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免疫调节》选自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和

高中一年级的生物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我着重以下学法指导:

1.搜集资料:提前搜集艾滋病的资料,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

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提前进入新课的热身。

2.主动学习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免疫过程,自主观察课本上的

免疫示意图,在教师讲解免疫过程后,学生自主写出免疫过程的步骤并相互交流解说。

3.比较归纳法:比较两种免疫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

(一)教学方法:

通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艾滋病的知识;

通过讲授、图解、总结、比较的方式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通过举例、比喻的方式学习抗原抗体的关系;

通过比喻、表演的方式学习记忆细胞和抗原的二次反应;

通过讨论学习、资料搜集、比喻表演、赏识性评价等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二)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5min)

【多媒体展示】视频: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图片:河南文娄村的爱滋病孤儿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艾滋病的资料图片

【教师导入】一定要提出艾滋病的“病因”(P41)和“直接死因”(P36),引出“T淋巴细胞”,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免疫调节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主体知识呈现过程(35min)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讲解】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生活动】用图表的形式画出细胞免疫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解说

【教师展示】细胞免疫图表

(三)结课(5min)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概念图

综合前面两节课学习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的主要调节机制,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学以致用:学习了免疫调节,就要知道当外来病原体入侵时,我们的身体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别人知其然,我们知其所以然,不亦乐乎?

学习了免疫调节,更加深了对艾滋病的认识。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想想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五、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是、时间紧教学内容较多,课堂节奏较快,有些问题未能进一步强化

附一: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浆细胞→抗体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2、细胞免疫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 -------→抗原

附二:课堂反馈:

1、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应用在医药上,可以把它制成口服液增强人的免疫力吗?

3、(高考题)艾滋病是由于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那么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正常

C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

附三:课后作业:

1、从互联网、报刊上搜集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原理、防治的知识,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想想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2、有一种说法:人要是爱干净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比别人更容易得病。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

3、判断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4、选择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B、腺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5)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6)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7)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8)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免疫调节》选自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容,其“具体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和高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 细胞 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调节层次: 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调节功

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配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结、血液和淋巴液中,分为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分为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溶菌酶:主要由吞噬细胞产生,且泪腺、唾液腺也可产生溶菌酶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 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 (1)抗原 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 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 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

2002680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的

题目: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的 统(RAS)对多种组织细胞的增生和凋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课题从时间动力学角度,以T 细胞激活诱导的凋亡(AICD)为重点,分析RAS在细胞免疫中的表达变化、RAS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随之初步探讨干预RAS抑制肿瘤细胞引起的T淋巴细胞 研究意义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消退取决于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肿瘤免疫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明确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免疫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旨在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这一调节包括细胞增生和凋亡等多 种重要功能的系统,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并初步研究RAS对于肿 瘤免疫的作用。本项目的思路如图: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虽然多种 肿瘤特异和肿瘤相关抗原已经分离鉴定,肿瘤免疫反应的先决条件已经具 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是无效和微弱的。主要原 因是肿瘤在与机体的对抗和选择过程中发展的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机制: 1)肿瘤低表达MHC I,不表达MHC II和共刺激分子配基如B7; 2)肿瘤 抗原的丧失和遮蔽;3)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beta,IL-6和IL-10; 4)肿瘤诱导免疫耐受;5)肿瘤或者通过表达FasL,直接杀伤激活的T 淋巴细胞,或者通过重定向细胞免疫(TH1->TH2)、激活NK1.1+/CD3+ 细胞等机制间接诱导T淋巴细胞通过AICD凋亡。虽然肿瘤的免疫豁免机制复杂多样,最终结果是肿瘤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的增生受抑和凋亡,从而导致对肿瘤的免疫无反应性[1]。调节T细胞的增生凋亡是调节肿瘤免疫的一个重要靶点。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是机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内分泌网络,其对血压和水钠储留调节的传统的生物学功能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RA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而“组织”RAS在局部表达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成为研究热点[2]。 RAS的促进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已在包括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嗜铬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上皮来源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细胞组织证实[3]。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已证实表达RAS 的各组成成分,组织RAS起作用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血管紧张素II促进小鼠脾细胞自发增殖和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增殖[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抑制T淋巴细胞AICD和Fas/FasL介导的凋亡, 在一些免疫介导的炎症中起保护作用[5],提示RAS对T淋巴细胞的增生和凋亡这两种看起来截然相反的过程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细胞免疫中,机体对免疫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的调节体现在克隆选择和时间动力学控制上。正常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在免疫反应中,T细胞通过抗原识别和TCR/CD3信号,通过JAK/STAT、calcineurin/NFAT、MAPK等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T淋巴细胞激活、增生和细胞因子分泌;同时,Fas/FasL,CTLA-4等表达增加,Bcl2/Bax、FLIP等凋亡抑制因子下调,凋 -3-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来实现的。 免疫调节层次: 1、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2、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3、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调节功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配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结、血液和淋巴液中,分为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分为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溶菌酶:主要由吞噬细胞产生,且泪腺、唾液腺也可产生溶菌酶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免疫调节》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了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为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做了知识铺垫。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前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这两者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不能清除体内衰老、损坏、癌变的细胞,这些都需要免疫调节来执行,因此,免疫调节对于稳态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机制,并为进一步学习人类一些疾病的治疗机理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分析体液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学会构建概念图,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演示出体液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关注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到生活中注射疫苗及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确立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深刻了解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又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等知识的,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体液调节和细胞调节的过程。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在理解体时有一定的难度,故确立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教法 生物教学强调要让学生动脑动手,这节课我还安排了让学生“动身”,本着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应用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了图示、表演、实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 2、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们自己讨论,以图示及小品的形式来呈现课堂,让学生在展示、讨论、交流中体会出学习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及汇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 请 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997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项目申请办法及规定。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二、申请书为十六开本,复印时用B5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第三页起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一式六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按申报学科投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口科学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另报送省(自治区)科委一份原件。 三、封面右上角“科学部编号”由对口科学部填写,项目类别和申报学科代码1由申请者填写。 四、下列人员不得作为申请项目的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在读(含在职)研究生 —已离退休的科研人员 —申请单位的兼职科研人员 五、申请者和项目组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成员申请(含参加)的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不含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不得超过两项。 六、同一项目组研究内容相近的项目,只允许报送一个学科。 七、申请者可因同类项目竞争等原因,提出不宜评议本项目的专家名单(姓名与单位,3人以内),密封于信封中,钉在申请书原件封面,或另专函相关学科,供科学部选择同行评议人时参考。科学部将对此信息保密。 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通讯地址:北京8610信箱。 邮政编码:100085

简表填写要求 一、简表内容将输入计算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采用国家公布的标准简化汉字。简表中所有代码以最 新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分类目录及代码》为准填写。高技术探索课题主题号按《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项目指南》中主题号填写,申请其重点项目时项目类别也填写B,并在申请书封面右上角加注“高技术探索课题重点项目”。 二、凡选择性栏目,将相应提示符A、B等之一填入该栏的右下角。 三、部分栏目填写要求: 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基础研究——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 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申报学科——申请项目所属的最基础学科。如涉及多学科可填写两个,先填为主学科。 申请金额——以万元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注意小数点。 起止年月——起始时间从申请的次年1月算起。终止时间为完成年度的12月。 所用实验室——系指研究项目将利用的实验室,仅填写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部门批准的开放实验室。 所在单位名称及代码——按单位公章填写全称。例如“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不得 填“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或“西安光机所”。全称中的数字,一律写中文, 例如: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七○一所。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单 位,尚未编入单位代码,其代码暂不填写。 参加单位数——指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所在单位数,包括主持单位和合作单位(合作者所在单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订与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重要作用的人员,本人应在申请书上亲自签名。本栏双线右侧内容不输入计算机。 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与主题词均录入软盘。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免疫调节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回忆其中的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 1.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功能是怎样的?包括哪些? 2.人体有哪三道防线?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哪些是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种方式?任选其一,说明它的作用过程。生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它包括吞噬细胞和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和在骨髓中成熟的B细胞。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就是免疫活性物质。它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生2 皮肤和黏膜构成了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生3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以体液免疫为例,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后,将抗

体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 细胞。B细胞受刺激后一小部分分化成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师前面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范围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保障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建立在它能准确找到攻击对象,不影响其他正常细胞、物质的基础之上。假如免疫系统找错了目标,攻错了对象,就会使人得病。 课件展示: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患处照片。 师这两种疾病就是由于免疫系统“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板书: 自身免疫病 推进新课 师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错了目标而产生的较严重的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可能不多。由于免疫系统在某种情况下异常敏感、反应过度而产生不适的现象却很普遍。比如说有些人接触了某些植物的花粉会引起皮肤荨麻疹,有些人吃多了海鲜会呕吐等。大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及详解

项目类别申报学科代码1 科学部编号 A C0303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Email): 主页(homepage): 申请日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997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项目申请办法及规定。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二、申请书为十六开本,复印时用B5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第三页起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一式六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按申报学科投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口科学部。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另报送省(自治区)科委一份原件。 三、封面右上角“科学部编号”由对口科学部填写,项目类别和申报学科代码1由申请者填写。 四、下列人员不得作为申请项目的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在读(含在职)研究生 —已离退休的科研人员 —申请单位的兼职科研人员 五、申请者和项目组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成员申请(含参加)的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不含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不得超过两项。 六、同一项目组研究内容相近的项目,只允许报送一个学科。 七、申请者可因同类项目竞争等原因,提出不宜评议本项目的专家名单(姓名与单位,3人以内),密封于信封中,钉在申请书原件封面,或另专函相关学科,供科学部选择同行评议人时参考。科学部将对此信息保密。 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通讯地址:北京8610信箱。 邮政编码:100085

新教材高中生物精品 免疫调节1专项训练

第四章免疫调节专项训练一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 D.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下列关于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是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器官 C.脾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D.扁桃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成熟时具有很多分枝,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能力 B.巨噬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许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C.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D.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种物质都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5.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 B.组织液中的吞噬细胞 C.胃酸 D.乙肝疫苗 6.下列关于免疫监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受损、衰老和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免疫监视正常时,能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免疫调节练习题

免疫调节练习题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 A.皮肤和黏膜 B.抗体 C.吞噬细胞 D.血清 2.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有(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耙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 ③⑤⑥⑦

4.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5.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耙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6.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7. 下图所示为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是指__________;②是指__________;①细胞在③__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⑤__________;②细胞在④__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⑥__________。 8.如图表示H1V侵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问题。 1.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 据图回答问题。 ① A阶段免疫缺陷病毒(HIV)侵人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 __________(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② B阶段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T细胞浓度 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他汀类药物的免疫调节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其提呈抗原和起始T细胞应答的能力。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小胶质细胞上IFN一^y诱导的MHC-II类分子的表达。星型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多的同有免疫细胞,也是神经炎症的重要调控者,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合成而对星型胶质细胞发挥调节作用H引。 6他汀类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6.1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在AS的管壁中有大量炎性细胞和免疫性细胞(如T细胞、DC、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聚集,目前认为AS是炎症和免疫反应介导的疾病。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血管壁后,被氧化成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能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TNF.q和MMP;DC吞噬OX.LDL后,可将其呈递给CD4+T细胞,诱导Thl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产生大量的rI’hl型细胞因子(如TNF?Ot、IFN一^y和IL.12等),促炎性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和血管上皮细胞,诱导DC表达共刺激分子,诱导MMP的分泌以及胶原蛋白的分解,从而导致了纤维帽变薄和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他汀类药物能抑制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DC的免疫活性和功能,减少脂质浸润、泡沫细胞的形成以及MMP的分泌,故可延缓或阻断AS的进程。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和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免疫抑制、抗炎、抗氧化作用,预防了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他汀类药物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降低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作用、增加血管的再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减少细胞的调亡等方面在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和急性期治疗中也起重要作用¨引。 6.2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改变以B.淀粉样蛋白40/42(A邮/42)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F)的聚集为主。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胆固醇饮食能够促进AB4,0/42以及NFT的形成。apoE4能增加AD的风险。它与脂蛋白受体结合后能够促进神经炎性斑块的形成,后者可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产生并能激活小胶质细胞而导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apoE4的异戊二烯化而减 ?183? 弱其毒性作用,降低人类小胶质细胞IL一113、iNOS、TNF-(It及可被毒性A1340/42活化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l9|。总之,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减弱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酶活性,使淀粉样蛋白前体的转运及消除发生改变,抑制AB40/42的合成和积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减少AD的发生。 6.3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外周血中,外来或自身抗原经DC、B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活化T细胞,后者通过黏附分子、蛋白酶和趋化因子的介导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可被其内定居的抗原提呈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再次激活,分化为Thl和Thl7细胞,进而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FN一^y、IL一12、IL一17等,并通过随后活化的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B细胞而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和T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毒介质、TNF.0【、氧自由基和NO而直接引起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的破坏。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后能分泌脱髓鞘性抗体,后者可以活化巨噬细胞或通过膜攻击复合体起始补体级联反应进而引起髓磷脂的损伤。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分泌的iNOS及TNF-Ot在MS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能抑制T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迁移;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抑制T细胞向Thl和Thl7细胞的分化,并减少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它抗原提呈细胞的活性,进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的这些作用都是通过抑制小GTP蛋白的活化而实现的mJ。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及髓鞘合成,并且这一途径是通过GGPP依赖的途径实现的旧1l。他汀类药物还能下调神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TNF.a和iNOS的表达,促使促炎性反应向抗炎性反应转化。30例复发缓解型MS病人以80ms/d的剂量口服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行脑磁共振检查发现,钆增强病灶的数量和容积分别下降了44%和41%。表明辛伐他汀能够抑制MS中的炎症反应旧J。 6.4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有关,氧化应激可以通过iNOS诱导的活性氧粒子(ROS)而得以上调。洛伐他汀能够增加癫痫持续状态下Wistar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的数量,还能抑制iNOS的表 万方数据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细胞的起源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注:①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②浆细胞不识别抗原】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 (1)防御功能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一.特异性免疫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 抗原的特点: (1)异物性:非机体自身成分,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 (2)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细菌、病毒等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殊的糖蛋白。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蛋白,从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 (3)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 2. 抗体 (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2)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 (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抗原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 (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 3. 体液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体液免疫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