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八中2020年高三生物下册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卷(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年高三生物下册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卷(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年高三生物下册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卷(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年高三生物下册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卷(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届生物单科练习(5)——最后一卷

I 选择题(共36分,1-24题每题1分,25-30题每题2分)

1.

2.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 / 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最适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中C3 / C5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D. 神经纤维膜外K+ / Na+的比值,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高

3.

4. 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 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 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5.

6.

7.

A. 甲细胞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都不同

B. 乙细胞中存在的A、a基因不一定是交叉互换造成的

C. 甲细胞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中均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 乙细胞已开始细胞质分裂,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8.

9. 若一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已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连续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则有一半子细胞含a基因

B.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均含15N

C.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的核DNA均含15N

D.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

10.

D. 若致死基因是A,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A

的频率为1/14

11.

12.

13.

14. 下列相关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面积

B. 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和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C. 盐酸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作用完全相同

D. 杂合子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子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会改变

15.

16.

17.

18. 囊性纤维病是由编码细胞膜上CFTR 蛋白(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该突变使得CFTR 蛋白在第508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进而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下列有关该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CFTR 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 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使水分子出细胞受阻碍 D. 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19. 20.

21. 下列现象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2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的树突可显著增大膜面积,主要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

B.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的调节

C. 机体内发生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或是双向的

D. 兴奋部位膜内侧的Na+浓度高于膜外侧

23.

24.

25.

26.

27.

28.

29. 唐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即家燕,捕食蚊、蝇、农业害虫等。繁殖活动中,雌雄燕子结对飞翔、栖息,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进行求偶表演,随后开始共同啄泥做窝,而燕子窝可用于治疗白秃疮等(据《本草纲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家燕往往捕食数量多的昆虫,被称为“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B. 雌雄燕子间通过清脆婉转的反复鸣叫声进行求偶,传递的是物理信息

C. 家燕捕食害虫保护环境,燕子窝可治疗白秃疮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描写家燕生命活动而创作出的传世诗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0. 森林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土壤生物。下列有关调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B. 估算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 一段时间内,持续调查土壤中两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即可确定二者的种间关系

D. 若某土壤动物进入冬天时,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第II卷简答题(共54分)

31. (10分)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在光照和高O2与低CO2情况下进行的生化过程如图所示,科学家

将这一过程称为光呼吸,以区别于黑暗环境中的细胞呼吸。现以小麦细胞为研究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小麦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如果将空气中的氧标记成18O2,18O首先

出现在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中。

(2)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相比,两者均利用了_______ 作为原料;除图中所示物质及酶外,后

者生成最终产物还需要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参与。

(3)为探究光呼吸的产物与场所,请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分)下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

体代表甲状腺, 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__________(

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__________,增加

产热。同时皮肤血管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

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_______________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种原因是因为缺碘会造成__________ _______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加强所致。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3.(10分)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员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

(1)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一,束毛藻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束毛藻能通过固氮作用将N2转化为NH3和NO2-等,用

于合成_______________两类大分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2)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

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由图可知,CO2浓度升高、pH下降对束毛藻的增长均会

产生影响,并且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____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H下降对束毛藻增长的抑制作用。

(3)束毛藻个体和海洋生态系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海洋酸化会影响束毛藻细胞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导致其生长受到影响,数量减少。请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角度分析,束毛藻的改变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科研人员得到黄体隐性突变体果蝇(M),M的体重

比野生型(黑体)小。为研究黄体基因与控制体重的基因的关系,

确定黄体基因是否可以作为筛选体重性状的标记基因,进行图1所

示杂交实验。

(1)F1雌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将F1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

在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F2雄蝇中II号

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其原因是________。

(2)科研人员选择F2中的黄体雄蝇,进行图2所示杂交实验。

①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科研人员从步骤1~21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其目的是_________。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培育纯合黄体雌蝇的杂交方案是:_______,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

(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发现果蝇N比果蝇M的体重几乎无差别(均比野生型低),科学家推测控制体重的基因与黄体基因之间不发生交叉互换或为同一个基因。据此可推得_______(填“是”或“否”)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在幼体阶段预测成年个体的体重,并辅助筛选体重较高的个体)。

(4)请在家禽或农作物的生产实践方面,举出一个利用性状标记辅助筛选的实例:_______。

[生物一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35.(15分)果汁制作是常用的水果加工技术之一,不仅可以缓解产销矛盾,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下图为从黑曲霉菌中提取果胶酶的流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表是筛选产果胶酶微生物时所用的一种培养基的配方:

①该培养基能够筛选到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的原因是。

②该培养基中的刚果红可以与形成红色复合物。我们可以通过菌落周围是否产生来

筛选产果胶酶的微生物。

(2)图中步骤A为,该步骤常采用透析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菌株产生的果胶酶为分子量不同的多种酶复合物,可以采取法将这些酶在保持活性下进行有效分离纯化。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使用最多的鉴定方法是。

(4)果胶酶应用于果汁生产时,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分别是:。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6.(15分)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图甲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乙是定量PCR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探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②所需酶在作用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相比,cDNA文库中的基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过程需要借助PCR技术,该过程所需的酶为__________。若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消耗了126个引物分子,则该过程DNA扩增了______次。图乙的TaqMan探针是定量PCR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探针,其5'末端连接荧光基团(R),3'末端连接淬灭剂(Q)。当探针完整时,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Q 吸收而不发荧光。在定量PCR扩增过程中,当扩增DNA遇到探针时,探针就会被水解而释放出游离的R和Q,随PCR扩增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____。

(3)若④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选择Ti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测转基因玉米植株不同部位中某C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差异,可分别提取转基因玉米的籽粒、叶、基、根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进行扩增,筛选出高表达该C基因的部位,推测其判断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5)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对____________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因此,在将转基因玉米应用于商业化生产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

生物单科练习(5)答案

CDCDD BCAAC BBDBC DCDDD CBDBD CDDAC

31.【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水

(2)C5[H]和ATP

(3)实验思路:甲组:将小麦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C18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18O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乙组:将小麦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18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18O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预期实验结果:甲组中的18O出现在叶绿体中,在糖类中可以检测到18O。乙组中的18O出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在二氧化碳和糖类中可以检测到18O。

32.【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①增强收缩

(3)④⑤反馈调节(4)甲状腺激素①②(5)生长

【解析】(1)图中腺体是甲状腺,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冷觉感受器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又以神经冲动形式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即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3)当过程③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过程④⑤加强,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本身的生长发育,即过程①②加强所致(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生长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3.【答案】

(1)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循环

(2)小于

(3)束毛藻数量减少,以束毛藻为食的消费者数量减少,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34.【答案】

(1)野生型(或“黑体正常体重”)3:1F1雌蝇的在形成配子时(或“减数分裂Ⅰ时”)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2)增大除黄体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外,使X染色体上其他片段以及其他常染色体均与野生型果蝇

雌蝇(或“与步骤20的子代雌蝇杂交,选择子代黄体雌蝇”)(3)是(4)通过羽色判断雌、雄性别等(合理可得分)

【解析】

【分析】

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以F1回交于亲本之一,从回交后代中选择特定植株仍回交于该亲本,如此连续进行若干次,再经自交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多次连续回交以后,其后代将基本上恢复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详解】

(1)结合图示可知F1雌蝇的表现型为野生型(或“黑体正常体重”)。可知黑体对黄体为显性性状,F1雌蝇为杂合子,将F1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则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3∶1。由F2雄蝇中II 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可推测其产生原因是F1雌蝇的在形成配子时(或“减数分裂Ⅰ时”)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2)①由于整个实验步骤的思路是连续让后代中的黄体果蝇与野生型杂交,类似回交,这样的结果会导致黄体个体中的染色体来自于野生型的越来越多,因此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 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增大。

②科研人员进行的步骤1~21即是连续回交然后进行筛选,最终目的是获得除黄体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外,使X染色体上其他片段以及其他常染色体均与野生型果蝇一致的黄体雄果蝇。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与野生型雌蝇杂交,将子代雌蝇与该黄体雄蝇杂交,筛选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即获得了黄体雌蝇和黄体雄蝇。

(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根据图3所示结果可以看到果蝇N比果蝇M的体重几乎无差别,因此可推测控制体重的基因与黄体基因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或为同一个基因。(4)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通过羽色判断雌、雄性别,并在幼体阶段辅助筛选用于家禽的生产实践方面,或通过转特殊性状基因筛选雄性不育系用于农作物育种,避免了去雄的麻烦。

【点睛】

理解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本题重在理解连续回交的作用以及本题实验的真正目的,另交叉互换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

35.【答案】

(1)①该培养基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只有能够分解利用果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

(2)粗分离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3)凝胶色谱(1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果肉出汁率低、耗时长榨取的果汁浑浊、黏度高

36.【答案】

(1).参与①过程的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参与②过程的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没有内含子、启动子和终止子等序列

(2).Taq酶(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6、(逐渐)增强

(3).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以保证目的基因稳定存在和表达(3分)

(4).扩增得到的DNA含量

(5).基因的结构、基因的相互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合肥八中2020年高三生物下册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卷(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届生物单科练习(5)——最后一卷 I 选择题(共36分,1-24题每题1分,25-30题每题2分) 1. 2.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 / 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最适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中C3 / C5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D. 神经纤维膜外K+ / Na+的比值,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高 3. 4. 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 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 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5.

6. 7. A. 甲细胞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都不同 B. 乙细胞中存在的A、a基因不一定是交叉互换造成的 C. 甲细胞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中均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 乙细胞已开始细胞质分裂,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8.

9. 若一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已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连续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则有一半子细胞含a基因 B.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均含15N C.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的核DNA均含15N D. 若四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 10. D. 若致死基因是A,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A 的频率为1/14 11. 12. 13.

最新修改合肥八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最新修改合肥八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1三个小题。 9.Why is the man going to Beijing? A. To travel.. B. To find a job C.To do business. 10.How will the man go to Beijing? A.By train. B.By bus. C.By car. 11.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Get his things ready. B.Buy him a ticket. C.Wish him good luck.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第14三个小题。 1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The Browns' trip to the USA. B.The Browns' plan for the trip to China. C.The Browns' trip to China. 13.What did the Browns suggest the two speakers should do? A.Take warm clothes there. B.Take less clothes there. C.Not buy souvenirs there. 14.What is cheap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Clothes. B.Souvenirs . C.Gold jewelry.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彻底水解都产生葡萄糖 B. ATP、DNA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含有同一种单糖分子 C. 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是细胞生命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 D. ATP的水解与细胞中诸多吸能反应相伴发生 【答案】B 2.下图为细胞中三种常见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表示RNA分子的是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1和图2 【答案】B 3.图是某叶肉细胞内的细胞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均为半自主细胞器,可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 B. 甲、乙均能产生ATP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C. 乙的类囊体腔中产生的O2被甲利用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 D. 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必须场所 【答案】D 4.下列关于人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分子均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 酶是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 胰蛋白酶常用于动物细胞培养中使组织细胞分散

D. 保存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 【答案】C 5.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Mg 2+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Mg 2+相对吸收量/% 空气 20 100 氮气 20 10 空气 4 26 A. 该植物幼根对Mg 2+的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 B. 20℃是该植物幼根吸收Mg 2+的最适温度 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吸收Mg 2+ 不消耗ATP D.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Mg 2+的吸收 【答案】D 6.人体胰腺中的胰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到小肠中,在肠激活酶的作用下,胰蛋白酶原被激活为胰蛋白酶,同时胰蛋白酶本身又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蛋白酶原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小肠中 B. 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后空间结构未发生改变 C.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D. 人体只有胰腺细胞含有胰蛋白酶原基因 【答案】C 7.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蜜蜂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 B. 雄蜂为单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C. 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不加倍 D. 工蜂无法与雄蜂交尾,不能形成受精卵 【答案】D 8.囊鼠的体毛深色(D )对浅色(d )为显性,如果某地区条件优越,没有自然选择。经调查该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9。该地区深色囊鼠中杂合子比例为

皖中联盟联考方案(合肥八中0917)

皖中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方案 一、命题要求 1.考试范围、时长、分值。

2.试题符合考试范围,不出现超范围的试题,适合高三学情; 3.模拟高考,试题要有梯度和区分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67+0.03,优秀率10%-25%,及格率75%-90%; 4.试题须原创或改编,科学准确,不要出现高考原题或高考模拟题原题; 5.统一模板和格式(详见模板),正文5号宋体,页码为偶数页,图片要清晰; 6.数理化科目要求学生书写计算过程的试题,所给参考答案有具体解题过程和评分标准; 7.注意试卷保密,不得泄露命题信息; 8.建议9月30日前交一稿,10月5日前定稿,互相交换。 二、考试安排 1.考试日程: 2.考场布置:10月11日晚22:20年级统一广播讲话,各班级打扫卫生,布置考场,行列对齐;桌肚开口朝向讲台,学生考试时面向讲台,在黑板上写上考生座位号分布图(S型),各班多余课桌椅搬到教室外,沿走廊外侧栏杆整齐摆放,不要叠加。1-35班由班主任负责安排布置,活动室由对应组团长负责安排布置,楼层巡视的班主任检查各考场布置情况。 3.考务会:暂定10月11日周四下午16:40-17:20。 4.考试期间早晚自习、学生手机端、卫生、网课安排: (1)10月11日晚22:30,学生手机端取消闹铃,放班级充电柜,上锁。(2)10月12日早读课正常,13日早读课取消,各班值日生7:20到校,打扫班级和卫生区卫生。(3)10月12日晚,学生在班级上晚自习。(4)13日下午考试结束后,学生回班,打扫卫生,桌凳摆放整齐,各组团活动室由相应组团班级搬回整理及打扫;布置作业,班主任进班召开班会。(5)10月14日下午学生正常返校,晚上没有限时练。 5.监考安排:每位老师监考2场,每考场1位监考老师。家长自愿参加,在班主任处报名,不硬性安排。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70.0分)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A. 正确 B. 错误 2.下列关于孟德尔“假说—演绎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高茎和矮茎比值是3∶1”属于推理的内容 B. “测交实验”是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属于假说的内容 D. “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属于假说的内容 3.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 A. 由1、2和4个体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 由1、2、4、5个体可推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 C. 2、5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D. 若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 3 4.兔的长毛(由基因H 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 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 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一(♂)长毛×短毛(♀) F1雄兔全为长毛雌兔全为短毛 实验二F1雌雄个体交配 F2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长毛:短毛=1:3 A. B. 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 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D. F2中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为H s H s 5.某动物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当AA纯合时致死。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 种基因型,比例为2∶1。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 A. 1∶1 B. 2∶3 C. 4∶1 D. 3∶2 6.关于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 A、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 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C. 分别在不同的细胞中转录 D. 分别存在于两个染色体组中 7.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进行自交,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1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7 16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 C. F1不同表现型个体的比例为1:1:1:1 D.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8..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A. 1/8 B. 1/5 C. 1/16 D. 1/5或1/3 9.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 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4:3,则F2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 A. 1/3 B. 2/3 C. 1/2 D. 1/4 10.狗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别用A、a和B、b表示。 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色短尾狗与黄色长尾狗交配,F1为黑色长尾和黄色长尾,比例为1:1.当F1的黑色长尾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长尾:黄色长尾:黑色短尾:黄色短尾=6:3: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黑色的基因是A,控制长尾的基因是B B. F1的黑色长尾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1/4

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高考冲刺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高考冲刺最后一卷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得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Mn-55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入本卷后的答题卡中。 1.IAPs是细胞内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其中起作用的是IAPs的核心结构-RING区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凋亡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酶活性都减弱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C.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促进癌细胞凋亡 D.IAPs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不受基因的控制 2.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小麦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 B.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核糖体处检测不到放射性 C.将胚胎干细胞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营养液中培养,在细胞核内可以检测到放射性D.将大肠杆菌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中培养一代,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均具有放射性 3.从巢湖的某一深度的水层取得一桶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 mg/L,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光照强度下。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瓶中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量为6mg/L/24 h B.当该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氧气的增加量为14 mg/L/24 h C.光照强度至少为b klx时,该水层产氧量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 D.当光照强度为d klx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合肥一中2013—2014第一学期段二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抗体 A.①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2.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表示细胞内液 B.甲渗入乙中的量少于渗入丙中的量 C.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丙进入乙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4.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D.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 6.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激素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B.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C.机体大量消耗血糖,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 D.比赛结束后,乳酸积累过多造成机体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7. 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海淀区高三生物期中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生物2018.11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细胞结构与其包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对应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蛋白质和RNA B.溶酶体——蛋白质和磷脂 C.染色体——蛋白质和DNA D.中心体——蛋白质和固醇 2.下列蛋白质所在位置及对应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位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激素 B.位于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TP合成 C.位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物质跨膜运输 D.位于细胞质中的抗体,引起特异性免疫 3.在电子显微镜下,蓝细菌(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4.下列生化反应一定不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水光解生成[H]和O2 C.O2和[H]结合生成水 D.ADP和Pi合成ATP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宿主细胞DNA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DNA B.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C.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D.用动物血清培养基培养动物病毒 6.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兴奋时Na+的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B.水分子只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细胞 C.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 D. 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 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均来自光能 C.酶催化的生化反应必须由ATP提供能量 D.无氧呼吸过程中伴随有ATP生成 8.研究者测定了某动物消化道内不同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条件下的酶活性(图1),以及18℃时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图2)。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A.图中的蛋白酶都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在各自最适pH条件下,15℃~18℃时幽门盲囊蛋白酶活性最高 C.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18℃

安徽省合肥八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PDF(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5。 2.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人的政治发明,对当今而言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科举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启示,超越了狭义的制度范畴,洋溢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 科举的“举”是典型的中国政治概念,在传统语境中指众人推举贤能之士上位。统治者在受推举之人中选出执政人选,称为“选”。两者合称“选举”,是上下结合的、小范围的、权重不同的选拔方式。近代西方政治涌入中国之后,西式的一人一票、自下而上的选票制度套用了“选举”一词。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一个概念的变迁,恰恰说明了制度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背景套用概念。科举的“科”指选拔人才的规范,科举就是运用明确的规范,公开、公平地选举人才。它的精髓是最大限度地取消了选拔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科举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传奇,只有在科举制下才能实现。在同时期的西欧封建体制和日本的幕府体制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阶层跃升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流动是稳健、持续的流动,不是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科举制在北宋得到推广后,两宋和明朝的新科进士中祖宗三代没有官爵或功名的比例超过50%.这便意味着,有一半人提升了家庭的阶层,而另一半人保持了阶层不坠。在这之间,传统社会实现了缓慢、有序的阶层流动,既保证了政治传统和惯例的延续,又选拔高素质者补充到上层来,它不是暴力式大清洗,而是缓慢的置换。 流动性是社会保持活力、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缺乏流动的社会最终无不阶层固化、结构板结,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来刺激流动,重启社会。而“重启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牺牲发展成果,无数的个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其次,科举塑造了数以百万计的乡绅,构成了传统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北宋以后乡绅要以科举功名为标准,杂以部分在籍或致仕官员。财富并不是乡绅的充分条件,富裕人家必须通过科举的转化才能跻身乡绅群体。乡绅身份介于官民之间,今日的乡绅或许明天就入仕为官了,今日的官员或许可能明天就回乡为民了。他们熟悉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和话语体系,很多人拥有直接的行政经验、不俗的政治资源。乡绅与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他们的根始终扎在乡土里。地方乡绅父母坟茔、祖产田亩都在当地,搬不走离不开。自己也将落叶归根葬在乡里。部分乡绅早年贫寒,是依靠乡邻宗族的资助,甚至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崛起的。所以,乡绅阶层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又是完全一致的,在情理上不会祸害本乡本土。老百姓推举乡绅代表自己与官府打交道,也基本听从乡绅的号召与安排;父母官奉行“为政不得罪缙绅”,注意协调官府与乡绅的关系,就地方政务咨询请教或干脆委托后者出面经理。传统社会造桥铺路、抢险赈灾、征收赋税、兴办文教、息讼调停等方面都活跃着乡绅的身影。这种治理模式官民两便,在协调资源、化解矛盾、保护百姓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2016生物竞赛安徽赛区获奖名单课案

2016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省获奖名单 考号姓名年级学校总T值名次 以下38人获得一等奖 340250369 陈进凯高二芜湖市一中79.4473 1 340250019 汪子逸高二芜湖市一中78.7443 2 340251322 吴博理高二马鞍山二中76.8245 3 340251747 马敬博高二合肥八中74.2504 4 340250756 周皓宇高二安庆一中73.996 5 340250725 王陌晗高二淮北一中73.4924 6 340251827 李春泽高二芜湖市一中73.4784 7 340251286 王发展高二淮北一中73.305 8 340251162 冉子坤高二宿城一中73.2407 9 340250371 邹光鑫高二合肥八中73.0463 10 340250724 褚睿高二安师大附中72.3619 11 340250133 徐锦成高二马鞍山二中72.2608 12 340251084 胡国晖高二淮北一中72.1153 13 340251362 陈光磊高二马鞍山二中71.7738 14 340251712 陈晓涵高二淮北一中71.7168 15 340250309 鲁璇高二淮北一中71.6961 16 340250747 许文超高二淮北一中71.0919 17 340251431 朱昱高二六安一中70.9622 18 340250020 洪俊贤高二蚌埠二中70.9568 19 340251782 夏辰睿高二芜湖市一中70.8469 20 340251372 刘云飞高二宿城一中70.7441 21 340251070 程心苇高二芜湖市一中70.6137 22 340250072 王文康高二马鞍山二中70.5364 23 340250779 汪智恒高二芜湖市一中70.2587 24 340250011 张旸高二萧县中学70.0902 25 340250149 王明宇高二合肥168中69.8377 26 340250676 李鸿屹高二马鞍山二中69.8058 27 340251379 鲁上简高二合肥八中69.7918 28 340250623 郑哲祺高二淮北一中69.7275 29 340250990 金锐哲高二合肥六中69.6613 30 340251550 吴立鹤高二合肥168中69.5081 31 340251111 陈月升高二淮北一中69.2862 32 340251076 李海波高二芜湖市一中69.0142 33 340251627 凌雨桐高一芜湖市一中69.0053 34 340250349 郑开鹏高二淮北一中68.8242 35 340250105 吴子健高二合肥一中68.7552 36 340250418 周若晨高二芜湖市一中68.7534 37 340250920 冯琢熙高二合肥一中68.2293 38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说明: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Ⅰ(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德国科学家哈可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科学家认定其为生物的理由是 A.能使动物患病 B.含有蛋白质成分 C.能不断增殖 D.结构简单 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化学元素组成与其他化合物不同的是 A. 叶黄素 B. 脱氧核糖核酸 C. NADPH D.磷脂 3.以下不能合成ATP的细胞或结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 B. 噬菌体 C. 叶绿体 D. 大肠杆菌 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胡萝卜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1条 5. 下列属于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共同表现是 A.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B.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C.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D.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6. 下列流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是在0.5—0.6mol/L甘露醇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 ②表示原生质体在培养基提供的特定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叫做再分化 C. ③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D. 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7.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8.在生物工程中需用到多种工具酶,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2020-2021学年合肥八中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任淑芳、孙伟婷审题人:任淑芳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5。 2.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人的政治发明,对当今而言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科举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启示,超越了狭义的制度范畴,洋溢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 科举的“举”是典型的中国政治概念,在传统语境中指众人推举贤能之士上位。统治者在受推举之人中选出执政人选,称为“选”。两者合称“选举”,是上下结合的、小范围的、权重不同的选拔方式。近代西方政治涌入中国之后,西式的一人一票、自下而上的选票制度套用了“选举”一词。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一个概念的变迁,恰恰说明了制度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背景套用概念。科举的“科”指选拔人才的规范,科举就是运用明确的规范,公开、公平地选举人才。它的精髓是最大限度地取消了选拔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科举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传奇,只有在科举制下才能实现。在同时期的西欧封建体制和日本的幕府体制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阶层跃升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流动是稳健、持续的流动,不是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科举制在北宋得到推广后,两宋和明朝的新科进士中祖宗三代没有官爵或功名的比例超过50%.这便意味着,有一半人提升了家庭的阶层,而另一半人保持了阶层不坠。在这之间,传统社会实现了缓慢、有序的阶层流动,既保证了政治传统和惯例的延续,又选拔高素质者补充到上层来,它不是暴力式大清洗,而是缓慢的置换。 流动性是社会保持活力、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缺乏流动的社会最终无不阶层固化、结构板结,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来刺激流动,重启社会。而“重启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牺牲发展成果,无数的个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其次,科举塑造了数以百万计的乡绅,构成了传统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北宋以后乡绅要以科举功名为标准,杂以部分在籍或致仕官员。财富并不是乡绅的充分条件,富裕人家必须通过科举的转化才能跻身乡绅群体。乡绅身份介于官民之间,今日的乡绅或许明天就入仕为官了,今日的官员或许可能明天就回乡为民了。他们熟悉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和话语体系,很多人拥有直接的行政经验、不俗的政治资源。乡绅与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他们的根始终扎在乡土里。地方乡绅父母坟茔、祖产田亩都在当地,搬不走离不开。自己也将落叶归根葬在乡里。部分乡绅早年贫寒,是依靠乡邻宗族的资助,甚至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崛起的。所以,乡绅阶层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又是完全一致的,在情理上不会祸害本乡本土。老百姓推举乡绅代表自己与官府打交道,也基本听从乡绅的号召与安排;父母官奉行“为政不得罪缙绅”,注意协调官府与乡绅的关系,就地方政务咨询请教或干脆委托后者出面经理。传统社会造桥铺路、抢险赈灾、征收赋税、兴办文教、息讼调停等方面都活跃着乡绅的身影。这种治理模式官民两便,在协调资源、化解矛盾、保护百姓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项转涂到答题卡上. 1.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 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 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中的存活率(%)野生型能0 突变型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3.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4.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 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6.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选择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并不断扩大白花植株的数量,体现定向选择的过程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通过诱变的是基因的突变率会明显提高 7.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8.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Fe、S等元素可参与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DNA和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 2.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B.a、c细胞都具有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C.b、c细胞的显著区别是有无生物膜 D.高尔基体在a、b细胞内的功能存在差异 3.下列有关细胞核与拟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中具有拟核 B.细胞核与拟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拟核是一种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D.真核细胞的DNA可以自由地通过核孔 4.下图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其中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乙、丙曲线的因素分别是温度、pH B.甲曲线中,与AB段相比,BC段酶的活性达到最高 C.乙曲线中,F点之后酶的空间结构将会遭到严重破坏且难以恢复 D.丙曲线中,GJ的距离越大,说明酶对酸碱性的耐受性越强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部分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直接氧化分解 B.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产生丙酮酸、[H]和ATP

C .人体细胞产生的A TP ,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 D .短跑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6.右图是新鲜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存环境中缺镁,受影响的是色素带①②中的色素 B .低温对色素带④中色素的破坏率最高 C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 D .四条色素带中的色素都可以吸收红光 7.下列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不能达到相应研究目的的是 A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时,用3H 标记氨基酸 B .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时,用14 C 标记CO 2 C .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蛋白质和DNA D .研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时,用3H 标记胸腺嘧啶 8.人或动物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 ),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 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 PrP 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 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 转变为PrP sc ,实现朊粒的增 殖,可以引起疯牛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改变 D .PrP c 转变为PrP sc 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9.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行为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B .②过程未涉及染色质(体)中的物质变化 C .③过程不会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中 D .图示变化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 10.在探索遗传奥秘的历程中,下列与科学家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技术不相匹配的是 1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 B 超检查能确诊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B .红绿色盲在女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低于在男性人群中出现的概率 ④ ③ ② ①

合肥八中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月考新人教版

合肥八中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月考新人教版

安徽省合肥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30每 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单细胞生物结构共性的是() A.都具有遗传物质 B.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结构 C.都具有核糖体D.都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2.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核结构C.二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a、b细胞内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3.人体细胞中大量的细胞中存在着遗传物质——核酸,在这些细胞器中,具有独立遗传系统的结构是

() A.线粒体和染色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 C.核糖体和线粒体D.核糖体、线粒体和染色体 4.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5.下列有关实验的目的、材料的选择和所用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A 还原性糖的鉴 定 甘蔗组织 样液 斐林试剂 B 用高倍显微镜 观察线粒体 人口腔上 皮细胞 健那绿、蒸 馏水 C 通过模拟实验 探究膜的透性 玻璃纸 质量浓度为 0.3g/mL蔗 糖溶液、清 水 D 探究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响 3%过氧化 氢溶液 过氧化氢酶 溶液 6.甲、乙两图是某植物的两种不同细胞(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B.甲植物和丙植物的b→a段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在植物乙的a→b段,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增加一倍 D.温度对植物丙a→b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 2.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在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3.如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一对①分开,其间有纺锤丝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丝相连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⑤聚集发展成新的细胞膜 4.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5.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 A.细胞的全能性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衰老凋亡 D.基因的表达 6.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中考试生物试题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第II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 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多选、不选、错选不得分。) 1.生物体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最能体现细胞不同功能的是()A.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细胞的大小 2.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3.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部位和分泌途径 4.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 ①噬菌体②乳酸菌③酵母菌④蓝藻⑤蘑菇 A.①②B.③⑤C.②③D.①③ 5.下列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胸腺嘧啶的是()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染色质 6.下列关于A TP的说法正确的是()A.ATP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 B.ATP既可以贮存能量,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1molATP完全氧化时释放2870kJ能量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 7.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 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细胞的识别与①有密切关系 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C.a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D.如果图示肾上管上皮细胞膜,则原尿中的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向是II→I 8.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人的红绿色盲 9.下列关于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细胞核被染成红色,细胞质被染成绿色B.韭菜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糖是做还原性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C.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灰绿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