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11-××-××发布20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行日期:2011年XX月XX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XX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XXXXX-2011,自2011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年XX月XX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0]43号《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1批)>的通知》,规范编制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YD5034-2005《数字集群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和YD5035-2005《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YD5034-2005和YD5035-2005从2006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在集群通信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定本规范已经具备必要的条件。

本规范的内容分为6章: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基本规定、集群网络设计、施工要求和工程验收。

规范中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监督和管理。本规范具体条文的解释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在规范的使用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商务中心,邮编:100048),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孔力、耿玉波、马为民、华京、冷锦、李嵩泉、祁征、徐卸土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设计基本规定 (5)

4 集群网络设计 (8)

4.1 服务质量指标 (8)

4.2 业务模型 (8)

4.3 核心网设计 (9)

4.4 无线网设计 (10)

4.5 设备选型 (13)

4.6 局(站)选择和要求 (13)

5 施工要求 (15)

5.1 机房及环境安全 (15)

5.2 电缆走道及槽道 (15)

5.3 设备安装 (15)

5.4 线缆布放 (16)

5.5 蓄电池安装 (16)

5.6 铁塔及抱杆 (17)

5.7 基站天馈线安装 (18)

6 工程验收 (18)

6.1 工程验收流程 (18)

6.2 验收前检查 (19)

6.3 工程初验 (20)

6.4 工程试运转 (22)

6.5 工程终验 (24)

附录A 800MHz频段的频道分组 (25)

附录B 无线网络设计的基本流程 (26)

附录C 馈线衰耗 (27)

本规范用词说明 (28)

引用标准名录 (29)

条文说明 (30)

1 总则 (32)

3 设计基本规定 (32)

4 集群网络设计 (32)

5 施工要求 (35)

6 工程验收 (36)

1 总则

1.0.1 为了适应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的需要,建设质量符合要求的数字集群通信网,规范数字集群通信工程的建设行为,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网(含数字集群体制(A)、数字集群体制(B)、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其他频段的专用数字集群通信网亦可参照执行。

1.0.3 在筹建数字集群通信网时,宜建设数字集群通信共用网,以达到充分利用频率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

1.0.4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市政、通信设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1.0.5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建设应合理利用频率资源,重视环境保护。

1.0.6 新建800MHz集群通信共用网必须选用数字集群通信设备。

1.0.7 工程中采用的数字集群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心化部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未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8 凡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的公用电信网上使用的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应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电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9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的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0.1 集群通信系统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指由多个用户共用一组无线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调度通信。它包括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2.0.2 消息集群 message trunking

在整个通话期间,系统分配给用户一条无线信道直至通话结束。用户释放发射开关(PTT)后,系统需要经过较长的信道保持时间(6~10s),才释放所占用的信道。

2.0.3 传输集群 transmission trunking

用户通话是以对讲为单位来申请和分配信道的。用户按下PTT,系统为其分配一条空闲信道;用户释放PTT,系统立即释放所占用的信道,该信道可被再分配。

2.0.4 准传输集群 quasi-transmission trunking

准传输集群是传输集群的改进型。用户释放PTT后,系统需要经过较短的信道保持时间(0.5~6s)才释放所占用的信道;若在信道保持时间内,通话一方继续按下PTT,则保持原有信道。

2.0.5 呼损制 call-loss system

在系统话务信道全忙时,新的呼叫申请将被损失掉,用户必须重新申请呼叫。

2.0.6 等待制 call-delay system

在系统话务信道全忙时,新的呼叫申请将进入排队等待行列,一旦出现空闲信道,系统将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信道指配。

2.0.7 单区网 single area network

由一个基本的集群通信系统构成,网内设有一个系统控制中心和若干个基站,它包括单区单基站网和单区多基站网两种结构。

2.0.8 区域网 district area network

由多个单区网通过区域控制中心连接(或系统控制中心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区集群通信网,网内具备自动漫游或半自动漫游功能。

2.0.9 繁忙排队/自动回叫 busy queue/call back

在等待制系统中,当所有信道全忙时,请求入网的用户按优先等级排队等候。当有空闲信道时,系统将自动回叫,按照排队先后的次序接通排队等待的用户。

2.0.10 多优先级 multiple priority levels

移动用户可按需要分成多种优先等级。在先来先服务的原则下,系统依不同的优先等级处理信道请求,紧急呼叫通常为最高优先级。

2.0.11 紧急呼叫 emergency call

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户按下紧急呼叫键,系统将为紧急呼叫优先分配信道。

2.0.12 限时通话 time-limit talk

为保证信道有效利用,缩短等待时间,系统可采用强制办法限制通话时间,限时参数可由系统管理员调节。

2.0.13 动态重组 dynamic regrouping

根据业务的需要,系统管理员可将不同组的某些用户重新组成一个临时小组进行通信。

2.0.14 呼叫延迟概率 probability of call-delay

在等待制系统中,用户呼叫遇到阻塞而导致呼叫延迟的概率。

2.0.15 越区调度通信 skip-zone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在区域网内,对跨越不同区域内的用户进行调度通信的功能。

2.0.16 控制中心 control center

控制中心包括系统控制器和系统管理终端,它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续。

2.0.17 基站区 range of base station coverage

一个基站所覆盖的区域

2.0.18 专用集群网 professional trunking network

由单位或部门独自拥有工作频率、独自拥有全套网络设备的非经营性集群通信网络。

2.0.19 共用集群网 common trunking network

由多个单位或部门共享频率、共享网络基础设施,并经电信管理部门许可后建立的、可进行商业经营的集群通信网络。

2.2 符号

英文名称英文缩写中文名称

Auto resending 自动重发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基站控制器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基站收/发信台

Busy queue/call back 繁忙排队/自动回叫

Call limit 呼叫限制

Call-delay system 等待制系统

Call-loss system 呼损制系统

District area network 区域网

Dynamic regrouping 动态重组

Emergency call 紧急呼叫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全球定位系统

Message trunking 消息集群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MSC 移动交换中心

Multiple priority levels 多优先级

Packet Control Unit PCU 分组控制单元

Packet Data Serving Node PDSN 分组数据服务节点

Private Mobile Radio PMR 集群专用网

Probability of call-delay 呼叫延迟概率

Public Access Mobile Radio PAMR 集群共用网

Push to Talk PTT 即按即说

Quasi-transmission trunking 准传输集群

Range of base station coverage 基站区

Selection of dispatching zone 调度区域选择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SGSN GPRS业务支持节点

Single area network 单区网

Skip-zone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越区调度通信

Time-limit talk 限时通话Transmission trunking 传输集群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集群通信系统

3 设计基本规定

3.0.1 数字集群通信网设计应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调查和预测近期用户的基础上,做好网络设计,

兼顾远期发展和扩容。

3.0.2 数字集群通信网设计应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覆盖、容量、质量和投资等建设目标的要求。 3.0.3 数字集群通信网设计应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3.0.4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适用于调度共用网或调度专用网,不宜作为公用移动电话网使用。

3.0.5 数字集群通信网应以实现网内的调度电话和少量的互连电话业务为主,也可传送数据、图像和传真等非话业务。

3.0.6 无线工作方式以基站双工、移动台单工为主,有线调度台和少量有权接入有线电话网的移动用户可采用全双工的工作方式。

3.0.7 数字集群通信网可采用强制性通话时限的办法,缩短通话时间,保证信道有效利用。通话时限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3.0.8 数字集群通信专用网宜与部门的专用电话网相连,在满足公用电信网进网要求的条件下,可经用户线或中继线直接或间接地接入公用电信网。数字集群通信共用网宜直接与公用电信网相连。 3.0.9 根据数字集群制式的特点和实际工程需要,可采用四种制式中的一种组建数字集群通信网,其网络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数字集群体制(A)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MS

BTS

BSC MSC

HLR VLR

网管设备

有线调度台

BTS

...

............

其它电信网络

其它分组网络

MS

注: MS -移动台 V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BTS -基站 BSC -基站控制器 MSC -移动交换机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图3.0.9-1 数字集群体制(A)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数字集群体制(A)网络结构应符合SJ/T 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要求。

2 数字集群体制(B)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MS

基站

数字交叉器

基站

...

............

MS

基站

...

...

基站控制器

编码转换器移动交换机短信服务中心

位置寄存器

语音信箱

操作维护中心

分组交换机

调度处理器分组数据端口

打包复制器

IP网络

有线电话网

图3.0.9-2 数字集群体制(B)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数字集群体制(B)网络结构应符合SJ/T 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要求。 3 基于GSM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移动台移动台

接入控制节点MSC/VLR/GCR SGSN GGSN

其它分组网络

操作维护中心用户管理台有线调度台SCP

HLR SMC

调度台接入网关

其它电信网络

NSS

BTS

BSC BTS BTS ...

PCU

BSS

计费系统

注: PCU -分组控制单元 GCR -组呼寄存器

SGSN -服务GPRS 支持节点 GGSN -网关GPRS 支持节点 SCP -业务控制节点 SMC -短消息中心

图3.0.9-3 基于GSM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基于GSM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应符合《YDC 030-2004基于GSM 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要求。

4 基于CDMA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移动台

移动

有线调度台

电路域网络

分组域网络

OMC

BTS BSC

BTS

BTS

...

基站子系统

DCC DHR

PDSN/FA

AAA

MSC/

VLR/SSP HLR/AC

SMC SME

HA

短消息子系统

移动交换子

系统

分组数据服务子系统

调度服务子系统

智能网

SCP

IP

智能网移动定位子系

MPC PDE

调度管理系统

注: DCC -调度控制中心 DHR -调度归属寄存器

SSP -业务交换点 AC -鉴权中心 SMC -短消息中心 SME -短消息实体 AAA -鉴权、授权和计费 MPC -移动定位中心 PDE -定位实体 OMC -操作维护中心

图3.0.9-4 基于CDMA 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的网络结构

基于CDMA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应符合YDC 061-2004《基于CDMA 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要求。

3.0.7 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交换网络设计

1)交换网络组织方案 2)路由设计 3)网络编号计划

4)中继电路、信令链路和接口配置方案 5)系统同步 2 无线网络设计 1)无线覆盖设计 2)无线容量设计

3)频率配置或PN 码偏置方案 4)天馈线系统设计 5)干扰协调 3 设备选型

4 局(站)址选择

5 环境保护、安全和节能要求

4 集群网络设计

4.1 服务质量指标

4.1.1 可接入率:集群网络覆盖区域内90%的位置,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基站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宜按表4.1.1取值。

表4.1.1 基站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

区域无线可通率备注市区、近郊区及高密度用户地区≥90%按车载台计算

农村、山区以及低密度用户地区≥75%按车载台计算

4.1.2 在进行基站覆盖预测时,数字集群接收机动态灵敏度宜按下列要求取值。

1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A)

基站高于或等于-106dBm;移动台高于或等于-103dBm。

2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B)

基站高于或等于-105dBm;移动台高于或等于-102dBm。

3 对于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

基站高于或等于-104dBm;移动台高于或等于-102dBm。

4 对于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

基站高于或等于-105dBm;移动台高于或等于-104dBm,且导频信号的Ec/Io大于或等于-12dB。

4.1.3 对于呼损制系统,无线接入质量要求宜满足:

1 对于调度通话,无线信道呼损率取值在5%~10%之间;

2 对于互连电话,无线信道呼损率取值在2%~5%之间。

4.1.4 对于等待制系统,无线接入质量要求应满足:呼叫接入等待时间超过15s的概率小于30%。

4.1.5 低呼损中继电路的呼损率应不大于1%,高效直达电路的呼损率应不大于7%。

4.1.6 接收机射频输入端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符合GB 6281-1986《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频道干扰标准》的有关规定,同频道干扰概率应小于10%。同频道和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A)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9dB(满足调度通话)、21dB(满足互连电话);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45dB。

2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B)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8dB(满足调度通话)、20dB(满足互连电话);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48dB。

3 对于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0dB(满足调度通话)、12dB(满足互连电话);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6dB。

4.1.7 集群网络组呼建立时延应小于800毫秒。

4.2 业务模型

4.2.1 业务模型应考虑调度电话、互连电话和数据业务的影响。在建网初期没有话务统计数据的情况下,业务模型可参照表4.2.1取定。

表4.2.1 平均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取值建议

业务模型业务所占百分比

调度业务0.008~0.012 70

互联电话业务0.015~0.025 20

数据业务0.008~0.01 10

4.2.2 数字集群通信网建成后,业务模型应根据集群通信现网中的话务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根据业务和网络实际发展情况,应不断对业务模型进行调整,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4.3 核心网设计

4.3.1 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考虑运营商或各部门集群通信发展规划,确定网络组织方案;

2 既要考虑目前实现的可能性,又要兼顾今后的发展;

3 接入公用电话网时,应满足公用电话网的进网要求;

4 组建区域网时,应考虑完成越区调度通信和漫游通信的功能;

5 建网要经济、合理。

4.3.2 集群通信共用网宜直接与公用电话网相连,不同部门的调度网可在共用网中组成虚拟专用网,每个部门应设立自己的调度台。

4.3.3 集群通信网的移动交换机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之间,应以中继线方式连接,其间的中继路由应按低呼损路由设计。

4.3.4 数字集群通信网的移动交换机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移动交换机与移动交换机之间、移动交换机与公用电话网本地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路可采用标称比特速率为2.048Mb/s的数字型传输线路,也可采用基于IP承载方式的FE或GE连接,中继线路宜优先采用光传输线路,并形成自愈保护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4.3.5 核心网信令方式:

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A)、体制(B)的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以及集群系统与其他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应满足SJ/T 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

2 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以及集群系统与其他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应满足YDC 030-2004《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3 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以及集群系统与其他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应满足YDC 031-2004《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4.3.6 核心网接口要求:

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网的接口应符合GF 005-1994《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2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A)、体制(B)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集群通信网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的接口应满足SJ/T 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

3 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集群通信网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的接口应满足YDC 030-2004《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4 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集群通信网与公用电话网交

换机的接口应满足YDC 031-2004《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4.3.7 数字集群系统的用户识别码:

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A)、体制(B)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识别码编号方式应符合SJ/T 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

2 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识别码编号方式应符合YDC 030-2004《基于GSM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3 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识别码编号方式应符合YDC 031-2004《基于CDMA 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4 移动用户号码可与用户识别码相对应,也可因地制宜选用。

4.3.8 计费方式:

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话记录和计费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网时,应符合GF 005-1994《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中有关计费的要求,对所有与公用电话网间的来去话呼叫进行计费。

4.3.9 数字集群通信网采用数字中继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时,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时钟应与公用电话网的时钟相同步,可根据设备情况采用主从同步方式。集群通信网的数字同步基准可从与之相连的同一城市内时钟等级较高的交换局间的中继码流中提取,也可从SDH干线设备的外同步时钟接口提取时钟信号。

4.4 无线网设计

4.4.1 数字集群无线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1 确定网络建设的覆盖、容量、质量目标;

2 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

2 满足容量目标的要求;

3 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参照4.1节的要求;

4 考虑技术方案的合理性;

5 考虑网络演进和后续工程扩容的便利。

4.4.2 数字集群无线覆盖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1 选择传播模型,进行传播模型校正;

2 通过链路预算,计算无线传播路径损耗;

3 预测基站覆盖范围;

4 根据设计目标,确定基站、基站控制器的初始设置方案;

5 频率或PN码偏置复用方案;

6 系统仿真;

7 根据仿真结果,对初始基站设置方案进行调整;

8 现场查勘确定具体站点位置;

9 根据实际站址对初始基站设置方案进行调整。

4.4.3 数字集群通信网一般采用大区制的网络结构;对于规模较大的数字集群通信网络,可采用中小区制的蜂窝网络结构。

4.4.4 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以减小干扰为原则,确定基站天线高度、天线类型、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

4.4.5 为了均衡上行和下行无线链路,扩大手机通信范围,通常可采用下列措施:

1 基站采用分集接收;

2 上行受限且天线与基站收发信机之间馈线较长时,可设置塔顶放大器;

3 可选用高增益定向天线。

4.4.6 对于需要覆盖而无法建站的区域(局部弱覆盖或盲区),可采用直放站来满足覆盖要求。

4.4.7 无线直放站的设计应满足第4.1.6条关于干扰指标的要求,并结合所选用的设备,考虑时延影响,增益设置低于直放站收发隔离度10dB。

4.4.8 在省界/地市行政区边界区,当双方均建设集群通信网时,边界处的基站应避免采用全向站或高山站,注意调整基站天线高度、方向角和俯仰角,将边界基站的覆盖范围限制在本地区内,并进行必要的频道或PN码偏置协调。

4.4.9 数字集群无线容量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1 明确容量需求目标;

2 根据业务模型,预测覆盖区内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密度;

3 预测每个基站所吸收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

4 确定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设备配置;

5 确定网络接口传输电路需求。

4.4.10 基站数量应根据集群通信网工程期内覆盖范围要求、容量要求、用户密度分布、基站链路预算和地形地物等情况确定。

4.4.11 基站设备配置应满足本期工程业务预测需求,信道配置应考虑一对一调度电话、组呼调度电话、互连电话和各种数据业务对信道配置的影响。

4.4.12 对于开放数据业务的集群通信网,在数据业务量不大时,可不设专用数据信道,利用控制信道来传送持续时间短的数据信息。在数据业务量大时,可设置专用数据信道或捆绑多个时隙信道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

4.4.13 对于电路域业务,呼损制系统的信道配置可采用爱尔兰B公式计算,等待制系统的信道配置可采用爱尔兰C公式计算。

4.4.14 对于分组域数据业务,无线信道配置可采用爱尔兰C公式计算。

4.4.15 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基站控制器的容量设置考虑20%~30%的冗余。

4.4.16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频率范围、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和频率容差应符合表4.4.16的规定。

表4.4.16 四种数字集群体制的频率要求

体制分类频率范围发间隔

(MHz)

频道间隔

(kHz)

双工收发间隔

(MHz)

频率容差

数字集群体制(A) 上行806~821 25 45

移动台±100Hz(相对于从基站接

收的频率)

下行851~866 25 45 基站±1×10-7

数字集群体制(B) 上行806~821 25 45 移动台±0.25×10-6下行851~866 25 45 基站±0.6×10-7

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

群上行806~821 200 45 移动台±1×10-7下行851~866 200 45 基站±5×10-8

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

集群上行806~821 1250 45

移动台±300Hz(相对于从基站接

收的频率)

下行851~866 1250 45 基站±5×10-8

4.4.17 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配置方法,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1 数字集群体制(A)和数字集群体制(B)

F上(N)= F上min+0.001G+0.025×(N-0.5) (MHz) 移动台发

F下(N)= F上(N)+45(MHz) 基站发

式中:N—频道序号(1,2,……,600);

G—防卫带宽,kHz(G按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设置);

F上min-上行最小频率(按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设置)。

2 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

F上(N)= F上min+0.2×(N-350) (MHz) 移动台发

F下(N)= F上(N)+45(MHz) 基站发

式中:N—频道序号(350,351,……,425)。

3 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

F上(N)= F上min +0.025×N (MHz) 移动台发

F下(N)= F上(N)+45 (MHz) 基站发

式中:N—频道序号(1,2,……,600)。

4.4.18 频道配置应考虑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和互调干扰等因素,并使干扰保护比满足第4.1.6条的要求。

4.4.19 频道配置应考虑到其他集群网络的频道使用现状,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满足干扰保护比的要求。

4.4.20 频道配置应考虑本期工程的合理性,兼顾将来网络发展新增基站频道配置的合理性。

4.4.21 对于集群通信专用网,在区域网内应进行统一的频道分配和协调。对于集群通信共用网,在各省/地(市)区交界的地方,应进行频道分配的协调,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干扰。

4.4.22 规模较小的集群通信网一般不考虑频率复用。对于较大规模的集群通信网,若信道配置的数量超过可用频率的数量,可考虑采用频率复用方式。

4.4.23 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基站设计参数、地形条件和频道配置,对载干比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决定频率复用方式。

4.4.24 在工程设计中,可利用地形、地物的地理隔离作用,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实现频率复用。

4.4.25 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合理指配频率及频率复用,提高频率的利用率。

4.4.26 对于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不需要对基站进行频率规划,只需要进行PN码偏置规划,PN码偏置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相邻扇区不能分配邻近相位偏置的PN码,相位偏置的间隔要尽可能大一些;

2 同相位偏置PN码复用时,复用的基站间要有足够的地理隔离;

3 考虑预留一定数目的PN码,以备扩容使用。

4.4.27 基站的天线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天线的安装高度由无线覆盖区设计决定;

2 天线安装位置应避开周围50米以内的高层建筑物、广告牌、高塔和地形地物等的阻挡;

3 基站采用空间分集接收天线时,相邻天线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间距不宜小于4米;

4 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为避免塔体对天线方向性图的影响,全向天线宜安装在塔顶位置。如果安装在塔身侧面,全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1.5米;定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1米;

5 对于安装GPS数字集群基站,GPS接收天线与塔体间距应不小于1米,且应设在铁塔的南侧。

4.4.28 基站的馈线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站馈线通常采用7/8”的射频同轴电缆,在馈线长度超过60m时,可考虑采用5/4”或13/8”的射频同轴电缆。在馈线与天线、基站收发信机连接处采用1/2”软跳线;

2 馈线在室内应沿电缆走线架安装,不应直接敷设在地面或墙壁上;铁塔上安装馈线时,宜在设有上塔爬梯一侧安装;

3 馈线加固应均匀稳定,相邻两固定点间的距离为:馈线垂直敷设宜1.5m~2m,水平敷设宜1m;

4 馈线在转弯处的曲率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最小曲率半径要求。

4.4.29 工程设计中,应考虑与其他各运营商相同或相近频段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除了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工程设计中还可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空间隔离、天线方向去耦或加装滤波器来满足干扰隔离要求。

4.5 设备选型

4.5.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备应满足SJ/T 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YDC030-2004《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或YDC031-2004《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

4.5.2 数字集群基站控制器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其端口、容量以满足本期工程需求为基础,同时考虑漫游用户的业务需求,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4.5.2 区域内联网的集群通信设备宜采用同一制式、信令及接口可以相互配合的设备,以便实现自动漫游和越区调度通信。

4.5.3 基站设备应具备无人值守性能,应能向操作维护中心传送环境、设备故障/告警等信息。4.5.4 基站设备宜具有分集接收功能。

4.5.5 集群移动交换机应考虑与公用电信网的接口要求,避免要求公用电信网交换机(或用户交换机)改动现有设备。

4.5.6 数字集群设备应优选集成度高、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设备。

4.6 局(站)选择和要求

4.6.1 移动交换中心

1 移动交换中心的局址选择应以满足网络规划和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为主,需要考虑传输、供电、机房建筑、运营维护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综合确定。

2 在同一城市有多个移动交换机时,考虑到网路安全和控制区域的划分,移动交换中心的局址不应过于集中。

3 除上述规定外,移动交换机心局址的选择应按YD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6.2 基站控制器和基站

1 基站控制器宜与移动交换中心同局址设置。

2 基站站址应选择在规划设定的基站位置附近,以满足无线网络整体结构布局要求,位置偏离应以不影响频率干扰指标为原则,具体工程可灵活处理。

3 基站站址宜选择在基站至基站控制器间传输线路容易设置、有可靠电源可利用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4 基站站址宜选在地势较高、有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利用的地方。如果建筑物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的高度要求,应有房顶设塔或地面设塔的条件,并征得城市规划部门或土地管理部门的同意。

5 基站站址周围应视野开阔,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的高大建筑物阻挡。

6 当基站站址选在民用建筑物内时,应根据站内所有设备的重量、尺寸及排列方式对楼面荷载

进行核算,以便确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7 站址宜选择在人为噪声和其他无线电干扰环境较小的地方,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等附近设站。

8 站址应选择在安全的环境内,不应选择在堆放有易燃、易爆材料的建筑物,以及容易产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

9 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多粉尘和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10 集群基站和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共天面或共塔设置时,应确保系统之间的干扰隔离满足要求。

4.6.3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机房建筑设计应按YD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6.4 天线塔

1 基站天线塔可采用自立式铁塔、拉线桅杆铁塔或H杆塔。天线塔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天线塔的位置和高度除应满足技术要求,在机场附近的基站还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在塔顶设置航空标志灯。

2)在天线塔体的适当位置可设置操作平台和爬梯,以利于天线、馈线的安装、调测和维护。

3)天线塔在无荷载时,中线垂直倾斜度不应超过塔高的1/1500。

4)金属天线塔应采取防腐措施。

2 房顶天线塔设计应考虑屋顶的承重要求。

3 除上述规定外,天线塔的设计应符合YD/T 5131-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4.6.5 数字集群通信供电系统应满足YD/T 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集群移动交换中心和基站的供电设计应按YD/T 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6.6 数字集群移动交换中心和基站的防雷接地设计应按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6.7 集群通信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各类影响,应符合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

5 施工要求

5.1 机房及环境安全

5.1.1 机房建筑及装修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屋顶不得漏水,室内不得渗水,墙体、地面应平整密实,地面水平误差应小于2mm。基站机房应密封。

5.1.2 地槽、预留孔洞、预埋钢管、螺栓等位置、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和安装要求,地槽盖板应严密、坚固,地槽内不得有渗水。

5.1.3 机房一般采用上走线,不得安装吊顶,布放电缆时不得堵住进风孔。

5.1.4 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阻燃材料,预留孔洞应配置阻燃的安全盖板,已用的走线孔洞应用防火泥封堵。

5.1.5 机房照明、插座的数量、位置及容量符合配置要求,安装工艺良好,满足使用要求。

5.1.6 抗震措施符合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要求》和工程设计要求。

5.1.7 防火措施符合YD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5.1.8 位于防洪区的基站,机房地面应高于百年一遇水位线以上。

5.2 电缆走道及槽道

5.2.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5.2.2 电缆走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走道应平直,无明显起伏、扭曲和歪斜。

2.电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每米水平误差不大于2mm。

3.吊挂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应垂直、整齐、牢固。

4.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垂直偏差应不大于1.5?;同一方向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5.电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5.2.3 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

5.2.4 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并接处水平偏差应不大于2mm。

5.2.5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

5.2.6 所有电缆走道应可靠接地。

5.3 设备安装

5.3.1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5.3.2 设备机架应垂直安装,垂直偏差不大于1.0?。

5.3.3 同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架的缝隙应不大于3mm。

5.3.4 机架的防震加固必须符合YD5095-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5.3.5 交换子系统设备的防静电措施,应符合设备及工程设计要求。

通信工程建设资料管理办法

北京网桥通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通信建设工程监理资料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生效日期:

北京网桥通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通信建设工程监理资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通信工程建设监理资料的管理,做好资料的编写、归档、保管、查询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追溯。 二、编写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通信工程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结合通信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通信工程建设监理资料的管理。 三、资料的覆盖范围: 3.1法规类文件: 国家有关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行业有关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地方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包括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通信建设工程监理管理规定、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通信网全程和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等)。

3.2 内部文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环境管理体系、制度、规范、计划、大纲等。 3.3监理记录:包括工程监理的各类报告、各类监理会议纪要、旁站记录、平行检验记录、验证记录、各种监理凭证等。 3.4 证件类:资质或资格证书。 4、法规类文件管理: 4.1 监理部负责收集法律法规文件。并对法律法规文件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4.2 将收集的法律法规文件报主管领导审批,编制法律法规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有文件名称和编号。 4.3监理部根据法律法规文件的内容,确定发放范围,进行发放。保留法律法规文件的发放记录。 4.4法律法规文件的获取途径 A)通过标准书店购买、B)通过通信网络下载、C)通过北京移动通信获取。 4.5法律法规文件的更新 4.5.1 监理部每半年通过获取途径,收集法律法规文件的更新信息,及时获取并更新。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概览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光缆部分 一、路由: 1、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工程预算;材料计划、采购供应、网络规划,在施工中,如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在施工中,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可进行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程序是: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查核实,然后向建设单位上报设计变更,待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按照变更后的路由进行施工,较大的变更需要设计单位重新设计,施工单位无权自行改变设计。 3、涉及到敷设方式变更的,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报建设单位批准。 4、需要设计变更的,由施工单位填写《设计变更单》并绘出变更示意 图,一式三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报建设单位审批。 二、路由的勘察、测量、定位: 1、路由勘测、测量的原则是:路由简捷、线路稳固、便于施工、方便维护。 2、杆距:杆位测量定位时,原则上每50米一档杆,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和缩短杆距,但一般不得超过45—55米。 3施工单位不得任意改变杆距,如遇特殊情况,可与现场监理共同处理 i

任意加大杆距不合格工程,后果应由施工单位负责 三、立杆: 2、立杆前,应对设计路由进行认真复测,反复比较,本着赶路稳固、 路由简捷、线路安全、便于维护的原则,测出最佳路由。 3、电杆位置立在线路中心线上,其差距左右不应大于5公分,电杆上下垂直,杆根培土牢固。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做内移,水泥杆内移值为10—15公分,木杆内移值为20—40公分。 5、终端杆树立后,杆稍应向拉线倾斜10—20公分。 6、水田地立杆必须要时加盘底,松软地、水田地角杆加盘底、上卡盘距地面40公分,下卡盘距坑底30公分。 2

通信工程施工-管理办法

通信工程施工管理办法 为了使公司工程管理规范化、效率化,更好的提升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为落实公司全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制,更好地加强公司的工程施工管理,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达到业主满意,使施工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施工管理办法如下: 一、施工管理宗旨: 一切为了业主、一切为了工程、一切为了效益。 二、施工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工程管理中心,下设施工队、接续组、材料主管、资料室及项目经理。 1.各岗位职责: 工程管理部职责 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通信行业各项标准、规章制 度,执行公司各项生产管理制度。 ⑵、贯彻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实质量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质 量管理,搞好施工队伍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技术素质,促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⑶、搞好公司的安全教育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 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安全防范能力。督促各项目部落实安

全生产措施。 ⑷、负责公司所有施工项目竣工资料的编制及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负 责公司各项施工合同的起草签订。 ⑸、负责办理工程材料的领用、调配及管理。 ⑹、负责项目工程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工程 项目的投标工作。 ⑺、负责对项目施工过程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进行全面控制。 ⑻、掌握和了解各项目部施工项目的进度情况,全面督促、指导各项 目的质量安全和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 ⑼、负责组织对在施工地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或专项检查,对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提出整改方案,必要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⑽、负责建立公司完成施工任务情况台帐,编制公司内部年、季、月施工工作量报表,年、季对公司施工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⑾、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并参与公司重点工程回访工作,掌握收集工程回访及保修情况。 ⑿、认真完成各项报表的填制工作。 ⒀、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

通信工程施工规范

通信工程施工规范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范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一安装工艺 1 机架设备 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 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 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 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 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 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 3.1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 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

手闸灵敏。 3.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 3.4 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5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6 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 电缆走道及槽道 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2) 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 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4.3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盖板封住洞口,子口和盖板应用阻燃材料,其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 4.4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 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4.5 安装槽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 2) 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从前向后看左右偏差不超过3mm; 3) 两外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 4) 布放电缆及电源线的检查。 5 布放电缆 to correcting misunderstandings advocate good cadre style. 2, to carry out the "double" of human activities. Bangkun will implement "on

智慧城市发展中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

智慧城市发展中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 引言 通信基础规划是一个前瞻性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有效提高通信网络建设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人类进入网络社会,网络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城市化进程也受到巨大影响。这个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突出,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一个人文概念,即城市具有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管理特点,建设智慧城市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完善的通信作为支撑,因此通信基础规划应该从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促进通信基础规划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不懈努力。 1 智慧城市建设综述 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出智能与综合服务效果,智慧城市中注重对通信基础设施的优化设计他,人类建设与现代智能之间充分结合。云计算、无线网络等均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部分。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土地以及绿化资源在城市建设中也表现出稀缺,智能城市建设中仅利用少量土地资源,便可以为群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由此可见城市建设不仅是未来发展主流方向,更关系到城市向现代化发展进步的进程速度。 2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原则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个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应贯彻集约建设、适度超前,在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二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应与现有通信网络结构相结合,既满足未来各类信息化业务承载的需要,又避免重复建设;三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应符合当前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先进性和通用性。 3 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的内容 通信基础在建设过程中主要要考虑信息网络承载能力、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以及信息的传输效率等。只有这些建设达到智慧城市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下面就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

通信工程管理办法解读

《通信工程管理办法》解读 一、制度概览 需要关注岗位:工程建设部、网络部、计划部全体人员,管理信息系统部、业务支撑系统部工程建设相关人员。 二、制度解读 问题一:《通信工程管理办法》发布的目的是什么? 答:加强全公司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全公司统一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程规范体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统筹兼顾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安全五个要素,确保全公司工程建设合法合规,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建设精品网络,将建设需求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问题二:立项环节要完成哪些工作? 答:立项阶段要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总体进度要求、业务需求、建设方案、设备配臵及选型原则、维护部门、投资金额等内容。建设内容根据专业情况应至少包含站点、路由等信息,应与规划录入数据进行对照,以保证立项与规划的一致性。详见《通信工程管理办法》第九条。 问题三:一阶段设计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答:1.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依据项目建议书或可研进行。一阶段设计主要包括工程概述、网络资源现状及分析、建设方案、设备配臵、工程实施要求、施工注意事项、验收指标及要求、运行维护、预算编制、图纸、工程进度安排等内容。 2.一阶段设计编制完成后,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一阶段设计评审,评审通过后进行一阶段设计批复。 详见《通信工程管理办法》第十条。 问题四:当具备什么条件时,工程项目才可以开工? 答:为杜绝为批先建,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必须具备以下全部条件: (一)立项批复已经完成。 (二)维护部门已经明确。 (三)设计批复已经完成。 (四)施工费、监理费合同(订单)按要求完成签订。 (五)项目主要设备已到货。 (六)项目所需的机房电源空调等配套条件已具备。 (七)安全生产费已经支付。 (八)质量监督申报程序已履行。 (九)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现场交底工作。 (十)开工报告已经签署。 详见《通信工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通用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通用基础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YD/T5015-95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94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YD2003-92 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YD5039-97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5040-97 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YD5047-97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J26-89 邮政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邮电支局所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61-90 县(市)邮电支局所工程设计规范YD2005-93 农村邮电支局所工程设计规范YD2006-92 住宅区信报箱群(间)工程设计规范YD/T2009-93 邮政汽车运输站工程设计规范YD2010-93 邮亭、报刊亭、报刊门市部工程设计规范YD2013-94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94 邮件转运站工程设计规范YD5008-95 邮件处理中心工程设计规范YD5013-95 报刊分发设施工程设计规范YD5016-95 邮件处理中心电视监控系统设计规范YD5030-97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42-97 邮政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规定第一册、第二册YD5009-95 无线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公用移动电话工程设计规范YD2007-93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2011-93 数字微波(PDH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YD5004-94 同步数字系列(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19-96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AS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28-96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yd5031-97 集群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34-97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5050-97 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2012-94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5017-96 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5035-97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38-97 接入网、本地网工程建设标准

通讯工程专业论文

通讯工程专业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不断趋于成熟,在社会各领域中也得到了广 泛应用,比如说工程、教育和医疗等行业,所以就为大家带来了通讯工程专业论文,请看: 摘要:同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我国 目前通讯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浅析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 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通讯工程规划;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通讯工程规划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 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实际应用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 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充分确保工程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通讯工程规划部门在 对相关工程进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从而提 高通讯工程规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通讯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通讯工程规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就我国目 前通讯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对近期和远期的通信需求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 的结果来确定各个项目的发展目标和规模,比如说邮政、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等。 (2)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求量和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和规划原则,以此 来确保工程规划的开展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 (3)对城市长途网的结构方式、长途局规模及选址、长途局与市话局间的中继方式 进行确定。 (4)研究和确定城市电话本地网的近期和远期规划、邮政和电信局所的分区范围、 广播和电视台的规模和选址,确保这几个方面的安排都能够满足城市通讯工作的发展需要(5)划分无线电收发讯区。 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原则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展开城市通讯工 程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规划原则。首先,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为主 要依据,充分考虑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对通信业务的根本需求,以此来提高社会发 展过程中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其次,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必须将国家颁布的相关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根据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各省(区、市)公司、铁通公司、专业公司及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公司)的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建设管理总体目标是建立全公司统一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程规范体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统筹兼顾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安全五个要素,确保全公司工程建设合法合规,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建设精品网络,将建设需求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条工程建设管理包括职能管理和项目建设两部分,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组织架构,“两级管理”是指由总部负责对全公司工程建设的职能管理、省(区、市)公司负责对本公司工程建设的职能管理,“三级建设”是指总部、省(区、市)公司和地市分公司分别负责具体项目建设。

第五条各公司要保证必要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配置,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设置专职人员,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工程建设职能管理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七条建设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流程。 (三)制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规范。 (四)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各级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期间的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及施工安全等情况。 (五)负责建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需求管理和考核评估体系。 (六)组织工程一阶段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评审,负责进行工程一阶段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批复。 (七)负责进行工程初步验收批复。 (八)负责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批复。 第八条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和计划,申请网络资源,组织项目开工、设备安装调测、系统联调测试、验收测试、割接上线及项目交维,工程实施期间执行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及施工

(完整版)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新)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通信线路工程 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测量 1.各施工班组进场后,根据初步设计为依据的前提下,以安全、稳固,便于维护,便于施工、减少投资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路由,进行测量,测量时杆距为45-55米,无其他特殊情况不得小于45米、大于55米; 2.杆路跨越公路、铁路、河流两侧不能设角杆; 3.杆路跨越村路、县道应距公路路界5米外立杆,省道应距公路路界10米外立杆,测量时注意与原杆路保持倒杆距离; 4.测量时杆距为70-100米两端做终端拉线,100-120米两端做三方拉(加辅助线),120米以上两端做门形杆(8米电杆)。 二、打洞、立杆、挖沟 1.立杆,附注洞深:7米杆综合土1.5米,软石1.4米,坚石1.2米;8米杆综合土1.6米,软石1.5米,坚石1.3米;9米杆综合土1.7米,软石1.6米,坚石1.4米;10米杆综合土1.8米,软石1.7米,坚石1.5米; 2.杆洞土质如为坚石,洞深1.2米,另做石护墩保护; 3.立杆应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4.立杆人员8-10人; 5.准备好立杆工具;

6.必须开好马槽、清理杆洞; 7.杆路不得有眉毛弯、S弯、梅花桩,杆根偏差不可以大于5厘米; 8.角杆杆根必须内移15厘米,杆稍向外偏移25度; 9.与高压线交越时,两端杆子在立杆前应先做好穿心地气线; 10.杆稍顶是空洞的,必须先用水泥浆堵好; 11.跨公路等特殊情况根据地形实际情况配杆。 三、吊线布放、拉线规格及程式 1.布放吊线时应用千斤顶或转盘布放,严禁打圈及死结; 2.与电力交越时,施工前应先做好防护措施; 3.吊线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5米,过公路不得低于5.5米,过铁路不得低于7.5米; 4.双方拉每隔8档一个,四方拉每隔32档一个,如遇到角杆时需前后移动2根电杆,遇到特殊情况时可前后移动; 5.拉线位置要打在角平分线上,角拉、双方拉、四方拉必须做拉线地气; 6.角深在7米以下装7/2.6拉线一条,7米以上装7/2.6拉线两条。 四、光缆敷设 1.杆路每隔500米需安装预留支架,每个支架盘留10-12米光缆; 2.挂钩间隔为50公分,必须全部一致;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条文解释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培训系列教材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 管理办法》条文解释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培训系列教材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 管理办法》条文解释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

目录 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招标和投标^14 第三章开标、评标和中标^70 第四章法律责任^111 附录:《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释义】本条明确了立法的目的和依据。 一、制定《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背景 2000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计 委)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1件行政法规、12件部门规章、4件规范性文 件,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发布了10余件部门规章、50余件规范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数十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基本形成了以《招标投标法》为基础,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招投 标法律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招标采 购制度的实施、促进公平竞争、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减少和预防腐败,发挥了 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当前招投标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招标人 虚假招标、排斥潜在投标人,投标人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评标专家不客观公正 地履行职责,行政监督部门违法设置审批环节甚至直接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从根本上破坏招投标制度的竞争择优功能。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12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实施条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有关规定,筑牢了工程建设和其他公共釆购领域预防和惩治腐 败的制度屏障,并且为加强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制定出台《办法》的必要性 (一)制定《办法》,是贯彻落实《实施条例》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发展改革委法制办监察部关于做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2012;121号〉,全面清理与《实施条例》规定不一致的规章和规范性 文件是做好《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释义-0330手动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释义】本条明确了立法的目的和依据。 一、制定《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背景 2000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计委)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1件行政法规、12件部门规章、4件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发布了10余件部门规章、50余件规范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数十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基本形成了以《招标投标法》为基础,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招投标法律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促进公平竞争、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减少和预防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当前招投标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招标人虚假招标、排斥潜在投标人,投标人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评标专家不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行政监督部门违法设置审批环节甚至直接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从根本上破坏招投标制度的竞争择优功能。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12年国务院正式施行了《实施条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有关规定,筑牢了工程建设和其他公共采购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屏障,并且为加强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制定出台《办法》的必要性 (一)制定《办法》,是贯彻落实《实施条例》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法制办监察部关于做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21号),全面清理与《实施条例》规定不一致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做好《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部和各省

通信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发布)

工程施工管理规范 2016年4月

工程施工管理规范 一、目的 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指导标准和工艺质量检查的依据,统一工程施工行为,保证施工质量。 二、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组织实施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根据施工环境和产品的不同,该规范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及基站覆盖延伸系统部分。若本规范与客户的标准和要求有出入时按照客户标准执行。 三、责任 1、分公司/办事处副经理(或工程负责人)是所属区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第一责 任人。 2、现场督导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的具体工作。 四、管理 (一)施工环境要求 1、施工区域的井道、楼板、墙壁等不得渗水。 2、施工区域及其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二)施工准备 施工前,项目负责人必须制定施工计划表、开工报告等相关文件。根据项目特点,在人力、物力、技术、组织、时间和空间等各个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现场交底 施工前由设计人员对督导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内容包括: 1、安全交底。 2、工程特点:施工现场特征,影响施工因素,施工难易程度和施工工艺要求等。 3、技术要求:系统原理图、施工平面图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等,给出较详细的说明。 (四)标准规范

A、室内部分 1、总则 1、为保证系统能够可靠运行,对于不同的楼宇按照下面的要求参照本规范及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 1.1条件较好的楼宇:楼宇品质较高,有标准的弱电路由,如新建的高档商务办公楼。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 1.2条件一般的楼宇。对于施工规范可以适当放松,主要是在工程质量方面,开通效果应严格执行验收规范。 1.3条件恶劣的楼宇:如2万平米以下的小型楼宇,结构较为复杂,无弱电路由,施工情况较为复杂、困难。工程质量尽量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但必须满足运营商验收要求。 2、主机安装 2.1 安装位置要求: 2.1.1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2.1.2主机安装场所应干燥、灰尘小、且通风良好; 2.1.3主机安装位置便于馈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 2.1.4主机安装在室内。安装主机的室内不得放置易燃品;室内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 2.1.5主机挂壁式安装时,主机底部距离地面为1.5米,在移动机房、交换机房等特殊机房内安装时,主机底部或顶部应与其它原有壁挂设备底部或顶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多部设备并排安装时,设备之间应相距20cm以上。 2.1.6主机落地式安装时,龙门架底座或主机座应与墙壁距离0.8米,在移动机房、交换机房等特殊专用设备机房内安装时,应与原有设备保持整体协调。 3、天线部分的安装 3.1 天线支架安装: 3.1.1各类型天线支架应结实牢固,支掌杆要垂直,横担要水平,安装位置要符合设计方案; 3.2 天线安装: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传输子网的设计

摘要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本论文在江西省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的环境下,对公路干线通信网进行了设计,建立了以SDHSTM -4 为主体的传输主干层,为了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时钟同步,还从网络的建设需求出发提出主从式同步的时钟信号网的建设方案。文中详细讨论了通信网络中的各种技术和通信子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功能,描述了联网环境下的通信系统各子系统如何实现,图示了干线网络组成、同步网时钟系统、网管系统的构成等,描述了数字程控交换联网时中继方式,视频图像的传输方式等。另外,本文对高速公路的通信网络如何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综合业务应用方面作了有益的研究。本设计在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区域中已顺利实施,江西省高速公路目前己完成了联网收费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了全省联网收费,联网收费系统自开通以来运行平稳,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速公路;通信网络;SDH;视频图像传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文所作工作与论文安排 第二章设计原则和目标 2.1 设计原则 2.2 设计目标 2.2.1 技术目标 2.2.2 应用目标 第三章通信系统管理体制 第四章需求分析 4.1 业务需求 4.2 管理需求 4.3 安全需求 第五章通信技术选择 5.1 联网对通信技术的要求 5.2 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5.2.1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 5.2.2 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5.2.3 图像传输技术的选择. 5.2.4 语音交换的联网 第六章通信系统构成和技术要求6.1 概述. 6.2 干线光纤数字同步传输系统6.3 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 6.4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6.5 紧急电话系统 6.6 应用数据传输通路 6.7 闭路电视传输系统 6.8 会议电视系统 第七章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

近年来通信光缆施工及维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特点鲜明,通信光缆施工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同时业内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待解决,以下为通信光缆施工规范详细说明: 一、通信光缆施工规范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7)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应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二、通信光缆施工规范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塑料标志牌以示区别。

通信工程设计图形符号规范

通信工程图形符号规范 一. 《通信工程图形符号规范》 1、注释、标志 (1当含义不便于用图示方法表达时,可采用注释。注释可放在需要说明的对象附近;当注释不在需要说明的对象附近时,应使用细实线指引线指向说明对象。 (2标志和技术数据应该放在图形符号的旁边; 当数据很少时, 技术数据也可放在图形符号的方框内;数据多时可采用分式表示,也可用表格形式列出。 当设计中需表示本工程前后有变化时,可采用斜杠方式:原有数/设计数; 当设计中需表示本工程前后有增加时,可采用加号方式:原有数+(或-增减数。(3(光电缆敷设方式在施工图上的表达方式 ● 管道电缆………… 〔L+m〕“L ”为人孔间的电缆路由长度, “m” 为管道电缆在所经过的人孔内弯曲长度累计, 其中直通人孔为 1米, 拐弯人孔为 2米。 ● 管道光缆………… 〔L+k+m+n〕“L ”为人孔间的光缆路由长度; “k” 为管道光缆在人孔内盘留长度(15米/盘留; “m” 为管道光缆在所经过的人孔内的弯曲长度累计,其中直通人孔为 2米,拐弯人孔为 4米; “n” 为管道光缆在人孔内的接头预留长度(10米/接头。一般为表示方便,各种长度采用邻近原则表示。 ●引上(光电缆……… 引〔L+m〕“L” 为人孔至电杆、建筑物之间的平行长度, “m” 为引上高度。 ●架空(光电缆……… 架〔L+m〕“L” 为电杆间的(光电缆布放长度, “m” 为电杆档间的缆线垂度。电缆按杆档长度的 1%计列,四舍五入取整;光缆按 0.5米/电杆计列。

●吊线式墙壁(光电缆… 吊〔L+m〕“L” 为沿墙壁布放的(光电缆长度, “m” 为电缆在建筑物上布放时所产生的弯曲长度,按墙壁电缆路由长度的 2%计列,四舍五入取整;吊线式墙壁光缆不计取弯曲长度。 ●钉固式墙壁(光电缆… 卡〔L+m〕“L” 为沿墙壁布放的(光电缆长度, “m” 为电 缆在建筑物上布放时所产生的弯曲长度,按墙壁电缆路由长度的 2%计列,四舍五入取整;钉固式墙壁光缆不计列弯曲长度。 ●槽道(光电缆……… 槽道〔L〕“L” 为沿槽道布放的(光电缆长度。 ●顶棚内(光电缆…… 槽〔L〕或梯〔L〕“L” 为沿吊顶线槽或铁梯布放的(光电缆长度。 ●槽板式(光电缆…… 槽板〔L〕“L” 为沿槽板布放的(光电缆长度。 ●暗管式(光电缆…… 暗〔L〕“L” 为沿暗管穿放的(光电缆长度。 ●交接箱成端电缆…… 成〔L+m〕“L” 为人孔至交接箱底座的布放长度, “m” 为交接箱引上高度,统一为 4米。 ●配线架成端电缆…… 成〔L〕“L” 为成端电缆的布放长度。 (4管线敷设部位的标注及代号应用 序号代号说明 电缆部分: 1 引引上(光电缆 2 架吊线式〔自承式〕架空(光电缆 3 吊吊线式〔自承式〕墙壁(光电缆

贺州市中心城区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16-2030)

贺州市中心城区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16-2030) 一、项目概述 1、规划目的 (1) 对无线信号网点的补充,通过对中心城区无线信号盲区进行排查,针对不 同的地段、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别对待,合理的确定新建基站的服务半径、选址、和造型。 (2) 对中心城区尚未覆盖或覆盖范围小的组团、区域进行基站的系统规划。基 于中国铁塔公司的成立,今后景观塔基站的建设将由铁塔公司根据三家运营商投资建设步骤进行统筹落实,为避免以后3G、4G、5G信号基站遍地开花,建议在技术、政策可行的基础上,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基站并站,减少重复建设,以节约资源,减少信号基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3) 通过对城市通信网的强化,加强城市通信管道及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增强 通信网适应性,真正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现代化、智慧化的目标。 2、规划范围 贺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组团,面积约268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 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4、规划目标 (1)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适应通信技术的无线化应用趋势,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和更优质移动通信服务。 (2)至2020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范围内4G信号全覆盖,并满足5G信号升级需求。 (3)至2030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5G信号全覆盖。 二、通信基站现状分析 1、现状存量基站情况 贺州市中心城区移动基站存量站点共416个,电信存量站点共166个,联通存量站点共228个,站点分布态势以八步城区为核心,向四周呈衰减势扩展,西湾、平桂、贺街为次一级集中区。 现状基站分区统计表

通信工程材料管理办法

工程材料管理办法 为合理控制工程材料,确保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利益,达到节约工程材料成本,能使工作有效有序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程材料来源 公司提供的各类安装材料。 建设单位提供的配套材料。 设备厂家提供的各类材料。 二、工程材料领用程序 施工负责人从公司采供部领取施工材料时,需填写《工程材料申领单》,经工程部审核后采供部给予发放。施工负责人将领取的工程材料填写在《工程材料使用平衡表》中。 由建设单位发放的工程材料,施工负责人填写《工程材料使用平衡表》中的相关信息,并将收料单粘贴于《工程材料使用平衡表》背面。 设备厂家提供的各类材料,施工负责人应在开工前和厂商督导一同清点配套材料,在《工程材料使用平衡表》中填写相关信息,由厂商督导签字确认。 三、工程材料的使用 施工负责人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丈量,做到精确量裁。 各类线缆的量裁量不大于实际使用量的5%。 其它各类材料量裁量不大于实际使用量的3%。 四、工程材料的保管及移交 施工队未经许可,不允许将工程材料(废料)自行处理。若因工作需要时,必须在建设单位办理相关的出门手续。出门手续的办理由工程管理部指定专人

负责,严禁施工负责人私自办理出门手续。 各类材料(废料)应在机房内建设单位指定地点或合理区域整齐堆放,并进行标识。 各类材料(废料)需进行移交,在移交过程中施工负责人应主动联系甲方工程管理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并要求接收单位人员在《工程剩余材料移交清单》中签字确认。 若甲方明确工程剩余材料由我公司负责,施工负责人将工程剩余材料填写在《工程剩余材料移交清单》中,全部移交采供部,采供部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后签收确认。 五、工程材料档案的建立及管理 施工负责人在完成每项单项工程施工任务后,次日将《工程材料使用平衡表》和《工程剩余材料移交清单》交工程部统一进行管理。 工程部对施工队提供各类表格填写内容进行审核,对单项工程中所有工程材料进行平衡,确认工程材料的来源、使用数量、剩余数量与实际一致。 工程部将各类工程材料原始记录表格复印后自行保存,原件交于工程管理部资料室进行工程结算。 在日常材料管理中,施工队遇到文件未能涉及到的情况时,需向工程部经理请示处理意见。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1、常用通信管道类型 目前常用通信管道按所用管材可分为三类:钢管管道、塑料管管道、水泥管管道。其中PVC-U塑管管道用本地网通信管道,HIPE硅芯管多用于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 2、土方工程 管道沟开挖时,与其它管线的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意地下原有管线安 全,如煤气管道、自来水管、电力线等。 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值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 1.5m; (2) 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 (3) 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作包圭寸; (4) 如电力电缆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4、回填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24 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通信管道工程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顶部30cm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cm 的砾石、碎石等坚硬物; 2)、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15cm厚,应夯实; 3)、管道顶部30cm以上,每回填土30cm厚,应夯实。 4)、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5、人(手)孔、通道建筑 砖、混凝土左右块(以下简称砌块)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不应出现竖 向通缝; 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mm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砌块砌体横缝应为15—20mm竖缝应为10—15mm横缝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竖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跑漏现象; 砌体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 6、铺设管道 1)天然地基沟底夯实抄平,高程符合设计,允许偏差± 10mm 2)各种管道引入人(手)孔,通道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管顶距人(手)孔上覆,通道盖板底应不小于300mm管底距人(手)孑L,通道基础顶面应不小于400mm。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试行办法) 一、总则 1.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新颁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物价局、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相关附件同时废止。2.为了新标准的贯彻施行,我公司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试行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承担的工程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取定统一按照该标准执行。3.《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相关附件废止后,可行性研究报告费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展性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执行。 二、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取定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由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两部分组成。1.通信工程勘察收费取定 1.1 通信工程勘察收费范围:通信管道及光(电)缆线路工程、微波、卫星及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 1.2 通信工程勘察收费=收费基价×阶段系数×附加调整系数×(1K浮动幅度值) 阶段系数:见表1.1:通信工程勘察各阶段工作量比例表

收费基价:见表1.2、1.3:通信工程勘察收费基价表 附加调整系数: (1)在气温(以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报告为准)≥35℃或者≤-10℃条 件下进行勘察作业时,气温附加调整系数为1.2; (2)在海拔高程超过2000m地区进行工程勘察作业时,高程附加调整 系数如下: 海拔高程2000~3000m为1.1 海拔高程3001~3500m为1.2 海拔高程3501~4000m为1.3 海拔高程4001m以上的,高程附加调整系数由发包人与勘察人协商确定。 (3) 附加调整系数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附加调整系数不能连乘。将各附加调整系数相加,减去附加调整系数个数,加上定值1,作为附加调整系数值。 浮动幅度值:发包人和勘察人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浮动 幅度为上下20%范围内协商确定;在勘察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发包人和勘察人可以在上浮25%的幅度内协商确定。表1.1:通信工程勘察各阶段工作量比例表 勘察阶段一阶段勘 察 二阶段勘察(%)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 通信管道及光(电)8040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