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洁牙——利益&学问

洁牙——利益&学问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人需要洗牙治疗,什么样的人会主动来诊进行洗牙治疗。做到有的放矢,应对自如。

洗牙的顾客大可分为三类。

一,主动来诊的顾客。因牙龈,牙周病来诊。这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出血,心理压力大。他们对医师的宣教言听计从,沟通起来方便,出于这份难得的信赖治疗起来医师需要更加用心,手法更加的细腻。

二,由其他疾病顺便查出的牙周隐患。这类患者就要看接诊医师的语言功底了。即要强调隐患的危害,又不要让患者觉得医师在医生在以治病为功,骗取他的钱财。其实门诊很多需要洗牙治疗的患者都是这类的。

三,由其他患者介绍或自己来做常规洁治的。这类患者就得货卖识家了。最难缠的一类,可也是医师最容易产生自豪感的一类。这些顾客也是最可能帮着往回拉顾客的人群。



了解了大致的患者群,接着说说适应症,禁忌症和检查接诊。



洗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口腔疾病,而不单纯是为了好看。通过洗牙可以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的炎症状况,但单靠洗牙是不能治愈牙周炎的。要治好牙周病,还应该在洗牙之后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洗牙有益于口腔健康,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某些患全身性疾病的人。洗牙会出血,所以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必须慎重选择洗牙时间,要在全身性疾病稳定后才能洗牙。患有肝炎和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洗牙之前,应该如实向医务人员说明自己的情况。

所以问诊要详尽,特别是对既往史的询问。要注意很多系统类疾病都是首先在牙龈上牙周上有所表现的。

1)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的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未控制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未控制的甲亢等的患者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

2)患有某些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也应等疾病稳定后,才可到医院进行洗牙。这一方面是因为你自己的病情,另外也应避免传染他人。

3)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急性坏死性牙龈炎除外)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避免炎症延血液播散;

4)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不易接受常规洗牙,以避免肿瘤扩散。

5)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不易接受常规洗牙治疗。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能使用超声波洗牙。

此外洗牙的过程通常会有点酸痛,如果发炎情形厉害或牙结石很多、很久未洗的人可能会流点血。

洗牙后的牙齿对冷热会有

点敏感而感到酸痛,这暂时的症状及原来刷牙容易流血的情形通常在一周左右会消失。若酸痛症状一直存在可考虑市面上的抗敏感牙膏,使用一个月左右多会改善。



检查接诊要先询问客人以前的洗牙感受,再检查口腔基本情况,有异常问题要问清楚。仔细检查牙结石的分布情况、致密程度和牙龈炎症的情况,以及楔状缺损、根面暴露等可能的敏感区域,一定要告知病人洗牙时可能出现牙齿酸痛、牙龈出血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当洁治到相应牙位(上下前牙区)再次提醒如果有不适可以举手示意。对探诊龈下有结石的患位提前告知患者洁治到此处避免不了出血现象。事先的告知可以给医师减少很多麻烦。如果患者因不理解洁治而有思想负担。应在做治疗前简单的向患者说明一些容易误导患者的谣言,尽量解除患者忧虑。医师语言和形体动作上要胸有成竹。给患者建立一种信托感。



下面简单说一下常见的洗牙误区

误区1:

洗下的牙石是牙齿的一部分

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其他沉积物,好像暖水瓶里的水垢一样坚硬。牙石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一般多为龈上牙石。牙石主要聚积在大牙和牙齿内侧,牙刷不容易刷到的一面,其实拿镜子可以观察到,也可用舌尖感觉到,干净清洁的牙齿并没有这些沉积物。

误区2:

洁牙会破坏牙表面的釉质,对牙齿造成伤害

我们的牙周常常有一些钙化的硬性沉积物———牙石,即使天天刷牙也难以清除干净,所以,需要专业洁牙。目前洁牙大多是超声波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的震荡将牙石给震下来,并磨光牙齿牙面,以去除牙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损害。在正规医院洁牙过程中,洁牙头可以在牙釉质表面形成细微的划痕,不过,牙釉质对这种小划痕能自我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不规范及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会伤害牙齿的表面。

误区3:

洁牙引起牙齿酸痛,会使牙缝隙增大,使牙齿变松

有的人洗牙后感觉牙齿有轻微的酸软,甚至觉得自己牙缝变大了。这是因为洗完牙后牙面部分硬组织受机械摩擦,牙齿有轻微过敏。但受损牙面很快会被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敏感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如果牙缝大了,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而且牙龈萎缩了,去除牙石后给人以牙缝增宽的错觉。这不是治疗造成的,而是牙周病本身的原因。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齿松动。

误区4:

一旦开始洁牙,以后就要不断地洁牙,浪费金钱

定期“洁牙”是口腔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每隔半年至一年到

口腔医院进行洁牙,不仅可清除刷不掉的牙石、菌斑、色素,彻底清洁牙齿,维护口腔卫生,还能及早发现牙病,其实是省钱。不过要注意的是,洁牙应请训练有素的牙科医生,技术低劣、操作不规范的洁牙,不但达不到洁牙的目的,还会加快牙石的沉积。

误区5:

洁牙会感染乙肝等传染性疾病

目前,卫生部对口腔治疗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视,制定了高水平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要求,在正规的口腔医院,一次性使用的用品如漱口杯、手套、口罩、器械避污膜等实行“一人一用一弃”,对于接触病人唾液或血液的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洁牙机头、车牙手机头通过预真空灭菌法清洁、消毒,可达到无菌程度,以防止血液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通过洁牙机头、车牙手机头在病人之间传播。

误区6:

洗牙会使牙缝越洗越大

洗牙不会使牙缝越洗越大,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牙缝不是因为洗牙变大,而是牙石和细菌长时间地作用于牙龈和牙槽骨,使牙龈和牙槽骨退缩,牙缝变大,而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一旦去除牙石,牙缝露了出来,我们感觉到牙缝变大了。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洗牙,去除牙石, 防止牙龈和牙槽骨萎缩。



有的患者来到门诊提出洗牙能不能给牙美白的疑问?

接诊的医师应该实事求是。告知患者洗牙不会令牙体的色阶得到提高,只能令牙齿回复本来面貌。洁治是一种治疗,也是一种保健。如果医师有时间患者也感兴趣可以讲解牙体美白的相关知识,比如过氧化脲美白,双氧水美白,牙体内美白,冷光美白等方法。您的细致讲解也是对自身对单位的一种贡献。



说完检查和接诊说说实际操作。

首先让病人双氧水含漱,清水漱口(双氧水含漱的目的在于降低等会洗牙时口内飞沫的含菌量)。然后用蘸安尔碘的棉签做牙龈消毒。做好消毒对医生也是一道保障。有条件的医生患者都需戴护目镜,调节椅位。



总结洗牙的过程:

1.先调节到总功率的一半,功率再开始逐渐变化(前牙可调低)。2.试喷雾,试震动。3,划区,按区按顺序洁治不要有遗漏。4不要用一个洁牙头什么活都干,什么地方用什么头。这样可以减少牙龈损伤,减少出血。5震动角度。6力量,7洁治后细致抛光强调抛光的重要性。8上药。9医嘱六到八周复查。10口腔宣教()。11,出血严重的患者,洁治完一个区域或几颗牙用双氧水加压处理一下,这样口内不会出现血淋淋的现象。12病,严重心脏病,肾病要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常规洗牙每年一次足矣,吸烟饮茶喝咖啡等人群可考虑

频繁一点。对待患者可以先定价便宜点的超声波,然后推荐喷砂。最后再推荐漱口液、牙膏、牙线等等。看患者的口腔情况,严重的牙周炎的可以分批次,先洗外表面的,再预约好下次或再次做深入的洁牙.其实这个很重要,现在患者主要是以洗的舒不舒服来评价你们的水平,尤其是出血多的人,如果方便再次复诊的最好安排分2到3次洗牙,因为那些层积的十多年的牙结石一下子去除难免会有不适,而且患者回去后对冷酸的感觉特敏感!

牙石与牙周组织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的良好部位,并刺激牙龈充血、发炎。 下前牙舌侧区域为牙石多发区之一

牙石是由牙菌斑和软垢钙化而成。如果口腔中的牙菌斑或软垢未能及时清除,唾液中的钙

盐就会沉积在牙菌斑或软垢上,经过十至二十天就可以形成牙石。通过菌斑或软垢在牙石上的

再附着和再钙化,牙石会逐层加厚。

可以加快牙石形成速度的因素有:

1.刷牙不认真,刷牙次数少。

2.经常食用较软、较粘的食物,粗糙食物吃得少。

3.牙齿排列不齐。

4.牙面粗糙。

5.假牙的表面粗糙。

6.唾液粘稠度大。

7.单侧咀嚼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