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畲族历史 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畲族历史 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畲族历史 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畲族历史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导语:畲族历史上是个频繁迁徙的民族。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他们现今的居住地较多

畲族历史上是个频繁迁徙的民族。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他们现今的居住地较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人们对畲族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坛啊。下面给予来看看畲族文化的畲族起源之说。

畲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是高辛帝(即五帝之一的帝喾)时一只神奇的狗。“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高辛答应谁能斩下叛军首领的首级,就把三公主嫁给他。

盘瓠咬下戎吴将军首级而归。后“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婚后,盘瓠带着公主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儿后来嫁给姓钟的男子,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现在畲族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这个传说虽然美丽,但完全是个荒诞的神话故事,不足为据。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迁居福建、江西、浙江。传说畲族始祖是盘瓠。盘瓠与高辛帝的三公主结为夫妻后,生下第一个孩子跟父姓盘,叫盘自能;生下第二个孩子时,放在篮子里养,就姓蓝,叫蓝光辉;第三个孩子生下时,天上响雷,就姓雷,叫雷巨;第四个孩子生下时,是一个泼妮崽(女孩),下地时,刚响起“当当当”的钟声,就姓钟,招女婿叫钟志深。

景宁是畲族迁移浙江生息最早的地区之一。畲族史诗《盘瓠王歌》里有道:“三姓子孙人来多,分居景宁和云和。”在浙江的畲族散居于景

生活常识分享

一文读懂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

一文读懂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 畲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文化、图腾,关于畲族的起源与发展,一些学术专家们总是难有统一说法,而关于畲族的那些历史文化,同样在吸引着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关注。关于这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文化,你知道多少吗?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畲族历史文化。 畲族起源 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多居于山区,民风淳朴,居住环境自然优美。 畲族文化 畲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1000多篇、四五万行,每逢佳节假日,都能够听到畲民优美动听的嘹亮歌声飞扬在田间地头、山林溪边。 畲族姑娘擅长针织刺绣,彩带和竹编是畲族刺绣中的工艺技术最受赞誉的,畲族姑娘的传统服饰上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的图案,便是自己刺绣而成。竹编工艺品更是在土产市场享有声誉。

在畲族乡众人皆知,畲乡人的特色产品。 畲族风俗节日 畲族人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每年农 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人们沉浸

在热闹欢快的歌海中。 畲族宗教信仰 畲族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猎神自古以来就是畲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 畲族作为中国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留下了更多辉煌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关于畲族的众多历史文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探索。

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的调查研究

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3T15:31:58.85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7期供稿作者:蓝俊强祁啸宇 [导读]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密切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俊强祁啸宇/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共出现87次“文化”,第六部分内容就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可见党中央对其高度重视。本文从基本概况、旅游资源、政府重视、意义措施等方面对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进行调查研究,以期纪录现实,保留资料,引起关注,增进了解,推动发展,挖掘畲乡旅游资源,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化开发;旅游;畲族乡;赤岭;湖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因此,笔者2012年7月13日至8月14日深入实地走访了福建省漳浦民族中学美术老师,中共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委员会宣委、干事,福建省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蓝理府第,漳州市漳台畲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漳浦蓝氏家庙石椅种玉堂理事会会长,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雨霁顶三界公庙管委会会长等单位或人士。笔者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方式调查研究了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的情况,结果如下: 一、福建漳浦畲乡基本概况 漳浦县赤岭畲族乡位于漳浦县东北部,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面积10.8万亩,辖9个行政村和6个农场。总人口1.3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24万人,占92%,是全国畲族人口最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乡。201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15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0元。该乡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漳州东南部,东连厦门特区、南太武开发区,西接东南花都、台湾农民创业园,沈海高速穿境而过。 漳浦县湖西畲族乡位于漳浦县中东部,土地面积80.8平方公里,耕地2.1万亩,山地6.9万亩,辖10个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村5个。总人口2.6万人,其中畲族人口9000多人。2011年全乡生产总值4.3亿元,财税收入1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0元。该乡区位条件优越,处在厦门港南岸、漳州港口腹地工业集中区和南太武滨海新区规划区内,沈海高速在境内设有“赵家堡”互通口。 二、福建漳浦畲乡文化旅游资源 (一)福建漳浦畲乡历史名人 蓝理:字义甫,号义山,生于顺治六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行伍出身,历任神木副将、宣化总兵、定海总兵、天津总兵、福建陆路提督。 蓝廷珍:字荆璞,生于康熙二年,卒于雍正七年,曾任定海营把总、温州镇标中营游击、福建水师提督,被提督吴升誉为“闽浙第一良将”。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别号任庵,生于康熙十九年,卒于雍正十一年,是清初提出对外开放第一人,曾任朝廷修史馆《大清一统志》编纂等。 蓝应元: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生卒年未详,授翰林院编修,任《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四库全书》纂修完成,随擢礼部侍郎。 黄性震:字符起,号静庵,生于崇祯十一年,卒于康熙四十一年,献“平海十策”,荐辟授为直隶霸昌道,升湖南布政使、太常寺卿。赵范:字范之,一字护光,号鸿台,生于嘉靖二十二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建“完璧楼”、赵家堡于家乡。(二)福建漳浦畲乡文化旅游古迹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文物古迹较多,主要有:由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组成的“五里三城”著名人文景观,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蓝氏宗祠(种玉堂),西来庵佛祖庙,印石岩佛祖庙,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庙,“破肚将军”蓝理府第,蓝氏家宅,杨美水库,古石佛寺,悟道岩寺,建设中的玳瑁山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文物古迹均为漳浦县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福建漳浦畲乡文化艺术作品 该地区关于文化开发的艺术作品有各大电视台到当地拍摄的专题片、正在拍摄的30集电视连续剧《蓝理将军》、芗剧剧本《畲乡新貌》、芗剧表演《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文艺晚会“所向无前·魅力畲乡”、“爱我漳浦,畲乡畅想”、西月小说《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蓝磅水绘画《蓝理肖像》、《畲乡荔红》、《荔红时节乐滔滔》、蓝达文绘画《春潮》、《闹春》、《大地沸腾》、蓝利灵主编《漳浦石椅种玉堂蓝氏族谱》、王雄铮编《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清]蓝鼎元撰《鹿洲全集》、蓝氏宗祠(种玉堂)《重修祖庙碑记》和相关对联匾额等。 (四)福建漳浦畲乡民俗风情 1.三官大帝文化节。赤岭畲族乡山平村雨霁顶奉祀三官大帝,每逢寅、巳、申、亥年举行三官大帝文化节。 2.畲族婚礼风俗。漳浦畲乡婚娶要行六礼:问名、订盟、纳采、纳币、请期、迎亲。 (五)福建漳浦畲乡其他亮点 1.蓝氏三杰——“漳浦十大名片”之一。2008年7月30日,“漳浦十大名片”揭晓,“蓝氏三杰”入选。 2.所向无前——漳浦精神的表述用语。2011年9月29日,漳浦精神揭晓,其表述用语:所向无前。 三、各级政府对畲族乡文化综合开发重视 赤岭畲族乡党委、政府提出以“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打造生态文化名乡”为奋斗目标,要建设繁荣三线。 湖西畲族乡党委、政府提出要“凝心聚力求发展整合资源打品牌”,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五里三城”旅游资源。 四、福建漳浦畲乡文化综合开发意义 通过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综合开发,让畲乡文化软实力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浙江省云和县是全省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设有2个畲族乡,26个畲族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9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91%。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着手,注重传承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营造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一定要把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抓突破,抓成效,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 一是畲族语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自称其为“山哈话”,全国99%以上畲民之间语言相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汉杂居、下山搬迁、子女外出就读、务工、通婚等与外界交流、交往的增加,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青少年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和在校畲族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左右。会讲畲语的畲族群众也呈下降趋势,保护与传承畲族语言迫在眉睫。 二是畲族服饰逐渐消失。在畲族传统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服饰比较,传统服饰制

作、穿戴较为繁琐,样式较为单一,加上畲民已渐渐汉化,日常服饰基本都是当代时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有部分畲民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年轻一代畲族妇女已不穿戴畲族服饰。随着老一代妇女退出历史舞台,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是畲族文艺渐渐萎缩。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特色鲜明的民歌、传统的畲族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民间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但目前,畲族文化艺术正在萎缩。据调查显示,目前云和60岁以上畲民约有20%会唱山歌,50岁以下唱山歌较少,而40岁以下的畲民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听懂歌曲内容。刺绣、编织等复杂工艺更是面临失传。 四是畲族文物逐渐流失。畲族文物是畲族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是畲族传统文化得以验证和传承的依据。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畲族文化遗产,他们盗掘古墓,盗窃、倒卖、走私畲族文物,以获取暴利,导致畲族文物不断流失。而融入了畲族自身的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也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程度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强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充分认识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增强政府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广大民众参与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强化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和整理,保护和弘扬畲族民间文化,建立起由政府主导、 民间参与的保护体系。 二是加大畲族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果展览、畲族工艺展览、举行畲族民间文艺展演等宣传,弘扬优秀的畲族文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哭丧时,眼泪不得滴在死身者上哭丧 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执陶罐到溪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唱完。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以示男在天;是女,要舀逆流水,以示女居地。清水舀回后,要放在火炉上暖几分种,用白布在水中浸湿,在死者胸前揩三下,背后揩四下。死者不论贫富,衣着要新,旧衣和有口袋的衣服以及钱、米和有文字之物不能装殓。死者着黑色衣服,衣服有单、夹与棉的不同,穿衣以重数计算,一般上身9重,下身3重。女性则戴上结婚时竹制的三角形头冠。衣毕,为其理发(一般人病时就已理好头发)或梳头。这个过程均伴哭歌。死者梳穿戴完毕,从卧房移到后厅。用两条板凳、四块木板、一张草席为死者支起一张“灵庆”。而后,用炉灰裹成10个小粽子,缚在一枝桃枝上,放到遗体的旁边,人殓时扔到河里。有“祖图”的畲族村,遇上50岁以上的亡者,在其厅堂悬挂“祖图”3天。吊唁死者,打破哀伤寂寞的局面,增加“红也喜事,白也喜事”的气氛。死者装殓时间要择海水涨潮时分,忌讳“重丧日”和“三丧日”。装殓时,丧女哭唱《落棺歌》。 入殓 超度:为死者设立灵位,有的用纸扎灵屋、马和钱币等为供品,请和尚,亦称斋公(迷信职业者)和八音乐队,念经做斋,超度亡魂,引入天国,使死者安息,并寄托亲朋的哀思。一般做一昼夜,多则三天三夜。

在闽东、浙南,一般在山坡侧挖水平墓葬洞穴,用两根圆木垫着,推棺入穴,石块封口。少数在平地挖穴入棺,俗称“仰天窟”。 一次土葬 原墓穴不合理想,或当时找不到理相墓穴,而临时安葬者,一般在三年后择吉日起棺,捡拾先人骨骸装在陶制的金罂之中,另择风水好地作第二次安葬、修建墓地,俗称“二次葬”。 二次土葬 在近村山野处建三面墙的屋子,用于停棺,畲语叫“起厂”,在棺木四周打上泥墙,停棺数年后在拾骨装陶罐土葬。停棺拾骨土葬,应是迁入闽东、浙南之前的古习俗。 停棺拾骨火化土葬 畲族有悬葬之俗。悬葬又称岩葬。通常的葬法有2种:一是将盛有骨灰的陶瓮置于高处的石洞和田崖的石穴之中,外叠乱石遮挡。罗源县安井村灰瓮岩石洞至今仍保存3个古时陶瓮及部分骨灰;二是在山上的半崖处挖掘土洞,将棺木置其中,洞口用石块和泥巴封堵,过三年或更长些时间取骨(个别还采用焚烧)装于陶瓮,然后移葬他处。此俗,罗源县霍口、飞竹等地畲村仍沿袭。据罗源县内部分畲族相传,此葬俗始于古时的悬棺葬。其说法有二:一种说法是畲族祖先盘瓠为天上“星辰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悬葬则寓其意;另一说法是畲族祖先盘瓠生前被鹿撞死凤凰山崖,葬于崖前,其子孙仿其祖先葬法。 悬棺葬

蓝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蓝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一座座宗祠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 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 福州市郎官巷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郎官巷。堂号是“种玉堂”。蓝氏实有二源,一源为黄 帝系统的嬴姓,战国梁惠王时封为蓝君,封地今名蓝田,蓝田产玉,蓝氏因而以“种玉堂”为堂号,表示蓝氏多出贤子弟。另一源为炎帝系统,炎帝神农八代孙榆罔之后,帝榆罔以 植蓝瑞赐子姓。蓝是一种染料之瑞草,封郡汝南为受命。帝榆罔赐给儿子昌奇绣蓝一株。 按《汝南蓝氏宗谱》记载,蓝氏以“盘瓠”为图腾,以汝南为郡望。蓝昌奇成了得姓始祖。这二源相混,因而炎帝这一系统也以“种玉堂”为堂号。 到唐天授元年(690年),蓝昌奇的后裔蓝明德任扬州节度使,生子蓝采和。蓝采和于 开元元年(713年)中进士,因唐玄宗贪图酒色又宠信外戚,采和忠谏,得罪杨国忠,因而 他便辞官隐居山林,修仙学道,最后成了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福建省”种玉堂“蓝氏,主要分布在闽南漳浦赤岭、湖西一带,而闽西则在上杭庐丰 乡一带。郎官巷的祠堂则是庐丰乡族人,为在省城做生意,子弟在省城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等提供方便,也为了在省城有祭祖之所而建立的。 “种玉堂”的蓝氏子孙,在明清及近现代都培育了一批对国家有贡献的名人。 漳浦方面的一些蓝氏名人,曾对康熙统一中国收复台湾、平定台湾、开发台湾、建设 台湾作出了贡献,下面略举几人。 蓝理(1649—1720),漳浦张坑(今赤岭乡)人,字义甫,号文山,他曾随康亲王杰书平 定耿藩之乱。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靖海将军施琅奉命收复台湾,施琅任命蓝理代理提标右营游击,领前队先锋。在澎湖的海战中,炮弹横飞,蓝理被炮弹击伤,肠子流了出来,包扎后,仍带伤血战。澎湖之役大胜。迫使郑克u率众归顺,蓝理立了大功。战后,康熙 连连擢升蓝理,并召蓝理,亲视伤口,大加抚慰,并昵称“破肚总兵”。蓝理晚年又参与 了平定新疆准噶尔部的叛乱。 蓝廷珍(1663—1729),字荆璞,漳浦湖西人。他曾参与平定台湾朱一贵的起义。平台后,他曾任台湾镇总兵又任福建水师提督。在台期间,做了许多有利台湾百姓的事。台湾 的开垦分为民间私营开垦和官方组织的开垦。蓝廷珍组织了清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 远的官方开垦。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畲族体育运动形式多样,主张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畲族在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小编很好奇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有些什么,你们也跟小编一样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畲族武术 畲族武术基本上可分作棍术和拳术两大类。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槌”)长六尺(或四尺八寸),供两人对打。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观地测等。 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做为拳术的一部分,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有这种绝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师。畲族拳术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飞鸾、漳湾、城南一带畲族聚居村落。主要有龙尊拳、虎尊拳等。其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拔、踢、扫、跳,其步型稳健,坐马前轻后重,用三角连环马,利于攻守转换,出手则多用短打即收。使用器械有锄头、扁担、棍剑等。金涵乡畲民曾在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过拳械对练和对棍。 二、舞龙头 宁德畲族同胞,每逢节日,必有舞龙头活动,流传八都的猴盾和飞鸾的南山一带,用以纪念民族图腾,祝福村寨平安、庄稼丰收、族人欢乐。舞龙头曾在第三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奖。 舞龙头来源:一种舞龙运动,原是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运动参加者为七至十人,一人持绣球,其余持龙头。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操运动为一体,有各种造型,如迎龙伞、龙抢珠、龙珠伞大会串等。其运动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两种。平地套路有龙王滚车、鲤鱼翻白、鲤鱼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顶、龙王成楼等。桌上套路有开四门、画眉四角、画眉跳对门、鲤鱼上滩、鲤鱼下滩、鲤鱼跳龙门等。 三、舞铃刀 又叫舞铜铃、舞钢刀。流传在闽坑、八都一带山区畲村。有跑、跳、冲、刺、劈等动作,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传统习俗只许男畲民参加。1949年后,经过整理,摒弃了封建传统,吸收女畲民参加活动。成为一项活泼、有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曾在全国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 四、摇锅 摇锅是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间体育游戏。古时畲民为了强身健体,空闲时经常聚集在一起,用已破旧的锅当器材,一个或多个人站、坐在锅里,运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按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就形成最早的摇锅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摇锅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观赏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练习。 五、打尺寸 尺,代表断弓,寸即是残矢之意。其中“尺”长约一米,直径约2厘米的木棍。“寸”

畲族起源传说与史实的探讨

2009年第3期(总第72期)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OFFUJIANINSTITUTEOFSOCIALISMNo.32009serialNo.72 谢丁宁 (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福建 宁德352100) 畲族起源传说与史实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9-04-22 作者简介:谢丁宁,男,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教务科长、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有本民族语言,以口头流传民族历史,祭盘瓠为其始祖。《盘瓠歌》是畲族的民族史诗。但与许多民族史诗一样,《盘瓠歌》夹杂着一些神话传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传唱的过程中被增饰,是历史与美好愿望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完全当作史书来读。如果要以其为线索来探视该民族的历史,需要做一些考证与还原的工作。 一、畲族的祖先盘瓠是部族首领,并有和亲的史实 关于畲族的起源,《盘瓠歌》的叙述是:上古高辛帝患耳疾,从中取出一条虫,弃之篱门外,即成一条龙犬。时番王入侵,无能抵挡,遂出榜文:凡能取番王首级者,与第三女为妻。悬榜数日,无人敢揭。龙犬后揭之,潜入番营,趁番王醉酒,咬断其首,献于帝。帝以犬变人身后许婚。经九日九夜遂成人身犬首。帝女践约,与之成婚,远避山林,生三子一女,子分别姓盘、兰、雷,招婿姓钟。[1] [晋]郭璞《玄中记》也记载:“高辛时代,犬 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曰盘瓠,去三月,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不可以训,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女,是为犬封民。”[2] 如果要还原历史的话,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考证:一是“盘瓠”是“人”,还是“龙犬”;二是公主下嫁是否有史实依据。 有专家认为,远古有许多民族部落都崇拜犬,盘瓠部族便是其中的一支。其不但以犬为图腾,而且以图腾为部落的代称,族人穿戴也模仿犬,当时人们便直接以“狗”称呼他们。那时人类处于狩猎时代,犬是人类的好朋友,称人为“狗”就像称人为“雄鹰”一样,具有神圣的意义。原始社会,人类组成了族群,生产、生活、彼此打斗,以争夺生存空间。那时的人们还不会使用抽象的名字,常常以实物来标识自己和族群,什么动物啦、植物啦、矿产啦、天象等等,大多数图腾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原始社会,图腾可以说就是名字。以咱们炎黄子孙为例,黄帝族群最初的名称是有熊族,炎帝族群最初为羊人族。[3] [摘要]与许多民族史诗一样,《盘瓠歌》夹杂着一些神话传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传唱的过程中被增饰,是历史与美好愿望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完全当作史书来读。如果要以其为线索来探视该民族的历史,需要做一些考证与还原的工作。有史实表明:畲族的祖先盘瓠是部族首领,并有和亲的史实;.盘、蓝、雷都是远古的姓氏,由高辛帝赐姓有可能;《盘瓠歌》中描述的畲族迁移路线,只是主要的一条迁徙路线,而且人们对其出发地的理解有误,“南京”是“南荆”之误。其中盘氏迁移的一条路线是从南荆或广东凤凰山往漳州到罗源再往台湾。 [关键词]畲族;传说;史实;探讨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09)03-0032-05 32

中国民族舞:畲族舞蹈的介绍

中国民族舞:畲族舞蹈的介绍 祭祀舞 盘瓠是畲族传统的始祖,敬祀盘瓠为畲族全民的共同心态。从唐 代开始畲民就有祭祀盘瓠的习俗。而每逢祭祀盘瓠都要跳《日月舞》、《龙头舞》、《龙伞舞》和《迎祖舞》等。《日月舞》,表现盘古开 天辟地、造日月照人间的神话,男女演员各4人,每人左右两手分执 道具日(红)月(白)模型,同声齐唱,“左手拿日太阳现,右手拿月照 凡间;天上日月车车转,十二时辰分得正。”伴着锣鼓钹节拍,两手转 动日月模型,左右穿梭,翩翩起舞。《龙头舞》,表现祖先龙麒因协 助高辛平息外族侵犯有功被招为驸马的故事。跳舞队伍中有的捧祖图、有的举龙杖、有的举龙头。龙杖由房长擎举龙头(四个)由男女各二人 相对而立,用两手合举,举上举下反复数次,以示崇敬。队形有原地 跳动、行进姿势、左右穿插等。《龙伞舞》配合龙头行进,有跳跃动作,左右穿梭比较自由,随着有板有眼的锣声鼓点,边舞蹈边唱《盘 瓠歌》。《迎祖舞》,表现对盘瓠王祖先的怀念。参与者手举各色布 绸制的三角旗和弩、刀、牛角号等道具,舞时有箫、笛、唢呐等乐器 伴奏,舞步比较自由,间以三步一回头式的动作,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和无限敬仰的心情。 丧礼舞 畲族丧礼常伴有舞蹈。据史书记载,畲族“人死刳木纳尸其中, 少长群相击中,主丧者盘旋四舞”,“击饶吹角,跳舞达旦”。闽东 畲族丧礼舞多姿多彩,仅为死者超度变魂,法师就要跳《造水洗坛》、《造坛》和《造井》等十多种舞蹈。《造水洗坛舞》,法师身穿青袍,右手持摇铃,左手掌朝上,手指呈三足鼎立状,中间托一杯清水,法 师绕大厅四周,口中念念有词,以忽蹲忽站的动作,随着缓急的铃声 或慢或快地行进。同时将杯中的清水(俗称“神水”)洒向大厅的每个 角落,表示洗坛,驱除邪气。《造坛舞》,意为死者造房建屋的舞蹈,法师右手持摇铃,左手持“奏板”,手舞足蹈,法师以其细腻的舞蹈

畲族风俗文化

历史文化: 增城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正果畲族村由吓水、通坑、榕树窿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共300多人。他们居住的这片土地不仅有着崇山峻岭,也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畲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正果畲族村有本族姓氏三个,分别是盘、雷、来。他们自称“山哈”或“山特”,意思是山里的人。这个名字极富表现力,它深刻地表现了畲族先祖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岁月冲洗下,畲族传统习俗已难得一见,但至今仍保存着自己的民族语言,与这传统语言相伴的是简单淳朴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村民多从事山区农业,同时从事一些传统天然加工产品,如蜂蜜、米酒,畲族村酿造的米酒格外香醇,令人赞不绝口。 据《增城县志》记载,畲族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聚居于县北正果镇东南部的兰溪山区,族人常居深山大岭中,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根据该村保存的族谱及千年的族图来看,畲族先祖在漫长的迁徙路上已经走得相当久远。关于畲族的来源传说,村党支部书记来锦新告诉记者,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人身狗头,称为龙犬,当时高辛帝与邻国(番王)处于战争中,辛帝无法获胜,于是公榜三日昭示谁能杀死番王便可迎娶三个公主之一。畲族祖先看到公示后掀榜过海刺杀番王,祖先用其智慧刺杀番王成功。高辛帝见到龙犬是一只狗便想悔婚,龙犬突然用人语说:“将我放在金钟内,七日七夜便可成人。”龙犬入钟6日,公主怕其饿死,打开金钟察看,见其身已成人形但头未成人形,龙犬只得带着人身狗头与公主完婚,婚后育有三男一女,是为畲族祖先。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现在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风俗习惯: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

畲族风情导游词修订稿

畲族风情导游词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畲族风情导游词 【车上讲解】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在去游览之前,我想大家还是先了解以下畲族的概况: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列第二十位。我们漳溪畲族乡有“广东畲族中心”之称,是全省七个民族乡之一,也是广东唯一的一个畲族乡。畲族人口近6000人,这里是畲族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平远县热拓乡迁来的,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基始祖为蓝氏江南二十八世(一百三十五世)宗德公,度名:千三郎。据说畲族的祖先狗头人身,是龙犬的化身。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自从盘瓠古开天地以来,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高辛帝,高辛帝的老婆姓刘,因为她的耳朵很大,人们都叫她大耳婆。有一年,大耳婆的耳朵张出一个肿瘤,太医从她的耳朵里割出一条虫子,有三寸长,放在盘子了,然后盖上“瓠”,就是我们祖先以前用的“勺子”。三年后的一天,突然间电闪雷鸣,金虫变成了一条龙犬,龙犬降声是吉祥的兆头,全宫上下都很高兴,高辛帝就命名它为盘瓠,盘瓠在军营里一天天的长大,经常跟士兵们出去巡营、打猎,学会了一身好本领,有一年边疆的一个番王的头来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贴出皇榜,说有谁能取得番王的头,就让他在高辛帝的三个女儿中任选一个做老婆。但皇榜贴出很多天了,都没有人来揭榜,龙犬看见后,揭下皇榜去见高辛帝,高辛帝一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好派龙犬去试一下,龙犬就连夜飘洋过海去见番王,因龙犬的本领很大,自称是来帮番王的,番王见到龙犬很高兴,当天晚上就设宴招待龙犬,结果给龙犬灌了个大醉,龙犬就借个机会咬断番王的头带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诺言,让三个女儿出来,任它选一个做老婆,龙犬选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说你是狗我女儿是人,怎么能跟你结婚呢龙犬说:你给我七天时间,我就变成人形,跟你女儿结婚,但这七天内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来偷看我。当龙犬变到头的时候就不能再变了,所以就成为了狗头人身了。之后还是与三公主结了婚,结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龙犬本来是没有姓的,就去请高辛帝赐姓于他的子女,大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个盘子装着去的,所以就赐他姓“盘”了;二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一个竹蓝装着去的,高辛帝便赐他姓“蓝”了;三儿子去的时候,恰好打雷,便赐他姓“雷”了,女儿长大之后招了个驸马姓钟,就随夫姓钟,丈夫是瑶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钟的有一部分又跟母亲姓成为了畲族。因此,畲族就有了盘、蓝、雷、钟四姓同源一说。龙犬的大儿子叫蓝光辉,即是现在蓝姓畲族人的直系祖先,又称“蓝大将军”,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战的

福建宁德畲族地区的文化与发展

福建宁德畲族地区的文化与发展 家在福建龙岩的我,暑假和一个同学去了去了他一个在龙岩学院读书的宁德市的畲族同学家里,了解了畲族的文化下面是一些了解的内容。 宁德为畲族主要聚居地区,有畲族人口18.1万人,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畲族历史悠久,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并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节庆礼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前我只知道广西壮族有三月三的节日,其实畲族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他们主要是全家在一起吃“乌米饭”。那么什么才是畲族的“乌米饭”呢?据有关史料记载:畲族乌米饭唐朝(公元669年)以来是畲族同胞“三月三”过节的传统食品,它来自大自然乌稔树(也叫乌饭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的色香味和开脾健胃驱湿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现已成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设宴的佳肴,分别有红鲟乌米饭、竹桶乌米饭、太极乌米饭、荷叶乌米饭、菠萝乌米饭、草包乌米饭、乌米卷、八宝乌米饭(甜、咸)等品种。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畲族都过“乌米饭”,阖家共餐,办歌会山歌盘答,通宵达旦,沉醉在一片欢乐、纯朴的乡情之中。 乌饭是畲民从山地里采来的野生乌稔树的嫩叶,置于石臼中捣烂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浸,然后捞出布包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乌黑的汤汁里烧煮成的饭。 畲族乌饭得名副其实,吃起来连碗筷也被染粘成乌黑色。不过它的味道相当不错,吃一口清香糯柔,细腻惬意,别有情趣。倘若将乌饭贮藏在阴凉通风处,则数日不馊。食用时,以猪油热炒,更是香软可口,堪称畲乡上等美食。 畲族乌米饭的传说不一:其一,“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故涂 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其二,三月三虫蚁不作,畲民吃了 乌饭,上山下山不怕虫蚁。其三,古时畲民与敌兵交战时, 敌人常来抢米饭,畲民故意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 问津,畲民便安稳吃饭,有了气力,打败敌兵。其四,唐代 畲族英雄雷万兴被关在牢房,他一顿能吃一斗米,母亲送来 的饭却都被狱卒抢去,雷万兴想办法让母亲将米饭染黑,从 此,狱卒再也不动乌饭。以后,雷万兴越狱,于农历三月初三战死沙场,族人每年以乌饭悼念他。其五,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他们被围困在大山里,粮食断绝,以乌稔果充饥,为畲军度过断粮关,并取得反围剿的胜利。雷万兴回军营吃尽鱼肉酒菜都感乏味,时值三月初三,他想吃乌稔果,就吩咐兵卒出营采撷。可是,这时乌稔尚未开花,那些兵卒只好采些乌稔叶子,有人出了个主意,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饭呈现乌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万兴吃了食欲大振,于是下令大量制作乌饭,以纪念抗敌胜利。从而衍成风俗,世代相袭。因为节日已经过去了,所以就在百度上找了一张图片。 听他说三月三过后就是另一个节日,叫做“四月八牛歇节”,听其名故知其义为让牛歇息一段时间。“四月八”牛歇节是畲族在生活中创造的一道极为高尚、极为质朴的民俗风景线。节日当天凌晨,畲民牵牛上山吃露水草,俗称“玉露仙草”,又把牛牵往水边,用竹制的牛梳洗刷牛身,以除虱定心,并解缰卸犁一天,拿泥鳅或鸡 蛋泡酒,用竹筒灌喂又以米粥或番薯丝粥等精细饲料喂养,以 酬耕作之劳。 虽然福建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落后,但是在福建宁德的畲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 畲族的编织工艺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米,宽0.2米。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

容上来说,有"十三行"、"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如鹅形筐,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从斗笠的外缘看,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从斗笠的上面看,有斗笠燕、顶、四格、三屋檐、云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不同的花纹。斗笠以五彩九重篾编织而成,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更加耀眼夺目。畲族妇女在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都要戴上花斗笠。 男女互嫁的婚俗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畲族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民族的经济市场,也就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故其生产技能和文化艺术在解放前基本上处于一代接一代地言传身教状态。畲族也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歌比舞较普及,舞蹈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整理出了一批歌与舞的曲子,并创作了一批新内容的可上舞台表演的歌舞。我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本民族舞蹈提点肤浅看法。一、畲族舞蹈在旧社会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故以往有的文艺研究者说畲族没有舞蹈,其实祭祀中的舞蹈也是民间舞蹈。 二、《学师传师》可以说是畲族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大型歌舞剧。1987年搞民间舞蹈集成时,浙江省已把《传师学师》、《做功德》两部畲族舞蹈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 畲族以往的民间舞蹈,一般都是为祭祀而舞,表演者多为男性。动作大多是坐蹲步、悠荡步、软步、两步半,左右对称、双膝微曲,与山地农耕附加狩猎的生产生活有关。 三、舞蹈只有从以娱神为目的中脱胎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时候,人们才有了自觉的舞蹈意识。从此,舞蹈也产生了分野,首先一类是民众的自娱为主、业余的不以追求盈利为主的社会文化活动;第二类是娱他为主,专业表演为主,以宣传教育和追求盈利为目的的表演性

舞蹈;第三类,当然是随着宗教的发展,为宗教祭祀祷念的仪式舞蹈也在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畲汉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了很多新歌和新舞。据丽水地区《畲族志》记载,丽水地区范围内就有《采茶舞》、《畲民欢乐舞》、《姐妹采棉》、《桔子丰收》、《月圆》、《银耳花开》、《选种》、《凤凰彩带飞北京》、《绘新图》、《庆丰收》、《赶歌会》、《追赤郎》、《醉》、《追新娘》、《幸福水》、《巧相亲》、《老队长从北京回来》、《月到中秋》、《插花娘》等舞蹈。从其他地区引来的有《新女婿》、《采樵舞》等。1980年由丽水地区组队代表畲族参加全国第一次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出节目有《凤凰彩带飞北京》、《银耳花开》、《新女婿》等,演出三场,《新女婿》都为压台戏,当时雷森根就扮演新郎。载誉回杭,省委宣传部召开茶话会,副部长于冠西即席作诗云:人言畲乡风光好,水绿山青人品高,银耳花开花灿烂,凤凰彩带云中飘,京华争夸新女婿,畲乡春深花正茂。 1994年,日本福井举行环日本海国际民间艺术节,浙江与福井是联宜省,景宁组织畲族文化艺术代表团参加,演出节目有《灵刀舞》、《木拍舞》、《采樵舞》等。畲族舞蹈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1998年,丽水市文艺部门创编了反映畲族文化特色的四幕风情歌舞剧《畲山风》,集40多年来畲族民间文艺创作成果之大成。10月12日在景宁首演,11月10日赴京在海淀礼堂演出,12月向在杭召开的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演出,获得各界好评。进一步完善后,

介绍畲族风情导游词3篇

介绍畲族风情导游词3篇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介绍畲族风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介绍畲族风情导游词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 在去游览之前,我想大家还是先了解以下畲族的概况: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列第二十位。 我们漳溪畲族乡有“广东畲族中心之称,是全省七个民族乡之一,也是广东唯一的一个畲族乡。 畲族人口近6000人,这里是畲族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平远县热拓乡迁来的,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基始祖为蓝氏江南二十八世(一百三十五世)宗德公,度名:千三郎。 据说畲族的祖先狗头人身,是龙犬的化身。 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自从盘瓠古开天地以来,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高辛帝,高辛帝的老婆姓刘,因为她的耳朵很大,人们都叫她大耳婆。 有一年,大耳婆的耳朵张出一个肿瘤,太医从她的耳朵里割出一条虫子,有三寸长,放在盘子了,然后盖上“瓠,就是我们祖先以前用的“勺子。 三年后的一天,突然间电闪雷鸣,金虫变成了一条龙犬,龙犬降声是吉祥的兆头,全宫上下都很高兴,高辛帝就命名它为盘瓠,盘瓠在军营里一天天的长大,经常跟士兵们出去巡营、打猎,学会了一身

好本领,有一年边疆的一个番王的头来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贴出皇榜,说有谁能取得番王的头,就让他在高辛帝的三个女儿中任选一个做老婆。 但皇榜贴出很多天了,都没有人来揭榜,龙犬看见后,揭下皇榜去见高辛帝,高辛帝一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好派龙犬去试一下,龙犬就连夜飘洋过海去见番王,因龙犬的本领很大,自称是来帮番王的,番王见到龙犬很高兴,当天晚上就设宴招待龙犬,结果给龙犬灌了个大醉,龙犬就借个机会咬断番王的头带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诺言,让三个女儿出来,任它选一个做老婆,龙犬选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说你是狗我女儿是人,怎么能跟你结婚呢?龙犬说:你给我七天时间,我就变成人形,跟你女儿结婚,但这七天内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来偷看我。 当龙犬变到头的时候就不能再变了,所以就成为了狗头人身了。 之后还是与三公主结了婚,结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龙犬本来是没有姓的,就去请高辛帝赐姓于他的子女,大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个盘子装着去的,所以就赐他姓“盘了;二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一个竹蓝装着去的,高辛帝便赐他姓“蓝了;三儿子去的时候,恰好打雷,便赐他姓“雷了,女儿长大之后招了个驸马姓钟,就随夫姓钟,丈夫是瑶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钟的有一部分又跟母亲姓成为了畲族。 因此,畲族就有了盘、蓝、雷、钟四姓同源一说。 龙犬的大儿子叫蓝光辉,即是现在蓝姓畲族人的直系祖先,又称

说说畲族历史

说说畲族历史 广东是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广东,共创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秦,广东境内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族群居民,史称“百越”,内中“各有种姓”。秦统一全国后,经略岭南,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广东境内有黎、壮、畲、满、回、苗、瑶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 但只有壮、黎、畲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 其中壮、黎二族是岭南百越古族的后裔。 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华南畲民分布,据专家调查,皖、浙、赣、粤、闽五省,畲族保存了不少的祖图和族谱,无不记载着他们始祖盘瓠的传说和盘王祖坟的地点均在饶平的凤凰山,换句话说,凤凰山是该族祖先策源地。” 美丽的凤凰山是少数民族----畲族的发源地之一。传说,上古时代,人身犬头的盘瓠带着高辛帝的三公主,来到凤凰山落户,开创了畲族一宗。至今,畲族社会中还广泛流传着盘瓠神话,以及与此有关的图腾、习俗、礼仪、标志、禁忌等,形成了畲族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招兵节、祭祖图了。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早在春秋时候《易.无妄》就有“不耕获,不灾畲”之句。汉前史籍上的“畲”意为刀耕火种。《集韵》有“畲,火种也”。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这是古代文人墨客以诗来描绘畲民的劳动生活。“畲”字被作为民族名称,始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史书的记载,于1956年正式把畲族确定为这一民族的名称。 畲族《起源歌》里述说了迁徙的缘由:“田差难种吃,田好官来争;官多难生养,思量再搬迁。”畲族从广东至福建、江西、浙江频繁地迁徙,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方式,在山区森林中搭寮居住。他们从事狩猎、种山,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在景宁敕木山和云和

畲族风情导游词5200字

畲族风情导游词5200字 【车上讲解】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黄龙岩畲族风情 旅游区。在去游览之前,我想大家还是先了解以下畲族的概况: 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列 第二十位。我们漳溪畲族乡有“广东畲族中心”之称,是全省七 个民族乡之一,也是广东唯一的一个畲族乡。畲族人口近6000人,这里是畲族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平远县热拓乡迁来的,距今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基始祖为蓝氏江南二十八世(一百三十五世)宗德公,度名:千三郎。据说畲族的祖先狗头人身,是龙犬的化身。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自从盘瓠古开天地以来,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高辛帝,高辛帝的老婆姓刘,因为她的耳朵很大,人们都叫她大耳婆。 有一年,大耳婆的耳朵张出一个肿瘤,太医从她的耳朵里割 出一条虫子,有三寸长,放在盘子了,然后盖上“瓠”,就是我 们祖先以前用的“勺子”。三年后的一 天,突然间电闪雷鸣,金虫变成了一条龙犬,龙犬降声是吉 祥的兆头,全宫上下都很高兴,高辛帝就命名它为盘瓠,盘瓠在 军营里一天天的长大,经常跟士兵们出去巡营、打猎,学会了一 身好本领,有一年边疆的一个番王的头来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 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贴出皇榜,说有谁能取得番王的头,就让 他在高辛帝的三个女儿中任选一个做老婆。但皇榜贴出很多天

了,都没有人来揭榜,龙犬看见后,揭下皇榜去见高辛帝,高辛帝一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好派龙犬去试一下,龙犬就连夜飘洋过海去见番王,因龙犬的本领很大,自称是来帮番王的,番王见到龙犬很高兴,当天晚上就设宴招待龙犬,结果给龙犬灌了个大醉,龙犬就借个机会咬断番王的头带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诺言,让三个女儿出来,任它选一个做老婆,龙犬选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说你是狗我女儿是人,怎么能跟你结婚呢?龙犬说:你给我七天时间,我就变成人形,跟你女儿结婚,但这七天内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来偷看我。当龙犬变到头的时候就不能再变了,所以就成为了狗头人身了。 之后还是与三公主结了婚,结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龙犬本来是没有姓的,就去请高辛帝赐姓于他的子女,大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个盘子装着去的,所以就赐他姓“盘”了;二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一个竹蓝装着去的,高辛帝便赐他姓“蓝”了;三儿子去的时候,恰好打雷,便赐他姓“雷”了,女儿长大之后招了个驸马姓钟,就随夫姓钟,丈夫是瑶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钟的有一部分又跟母亲姓成为了畲族。因此,畲族就有了盘、蓝、雷、钟四姓同源一说。龙犬的大儿子叫蓝光辉,即是现在蓝姓畲族人的直系祖先,又称“蓝大将军”,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战的统领,分统五路兵马。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蓝姓畲民,必抬蓝大将军牌位挨家挨户去巡寨,五路兵马必与同行。 【黄龙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