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摘要】范式是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而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关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诸多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前者体现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社会性,后者体现科学性。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认识世界的西方大范式。

【关键词】管理学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

范式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来的一个术语,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这个概念以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学认识不是简单而纯粹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理论进行构思、表述和组织的那种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预设的指挥和控制。他要探测一种隐蔽在预设或前提之下的、绝对而自明的集体资源。他把这些自明性称作范式。范式的这一定义同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逻辑的。就语义而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逻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的和组织的含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

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它是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的基本图式、预设或起关键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带有一种理论统治权。模糊是因为范式摇摆于多种含义之间,最终以含混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家们对一种世界观的集体赞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确不仅揭示了库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难。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一种范式的性质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界定,第一是对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畴的推广或选择;第二是对主要的逻辑操作的规定。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按照管理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管理实践中,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术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第一章新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1.中国教育发展为什么需要教育家办学?答:1.教育家办学,是多年来中国教育的梦想和追求,是我国的有就传统。 2.温家宝总理非常重视极力倡导教育家办学。 3当前提出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并非偶然,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素质教育成为新的历史阶段的战略主题,这就更需要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须让真正懂行的众多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事,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教育家办学”的内涵 答:“教育家办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把教育交给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把教育交给懂教育规律的人,把教育交给站在教育第一线的人。 3.什么是做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答:1.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 2.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3.从事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人,必须有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 4.问题意识的含义: 答:第一层含义是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含义是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要能推陈出新,要另辟蹊径,要与众不同。 5.教育家办学面临的四大敌人: 答:企业家办学、官僚办学、家长办学、教书匠办学 6.什么是课题研究? 答:为了达到特定的研究目标,通过特定的科研项目,进行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特定任务的研究过程。 7.做好课题研究的意义: 答:1.做好课题研究能有效帮助中小学教师真正走向教育科研,避免广大中小学教师游离于科研之外。2.做好课题研究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解决目的不明确的问题。 3.做好课题研究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了解、理解和遵循教育科研规范。 8.课题研究的环节: 答:选题、确立课题、制定方案、申请论证、立项、开题、中期实施、中期评估、鉴定结题等环节。 9.如何申报课题? 答:1.确定自己的重点研究领域。 2.在重点研究领域中做个有心人 3.做好课题设计工作 4.科研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做科研的过程 第二章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教育科研范式 1.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答: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行动实践者; 3、行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 3.教育行动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的意义? 答:1.教育行动研究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良好途径 2.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简便易行,易于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 3.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出科研型教师。 4.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1、诊断: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难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和作答的过程就是诊断。 2、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1)课题研究的背景;(2)研究内容;(3)行动的步骤及时间安排;(4)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论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 【摘要】范式是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而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关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诸多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前者体现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社会性,后者体现科学性。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认识世界的西方大范式。 【关键词】管理学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 范式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来的一个术语,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这个概念以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学认识不是简单而纯粹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理论进行构思、表述和组织的那种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预设的指挥和控制。他要探测一种隐蔽在预设或前提之下的、绝对而自明的集体资源。他把这些自明性称作范式。范式的这一定义同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逻辑的。就语义而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逻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的和组织的含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 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它是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的基本图式、预设或起关键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带有一种理论统治权。模糊是因为范式摇摆于多种含义之间,最终以含混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家们对一种世界观的集体赞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确不仅揭示了库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难。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一种范式的性质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界定,第一是对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畴的推广或选择;第二是对主要的逻辑操作的规定。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按照管理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管理实践中,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共识,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显著的问题有以下4点: 1.考核观念落后,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尹之峰、白延静在2011年发表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中提出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沟通、绩效结果的应用等五部分,但国有企业中,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中国教师报9大教学范式

“课改”代名词——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领跑高中领着“改”——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这里的学生管老师——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管理范式与管理模式的区别

管理范式与管理模式的区别 我们在研究德鲁克的著作时,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管理范式”,而在国内,人们更熟悉的却是管理模式,这两个词很相近,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管理范式(Management Paradigm)?库恩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 “范 式”(Paradigm)。根据库恩关于范式的理论体系以及国内陈世清等一些学者的观点,我认为范式是某一学科在某一发展阶段具有的特殊内在模型,其假设或学说相对成熟,在科学共同体内形成共识,并具有“坐标”意义,这种模型就是范式。管理范式就是“管理学在某一发展阶段具有的特殊的内在模型,其假设或学说通过实践验证,相对成熟,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并具有”坐标“意义,这种模型就是管理范式。”1998年,德鲁克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了 “管理的新范式”一文,举出并清算了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旧范式(7项),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新范式(7项),在美国管理学界引起震动。 管理的旧范式是: 1、管理就是企业管理。 2、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 3、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 4、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和已知的。 5、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 6、管理的范围是由政治决定的。 7、管理是对内部的管理。

管理的新范式是: 1、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 2、适合有关任务的组织形式。 3、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4、技术与最终用途不是管理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们存在着局限性。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客户的价值观和决策应该才是管理政策的基础。因此,这些基础日益成为制订管理政策和战略的出发点。 5、管理的范围不是由法律决定的。新的假设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应该包括整个流程,应该关注整个经济链的效益和绩效。 6、国家疆界主要作为约束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管理实践的不是政治,而是经营方式。 7、管理存在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取得成效。它的出发点应该是预期的成效。它的责任是协调组织的资源取得这些成效。它是帮助组织在组织外取得成效的工具,无论这个组织是企业,还是大学或医院。 我们可以通过新旧范式的对比来深入理解范式的本质。:《百度百科》对管理范式的定义是:“管理范式就是企业家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家能够接受的规则体系。”这种论述对揭示范式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够的。 什么是管理模式(Management Model)?《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我认为,管理模式是一个机构或单位在一个特定时期形成的相对成熟的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的一种标准样式。它包括文化、机制、流程、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模型及方法。A管理模式》、《C管

管理学参考文献

第5章医疗服务治理与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从规制理论分析,针对医疗政策的管理、评价和监督的行为的政府规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性规制的范畴。 5.1 医疗服务与政府规制 排除社会性规制存在的一般性原因,需要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进行社会性规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医疗政策垄断和减少医疗过程中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外部效应。 1.政府规制的类别 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regulatory constraint)不仅存在于私人物品市场,而且存在于公共物品市场。 按照制度的目的和实现方式的不同,政府规制可以划分为直接规制(direct regulation)和间接规制(indirect regulation)。直接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以治理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等有关的经济负效应为目标,依据法律手段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直接规制一般由政府行政部门实施。间接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以维持市场竞争并提供相关制度为目标,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间接规制一般由司法部门通过司法程序实施,通常依据商法和民法等来实施。 政府规制也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经济性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其针对存在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部门(如电力、城市燃气、自来水、交通运输和金融等行业),为了防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质量、投资、财务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规制。①社会性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其针对的是外部不经济、信息不 [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p22.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59  第33卷第7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 133No 192011年9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Sep 12011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秦 宇1,郭 为2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2.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编者按:无论对于哪个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遗憾的是,在定量研究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我国的青年学子,即便是在校研究生,也很少有机会接受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技巧的正规训练和指导。本刊作为国内以介绍国外最新管理研究动态和成果著称的管理学期刊,有责任为我国的青年学子和在校研究生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助一臂之力,故特约在这方面颇有造诣和切身体会的两位年轻学者撰写此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文献综述的目的,然后介绍了寻找代表性文献的方法或途径以及阅读文献的不同方法,接着介绍了文献综述类文章四种基本的结构安排,最后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11)0920059207 收稿日期:2011204215 作者简介:秦 宇(1973-),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郭 为(1969-),男,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一、引 言 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 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

西方教学研究范式的演进

西方教学研究范式的演进 胡秀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黑龙江,150080) [内容提要]本文以对范式的界定为切入点,介绍了西方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教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并在考察教学研究范式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理论形成的影响及导向作用。 [关键词]教学;范式;教学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3)02-0006-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研究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为了弄清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西方教育家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与研究,获得了有关课堂教学过程的系统的理论和模式。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到社会心理教学理论,从启发教学模式到性向-教法相互作用教学模式,都对世界各国的课堂教学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而这些教学理论和模式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研究范式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就有必要弄清当代西方教学研究的范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这些理论产生的过程和条件依据,才能了解教育家们对这些理论探究的内容、方向、结构框架及采用的方法。 一、范式的界定 “范式是指科学家或研究人员审视他们领域的方式及其在本领域内进行的操作活动”。[1]范式的概念因出现在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 o -lutions)一书中而被引起广泛关注。书中库恩把范式看成是科学共同体对研究特定领域或学科内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理论的本质所持的共同信念、看法或观点。也就是“科学共同体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2]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3]库恩运用范式的概念旨在阐明的是:在科学从前科学进入常规科学时期,由于出现了无法用常规科学范式解释的新观念,致使常规科学范式经常与新观念发生冲突,从而导致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世界,这样,为了解释新观念,另一种新科学理论得以建构,从而一种新的科学范式诞生,科学进入革命时期。因此在库恩看来,科学的革命或进步正是新的科学范式取代旧的科学范式的过程。 西方学者伯恩斯指出,库恩是在以下两种意义上使用范式这一概念的,一种是社会学意义,另一种是心理学意义。社会学意义的范式有四个含义:(1)象征性的概述,即对共识的法则或理论的正式表述; (2)对某种模式所持的信念,这种模式能为可接受的理论提供类比和隐喻;(3)对科学实践和理论评判 作者简介:胡秀威(1963-),女,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 — 6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共识,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显著的问题有以下4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实证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与解释学(或建构主义),以及与这种两种方法论对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 ■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今天所说的或所使用的“科学”一概念是以17~20世纪西方的知识活动为基础而立起来的。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不列颠百科全书》:“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2]”。(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P137)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P2664) 科学活动又是与理论密切相关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可以是可观察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P720) 由此可以得知,科学是指通过理性精神和手段用以探索具体事物规律性的知识活动,它与无知和迷信相对立;理性精神与理性手段(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假设、推理、分析、综合、计算、实验等)彼此关联、互相依赖,而科学活动既包括质化研究,也包括量化研究,在理论形态与技术形态之间,这两种研究不存在排斥关系(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4~5)。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活动以及中国有无科学史? 吾淳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活动是以经验为核心,这种知识活动除了通过目标———反复(实践与观察)———归纳(总结)———修正(提高)———目标这样一个结构模式以提高技术水平、达到精湛技艺这一条重要路径外,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倾向或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又依赖于积累、直觉、类比、归纳、试误、修正等与经验密切相关的方法[5]P32。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活动带有明显的经验(直觉)思维特征,由此推断中国思维忽视逻辑的观点较为流行。 中国逻辑中的最典型的判断形式主要不在与对事物的性质有所确定,而主要在于对因果关系等有所确定。另外,中国逻辑具有辨证思维、综合思维、注重概念内涵多样性及对应性等特征,由此可以对中国逻辑冠之为“形式更多样或更复杂的逻辑”或“非形式化的逻辑系统”。(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350~35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要追求的“理”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近代科学也用归纳法来追求这个“理”,但还用逻辑的方法来推演,而这种逻辑推演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J].杨振宁、饶宗颐.中国文化与科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P13) ■什么是“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把“empiricalresearch”翻译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normativeresearch)”相对立]是指以实证主义(positivism)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误将其等同于定量研究。在英语世界中,“empiricalresearch”的确切涵义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相对应,涵义要比国内学者指称“实证研究”要宽,以…后实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之一的“质化研究”应属于广义的实证研究之列[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什么是“定性研究”?

当代中国管理学主要流派研究范式和方法评析_罗纪宁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12-0086-03 当代中国管理学主要流派 研究范式和方法评析 罗纪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摘要:目前中国管理学研究逐渐形成了全盘西化派、洋为中用派、中国式管理学派等三大流派。但中国管理学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如今缺乏对中国本土化管理的研究和解读;在管理实战中隐藏着经济人、机械人的简单假设;研究目标远离 人本主义 命题;研究内容重工具轻视本质规律、重流程分析轻视哲学总结;研究方法不恰当、研究结论缺少实用价值。采用回归儒家人伦文化母体,引入 易经 的全息方法论,重视人性、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这是中国管理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关键词:中国管理学流派;研究范式;全息方法论中图分类号:F270 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aradigm and Methodology of C hinese Management Schools LUO Ji ning (Dept o f Market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 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es,three major schools come out including wholly western -oriented,local adap ted and Chinese style management The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se research schools from three aspects:the response of industrial practice,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and methodology The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 of Chinese management should follow such orientations as returning to Confucianism ethics,introducing Yi -jing holography method ology,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 and person,person and matter ,person and thi ng Key words :chinese management schools;research paradigm;holography methodology 收稿日期:2005-07-04 作者简介:罗纪宁(1970-),男,广东普宁人,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 销系副教授、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CBC)主任,中山大学中国营销研究中心(CMC)研究 员。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营销战略,中国管理学。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管理学研究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管理学这20多年的历史就是西方管理学在中国社会全面渗透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中国的企业和政府也逐步成长并陆续与国际社会和市场环境接轨。回顾这一过程,尽管其中不乏有许多引入西方管理理念和方法后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的精彩案例,但更多的是发现许多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管理中的 水土不服 现象。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许多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管理创新。这一切正反管理实践案例的并存,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管理学研究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的深入思考。毋庸置疑,中国的企业和政府需要更符合自己国情和文化背景的管理学理论。如何从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高度客观地评价中国管理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创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中国管理学的前提,笔者试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当代中国管理学的主要流派 当代中国管理学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场经济 发展的产物,综观各种学说观点,从研究思路和方法去概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流派: (一)全盘西化派 全盘西化派是当代中国管理学的主流。这一流派学者所做的工作都是遵循西方管理学的研究范式 从研究题目、研究前提、再到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都是欧美学术界的翻版。管理学全面西化过程在目前中国高校和学术界继续升温:比照西方模式的MBA 、EMBA 、MPA 教育已是中国一种时尚消费;留洋博士和海归教授是国内各大高校管理学院师资抢夺的重点;高校管理类专业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还是讲授内容均以美国版本为马首是瞻;管理学主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现象更是严重,动辄以是否有高深的数理模型作为研究水平高低的判断依据,其中发表的论文绝大多数不是介绍或模仿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就是在做艰深的 真空 数学推理 最后所得到的结论要么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要么是难以应用的空洞概念;这一切都是中国管理学研究全面西化高潮 2006 12 总第344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SEARC H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文献综述 围绕“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这一题目,我采用了看专着、年鉴法、检索法等方法,进行文献收集整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研究分析,我发现,在关于“深化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范先佐、刘欣等为代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因、动力、经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代表性的文章有:范先佐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教育与经济》,2006,(1)),范先佐、郭清扬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 2009,(01)),刘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与经济》,2006,(1)),等等。第二,各地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经验总结。这方面的文章比较,研究方法多采用个案研究法,例如:陈新阳、王一涛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毛君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教育》,2007,(11)),等等。第三,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章。这方面的研究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寄宿制建设的新思路,颇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例如,杨兆山、杨清溪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 一、阅读初衷 用时两个星期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谈不上是精读。因为阅读时间零散,这种间续性的阅读方式导致着我的收获不大,这是遗憾的地方。本书一共是6个章节,主要是讲述了论题提出,数据收集与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最后撰写论文的过程。 记得我是放假前在图书馆借阅的这本书,因为是导师推荐的这本书当时做了很多计划,现如今想起就如李怀祖教授所说,计划容易实施难。 二、阅读内容 书名:《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版 作者: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U Of Alberat)商学院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江西临川人,编著有《决策理论导引》(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及应用》(参编)、《生产计划与控制》(主编)、《管理研究方法论》(编著)等。1990年至今发表有关管理学科的论文100余篇。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管理研究方法论》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亦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章绪论 1.科学研究 在讲述科学研究之前作者先是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了科学是一种求知方式。或间接或直接地列举了以下这几种求知方式: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针对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相反的特点,重点解释了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科学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来获取知识,代表的是逻辑思维;思辨研究是直接运用形象思维而非逻辑思维获取知识,但因为研究方法论的本质,研究方法论更钟情于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逻辑思维处理抽象的概念信息,

形象思维则是处理具体的形象信息。科学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主,思辨研究以形象思维为主。自然学科运用科学研究和逻辑思维的分量最重,人文学科运用思辨研究方法和直觉判断最多,这两个学科应是分于两极,而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科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则是交叉运用有强有弱应属于中间。 2.管理研究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纵观管理研究发展历程管理研究离不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管理研究是思辨研究方法与科学管理研究方法的统一体。 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的不同。 管理研究对象:管理者、企业成员属于个性人。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物质的人以及人的生理结构。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人、社会和群体中的一员。 第二章管理研究基本要素 设计制造一台机器时离不开各类零件,撰写论文、阅读报告也如同制造机器一样,因此管理研究成果的表达离不开基本要素。 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和分类等这些基本要素的熟悉程度体现了研究者的水平和功底。基本要素的不熟练,撰写论文更是无稽之谈。 概念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目的是便于思考便于沟通。 思维心象:人们听到像创新性这类概念时,大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涌现出与此相关的一组具体心象。 概念化过程:通过一组心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概念是“公用的”而概念化过程却是“私有的”同一概念,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心象”。因此,在管理研究中我们应清晰概念。 名词:是为一个概念正名,一个概念必然有个名词加以表达,以便书面和口头交流。 研究论文中概念、名词常出现的问题: ①同一名词前后代表不同属性。②推出新名词无后续内容。③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定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定义能够消除歧义。因此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关键名词应给予清晰的定义,便于阅读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