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诊治的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例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病患者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营养失调的患者,很少晒太阳是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结论无论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必须具有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知识,老年人维生素D的水平与骨密度、肌肉强度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髋部骨折的危险性。

【关键词】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

老年人因为皮肤合成、饮食摄入和胃肠道吸收功能的减低,又常常仅限于在室内活动,很少晒太阳,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进一步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降低。严重维生素D缺乏和低钙血症的患者会出现神经肌肉过于敏感,包括麻木、肌肉痉挛、喉痉挛、手足抽搐和癫痫。而轻微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经常会诉肌肉乏力或疼痛,而易被忽视。由于维生素D的产生和吸收减少,促进了甲状旁腺素释放。如果不补充维生素D,就会出现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矿含量减少。严重维生素D损耗的成年患者会发生骨软化,并出现局部骨骼疼痛,肌肉无力、疼痛,行走困难,假性骨折等[1]。为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对本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诊治的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例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60~71岁,该组患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的6例。因进行性乏力、低血钾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的7例。住院期间,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非肠道全静脉高营养。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住院后,给予利尿、补钾、补镁和补钙治疗。入院后查血钙为 6.60 mg/dl~6.90 mg/dl(1.72 mmol/L),正常值为8.40~10.20 mg/dl(

2.10~2.55 mmol/L)。磷为2.12 mg/dl~2.30 mg/dl(0.74 mmol/L),正常值为2.50~4.50 mg/dl(0.81~1.45 mmol/L)该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过于敏感,包括麻木、肌肉痉挛、喉痉挛、沃斯特克征、特鲁索现象、手足抽搐和癫痫等症状。出院后给予血钙和血磷水平监测。出院前患者血钙和磷仍低,消瘦、呼吸困难,沃斯特克征阳性。临床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

1.2 治疗方法口服维生素D 50 000 IU/次,3次/周。患者出院1周后,25-羟-维生素D为6 ng/ml(15 nmol/L)。严重或出现症状的低钙血症患者须经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每10 ml含钙90 mg,葡萄糖酸钙对血管壁的刺激性比氯化钙要小。口服100~180 mg元素钙片剂5~10 min可使血钙升高,并维持1~2 h。每2~4 h检测血钙1次,血清钙应保持在正常水平的低限。如果钙水平恢复正常,开始给予元素钙1~4 g/d口服。如果单纯补充钙剂不能维持血清钙水平,采用骨化三醇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