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_杨建平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_杨建平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_杨建平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_杨建平

文章编号:1000-694X (2007)06-1012-06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收稿日期:2006-06-19;改回日期:2006-09-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 4115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10、40401012和40371026)资助 作者简介:杨建平(1973—),女,山西方山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寒区水文与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

E -mail :jianping @lzb .ac .cn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基于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县一级行政单位将长江黄河源区分为八大地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基本可把源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五级:极脆弱型、强脆弱型、中脆弱型、轻脆弱型和微脆弱型。黄河源区的达日和玛沁县脆弱程度最高,为极脆弱地区;称多县为强脆弱地区;玛多和杂多县脆弱程度中等,为中脆弱地区;治多和曲麻莱县属于轻脆弱地区,长江源区西南部的唐古拉山乡脆弱度最小,属于微脆弱地区。关键词: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图分类号:X 171.1

文献标识码:A

脆弱性是随着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频繁地被人们所述及和出现在各种文献中,其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学者Albinet 和Margat 提出,后经过Verhuff 和F oster 等人的发展[1],2000年被美国环保署(USEPA )和国际水文地质协会用于地下水脆弱性定义

[2]

。地理学家和生态学

家们把脆弱性与不同的研究对象结合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分支。除生态环境脆弱性外,还包括资源脆弱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等[3-7]。脆弱性的定义较多,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恰当、简洁同时又有意义的定义。赵平等[8]

在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时,对脆弱性的描述有一定的代表性,认为“脆弱性是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其存在不取决于生态系统是否暴露于干扰之下;脆弱性是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且只有在人为或自然干扰的情况下才显现出来”。基于目前有关脆弱性的各

种定义,针对长江黄河源区,本文将生态环境脆弱性定义为生态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的或非自然的)干扰,从而失去自身的稳定性,坚强性,并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敏感性是指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外界干扰易于感受的性质,是反映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一个指标。在干扰影响作用不变的前提下,它与脆弱性呈正相关[9]。因此有些敏感性强的生态环境,其并不脆弱。脆弱性是生态环境固有的自然属性,它超然于生态环境的质量现状而存在,因此生态环境脆弱区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质量差的地区,生态

环境退化只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面化[10]。脆弱度是生态环境脆弱的程度,是脆弱性分级分区的依据。目前,国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比较成熟[2],而环境脆弱性分析并非是纯自然意义的,主要是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实质是一种风险评价[11-12]。美国环保署使用一种模糊判定分析方法

(F uzzy Decisio n Analysis Metho d )[13]

,选取了26个生态

指标,对大西洋沿岸的中部地区的环境进行了综合环境脆弱性评价,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在国内,目前已开展许多有关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的研究工作[4,10,14-18],但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性具体可操作的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全国和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仍以定性为主。在某些地区,人们已尝试使用定量方法,不过仍处于探索阶段[4,10,19]。

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进行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可以了解源区及其各区域的脆弱程度,有助于因地制宜的利用草地资源和保护源区脆弱生态环境。但是,资料的严重缺乏限制了我们借鉴一些国际上的新方法,也使源区的脆弱性区域划分比其他地区更加困难。因此,截至目前,仍无见有关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和分区的报道。

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20-21]

,在区域经济评

价研究领域应用广泛[22-23]。近年来,在生态环境综

合评价方面也有所应用

[13,24]

。本文在综合收集和

第27卷 第6期2007年11月 中 国 沙 漠JO U RN A L O F D ESERT RESEA RCH

V ol .27 No .6

Nov .2007

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确定影响因子1.1.1 选取影响因子原则

综合性原则:在江河源区,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因子较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

主导因子原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江河源区及其各区域的自然状况与人类活动特点,选取的影响因子要突出影响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导因子。

可操作性原则:影响因子的选择,应考虑所选择影响因子的可测性和易测性,尽量简单实用,以便于生态环境脆弱度的计算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的广泛应用。

1.1.2 影响因子选择

依据上述原则,在详细分析江河源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海拔高度、气温、降水量、冰川条数、植被覆盖度为自然因子,人口密度、

牧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为人类活动因子。土壤和冻土也是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因子,但

由于土壤类型量化困难,以及缺乏源区各区域的冻土资料,故它们二者未入选。

1.2 江河源区各区域的划定与原始资料收集

江河源区范围广大,只有先进行一定的分区,然后搜集各区的资料,分析资料状况,才能确定具体使用的方法。本文试图以小流域来分区,但无法获得每个流域的详细资料,故放弃。考虑到以行政区为单元,资料易于得到,因此本文基于青海省政区图,在ARCVIEW 系统下,首先划出达日、玛沁、玛多、称多、曲麻莱、治多、杂多县与唐古拉山乡的边界,然后用长江黄河源区边界切政区边界,得出这些县、乡在源区的范围(图1)。这样长江黄河源区被分为八大地区。我们搜集了各地区的气温、降水量、海拔高度

资料;基于冰川编目资料[25]

,统计出所在各地区的冰川数量;由于搜集不到各地区平均的植被覆盖度资料,本文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来代替

[26]

;

此外我们搜集了青海省2003年统计年鉴中的土地

面积、人口数量、农、牧业总产值资料(表1)

图1 江河源区各地区分布

Fig .1 Sketch ma p showing counties locating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1.3 主成分分析

在表1列出的八大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原始数据中,X 1为人口密度(人·km -2);X 2为牧业总产值(万元);X 3为农业总产值(万元);X 4为海拔高度(m );X 5为区域平均气温(℃);X 6为区域平均降水量(mm );X 7为冰川条数(条);X 8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将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表2)。由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以及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表3)。由表3可见,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高到87.62%。根据主成分个数的提取

原则: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前m 个主成分。可知,m =3,取前三个特征值对应的主成分F 1,F 2和F 3,这3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信息损失量只有12.38%,故只需要求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F 1,F 2和F 3即可。

对于特征值等于4.085、1.722、1.203,分别求出其特征向量以及原变量X 1—X 8在主成分F 1,F 2和F 3上的载荷(表4)。

1013

 第6期杨建平等: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表1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

Tab .1 Indicators of assessing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地区人口密度/(人·km -2)

牧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海拔高度/m 区域平均气温/℃区域平均降水量

/mm 冰川条数/条区域平均NDVI 称多2.754553.761258.494400-4.942500.3玛沁2.705664.72878.444200-2.2459.200.37达日1.662578.93573.454000-1.1544.200.36杂多1.064973.4413797.624900-5.5525.21480.26曲麻莱0.575099.58325.354350-3.9336430.24玛多0.412180.6604300-4.2406.200.26治多0.295258.283097.07

4500-3.53601640.18唐古拉山乡

0.18

275.65

5300

-5.1

400

393

0.15

表2 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Tab .2 C orrelation co ef ficient matrix in indicators

X 1

X 2X 3X 4X 5X 6X 7X 8X 110.422-0.043-0.4740.3250.455-0.5850.820X 20.42210.359-0.4020.119-0.058-0.5000.342X 3-0.0430.35910.361-0.4250.4600.154-0.059X 4-0.474-0.4020.3611-0.762-0.1500.919-0.758X 50.3250.119-0.425-0.76210.303-0.4900.637X 60.455-0.0580.460-0.1500.3031-0.2050.625X 7-0.585-0.5000.1540.919-0.490-0.2051-0.805X 8

0.820

0.342

-0.059

-0.758

0.637

0.625

-0.805

1

表3 特征值与主成分贡献率Tab .3 Initial eigenvalue and contribution

of variance in component

主成分特征值(λ)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F 14.08551.06751.067F 21.72221.52472.591F 31.20315.03387.624F 40.5907.37695.000F 50.3684.60099.600F 60.0320.39899.998F 70.0000.002100.000F 8

0.000

0.000

100.000

表4显示,第一主成分F 1与X 1(人口密度)、X 5(气温)、X 8(NDV I )呈较强的正相关,与X 4(海拔高度)、X 7(冰川)呈显出较强的负相关,除X 1为人为因子外,其余几个变量均为自然因子,因此可以认为第一主成分F 1综合反映了源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称为环境因子;第二主成分F 2与X 3(农业总产值)和X 6(区域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正,且与X 3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X 6,因此它是一个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综合因子,被称为农业因子;第三主成分F 3与X 2(牧业总产值)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与X 6(区域平均降水量)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因此

表4 主成分载荷矩阵

Tab .4 Loadings matrix in principal component

F 1

F 2F 3占方差的百分数/%

X 10.7700.2590.0270.661X 20.4740.344-0.7640.927X 3-0.1570.938-0.1270.921X 4-0.8990.3220.1360.931X 50.725-0.3820.2820.751X 60.4490.6150.6360.984X 7-0.8920.0780.2540.8671014

中 国 沙 漠 第27卷 

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与牧业有关的信息,我们称它为牧业因子。在三个主成分F 1,F 2和F 3中,包含

的原变量的信息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X 6>X 8>X 4>X 2>X 3>X 7>X 5>X 1,X 6最大,达到98.4%,X 1最少,为66.1%。

用表4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表3)开平方根便得到三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则三个主成分的数学模型分别如下:F 1=0.381ZX 1+0.235ZX 2-0.078ZX 3-0.445ZX 4+0.359ZX 5+0.222ZX 6-0.442ZX 7+0.472ZX 8

(1)

F 2=0.197ZX 1+0.262ZX 2+0.715ZX 3+

0.246ZX 4-0.291ZX 5+0.469ZX 6+

0.059ZX 7+0.115ZX 8

(2)

F 3=0.025ZX 1-0.235ZX 2-0.116ZX 3+

0.124ZX 4+0.257ZX 5+0.580ZX 6+0.232ZX 7+0.172ZX 8(3)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的主成分综合模型为:F =0.275ZX 1+0.082ZX 2+0.111ZX 3-0.178ZX 4+0.182ZX 5+0.344ZX 6-0.203ZX 7+0.333ZX 8(4) 以上各式中的ZX 为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计算各区域的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表5)。由表5可见,曲麻莱、玛多、治多和唐古拉山乡得分出现负数。这里的正负数表

示与生态环境脆弱度水平位置的相对关系,这只是整个过程数据标准化的结果,而且得分越大,生态环境越脆弱。

以上计算过程均在SPSS 软件包系统下自动进行。

表5 江河源区各区域综合得分及排序Tab .5 Integrative scores of each county and

their rank in study region

区域综合得分排序称多0.56663玛沁1.46192达日1.62361杂多0.23374曲麻莱-0.59286玛多-0.30585治多-0.93117唐古拉山乡

-2.0562

8

2 综合评价

在以上综合得分的基础上,按自然划分法将综合得分结果进行分类,分值从高到低,分为1.46~1.63,0.56~1.46,-0.31~0.56,-0.94~-0.31,-2.1~-0.94五类,每一类对应的脆弱度依次为

极脆弱、强脆弱、中脆弱、轻脆弱、微脆弱。分类后,各类型首先绘制于县一级行政区上,然后用长江黄河源区边界去切,得到如图2。表6为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及各区生态环境状况

图2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区

Fig .2 M ap show ing distribution of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 ability

in the so urce regions of the Ya ng tze and Yellow river s

1015

 第6期杨建平等: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表6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及各区生态环境状况

Tab.6Vulnerabi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vulnerable areas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脆弱度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极脆弱型达日和玛沁县达日与玛沁县分布于黄河源区东部,海拔相对较低,平均为4000~4200m,气温相对较高,年平均气温变化于-2.2~-1.1℃之间,降水量充沛,为450~550m,天然植被为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和草原化草甸

强脆弱型称多县称多县属于江河源区的部分位于巴颜喀拉山区,海拔较高,平均为4400m,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为-4.9℃,降水量较达日和玛沁县少,年降水量为425mm,天然植被主要为高山草甸

中脆弱型玛多和杂多县杂多县属于长江源区的部分分布于唐古拉山东段以北地区,海拔高,平均为4900m,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只有-5.5℃,受山地地形影响,降水量比较充沛,年降水量为525mm,天然植被主要为高寒沼泽化草甸、高山草甸。气温低,降水量充沛,使得该县南部的唐古拉山冰川比较发育,有大小冰川148条。玛多县位于黄河源区西部,平均海拔4300m,年平均气温-4.2℃,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为406mm,植被主要为草原化草甸

轻脆弱型曲麻莱和治多县曲麻莱和治多县分布范围大,占八县、乡总面积的43.7%,分布于长江源区的北中东部地区以及黄河源区最西端,区域平均海拔4350~4500m,年平均气温-3.9~-3.5℃,年降水量300~400mm,天然植被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以及稀疏的高寒垫状植被

微脆弱型唐古拉山乡唐古拉山乡位于长江源区西南部,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区域平均海拔最高,为5300m,年平均气温-5.1℃,年降水量400mm左右,该乡南部的唐古拉山北坡上冰川非常发育,有大小冰川393条,植被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寒草原,以及隐域性的高寒沼泽化草甸

可见:

1)从黄河源区东部向长江源区西部脆弱程度减弱。黄河源区东部为极脆弱型,长江源区西部的唐古拉山乡为微脆弱型;

2)在黄河源区,东部和西南部地区的脆弱程度显著高于中、北部地区;在长江源区,南部的杂多县脆弱性相对较高,北、中部的治多和曲麻莱居于过渡类型,西部唐古拉山乡脆弱程度最小。

3 结论与讨论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黄河源区东部的达日和玛沁县脆弱程度最高,为极脆弱地区,由此向西脆弱程度减弱,长江源区西南部唐古拉山乡的脆弱程度最小,为微脆弱地区,其余地区介于此二者之间。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由于诸种原因,有关此问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文章虽然初次探讨了该问题,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但这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同仁的关注,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oerfliger N.Water vulnerability as ses sment in Karst envi-

ronments:a new method of defining p rotection areas using a

multi-attrib ute approach and GIS tools[J].En viron men tal

Geology,1999,39(2):165-176.

[2]Gogu R C,Dassargues A.Cu rren t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

ges in g rou 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overlay and

index m ethods[J].Environm ent Geology,2000,39(6):549-

559.[3]姜桂华.地下水脆弱性研究进展[J].世界地质,2002,21(1):

33-38.

[4]马金珠.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脆弱性评价[J].中国沙漠,

2001,21(2):170-174.

[5]田喜洲.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J].生态经济,

2001(12):56-58.

[6]刘希林.泥石流风险评价[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

[7]商彦蕊.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区划与减灾[J].灾害学,

2001,16(3):28-37.

[8]赵平,彭少麟,张经炜.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退化生态系统

[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3):179-186.

[9]王小丹,钟祥浩.生态环境脆弱性概念的若干问题探讨[J].山

地学报,2003,21(增刊):21-25.

[10]罗新正,朱坦,徐鹤,等.河北迁西县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

初探[J].山地学报,2002,20(3):348-353.

[11]Bradley M P,Smith E https://www.doczj.com/doc/0c1712085.html,ing science to assess en vironmen-

tal vu lnerabil ities[J].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and Assess-

m ent,2004,94:1-7.

[12]S mith E R.An overview of EPA's regional vu lnerabil ity as-

s es smen t(ReVA)prog ram[J].Environm ental M onito ring

and Assess men t,2000,64:9-15.

[13]The 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 cy.Environmental

as ses sment-Fuzzy decision analysis for integrated environ-

m ental vuln 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M id-Atlan tic Region

[J].Environmental M anagement,2002,29(6):845-859. [14]苏维词,杨汉奎.贵州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初步划分[J].

环境科学研究,1994,7(6):35-40.

[15]吴建国,常学向.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探索[J].中国沙

漠,2005,25(4):604-611.

[16]赵跃龙,刘燕华.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6(2):34-44.

[17]刘振乾,刘红玉,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41-244.

[18]冯学武,王弋,吴丽萍.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中国沙漠,2003,23(3):322-327.

1016

中 国 沙 漠 第27卷 

[19]贺新春,邵东国,陈南祥.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分区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1):73-78.

[20]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1]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2]

雍红月,李松林.区域经济动态发展水平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21-25.

[23]熊熊,张维,任达,安瑛晖.商业银行监管、监控指标的全局主成分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14(1):1-5.[24]黄淑芳.主成分分析及M APINFO 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 ].福建地理,2002,17(1):47-49.

[25]蒲健辰.中国冰川目录Ⅷ———长江水系[Z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1-81.

[26]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植被变化的ND -VI 记录[J ].地理学报,2005,60(3):467-478.

Assessment of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YANG Jian -ping ,DING Yong -jian ,CHEN Ren -sheng

(C o ld an d Ar id Regions Env ironmental an d Eng ineering Resear ch In stitu te ,Chinese Acad emy o f S ciences ,Lanz hou ,730000,Ch ina )

A bstract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ltitude above sea level ,glaciers ,vegetation coverage ,population

density ,gross o utput value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gross output value in agriculture are made into assess -ment indicators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according to four assessment princi -pl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 -ers are divided into eight areas based on the bo undaries of Maduo ,Maqin ,Dari ,Chengduo ,Zhiduo ,Qumalai and Zaduo counties ,and Tanggulashan villag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each area are assessed syn -theticall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able degree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is basically ranked into five ranks :very strong fragile ,strong fragile ,moder -ate fragile ,slight fragile ,and very slight fragile .Fragile degree in Dari and Maqin counties in the source re -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maximal .They belong to very strong fragile .Chengduo county is strong fragile .Mauo and Zaduo counties are moderate fragile .Zhiduo and Qumalai are slight fragile .Tanggulashan villag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very slight fragile .Keywords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as -sessment

1017

 第6期

杨建平等: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区。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监管的薄弱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脆弱区的保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我国许多地方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很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生态脆弱地区要实行限制开发。为此,“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将通过实施“三区推进”(即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战略,为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提供政策保障。 本纲要明确了生态脆弱区的地理分布、现状特征及其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为恢复和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一、生态脆弱区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一)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变化反映相对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发生退化演替,而且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因子均处于相变的临界状态,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灵敏。具体表现为气候持续干旱,植被旱生化现象明显,生物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 3.时空波动性强。波动性是生态系统的自身不稳定性在时空尺度上的位移。在时间上表现为气候要素、生产力等在季节和年际间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生态界面的摆动或状态类型的变化。 4.边缘效应显著。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因处于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接带或重合区,是物种相互渗透的群落过渡区和环境梯度变化明显区,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 5.环境异质性高。生态脆弱区的边缘效应使区内气候、植被、景观等相互渗透,并发生梯度突变,导致环境异质性增大。具体表现为植被景观破碎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流失加重等。 (二)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行政区域涉及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类型包括: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学习资料

生态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③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咸潮)、固体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一般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低温冻害、冻雨、旱涝、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 (1)土地荒漠化: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2、土质疏松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 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3、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例题1:.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 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 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 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主导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是。(4分) (2)分析图示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8分)。

基于AHP的聊城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目录 前言---------------------------------------------------------------------------------- 1 1 聊城市地区生态环境概况 --------------------------------------------------- 1 2 聊城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 2 2.1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标体系的确定 ------------------------------------------------------ 2 2.2建立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标体系原则 --------------------------------------------------- 2 2.2.1科学性原则----------------------------------------------------------------------------- 2 2.2.2代表性原则----------------------------------------------------------------------------- 2 2.2.3综合性原则----------------------------------------------------------------------------- 2 2.2.4系统性原则----------------------------------------------------------------------------- 2 2.2.5可操作性原则-------------------------------------------------------------------------- 2 2.3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具体指标 ------------------------------------------------------ 3 2.4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3 2.5评价方法------------------------------------------------------------------------------------- 4 3 聊城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计算 ------------------------------------------ 5 4 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 5 4.1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生态屏障体系 --------------------------------------------------- 5 4.2以生态恢复为载体,创建绿色农业生态环境 --------------------------------------- 5 4.2.1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 5 4.2.2开展防治沙漠化工程建设 ---------------------------------------------------------- 6 4.2.3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建设 ------------------------------------------------------- 6 4.3大力开展农业点面治理污染攻坚工程 ------------------------------------------------ 6结论----------------------------------------------------------------------------------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国内生态脆弱性研讨

国内生态脆弱性研讨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环境的不断开发利用,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脆弱生态环境研究因而成为资源环境学科研究的热点,因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评估、驱动机制研究及生态恢复重建工作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课题。本文在分析国际国内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从重要文献主导原则、数量、区域、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我国生态脆弱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加强环境脆弱性的评价研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际生态脆弱性研究动态 随着全球变化影响的深入,特别是对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影响的深入,“生态脆弱性”、“脆弱生态区”、“脆弱性评估”等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脆弱生态环境是由群落交错带演变而来。1905年,Elements将Ecotone这一术语引入生态学研究[4]。1987年1月,M.M.Holland对Ecotone提出生态环境过渡带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且具有一组为空间和时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力所确定的特征,即抗干扰能力弱、界面变化速度快、可被代替的概率大、恢复原状的机会小等。在地学领域,Timmerman于1981年首先提出脆弱性的概念。脆弱性可分为人

文系统的脆弱性和自然系统的脆弱性[5]1-125。脆弱性最早是由脆弱带而引出的,但罗承平指出生态过渡带并非都是脆弱生态环境,它仅是敏感性环境的一个类型,只有具有退化趋势的敏感环境才称为脆弱生态环境。也就是说,脆弱性是敏感性和环境退化趋势的统一[6]。敏感性反映扰动,环境退化趋势反映脆弱生态环境受到外界扰动后变化的方向和可能性大小。脆弱性的研究内容是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系统或者其子系统在面对压力或冲击时的潜在损失和敏感状态[7]。 国外对脆弱生态环境的研究,最早作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内容,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对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的明显扩大和程度的明显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问题开始引起了普遍关注。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人类活动以及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有关生态脆弱性及其脆弱性评估等研究日趋成为全球性研究热点[8]。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以及80年代开始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都把生态脆弱性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9]。1992年,美国生态学会指出: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已受损害的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等应是生态学研究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10]。除了有关脆弱性概念等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之外,目前国外脆弱性评估开始由单一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及区域内简单关系的研究逐渐趋向于跨区域的脆弱性评估和多变量多数据的系统研究。同时,随着研究的进展,脆弱性评估的方

地理简答题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专题.doc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⑴台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寒潮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 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 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 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 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 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①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②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 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 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 第1课时基础落实练 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如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 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 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 2.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 ) A.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C.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 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3.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 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 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 解析:1.B 2.A 3.B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的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为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第2题,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围场地区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属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一、生态破坏问题 1.(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总结反思: ①沙尘暴的分布: 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③沙尘暴的影响: 2.(2009年海南卷,26)(10分)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4分) 总结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内流河沿岸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基 沙 聚 图10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

①不合理用水地区: ②河流下游地区: 3.(2012年山东卷)(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 总结反思: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问题总结: ①形成原因: ②中国和世界的可能分布地区: ③治理措施:

4.(200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总结反思: ①湖泊萎缩的类型和原因分别为: ②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脆弱性评估文档

GAT_390-2002_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5.2.7.1 隐蔽信道分析 应确定并标识出TCB 中非预期的信号通道的存在性,及其潜在的容量。通道容量的估计是基于非形式化的工程度量和实际的测量。隐蔽信道分析所基于的假设可以包括处理器速度、系统或网络配置、内存大小和缓存大小等。 隐蔽信道分析是建立在TCB 的实现、管理员指南、用户指南以及完整定义的外部接口等基础上的。隐蔽信道分析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系统化的,或者是严格的,其要求如下:a)一般性的隐蔽信道分析,应通过对隐蔽信道的非形式化搜索,标识出可标识的隐蔽信道,为此要求: ——对每个信息流控制策略都应搜索隐蔽信道,并提供隐蔽信道分析的文档; ——分析文档应标识出隐蔽信道并估计它们的容量; ——分析文档应描述用于确定隐蔽信道存在的过程,以及进行隐蔽信道分析所需要的信息; ——分析文档应描述隐蔽信道分析期间所作的全部假设; ——分析文档应当描述最坏的情况下对通道容量进行估计的方法; ——分析文档应当为每个可标识的隐蔽信道描述其最坏的利用情形。 b)系统化的隐蔽信道分析,应通过对隐蔽信道的系统化搜索,标识出可标识的隐蔽信道。为此,要求开发者以结构化、可重复的方式标识出隐蔽信道。除上述一般性隐蔽信道分析要求外,还要求分析文档提供证据证明用于标志隐蔽信道的方法是系统化的。 c)彻底的隐蔽信道分析,应通过对隐蔽信道的穷举搜索,标识出可标识的隐蔽信道。为此,要求开发者提供额外的证据,证明对隐蔽信道的所有可能的搜索方法都已执行。其具体要求与系统化隐蔽信道分析要求相同。 5.2.7.2 防止误用 应防止对TCB 以不安全的方式进行使用或配置而不为人们所察觉。为此,应使对TCB 的无法检测的不安全配置和安装,操作中人为的或其它错误造成的安全功能解除、无效或者无法激活,以及导致进入无法检测的不安全状态的风险达到最小。要求提供指导性文档,以防止提供冲突、误导、不完备或不合理的指南。指导性文档应满足以下要求:a)指南检查,要求指导性文档应: ——包括安装、生成和启动过程、非形式化功能设计、管理员指南和用户指南等; ——明确说明对TCB 的所有可能的操作方式(包括失败和操作失误后的操作)、它们的

【人教版】《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案设计(精选、)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图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 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西北干旱半干旱 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D.E 南方亚热带丘陵 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 富 F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 区, 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 过伐导致。 G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 弱。 思考 1

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动员全镇上下发现和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水平,根据省委、 __关于开展“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的安排部署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县整改“1+6”行动方案》、《**县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真走实看找问题、上下联动抓整改、全民行动靓家园”为主题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 (一)全镇行动,全员下沉。由党政 __牵头,带领班子成员和全镇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广泛动员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紧盯河流沟渠、集镇村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农田林网、农牧设施、车站广场、旅游景区、城乡道路、建筑工地、村内死角等重点区域,集中时间、人力和精力,拉网式排查整治各类生态环境问题。 (二)发现问题, __整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汇总排查出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明确牵头村(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确保排查问题不留死角、整改问题全面到位。

(三)现场督办,严禁作假。由党政 __带队,抽调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开展全面复核检查,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进行现场督办,督促问题村(单位)全面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整改。坚决杜绝工作作假和数字造假,确保情况反映、汇报材料、数据统计真实可靠。 (四)落实不力,严肃追责。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中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的村和单位,依照党政纪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追责,倒逼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发现问题和整治问题双管齐下,通过“十一走行动”发现问题、“四治措施”落实整改,全覆盖、无死角发现和整治全镇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一)“十一走行动”发现问题 全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精心设计“走”的路线,合理搭配工作力量,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开展“河流渠道走两岸、集镇村庄走外圈、工矿企业走周边、学校医院走四边、农田林网走地坎、农牧设施走四旁、车站(广场)市场走外环、城乡道路走路肩、旅游景区走沟沿、建筑工地走现场、村内卫生走死角”的“十一走行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分析各种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人们在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量锐减、地面沉降等。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循环周期长,一旦遭破坏很难修复。因此,地下水的保护比治理要重要。保护地下水首先需开展脆弱性评价,此项工作,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领先国内20年左右。 一、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Margat于1968年提出,指出含水层脆弱性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地表污染物通过扩散和渗滤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从1968至1983年,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限于水文地质方面,其中包括Olmer和Rezac等学者提出来的定义。 1984年Vrana定义地下水脆弱性开始考虑地表条件,即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

Bachmat和Collin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地下水质量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用地下水敏感性代替了地下水本质脆弱性;Sotornikova和Vrba认为:水文地质系统的脆弱性是该系统应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部冲击的能力,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冲击会影响其状态和特征。此后,人们对地下水脆弱性的理解开始增加了人类活动影响的要素。 目前普遍认可的定义为[1]: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这个概念是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上给出的。“倾向性”一定意义上表示了水文地质本身特性;“可能性”则要考虑人类活动及地表条件。 国内对于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主要来自国外文献,通常用来代替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有“地下水的易污染性”、“污染潜力”、“防污性能”等[2]。 到目前为止,地下水脆弱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现有的定义主要考虑了地下水污染方面的问题。 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现状 地下水脆弱性分为两类:本质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其评价是指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量化的过程[3]。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归结为四类:迭置指数法、模糊系统法、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法。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基于GIS技术以及模糊评价理论、灰色理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13(5):48 54 Journal o f China A 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刘东霞1 卢欣石2 (1.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2.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 为了对草原态环境脆弱程度进行分析,以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陈巴尔虎旗为例,以多元空间信息为基础,采用G IS技术手段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引入了水热条件、土壤、土地覆盖、地貌状况4个方面的7个指标,通过空间随机取样并对样点进行主成分分析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来构建模型。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将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并沿着海拉尔河和额尔古纳河的两岸呈条带状辐射分布,这一变化与水热等气候因素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各草原类型为单元的分类结果表明,沙地植被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差,其CEVI(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为1 51,沼泽类较之稍好,为1 24,低平地草甸和典型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中等,其CEVI分别为0 24和 0 22,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其CEVI分别为-0 45和-0 99。各类草原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 的优劣顺序为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低平地草甸>沼泽类>沙地植被,基本符合我国草原由东向西草原类型逐渐演替的趋势。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GIS;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 S812 文章编号 1007 4333(2008)05 0048 07 文献标志码 A Evaluation of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of grassland in Hulunbeier steppe LIU Dong xia1,LU Xin shi2 (1.College of Agri culture and Forest,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 iakou,075000,China; 2.College of Natural R 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Fores 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 In orde r to a naly ze the g ra de of e co e nvironmenta l vulne rability,the study wa s conducte d in Chenbae rhu Banne r.Geo graphica l info rmation system(GIS)techno log ies w ere a do pte d,and a nume rical e valuation model of eco enviro nme nt v ulne ra bility w as dev elo pe d by using spatial principal co mpone nt a nalysis method base d on the v ecto r da tum.Acco rding to the nume ric al results,the v ulnera bility w as cla ssifie d into four leve ls.Eco enviro nme nt vulne rability in study are a pres ented distinct ge og ra phical horizontal belt dis tribution,a nd hea vy vulnerable are as were distributed in tw o sides of the Haila r Rive r and Arg un Rive r.The eco enviro nme nt wa s gradua lly de te riorating fro m northea st to south w est,w hich has s trong rela tiv ity c ompa re d to the changing tre nd o f clima te fa cto r,and status of reso urce e xplo itation. Moreo ve r,the ass essment result base d o n the type s of g rasslands showe d tha t the e co e nvironmenta l quality of Sa ndy veg e ta tio n g ra ssland wa s the wo rst and the CE VI(compre hensiv e ec o environmental v ulne ra ble index)was1.51,and the fo llowing is Mea do w steppe,of w hich the CEVI was1.24.The CEVI of Mea do w steppe in hill and Typica l steppe were0.22a nd0.24re spe ctive ly and the e co e nvironmenta l qualities o f them belong e d to media l lev el.The qua lity of eco env ironment in Mo untain mea do w s te ppe a nd Me adow steppe wa s better and the CE VI rea ched-0 99and-0.45 re spective ly.The va lue o f CEVI w as widely rang ed that me ansthe ec o env 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w as mo re se rious, 收稿日期:2008 02 22 基金项目:科技部林业科技支撑项目资助(2006BAD26B0403) 作者简介:刘东霞,博士,E ma il:liudongdong2879@sina.co m;卢欣石,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草地生态方向研究, E ma il:lux inshi@https://www.doczj.com/doc/0c1712085.html,

第19讲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第19讲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解读】 (一)分析说明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题一: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104 km2.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其次是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此外华北、东北等地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 (1)以上材料显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区。请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上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请分析黄土高原较南方山地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资料二:“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某年云贵高原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实测数据 (3)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根据材料二和表格,分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4)请分析南方丘陵山地地区水土流失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解读】 (二)分析说明区域存在的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题二:读图回答:

(1)从自然条件看,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其主要原因是 ? (2)说明西北地区的气候对地理环境其它因素的影响。 (3)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据右图可知所占比重较大的因素有哪些? (4)过度樵采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最为有效? (5)为了杜绝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解读】 (三)分析说明某区域在森林、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说出其危害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减少带来的负面效应、湿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题三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条等年降水量线间的大小关系是,请说明判断理由。 (2)图中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原有鱼类和鸟类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几十年来,该湖泊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鱼类资源数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请说明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3)乙所在的狭长地形区是,这里农业发展主要依赖来自的水源进行灌溉。近年来由于等自然因素和等人为因素导致河流上游水源不断减少。有人建议将图中黄河水引来乙处灌溉,请说明此方法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 当地下水顶部污染物有向下发展的趋势或者可能性,使污染物到达地下水系统的某一位置时,增加了地下水的脆弱性,这时称为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球化学系统与地下水流系统两方面,而评价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综合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以及统计评价法。我国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已形成一定的系统,且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标准性与有效性。 标签: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脆弱性 0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人们清楚的意识到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则是供水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我国大多数地区生活用水均来自于地下水,而有些地区地下水是生活用水的唯一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 地下水污染第一次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地下水污染研究的不斷深入,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完善。美国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为:地下水资源的上端水层含有污染成分,并向地下水资源里面的某一地点运动的趋势或者是可能性。除此之外,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含义是: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实质就是地下水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目前对于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当中。 2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当地下水中有污染物进入后,经过一段时间,地下水资源与污染物之间会发生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反应,最终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成分与化学形态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脆弱性。总的来说,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球化学作用系统与地下水流系统。 2.1地球化学作用系统 所谓地球化学作用系统其实质就是化学作用原理改变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其中所应用的化学原理有污染物的吸附到解吸、污染物的氧化到还原反应、污染物的溶解到沉淀作用等等。在应用化学原理时,需要掌握以下相关信息: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污染物的特征等。 2.2地下水流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