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aper-季铵盐研究进展

paper-季铵盐研究进展

paper-季铵盐研究进展
paper-季铵盐研究进展

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展

张跃军,赵晓蕾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该文对国内外季铵盐杀生剂及其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已有的季铵盐7代产品的发展历程为基础,提出可按季铵盐的结构特点将其分为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聚季铵盐和混合季铵盐4个大类。进而,结合这4个大类季铵盐杀生剂的结构特点,以菌藻为亲抑对象,对其所具有的杀生性能与机理分别进行了阐述,归纳了季铵盐杀生剂杀生过程的6个基本步骤和杀生作用的4个基本方式。在该基础上特别提出,研究季铵盐分子与其作用对象的关键作用位点和致死作用方式应是机理研究的要点所在;针对具体作用对象的浓度,研究得到杀生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最后,给出了今后对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工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季铵盐杀生剂;发展历程;杀生性能;杀生机理

中图分类号:TQ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10)12-1145-0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观念不断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具有杀生功能的化学药剂和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已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其开发与生产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1]。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杀生剂中,季铵盐化合物以其广谱高效的杀生性能,以及使用范围广、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安全低毒、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

1季铵盐杀生剂产品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类别

人们对季铵盐化合物的认识就是从其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上开始的。1915年,Jacobs W A等首次合成了季铵盐化合物,并指出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但该研究成果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1935年,Domagk G[3]发现了烷基二甲基苄基

氯化铵的杀菌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杀菌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并利用其处理军服以防止伤口感染。随后,季铵盐杀生剂才逐渐引起关注。同年,Wetzel R即将季铵盐

杀生剂用于临床消毒[4]。

1.1产品的发展历程

季铵盐杀生剂发展到今天,按其开发历程来划分,至少已有7代产品。第1代

产品为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其中烷基链长为C

12~C

16

的产品杀菌效果最佳;第

2代产品为第1代产品的衍生物,可通过苯环或季氮上的取代反应得到;第3代产

品为双烷基二甲基卤化铵,与前两代相比,在合成工艺、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了改进,且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第4代产品为第1、3代产品的混合物,杀

菌效果比前3代产品高出4~20倍,且抗干扰能力强、毒性小、价格较低;第5代产品为含有2个N+的双季铵盐,主要特点是杀菌效果好、毒性低、水溶性好,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第6代产品为聚合季铵盐,具有毒性更小、杀菌作用更温和的特点,故更具药用价值,如角膜接触镜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杀菌;第7代产品为第1、2、6代产品的混合物,利用协同增效的原理,其杀菌效果优于单一成分[4~6].

1.2产品的结构类别

以文献指出的产品发展历程为基础,系统考察这7代产品的分子结构不难发现,季铵盐杀生剂各代产品的结构可用通式图示如下:

其中:m =1,n=0,R

7为长链时,为第1代单链季铵盐;m=l,n=0,R

7

为长链

(含芳烃单元)时,为第2代单链季铵盐;m=1,n=0,R

1或R

2

也为长链时,为第3

代双链季铵盐;m=l,n=l,R

7为长链,R

1

或R

2

也为长链时,为第5代双季铵盐;

m>2,n=0,R

7

为长链(可含芳烃)时,为第6代聚季铵盐。

按照季铵盐杀生剂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代产品的结构组成特点,可将其归纳为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聚季铵盐、混合季铵盐等4大类。第1、2代季铵

盐杀生剂产品属于单链季铵盐,结构特点在于单个阳离子头和单个疏水尾;第3代季铵盐杀生剂产品属于双链季铵盐,结构特点是双长链的疏水尾;第5、6代季铵

盐杀生剂产品属于聚季铵盐,结构特点在于阳离子头高度密集,其中第5代产品可看作第6代产品的一个特例;第4、7代季铵盐杀生剂产品属于混合季铵盐,主要

特点是不同结构分子的配合使其功能得到互补。

2 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的研究非常丰富,按照本文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聚季铵盐、混合季铵盐的分类,其杀菌、灭藻性能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2.1 单链季铵盐杀生剂

单链季铵盐杀生剂的代表品种主要有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铵(度米芬)和十四烷基二甲基吡啶溴化铵(消毒净)等,对某些细菌繁殖体有较强的杀灭能力,可有效杀灭化脓性病原菌、肠道菌和部分亲脂病毒[7]。

例如,高东旗等[8]的研究表明,500 mg/L的苯扎溴铵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10min后,杀菌率可达99.9%。魏明运等[9]考察了苯扎溴铵对几种肠道菌的杀灭作用,发现25 mg/L的质量浓度对伤寒沙门氏菌或40mg/L的质量浓度对大肠杆菌作

用10min后,杀菌率均可达100%。度米芬比苯扎溴铵杀菌能力稍强,主要表现在

杀菌有效质量浓度方面,其杀菌谱基本没有区别。在实验室条件下,苯扎溴铵杀灭细菌繁殖体所需质量浓度是度米芬的5~10倍[7]。其他一些品种的单链季铵盐杀菌

剂同样具有不错的杀菌效果,如李银涛等[10]对一系列单吡啶季铵盐的杀菌效果实验表明,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最高可达98.8%,对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达90%以上。

仉春华等[11]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某石化企业排放的直流冷却水的灭藻效果,当单链季铵盐质量浓度≥25 mg/L后,其灭藻率均在90%以上,出水达到了工业水处理要求。许银等[12]的研究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96h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质量浓度为0.18 mg/L。洪爱华等[13]考察了苯扎溴铵对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的灭杀和抑制

作用,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可以抑制其生长,质量浓度大于0.15 mg/L后,灭藻率可达90%以上。

由于单链季铵盐杀生剂具有使用浓度低、毒性小、刺激性轻、腐蚀性小、价格低廉的特点,所以其虽属于低效杀生剂,但在医疗卫生、食品、日用化工和水处理等领域至今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2.2双链季铵盐杀生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单链季铵盐杀生剂的某些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如产生抗药性,杀生谱较窄等,因此,国内外相继研究开发出双链季铵盐杀生剂。双链季铵盐以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百毒杀)、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新洁灵)等为代表,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芽孢和病毒。

例如:沈伟等[14]研究了百毒杀的杀菌作用,杀灭大肠杆菌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为:500 mg/L,1min;250 mg/L,5 min;125 mg/L,10 min。杀灭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为:500 mg/L,30s;250 mg/L,2 min;125 mg/L,10 min。

朱厚宏等[15]的研究表明,250 mg/L的新洁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5 min,杀灭率分别为99.96%、100%;500mg/L对大肠杆菌作用2、5 min,杀灭率分别为99.97%、100%;500 mg/L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10min.杀灭率分别为99.96%、100%。

曹西华等[16]的研究发现,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对赤潮异弯藻的用量为5.0 mg/L时,24h后灭藻率为70%左右。张珩等[17]考察了双链季铵盐2-(2一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96 h最小抑藻质量浓度,分别为0.8 mg/L和0.4 mg/L。

双链季铵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还具有抵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水、蛋白有机物等不利作用的功能。此外,其泡沫很少,受水质影响较小,可维持良好的杀菌效果[4]。双链季铵盐的问世结束了季铵盐都是低效杀生剂的历史,其杀生作用比单链季铵盐更强,杀生谱更广[18]。

2.3聚季铵盐杀生剂

聚季铵盐杀生剂包括双季铵盐杀生剂。

2.3.1双季铵盐

双季铵盐是通过一个连接基将两个单一季铵盐分子在其亲水头基或接近亲水头基处连接在一起而成的一类杀生剂[19],可以看作是聚合季铵盐中n=2时的特例,具有极强的杀生活性,且几乎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

例如,孟琳等[20]采用二卤代醚与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合成了双季铵盐杀菌剂,发现当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为1.5×l08个/m L,双季铵盐质量浓度为50mg/L时,杀菌率即达到100%,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工业用杀菌剂。赵剑曦等[21]研究了两类烷烃链疏水基的系列双季铵盐的杀菌性能,并与对应的单链季铵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

TABr)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mg/L的双季铵盐对大肠12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2.5 mg/L的双季铵盐对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10 min时,

杀菌率均超过了99.9%,而C

12

TABr达到相同效果时的用量是双季铵盐用量的25倍

或40倍。

王修林等[22]考察了由两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分子经连接基连接而成的双季铵盐灭藻剂的抑藻活性,质量浓度为0.2~0.5 mg/L时,该双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湾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大于0.5 mg/L 后,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吴萍[23]比较了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和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 TPQAC)对赤潮藻的杀灭效果,

发现DPQAC的用量为4mg/L时,灭藻率可达100%;而TPQAC的用量为2mg/L时,

即可在短时间内100%的灭杀赤潮藻。可见,TPQAC的灭藻效果优于DPQAC。

尽管双季铵盐杀生剂以其独特的结构,特殊的性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但其仍是小分子季铵盐,存在易挥发、化学稳定性差,尤其是残留余毒、杀菌时效短等诸多缺陷[1,24]。此时,高分子聚合季铵盐杀生剂的成功研发与应用可弥补这些

不足。

2.3.2聚合季铵盐

聚合季铵盐作为聚氮阳离子型杀生剂,已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水处理和日常生活等领域获得应用。

例如,Green H等[25]报道了水溶性均聚物聚双二甲基丁烯的杀菌活性很高,其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50 mg/L。Merianos J J [26]

报道了结构为RN+( CH

3)

2

( CH

2

CH

2

0)

2

CH

2

[N+( CH

3

)

2

(CH

2

CH

2

0)

2

]

n

CH

2

CH

2

N+(CH

3

)

2

R的水溶

性聚季铵盐,式中n =2~30,R为C

12~C

14

的烷基,这类聚合物对典型微生物的最

低抑菌质量浓度为5~20mg/L,且毒性低。Kourai H等[27]报道了以氯甲基苯乙烯的均聚物或其与苯二乙烯的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的水不溶性聚季铵盐对细菌、真菌具有

长效且高效的杀菌活性,并能有效控制黏泥,在2~5mm内几乎可全部杀灭所试条

件下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适用于水处理、建材和农业等领域。

Pera J D[28]通过二甲胺、多胺与环氧氯丙烷季铵化反应制得水溶性聚季铵盐具有高效灭藻性,可用于工业水处理。Nudel R等[29]报道了以聚苯乙烯或交联聚苯乙

烯的氯甲基化合物等为载体制备的水不溶性聚季铵盐或聚双季铵盐能有效杀灭藻类,适用于水处理,且具有长效性。

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聚合季铵盐杀生剂以其较低的杀生浓度、较广的杀生谱、持久的杀生作用、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2.4 混合季铵盐杀生剂

在很多情况下,通过结构设计来调节功能理想的系列化季铵盐难以实现,此时混合季铵盐杀生剂即可发挥其功效。

混合季铵盐杀生剂大致可分为两类:主要的一类是功能互补型,如第4代产品是第1、3代产品的混合物,属于亲脂性互补,比单一杀生剂增强了杀生活性,延

长了使用周期,且化学性质稳定,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和水的硬度影响小[29]。例如,

张莉莉[30]报道由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正烷基[w(C

14) =50%、W( C

12

)= 40%、

W( C

l0

)=10%]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以60:40质量比复合而成的杀菌剂显示了优异的杀菌效果,用250mg/L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min,杀灭率可达99.99%,超过了相同质量浓度单一杀菌剂的效力。魏兰芬等[31]用混合季铵盐(含双癸基氯化铵与正12~16烷基苄基氯化铵)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破坏实验,3200 mg/L或800 mg/L的混合季铵盐对HBsAg作用45 min或60 min,均可将其破坏,而单独使用上述两种季铵盐的效果较差。

另一类是微结构调整型,如第1、2代产品的混合物,其中第2代为第1代的衍生物,连在季氮上的官能团在结构上略有调整。例如,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

烷基二甲基乙基苄基氯化铵的等量混合物,这种组合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可使急性口

服毒性明显下降(第1、2代产品的小鼠经口LD

50为300~400 mg/kg,混合物的LD

50

为750 mg/kg)[4]。

此外,如第7代产品为第1、2、6代产品的混合物,属于功能互补加微结构调整型。还有更多的其他组合及复配方式,最终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可满足不同需要的季铵盐杀生剂。

3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机理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机理的研究已有不少,按照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聚季铵盐的分类,其杀生机理各具特色、不一而足。

3.1 单链季铵盐杀生剂

有关单链季铵盐杀生机理的研究很丰富。例如,赵剑曦等[21]认为单烷烃链季铵盐的杀菌特性是通过正离子头基吸附在负电荷的菌体表面,改变了细胞壁的通透性。同时,烷烃链可与细胞的类脂层发生疏水相互作用而插入其中,导致胞内酶失活和蛋白质变性。

薛广波[32]对苯扎溴铵等单链季铵盐杀菌机理的研究表明,杀菌剂可以吸附于菌体表面,形成微团,并逐步渗入细胞浆的类脂层和蛋白质层,从而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物质外渗。同时,酶和结构蛋白发生变性,破坏代谢过程,导致细胞死亡。

黄金营等[33]研究了一种长链烷基甲硝唑季铵盐化合物( MDHTD)的杀菌机理。MDHTD吸附到菌体表面,形成高浓度的离子团,疏水基和亲水基逐步渗入细胞膜的

类脂层与蛋白质层,从而改变细胞壁膜的渗透性,使胞内物质外泄,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失衡,导致菌体生理活性受到破坏而死亡。同时,甲硝唑、烷氧基等官能团

可与蛋白质上的一些基团反应而使蛋白质变性;甲硝唑5-N0

在无氧条件下可被还

2

原成氨基,破坏DNA中的胸腺嘧啶或其衍生物,导致DNA的解旋。

可见,单链季铵盐的杀菌机理可描述为:吸附到菌体表面,疏水基插人类脂层,改变细胞壁、膜的通透性,胞内物质泄漏,酶或蛋白质变性,最后菌体死亡。其杀菌作用方式基本相似:破坏细胞的壁、膜结构,抑制酶或蛋白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过程。

许银等[12]认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CTAC)杀灭小球藻是3个方面的共同作用:首先,CTAC可抑制小球藻对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营养元素的吸收;其次,CTAC抑制了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使其功能丧失并发生变异,导致底物在溶酶体中

大量贮积,引起膨胀现象;最后,疏水基团与膜脂结合,引起质壁分离,破坏亚显微结构,影响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导致细胞死亡。

洪爱华[34]研究了几种灭藻剂对棕囊藻的杀灭作用机理,通过SEM发现在苯扎溴铵的作用下,棕囊藻的细胞壁严重损伤。结果表明,苯扎溴铵中的十二烷基能溶解并损伤藻细胞表面的脂肪层,破坏细胞壁后,进入藻体内与蛋白质和酶反应,导致棕囊藻代谢异常,从而杀死藻细胞。

庞艳华等[35]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TMAB)对小球藻、新月菱形藻的

杀灭作用;曹西华等[36]研究了HDTMAB对东海原甲藻的杀灭作用,结果均表明游离

的HDTMAB分子能在低浓度下抑制藻细胞的光合作用,降低其活性,破坏藻细胞内

的类膜质结构,具有很强的灭藻能力。

曹西华等[16]对单链季铵盐灭藻机理的研究表明,当季铵盐的疏水基空间排列适当时,可吸附在细胞膜上,引起膜蛋白的亲脂键破裂,导致膜功能的破坏。同时,季铵盐的长脂肪链可与叶绿素的叶醇基作用,破坏叶绿素与蛋白质和磷脂结合成稳定复合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通过TEM发现叶绿体膨胀变形,光合片层堆积,有

序性降低,对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膜结构也有明显破坏作用。另外,细胞核膜溶胀,进一步说明季铵盐对藻细胞的杀灭作用主要是破坏其生物膜结构。

可见,单链季铵盐的灭藻作用方式基本相似:破坏细胞膜结构,破坏叶绿体,抑制酶或蛋白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过程。

3.2双链季铵盐杀生剂

与单链季铵盐相比,有关双链季铵盐杀生机理的研究少得多。例如,许欣等[37]研究了新洁灵的杀菌机理,SEM可见菌体变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粘附物,表明细胞壁受损;TEM可见胞壁和胞膜间隙增加,部分胞壁模糊不清或缺损,胞壁表面出现折皱,胞浆内容物不均并团缩,甚至有内容物漏出,表明细胞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以致菌体死亡;经检测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辅酶Ⅱ和色素细胞氧化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表明新洁灵还可通过抑制或破坏细胞内生物氧化、呼吸代谢和能量产生等生物酶的活性,导致细菌死亡。

Majtan V等[38]的研究表明,双链季铵盐属于外膜活性化合物,可结合到细胞膜上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活性研究表明是细胞膜内的酶先受到影响,然后消毒剂渗入细胞再作用于细胞质酶。

可见,单链、双链季铵盐杀菌作用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破坏细胞的壁、膜结构,抑制酶活性,影响细胞代谢过程;而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双链季铵盐可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3.3聚季铵盐杀生剂

3.3.1双季铵盐

双季铵盐杀生剂具有极强的杀生活性,一方面是由于分子中具有两个长链的疏水基团,另一方面是由于分子中有两个带正电荷的N+,通过诱导作用使季氮上的正电荷密度增加,更有利于杀生剂分子在菌、藻细胞表面的吸附,从而改变细胞壁的

渗透性。此外,杀生剂吸附到细胞表面后,有利于疏水基与亲水基分别深入细胞的类脂层与蛋白质层,导致酶失活和蛋白质变性。这两种作用的联合效应使双季铵盐杀生剂具有极强的杀生能力[21,39]。

Sumitomo T等[40]在研究双季铵盐4,4’-(1,6一六亚甲基二硫代)双(1-

辛基溴代吡啶)对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时发现,其杀菌过程为双季铵盐的阳离子部分与细胞表面的Mg2+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取代Mg2+,导致Mg2+、外膜孔蛋白E和脂

多糖释放。SEM可见细胞表面的孔洞与气泡,TEM可见肽聚糖与细胞质膜遭到破坏,说明药剂的作用位点主要集中在细胞壁,而非细胞膜。

诸多研究[41~43]表明藻细胞的膜结构是灭藻剂攻击的主要对象。例如,王修林等[22]研究了一种双季铵盐灭藻剂对不同海洋微藻生长的抑制效果与各海洋微藻生物膜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海洋微藻生物膜的PUFAs

含量越低,该双季铵盐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反之亦然。这可能是因为PUFAs含量越低,其疏水性相对越强,因此其膜脂结构更容易与双季铵盐的疏水基

团结合而被破坏。

吴萍等[44]研究了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 TPQAC)对赤潮藻的杀灭效果,并指出在TPQAC的作用下,藻细胞破裂、叶绿素被破坏是导致东海原甲藻和强壮前沟藻死亡的主要原因。

3.3.2聚合季铵盐

目前,对于小分子季铵盐的杀菌机理已有较多研究,但对高分子聚合季铵盐的杀菌机理还得不到十分清晰的描述[45]。一般认为聚合季铵盐的杀菌过程与小分子季铵盐相似,也可分为6步:吸附到菌体表面;穿透细胞壁;与细胞膜结合;扰乱细胞膜组成;导致胞内物质如K+、DNA、RNA等泄漏;最后菌体死亡[46]。例如,张昕

等[47]和王蕊欣等[48]研究了季铵化聚乙烯亚胺和聚(4一乙烯基吡啶季铵盐一丙烯酰

胺)两种聚季铵盐的抗菌机理,认为其抗菌过程基本相同。带正电的聚季铵盐吸附到菌体表面后,穿透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类脂层和蛋白质层结合,阻碍细菌对外界的正常离子交换和物质交换,并破坏控制细胞渗透性的原生质膜,使胞内物质外泄,导致细菌死亡。

与小分子季铵盐所不同的是季铵盐分子经高分子化后,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分子量)增大,正电荷密度提高。由于微生物细胞表面带负电,而且细胞膜内含有的磷脂及一些膜蛋白水解也带负电,因此,杀菌剂分子量增大有助于吸附菌体及与细胞膜结合。同时,由于分子量增大,分子体积变大,在扩散穿透细胞壁时的阻力会增大,但就综合效果而言,高分子化后的杀菌剂比相同结构的小分子单体的杀菌性和稳定性均有大幅度提高[49]。

有关聚合季铵盐的灭藻机理研究非常有限。例如,聚氧乙烯氯化二甲亚铵是一种广泛用于游泳池和工业冷却水系统的杀生剂。Frank N[50]的研究表明,该杀生剂

对藻细胞的作用过程可以分为浸润细胞壁、破坏细胞膜、导致胞内物质泄漏、细胞死亡等4步。可见,高分子聚合季铵盐的杀菌机理与小分子季铵盐的杀菌机理相似:吸附到菌体表面,穿透细胞壁,胞内物质外泄,最后菌体死亡。其杀菌作用同样包括破坏细胞的壁、膜结构,抑制酶活性,影响细胞代谢过程等方式。

3.3.3聚合季铵盐杀菌剂的作用位点

所谓作用位点,指的是杀生剂作用于对象产生致死作用的主要位置。研究杀生剂的作用位点可为更清晰地描述杀生机理提供依据。目前,有关聚季铵盐杀菌剂作用位点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作用位点在细胞壁,另一种认为在细胞膜[1]。

(1)以细胞壁为作用位点

Kourai H[51]研究了聚二甲基六亚甲基氯化亚胺的抗菌机理,其对大肠杆菌作用30~60 s时,即可引起菌液浊度明显增加,并导致脂多糖和蛋白质泄漏。作用2

min后,SEM可见细胞表面气泡形成并释放的过程,TEM可见胞内物质大量泄漏。研究认为该杀菌剂吸附到细菌表面后,迅速破坏细胞表面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卢滇楠等[52]研究了一种表面接枝季铵盐聚合物抗菌材料及其单体的杀菌机理。结果表明,季铵盐单体对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有裂解作用,该单体可使菌体发生团聚和分裂,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吴迪等[53]对壳聚糖季铵盐杀菌机理的研究表明,季铵盐作用后,细胞壁的保护功能明显下降,大量胞内酶外泄。同时,TEM可见细胞聚集明显,细胞壁模糊,部分缺失,且有明显的质壁分离。因此,推测壳聚糖季铵盐的阳离子性导致的细胞壁功能破坏是其具有抑菌功效的原因。

高丽宽纪等研究指出,阳离子杀菌剂的杀菌机制是阻碍细菌的呼吸系统和细胞壁的合成系统,而且杀菌能力强烈依赖于阳离子杀菌剂分子在菌体表面的最初吸附量[54]。

(2)以细胞膜为作用位点

周轩榕等[46]研究了表面接枝季铵盐型高分子材料的杀菌机理。结果表明,季铵盐扰乱了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双层结构,影响膜的渗透性,破坏菌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迫使胞内物质泄漏,从而导致细胞变形,直至完全被破坏死亡。

Kawabata N等[55]认为阳离子杀菌剂依靠库仑力吸附到带电荷的细菌表面,通过细胞壁扩散,与细菌质膜结合使其破裂,细菌因内容物释放而死亡。

Cloete T E[56]报道杀菌剂的杀菌作用是先吸附到菌细胞表面,然后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膜,到达其作用位点,如细胞膜、呼吸器官、酶和遗传物质等。真正有效的杀菌剂必须穿透细胞壁和细胞膜,并且在作用位点处达到足够高的浓度才能发挥杀菌作用。Lewis K等[57]研究了聚合季铵盐的杀菌机理。结果表明,为了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固定化的聚合季铵盐必须要有足够长的链,破坏细胞膜是表面接触杀菌

聚合物的杀菌机理,聚合物长链可以穿过细胞壁,将活性部分伸到细胞膜而杀死细胞。

3.4 混合季铵盐杀生剂

目前,有关混合季铵盐的杀生机理尚无研究报道。但是,通过对上述各类季铵盐杀生机理研究进展的概述不难看出,混合季铵盐杀生剂所具有的杀生作用应该是各类季铵盐杀生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可将季铵盐杀生剂的杀菌作用大致概括为以下4点:破坏菌细胞的壁、膜结构;抑制各种酶和蛋白的活性,影响其功能或使其变性;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影响菌细胞的代谢过程,如呼吸代谢、能量代谢和营养代谢等。同理,可将季铵盐杀生剂的灭藻作用大致概括为以下4点:破坏叶绿体,抑制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抑制各种生物酶的活性,影响其

功能;破坏藻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影响藻细胞的代谢过程。结合上述对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的讨论不难看到,针对某一具体季铵盐及其与作用对象的作用机理描述,其要点在于6步作用过程中哪些是关键的作用位置和致死的作用方式。

4展望

季铵盐杀生剂对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微生物均有良好的杀生效果,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杀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季铵盐制备和应用研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研发与创新热点之一,已取得了不少新进展。但是,纵观季铵盐杀生剂的研究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杀生性能研究中,大多存在受试菌、藻含量不确定;浓度和作用时间(兼顾作用的快速性和持久性)与杀菌、灭藻率间的对应关系不明确;聚合季铵盐杀生剂分子量的大小与杀生性能间的关联不清楚等3方面不足。在杀生机理研究中,有关季铵盐杀生剂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在壁或膜

的作用位点、对酶或蛋白的破坏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认识,但至今对聚合季铵盐杀生剂作用过程的描述不清晰、不完善,以致对其杀生机理尚无统一认识。

鉴于此,作者认为今后对于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可侧重于:(1)在菌、藻含量明确的条件下,研究杀生剂的作用浓度和时间与杀菌、灭藻率的对应关系,为其应用打下基础;(2)研究聚合季铵盐杀生剂的分子量与杀生性能间的关联,区别其与单体或小分子季铵盐的作用机制;(3)对于聚合季铵盐杀生剂,尤其是一些具有特定结构(如芳烃结构上带有短链疏水基团)的聚合季铵盐杀生剂,研究其杀生作用过程,给出较为清晰的机理描述。

参考文献:

[1]佟会,邱树毅.季铵盐类抗菌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06,31(5):1 -7

[2]梁克中,水处理剂简介[J].山东化工,2004,33(2):37 -39.[3] Domagk G.A new class of disinfecting agents[ J]. Deutsche MedWochenschr,1935,61:829 - 832.

[4J张朝武.应用广泛的季铵盐类消毒剂[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855 -857.

[5] 张长荣,金聪玲,阳离子活性杀菌剂的合成进展及其结构与杀菌力的关系[J].陕西化工,1997(3):1-8,13.

[6] Schaeufele P J.Advances in quatemary ammonium biocides[J].J Am Oil Chem Soc,1984,61 (2):387 - 389.

[7]赵旭娜,张高勇,丁进亚,等,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效应[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 (1):68 - 70.

[8] 高东旗,刘育京,新洁尔灭对绿脓杆菌杀灭作用的研究[Jl.中国消毒学杂志,1994,11(2):69 -74.

[9]魏明运,杨红彩,付虹,等,消毒剂对肠道菌杀灭效果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8,15 (1):47 - 49.

[10]李银涛,蒋晓慧,陈志,等,单吡啶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杀菌性能[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3):411 - 413.

[11]仉春华,韩宝华,李伯骥,等,季铵盐杀菌灭藻剂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藻类生长[J].工业水处理,1992,12 (4):23 -25.

[12]许银,葛飞,陶能国,等.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抑制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及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2009,30(6):1767 -1772.

[13]洪爱华,尹平河,赵玲,等.新洁而灭对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灭杀与抑制[J].海洋环境科学,2003,22(2):64 -67.

[14] 沈伟,叶虹,夏立人.消毒剂百毒杀性能的实验室研究[I].中国消毒

学杂志,1992,9(3):158 -162.

[15] 朱厚宏,王德来.新洁灵消毒精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实验观察[J].中国

消毒学杂志,1999,16 (1):15 - 18.

[16]曹西华,俞志明,季铵盐类化合物灭杀赤潮异弯藻的实验研究[J].海洋

与湖沼,2003,34(2):201 -207.

[17]张珩,刘洁生,杨维东,等.双季铵盐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研究[J].海

洋环境科学,2003,22 (4):68 - 71.

[18]薛广波.消毒学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11(11):482 - 486.

[19] Zana R.Dimeric and oligomeric surfactants. Behavior at interfacesand in aqueous solution:a review[ J]. Adv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2,97:205 - 253.

[20]孟琳,周丽萍,葛双启,等,双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及其杀菌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5 (4):59 - 60.

[21]赵剑曦,毛宁,游毅,等.季铵盐Germm表面活性剂杀菌活性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联[J].应用化学,2003,20(12):1208 - 1210.

[22]王修林,李雁宾,龚良玉,等.Gemini1231双季铵盐选择性抑制赤潮生

物生长的实验[J].环境科学,2006,27 (5):862 -868.

[23]吴萍,新型表面活性剂改性黏土治理赤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64 - 67..

[24] Kenawy E R,Abdel-Hay F I,El-Shanshoury A E

R,et.f.Biologically active polymers: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of modified glycid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having a quaternaryammonium and phosphonium groups[J].J Controlled

Release,1998,50(1):145 - 152.

[25]Green H,Petrocci A,Merianos J. Anti-microbial quaternaryammonium co-polymers[ P]. US:4026945,1977 - 05 - 31.

[26]MerianosJJ.Antibacterial polymene quaternary ammoniumcompounds[P].WO:9409768,1994 - 05 - 11.

[27]Kourai H,Yabuhare Y.Antibacterial polymer[P].US:4826924, 1989 - 05 - 02.

[28]Pera J D.Microbicidal compositions of dimethylamine-epichlorohydrin amines[P].US:5051124,1991 - 09 - 24.

[29] Nudel R,Janauer G E,Schrier E E,et口Z.Water insolubledisinfectant composition[P].US:4349646,1982 - 09 - 14.

[30] 张莉莉.新一代季铵盐类消毒灭菌剂- 1210灭菌剂[Jl.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1995,15(9):428 -429.

[31] 魏兰芬,林军明,许激,复合季铵盐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作用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9,16(1):33 -35.

[32] 薛广波.灭菌、消毒、防腐、保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82 - 286.

[33]黄金营,郑家粲,魏红飚,等.长链烷基甲硝唑季铵盐的缓蚀杀菌机理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4):158 -160.

[34]洪爱华.几种化学除藻剂去除棕囊藻赤潮的研究[D].济南大学,2003:

31 - 35.

[35]庞艳华,丁永生,孙冰,等,有机改性膨润土治理压载水有害生物的初步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7,26(2):134 -137.

[36]曹西华,俞志明.有机改性黏土去除有害赤潮藻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169 - 1172.

[37]许欣,刘衡川,吴乐,等,新洁灵消毒精杀菌机理的研究 [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7,14(1):1-5.

[38] Majtan V,Majtdnov5L.The effect of new disinfectant substanceson the metabolism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Jl.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1999,11(1):59 - 64.

[39]孔素东,朱驯,王瑛,等.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合成进展[Jl.化工中间体,2006(10):10 -12,33.

[40] Sumitomo T,Maeda T,Nagamune H,etof.Bacterioclastic actionof a bis-quatemary ammonium compound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J]. Biocontrol Science ,2004,9(1/2):1-9.

[41] Wang X L,Gong L Y,Liang S K,et al. Algicidal activity ofthamnolipid biosurfactants produc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J]. Harmful Algae ,2005,4(2):4j3 - 443.

[42]Ahn C Y,Joung S H,Jeon J W,et。正Selective control ofcyanobacteria by surfactin-containing culture broth of

bacillussubtilis Cl[J].Biotechnology Letters,2003,25( 14): 1137 -1142.

[43] Russell A D,Hugo W B,AyliffeG A J.Ptinciples and practice ofdisinfection, Preservation and sterilization[M].3rd Edition,BlackweU Science. O)dord ,1999:15 - 94.

[44] 吴萍,俞志明,吉米奇表面活性剂改性黏土治理赤潮研究[Jl.环境科学,2007,28 (1):80 - 86.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目前,脂肪酰胺丙基型胺盐阳离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日化产品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相关的研究报道却较少[1]。近年来,我国在胺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有长足发展,但是部分产品仍依赖进口。因此,研究开发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和具有性能特点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显得十分必要。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主要步骤为:以月桂酸为原料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反应,合成提纯出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再与3-氯-1,2-丙二醇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脂肪酰胺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图1)。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月桂酸,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95%),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N-二甲基-1,3-丙二胺,工业级,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3-氯-1,2-丙二醇,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FTLA2000-104红外光谱仪,加拿大ABB Bomem公司。1.2 实验方法 1.2.1 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的合成 在250mL四口烧瓶加入一定量的脂肪酸,通入氮气排净瓶内空气后,油浴加热溶解,在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远 李 丹1,徐 浩1,陈 雪2,许虎君1 (1. 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 宁波市乐嘉化工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摘 要】以月桂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3-氯-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及其季铵盐, 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条件优化。研究表明:在叔胺合成过程中,投料摩尔比为n(脂肪酸)∶n(N,N-二甲基-1,3-丙二胺)=1∶1.8,在无溶剂条件下,140℃密闭反应9h,脂肪酸的转化率可达到94.2%;季铵盐合成过程中,投料摩尔比为n(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n(3-氯-1,2-丙二醇)=1∶1.1,85℃下,持续反应5h,季铵盐产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脂肪酰胺型季铵盐;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合成 图1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路线 RCOOH + NH 2CH 2CH 2CH 2N(CH 3)2 RCONH(CH 2)3N + H 2O CH 3 CH 3 RCNH(CH 2)3N + ClCH 2CHCH 2OH RCNH(CH 2)3+N—CH 2—CHCH 2OH Cl -O CH 3 CH 3 OH O CH 3 CH 3 OH R=C 11H 23

季铵盐使用注意事项

季铵盐消毒液安全技术说明书(试行) 一、危险性概述: 人类健康危险 吸入:对呼吸系统有中度刺激性; 食入:食入有害,会对嘴巴、喉咙及胃部造成灼热感; 皮肤接触:对皮肤有腐蚀性; 眼睛接触:对眼睛有腐蚀性; 着火/爆炸危险:在燃烧或加热情况下,会发生压力增加与容器爆裂; 二、急救措施: 吸入:如吸入,移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漱口:饮用一或两大杯水,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意识者任何口服物。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如接触,请立即以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并脱去污染的衣物与鞋子。立即就医。衣物与鞋子在重新使用前均应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如有直接接触,请立即以大量冷水冲洗双眼,拿下隐形眼镜,并以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就医。 三、消防措施: 灭火介质:使用合适的扑灭周围火灾的灭火剂。 危险燃烧产物:分解产物可能包含下列物质:碳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消防人员特殊防护设备:消防人员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和带有保护整个面部的正压自给式呼吸装置。 四、泄漏应急处理: 个体防护措施:化学品泄漏地区请保持通风。如无适当防护设备请勿接触破损之容器或泄漏之化学品。禁止进入水沟或水道。 环境预防措施:避免溢出物扩散和流走,避免溢出物接触进入土壤、河流、下水道和污水管道。 消除方法:如紧急救援人员不能立即到达,应将溢出的物质限制住。对于小量的溢出物,使用吸收剂(若无其他可用物质,可用泥沙),舀取溢出物,并将其放置在密封、防渗漏的容器内待处理。对于大量溢出物,请筑堤挡住溢出物或以其

他形式容纳溢出物,确保溢出物不进入水道。溢出物质置于适当容器中处理。五、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禁止食入。避免进入眼睛、皮肤或衣物。避免吸入蒸气或烟雾。仅在充足的通风条件下使用。保持容器关闭。操作后,彻底冲洗。 储存注意事项:放在小孩伸手拿不到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将容器置于阴凉、通风处。在以下温度之间储存:—10和50℃。 六、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控制:仅在充足的通风条件下使用。如果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烟雾、气体、蒸气或雾气,请采用工艺隔离设备,局部通风系统或其它工程控制以确保工人工作环境的空气传播污染物含量低于建议的或法定的限值。 卫生措施:接触化学物质后,在饭前、入厕前和工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洗手、前臂和脸。采用适当的技术移除可能已遭污染的衣物。污染的衣物重新使用前需清洗。确保洗眼器和安全淋浴室靠近工作处。 个体防护 呼吸:避免吸入蒸气,喷溅或喷雾; 手:使用防化学物与不渗透的手套; 眼睛接触:请佩戴化学品防护护目镜,持续或严重暴露状态下请于护目镜外加载防护面罩; 皮肤接触:请穿戴橡胶围裙,或其他防护用具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七、理化特性: 物理形态:液体 颜色:无色到浅黄色 气味:甜 PH:7.5[浓度:100%] 沸点:>100℃ 闪点:>100℃产品不助燃 比重:0.995 溶解度:易溶于下列物质:冷水和热水 八、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paper-季铵盐研究进展

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展 张跃军,赵晓蕾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该文对国内外季铵盐杀生剂及其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已有的季铵盐7代产品的发展历程为基础,提出可按季铵盐的结构特点将其分为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聚季铵盐和混合季铵盐4个大类。进而,结合这4个大类季铵盐杀生剂的结构特点,以菌藻为亲抑对象,对其所具有的杀生性能与机理分别进行了阐述,归纳了季铵盐杀生剂杀生过程的6个基本步骤和杀生作用的4个基本方式。在该基础上特别提出,研究季铵盐分子与其作用对象的关键作用位点和致死作用方式应是机理研究的要点所在;针对具体作用对象的浓度,研究得到杀生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最后,给出了今后对季铵盐杀生剂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工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季铵盐杀生剂;发展历程;杀生性能;杀生机理 中图分类号:TQ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10)12-1145-0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观念不断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具有杀生功能的化学药剂和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已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其开发与生产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1]。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杀生剂中,季铵盐化合物以其广谱高效的杀生性能,以及使用范围广、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安全低毒、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 1季铵盐杀生剂产品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类别

人们对季铵盐化合物的认识就是从其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上开始的。1915年,Jacobs W A等首次合成了季铵盐化合物,并指出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但该研究成果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1935年,Domagk G[3]发现了烷基二甲基苄基 氯化铵的杀菌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杀菌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并利用其处理军服以防止伤口感染。随后,季铵盐杀生剂才逐渐引起关注。同年,Wetzel R即将季铵盐 杀生剂用于临床消毒[4]。 1.1产品的发展历程 季铵盐杀生剂发展到今天,按其开发历程来划分,至少已有7代产品。第1代 产品为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其中烷基链长为C 12~C 16 的产品杀菌效果最佳;第 2代产品为第1代产品的衍生物,可通过苯环或季氮上的取代反应得到;第3代产 品为双烷基二甲基卤化铵,与前两代相比,在合成工艺、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了改进,且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第4代产品为第1、3代产品的混合物,杀 菌效果比前3代产品高出4~20倍,且抗干扰能力强、毒性小、价格较低;第5代产品为含有2个N+的双季铵盐,主要特点是杀菌效果好、毒性低、水溶性好,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第6代产品为聚合季铵盐,具有毒性更小、杀菌作用更温和的特点,故更具药用价值,如角膜接触镜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杀菌;第7代产品为第1、2、6代产品的混合物,利用协同增效的原理,其杀菌效果优于单一成分[4~6]. 1.2产品的结构类别 以文献指出的产品发展历程为基础,系统考察这7代产品的分子结构不难发现,季铵盐杀生剂各代产品的结构可用通式图示如下:

常用消毒剂使用指南

常用消毒剂使用指南 一、醇类消毒剂 1.有效成分 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复配产品可依据产品说明书。 2.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3.使用方法 卫生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min。 外科手消毒:擦拭2遍,作用3min。 皮肤消毒:涂擦皮肤表面2遍,作用3min。 较小物体表面消毒: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 4.注意事项 如单一使用乙醇进行手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 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易燃,远离火源。 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 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二、含氯消毒剂 1.有效成分 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2.应用范围 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 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3.使用方法 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室内空气和水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4.注意事项 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配制和分装高浓度消毒液时,应当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时应当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如不慎溅入眼睛,应当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 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当远离火源。

季铵盐对膜的作用机理

机理参考文献 表征单萜对膜的作用1binding to LPS23Ag的作用机理4壳聚糖作用机理5Hypoxis rooperi corm extract对膜的作用67 peptide 荧光法,Confocal microscopy,lipid vesicle titration test8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using liposome and membrane probe 9 Lipid binding and membrane penetration10H谱及P谱研究peptide与菌膜的作用11-121314-15 1. Trombetta, D.; Castelli, F.; Sarpietro, M. G.; Venuti, V.; Cristani, M.; Daniele, C.; Saija, A.; Mazzanti, G.; Bisignano, G., Mechanisms of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three monoterpen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5, 49, (6), 2474-2478. 2. Tsubery, H.; Yaakov, H.; Cohen, S.; Giterman, T.; Matityahou, A.; Fridkin, M.; Ofek, I., Neopeptide antibiotics that function as opsonins and membrane-permeabilizing agents for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5, 49, (8), 3122-3128. 3. Rosenfeld, Y.; Sahl, H. G.; Shai, Y., Parameters involved in antimicrobial and endotoxin detoxification activitie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Biochemistry 2008, 47, (24), 6468-6478. 4. Jung, W. K.; Koo, H. C.; Kim, K. W.; Shin, S.; Kim, S. H.; Park, Y. 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silver ion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8, 74, (7), 2171-2178. 5. Raafat, D.; von Bargen, K.; Haas, A.; Sahl, H. G., Insights into the mode of action of chitosan as an antibacterial compound.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8, 74, (12), 3764-3773. 6. Laporta, O.; Funes, L.; Garzon, M. T.; Villalain, J.; Micol, V., Role of membranes on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he bloactive compounds from Hypoxis rooperi corm extract.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2007, 467, (1), 119-131. 7. El Amri, C.; Lacombe, C.; Zimmerman, K.; Ladram, A.; Amiche, M.; Nicolas, P.; Bruston, F., The plasticins: Membrane adsorption, lipid disorder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Biochemistry 2006, 45, (48), 14285-14297. 8. Lee, D. G.; Kim, D. H.; Park, Y.; Kim, H. K.; Kim, H. N.; Shin, Y. K.; Choi, C. H.; Hahm, K. S., Fungicidal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PMAP-23, isolated from porcine myeloid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1, 282, (2), 570-574. 9. Sung, W. S.; Park, Y.; Choi, C. H.; Hahm, K. S.; Lee, D. G., Mode of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a signal peptide, Pep(27) from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7, 363, (3), 806-810. 10. Katz, M.; Tsubery, H.; Kolusheva, S.; Shames, A.; Fridkin, M.; Jelinek, R., Lipid binding and membrane penetration of polymyxin B derivatives studied in a biomimetic vesicle system. Biochemical Journal 2003, 375, 405-413. 11. Ouellet, M.; Doucet, J. D.; V oyer, N.; Auger, M., Membrane topology of a 14-mer model amphipathic peptide: A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study. Biochemistry 2007, 46, (22), 6597-6606. 12. Gehman, J. D.; Luc, F.; Hall, K.; Lee, T. H.; Boland, M. P.; Pukala, T. L.; Bowie, J. H.; Aguilar, M. I.; Separovic, F.,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Australian tree frogs on anionic phospholipid membranes. Biochemistry 2008, 47, (33), 8557-8565. 13. Bonev, B. B.; Chan, W. C.; Bycroft, B. W.; Roberts, G. C. K.; Watts, A., Interaction of the lantibiotic nisin with mixed lipid bilayers: A P-31 and H-2 NMR study. Biochemistry 2000, 39, (37), 11425-11433. 14. Pukala, T. L.; Boland, M. P.; Gehman, J. D.; Kuhn-Nentwig, L.; Separovic, F.; Bowie, J. H., Solution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of cupiennin 1a, a spider venom peptide, with phospholipid bilayers.

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研究进展 门奕灿 2013207540 摘要:本文主要归纳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复合型消毒剂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其主要进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作用机理。以此为选择最优化的表面活性剂载体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 碘消毒剂应用非常广泛。其消毒范围已涉及临床、卫生、日常生活、农牧养殖业和饮用水等。不同类别、不同剂型、不同功效的碘消毒产品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而现在普通的碘酊或者碘酒具有刺激性大、着色深,稳定行不好等缺点,现在普遍会采用碘的络合物去改善这些缺点,即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形成复合型碘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使用安全的优点。因此这也是人们一直探索并且不断试图优化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复合型消毒剂,其中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这些碘络合物消毒剂研究现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作用机理。希望以此可以为选择最优化的表面活性剂载体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碘络合物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 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 碘伏是碘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选用不含苯环和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OP-1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它起到了配位、稳定、助溶和协同增效作用,克服了碘难溶于水、易升华、有刺激性、不够稳定、容易着色等缺点。其次,制剂水溶性好,使用时由于大量稀释,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被破坏,碘胶束配合物解离成碘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合形式。此时,碘尚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临床上表现出较持久的药效。同时,由于具有亲脂使用,表面活性剂能迅速粘附于菌体表面,使碘与菌体蛋白质迅速发生卤化反应,并能消除环境中非菌体蛋白质,减少活性碘的消耗量而增强药效。此外,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清洗作用,碘伏可以用于蔬菜瓜果、食品加工器具、医疗用具等的清洗消毒。一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价格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价格要低得多,所以碘伏生产成本比较低,使得它适宜于养殖业如养殖场消毒,鱼、虾、畜、禽疾病防治。[2]但是,有文献报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对抗有机物能力差的缺陷。 2.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 有专利报道了相关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消毒剂,其中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

化妆品防腐剂作用机理

化妆品防腐剂作用机理 1、防腐剂的定义 简而言之,防腐剂就是指可以阻止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在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作用是保护产品,使之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化妆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变质,一般情况下,在外观就能够反应出来。如霉菌和酵母菌经常在产品的包装边沿等地方出现霉点;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出现混浊、沉淀、颜色变化、PH值改变、发泡、变味,如果是乳化体则可能出现破乳,成块等。如果防腐剂添加的量不够,则可能出现微生物适应周围的生长环境,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防腐失效。 2、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是依赖于一些环境因素的:物理方面的有温度、环境PH值、渗透压、辐射、静压;化学方面的有水源、营养物质(C、N、P、S源)、氧、有机生长因子。基于此,可以简单总结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有: 1)在一些油膏类等含水量很低的产品中,微生物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生长的; 2)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最适合生长的PH范围是接近中性(6.5~7.5),强酸及强碱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比如常见的果酸产品,防腐效果通常会平行好过中性产品; 3)提高或降低渗透压会可导致细胞膜的破裂,也可引起膜的收缩和脱水; 4)另外表面张力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原因之一,在一些表面活性剂用量很高的配方中,微生物也是不容易生长,在这个方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现比较突出,而阴离子及非离子对微生物的生理毒性则很小。 5)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最适宜生产的温度为30℃~37℃,而霉菌及酵母菌为20℃~25℃,所以可以采用高温消毒的方法,但个别芽胞菌在适应环境后,生成保护膜,即使80℃~90℃高温下短时间内也无法将其杀灭。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作用,只有在足够的浓度与微生物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作用。防腐剂最先是与细胞外膜接触,吸附,穿过细胞膜进行细胞质内,然后才能在各个部位发挥药效,阻碍细胞繁殖或将其杀死。实际上,主要是防腐剂对细胞壁和细胞膜产生的效应,另外是对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的酶的活性或对细胞质部分遗传微粒结构产生影响。 3、防腐剂的分类 大多数的防腐剂都是通过与细胞膜接触后,与细胞壁的某些组份,主要是与蛋白质反应,破坏微生物细胞的保护结构或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秩序,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阳离子则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渗透压,使细胞膜破裂,收缩和失水,从而进行杀菌。 按目前化妆品领域比较常用的几十种防腐剂,并对其按活性物进行分类。 1)、咪唑烷基脲 ISP公司的Germall115、GermallⅡ、GermabenⅡ-E、Germallplus、GermallIS-45。在杰美系列中,主要成份是咪唑烷基脲类,是一个甲醛的供体,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缓慢释放甲醛而达到杀菌的目的。Germall115的主要成份为咪唑烷基脲,其抗菌活性比GermallⅡ(双咪唑烷基脲)差,GermabenⅡ-E为尼泊金酯类的复配物,在对付霉菌、酵母菌方面比单组分方面有优势。Germallplus、GermallIS-45为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的复配物,市场反应效果也不错,但是注意避免配方中可能存在的抑制其活性的成分,另外防腐剂中1%的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水溶性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2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作者:苏晓明, 钟宏, 余新阳, SU Xiao-ming, ZHONG Hong, YU Xin-yang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 刊名: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年,卷(期):2008,25(3) 参考文献(20条) 1.王绪荣有机硅卫生整理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 2000(01) 2.韩富;张高勇;王军有机硅柔软剂[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1(02) 3.幸松民;王一璐有机硅合成工艺及产品应用 2002 4.安秋风;黄良仙;李临生季铵化硅烷的合成与应用[期刊论文]-有机硅材料 2003(04) 5.蔡翔;刘侃;苏开第抗菌整理剂CL的合成与应用性能[期刊论文]-印染助剂 2000(06) 6.刘少杰;史晓华;李干佐有机硅季铵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1998(04) 7.倪宏志化妆品用有机硅材料的发展动向及趋势 1996(02) 8.陶莉茶皂素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4(02) 9.邓锋杰农药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进展 2002(06) 10.周梅素;钞建宾;张冲茂;粟红瑜含季胺基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1995(03) 11.周字鹏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 2000(20) 12.Ronald Sinclair Nohr,Roswell;John Gavin MacDonald,Decatur Non-woven web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siloxa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13.周昌然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1998(01) 14.周宇鹏;李宴平高档香波调理剂--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1999(02) 15.蒋波;詹晓力;陈丰秋r-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季饺化反应规律探讨[期刊论文]-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6(02) 16.彭忠利;吴小娟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季铵盐的合成[期刊论文]-精细化工 2006(09) 17.Westall Stephen;Barry,Wales Siloxane quaternary ammoniun salt preparation 1983 18.Heckert David C;Watt JR David M Organoeilane compounds 1977 19.Martin;Eugene R Quaternary ammonium-functional silicon compounds 1982 20.Mebes Bruno;Ludi,Christine Production of silyl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苏晓明.钟宏.余新阳.SU Xiao-ming.ZHONG Hong.YU Xin-yang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期刊论文]-河南化工2008,25(3) 2.苏晓明.钟宏.余新阳.SU Xiao-ming.ZHONG Hong.YU Xin-yang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化工2008,28(2) 3.苏晓明.钟宏.余新阳.SU Xiao-ming.ZHONG Hong.YU Xin-yang三甲氧基硅烷季铵盐的合成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36(11) 4.谢瑜.张昌辉.徐旋.XIE Yu.ZHANG Chang-hui.XU Xuan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37(4) 5.张昌辉.谢瑜.徐旋.赵霞.ZHANG Chang-hui.XIE Yu.XU Xuan.ZHAO Xia一种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合成和性能[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2008,38(2)

欣诺华牌复合季铵盐消毒液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欣诺华牌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商标 卫生许可证号陕卫消证字(2017)第0229 号 执行标准Q/XNH100-2018 主要成分及含量本品是以双烷基苄基氯化铵盐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含量(以有效氯计)9.0% ,可杀灭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使用范围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不锈钢食品加工设备(但不适合果蔬),纤维与织物的消毒,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管路及蒸发器的消毒。 产品简介欣诺华牌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属于第四代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具有无色,无明显气味,中性,对呼吸道和皮肤无刺激,清洁消毒同时完成,保质期长,运输不受管制,使用方便的特点,本品为中效消毒剂,允许应用于食品,医疗,家庭等行业的消毒。 使用方法: 将本品(有效率含量为9.0%),按下表所列比列稀释至对应的浓度使用。 消毒对象配置方法 (原液:水)使用浓度 (有效氯 mg/L) 消毒时间 (分钟)使用方法 一般物体表面1:120 800 15~20 喷洒,擦拭不锈钢食品加工 设备 1:120 800 15~20 喷洒,擦拭

纤维与织物1:120 800 15~20 浸泡 空调蒸发器1:50 2000 15~20 喷洒喷雾至湿 家用空调,中央空 调管路1:120 800 15~20 开机喷雾,喷 洒 学校环境,墙地面1:100 1000 15~20 喷洒至湿,擦 拭 冷库环境,包装物1:100 1000 15~20 喷洒,擦拭家庭环境厕所厨 房 1:100 1000 15~20 喷洒,擦拭 备注:一般物体表面指家庭,公共场所(学校,医院,单位,养殖场所等人员密集地方)中日常用品及交通工具上人体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公交座椅,儿童玩具,墙地等的表面。 注意事项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消毒之前要先清洁待消毒物体表面。 3,不锈钢食品加工设备及一般物体表面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方可接触食品。 4,勿用手直接接触原液,稀释时必须带橡胶手套,眼镜,如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及时就医,并出示此标签。 5,本品不得与肥皂和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6,本品对碳钢,铝有轻度腐蚀作用,慎用。 7,本品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请勿受冻。

单双链复合季铵盐比较

单双链复合季铵盐杀菌机理 具广谱、高效、无毒、抗硬水、抗有机物等特点,符合美国公共卫生局颁布的环保级消毒法规附录的全部规定,并已得到美国FDA的批准,现已列入美国医院处方集、美国医师手册、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各国药典及美国联邦法规。 本品是以双烷基季铵盐(阳离子)为主体的杀菌消毒剂。 杀菌机理:吸附于细菌表面,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物逸出,使细菌的呼吸及糖酵过程受阻,菌体蛋白变性,因而呈现杀菌作用。 在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抑菌、杀菌性能最优异的是阳离子季铵盐类杀菌消毒剂,包括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类,单链季铵盐只能杀灭某些细菌繁殖体和清脂病毒,双链季铵盐则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 季铵盐类杀菌剂为广谱性非氧化性杀菌剂,在水中离解成阳离子活性基团,所以具有洁净、杀菌作用。在医疗手术时广泛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在工业水处理方面,具有高效杀灭藻能力,毒性小,且无毒性积累,可溶于水,使用方便,不受水的硬度影响,而且具有很强的黏泥剥离作用。 双链季铵盐和双长链季铵盐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在消毒领域研究比较多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双链季铵盐具有两条碳链,可产生远超过一般消毒剂分子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能透入有机物内杀灭病原,在低浓度下具有超强的灭毒杀菌能力。快速、持久、高效杀灭各类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它们相对于单链季铵盐,具有更好的成胶束性和更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能增加它们的水溶性,表现出非常好的稳定性。比单剂增强了杀菌活性,延长了使用周期,在相同浓度下远远超过单一杀菌剂的效力,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和水的硬度影响非常小。双长链季铵盐抗菌活性几乎不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在范围内有强的杀菌活性。在使用浓度范围内,不仅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活性,而且对人体细胞无毒性。带正电荷的季铵离子,能破坏病毒体内的结构,从而发挥其杀灭病毒的功效。季铵盐类消毒剂作用于病毒的包膜并将其破坏,导致病毒灭活。 双链季铵盐是还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氯制剂替代产品。双链季铵盐具有灭菌效果好、无刺激、无腐蚀、无毒、无残留、长效等优点。杀灭病毒和细菌的范围更广,而且消毒力不受水质硬度、酸碱度影响。另外,该制剂采用新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质稳定,有效时间大大延长。使用后,对生物的增殖与生长也无影响,更重要的是不会产生抗药性,也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属于安全绿色消毒剂产品。 该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优越性能的特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最大特点是能和几乎所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溶而不产生沉淀,同时保留了原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且具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降低体系表面张力,提高去污、洗涤能力,同时具有比一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更高的杀菌能力,是目前世界上开发势头最强劲的表面活性剂系列。 单双链复合季铵盐特点 1.| 2.随乙氧基团的改变,可以和几乎所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溶,而不沉淀。 3.具有比单季铵盐更强烈的杀菌效力,可在极低浓度下达到快速杀菌效果。 4.能对阴离子体系产生强烈协同效应,明显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体系表面张 力,具有更高的乳化、润湿、渗透、增溶、分散效力。 5.链亲合力小,易生物降解,低毒、低刺激,属绿色环保型产品。 除医用以外,国外已有报道,还可用于: 1.可用于洗涤行业配制洗涤、杀菌合一的餐洗剂、织物洗涤剂,染发剂,衣物柔顺剂

高效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与性能.

高效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与性能 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是节水的必然选择。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由于水的浓缩、物料的泄漏以及适宜的温度,使得细菌、真菌、藻类等迅速繁殖,且 生物黏泥的大量产生,对循环水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微生物进 行严格的控制。传统杀菌剂由于药效持续时间短、使用剂量大(100 mg·L~(-1)以上)及使用时泡沫多等缺点,促使人们开发新型、高效的杀菌剂。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因其良好的杀菌性能、缓蚀性能、使用时低泡等优点而 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以乙二醇与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中间体亚硫酸亚乙酯,再通过亚硫酸亚乙酯与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反应,得 到目标产物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为了提高中间体的收率与目标产物的活性物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单因素分析法对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折光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等技术对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进行结构表征与鉴 定。同时,对其杀菌性能与缓蚀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亚 硫酸亚乙酯在反应中的收率为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选出优化合 成条件为:乙二醇和亚硫酰氯的摩尔比为0.95:1,滴加速度为25滴·min~(-1), 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平均收率达89.49%。2)通过对反应溶剂的种类、摩尔比、滴加速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单因素的考察,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摩尔比,反应温度次之,然后是反应时间,滴加速度影 响最小。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和亚硫酸亚乙酯的摩尔比为1:1.15,反应溶剂为1, 4-二氧六环,滴加速度为30滴·min-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5 h,活性物含量为98.34%。3)以季铵盐型杀菌剂十二烷 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及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作为对比药剂,在相同药剂浓度不同杀菌时间和相同杀菌时间不同药剂浓度两种条件下,考察了三种药剂对异养菌、铁细菌及硫酸盐还原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的杀菌效果优于上述两种药剂。4)以上述三种药剂作为对比, 考察了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十六烷基(2-亚硫酸)乙基二甲基铵具有一定的缓蚀效果,其缓蚀性能要明显上述两种药剂,且其优化投药浓度为40 mg·L~(-1)。 同主题文章 [1]. 汤桂华. 关于所谓亚硫酸的露点' [J]. 硫酸工业. 1983.(02) [2]. 王聘仪. 亚硫酸及其盐在浮选过程中作用机理的探讨' [J]. 精细化工中间体. 1981.(02) [3]. 杨昭中. 用气相色谱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的微量定量法' [J]. 食品工业. 1981.(04) [4]. 杨威,胡万里,王鹏,甄卫东,潘广平. 新型油田注水杀菌剂的合成与应

季铵盐类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C.14.2 使用方法 C.14.2.1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1000mg/L~2000mg/L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5min~30min。 C.14.2.2 皮肤消毒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min。 C.14.2.3 黏膜消毒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消毒液,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 C.14.3 注意事项 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使用。 C.15 酸性氧化电位水 C.1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后不锈钢和其他非金属材质器械、器具和物品灭菌有的消毒、物体表面、内镜等的消毒。 C.15.2 使用方法 C.15.2.1 主要有效成分指标要求:有效氯含量60mg/L ±10mg/L,pH 值范围2.0~3.0,氧化还原电位(ORP)≥1 100mV,残留氯离子<1000mg/L。 C.15.2.2 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器械灭菌前的消毒

手工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2min,净水冲洗30s,取出干燥,具体方法应遵循WS310.2的要求。 C.15.2.3 物体表面的消毒洗净待消毒物体,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作用3min~5min;或反复擦洗消毒5min. C.15.2.4 内镜的消毒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C.15.2.5 其他方面的消毒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及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使用说明。 C.15.3 注意事项 C.15.3.1 应彻底清除待消毒物品上的有机物,再进行消毒处理。 C.15.3.2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光敏感,有效氯浓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生成后原则上应尽早使用,最好现制备现用。 C.15.3.3 储存应选用避光、密闭、硬质聚氯乙烯材质制成的容器。室温下贮存不超过3d。 C.15.3.4 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检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检测数值应符合指标要求。 C.15.3.5 对铜、铝等非不锈钢的金属器械、器具和物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慎用。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研究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研究 系别:化学与生物农学系 专业:化学 姓名: 谢元志 学号:200904014021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研究 一、题目的来源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开发和产品应用都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各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为具体的要求,促使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双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与单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相近的性能及相同的应用范围。由于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中含有两个锡氮原子,在金属、塑料、织物、矿石上具有更强的成键能力和吸附作用,与非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而且水溶性也明显加强,所以,双季按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沥青乳化、矿石浮选、纤维织物整理、金属加工等行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的意义 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降低表面张力及在溶液中聚集等基本特性外,还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等生物效应,因此该类表面活性剂发展的初期主要用作杀菌剂。季铵型表面活性剂的杀菌机制主要通过正离子头基吸附在负电荷的细菌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来完成的;此外,其吸附到细菌体表面后,有利于疏水基与亲水基分别深入菌体细胞的类脂层与蛋白层,导致酶失去活性和蛋白质变性[1]。由于上述这两种作用的联合效应,使得季铵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 Gemini(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与单季铵型表面活性剂相比,Gemini季铵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优良的理化性能[4]:更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优良的润湿性、强的洗涤去污能力、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很好的耐温稳定性等。尤其是含有多烷基、杂环类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更有许多特殊的性能[5-6]:多烷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单烷烃链表面活性剂高得多的表面活性,与烷烃链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表征其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值要低2-3个数量级,而且具有较好的杀菌性能;杂环类表面活性剂因其自身的特殊结构,有些具有很好的杀菌性和生物降解性。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常用消毒液使用方法

精品文档 常用消毒液使用方法 消毒剂名称消毒效力配制方法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有效时间 戊二醛高效2%戊二醛原液加入 A:0.3%碳酸氢钠 B:0.5%亚硝酸钠浸泡无菌持物钳、胃镜、支气管镜 等医疗器械 灭菌时间10小时 消毒时间30分钟 1.用前加入A型缓冲剂(碳酸氢钠)充分溶解 后调溶液PH值6.0-7.0再加入B型缓冲剂 2.浸泡金属类物品时一定要加0.5%亚硝酸钠 3.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要用灭菌蒸馏水冲洗 4.污染严重或浓度下降时及时更换 每周过滤一次,最长 不超过2周 碘伏中效5%碘伏原液 0.5%碘伏:10ml5%碘伏加 蒸馏水100ml 0.5%用于手术处皮肤,外科手消毒 5%原液用于皮肤消毒 1.典伏稀释后稳定性差、因此宜现用现配 2.避光密闭保存、放阴凉处 3.5%原液碘伏不可用于粘膜消毒于创面消毒 每周更换二次 75%乙醇中效75%乙醇原液75%皮肤脱碘、外科洗手消毒 20-30%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20-35%降温 95%燃烧灭菌、紫外线灯管擦拭1. 稳定性差、易发挥需加盖保存、定期测定 2.有刺激性、不宜用于粘膜与创面消毒 3.易燃、放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二次 康威达泡腾片高效500mg\L 1000ml水加康 威达泡腾1片500-1000mg\L用于物体表面、医疗 用品消毒 1000-2000mg\L用于病人血及排泄 物污染 1.稀释后稳定性差、因此宜现用现配 2.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织物有漂白作用,故浸 泡后及时冲干净 每日更换 诗洁低效诗洁原液手术前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 医护人员手预防性消毒和其他部位 消毒1.外科手消毒时应用原液5ml搓洗时间不得少 于3分钟、无菌毛巾擦干后再用原液1-2ml均 匀涂抹双手前臂 2.外用消毒剂、不得内服 3.勿触及眼部(如不慎碰触请用清水冲洗) 4.如先用肥皂洗涤清洁皮肤应冲洗干净后再用 本品消毒 5.如有轻微刺激、应停止使用 每周更换二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