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妊娠管理及随访登记表

高危妊娠管理及随访登记表

高危妊娠管理及随访登记表
高危妊娠管理及随访登记表

陕西省高危妊娠管理及随访登记表乡镇:

查日期姓

/

随访情况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访

访

访

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办法

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认真落实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各项措施,努力减少危重孕产妇的发生,切实保障孕产妇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高危妊娠管理组织 我院成立高危妊娠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高危妊娠管理的统筹、督导、考核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雷保旺 副组长:魏巧娥 成员:彭述生、郝慧萍 各村卫生室负责辖区内的高危妊娠管理工作。 二、高危妊娠的定义和范围 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分一般高危和重度高危两大类(其范围附后)。 三、高危妊娠筛查和保健管理程序 1、高危筛查与复评。按《榆次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要求,在孕妇建卡时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B超、化验等辅助检查进行高危初筛评定。每次产前检查均应进行高危复评,及时掌握高危因素变化和发现新的高危因素,并详细填写“异常情况处理栏”,记录高危因素发生、治疗、转归的全过程。高危妊娠必须在“孕产妇保健册”封面盖上“高危”妊娠印章和上墙标示,以引起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视。 做好高危筛查的宣传告知和动员工作,每位孕妇在孕16周后至少有一次区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的筛查评定。 2、高危妊娠的监护、转诊与处理。高危妊娠的监护包括各种高危因素对孕妇、胎儿健康状况的影响,高危因素的动态变化,通过监护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高危因素向预期转化,以减轻或消除高危因素对孕妇、胎儿健康的不良影响。 实行高危妊娠分级管理,一般高危由孕妇所在村卫生室人员针对不同的高危因素进行追踪、随访,负责做好监护治疗、随访结案等工作。 重度高危实行乡村联管、专册登记、专人负责、专案管理。对重度高危必须做到严密追踪随访,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对超过预约时间三天的要及时催诊或上门随访,对动态重度高危应每周随访一次以上,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乡卫生院妇幼保健科。重度高危转诊由妇幼医生填写三联单并护送到区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作进一步诊治,妇幼医生应掌握诊治具体情况,并做好后续的追踪、随访等工作。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切实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如下: 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2、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 3、本院对查出高危孕妇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并对高危孕产妇的追踪、转诊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按要求逐级上报。 4、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5、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的母亲和婴儿的危险性,使之能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及安排。 6、对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妇产科门诊负责动态高危因素的筛查工作,发现高危孕妇,应及时记录,并在《健康档案》上做高危标记,并定期进行随访。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我院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7、妇产科门诊要统一使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高危妊娠转诊三联单。 8、实行高危妊娠转诊制度,妇产科做好高危妊娠的管理,门诊筛出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转到指定的上级医院检查治疗,同时填写高危妊娠管理登记册和高危妊娠转诊三联单。 9、与黄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建立围《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转诊急救通道,由专业产科医师陪护转诊。 10、认真落实高危孕妇追访制度,妇产科门诊要建立并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落实高危妊娠追访制度。 11、应由有经验的医护专人监管高危孕产妇,由科主任定期主持高危妊娠门诊。

12、妇产科医师熟练掌握高危妊娠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等),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以及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及急危重症抢救知识,抢救药物、药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抢救原则和基础知识。掌握危重孕产妇急救的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识别和处理异常分娩的能力,掌握静脉切开技术,心肺、脑复苏,各种监护技术及其结果的识别,合理的输血输液,抢救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转运途中抢救及监护技能等。 13、储备急救药品和血液制品:缩宫素、前列腺素类制剂(欣母沛、卡孕栓)、地塞米松、西地兰、罂粟碱、氨茶碱、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速尿、纳洛酮、硫酸镁、立止血、维生素K1、止血芳酸、肝素、甘露醇、硫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酚妥拉明、地西泮、各种晶、胶体液、杜冷丁等。药剂科保证急救药品的进购储备;妇产科、产房、手术室储备同时抢救两人以上的急救药品;与县医院血液科保持密切联系,保证紧急用血的绿色通道畅通。

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

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对高危儿童和不能住院康复的脑损 伤儿童家长进行干预训练指导。 二、熟练掌握各年龄段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干预指导技 术。 三、履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 规。 四、了解高危儿童的发育水平,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及医师要 求为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五、对初诊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干预指导,对定期随访 者记录并综合评估发育情况,并根据干预效果,及时 修订指导方案,进一步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 六、做好登记及指导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七、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 式,使患儿愉快接受训练,并耐心回答家长问题。八、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科医生,协作医师调 整训练方案。 九、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 高业务质量,负责临床教学,做好进修和实习人员的 培训工作。 十、负责指导教具的管理和维修,保证安全,定期进行清洁 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相关工作。 二、努力学习儿童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儿童心理行为矫治工作动态及新进展。 三、热情耐心接待每位咨询儿童及家长。 四、智力测试应严格按测试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结果处理,测试过程注意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五、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和解释,做好教育训练指导,对异常者根据医师要求进一步检查和进行药物、心理、行为矫治。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保医生在出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做特殊标记,实施逐级报告制度。 三、对已确诊的高危孕妇,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保健治疗措施,认真进行监护,重点管理,按时进行高危评分,积极诊治。将每次检查治疗结果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在管理卡册上。 四、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定期跟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 五、高危孕产妇均应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开设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制定诊疗方案,适时计划分娩,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工作,保证母婴平安。 六、乡镇卫生院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转诊的效率。

孕产妇死亡上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孕产死亡率,特制定孕产妇死亡评审上报制度。 一、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辖区发生的孕产妇死亡进行上报工作,要求上报的资料具体、真实、实事求是。 二、在本辖区发生孕产妇死亡病例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孕产妇死亡详细病历资料复印件。凡发生孕产妇死亡,不论住院时间长短,均要在24小时内报告妇幼保健机构,一个月内填报孕产妇死亡个案调查表,上报至县妇幼保健站。 三、孕产妇死亡资料按要求时间内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虚报、瞒报。 妇幼保健员工作职责 一、掌握本乡妇女保健工作动态,在所长的领导下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妇女保健任务及指标。承担本辖区孕产妇系统及儿童系统管理、计划生育以及相关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高危孕产妇管理人员职责

高危孕产妇产科人员工作职责 产前门诊工作人员: 1、产前门诊,必须填写“高危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登记本”、“孕 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登记本”。不承担建册任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可 以不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登记本”,而用门诊登记本代替。 2、所有的产前门诊都需填写《母子保健服务手册》,建册应在孕妇 妊娠12周前,对前来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高危妊娠筛查,并分别于学12周前、28周、37周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 (降消项目要求)进行评分,如系高危孕产妇应增如评分次数。 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转至危门诊进行管理。 3、高危妊娠门诊要有专用“高危妊娠”印章,对筛査出的高危孕 妇要在《母子保健服务手册》首页的右上角印上“高危妊娠” 标记,并将每次评分结果记录在《母子保健服务手册》中。4、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要使用统一的“高危孕产妇系 统保健管理登记本”,对首次发现的每例高危孕妇进行登记,实 行专案管理,专人负责,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认真填写“高危妊娠报告卡”(附件1),特别是孕妇姓名、地址、 联系电话等信息。每星期按时将“高危妊娠报告卡”上报同级 妇幼保健院,对急、危、重症即使电话上报,随后补填上报“高 危妊娠报告际”。对复诊的高危孕妇不予重复上报。 5、高危妊娠门诊要针对每位孕妇的高危因素定期检査、监护与处

理,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认真记录并预约下次检査日期, 转诊或收入高危妊娠病房进行严密监护和处置。每次对筛查出 的高危孕妇进行的产前检査及监护都要认真填写《母子保健服 务手册》中。 6、各医疗保健机构的高危妊娠门诊对未按约定时间来诊者,应进 行电话追踪,对预约追访2次未来诊者要及时上报同级妇幼保 健院,由保健院负责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危孕妇进行追踪、随 访。 产科人员: 1、对高危孕产妇住院治疗好转未分娩的出院者,产科医生应将相 关治疗内容填写在《母子保健服务手册》上,并对存入住院病案中的相关检查单复印后粘贴在《母子保健服务手册》上,对未曾上报过的高危孕产妇,应填写“高危妊娠报告卡”,报予保健机构。 2、对于分娩后出院仍有高危因素的产妇,需填写“助产机构高危 孕产妇转诊登记表”,电话通知产妇居住地的乡卫生院同时填写“高危孕产妇出院转诊单”一式两份,一份报同级妇幼保健院,一份由产妇带回交予当地保健员,保健员及时将“高危孕产妇出院转诊单”交乡妇幼专干乡妇幼专干及时对该产妇进行产后访视。 3、对自己要求出院、但病情严重不允许出院的孕产妇,特别是高 危孕产妇,应立即报告本院医务科、院领导,直至卫生行政部门,动用一切力量,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精编版

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对高危儿童和不能住院康复的脑 损伤儿童家长进行干预训练指导。 二、熟练掌握各年龄段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干预指导 技术。 三、履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四、了解高危儿童的发育水平,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及医师要 求为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五、对初诊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干预指导,对定期随访 者记录并综合评估发育情况,并根据干预效果,及时修 订指导方案,进一步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 六、做好登记及指导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七、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 式,使患儿愉快接受训练,并耐心回答家长问题。 八、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科医生,协作医师调 整训练方案。 九、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 高业务质量,负责临床教学,做好进修和实习人员的培 训工作。 十、负责指导教具的管理和维修,保证安全,定期进行清洁 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相关工作。 二、努力学习儿童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儿童心理行为矫治工作动态及新进展。 三、热情耐心接待每位咨询儿童及家长。 四、智力测试应严格按测试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结果处理,测试过程注意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五、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和解释,做好教育训练指导,对异常者根据医师要求进一步检查和进行药物、心理、行为矫治。

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测查过程态度和蔼,使用标准测验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准确。 二、遵守职业道德,为儿童和家长保密测验结果。 三、慎重对待智力测验结果,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四、对智测结果评价可疑的小儿,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并进行教育指导。

西安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西安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孕产妇姓名: 年龄:岁 现住址:区(县) 现住址居住时间:个月 户口所在地:省区县 建册日期:年月日 第一次随访日期:年月日 随访医生: 健康管理机构(签章):

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

填表说明 1.本表由医生在第一次接诊孕妇(尽量在孕12足周前)时填写。若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需同时建立。随访时填写各项目对应情况的数字。 2.填表孕周:为填写此表时孕妇的怀孕周数。 3.孕次:怀孕的次数,包括本次妊娠。 4.产次:指此次怀孕前,孕期超过28周的分娩次数。 5.末次月经:此怀孕前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 6.预产期:可按照末次月经推算,为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日。 7.既往史:孕妇曾经患过的疾病,可以多选。 8.家族史:填写孕妇父亲、母亲、丈夫、兄弟姐妹或其他子女中是否曾患遗传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若有,请具体说明。 9.孕产史:根据具体情况填写,若有,填写次数,若无,填写“0”。 10.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分类: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体重过低<18.5 kg/m2 体重正常18.5~23.9 kg/m2 超重24.0~27.9 kg/m2 肥胖≥28 kg/m2 11.总体评估:根据孕妇总体情况进行评估,若发现异常,具体描述异常情况。 12.转诊:若有需转诊的情况,具体填写。 13.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孕妇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并告知孕妇。 14.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

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切实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本实施细则。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 凡妊娠期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的孕妇称高危孕妇。 二、高危因素及范围 为了便于高危孕妇的管理和追踪,将高危因素及范围分为固定因素、环境与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 1、固定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 (1)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18周岁或≥35周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身高≤145厘米;骨盆狭小或畸形;胸廓、脊柱畸形;既往严重疾病史等。 (2)异常孕产史:流产≥2次、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先天异常儿史、阴道难产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不孕史等。 (3)妇产科手术史:附件手术史、子宫肌瘤剜除术史、子宫破裂史等。 (4)母子血型不合史和特殊血型。

(5)精神病;智力低下。 (6)珍贵儿:婚后2年以上不孕或输卵管吻合术后怀孕者、辅助生育怀孕者。(7)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接触可疑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毒感染或接受大量射线。 (8)文盲、家庭中受歧视等。 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1)妊娠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肝炎、肺结核、哮喘、血液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卵巢子宫肿瘤、恶性肿瘤等。(2)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胆汁淤积症(ICP)、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斜位)、先兆早产、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延期或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窘迫(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胎动<20次/12小时或<以往胎动的50%)、胎儿生长受限、多胎妊娠(双胎、三胎等)、巨大儿(≥4000克)、胎膜早破等。 (3)其他:急性阑尾炎、性传播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严重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等。 三、高危孕妇的筛选与评定方法 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围产保健建册服务工作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高危妊娠因素的初筛选,以后每次产前检查时

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总结

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 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 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 二、高位孕产妇概念: 1. 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 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 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 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 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 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 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成员:妇幼保健人 员及产科医师。 四、职责: 1.妇幼保健人员负责指导连队妇幼保健人员按照“高危孕产期评分 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连队妇幼人员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 写“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2.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3.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 5.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 6.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7..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8.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

XX县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 (试行)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确保每位高危孕产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健和诊疗,特制定《XX县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标 高危孕产妇筛查率 100%,管理率100%,转诊到位率 100%,,住院分娩率 100%。 二、高危孕产妇诊断及上报范围 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现代医学认为高危妊娠除病理因素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高危因素。在产前检查时除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外,还应将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观念落后、贫困的孕妇,也作为高危孕妇来进行孕期高危管理,尽早处理,并动员她们提前住院待产。具体上报范围为: 1、孕妇进行高危妊娠产前评分达5分者须按常规要求上报妇保院项目办。评分标准参照卫生部《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见附件3)。

2、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下肢浮肿、阴道流血、腹痛、休克时等不适症状。 三、管理程序 (一)筛查、评分与登记 各单位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严格按照《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附件 2)进行高危筛查和评分,高危评分实行累分制(高危因素有两项以上的,其分数累加)。发现高危孕妇要及时建档管理,按年度编号,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封面上做好红色标识或盖高危章,并在高危孕产妇登记本中详细记录。 (二)报告与反馈 村级发现或怀疑高危孕产妇应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负责管理全乡镇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辖区新增的高危孕产妇报县妇幼保健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产科门诊及住院新增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向县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县妇幼保健机构每月对全县的高危孕产妇进行汇总、每季度上报市妇保院。 县级妇幼保院将助产机构筛出的高危孕产妇信息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户口所在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将高危孕产妇情况反馈给其所在村的村医。 (三)转诊

孕产妇管理制度

孕产妇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医院定期召开妇幼保健医生例会。由产科主任主持,医院孕妇中心工作人员、产科医生、护士长参加,院长、主管妇产科工作的副院长、列席参加。主要是传达上级妇幼保健工作方针政策,督促、指导院内孕产妇保健工作,统计院内妇幼卫生信息,开展业务培训。 2、医院妇幼保健人员每月按时参加市级妇幼保健工作例会,上报医院妇幼卫生的统计信息,参加业务培训。 登记制度 1、登记内容包括门诊登记、产前检查登记、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HIV监测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登记内空要求准确、真实。 2、登记由妇幼保健科负责,并及时上报医院管理部门。 3、由专人负责,责任到时人,及时交接,确保登记制度落实。 4、科室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核实相关数据和登记内容,确保做到“三无登记”,即无漏登、无错登、无混登。 产前检查制度 1、对怀孕妇女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登记。 2、所有的孕妇应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 3、对孕产妇进行孕早期卫生保健知识指导、提供卫生、营养、心理分方面的医学帮助;,告知孕期注意事项、避免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逐步开展优生筛查。 4、产前检查时要按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高危因素筛查评分,并填写好孕产妇保健手册。对发现高危因素或有异常症状的孕妇及时随诊、指导或转送上级医疗保健单位诊治,并列入高危孕妇个案管理。 5、孕12周、16周、20周、24周、28周、30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各进行一次产前检查,每个孕妇至少5次以上,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 高危孕妇、或边远地区孕妇要提前待产。有临产征象:腹痛、破水、动红等情况时应立即持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医院住院分娩。 产后访视制度 一、产科应对在医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二、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生应随时进行访视,(每天巡视检查不得少于6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认真的询问和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危险因素,确保产后母婴安全。 三、产后访视一月内不得少于3次,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产后42天必须作产后检查。 四、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五、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

高危孕产妇管理规章制度2018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止高危孕产妇病情加重和意外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1、强化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制。首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2.首诊医师对妊娠风险筛查为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见附件2),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并用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以便加强分类管理。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黄色”的孕产妇可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原则上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收治,进行科内或院内会诊,并报告院领导,同时联系安排随时准备转诊。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4、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及以上的孕产妇除按上述要求处理外,

应注意签写“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单”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联系上级医院安全转运孕产妇,保证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5.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并进行高危专案管理,保障高危孕产妇就诊需求。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6.严格落实高危专案管理。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联系,做好转诊。由上级医疗机构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当由三级医院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7.发生紧急情况和意外情况时,要依托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指导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 8.畅通危急重症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对于病情需要转运且具备转运条件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安排医务人员携带急救用品、相关病历资料随车护送转诊至上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对于不具备转运条件的,请求上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电话、视频等远程指导或派员赴现场会诊、指导、参与救治。

高危孕产妇评价表和登记表

附件1 济南市高危孕产妇评分表 高危因素 及范围 5分(A级)10分(B级)20分(C级) 固定因素基本情况 1.年龄<18岁,≥35岁 1.年龄>40岁,身高<140cm 体重<40kg 1.血型为Rh阴性 2.身高≤145cm 3.体重<45kg或≥80kg 2.输卵管吻合术后及辅助生育 怀孕者。 4.不孕2年 3.产道(软、骨)畸形,骨盆 狭小,宫颈内口松弛 2.严重遗传性疾病 5.孕妇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 史 4.胸廓畸形,脊柱畸形★ 3.胸廓畸形伴肺功能不全 ★ 6.孕妇或丈夫轻度智力低 下、文盲或半文盲 5.中度智力低下 6.精神病静止期 4.重度智力低下 5.精神病发作期 7.心肌炎史★ 7.重度子痫前期史★ 8.肾脏疾病史★ 6.心衰史★, 7.新生儿ABO或RH溶血症 换血史 异常妊娠 分娩史 8.流产(自然、人工)≥2次; 9.早产史1次 9.(3次自然流产或早产≥2次) 10.围产儿死亡史 10.先天畸形史,巨大儿分娩史 11.低出生体重史 11.附件手术史 12.疤痕子宫(剖宫产史、子宫 肌瘤剜除史等); 13.阴道难产史; 14.产后出血史 8.子宫破裂史 妊娠合并症心血管病 12.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持续 ≥140/90mmHg★ 15.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持续≥ 160/110mmHg★ 9.心功能Ⅲ-Ⅳ★ 16.心功能Ⅰ-Ⅱ级★ 10.心房颤动★ 11.先天性心脏病(紫绀 型)★ 17.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 (频发早搏、传导阻滞)★ 12.肺动脉高压★ 肝病 13.正常<ALT<100单位18.ALT≥100单位★13.重症肝炎★ 14.乙、丙肝病毒携带者19.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14.急性脂肪肝★ 20.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肾病15.(急、慢性)尿路感染 21.肾脏疾病伴肾功能轻度损 害★ 15.肾脏疾病伴肾功能重 度损害★ 呼吸道 疾病 16.肺结核稳定型22.肺结核活动型★ 16.开放性肺结核,粟粒性 肺结核★ 23.哮喘★17.哮喘伴肺功能不全★血液病 17.中度贫血:Hb61~90g/L★24.重度贫血:Hb31~60g/L★ 18.极重度贫血、再障等血 液病★ 18.(7×109≥血小板≥5× 109/L)★ 25.(5×109/L≥血小板≥2× 109/L)★ 19.血小板<2×109/L★

高危孕产妇门诊职责等

南召XXXXXX 高危孕产妇门诊职责 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对所有的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二、高危孕产妇概念: 1. 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 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 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 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 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 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 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专职人员:XXXX 副主任医师 XXXX 主治医师 四、职责: 1.科室人员负责按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写“鄂尔多斯市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 XXXXX 2018年01月16日

高危孕产妇首诊制度 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 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建档管理 专人负责 早期干预 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高危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负责管理全乡(镇)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评分在30分以上者报县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进行动态管理; 县级医疗机构定期报告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动态管理。 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妇幼保健院负责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的乡(镇)卫生院 乡妇幼保健人员定期下村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 高危孕产妇的产后访视由乡镇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

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

高危孕产妇管理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高危孕产妇保健服务及网络建设,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范围及分类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 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二)高危妊娠的范围 1、基本情况: 年龄<18岁或≥35岁;体重<40公斤或>85公斤或过度肥胖(超标准体重20%);身高<145公分;先天异常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2、不利环境、社会因素: 文盲,经济困难,无产前检查,计划外妊娠,有吸烟(每天10支以上),酗酒等不良习惯。 3、异常妊娠及分娩史: 不孕症、流产>2次、早产、死胎、死产、畸形儿、阴道难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史、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溶血病。 4、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有射线接触史,可疑致畸物质接触史及职业毒物接触史。 5、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血液病、严重贫血、肺结核、胸廓畸形、精神病、性病及其他感染等。 6、妊娠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羊水过少或过多、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兆早产、胎膜早破、母儿血型不合、过期妊娠等。 7、可能发生分娩异常的因素: 胎位异常、巨大胎儿、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多胎妊娠、多产妇(≥3产次)、盆腔肿瘤等。 (三)高危妊娠分类 高危妊娠可分为一般高危妊娠与严重高危妊娠两大类。凡有下列情况者属严重高危妊娠: 1、异常产史 2、畸胎史 3、死胎史 4、疤痕子宫 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心脏病、肝病、慢性高血压、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甲亢或甲低、血液病、重度贫血、肺结核、胸廓畸形、精神病、性病及其他严重感染等。 6、妊娠合并妇科肿瘤 7、(中)重度妊高征 8、产前出血 9、≤34周先兆早产 10、过期妊娠 11、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12、羊水过少 13、羊水过多 14、骨盆狭小 15、胎位异常 16、多胎妊娠 二、管理程序 (一)筛查与评定 1、初筛:孕妇初诊由首诊单位建孕管册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验等进行高危妊娠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

高危孕产妇管理

高危孕产妇管理 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全国组织所进行的国际研究新观点认为:高危孕产妇除病理因素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高危因素。在产前检查时除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外,还应将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观念落后、贫困的孕妇,也作为高危孕妇来进行孕期高危管理,尽早处理,并动员她们提前住院待产。 (一)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所有的孕妇应在当地村卫生室(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卡(册),建卡(册)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科病史。医疗保健机构在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内科病史的采集和检查,同时要认真做规范的产前检查和记录,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筛查,评分在10-30分以上者到县级以上机构分娩。 (二)高危孕产妇首诊制度, 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建档管理,专人负责,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管理全乡(镇)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评分在10分以者报县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进行动态管理;县级医疗机构定期报告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的乡(镇)卫生院;乡级妇幼保健人员定期下村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运的医务人员和接诊人员应有在转动途中初步急救的能力,转诊时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及时上转。上级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实施“降消”项目工作要求,院妇幼保健人员应按照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记录,加盖高危标记,实行专案管理。 二、做好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进行卫生、营养、科学育人,计划生育知识指导。 三、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住院分娩,重危高危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四、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高危转归后,仍回原单位进行系统管理。 五、统一高危妊娠筛查表,按时上报高危孕妇管理工作情况。

高危儿随访和管理的意义

高危儿随访和管理的意义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指母亲孕期、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不久存在脑发育危险因素的小婴儿。高危因素包括:(1)产前因素:包括年龄16岁以下和35岁以上孕妇的分娩;既往妊娠分娩史有异常;妊娠早期出血;妊娠3个月以内病毒感染;吸烟习惯;放射线腹部照射;内分泌疾病史;肥胖;妊高征;糖尿病;妊娠中的感染;妊娠中的重症疾病;长期用药;贫血等。(2)产时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异常;脐带异常;产程长;剖腹产、产钳助产;臀位、产钳分娩等。(3)产后因素:包括早产、过期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双胎、多胎;缺氧窒息、抽搐、新生儿重症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青紫发作、畸形、产伤、颅内出血,重症贫血、颅内感染;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酸中毒等。 高危儿的风险有哪些? 高危儿存在运动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协调注意能力差、学业困难等潜在危险。早产目前已成为脑瘫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按照我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早产儿计算,每年我国新发生的由早产所致的脑瘫患儿达2.9万名。 什么是高危儿随访和管理? 高危儿定期到医院随访,接受各项评估和神经发育指导,一方面利于早期发现神经发育偏离正常的儿童,及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从而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轻伤残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尽早评估出处于正

常发育范围内的孩子,有利于缓解整个家庭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通过适当的指导促使孩子达到最大发育潜能,针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的随访和管理已日益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新重点。 应建立三级网络筛查高危儿脑瘫 应由有资质的市级医疗机构牵头对其辖区内的区或县,乡或社区的医疗机构或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建立市、县、乡三级筛查网络。 脑瘫的发病率大约为千分之二,徐州市每年新增脑瘫患儿大约200人。目前评估脑瘫患儿的方法在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欠缺,如需要评估婴儿抬头、翻身的情况,起码要等到出生后3个月,评估行走能力更是要等到1岁。有些脑瘫患儿在1岁左右就已经出现肌肉、关节变形,所以越早发现越能提高他们今后的生存质量。 目前最新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方法能更准确地提示患儿的神经损伤,一段婴儿扭动身体的录像就能说明问题。同样是扭动身体,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正常孩子的动作很流畅,而脑瘫患儿则表现出类似痉挛的抖动,而且会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单调的动作。医生通过评估,能及早发现患儿,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这能有效缩短患儿与正常孩子之间的差距。 据了解,母亲生育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35岁、怀孕3个月内有感染史或药物应用史、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婴儿脑瘫,覆盖市、县、乡的三级筛查网络会将这类高危儿纳入管理范围之内。

高危儿体弱儿登记表示范.docx

姓名XXX性别女 家庭住址 是否是 日期诊断 高危儿 出生情况√早产、低体重 6.6 (满月) 7.8 天 8.9 X天 9.10 X月+ T 10.10 X月+ T 西安市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登记册-1 出生日期父亲姓名母亲姓名 电话 随访记录转归情况 (建议一定要有保健宣教内容)痊愈好转流失其它 孕32 周出生、出生体重 2050g,身长 45cm 新生儿出生情况(见孕产妇分娩手册) W2900g (评价 )H50cm (评价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加强营养少量多餐 √ 注意护理每日做抚触婴儿操晒太阳服伊可新 W3860 g (评价 ) H53.5cm (评价 )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加强营养继续 每日做抚触婴儿操晒太阳服伊可新√ W4980 g (评价 ) H57cm (评价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加强营养继续做 抚触婴儿操√ W5790 g (评价 ) H59.5cm (评价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加强营养继续做 √ 抚触婴儿操 W6500 g (评价 ) H61.7cm (评价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 √ 低体重痊愈的标准为体重评价达到中偏下两次

姓名 XXX性别女家庭住址 日期是否是 诊断高危儿 出生情况√新生儿窒息 西安市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登记册-2 出生日期父亲姓名母亲姓名 电话 随访记录转归情况 (建议一定要有保健宣教内容)痊愈好转流失其它新生儿出生时情况体重、身长、脉搏、呼吸、评分、有无黄疸等 检查日期这些地方都可(满月)以记录 检查日期 ( 2 个月) 检查日期 ( 3 个月) 检查日期 ( 4 个月) 检查日期 ( 6 个月) 检查日期 ( 8 个月)体重身长视听反应肌张力加强营养注意护理 每日做抚触婴儿操晒太阳服伊可新 W H视听反应肌张力竖头抬头情况加强营养注意护理 每日做抚触婴儿操晒太阳服伊可新神经系统筛查情况(未见异常) W H视听反应肌张力竖头俯卧抬头度数能否转头寻找声源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加强营养继续做抚触婴儿操晒太阳服伊可新 W H视听反应肌张力俯卧抬头抬胸能否转头寻找声源及翻身 有无异常姿势神经系统筛查情况保健宣教内容 W H肌张力俯卧抬头抬胸能否翻身独坐?有无异常姿势能否伸手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保健宣教内容 W H肌张力能否翻身独坐有无异常姿势 结案 神经系统筛查未见异常保健宣教内容 未见 异常 未见未见 异常异常 未见未见 异常异常 未见未见 异常异常 未见未见 异常异常

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

附件1: 省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试行) 为了依法管理母婴保健工作,全面提高孕产期保健技术,格规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转诊,使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确保母婴平安。依据卫生部制定颁发的《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孕产期保健工作规》,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 高危妊娠定义:妊娠期某种病理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新生儿或导致难产,称高危妊娠。 通过系统的产前检查,尽早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早给予诊治,以不断提高妊娠管理质量的“三率”(包括: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妊娠随诊率、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这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的重要手段。 一、工作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省卫生厅负责对高危孕产妇工作进行管理及相关标准、规的制定,并指导全省开展高危孕产妇急救转诊工作。 2、各市(州)卫生局根据《省高危孕产妇管理规》制定本辖区的实施办法,并负责辖区高危孕产妇急救转诊工作的管理、监督与指导,按照《省孕产妇急救中心设置标准及管理规》,设立完善孕产妇急救中心。

3、县(市)级卫生局根据市(州)级制定的实施法,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设立县(市)级孕产妇急救中心,组织和调配县域医疗急救资源,协调各相关单位开展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确保高危孕产妇转诊通道畅通。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1、省、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分别负责指导和规市(州)、县(市)级高危孕产妇转诊网络建设、业务管理,组织对市(州)、县(市)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并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每年负责组织两次死亡孕产妇及危重孕产妇评审工作,并写出分析报告及反馈资料。 2、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县(市)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进行指导和管理,负责指导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组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村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死亡孕产妇及危重孕产妇评审工作,并完成分析报告及评审总结。 (三)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1)及时发现孕妇,做好早孕登记,进行早孕保健指导并初筛高危因素,疑有高危因素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2)建立围产保健手册,手册由孕产妇保管,并应随身携带。开展产前检查时,医疗保健人员应查阅手册,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发现高危因素及时上转。 2、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