵阿富汗。 14. 战后形成的世界两极格局的特点: ①政治上两大力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势不两立 ②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 ③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 ④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⑤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15.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P14 16.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P16 17.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冷战思维是冷战时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以美苏争霸世界为中心,以两大阵营,两大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全面对抗为基础的一种战略思维模式。 两大要素: ①以瓦解对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和归宿;

世界经济与政治简述题

?什么是世界格局?简述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P8+P9 共4点意义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及有关的组织机构等)在合作与竞争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在实力上和利益上达到或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均衡。 研究世界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世界。 其次,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角色,特别是发挥重要作用的角色。 再次,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最后,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我们自己和其他角色的比较分析中正确地估量自己,从而区别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对策,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 ?简述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P155+P156 共5点 第一,右倾保守政治力量占据上风。 第二,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第三,不断制造“教科书事件”,为侵略历史翻案,甚至美化侵略历史。 第四,出台右倾色彩较浓的政策法案,计划修改宪法。 第五,极力发展军事力量,妄图充当军事大国。 ?简述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弊端。P193中间1段 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经济上,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不能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真正结合、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的密切结合,从而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了生产力的发展 ?什么是国际秩序?中国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P112倒数第二段;P117第2段5点 国际秩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中国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2.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3.世界各国主权平等;4.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5.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简述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世界格局应遵循的原则。P7最后5点 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世界格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把研究对象纳入它所属的整体中,从整体来认识和看待; 2.相互联系原则,强调整体内部个部分、各要素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 3.有秩序原则,即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联系是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的, 这种秩序性和规律性规定了整体的性质和功能; 4.动态原则,即整体、部分及各要素都处于运动发展之中; 5.定量化原则,即它们的运动、变化都以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 这些原则对我们研究世界格局是有帮助的,事实上,我们就是把世界格局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进行研究的。 ?简述北约东扩的原因。P141??? 西方国家为了消化冷战的胜利成果,填补因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力量和权力真空,启动了北约东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采用(D)。 A.市场价格 B.不变价格 C.可变价格 D.影子价格 2.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是以实际可能发生的(B)为基础确定的。 A.市场价格 B.口岸价格 C.不变价格 D.计划价格 3.销售税金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属于(C)。 A.直接费用 B.财务费用 C.转移支付

D.间接费用 4.以下不属于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的是(A)。 A.行业基准收益率 B.影子汇率 C.社会贴现率 D.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5.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以下不属于转移支付的是(D)。 A.税金 B.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C.政府补贴 D.国外银行借款利息 6.下列条目中,属于政府调控价格的投入物的是(B)。 A.外贸货物 B.水、电 C.非外贸货物 D.劳动力 7.国民经济评价中涉及到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均应采用(A)。

A.影子汇率 B.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C.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D.基本汇率 8.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A)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估量。 A.机会成本 B.利用率 C.占用率 D.投资回报率 1 9.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应其国民经济的(D)和供应关系来确定。 A.影子价格 B.计划价格 C.不变价格 D.实际价值 10.在财务评价中工资作为成本的构成内容,属于项目的费用支出,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应采用(B)计量劳动力的劳务费用。

A.名义工资 B.影子工资 C.社会平均工资 D.社会效益 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根据我国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等确定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A)。 A.1.0 B.1.2 C.1.5 D.0.8 12.对于非技术劳动力,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取为(B)。 A.1.2 B.0.6 C.1.5 D.1.0 13.以下属于特殊投入物的是(D)。 A.固定资产投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17年3月西交《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考核试题(卷)与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是:() A. 联合国大会 B. 安理会 C. 国际法院 D. 秘书处 正确答案:A 2. 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比利时 正确答案:A 3. 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总共有:() A. 10个 B. 15个 C. 20个 D. 25个 正确答案:B 4. 1959年,英国、丹麦、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等6国成立的与欧共体相对抗的经济合作组织是:() A. “华沙条约组织” B. “经互会” C.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D. “马格里布经济共同体” 正确答案:C 5.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执政是代表:() A. 自民党 B. 民主党 C. 社会党 D. 共和党 正确答案:D 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有成员国:() A. 15个 B. 28个

C. 24个 D. 26个 正确答案:B 7. 在PEC发展过程中,确定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的重要会议是:() A. 茂物会议(1994 印尼) B. 大阪会议 C. 马尼拉会议 D. 奥克兰会议 正确答案:A 8. 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加拿大 D. 日本 正确答案:B 9. 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C.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朝鲜战争的爆发 正确答案:C 10. 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新东方政策”以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的西欧国家是:() A. 徳意志民主共和国 B.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正确答案:B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到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 A. 第三大贸易国 B. 第四大贸易国 C. 第五大贸易国 D. 第六大贸易国 正确答案:A 12. 在英国政坛长期轮流执政的两个党是:() A. 民主党和共和党 B. 激进党和保守党 C. 保守党和工党 D. 民主党和社会党 正确答案:C 13.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 A. 中曾根康弘 B. 田中角荣 C. 小渊惠三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试题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试题选登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的。 1.在调查时调查员将某人的年龄由26岁记为40岁,这种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 C)相对误差D)粗大误差 2.下列关于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误差大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复抽样小一些B)不重复抽样小一些 C)大小相同D)多数情况下相同 3.如果调查前确定的有效样本容量为800,实际回答率为80%,则应抽取的样本容量为A)100 B)1000 C)640 D)6400 4.开放性问题的缺点是 A)不便于受访者回答 B)不利于受访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C)答案具有多样性,不便于资料的整理 D)不易调查深层次的问题 5.在问卷中,问题的答案选项有多个,要求受访者在回答时,对所选的答案选项按要求的顺序或重要程度加以排列,这种问题答案的设计方法称为 A)评定尺度法B)顺序选择法 C)双向列联法D)语义差别法 6.问卷设计时,为保证问题顺序的逻辑性,通常排在最前面产问题是 A)过滤性问题B)容易性问题 C)热身性问题D)困难性问题 7.我国城市住户调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 C)曲型调查D)普查 8.根据填写方式的不同,问卷可分为 A)访问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B)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无结构型问卷和结构型问卷 9.一般来说,样本标准差可用于反映调查结果的 A)精度B)信度 C)效度D)优度 10.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选择某些受访者,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概率抽样B)判断抽样 C)配额抽样D)方便抽样 11.将一组受访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请他们对调查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是A)观察法B)深度访问 C)座谈会D)实验法 12.学习成绩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来规定,此时使用的测量尺度为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 13.饼状图适合于显示 A)变量值在不同空间点上的差异B)变量值在不同时间点上产差异C)单元不太多的结构分布D)不同样本分布的差异14.对抽样框与目标总体对应程度进行分析,此时评价的是抽样框的 A)准确性B)时效性 C)经济性D)关联性 15.民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受方者的 A)态度、意见和主观愿望B)家庭状况 C)消费行为D)收入状况 16.调查活动的民起者是 A)调查主体B)调查客体 C)调查对象D)调查工具 17.某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被称为 A)指标B)变量 C)概念D)标志 18.消费者动机调查又称为 A)广告媒体调研B)广告诉求调研 C)广告效果调研D)广告关系调研 19.“人的行为是追求其最大的利益”所体现的人的本性假设是 A)理性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 C)社会人D)复杂人 20.“亲善邻里、疾病相扶持”描述的是守区基本功能中的 A)整合功能B)参与功能 C)控制功能D)互助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下列各题A)、B)、C)、D)、E)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 21.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