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42016年度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42016年度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42016年度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42016年度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

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

2、仿真

(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

(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虽电压源的变化

曲线。

曲线如图:

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3、数据输出为:

V_Vs1 I(V_PRINT1)

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

9.000E+00 2.300E+00

1.000E+01

2.400E+00

1.100E+01

2.500E+00

1.200E+01

2.600E+00

从图中可得到IRL与US1的函数关系为:

IRL=1.4+(1.2/12)US1=1.4+0.1US1

五、思考与讨论

1、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根据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构成的闭合回路:1*2+1*4-3*2=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2、由图1-3可知,负载电流与1S U呈线性关系,3R I=1.4+(1.2/12) 1S U=1.4+0.11S U,式中1.4A

表示将1S U置零时其它激励在负载支路产生的响应,0.11S U表示仅保留1S U,将其它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时,负载支路的电流响应。

3、若想确定节点电压Un1随Us1变化的函数关系,应如何操作?

应进行直流扫描,扫描电源Vs1,观察Un1的电压波形随Us1的变化,即可确认其函数关系!4、若想确定电流Irl随负载电阻RL的变化的波形,如何进行仿真?

将RL的阻值设为全局变量var,进行直流扫描,观察电流波形即可。

六、实验心得

1、由实验图形和数据可知实验中的到的曲线满足数据变化规律,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是正确的。

2、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很方便的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其变化规律。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仿真软件中绘制电路图,初步掌握符号参数、分析类型的设置。学习Probe窗口的简单设置。

(2)加深对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理解。

二、原理与说明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路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诺顿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电导的并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路的电流等于原网络的短路电流,电导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

三、实验内容

(1)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入端电阻和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其中U1=5V,R1=100Ω,U2=4V,R2=50Ω,R3=150Ω。

(2)根据任务1中测出的开路电压,输入电阻组成等效有源一端口网络,测量其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

(3)根据任务1中测出的短路电流,输入电阻组成等效有源一端口网络,测量其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

四、实验步骤

(1)在Capture环境下绘制编辑电路,包括原件、连线、输入参数和设置节点等。分别编辑原电路、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2)为测量原网络的伏安特性,Rl是可变电阻。为此,Rl的阻值要在“PARAM”中定义一个全局变量var同时把Rl的阻值野设为该变量{var}。

(3)设定分析类型为“DC Sweep“,扫描变量为全局变量var,并具体设置线性扫描的起点为IP,终点为IG,步长为IMEG。

(4) 系统启动分析后,自动进入Probe窗口。

重新设定扫描参数,扫描变量仍为全局变量var,线性扫描的起点为1,终点为10k,步长为100。重新启动分析,进入Probe窗口。选择Plot=>Add Plot增加两个坐标轴,选择Plot=>X Axis Settings=>Axis Variable,设置横轴为V(RL:2),选择Trace=>Add 分别在三个轴上加I(RL)、I(RLd)和I(RLn)变量。显示结果如图。

200mA

100mA

SEL>>

0A

-I(R9)

200mA

100mA

0A

-I(RLd)

200mA

100mA

0A

0V0.4V0.8V 1.2V 1.6V 2.0V 2.4V 2.8V 3.2V 3.6V -I(RLn)

V(R9:2)

五、思考与讨

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只适用于线性元件。

六、实验结果

1、经过计算出等效参数,将原电路等效成戴维南电路和诺顿电路,进行实观察。

2、由曲线可分析得知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的试验曲线与原电路基本相同,由此可以说明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

实验三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和交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Pspice进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2)学习用Pspice进行稳态电路的交流扫描分析。

(3)熟悉含受控源电路的联接方法。

二.原理与说明

在电路中已经学过,对于正弦稳态电路,可以用向量法列写电路方程(之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有效值)和初相位(初相角)。Pspice软件是用向量形式的节点电压法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的。

三.实验示例

(1)正弦稳态分析。以图示电路为例,其中正弦电源的角频率为10Krad/s,要求计算两个回路中的电流。

a.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互感用符号“XFRM-LINER表示。参数设置如下:L1-VALUE ,L2-VALUE为感抗,COUPLE为耦合系数。

b.设置仿真,打开分析类型对话框,对于正弦电路分析要选择ACSweep。单击该按钮后,可以打开下一级对话框交流扫描分析参数表,设置具体的分析参数。对于图示的电路,设置为:ACSweep Type选择为Linear,Sweep Parameters设置为----Start Freq(起始频率)输入1592,End Freq(终止频率)也输入1592,Total Pts(扫描点数)输入1.

c.运行软件仿真计算程序,在Probe窗口显示交流扫描分析的结果。

d.为了得到数值的结果,可以在两个回路中分别设置电流打印机标识符。如图所示,其中电流打印机标识符的属性设置分别为I(R1)和I(C1),设置项有(AC,MAG,REAL,PHASE,IMAG).即得到仿真的结果输出。

. FREQ IM(V_PRINT1)IP(V_PRINT1)IR(V_PRINT1)II(V_PRINT1)

1.592E+03

2.268E-03 8.987E+01 5.145E-06 2.268E-03

FREQ IM(V_PRINT2)IP(V_PRINT2)IR(V_PRINT2)II(V_PRINT2) 1.592E+03 2.004E+00 8.987E+01 4.546E-03 2.004E+00

C1

10u

四.选做实验

(1)以给出的实验例题和实验步骤,用Pspice 独立的做一遍,给出仿真结果。

(2)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求出各元件的电流,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压源Us=100cos (1000t )V ,电流控制电压源的转移电阻是

20欧姆。

100C11000u

Frequency

80Hz

159Hz

239Hz

I(R1)

I(R2)

I(R3)

I(R4)

I(R5)

I(C1)

I(L1)

0A 20A

40A

60A

实验方法:进行交流扫描,扫描频率为1000/(2*3.14)=159.2Hz ,得到几个电流值的点。

(4) 电路如图,Us=220cos (314t )V 。电容是可调的,其作用是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试

1.

220Vac 0Vdc

C1

{v ar}

PARAMET ERS:

对电容的值设置全局变量,进行扫描,观测流过电源的电流,当电流最小时所得的电容就是使功率因数

为1时的电容。仿真结果如下:

var

05u

10u

15u

20u

25u

30u

I(V1)

1.4A

1.6A

1.8A

2.0A

(14.340u,1.5773)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当电容为14.34uf 时,电流最小为1.6733A 。

五、思考与讨论

1.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之路,但电路的总电流却减小了,此时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却不变。

2.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只采用并联电容的方法,而不采用串联法是因为串联会改变感性负载上的电流,增加了电路的总功率。并联的电容不是越大越好,电容过大反而会使功率因数减小。

实验四 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Pspice 编辑动态电路、设置动态元件的初始条件、掌握周期激励的属性及对动态电

路仿真的方法。

(2) 理解一阶RC 电路在方波激励下逐步实现稳态充放电的过程。

(3) 理解一阶RL 电路在正弦激励下,全响应与激励接入角的的关系。

二.原理与说明

电路在一点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状态,当条件改变,就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从一种稳定状态

转到另一种新的状态往往不能跃变,而是需要一定的过渡过程的,这个物理的过程就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电路的过渡过程往往是短暂的,所以电路的过渡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成为暂态,因而过渡过程又称为暂态过程。

三.实验示例

(1)分析图示RC 串联电路在方波激励下的全响应。其中方波激励图如图所示,电容的初始电压为2V (电容Ic 设为2V )。

a )编辑电路。其中方波电源是SOURCE 库中的VPULSE 电源。并且修改方波激励的属性。为分辨电容属性,电容选取Analog 库中的C-elect (电容Ic 设为2V )。

b )设置分析的类型为Transient 。其中Print Step 设为2ms ,Final Time 设为40ms 。

c)设置输出方式。为了观察电容电压的充放电过程与方波的激励关系,设置两个节点电压标识符以获得激励和电容电压的波形,设置打印电压标识符VPRINT1以获取电容电压数值输出。

TD = 2ms

PW = 2ms PER = 4ms

V1 = 0

V2 = 7

V

d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经计算得到输出图形。

8.0V

6.0V

4.0V

2.0V

0V

0s5ms10ms15ms20ms25ms30ms35ms40ms V(V1:+)V(C1:+)

Time

TIME V(N00159)

0.000E+00 2.000E+00

2.000E-03 1.146E+00

4.000E-03 3.645E+00

6.000E-03 2.089E+00

8.000E-03 4.185E+00

1.000E-02

2.399E+00

1.200E-02 4.363E+00

1.400E-02

2.500E+00

1.600E-02 4.421E+00

1.800E-02

2.534E+00

2.000E-02 4.440E+00

2.200E-02 2.545E+00

2.400E-02 4.447E+00

2.600E-02 2.548E+00

2.800E-02 4.449E+00

3.000E-02 2.550E+00

3.200E-02

4.449E+00

3.400E-02 2.550E+00 3.600E-02

4.450E+00 3.800E-02 2.550E+00 4.000E-02 4.450E+00

四.选做实验

(1). 参照示例实验,改变R 和C 的元件参数,观察改变时间常数对电容电压波形的影响。

(2).仿真计算R=1K ,C=100uf 的RC 串联电路,接入峰---峰值为3V 周期为2s 的方波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3)仿真计算R=1K ,C=100uf 的RC 串联电路,接入峰---峰值为5V 、周期为2s 的方波激励时的全响应,其中电容电压的初始值为1V.

R=1K, C=100uF 时接入峰峰值为3V ,周期为2s 的方波激励的零状态相应。

TD = 2ms

PW = 1s PER = 2s

V1 = 0V2 = 3

V

当接入峰---峰值为3V 周期为2s 的方波激励的零状态响应时得到的波形与数据如下:

Time

0s

1.0s

2.0s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V(V1:+)

V(C1:+)

0V

1.0V

2.0V

3.0V

TIME

V(N00409)

0.000E+00 0.000E+00

1.000E+00

2.987E+00 2.000E+00 6.650E-03

3.000E+00 2.987E+00

4.000E+00 6.650E-03

5.000E+00 2.987E+00

6.000E+00 6.650E-03

7.000E+00 2.987E+00

8.000E+00 8.791E-05

R=1K,C=100uF 时,接入峰峰值为5V ,周期为2s 的方波激励时的全响应。其中电容的电压的初始

值为1V 。

Time

0s

1.0s

2.0s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V(V1:+)V(C1:+)

0V

2.0V

4.0V

6.0V

TIME V(N00409)

0.000E+00 1.000E+00 1.000E+00 4.983E+00 2.000E+00 1.108E-02 3.000E+00 4.978E+00 4.000E+00 1.108E-02

5.000E+00 4.978E+00

6.000E+00 1.108E-02

7.000E+00 4.978E+00

8.000E+00 1.465E-04

比较这两个实验的波形可以发现,全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充电的起点不同,后续的波形都是相同的。

五、思考与讨论

在RC串联电路中,电容充电上升到稳定值遇电容衰减到初始值所需要的时间相同,时间常数τ=R*C,RC串联电路中,电容电压上升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时间常数τ,RC串联电路中,电容电压衰减到初始电压的36.8%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时间常数τ。通常认为电路从暂态到达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为无穷大,但实际计算时通常取时间常数的5倍,即5τ。

实验五二阶动态电路的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电路参数与暂态过程的关系。

(2)观察二阶电路在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下的响应波形。利用响应波形,计算二阶电路暂态过程有关的参数。

(3)掌握利用计算机仿真与示波器观察电路响应波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为二阶电路。图5-1所示R、L、C串联电路是典型的二阶电路。其电路方程为:

LCd2u c/dt2+RCdu c/dt+u c=u s

u c (0+)= u c (0-)=U0

du c (0+)/dt=i L (0+)/C=i L (0-)/C=I 0/C

图5-1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只与电路的参数有关,对应不同的电路参数,其响应有不同的特点: 当R>2C L /时,零输入响应中的电压、电流具有非周期的特点,成为过阻尼状态。 当R<2C L /时,零输入响应中的电压、电流具有衰减振荡的特点,称为欠阻尼状态。 此时衰减系数δ=R/2L ,ω0=1/LC 是在R=0情况下的振荡角频率,成为无阻尼振荡电流的固有角频率。在R ≠0时,R 、L 、C 串联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ω’将随δ=R/2L 的增加而下降。

当R=2C L /时,有δ=ω0,ω’=0暂态过程介于非周期与振荡之间,称为临界状态,其电压、电流波形如图5-3(C )所示。其本质属于非周期暂态过程。

(2) 除了在以上各图所表示的u-t 或i-t 坐标研究动态电流的暂态过程以外,还可以在相平面作同样的研究工作。相平面也是直角坐标系,其横轴表示被研究的物理量度x ,纵轴表示被研究的物理量对时间的变化率dx/dt 。由电路理论可知,对于R 、L 、C 串联电路,两个状态变量分别为电容电压u c 、电感电流i L 。因为i L =i C =Cdu c /dt ,所以取u c 为横坐标,i L 为纵坐标,构成研究该电流的状态平面。每一个时刻的u c 、i L ,可用向平面上的某一点表示,这个点称为相迹点。u c 、i L 随时间变化的每一个状态可用相平面上一系列相迹点表示。一系列相迹点相连得到的曲线,称为状态轨迹(或相轨迹)。

I

R1V

图5-2 R 、L 、C 串联电路

利用PSpice 仿真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状态轨迹。图5-3各图的左边即为几种不同暂态过程的状态轨迹。

三、 示例实验

1、 研究R 、L 、C 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波形。

(1) 利用PSpice 分析图5-2所示电路。其中电容元件C1的IC (初始状态uc (0+))设为10V ,电感元件IC (初始状态iL (0+))设为0,电阻R1元件Value 设为{val},设置PARAN 的val 参数为1Ω。在设置仿真参数元件的全局变量时,设置Parameter name :为val 。在Sweep type 栏内,选Value list (参数列表)为0.00001,,20,40,100,即分别计算以上参数下的个变量波形。

Time

0s

0.1ms

0.2ms 0.3ms

0.4ms

0.5ms 0.6ms

0.7ms

0.8ms

0.9ms

1.0ms

V(C1:2)

V(L1:2)

I(L1)

-10

-5

5

10

R=0.

00001

(2) 再用PSpice 在一个坐标下观察uc 、iL 、uL1波形,并在屏幕上得到如图5-4所示的结果。

Time

0s

0.2ms

0.4ms 0.6ms

0.8ms

1.0ms 1.2ms

1.4ms

1.6ms

1.8ms

2.0ms

V(C1:2)

V(L1:2)

I(L1)

-10

-5

5

R=20Ω 欠阻尼情况

Time

0s

0.2ms

0.4ms 0.6ms

0.8ms

1.0ms 1.2ms

1.4ms

1.6ms

1.8ms

2.0ms

V(C1:2)

V(L1:2)

I(L1)

-10

-5

5

R=40Ω 临界阻尼情况

Time

0s

0.2ms

0.4ms 0.6ms

0.8ms

1.0ms 1.2ms

1.4ms

1.6ms

1.8ms

2.0ms

V(C1:2)

V(L1:2)

I(L1)

-10

-5

5

(c )R=100Ω 过阻尼情况

图5-4 3种情况下的uc ,iL ,uL 波形

四、 选做实验

2、 研究方波信号作用下的R 、L 、C 串联电路。

V

PARAMETERS:

TD = 0

PW = 2ms V1 = 0

V2 = 10L1

R1

图5-5 方波信号作用下的RLC 串联电路

(1) 利用PSpice 分析电路图5-5,元件设置如图所示,这里C1与L1的初始状态均为0,设

置暂态仿真时间范围是0—8ms (即方波脉冲的两个周期),参数设置为列表方式,分别选取Val=-0.5Ω,0.1Ω,1,10Ω,40Ω,200Ω,观察uc 在这些参数下的波形。

Time

0s

1.0ms

2.0ms

3.0ms

4.0ms

5.0ms

6.0ms

7.0ms

8.0ms

V(C1:2)

-200V

-100V

0V

100V

200V

Val=-

0.5

20V

0V

-20V

-40V

0s 1.0ms 2.0ms 3.0ms 4.0ms 5.0ms 6.0ms7.0ms8.0ms V(C1:2)

Time

Val=0.1

40V

20V

0V

-20V

0s 1.0ms 2.0ms 3.0ms 4.0ms 5.0ms 6.0ms7.0ms8.0ms V(C1:2)

Time

Val=1

15V

10V

5V

0V

-5V

0s 1.0ms 2.0ms 3.0ms 4.0ms 5.0ms 6.0ms7.0ms8.0ms V(C1:2)

Time

Val=10

Time

0s

1.0ms

2.0ms

3.0ms

4.0ms

5.0ms

6.0ms

7.0ms

8.0ms

V(C1:2)

0V 4.0V

8.0V

Val=40

Time

0s

1.0ms

2.0ms

3.0ms

4.0ms

5.0ms

6.0ms

7.0ms

8.0ms

V(C1:2)

0V 5V

10V

R=200Ω的图形

五、思考与讨论

RL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中,电感和电容之间存在能量转换,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由于电阻会消耗能量,所以随着R 的大小的不同,电路会出现不同的工作状态。当R 较小(

R <振荡状态,电感和电容通过电流来实现能量交换,由于电阻总是消耗能量(此时消耗能量较小),使整个系统的能量不断减少,从而使电容电压的振幅值衰减。当当

R >电路处于非振荡状态,

由于电阻较大,消耗的能量较多,从而“阻碍”了电容和电感之间能量的传递,故称之为“过阻尼”。

R =等幅振荡。

实验六 频率特性和谐振的仿真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仿真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

(2)掌握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谐振研究。

(3)了解耦合谐振的特点。

二、原理与说明

(1) 在正弦稳态电路中,可以用相量发对电路进行分析。电路元件的作业是用复阻抗(有时也简称阻抗)Z表示,复阻抗Z不仅与元件参数有关,还与电源的频率有关。因此,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不仅与电源的大小(有效值或振幅)有关,还与电源的频率有关,输出(电压、电流)傅氏变换与输入(电压源、电流源—)傅氏变换之比称为电路的频率特性。

(2) 在正弦稳态电路中,对于含有电感L和电容C的无源一端口网络,若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同相位,则称该一端口网络为谐振网络。谐振既可以通过调节电源的频率产生,也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的参数产生。电路处于谐振时,局部会得到高于电源电压(或电流)数倍的局部电压(或电流)。

(3) 进行频率特性和谐振电路的仿真时,采用“交流扫描分析”,在Probe中观测波形,测量所需数值。还可以改变电路或元件参数,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出满足性能要求的电路。

(4) 对滤波器输入正弦波,令其频率从零逐渐变大,则输出的幅度也将不断变化。把输出降为其最大值的(1/2)多对应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用ωc表示。输出大于最大值的(1/2)的频率范围就称为滤波器的通频带(简称通带),也就是滤波器能保留的信号的频率范围。各类滤波器的通频带定义如图6-1所示。

(5) 对滤波器电路的分析可以用PSpice软件采用“交流扫描分析”,并在Probe中观测波形,测量滤波器的通频带,调节电路参数,以使滤波器满足设计要求。

三、示例实验

(1)双T型网络如图6-2所示。分析该网络的频率特性。

分析网络的频率特性,须在AC Sweep的分析类型下进行。编辑电路,输入端为1V的正弦电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分压式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 测量法。 3.熟悉简单放大电路的计算及电路调试。 4.能够设计较为简单的对温度稳定的具有一定放大倍数的放大电路。 二、实验要求:输入信号Ai=5 mv, 频率f=20KHz, 输出电阻R0=3kΩ, 放大倍数Au=60,直 流电源V cc=6v,负载R L=20 kΩ,Ri≥5k,Ro≤3k,电容C1=C2=C3=10uf。三、实验原理: (一)双极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1.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1)基本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2)静态分析。I BQ=(V cc-U BEQ)/R B (V CC为图中RC(1)) I=βI BQ

U CEQ=V CC-I CQ R C (3)动态分析。A U=-β(R C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1)基本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2)静态分析。I BQ=(V cc-U BEQ)/(R b +(1+β)R e)(V CC为图中Q1(C)) I CQ=βI BQ U CEQ=V CC-I EQ R e≈V CC-I CQ R e (3)动态分析。A U=(1+β)(R e管共基极放大电路。 (1)基本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

(2)静态分析。I EQ=(U BQ-U BEQ)/R e≈I CQ (V CC为图中RB2(2)) I BQ=I EQ/(1+β) U CEQ=V CC-I CQ R C-I EQ R e≈V CC-I QC(R C+R e) (3)动态分析。AU=β(R C极管将输入信号放大。 2.两电阻给三极管基极提供一个不受温度影响的偏置电流。 3.采用单管分压式共射极电流负反馈式工作点稳定电路。 四、实验步骤: 1.选用2N1711型三极管,测出其β值。 (1)接好如图所示测定电路。为使ib达到毫安级,设定滑动变阻器Rv1的最大阻值是 1000kΩ,又R1=3 kΩ。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 3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

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逻辑电路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第一次试验一、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二、试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 2、验证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3、、学会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 三、试验所用的器件和组件: 二输入四“与非”门组件3片,型号74LS00 四输入二“与非”门组件1片,型号74LS20 二输入四“异或”门组件1片,型号74LS86 四、实验设计方案及逻辑图: 1、设计一位全加/全减法器,如图所示: 电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是由M决定的,当M=0时做加法运算,当M=1时做减法运算。当作为全加法器时输入信号A、B和Cin分别为加数、被加数和低位来的进位,S 为和数,Co为向上的进位;当作为全减法时输入信号A、B和Cin分别为被减数,减数和低位来的借位,S为差,Co为向上位的借位。 (1)输入/输出观察表如下: (2)求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式 函数S的卡诺图如下:函数Co的卡诺如下: 化简后函数S的最简表达式为: Co的最简表达式为:

(3)逻辑电路图如下所示: 2、舍入与检测电路的设计: 用所给定的集成电路组件设计一个多输出逻辑电路,该电路的输入为8421码,F1为“四舍五入”输出信号,F2为奇偶检测输出信号。当电路检测到输入的代码大于或等于5是,电路的输出F1=1;其他情况F1=0。当输入代码中含1的个数为奇数时,电路的输出F2=1,其他情况F2=0。该电路的框图如图所示: (1)输入/输出观察表如下: B8 B4 B2 B1 F2 F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0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0 1 1 1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独立式键盘与LED显示示例 例4—17: 功能:数码管的数据端与P0口引脚采用正序,试编写程序,分别实现功能:上电后数码管显示“P”,按下任何键后,显示从“0”开始每隔1秒加1,加至“F”后,数码管显示“P”,进入等待按键状态。 Keil编程: 电路图: 初始状态时:

3 秒后:程序: TEMP EQU 30H ORG 0000H 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MOV SP,#5FH MOV P0,#8CH MOV P3,#0FFH NOKEY:MOV A,P3 CPL A JZ NOKEY MOV TEMP,P3 CALL D10ms MOV A,P3 CJNE A,TEMP,NOKEY MOV R7,#16 MOV R2,#0 LOOP:MOV A,R2 MOV DPTR,#CODE_P0 MOVC A,@A+DPTR MOV P0,A INC R2 SETB RS0 CALL D_1S CLR RS0 DJNZ R7,LOOP JMP START D_1S:MOV R6,#100 D10:CALL D10ms DJNZ R6,D10 RET D10ms:MOV R5,#10 D1ms:MOV R4,#249 DL:NOP NOP DJNZ R4,DL DJNZ R5,D1ms RET CODE_P0:DB 0C0H,0F9H,0A4H,0B0H,99H, 92H,82H,0F8H DB 80H,90H,88H,83H,0C6H,0A1 H,86H,8EH END 例4—18: 功能:执行程序时,先显示“P” 1、按键K0按下后,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进制值; 2、按键K1按下后,P0口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六进制值; 3、按键K2按下后,P2口数码管显示拨动开关S3~S0对应的十六制值;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张珂 班级:10级8班 学号:2010302540224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用集成电路引脚图 1.74LS00集成电路 2.74LS20集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X1 2.5 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GND 图1.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图说明:ABCD 按逻辑开关“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逻辑指示灯:灯亮表示“1”,灯不亮表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表1.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实验逻辑电路图可知:输出X1=AB CD =AB+CD ,同样,由真值表也能推出此方程,说明此逻辑电路具有与或功能。 2、密码锁问题: 密码锁的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则接通警铃。

试分析下图中密码锁的密码ABCD 是什么? 密码锁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U4D 74LS00N U5D 74LS00N U6A 74LS00N U7A 74LS00N U8A 74LS20D GND VCC 5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X1 2.5 V X2 2.5 V 图 2 密码锁电路分析 实验真值表记录如下: 实验真值表 A B C D X1 X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表1.2 密码锁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真值表(表1.2)可知:当ABCD 为1001时,灯X1亮,灯X2灭;其他情况下,灯X1灭,灯X2亮。由此可见,该密码锁的密码ABCD 为1001.因而,可以得到:X1=ABCD ,X2=1X 。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42016年度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 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 2、仿真 (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 (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虽电压源的变化

曲线。 曲线如图: 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3、数据输出为: V_Vs1 I(V_PRINT1) 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 9.000E+00 2.300E+00 1.000E+01 2.400E+00 1.100E+01 2.500E+00 1.200E+01 2.600E+00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

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

电源仿真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软件仿真报告 组长: 组员: 电源(一)流稳压电源(Ⅰ)—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1.实验目的 (1)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 (2)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电子设备一般都需要直流电源供电。除少数直接利用干电池和直流发电机提供直流电外,大多数是采用把交流电(市电)转变为直流电的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7.18.1所示。电网供给的交流电源Ui(220V,5OHz)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符合电路需要的交流电压U2;然后由整流电路变换成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脉动电压U3;再用滤波器滤去其交流分量,就可得到比较平直的直流电压Ui。但这样的直流输出电压还会随交流电网电压的波动或负载的变动而变化。在对直流供电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用稳压电路,以保证输出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图7.18.2所示为分立元件组成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的电路图。其整流部分为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稳压部分为串联型稳压电路它由调整元件(晶体管V1)、比较放大器(V2,R7)、取样电路(R1,R2,RP)、基准电压(V2,R3)和过流保护电路(V3及电阻R4,R5,R6)等组成。整个稳压电路是一个具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闭环系统。其稳压过程为:当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动引起输出直流电压发生变化时,取样电路取出输出电压的一部分送入比较放大器,并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信号经V2放大后送至调整管V1的基极,使调整管改变其管压降,以补偿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由于在稳压电路中,调整管与负载串联,因此流过它的电流与负载电流一样大。当输出电流过大或发生短路时,调整管会因电流过大或电压过高而损坏坏,所以需要对调整管加以保护。在图7.18.2所示的电路中,晶体管V3,R4,R5及R6组成减流型保护电路,此电路设计成在Iop=1.2Io时开始起保护作用,此时输出电路减小,输出电压降低。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在调试时,若保护作用提前,应减小R6的值;若保护作用迟后,则应增大R6的值。 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1)输出电压Uo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调节RP可以改变输出电压Uo。 (2)最大负载电流Iom (3)输出电阻Ro 输出电阻Ro定义为:当输入电压Ui(指稳压电路输入电压)保持不变,由于负载变化而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与输出电流变化量之比,即 (4)稳压系数S(电压调整率)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与方法; 2.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阻感负载时的工作;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MATLAB的仿真方法,会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 二、实验模型和参数设置 1. 总模型图: 有效值子系统模型图: 平均值子系统模型图:

2.参数设置 晶闸管:Ron=1e-3,Lon=1e-5,Vf=,Ic=0,Rs=500, Cs=250e-9.电源:Up=100*, f=50Hz. 脉冲发生器:Amplitude=5, period=, Pulse Width=2 情况一:R=1Ω,L=10mH; a=0°or a=60°; 情况二:L=10mH; a=0°or a=60°; 三、波形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 (1)R=1Ω,L=10mH; a=0°时的波形图: (2)R=1Ω,L=10mH; a=60°时的波形图:

(3)L=10mH; a=0°时的波形图: (4)L=10mH; a=60°时的波形图:

在波形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代表电源电压、脉冲发生器电压、晶闸管的电流,、晶闸管两端电压、负载电流和负载两端电压。 分析对比这四张图可以知道,由于负载中有电感,因此晶闸管截止的时刻并不在电压源为负值的时刻,而是在流过晶闸管的电流为零的时刻;同时,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在电感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负载的存在会使关断时间提前。 1.计算负载电流、负载电压的平均值: 以R=1Ω,L=10mH时 o α =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如下: o α 60 =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如下: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数字电路实验Multisim仿真

实验一 逻辑门电路 一、与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74LS20(双四输入与非门) 仿真结果 二、 或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74LS02(四二输入或非门) 仿真结果: 三、与或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74LS51(双二、三输入与或非门) 仿真结果: 四、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74LS86(四二输入异或 门)各一片 仿真结果: 二、思考题 1. 用一片74LS00实现Y = A+B 的逻辑功能 ; 2. 用一片74LS86设计 一个四位奇偶校验电路; 实验二 组合逻辑 电路 一、分析半加器的逻辑功能 二. 验证

的逻辑功能 4.思考题 (1)用两片74LS138 接成四线-十六线译码器 0000 0001 0111 1000 1111 (2)用一片74LS153接成两位四选一数据选择器; (3)用一片74LS153一片74LS00和接成一位全加器 (1)设计一个有A、B、C三位代码输入的密码锁(假设密码是011),当输入密码正确时,锁被打开(Y1=1),如果密码不符,电路发出报警信号(Y2=1)。 以上四个小设计任做一个,多做不限。 还可以用门电路搭建 实验三触发器及触发器之间的转换 1.D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上升沿) 仿真结果; 2.JK触发器功能测试(下降沿) Q=0 Q=0略

3.思考题: (1) (2) (3)略 实验四寄存器与计数器 1.右移寄存器(74ls74 为上升沿有效) 2.3位异步二进制加法,减法计数器(74LS112 下降沿有效) 也可以不加数码显示管 3.设计性试验 (1)74LS160设计7进制计数器(74LS160 是上升沿有效,且异步清零,同步置数)若采用异步清零: 若采用同步置数: (2)74LS160设计7进制计数器 略 (3)24进制 83进制 注意:用74LS160与74LS197、74LS191是完全不一样的 实验五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施密特触发器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点数为10,观察输出节点为Vout响应。 TRAN分析:分析5个周期输出节点为Vout的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的数据保存 (包括图形和数据),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w0=1/LC=1000 10,f0=w0/2 =503.29Hz 谐振时节点out电压 * 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u=2000/(2000+10)*5=4.9751V.

实验三 Matlab的数字调制系统仿真实验(参考)

成都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通信原理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 ___ 实验三Matlab的数字调制系统仿真实验(参考) 1 数字调制系统的相关原理 数字调制可以分为二进制调制和多进制调制,多进制调制是二进制调制的推广,主要讨论二进制的调制与解调,简单讨论一下多进制调制中的差分相位键控调制(M-DPSK)。 最常见的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有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移频键控(2-FSK)和移相键控(2-PSK 和2-DPSK)。下面是这几种调制方式的相关原理。 1.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幅度键控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载波在数字信号1 或0 的控制下通或断,在信号为1 的状态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出现;在信号为0 的状态下,载波被关断,此时传输信道上无载波传送。那么在接收端我们就可以根据载波的有无还原出数字信号的1 和0。 幅移键控法(ASK)的载波幅度是随着调制信号而变化的,其最简单的形式是,载波在二进制调制信号控制下通断,此时又可称作开关键控法(OOK)。多电平MASK调制方式是一种比较高效的传输方式,但由于它的抗噪声能力较差,尤其是抗衰落的能力不强,因而一般只适宜在恒参信道下采用。 2-ASK 信号功率谱密度的特点如下: (1)由连续谱和离散谱两部分构成;连续谱由传号的波形g(t)经线性调制后决定,离散谱由载波分量决定; (2)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基带脉冲波形带宽的二倍。 1.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数字频率调制又称频移键控(FSK),二进制频移键控记作2FSK。数字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频率。2FSK

单管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单管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电路支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电流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了解支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了解信号源内阻Rs 对放大电路频带(上限截止频率f H )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图

2、直流通路 VCC 12V 将基极偏置电路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支流通路。开路电压:V BB = V CC*R B2/(R B1 + R B2) 电源内阻:R B = R B1 // R B2 三、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预习计算

直流工作点的调整 I CQ =1.0mA 时 3.3c R C CQ V R I V ==, 1.95BQ E CQ BE V R I V V ≈+= 12 '11 75.4//55.4CC BQ B CQ BQ B W B B V V R K I V R R R R K β-= =Ω +=-=Ω -7.5C CEQ CC BQ R BE V V V V V V =-+= I CQ =2.0mA 时 6.6c R C CQ V R I V ==, 3.15BQ E CQ BE V R I V V ≈+= 12 ' 1140.8, //20.8CC BQ B CQ BQ B W B B V V R K I V R R R R K β-= =Ω+=-=Ω -3C CEQ CC BQ R BE V V V V V V =-+= 由此可以得到扫描参数时的大致范围 要求:调节RW ,在ICQ=1mA 和2mA 时,测量VCEQ 的值,并记录RB1的值。 操作:对R W 进行参数扫描,通过观察Rc 上的电压变化 可以得到 CQ I ( c CQ c U I R = ), Uc 可以通过V (Vcc )-V(4)得到,从而可以在扫描参数设备时通过跟踪Uc 得到CQ I 为一 定值时对应的V CEQ 以及相应的R W 。 仿真结果(设备参数扫描):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 multisim 仿真 一、目的 2.19 利用multisim 分析图P2.5所示电路中b R 、c R 和晶体管参数变化对Q 点、u A ? 、i R 、o R 和om U 的影响。 二、仿真电路 晶体管采用虚拟晶体管,12V C C V =。 1、当5c R k =Ω, 510b R k =Ω和1b R M =Ω时电路图如下(图1): 图 1 2、当510b R k =Ω,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电路图如下(图2)

图 2 3、当1b R M =Ω时, 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电路图如下(图3) 图 3 4、当510b R k =Ω,5c R k =Ω时,β=80,和β=100时的电路图如下(图4)

图 4 三、仿真内容 1. 当5c R k =Ω时,分别测量510b R k =Ω和1b R M =Ω时的C E Q U 和u A ? 。由于输出电压很小,为1mV ,输出电压不失真,故可从万用表直流电压(为平均值)档读出静态管压降C E Q U 。从示波器可读出输出电压的峰值。 2. 当510b R k =Ω时,分别测量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C E Q U 和u A ? 。 3. 当1b R M =Ω时,分别测量5c R k =Ω和10c R k =Ω时的C E Q U 和u A ? 。 4. 当510b R k =Ω,5c R k =Ω时,分别测量β=80,和β=100时的C E Q U 和u A ? 。 四、仿真结果 1、当5c R k =Ω,510b R k =Ω和1b R M =Ω时的C E Q U 和u A ? 仿真结果如下表(表1 仿真数据)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数字逻辑与CPU 仿真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仿真实验 摘要:Multisim是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本次仿真实验便是基于Multisim软件平台对数字逻辑电路的深入研究,包括了对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中各集成元件的功能仿真与验证、对各电路的功能分析以及自行设计等等。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实验目的 (1)掌握用逻辑转换器进行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2)熟悉数字逻辑功能的显示方法以及单刀双掷开关的应用。 (3)熟悉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采用逻辑分析仪进行四舍五入电路的设计 ①运行Multisim,新建一个电路文件,保存为四舍五入电路设计。 ②在仪表工具栏中跳出逻辑变换器XLC1。 图1-1 逻辑变换器以及其面板 ③双击图标XLC1,其出现面板如图1-1所示 ④依次点击输入变量,并分别列出实现四舍五入功能所对应的输出状态(点击输出依 次得到0、1、x状态)。 ⑤点击右侧不同的按钮,得到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简化的表达式、 电路图及非门实现的逻辑电路。 ⑥记录不同的转换结果。

(2)分析图1-2所示代码转换电路的逻辑功能 ①运行Multisim,新建一个电路文件,保存为代码转换电路。 ②从元器件库中选取所需元器件,放置在电路工作区。 ?从TTL工具栏选取74LS83D放置在电路图编辑窗口中。 ?从Source库取电源Vcc和数字地。 ?从Indictors库选取字符显示器。 ?从Basic库Switch按钮选取单刀双掷开关SPD1,双击开关,开关的键盘控制设 置改为A。后面同理,分别改为B、C、D。 图1-2 代码转换电路 ③将元件连接成图1-2所示的电路。 ④闭合仿真开关,分别按键盘A、B、C、D改变输入变量状态,将显示器件的结果填 入表1-1中。 ⑤说明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表1-1 代码转换电路输入输出对应表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pdf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电路图 二、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 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根据电路分析原理,解释三者是什么关系?并在实验报告中验证原理。 三、实验数据: 电压电流U/V I/A 第一组12V 10A 6.800 -1.600 第二组0V 10A 2.000 -4.000 第三组12V 0A 4.800 2.400 四、实验数据处理: U2 + U3 = 2.000V + 4.800V = 6.800V = U3 I2 + I3 = (-4.000A) + 2.400A= -1.600A = I1 五、实验结论: 由电路分析叠加原理知:由线性电路、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

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本次实验中,第一组各数据等于第二组与第三组各对应实验数据之和,与叠加原理吻合,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即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科12 - 1班 学号:32 姓名:周龙 指导教师:刘倩 2015年5月20日

实验一、反相器版图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mos晶体管版图结构及绘制步骤; 2)、熟悉反相器版图结构及版图仿真; 2. 实验内容 1)绘制PMOS布局图; 2)绘制NMOS布局图;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并仿真; 3. 实验步骤 1、绘制PMOS布局图: (1) 绘制N Well图层;(2) 绘制Active图层; (3) 绘制P Select图层; (4) 绘制Poly图层; (5) 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6) 绘制Metal1图层; (7) 设计规则检查;(8) 检查错误; (9) 修改错误; (10)截面观察; 2、绘制NMOS布局图: (1) 新增NMOS组件;(2) 编辑NMOS组件;(3) 设计导览;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 (1) 取代设定;(2) 编辑组件;(3) 坐标设定;(4) 复制组件;(5) 引用nmos组件;(6) 引用pmos组件;(7) 设计规则检查;(8) 新增PMOS基板节点组件;(9) 编辑PMOS基板节点组件;(10) 新增NMOS基板接触点; (11) 编辑NMOS基板节点组件;(12) 引用Basecontactp组件;(13) 引用Basecontactn 组件;(14) 连接闸极Poly;(15) 连接汲极;(16) 绘制电源线;(17) 标出Vdd 与GND节点;(18) 连接电源与接触点;(19) 加入输入端口;(20) 加入输出端口;(21) 更改组件名称;(22) 将布局图转化成T-Spice文件;(23) T-Spice 模拟; 4. 实验结果 nmos版图

(完整版)基于QuartusII的数字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手册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通信二班姓名:孔晓悦学号:10082207 作业完成后,以班级为单位,班长或课代表收集齐电子版实验报告,统一提交. 文件命名规则如“通1_王五_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译码器、数据选择器、计数器等中规模数字集成电路(MSI)的逻辑功能及其使 用方法。 2. 掌握用中规模继承电路构成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 了解EDA软件平台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及主要功能。 二、预习要求 1. 复习数据选择器、译码器、计数器等数字集成器件的工作原理。 2. 熟悉所有器件74LS153、74LS138、74LS161的功能及外引线排列。 3.完成本实验规定的逻辑电路设计项目,并画出接线图,列出有关的真值表。 三、实验基本原理 1.译码器 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是将每个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高、低电平信号。译码器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即通用译码器和显示译码器。通用译码器又包括变量译码器和代码变换译码器。 变量译码器是一种完全译码器,它将一系列输入代码转换成预知一一对应的有效信号。 这种译码器可称为唯一地址译码器。如3线—8线、4线—16线译码器等。 显示译码器用来将数字或文字、符号的代码译成相应的数字、文字、符号的电路。如BCD-七段显示译码器等。 2.数据选择器 数据选择器也陈伟多路选择器或多路开关,其基本功能是:在选择输入(又称地址输入)信号的控制下,从多路输入数据中选择某一路数据作为输出。因此,数据选择器实现的是时分多路输入电路中发送端电子开关的功能,故又称为复用器。一般数据选择器有n 个地址输入端,2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个数据输入端,一个数据输出端或反码数据输出端,同时还有选通端。目前常用的数据选择器有2选1、4选1、8选1、16选1等多种类型。 3.计数器 计数器是一个庸医实现技术功能的时序部件,它不仅可以用来对脉冲计数,还常用作数字系统的定时、分频、执行数字运算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逻辑功能。 74LS161是4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它除了具有二进制加法计数功能外,还具有预置数、保质和异步置零等附加功能。 四、实验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能够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 示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