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目录

1、总则

2、设计文件的分类及组成

2.1设计文件的分类

2.2各种设计文件的说明

2.3设计文件的组成

3、图样)

3.1 制图

3.2 图纸幅面

3.3 图样在图纸上的安排原则

3.4 图样上的文字、符号及代号

3.5 不需单独绘制图样的原则

3.6 需单独绘制部件图的原则

3.7 图样的比例

3.8 图样上尺寸标注的补充规定

3.9 零件、部件的件号

3.10 技术特性表

3.11 管口表

3.12 明细栏

3.13 标题栏

3.14 大、小主标题栏

3.15 简单标题栏

3.16 附注

3.17 设备净重

3.18 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

3.19底图的描、校签字栏及选用表

3.20 图样的简化画法

4、技术文件

4.1 幅面

4.2 文字、符合及代号

4.3 章、条、款、项的划分、编号和排列格式

4.4 “注”及脚注

4.5 图及表的编排方法

4.6 文件号的编排方法

4.7 编写方法及内容

5 设计文件的修改

5.1 修改原则

5.2 修改方法

1 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以下称设备)设计文件的编制。

1.0.2设计文件应按每个设备、通用部件和标准部件单独成套。

1.0.3使用本规定时,必须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各级标准的管理办法。

1.0.4 与国外发生联系的设备设计文件的编制办法,除参照本规定执行外,可另行规定。

2 设计文件的分类及组成

2.1 设计文件的分类

初步设计文件

按设计阶段分工程图

施工图设计文件通用图

标准图

总图

装配图

设部件图

计零件图

文图样表格图

件特殊工具图

的管口方位图

分预焊件图

类按文件内容分

图纸目录

技术文件技术条件

计算书

说明书

原图及原稿

按使用目的和性质分底图

复印图(蓝图)

2.2 各种设计文件的说明

2.2.1初步设计文件:对设备制造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其内容主要有总图或装配图(复杂设备还应包括主要部件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条件、计算书、说明书等。

2.2.2 施工图设计文件:满足施工要求的全套设计文件。

2.2.3 工程图:为某项工程所需设备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注:其它工程选用时,或选用其它部门的工程图时,选用人应负技术责任。

2.2.4 通用图:通过生产考验或设备结构成熟,能重复使用,并经设计部门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工程图或系列化的设备、部件或零件的设计文件。

2.2.5 标准图: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系列化的设备、部件或零件的设计文件。

注:选用时,选用人仅对选用的正确性负责。

2.2.6 总图:表示设备的全貌、组成和特性的图样。它应表达设备各主要部分的结构特征、装配和连接关系,注有主要特征尺寸、外形尺寸,并写明技术特性、技术要求等内容。

注:当装配图能体现总图所应表示的内容,而又不影响装配图的清晰时,可不绘制总图。

2.2.7 装配图:表示设备的结构、尺寸、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和连接关系、技术特性和技术要求等内容的图样。

对于不绘制总图的设备,其装配图必须包括总图应表示的内容。

2.2.8 部件图:表示可拆或不可拆部件的结构、尺寸,所属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技术特性和技术要求等内容的图样。

2.2.9 零件图:表示零件的形状、尺寸以及加工、热处理和检验等内容的图样。

2.2.10 表格图:用综合图表表示多个形状相同,尺寸不一的零件、部件或设备的图样。2.2.11 特殊工具图:表示设备安装、试验和维修时使用的特殊工具的图样。

2.2.12 预焊件图:表示供设备保温或设置平台等需要,在制造厂预先焊制的零、部件的图样。该图一般根据设备安装需要确定,其图号编入设备安装图中。

2.2.13 管口方位图:为了提供设计文件再次选用的可能性,或由于绘制设备施工图时管口方位尚难确定,装配图上的管口方位可不定,此时,应在图纸的技术要求中注明“管口方位见管口方位图,图号见选用表”。根据工程配管需要,由工艺人员编制管口方位图,图号编入设备安装图中。但设备制造时,应根据提供的管口方位图进行制造,该图样只表示设备的管口方位及管口与支座、地脚螺栓等的相对位置(指在垂直于设备主轴线的视图上的位置),其管口的符号、大小、数量等均应与装配图上管口表中所示的一致,且必须注明设备名称、设备装配图图号,以及该设备在使用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图中的位号。

管口方位图须经设备设计人员会签。

对无再次选用可能,且管口方位在绘制施工图时已能确定的设备,不必另绘管口方位图。此时,在图纸的技术要求中注明“管口方位按本图”。

2.2.14 图纸目录:表示每个设备(包括通用部件或标准部件)全套设计文件的清单。

2.2.15 技术要求:包括设备(或零部件)在制造、试验和验收时应遵循的规范或规定,以及对于材料、表面处理及涂饰、润滑、包装、保管和运输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2.17 说明书:关于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特性、制造、安装、运输、使用、维护、检修及其它必须说明的文件。

2.2.18 原图及原稿:供描绘底图或CAD制图以及复制打字用的原始设计文件。

2.2.19 底图:是经描绘或打印而成的设计文件的基本凭证,是复制设计文件的底版。

2.2.20 复印图:用底图以晒制、复印或洗印等方法复制而成的,它是用于设备制造和对外发送的设计文件。

2.3 设计文件的组成

不同的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组成亦不同,每个设备(包括通用部件或标准部件)整套设计文件的组成应符合下表规定:

3 图样

3.1 制图

制图方法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及本规定。

3.2 图纸幅面

3.2.1 图纸幅面应按GB4457.1《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定。

3.2.2 在一张图纸上绘制若干图样时,可以如图3-1A所示,其中每个幅面尺寸应符合

GB4457.1《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定,亦可如图3-1B所示,以内边框为准,用细实线划分为接近标准幅面尺寸的图样幅面。

3.2.3 必要时,标题栏的位置亦可按图3-1c、图3-1d所示的方式布置。

图3-1A A1图纸幅面划分若干图图3-1B A1图纸幅面划分为若干图样幅面的举例样幅面的举例

3.2.4 A5图纸不允许单独存在。

图3-1c图3-1d

3.3 图样在图纸上的安排原则

3.3.1 总图或装配图一般不与零、部件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但对只有少数零、部件的简单设备,允许将零、部件和装图安排在同一张图纸上,此时图纸不超过A1幅面,装配图安排在图纸的右侧。

3.3.2 部件及其所属零件的图样,应尽可能画在同一张图纸上。此时部件图应安排在图纸的右下侧和右侧。

3.3.3 同一设备的零、部件图样,应尽量编排在一张图纸上。若干零、部件图需编排成两张以上图纸时,应尽可能将件号相连的加工、安装、结构关系密切的零件图安排在同一张

3.3.4 当一个装配图的部分视图分画在数张图纸上时,应按下列规定:

3.3.

4.1 主要视图及其所属的技术要求、附注、技术特性表、管口表、明细栏和图纸目录均应安排在第一张图纸上。

3.3.

4.2 在每张图纸的“附注”中要说明其相互关系。例如:

在主视图图纸上

附注:左视图、A向视图及B-B剖面见图×××××-×。

(×××××-×为上述视图、剖面所在图号)

在其它视图图纸上

附注:主视图见图×××××-×。

3.3.5 图样中的局部放大图应尽量安排在被放大部位的附近。当一个图样有较多局部放大图时,允许按其顺序号整齐排列在离被放大部分较远的地方或安排在另一张(或几张)图纸上,但其方位及结构形状等应与被放大部分一致。在另一张图纸上绘制局部放大图时,这张图纸上不得再绘其它零、部件图样。

3.3.6 标题栏、明细栏、管口表、技术特性表、图纸目录、技术要求和附注在图面上的排列见图3-2~3-7。

图3-2 当总图与装配图分开绘制时

3.4 图样上的文字、符号及代号

3.4.1 图样上的文字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

3.4.2 公差配合、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镀涂和热处理的代号及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3.4.3 焊缝符号和代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规定。焊缝结构和代号在图形中未标注时,

3.4.4 管口符号采用小写英语字母表示。

3.4.4.1 管口符号的标注次序应由主视图的左下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图3-3 装配图兼作总图时

图3-4

图3-6

图3-7

3.4.4.2管口符号标注位置如图3-8。

图3-8

3.4.5 图样上的字体大小应符合下列规定:

3.4.5.1标题栏中的图名和图号,图形中的件号和管口符号,局部放大图的序号,剖面、剖视、向视图的字母代号和图形名称以及文字说明的标题(如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管口表、附注等)应采用不小于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规定的7号字体。其中图形中的件号、管口符号、局部放大图的序号及剖面、剖视、向视图的字母代号应以粗体字书写或打印。

3.4.5.2文字说明和明细表、管口表、技术特性表中的汉字应采用5号字体,数字和字母采用3.5号字体。

3.4.5.3尺寸数字采用2.5~3.5号字体。

3.5无需单独绘制图样的原则

每一个设备、部件或零件,一般均应单独绘制图样。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不单独绘制。

3.5.1 已例入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标准零部件和外购件。

3.5.2 对结构简单,而尺寸、形状及其它要求已在部件图上表示清楚,无需机械加工(焊缝坡口及少量钻孔等加工除外)的铆焊件、浇入件、胶合件等,可不单独绘制零件图。3.5.3 几个铸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一起备模划线者,应按部件图绘制,不必单独绘制零件图(如分块铸造的篦子板和分块焊接的篦子板),但时在部件图上必须表示出为制造零件所

3.5.4 尺寸符合标准的螺栓、螺母、垫圈、法兰等连接零件,其材料虽与标准不同,亦可不单独绘制零件图,但应在明细栏中注明规格和材料,并在备注内注明“尺寸按××××标准”字样。此时,明细栏中的“图号或标准号”一栏不应标注标准号。

3.5.5 两个相互对称、方向相反的零件一般应分别绘出图样。但两个简单的对称零件,在不致造成施工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只画出其中一个。但每件应标以不同的件号,并在图样中予以说明。如“本图样系表示件号×,而件号×与件号×左右(或上下)对称”。 3.5.6 形状相同、结构简单,用同一图样可表示清楚且不超过5个不同可变参数的零件,可用表格图绘制,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3.5.6.1 在图样中必须注明共同的不变参数及文字说明,而可变参数则以字母代号标注。 3.5.6.2 表格中必须包括件号、图号和每个可变参数的数值及重量等。

3.5.7 对于需经组合后进行加工的简单部件,可不单独绘部件图,但必须在零件图中注明需组合后再进行机械加工。如:“×面需在与件×组焊接后进行加工”等字样。 3.6 需单独绘制部件图的原则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单独绘制部件图。

3.6.1 由于加工工艺或设计的需要,零件必须在组合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的部件。如:带短节的设备法兰,由两半组成的大齿轮,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零件组成的蜗轮等。

3.6.2 具有独立结构,必须画出部件图才能清楚地表示其装配要求、机构性能和用途的可拆或不可拆部件。如搅拌传动装置、对开轴承、联轴节等。 3.7 图样的比例

3.7.1 图样一般应按GB4457、1《机械制图 图纸幅面及格式》中规定的比例绘制,必要时可用M1∶6、M1∶30。

3.7.2 表格图、通用局部放大图可不标注比例,但必须按其中一组参数的比例画出。 3.7.3 图样中的某些视图(包括剖视、剖面、局部放大)的比例与主视图不同时,应在视

图的字母代号下方注出比例,中间用细实线隔开,如1

:2A

A 。如图形不按比例时,应在标

注比例的位置注明“不按比例”字样。 3.8 图样上尺寸标注的补充规定

3.8.1 尺寸标注基准面一般从设计要求的结构基准面开始,并应考虑所注尺寸便于检查。 3.8.1.1 设备的结构基准面,一般应取筒体和封头的结合处、设备法兰的端面、裙座或其

图3-10

3.8.1.2接管伸出长度以接管中心线和相接零件的外表面的交点为基准标注,如图3-10。

3.8.2除参考尺寸、外形尺寸例外,不允许标注封闭尺寸。

3.9零件、部件的件号

3.9.1 编注件号的原则

3.9.1.1 所有部件、零件(包括表格图中的各零件、薄衬层、厚衬层、厚涂层)和外购件,不论有图或无图均应编注独立的件号,不得省略。

3.9.1.2 一个图样中相同的零件、或相同的部件应编注同一件号。

3.9.1.3 直属零件与部件中的零件相同,或不同部件中的零件相同时,应将其分别编注不同的件号。

3.9.1.4 一个图样中的对称零件应编注不同件号。

3.9.1.5 对于可替换的零、部件(如变速皮带轮等)应编注同一件号,但须在件号右下角分别加注a、b、c等字母以示区别。如18a、18b、18c等。

3.9.2 件号编注方法:

3.9.2.1 在一个设备中将直接组成设备的部件、直属零件和外购件以1、2、3、……顺序表示。

3.9.2.2 组成一个部件的零件或二级部件的件号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连字符号隔开,如:

2 – 4

部件中的零件或二级部件顺序号。

部件件号。

3.9.2.3 组成二级部件的零件的件号由二级部件件号及零件顺序号组成,中间用连字符号隔开,如:

2 – 4 – 3

二级部件中的零件顺序号。

二级部件件号。

3.9.2.4 三级或三级以上部件的零件件号按上述原则类推。

3.9.3 标注方法

3.9.3.1 件号应尽量编排在主视图上,并由其左下方开始,按件号顺序顺时针整齐地沿垂直

图3-11

3.9.3.2 一组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垫片、……)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一组零件或另外绘制局部放大图的一组零、部件,允许在一个引出线上同时引出若干件号,但放大图上应将其件号分开标注。

3.10 技术特性表

3.10.1 格式举例见表3-1或表3-2,表格内容按3.10.2。

表3-1 技术特性表

3.10.2 对于一般化工设备表格内容应包括设计压力、工作压力(MPa)(指表压,若为绝对压力应注明“绝压”)、设计温度、工作温度(℃)、焊接接头系数(φ)、腐蚀裕量(mm)以及容器类别等。此外,根据设备类型不同还应填写下列内容。

表3-2 技术特性表

可参照换热器填写。

3.10.2.2 换热器类:上述内容应按壳程、管程分别填写,同时还应填写换热面积(m2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计算)。

3.10.2.3 搅拌器类:全容积(m3必要时应填写操作容积)、搅拌转数(r·p·m)、电动机功率(KW)等。

3.10.2.4 塔器类:设计风压(N/m2)、地震设防烈度。对专用塔尚须填写气量、喷淋量、

填料比表面积和填料体积等。

3.10.2.5 其它类型的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3.10.3 对专用设备应填写主要物料名称,若为有毒、易燃或腐蚀性较强的物料应详细填写。

3.11 管口表

3.11.1 格式及填写方法见表3-3

3.11.2 管口公称尺寸按公称直径填写,无公称直径时,按实际内径填写(矩形孔填“长×宽”,椭圆孔填“长轴×短轴”)。

3.11.3 带衬管的接管,按衬管的实际内径填写;带薄衬里的钢接管,按钢接管的公称直径填写;若无公称直径,按3.11.2填写。

3.11.4 管口符号用a、b、c、……。按顺序由上而下填写。当管口规格、连接标准、用途完全相同时,可合并成一项填写,如c1

~2

3.11.5 不对外连接的管口,在连接尺寸标准和连接面形式两栏内用斜细实线表示,如人孔、手孔等。

3.11.6 螺纹连接的管口公称尺寸栏按3.11.2填写,连接尺寸标准栏内填写螺纹规格,如M24、G3/4、ZG3/4,连接面形式栏内填写内螺纹或外螺纹。

3.11.7 标准图或通用图中对外连接的管口,在用途或名称栏内用斜细实线表示。

3.12 明细栏

3.12.1 格式见表3-4。

表3-4 明细栏

3.12.2 位置如图3-2~图3-6。

3.12.2.1 总图中位于主标题栏上方;装配图和部件图中位于简单标题栏上方;当装配图兼作总图时,位于主标题栏上方。

3.12.2.2 当件号较多位置不够时,可按顺序将一部分放在主标题栏左边。此时该处明细栏的表头无需重复。

3.12.3 填写方法

3.12.3.1 件号栏按图形上件号的顺序,由下而上填写。

3.12.3.2 图号或标准号栏

a 填写零、部件图所在图纸的图号(无图样的零件,此栏不填)。

b 填写标准零、部件的标准号(材料不同于标准件的零件,此栏不填)。

c 填写通用图的图号。

3.12.3.3 名称栏填写零、部件或外购件的名称。零件、部件和名称应尽可能简短,并采用规范的术语,例如人孔、、管板、筒体、盖等。

(a) 标准零、部件按标准规定的标注方法填写。如:填料箱PN6、DN50;封头DN1000×10。

(b) 无图样的零件在名称后应列出规格或实际尺寸。如:

筒体DN1000 δ=10 H=2000(指以内径标注时)

筒体φ1020×10 H=2000(指以外径标注时)

接管φ57×3.5 L=160

垫片φ1140/φ1030 δ=3

角钢∠50×50×5 L=500

(c) 外购件按有关部门规定的名称填写。

3.12.3.4 数量栏

(a) 总图、装配图、部件图中填写所属零件、部件及外购件的件数。

(b) 大量的木材、各种胶合剂、填充物等以m3计。

(c) 标准耐火砖、标准耐酸砖和特殊砖等以块或m3计。

(d) 对于部件和外购件,此栏不填。但对需注明材料的外购件,此栏仍需填写。

3.12.3.6 重量栏

(a) 零、件重量应准确到有效数字三位,小数点后取两位,贵重金属例外。如1150、115、

11.5、1 15。

可。

3.13 标题栏

3.13.1 大主标题栏:格式见表3-5,用于工程图0、1、2号图纸上。

3.13.2 小主标题栏:格式见表3-6,用于工程图3、4号图纸及技术文件首页上。

3.13.3 简单标题栏:格式见表3-7,用于零部件图。

3.13.4 标准图或通用图主标题栏:格式见表3-8,用于标准图或通用图上。

3.14 大、小主标题栏

见表3-5,表3-6。

3.1

4.1 空格⑴填写设计单位名称。

3.1

4.2 空格⑵图纸名称栏分三行填写:第一行填写设备名称,第二行填写设备主要规格,第三行填写图样或技术文件名称。例如:

表3-5 大主标题栏

表3-6 小主标题栏

表3-7 简单标题栏

3.1

4.2.1 设备名称

a、通用设备的名称应按工程单元设备的名称命名,并在基本名称前冠以必要的特性。例如容器类的计量槽、高位槽、立式贮槽等;塔类浮阀塔、筛板塔等;换热器类的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等。

b、专用设备名称,按照化学反应或设备的特殊工艺用途命名。如氨合成塔、氯乙烯聚合釜、电解槽、电石炉等。

3.1

4.2.2 填写主要规格时按下列规定。

a、塔类:注出公称直径及总高度DN×H,两段直径不同时应按DNA/DNB×H标注(DNA为塔上段内径;DNB为塔下段内径)。

b、对换热器应注出公称换热面积,对蒸发设备应注出加热面积。如F=××m2。

c、槽罐类:应注出公称容积,如VN=××m3。

d、特殊设备应注明其特性。如电解槽应注出电流大小:I=××××安培。

3.1

4.2.3 填写图样及技术文件名称按下列规定:

a、图样和技术文件名称按2.1设计文件分类规定填写。

b、一台设备的图样部分,仅一张图纸时,不必填写。

c、同一张图纸上绘有零件图和部件图时,可写为“零部件图)。

d、复杂设备的部件较多,且每一部件的图纸较多,此时在零部件图的主标题栏内应将部件名称注出。

e、零部件图的主标题栏内不填设备规格。

3.1

4.3 空格(3)图号栏:填写该图图号。

3.1

4.3.1 图号编注方法如下:

××

设计顺序号

设备类别代号

3.1

4.3.2 图号中的设备类别代号规定如下:

储存类——Ch 分离类——Fn

反应类——Fa 塔类——Ta

换热类——Hr 炉类——Lu

3.1

4.3.3 图号中的尾号以每张图纸为单位按总图、装配图、部件图、零部件图、零件图、工具图……等顺序编排。但部件图中的零件图尾号应尽量与该部件图的尾号连在一起。

3.1

4.3.4 图样部分只有一张图纸时,图号(即设备文件号)不加尾号。

3.1

4.4 空格(4)工程名称栏:一般不填写,初步设计的总图需注出工程名称。

3.1

4.5空格(5)项目名称栏:一般不填写,初步设计的总图上填写设备所在车间的名称或代号。

3.1

4.6空格(6)设计阶段栏:填写“初步设计”或“施工图”。

3.1

4.7比例栏:填写总图、装配图中主要视图的比例。零部件的比例应在各图样的简单标

题栏内填写。

3.1

4.8空格(7)修改标记栏:在修改图纸时填写修改标记。

3.15 简单标题栏

格式见表3-7。

3.15.1件号、名称、材料、重量栏中的填写内容均与总图、装配图或部件图的明细栏中的内容一致。

3.15.2当直属零件和部件中的零件或不同部件中的零件用同一零件图样时,件号栏内应分行填写清楚各个零件的件号。

3.15.3比例栏:填写零件或部件主要视图的比例。不按比例的图样,应用斜细实线表示。

3.16 附注

位置在技术要求的下方,内容为填写必要的说明。

3.17 设备净重

3.17.1 设备净重标注在明细栏的右上方。

3.17.2 当设备中有特殊材料(如贵重金属、触媒、瓷环)应分项列出。

如:设备净重:××××Kg

其中:不锈钢×××Kg

瓷环×××Kg

3.17.3 设备净重取整数,在100Kg以上时末位数采用1~4进到5,6~9进到10的方法,贵重金属例外。

3.17.4 零、部件的重量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18 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

规定,以及对于材料、表面处理及涂饰、润滑、包装、保管和运输等的特殊要求。 3.18.2 技术要求应写在图纸的右上方,用条文表示,也可用表格形式表示。当内容多,在图纸上写不下时,可单独编写。单独编写的技术要求称为技术条件。

3.18.3 对于同一类型或同种材料的设备或部件,可编写通用技术条件,对专用设备和主要设备亦可编写专用技术条件。

3.18.4 单独编写的技术条件或通用、专用技术条件均应给以文件号。

3.18.5 当采用单独编写的技术条件或通用、专用技术条件时,应在图纸右上方技术要求中注明“技术要求按××技术条件,文件号×××××–×”。

3.18.6 技术要求中还应写明对设备管口的要求。如“管口方位按本图”或“管口方位见管口方位图”。

3.19 工程图底图的描、校签字栏及选用表

3.19.1 描、校栏格式见表3-9。位置放在图纸的左上角内边框外,处于内外边框之间,其右端与内边框线齐。见图3-2~3-7。

表3-9

3.19.2 选用表格式见表3-10,由选用人逐项填写,位置放在图纸的左下角内边框内,见图3-2~3-4

表3-10 3.20 3.20.1 设备涂层、衬里剖面的简化画法。

3.20.1.1 薄涂层(指搪瓷、喷镀金属及喷涂塑料等)的表示方法:在图样中不编件号,仅在被涂表面处画出与该表面平行的粗点划线,并标注涂层的内容,见图3-14。详细要求可写

图 3-14

3.20.1.2 薄衬层(指衬橡胶、衬石棉板、衬聚氯乙烯薄膜、衬铅、衬金属板等)的表示方法如图3-15。

3-15

如衬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相同或不相同材料的薄衬层时,仍可按上图表示,只画一根细

实线。

a 当衬层材料相同时,须在明细栏的备注栏内注明厚度和层数,只编一个件号。

b 当衬层材料不同时,应分别编件号,在放大图中表示其结构;在明细栏的备注栏内注明每种衬层材料的厚度和层数。

3.20.1.3 厚涂层(指涂各胶泥、混凝土等)的表示方法:

a 在装配图的剖视图中,如图3-16。

图 3-16

b 必须用局部放大图详细表示其结构和尺寸(其中包括增强结合力所需的铁网或挂钉等的结构和尺寸)。

3.20.1.4 厚衬层(指衬耐火砖、耐酸板、辉绿岩板和塑料板等)的表示方法:

a 在装配图的剖视图中,如图3-17。

图 3-17

b 必须用局部放大图详细表示其结构和尺寸。图中一般结构的灰缝以单线(粗实线)表示,特殊要求的灰缝应用双线表示,如图3-18。

图 3-18

3.20.2 装配图中接管法兰的画法: 3.20.2.1 一般法兰的连接面型式如图3-9。

图 3-19

3.20.2.2 对于特殊型式的接管法兰(如带有薄衬层的接管法兰),需以局部剖视图表示,如图3-20。

图 3-20

3.20.3 装配图中螺栓孔及法兰连接螺栓等的画法: 3.20.3.1 螺栓孔在图形上用中心线表示,如图3-21。

图3-21

3.20.3.2 一般法兰的连接螺栓、螺母、垫片,如图3-22。

注:“×”及“+”符号的线条应为粗实线。

3.21.3.3 同一种螺栓孔或螺栓连接,在俯视图中至少画两个,以表示方位(跨中或对中)。

3.21.4 多孔板孔眼的画法

3.21.

4.1 按规则排列的管板、拆流板或塔板上的孔眼,如图3-23。

图3-23

孔眼的倒角和开槽、排列方式、间距、加工情况,应用局部放大图表示。

图3-24中“+”为粗实线,表示管板上定距杆螺孔的位置。该螺孔与周围孔助的相对位置、排列方式、孔间距、螺孔深度等尺寸和加工情况等,均应用局部放大图表示。

3.21.

4.2 按同心园排列的管板、折流板或塔板的孔眼,如图3-24。

3.21.

4.3 对孔数要求不严的多孔板(如隔板、筛板等),不必画出孔眼,如图3-25。此时必须用局部放大图表示孔眼的尺寸、排列方法及间距。

设计文件编制的有关规定

设计文件编制的有关规定 一、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 (一)项目批准文件; (二)城市规划: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铁路、交通、水利等专业建设工程,还应当以专业规划的要求为依据。 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规划、选址、设计、岩土治理和施工的需要。 二、设计工作程序 根据建设部(1995)230号文件规定,大中城市建筑设计为三个阶段。即: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小型和技术简单的城市建筑,可以方案设计阶段代替初步设计阶段,对技术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项目,需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一)前期准备 研究设计依据,收集原始资料,现场勘查及调查研究。 l可行性研究报告。 2规划局核定的用地位置、界限、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有关的政策、法令、规范、标准。 4气象资料、地质条件、地理环境。 5.市政设施供应情况。 6.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及所提供的设计要求。 7设计合同。 (二)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的深度应符合建设部2003年的规定(建质[2003]84号文),(1995)230号文件中《城市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已作废。编制方案设计文件,应当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 (三)初步设计要以业主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方案批准为依据。 初设的深度要符合上述文件的规定,建设部(1992)102号文《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已作废。由于该文件内容繁多,此处从略,但总的原则是: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要符合上述文件的规定。建设部(1992)102号文《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已作废。 应当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并注目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和工艺生产线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三、有关修改设计文件方面的规定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得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经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修改单位对修改的勘察、设计文件承担相应责任。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发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有权要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进行补充、修改。

2016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目录 1、总则 2、设计文件的分类及组成 2.1设计文件的分类 2.2各种设计文件的说明 2.3设计文件的组成 3、图样) 3.1 制图 3.2 图纸幅面 3.3 图样在图纸上的安排原则 3.4 图样上的文字、符号及代号 3.5 不需单独绘制图样的原则 3.6 需单独绘制部件图的原则 3.7 图样的比例 3.8 图样上尺寸标注的补充规定 3.9 零件、部件的件号 3.10 技术特性表 3.11 管口表 3.12 明细栏 3.13 标题栏 3.14 大、小主标题栏 3.15 简单标题栏 3.16 附注 3.17 设备净重 3.18 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 3.19底图的描、校签字栏及选用表 3.20 图样的简化画法 4、技术文件 4.1 幅面 4.2 文字、符合及代号 4.3 章、条、款、项的划分、编号和排列格式 4.4 “注”及脚注 4.5 图及表的编排方法 4.6 文件号的编排方法 4.7 编写方法及内容 5 设计文件的修改 5.1 修改原则 5.2 修改方法

1 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以下称设备)设计文件的编制。 1.0.2设计文件应按每个设备、通用部件和标准部件单独成套。 1.0.3使用本规定时,必须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各级标准的管理办法。 1.0.4 与国外发生联系的设备设计文件的编制办法,除参照本规定执行外,可另行规定。 2 设计文件的分类及组成 2.1 设计文件的分类 初步设计文件 按设计阶段分工程图 施工图设计文件通用图 标准图 总图 装配图 设部件图 计零件图 文图样表格图 件特殊工具图 的管口方位图 分预焊件图 类按文件内容分 图纸目录 技术文件技术条件 计算书 说明书 原图及原稿 按使用目的和性质分底图 复印图(蓝图)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 一、基本概念 压力容器的设计,就是根据给定的性能要求、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确定容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合适的材料,计算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尺寸,最后给出容器及其零部件的图纸,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条件。正确完整的设计应达到保证完成工艺生产。正确完整的设计应达到保证完成工艺生产,运行安全可靠,保证使用寿命、制造、检验、安装、操作及维修方便易行,经济合理等要求。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是力学问题,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在本节中,主要讨论压力容器设计中的有关强度问题。 所谓强度,就是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会不会因应力过大而发生破裂或由于过度性变形而丧失其功用。具体来讲,就是在外载荷作用下,容器结构内产生的应力不大于材料的许用 应力值,即: ζ≤K〔ζ〕t (1) 这个式子就是强度问题的基本表达式。压力容器的设计计算就是围绕这一关系式而进行 的。 公式(1)中的左端项是结构内的应力,它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求解结构的应力状态,它们的大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有解法(如弹性力学法、弹型性分析法等)、试验法(如电阻应变计测量法、光弹法、云纹法等)及数值解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应用这些方法可以精确或近似地求出结构的应力,然而,每一种结构的应力都有其特殊性,目前可求解的只是问题的绝大部分,仍有许多复杂结构的应力分析有等人们进一步探讨。求出结构内任一点的应力后,所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处理这些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最多可含有6个应力分量,哪个应力起主要作用,这些应力对失效起什么作用,对它们如何控制才不致发生破坏,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选择相应的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以便与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许用应力相比较,将应力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公式(1)中的右端项是强度控制指标,即材料的许用应力。它涉及到材料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ζb、屈服强度ζs 等)的确定及安全系数的选用等问题。当采用常规设计法,且只考虑静载问题时,系数K=1.0;如果考虑动载荷,或采用应力分析设计法,K≥1.0,此时 设计计算将更加复杂。 把强度理论(公式(1))具体应用到压力容器专业,就称这为压力容器的强度理论,它又增加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特殊要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容器的设计规定和标准等。 1、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在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时,要对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因素使材料发生某一类型破坏的。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对材料破坏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认为材料的某一类型破坏现象是由哪些因素所引起的,这种假说通常就称为强度理论。一种类型的破坏是脆性断裂破坏,第Ⅰ、Ⅱ强度理论依据于它;一种类型的破坏是型性流动破坏,第Ⅲ、Ⅳ强度理论以此为依据。 建立强度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一种材料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即使是什么样的条件材料不会破坏失效。根据不同的强度理论可以得到复杂应力状况下三个元应力的某种组合,这种组合应力ζxd和轴向拉伸时的单向拉应力在安全程度上是相当的,具有可比性,可以与单向屈服应力相比较而得出强度条件,因此,通常称ζxd为相当应力或当量应力。

3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程序

受控编号: X/XX XXXXXXXXXXXXXXX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 Q/HYTSG ZZ005-2013 压力容器设计控制程序 2013-06-01发布 2013-06-01实施 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XXXX有限公司压力容器只奥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 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程序 Q/HYTSG ZZ005-2011 1.目的 对压力容器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设计满足委托方和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Q/HYTSG SJ001-201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Q/HYTSG SJ003-2011 《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程序》 Q/HYTSG SJ010-2011 《执行设计许可规则控制程序》 Q/HYTSG SJ011-2011 《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 Q/HYTSGZ SJ004-2011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编制与审查制度》 Q/HYTSGZ SJ005-2011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文件编制管理规定》 Q/HYTSGZ SJ006-201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更改管理规定》 Q/HYTSGZ SJ007-201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复用管理规定》 Q/HYTSGZ SJ008-2011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图编写制度》 Q/HYTSGZ SJ009-201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签署制度》 Q/HYTSGZ SJ010-201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制度》 Q/HYTSGZ SJ011-201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档案(含电子文档)保管管理规定》 Q/HYTSGZ SJ012-2011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的质量评定管理规定》 Q/HYTSGZ SJ014-2011 《压力容器设计许可印章使用管理规定》 Q/HYTSGZ SJ015-2011 《压力容器外来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3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压力容器设计全过程的控制。 4.职责 4.1 技术研发部负责压力容器设计全过程的控制。 4.2 委托方(设计委托单位或公司项目经理)负责下达设计任务委托书。 5. 压力容器设计控制程序 压力容器设计工作分为设计许可、设计输入、设计过程、、设计输出、外来设计文件控制、设计文件验证、材料代用、设计更改、设计文件的复用等九个控制环节,设计工作应符合Q/HYTSG SJ003《设计工作程序》和Q/HYTSG SJ011《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5.1设计许可 5.1.1本控制环节只设有设计许可一个控制点,公司的压力容器设计必须与本公司获取的《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批准的类别、级别和品种范围相符。 5.1.2应明确压力容器的设计条件,设计技术负责人或技术研发部负责人负责下达设计任务书。 5.1.3压力容器的设计工作,可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新技术的采用程度,而决定不同的分段方法设计。通常情况下,可按设计条件、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应符合《压力容器制造许2011-01-01发布2011-01-01实施

压力容器设计全套表格

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 压力容器制造记录表卡 压力容器设计任务书 编号 名称 任务来源 设计依据 设 计 内 容 设计人 计划工作量 要求完成日期 备注 编制: 年月日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 压力容器制造记录表卡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修改书 编号 名称 图号 修改标记修改内容修改人日期 接受修改代表(签字盖章) 年月日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表 图号/文件号名称类别/级别设计人校核人设计日期 施工图总数采用标准图张数通用图张数 审查内容审查结果存在问题修改情况 一、贯彻执行法规、标 准的正确性(包括执行 本单位的制度) 1、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条 件图 2、计算书选用计算软件 参数输入 3、总图技术要求 4、总图图样 5、零部件图 6、标题栏签署 7、材料表(含选材的标 准) 二、标准化率(按用标准 图数/图纸总数) 三、通用化率(按用通用 图数/图纸总数) 标准化 审查人 日期修改人日期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更改通知单 图(代)号和名称更改原因编号 更改实施日期 共页 第页发至 处理意见需同改文件 备注会 签 签署日期 签署 编制校 核 审 核 批 准 日期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校审记录表 图号名称 设计文件档案号 设计人共页第页序号校审意见修改情况 校审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校审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注:1、修改情况栏由设计人填写。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评定卡 图号名称 设计文件 代号名称 档案号 起止日期设计人 实耗工时设计校核审核 完成成品新图张 新表张 标准图张 通用图张 校、审核发现错误数个/张 设计错误统计错误性质校核标准化审查审核累计图面错误 一般错误 技术错误 质量 评定意见 审核人 签字 日期设计责任工程师/ 批准人 签字 日期 单位技术职能机构 对质量抽查的意见签字 日期 设计人意见校核人 意见 签字 日期 备注 说明:1、图纸张数以折合1号图计算,表格以折合4号图计算。 2、由部门保存作为业务考核的参考。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管理,保证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设计。 第1.0.3条设计文件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各阶段设计文件要完整,内容、深度要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要准确清晰,整个文件经过严格校审,避免“错、漏、碰、缺”。 第1.0.4条在项目决策以后,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设计阶段。大型和重要民用建筑工程,在初步设计前,应进行设计方案优选。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建筑工程,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 第1.0.5条在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搞清与工程设计有关基本条件,收集必要设计基础资料,进行认真分析。 第1.0.6条设计文件内容与深度 一、初步设计 1.初步设计文件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组成,其编排顺序为: (1)封面 (2)扉页 (3)初步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图纸 (6)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工程概算书 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 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内部作业,有关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资料、方案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 2.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审批要求: (1)应符合已审定设计方案; (2)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4)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依据; (5)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6)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 二、施工图设计 1.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初步设计进行编制,内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或首页)、图纸、工程预算书等。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年版完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TSGR1001-2008_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8年1月8日

2004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起草任务书。2004年4月、6月,中国特检院成立起草组,分别在无锡、北京召开《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首次会议。2004年7月、10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就起草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讨。2004年8月、2005年1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末次工作会议,经讨论修改,形成了《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草案,同时邀请部分设计院专家对草案进行了讨论。2004年11月、2005年2月,中国特检院向特种设备局上报了《压力管道设计资格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的征求意见稿。2005年2月、1 2月,特种设备局分别以质检特函[2005]5号文、[2005]65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以及公民的意见。2005年4月、2006年7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分别向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征求意见。2005年9月、2006年11月,分别将《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报批稿上报特种设备局,特种设备局经研究决定将两规则进行合并。2007年4月,经《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和《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规则》主要起草人员的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报批稿。2008年1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修订的主要依据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在充分考虑我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现状及其特点的前提下,以确保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质量为目的,在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及答案(二)

2013年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姓名:得分 一、填空(本题共20 分,每题2 分) 1 、当载荷作用时,在截面突变的附近某些局部小范围内,应力数值急剧增加,而离开这个区域稍远时应力即大为降低,趋于均匀,这种现象称为_应力集中。 点评:这是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常见于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 2、在正常应力水平的情况下,Q245R 钢板的使用温度下限为-20℃。 点评:该题出自GB150.2,表4,考查设计人员对材料温度使用范围的掌握。 3、对于同时承受两个室压力作用的受压元件,其设计参数中的 计算压力应考虑两室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 点评:考查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的概念,GB150 .1 4.3.3 规定。 4、焊接接头系数的取值取决于焊接接头型式_和无损检测长度比例。 点评:考查设计人员对焊接接头系数选取的理解。 5、整体补强的型式有:a. 增加壳体的厚度,b.厚壁管,c. 整体补强锻件__ 。 点评:GB150.3 6.3.2.2 的规定 6、椭圆封头在过渡区开孔时,所需补强面积A 的计算中,壳体的计算厚度是指椭圆封头的_ 计算_厚度。 点评:明确开孔部位不同,开孔补强计算所用的厚度不同,见公式5-1(P116),开孔位于。 7、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点评:见GB150.4 11.4.9.1 8、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等20%)两 种。对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于50% 。 点评:《固容规》第4.5.3.2.1 条。 9、换热器设计中强度胀中开槽是为了增加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拉脱力而对管孔的粗糙度要求 是为了密封。 点评:考察设计者对标准的理解和结构设计要求的目的。 10、压力容器专用钢中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材的P≤%、S ≤% 二、选择(本题共20 分,每题 2 分,以下答案中有一个或几个正确,少选按比例得分,选 错一个不得分) 1 、设计温度为600℃的压力容器,其壳体材料可选用的钢板牌号有a、b. a.S30408, b.S31608, c.S31603 点评:奥氏体不锈钢当温度超过525℃时,含碳量应不小于0.04%,超低碳不锈钢不能适用,因热强性下降,此题是考查此概念。 2 、外压球壳的许用外压力与下述参数有关b,d 。 a.腐蚀裕量 b.球壳外直径 c.材料抗拉强度 d.弹性模量 点评:本题为基本概念试题,考查影响许用外压力的的有关因素 3、外压计算图表中,系数A 是(a,c,d )。 a. 无量纲参数 b. 应力 c. 应变 d 应力与弹性模量的比值

压力容器设计.

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概述 设计准则 常规设计 分析设计 疲劳分析 & 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压力容器发展趋势:①高参数 ②大型化 ③选用高强度材料。 本章着重介绍:①压力容器的设计思想 ②常规设计方法——弹性失效 ③分析设计方法——不同失效形式 / 第一节概述 设计要求、设计文件、设计条件是设计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压力容器设计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压力容器设计:根据给定的工艺设计条件,遵循现行的规范标准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正确地选择材料,并进行结构、强(刚)度和密封设计。 结构设计——确定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满足制造、检验、装配、运输和维修等要求。 强(刚)度设计——确定结构尺寸,满足强度或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容器安全可靠地运行。 密封设计——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 设计要求: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安全性指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 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高的效率,经济的制造过程,低的操作和维修费用等。 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必要时还应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若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还应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设计的表现形式,是设计者的劳动体现 强度计算书: 包括设计条件、所用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裕量、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 装设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还应计算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 当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时,软件必须经“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鉴定,并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局认证备案,打印结果中应有软件程序编号、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内容。 设计图样:①总图②零部件图 总图包括压力容器名称、类别;设计条件;必要时应注明压力容器使用年限;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主要特性参数(如容积、换热器换热面积与程数等);制造要求;热处理要求;防腐蚀要求;无损检测要求;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安全附件的规格;压力容器铭牌的位置;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以及其它特殊要求。设计条件 工艺设计条件(原始数据、工艺要求)→→设计 设计条件——设计的已知条件:简图、用户要求、接管表等 简图——示意性地画出容器本体、主要内件部分结构尺寸、接管位置、支座形式及其它需要表达的内容。 、 用户要求包括: (1)工作介质:介质学名或分子式、主要组分、比重及危害性等; (2)压力和温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环境温度等; (3)操作方式与要求:注明连续操作或间隙操作,以及压力、温度是否稳定;对压力、温度有波动时,应注明变动频率及变化范围;对开、停车频繁的容器应注 明每年的开车、停车次数; (4)其它:还应注明容积、材料、腐蚀速率、设计寿命、是否带安全装置、是否保温等。 设计条件图: ①一般容器条件图 ②换热器条件图:应注明换热管规格、管长及根数、排列形式、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 ③塔器条件图:应注明塔型(浮阀塔、筛板塔或填料塔)、塔板数量及间距、基本 风压和地震设计烈度和场地土类别等;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 一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目次 1 总则..................................................... 2 栏目和图章................................................. 3 图纸的图幅和图面 ........................................... 4 工程项目文件号的编制 ....................................... 5 设计文件版次的编制 ......................................... 6 设计文件目录的编制 ......................................... 7 设计文件字体及排版的编制.................................... 7.1非表格类文本文件的编制 .................................... 7.2表格类设计文件的编制 ...................................... 7.3 CAD设计图纸中字型、字高、图幅及线宽的规定................. 8 CAD文件图层规定............................................ 9 CAD文件线型颜色设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质设[2002]07号文,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参编,对《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进行修编。专业包括给水、排水、城市防洪、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隧道、燃气、热力、城市轨道交通及投资估算和概(预)算文件。修编的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三部分。 在修编过程中,总结了设计单位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的意见,对1993年建设部城建司发布的《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中设计文件组成和深度进行了修编,以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文件规范化。 本规定由国家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解释。其中:燃气、热力网工程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城市轨道工程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包琦玮李艺郄燕秋傅连合 刘德昭李永威冯继蓓冯爱军 陈奇法俞惠文邓昭瑜

建设部文件 建质[2004]16号 关于颁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 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质量,我部组织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单位)等单位编制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原《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同时废止。 附件: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建设部办公厅秘书处2004年2月2日印发

2020年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大纲

(情绪管理)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大纲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核大纲 (2012) SummaryofCheckingContentforDesignerandApproverofPressu reVesselDesign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2年02月20日 目录 第壹章总则 (1) 第二章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1) 第三章分析设计人员考试内容 (4) 第四章附则 (5)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则 第壹条为规范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工作,依据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颁布的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及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规则》(2012),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A、C、D类压力容器设计(以下称常规设计)审批(含审核、审定人)人员及SAD类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以下称分析设计)设计人、审批人的考核工作。

第二章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第三条A、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考试内容: (壹)理论考试要求: 1.应熟悉压力容器设计关联的基本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力学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热处理、腐蚀、焊接、无损检测等; 2.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设计关联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文件;3.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4.熟悉且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关联的标准信息 (二)关联的安全技术规范文件: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等 (三)关联的标准规范: GB150.1~GB150.4《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 GB50009《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B/T4710《钢制塔式容器》

城市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城市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清 心] 浏览1735 第一节总则 1.0.1 为加强对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方案阶段的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深度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0.3 方案设计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以及确定投资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的规定。 1.0.4 在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弄清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基本条件,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进行认真分析。 1.0.5 设计文件的内容及深度 1.方案设计文件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除透视图单列外,其他文件的编排顺序为: 1)封面(要求写明方案名称,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时间); 2)扉页(方案编制单位行政及技术负责人,具体编制总负责人签认名单); 3)方案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6)投资估算。 2.一些大型或重要的城市建筑根据工程需要可加做建筑模型(费用另收)。 第二节总平面 2.0.1 在方案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 1.设计说明书; 2.设计图纸。 必要时还应附有总平面鸟瞰图或总体模型。 2.0.2 设计说明书 应对总体方案构思意思作详尽的文字阐述,并应列出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各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层数、高度;以及建筑容积;复盖率;道路广场铺砌面积;绿化面积;绿化率;必要时及有条件情况下计算场地初平土方工程量等)。 2.0.3 设计图纸 1.用地范围的区域位置; 2.用地红线范围(各角点测量坐标值、场地现状标高、地形地貌及其它现状情况反映);3.用地与周围环境情况反映(如用地外围城市道路;市政工程管线设施;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四邻拟建建筑及原有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等)。 4.总平面布局,其功能分区、总体布置及空间组合的考虑;道路广场布置;场地主要出入口车

规划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

附表(一) 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图纸图纸内容图纸比例 1 规划说明书说明工程的规划设计依据;用地现状的条件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用地布局;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道路和绿地、消防、环保系统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包括: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分项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平均层数、各类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面积(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面积单列)、绿地率、停车面积、停车率(地面、地下分开)、人防地下室的面积、居住的总户数、总人口、配套设施明细表。 2 建设用地位置图标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1: 2000 3 建设用地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内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并标明用地红线图、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地绿线及其他市政设施控制线。1: 500 4 规划总平面图标明用地边界折点坐标;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确定主要出入口方向;相邻道路红线、道路名称和宽度;道路中心线与建筑红线距离;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与周边现状建筑物、规划建筑的相对关系和建筑间距;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层数、性质及高度;拆迁范围和应拆除的建筑;道路中心线交点标高、地下室范围、地下室坡道出入口等,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用市政配套设施和消防设计,如:小学、幼儿园、公共停车场、公厕、居委会、垃圾收集点、二级生化设施或化粪池、煤气站、变配电间(所)、消防水池等等的位置。1: 500 5 重要地段的空间 分析、城市设计 分析图沿街单体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单体建筑平面图、立央图、剖面图(建筑总高度)、彩色效果图、表达设计意图,反映空间环境,视线分析,景观效果。1: 200 以上 6 绿化规划图标明各种绿地位置、面积、尺寸。1: 500 7 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8 竖向规划图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面规划标高。1: 500 9 单项或综合工程 管网规划图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竖向位置,各种管道总进出管的管径、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容积。1: 500 附表二 单项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图纸名称图纸内容图纸比例 1 方案设计说明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宗旨。用地规划技术指标、建筑经济指标。结构选型设计、消防、人防、环保、给水排水、电气、电讯、空调通风等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2 工程区域位置图表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1:2000 3 总平面图表明工程区内建筑物总平面规划布置,道路、绿化、环保、消防等设施的布置(包括周边30—50m范围内现状地物地貌)。1:500 4 消防系统平面图表明消防通道、宽度、流线、出入口位置、距离、消防登高面的布置及建筑物内消防出入口与室外消防通道的联系方式等。1:500 5 绿化系统平面图表明绿地位置、面积、尺寸等。1:500 6 交通系统平面图表明人流、车流出入口位置,用地内部车道组织、室内外停车场(库)位置,面积、车位数,用地内部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等。1:500 7 环保系统平面图表明室内垃圾集散间位置、室外垃圾收集点位置及运出通道,二级生化处理设施或大型化粪池位置、面积、尺寸以及排污管道设施走向等。1:500 8 人防系统平面图表明室内人防工程位置、面积、等级、室内外出入口位置、尺寸等。1:500 9 建筑单体或群体 彩色渲染图建筑单体或群体彩色渲染图,重要的或大型建筑必须制作模型。 10 建筑方案图平面、立面、剖面图,平面设计应包括配套设施用房。1:100或 1:200 11 竖向布置图室内外设计标高及场地标高1:500 12 管线综合各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和管线间距,市政管线接入点的位置。1:500

tsg压力容器认证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程序文件目录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LY/CX-01-2011 1、目的 为了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部和部分的评价并确定变更的需要;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质量保证工程师协助经理工作,并负责向经理报告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组织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 指定管理评审人员; 3.4 质管部负责评审会议的召集、记录、报告及存档; 3.5 有关部门负责管理评审的信息输入和改进;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计划 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质管部根据质量保证工程师的指令,负责制定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报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核,经理批准; 4.1.3 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 评审目的 评审参加人员 评审内容 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评审时间 4.1.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至时,由经理提出适时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 本公司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时;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业绩和改进机会: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保证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结果; 用户的反馈意见,包括:用户抱怨和投诉的处理用户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及用户沟通反馈的重要信息; 过程实施效果和合格情况及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 质量方针、目标以及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上一次管理评审输出的跟踪措施及进展情况; 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各种变化; 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4.3 信息输入的期限 各职能部门,按计划安排一周前将管理评审输入信息报告质量保证工程师及质管部; 质量保证工程师在评审会议前三天将输入信息报告经理,同时将有关资料分发至评审组成员; 4.4管理评审 4.4.1 经理主持管理评审,评审组成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责 任师参加,质管部负责通知具体时间、地点、人员,并做好记录; 评审内容评审输入见4.2 4.5 评审输出及评审 4.5.1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 A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B与用户要求或投诉有关的改进服务(或产品质量); C明确不合格项及待改进项目; 4.5.2 资源要求与资源保证的满足; 4.5.3 每次管理评审均对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总体评价; 4.5.4 尚不能得出结论时,开除观察项,有待进一步核实,为下一次管理评审提供输入;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讲稿(DOC 120页)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讲稿(DOC 12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讲稿 (20140325) 目录 一.基本概念 1.1 压力容器设计应遵循的法规和规程 1.2 标准和法规(规程)的关系。 1.3 压力容器的含义(定义) 1.4 压力容器设计标准简述 1.5 D1级和D2级压力容器说明 二.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1.范围 2.标准 3.总论 3.1 设计单位的资格和职责 3.3 GB150管辖的容器范围 3.4 定义及含义 3.5 设计参数选用的一般规定 3.6 许用应力

3.7 焊接接头系数 3.8 压力试验和试验压力 4.对材料的要求 4.1 选择压力容器用钢应考虑的因素 4. 2 D类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板 4.3 钢管 4.4 钢锻件 4. 5 焊接材料 4.6 采用国外钢材的要求 4.7 钢材的代用规定 4.8 特殊工作环境下的选材 5.内压圆筒和内压球体的计算 5. 1 内压圆筒和内压球体计算的理论基础5.2 内压圆筒计算 5.3 球壳计算 6.外压圆筒和外压球壳的设计 6.1 受均匀外压的圆筒(和外压管子)6.2 外压球壳 6.3 受外压圆筒和球壳计算图的来源简介6.4 外压圆筒加强圈的计算 7.封头的设计和计算 7.1 封头标准

7.2 椭圆形封头 7. 3 碟形封头 7.4 球冠形封头 7.5 锥壳 8.开孔和开孔补强 8.1 开孔的作用 8.2 开检查孔的要求 8.3 开孔的形状和尺寸限制 8.4 补强要求 8.5 有效补强范围及补强面积 8.6 多个开孔的补强 9 法兰连接 9.1 简介 9.2 法兰连接密封原理 9. 3 法兰密封面的常用型式及优缺点9.4 法兰型式 9.5 法兰连接计算要点 9.6 管法兰连接 10.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验收 10.1 制造许可 10.2 材料验收及加工成形 10. 3 焊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