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五节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是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

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我

们党和政府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

发,把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2007年12

月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

是明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2008年八

项主要经济工作之一。积极提倡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到2020年使我国

进入国际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我国

党和政府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

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

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核心

我国研究开发R&D的投入从

1995年的349亿元,迅速上升至

2006年的2943亿元,位居世界第五

位。2006年全国专利申请授权数达

27万件,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升至世

界第三位。R&D的投入占GDP的比

例达到创记录的1.4%;全国2007年

3500万人的科技人员队伍规模居世

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达到142万人

年,居世界第二。迅速深化的科技体

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大大提高了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供应能力。快速

增长的综合国力和不断增加的科研

投入,成为我国积极倡导和全力推进

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和物质保证。

1.我国倡导自主创新的背景和动因。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企

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

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技术进步的

动力不足,R&D投入的主观积极性

不高。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中的68%的企业尚未建立研发机

构,76%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企业

R&D的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

为0.76%,远远低于国际上平均3% 的水平。绝大多数企业尚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出口轻纺产品中,贴

牌生产仍占相当高的比重。国际公认的:一类企业卖标准,二类企业卖专利,三类企业卖产品。而我国多数企业仍处于卖产品的初级阶段。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许多企业尽管销售额很大,但获利甚微,大部分

利润流入外企手中。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国内投资只能集中投向钢铁、水泥、重化工和房地产等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而电子信息、精密设备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外商投资或进口产品来满足社会和消费需要,使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遇到资源和环境等越来越严重的制约。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

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根据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

国工业化进程报告》表明:上海、北京

已在2005年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

天津也在2006年实现了工业化,其

他省、市、区的进度则不尽一致。2007 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进入工业

化后期,辽宁、福建、山西、吉林、内蒙、河北、湖北、黑龙江、宁夏和重庆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陕西、青海、

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新疆、四川、甘肃、云南、广西、海南和贵州等省区还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应当明确:

工业化不仅是工业的发展,而是整个

社会的发展。工业化也是产业化、非

农化、城市化,研究工业化兼具重要

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可以使全

国和各省、市、区清楚各自经济发展

所处的水平和阶段,当前需要发展什

么产业,产业结构向哪个方向调整。

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预计10

年以后,我国将整体基本实现工业

化。为此,在当前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要大力倡导和推广自主创新,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步伐。

2.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根本和保证

面对全球日新月异的科技与经

济发展形势,我们党和政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到了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高度。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要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

大量涌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也是行动纲领,报告中明确的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和核心,是执政党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得出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社会

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突出表现是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不快,自主创新能力还很欠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抓住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它作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和保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着眼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

型国家努力工作与实践。

二、我国强化自主创新的

对策和措施

目前,我国科研和工业的整体水

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

距,虽然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

战略的根本和核心,但企业自主创

新动能还须加强,能力还有待提高,

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

任务还十分艰巨。继续调整优化产

业结构和布局,提升产业整体技术

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宏扬科学

发展观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是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1.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必

须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为自主创新

提供优良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但是,由于我国科技资源管理分散、

各部门和各单位相互封闭,使得有

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

还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对此,必须通

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加以解决。

要健全和扩大技术市场和服务市

场,把政府有关部门、科技中介组织

的功能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也应分离出来,按照专业化、社会化要求独立经营,既为本系统服务,

也为全社会和大市场提供有偿和无偿的服务。尽快使科技研发成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科

学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

2.强化制度创新建设促进自

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

力量是有利于科教兴国的政策等环境建设和制度安排。为此在坚持倡导科技创新的同时,应及时将实施重点转移到有利于振兴科技上来,以优化科技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看,大力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关键所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应从自身业务的视野出发,制定振兴科技的对策和措施,逐步培育起一

个具有科教兴国和振兴中华的科教体系。目前,政府干预过多相对应的是政府职能缺位现象,诸如创新机制培育

乏力、创新政策体系缺乏创新、创新外部环境营造滞后、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薄弱、共性技术的研发构建不力等。针对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和不到位的状况,我国应该着力

营造创新环境,完善有利于激发全社

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要加强和加快解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同行业技术前沿为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健全和完善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R&D 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

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3.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

要通过科学的建立和健全自主

创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克服当今存在

的基本国策指向与考核指标导向的

不对称。科学发展观已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国策指向, 强调经济发展的集约行为。这种行为的核心力量是创新推动。但是,我国现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少考量指标体系,其导向原则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粗放行为,即以规模考核取代价格考核、短期考核取代长远考核。这种行为的核心力量是要素投入推动, 与科教兴国的目标指向相背。从此意义上判断,创新型国家建设,包括创

新型省市建设的关键,是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管理创新、资源整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另外, 我国今后在考核企业资产价值时,不

仅要看其有形资产,也要看其无形资产,越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就

越是要注重考核其无形资产。只有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的巨大潜

力充分释放出来,国家的自主创新战

略才能得以实现。

4.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就离不开人才高地的建

设和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

集聚。“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坚持

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人才强

国战略,大力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

才。大专院校的教育应着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所具备的

各种素质。既要有扎实的科技基础

知识,又不迷信书本知识,不循规蹈

矩,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注重培

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

物,同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科技研

发队伍,充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

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培养一批科技管理和科技经营型人才,以管理创

新促进科技创新,以市场开拓推动

科技创新。要重视培育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家,通过创新型企业家的智

慧力和凝聚力吸引、培养和集聚人才,建立新世纪的创新型企业。各级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现代企业即要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又要重

视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群众性技术革新,善于把小的革新集

成为大的创新,实现技术的突破。要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育人

的创新能力,把人力资源开发提升

到创新能力建设的高度,增强创新

人才的凝聚力,整合资源优势,这是

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力量之源。

5.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放大自

主创新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市场有效性的判断标准之一是信

息对称,诸如产品供求之间的信息的对称,以及获取产品质量信息能力的对称。体现在科技市场上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的供应信息应当对称。然而,由于我国产业平台与技术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供给单位成果过剩与需求单位成果缺乏的现象长期并存。信息不对称的双方,往往是技术的需求方处于信息的劣势状态,而具有信息优势的技术供给者,有可能产生隐匿不利信息,甚

至制造虚假信息的非市场经济手段, 导致技术需求方蒙受被欺诈的损失, 从而抑制和影响了技术创新成果的正常交易活动。而要促使信息对称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不断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水平,努

力提高各职能部门员工管理创新能力。要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善于把基础研究成果迅速地转化成实用技术和工业技术。同时,要努力在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等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通过市场对创新主体的有效导向和调节,形成创新主体对自身局部利益和眼前近期利益的理性追求,真正完善有利于我国科研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产品的社会与市场的对称供求信息的系统设计和体系建设。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

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 第六期县级干部轮训班姚应东 根据教程安排和班委提名,我现就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浅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评批、指正。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的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各工作方面中去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加速我国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 一、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日渐提高,在科技领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集成蕊片”的突破、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等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我国科技界和企业圈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些成果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矛盾长期存在,压力日益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缺乏技术创新,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生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实际上我国就是产品加工或组装的基地,而不是产品技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研发基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再就是我国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能力差,对技术的引进在吸收、消化和转化方面工作开展滞后,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重复引进,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使经济的增长与国家总财富增长不同步。 (二)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已严重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许多企业宁愿花费巨资做广告,也不愿意在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科技含量上多投入。 (三)核心技术薄弱。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没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技弱国家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经济强国。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将越来越大,在日趋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途径与方式 如何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的创新能力,使技术引进由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原始创新方面:要重点过研发,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批在科技前沿有着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要攻克一批制约和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

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若干政策规定

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 型陕西若干政策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发布部门: 发布文号: 陕政发[2006]5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的决定》(陕发(2006)16号),组织实施《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一)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全省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省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三项费)投入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设区市和县(市、区)级财政的投入要分别高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5%和1%。 (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R&D)的经费应达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其中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R&D)的经费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5%。加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省上

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资源投向,吸引国家863和97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重大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落户并产业化。积极支持国家部属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与我省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产业化项目。 (三)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支持促进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着力解决我省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重点加强具有自主和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加强社会公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研究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向“三农”倾斜,支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重视公益性科研机构能力建设,稳定支持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合理安排科研机构正常运转、政府科技计划和科研条件建设等资金。 (四)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完善部门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改革和强化科技预算的执行监督,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和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二、切实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激励政策 (五)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背景材料】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 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们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010年世博会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次展示各国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盛会。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和创新摆在重要的地位。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新亮点。这是中央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次展示各国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盛会。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和创新摆在重要的地位。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新亮点。这是中央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命题视角】 经济常识分析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大力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才能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推动现代新兴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为什么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 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 (3)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迎接经 济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3.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1)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3)完善分配制度,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4)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5)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税收减免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6)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政治常识分析 4.从政治常识角度,谈一谈我国应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深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州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意(精)

苏州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 策意见的实施细则 苏府〔2006〕144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按照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要求,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现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税收扶持力度 (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1.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五年内结转抵扣。 技术开发费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加计扣除时,须报送经县(市)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备案确认的技术项目开发立项书。 企业应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 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企业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而购置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形成无形资产的软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适当缩短,最短可为两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折旧年限最短可为三年。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经省有关部门认定属于新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软件企业科技人员的劳务和智力支出可以占企业技术开发费的60%。对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以上的企业,企业科技人员的劳务和智力支出可以占企业技术开发费的40%。 5.对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环保设备的企业,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产品)目录》,在符合独立核算、能独立计算盈亏的条件下,年度净收入30万元(含)以下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6.经批准在企业建立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权部门的批复,中心科技人员的名单、职称、学历及担任该中心职务等有关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后,其科技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扣除。 (二)支持外资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

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 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第二,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第三,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第四,科技创新以跨学科为主导模式。 3.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们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国家主导的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 二、国内背景:变革发展模式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技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着改革、规范和完善保护激励创新的法制政策环境,建设创新友好、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尊重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向创新增值、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总之,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需要让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Creative Talents and Innovative Country Abstra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expects creative people to construct, so the basis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lies in its creative talents. In fact,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has also been a focal attention of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i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A great era needs outstanding talent, outstanding personnel to promote the great era. I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process, we need numerous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come to the fore, but also need to make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ribute. Key words: innovative country; creative talent; education innovation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1 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当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作为创新型国家,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3)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70%以上;(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按照这四条标准来衡量,很显然中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热潮、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3.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2019中考道法时政专题:加强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9中考道法时政专题: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热点1 科技成就助力新时代发展 材料一2018年5月2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材料二2018年8月21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成功通过验收。这也是公开报道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这一成果标志我国光学系统制造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大口径光电装备跨越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三201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开启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的时代,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材料四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这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命题猜想1.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命题猜想2.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2)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命题猜想3.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短缺,土地、森林、水、石油、金属矿产等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都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使13亿以上的人口普遍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变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增长的模式,走资源消耗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过剩,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而这种技术的获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

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为跨国公司做代工的加工组装型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当代一系列军事变革。科技强军是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来源面临着军事工业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即使花钱,也买不来国防现代化。我们只能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的国家。 (2)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建设创新性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性(论述) (1)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述、简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软实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从总体来看,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反思和革新传统发展观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被普遍接受。 同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关键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创新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和结果。当前,国家就是要通过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约有一半来自高校。众多学术界、科技界“泰斗”身居高校,撑起了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大厦,也必将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等等。 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1.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应当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依托一些比较有影响力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组织同学们多参与到社会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