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发展:最严格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遵循

生态发展:最严格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遵循

最严格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当前,应积极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更加严格、公平、可持续的社会规范和制度,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来规范和约束整个社会的生态行为,建设美丽中国。

●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言,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发展问题,更是一个体制问题、制度问题。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制度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在生态优先价值观指引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工作,又是对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推动绿色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和战略转型的重要任务。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又要注重长远,坚持整体、系统和全面建设的发展方向。

秉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构建最严格制度之魂

●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全局性问题。构建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人因自然而生,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诞生至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形态,现在正向生态文明形态迈进。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由畏惧转变为依附再到对立,使自然最终成为人类的奴仆。尤其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性生态危机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识。随着社会发展,人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类不能盲

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一个须臾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无序无度开发自然的结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生产发展方式。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任何一个政党,只有把谋求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把自己植根在人民群众当中,才能找到稳定立足的深厚土壤,才能催生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量。天蓝、地净、水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的向往。保护生态环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要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