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ZT不妨学学: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佚名

独门养生法:自疗方法,缓解疼痛

王瑞麟老人认为,练功到一定程度,能使人体阴阳平衡,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目的。比如他摸索出的“三宝功”的补法、泻法、和法,都是通过气息调理,来缓解疼痛的。

具体点说,补法吸气长,呼气短,可以缓解心前区因供血不足引发的疼痛;泻法吸气短,呼气长,能缓解痉挛性疼痛;和法是平呼平吸,可缓解一般疼痛。

他说,自己患有胆结石病,以往每年发作一两次,每次发病腹部疼痛难忍,出汗、恶心、呕吐。这时他都采用泻法运气,同时用两手随呼吸上下按摩腹部,等腹内出现肠鸣音,疼痛就消失了。不过最近一年多,他用大叶金钱草100克,鸡内金15克煎水喝,没有再犯病。

一年前,他随小女儿一家到北京旅游,十三陵、长城都去了,玩得很高兴。哪知回家腰背痛,彻夜难眠,一咳嗽疼痛更剧烈,吃药不管用。他就躺床上练功,深呼深吸,脚心涌泉穴吸气,头顶百会穴呼气,同时默念24字口诀(见上期《夕阳正红》)。这样练了半个月左右,疼痛消失了。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练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止痛目的。”他总结说。

三餐如何安排:吃饭定时,餐餐八分饱

谈到饮食养生,王瑞麟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胃肠蠕动差,关键是吃饭定时,每顿七八分饱,不过量。

老先生不爱吃肉,他说:“牛被杀时很伤心,会流泪,猪被杀嗷嗷叫,很气愤。医学研究证明,此时它们体内会产生毒素,加上饲料污染,吃多了会积毒成疾。”

“你看那鸡下蛋时,咯嗒咯嗒叫,是高兴的;给牛挤奶时,牛是安详的。所以我认为吃蛋喝奶更安全。”

他每天三餐的安排是这样的:早餐200克奶,两个煮鸡蛋,半个馒头,一个西红柿。

中餐不讲究,包子、馒头、炒菜,什么都能吃。

晚餐除了包子、青菜,他还要喝鸡蛋甜汤:1个鸡蛋,1把白面,打在一起,呈糊状。

倒进开水锅煮出来,黄黄的,香香的。

老人的大牙很好,没掉一颗,啥菜都嚼得动。他说,70多岁时,他前面的牙掉了3颗,原因是牙龈萎缩。后来他学父亲的方法,用毛巾或手指蘸盐刷牙,这往后十几年没再掉过牙。

心态如何调理:学会放弃,责己养心

在王瑞麟简陋的小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米兰的幽香。谈到养生,他拿出自己的《长寿经三字经》书法:

别着急,莫生气。脑要用,心要静。私无争,喜均衡。欲长寿,必运气。

他解释说,第一句最重要,“气”为百病之源。美国科学家进行过一个试验,通过一支玻璃试管收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是,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愤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当把这种紫色水注射到实验鼠身上,几分钟后,实验鼠就死了。结论:动辄生气的人很难长寿。

王瑞麟说,他推崇的是“责己养心”法。即不要老想着别人对不住自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把张三李四都谅解了,不愉快的事都忘了,就不会生气了。

第二句说的是老年人要用脑,脑会越用越灵。退休这三十多年里,他每天三四点钟起床,看书、抄写《中华本草》、练功,至今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与人交谈三四个小时不累。心静就是要学会放弃,不该管的事不管,不该操的心不操,这样才好养病。

第三句他深有感触。他说,有个银行的科长来找他时愁眉不展,说这次晋级又没他。王瑞麟问他,你当了几年科长?他说当了十几年。“我说你当了十几年科长,人家一天也没当,你沾大光了!”这人一听,茅塞顿开,三服药没吃完,病就好了。

最后一句是他的亲身体验。57岁时,他得了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房颤,因心脏停跳两次下病危,心想必死无疑。后来他调动内因,通过活动运气使气血畅流,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他不仅血压、心功能正常,就连白内障都不治而愈。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他所练的“三宝功”。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孙思邈是我国着名的医学家,他在有生之年不仅编制了着名的《千金要方》,还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养生之道!那么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方是什么?他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101岁的高龄。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1、精神: 他认为一个人要“得长生”就应该做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他有一首诗云:“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他还有一首《摄生咏》:“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嗔……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2、饮食: 他提出了三点:一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少食每顿不过饱,不暴食。二是“厨膳忽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即饮食要清淡,多菜少肉,少食油腻食物。“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饭后用手轻摩腹部,可促进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强化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 3、运动: 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人老“常须小劳”,并指出:“养性者,不但饵药……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其意思是人要预防疾病,就应该经常活动筋骨,加强身体锻炼。人要长寿,主要不是靠药物来维持,而是经常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和血液循环正常运行无阻。做到这一点,虽不用药物,也可以健康长寿。 附:千古药王—孙思邈 中华文明五千年,英才辈出。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欢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之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去太白山

古人养生长寿的十大秘诀(图文)

古人养生长寿的十大秘诀(图文)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按摩头部 成书于春秓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

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是第二心脏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

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 长寿的秘诀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长寿的秘诀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长寿的秘诀,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长寿的秘诀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 1、心态平和 在我们接触的多位长寿老人中,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心态平和、积极乐观的人。不管家庭条件好还是坏,也不管生活水平低还是高,他们始终都能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良好心态。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黄妈妹的百岁老人,我们去她家探访的时候,看见她家里陈设简陋,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器,物质生活水平很一般,但是站在我们面前的黄妈妹老人,却始终笑眯眯的,对生活的满足溢于言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这种满足是完全发自内心的。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吃喝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该经历的风雨也都经历了,对什么都很淡然,看开了。 长寿的秘诀

2、保持适当的体力劳动 我们所拜访的每一个长寿老人,几乎都没有完全脱离体力劳动。曾经在一个村里碰到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脸上虽然已经布满了老人斑,但仍旧拎着大半桶水去地里浇菜,身手仍然很敏捷,体力也很好。 按照当地一位研究巴马人长寿之谜的人的说法,这些巴马老人,一生都在劳作当中,虽然辛苦,但是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身体机能没有因为年龄变大而迅速地衰退,这是他们能够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这不正印证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吗?所以说,现在的城里人,运动太少,劳动更少,要想长寿,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注意才是。 3、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与长寿也有密切关系,这也不难理解。家庭和睦了,才会不生气,生气不但伤心,而且伤身体,俗话说,百病皆生于气,如果家里天天吵吵闹闹,永无宁日,作为老人,不但很难保持一颗平静而宁和的内心,而且还会因为心情郁结、沉闷,导致疾病的发生。在我们接触的巴马长寿老人中,家庭都是和睦美满的,夫妻之间很恩爱,晚辈很孝顺,长辈也很能体谅晚辈,大家互敬互爱,过着平凡而充满快乐的日子。

50个经典中医养生方

50个经典中医养生方 所谓的中医养生秘方,都是我们日常中都能看到的药物或者食物去配合而成的成本低,效果好的中医养生疗法。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中医50个经典的中医养生秘方吧!大家不妨将之收其藏。 1.牙齿变白 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 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怎么醒酒 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 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样去除口臭 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哑了怎么办 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两去皮的松树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调勺涂抹。 8.牙痛绝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9.鼻子流血怎么办 当鼻子大量流血时,患者放平躺下,将鼻眼相反的手高举,穴位自动封死,血立即可止。 10.鱼刺卡喉 用陈醋漱喉部,然后慢慢咽下,反复几次即可治愈。 11.脚气小窍门 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化,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12.病后耳聋、耳鸣 大蒜味猫鼻猫自尿。猫尿滴耳三次一次两滴可根治病后耳聋。耳鸣可将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连吹三次可治耳鸣。 13.控制糖尿病新方法 新鲜玉米粒一斤。加水适量煎煮,至玉米开花后分四次,每天喝一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肿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别好。 14.睡觉打呼咬牙 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15.脚臭、脚出汗 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10分钟3-4次脚以后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个月。 16.癫痫(羊角疯) 蚯蚓一条,白矾半两放入大碗中用开白水冲开。一次一碗晨起空腹,连喝十天。 17.口腔炎症 每天早晚吃梨一个,慢慢咽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转。病情严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疗。 18.冠心病 黄豆50克,煮熟加食盐适量多吃连吃3-4天,此方对控制冠心病不发展,特别理想,犯病以后再用此方。 19.治偏头痛窍门 用白色的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达速效,头不痛就不用再贴了,此方主治头晕脑涨。 20.治痔疮偏方 尿素三两放盆中开水冲开后将毛巾放入沾湿后拧干放凳上腾。一次十分钟一天三次,边腾七天。可治内外痔,便血脱肛。 21.急速催奶 芝麻炒熟,加入盐少许,最好是产前10天就开始吃,进餐时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来的越快。 22.治失眠小窍门 将大葱白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睡,连续几天可根治,常年睡不着觉者,边疆治疗5天便可去根。 23.心脏病

长寿秘诀是什么 几个简易养生法让你活到99

长寿秘诀是什么几个简易养生法让你活到99 千百年来,大家都在寻求长寿秘方,其实不用辛苦寻找,日常多注意养生,就能轻轻松松长寿。接下来小编盘点了14个简单易做的养生方法,可以让你轻松活到百岁。 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1. 裸体照镜子 光着身子在镜子前好好检查一下身体,这有助于及早发现皮肤癌等疾病的早期症状。自我检查应涵盖从头到脚全身各部位,包括头发、指甲和口腔。 2.尽量避免照X光 X光会产生一定的辐射,是否会对人体构成长期危害,目前尚无定论。不过在此之前,最好还是少接触X光照射,尽量减少出差和旅行时在机场等场所被设备扫描的机会。 3.扔掉高跟鞋 心脏病、认知障碍症、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衰老加速等退化性疾病都与炎症密切相关。鞋子不舒服容易导致脚部炎症,进而影响全身健康。女性每天穿舒适的鞋子是减少炎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4.早餐喝杯咖啡 适量饮用咖啡或茶有益健康。但喝得时间段要注意,睡眠不好的人最好选择早晨喝咖啡,下午四点后喝咖啡有可能会影响睡眠。需要注意的是,早晨喝咖啡也不要空腹。 5.每天定时定点吃饭 三餐准时是减轻身体压力的最佳方法之一。经常错过固定的吃饭时间,除了饥饿之外,还会增加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导致体重难以控制,从而增加致病风险。 6.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防止流感,更有助于降低罹患肥胖症、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几率。 7.能站着就别坐着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久坐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早亡危险。研究还发现,每天锻炼2小时无法抵消22小时久坐的危害,所以,尽可能地减少久坐。 8.时刻保持良好的体态 无论是坐、立,还是行走,都避免无精打采。不良姿势不仅会导致脖子和背部问题,而且会引起头痛、关节炎、血液循环不良、肌肉疼痛、呼吸困难、消化不良、便秘、关节僵硬等诸多问题。可以尝试练习瑜伽、普拉提等运动,有助于保持体态。 9.偶尔服用阿司匹林 大量研究证实,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偶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需有医生建议),还可使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降低46%。但服用阿司匹林应根据自身肠胃情况并征得医生同意,以防止胃出血等副作用。 10.尝试冷冻果蔬 新采摘的果蔬营养最佳,但如果买不到这些果蔬,建议选择冷冻水果和蔬菜更好。冷冻果蔬比一些采摘后长时间运输和存放的果蔬储存更多营养。 11.避免恶补维生素 近几十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大量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弊多利少,会阻碍人体自身抗击自由基的能力,进而增加疾病危险。 12.生孩子 研究发现,生孩子的人比不生孩子的人长寿几率更大。其原因是,将孩子养大成人迫使父母保持活跃的生活,在心理上也是更大的挑战。 13.每天一杯葡萄酒 适度饮酒(尤其是红酒)可减少心脏病风险。男女每天饮酒量分别不超过2杯和1杯。

男人长寿必用的5个养生秘方

男人长寿必用的5个养生秘方 一:呵护肝脏少喝酒 男人对肝脏的伤害,首当其冲就是酒精。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每天酒精量达160克以上者,10年内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为92%。因此,护肝先从戒酒开始,除少量红酒,白酒啤酒都不宜多饮。吃蔬菜。三餐安排突出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地位,对延缓肝脏组织老化,肝细胞的修复、更新与解毒能力大有裨益。此类食物包括蛋类、鱼、禽、豆制品、动物肝脏等。 二:保卫前列腺多吃葱蒜、喝红酒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大蒜或葱的摄入量超过10克的人,比摄入量少于2克的人患前列腺风险降低50%。另外,每天喝一两杯红酒能帮助男性减少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和谐规律的性生活则能疏通前列腺血管,因而起到前列腺保健的作用。 三:绕开肺癌首要条件是戒烟 有研究显示,30岁以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降低90%,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也会降低一半。多吃坚果。坚果富含元素硒,尤其是开心果。开心果中的维E也可以保护肺部,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四:关照结肠少吃肉 威胁结肠健康的因素依次是:吃肉过多、缺少运动、膳食纤维摄入较少。保证每天充足的蔬菜和谷物摄入很有必要。比如,可以在做米饭时添加一些粗粮,争取占到总量的1/4。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芹菜、韭菜、白菜、萝卜、小米、大麦、燕麦等。徒步运动。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防止食物在身体里逗留过长的时间。徒步方法很多,晨跑以及下班步行回家都是不错的方法。 五:强壮肾多喝水多吃蓝莓 英国肾脏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如果你每天至少喝两公升的水,那么你得肾病的几率就会降低80%。蓝莓中则富含一种可以抑制细菌在膀胱组织附着的物质。按摩强肾。腰为肾之府,常做腰部按摩,可预防中老年人因肾亏所导致的腰酸背痛等症。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至腰部,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

防病养生顺口溜

防病养生顺口溜:衣服早补补丁小,有病早治痛苦少。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生活一懒生百病,日子一勤生百巧。 养生2008-03-20 00:19 阅读222 评论11 字号:大中小防病养生顺口溜:衣服早补补丁小,有病早治痛苦少。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生活一懒生百病,日子一勤生百巧。 健康俗语:大葱蘸酱,越吃越胖;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腹中乱塞;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名人养生乐观篇!喜怒无常就会损害健康,邓小平曾回答国外友人说:“长寿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冰心也称自己长寿只因四个字:心情舒畅! 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 名人养生运动篇!俗语说“人老先老脚”,文坛寿星巴金先生平常就有散步习惯,伏案写作时也会不时停下来,随意走走,活动一下腿脚。 用自己的闲钱炒股!这是最直白又最简单的至理名言,借贷炒股甚至拿养命钱炒股,弄不好会要了你的命。 元宵节快乐!元宵富含糖,每次勿吃太多,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吃;元宵宜现吃现买,久放易变质;油炸元宵时可扎一些小孔,能防止元宵爆裂。 室内养花勿太多!通常12-16平方米的空间内,大型观叶植物不要超过三盆,室内花多味浓易缺氧致胸闷,花粉刺激能诱发呼吸道炎症。 晚餐长期“三过”危害多!过饱易使人失眠多梦;过晚易患尿道结石;过荤会使胆固醇增高,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科学调理春季生活:适当春捂,缓慢减衣;合理起居,保证睡眠;睡前泡脚,饮食清淡,可适当吃些山楂制品消食开胃,喝茶、吃水果可降内火。 菇类不但提升免疫力,对保护牙齿也有帮助!其所含香菇多醣体可抑制口中细菌制造牙菌斑,

老中医养生治病顺口溜

老中医养生治病顺口溜 导语:老中医的养生治病顺口溜超实用(图)。一些最常见的疾病,有时只需要轻松的揉一揉按一按,甚至食疗饮食就能治好。像令人生畏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哮喘等等,都可以有效治疗预防,只需要你记住老中医传授的这些养生治病顺口溜,就可以轻松治疗,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地,很值得你收藏哦。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 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可。

百岁老中医教你八个养生秘诀

百岁老中医教你八个养生秘诀 *导读:现在很多人都追求延年益寿,到底怎么才能做到呢?百岁老中医来告诉你: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等。 干祖望,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他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

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世界长寿之最及李庆远《养生自述》

世界长寿之最及李庆远《养生自述》 历史记载中国长寿状元活了443岁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福建的陈俊,生于唐朝,死于元朝,活了443岁,创造了一项至今尚无人打破的长寿记录;高僧慧昭曾活到290岁;唐代医学家甄权、王冰和药王孙思邈,百岁高寿仍能出诊治病和著书立说。巴基斯坦部落首领穆罕默德。阿齐夫活了180岁,他父亲曾活到200多岁。匈牙利一对夫妇,丈夫叫约翰罗文高寿172岁,妻子叫约翰沙拉也活到164岁,他们曾共同度过了147年的恩爱生活。英国农民托马斯。帕尔一生中经历了9个国王,活了152岁,当他被宫廷召到首都后病死,据说死于饮食过度。另一个英国人叫弗姆。卡恩,竟然经历过12个英国国王,死时已达209岁。日本有个叫万部的农民,194岁被天皇召见,当时他的妻子已173岁,儿子155岁,孙子105岁,堪称长寿之家。在当代人中,土耳其人托罗。阿加活了156岁,他的一个儿子也活了90岁。原苏联有个农民叫罕默德。埃瓦左夫活了152岁,他有23个儿子,其中3个都超过100岁。据说他147岁时的照片被视为高寿人象征而制成邮票。我国在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百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人,其中最高龄者达155岁。这些长寿老人都曾活到一百岁至几百岁,证明人类是可以活

到100岁以上的。 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 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161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长寿242岁,妻221岁,儿196岁,儿媳193岁,孙子151岁,孙媳138岁。中国中医学者李庆远,1933年去世时256岁。 以上证明,人活到百岁、甚至二百岁已成就,无可非议。 有关陈俊的故事:据清代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 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高寿,秘诀就在于“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十位高龄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 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 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 0分钟。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 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我吃的膏方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 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他每天都会吃2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 长寿秘方:路老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吃生姜,认为生姜配合红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 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唐由之(85岁,北京中医眼科名家,曾为毛泽东主席做金针拨障术) 长寿秘方: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一个豁达、平和的心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思考,让脑子经常运动。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的午休。 李振华(87岁,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 长寿秘方:李老从医60余年,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会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书法养生,调养性情。 张琪(90岁,哈尔滨,全国中医肾病首席专家) 长寿秘方: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要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粗茶淡饭或者饥饿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张学文(76岁,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中最年轻者)

四十五岁以后的养生长寿秘诀

四十五岁以后的养生长寿秘诀 四十五岁以后的养生长寿秘诀...(健康养生) 十个“一分钟”长寿不是梦;45-75岁养生20诀;闭目养生13式... 十个“一分钟”长寿不是梦 1.两手对搓一分钟。手掌快速对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经络穴位可通六经、强化内脏、调和阴阳之气。可治疗肩痛、眼睛疲劳。 2.手指摩头一分钟。手指由前额深摩头顶至脑后,以每秒2-4次的速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使发根得到充分营养,头发黑且光泽。 3.轻揉耳轮一分钟。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热,舒适为止。有通经散热、保健听力的作用,尤其对耳鸣、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4.转动眼睛一分钟。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30次,可提神醒目,有强化眼肌、防治慢性角膜炎、近视眼等功能。 5.拇指揉鼻一分钟。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祛风雍塞,开肺窍,对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对心脏病、动脉硬化症都有防治功效。 6.叩齿卷舌一分钟。轻叩牙齿,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增加其灵敏度。 7.轻按肚脐一分钟,用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揉摩肚脐,可通畅胃肠之气,促进消化吸收。 8.收腹提肛一分钟。反复收缩,使肛门上提,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 9.伸屈四肢一分钟,仰卧时血流缓慢,血液存留四肢过多,通过伸屈运动,使血液迅速回流,共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与血。 10.蹬摩脚心一分钟。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等均有疗效。 45—75岁养生20诀 45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在人的一生中很关键,即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又是从中年走向老年的过渡期。因此,这个时期的养生更应引起重视,生活习惯更应讲究。几点拙见供中年朋友们参考。 1、测体重:要注意体重,过于肥胖会减少你的寿命。可采用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即用身高的平方除以体重,所的数据如超过25,即为超重。例如,你的身高是1.70米,用1.70x1.70,结果是2.89。如果你的体重是75公斤,用75除以2.89,结果是25.95(正常指数是20—25),则你的体重超重。 2、不吸烟:吸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据有的医学专家说,在40岁至65岁间死亡的人,有30%是因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因吸烟而患肺癌、支气管炎的占总患病人数的9%,有20%的吸烟者患心力衰竭。但如果在50岁前戒烟,你仍可恢复健康。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经济的高度发展,带给人们的出来越来越好的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而这些生活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的五脏出现问题的根源。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我们的五脏呢?下面咱们让中医来给咱们说说吧! 中医认为,人体的脾胃、心、肝、肺、肾这五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影响着。中医养生坚持天人合一,注重对我们的五脏进行全局性的调理,通过调理使得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调和。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一、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都是很重视对脾胃的养生。《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也就是说我们的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还有就是,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如果度过思虑就会伤害脾。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只活54岁就死了,那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衰弱、不思饮食。最后死于气血生成不足。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

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八法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健康长寿是大众的愿望,而健康长寿的当代名老中医无疑又是公众养生的楷模。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自身是中医养生方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对养生保健有着独特的个人经验和心得。他们的养生方法也更适合当前的社会文化生活,更贴近大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当代名老中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搜集其个人养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纳入养生经验调查的全国名老中医共119位,其中七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为(75.43±7.44)岁,中位数为73.5岁,其中男性51位,女性7位;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包括了50多个城市或地区。 研究者首次对当代全国名老中医群体的养生观和养生实践进行分析及系统全面的总结,所得的名老中医的养生主张与自身践行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研究显示,名老中医的养生主张与自身养生实践基本一致,提示名老中医在养生观的指导下,将有效的养生方法付诸实践,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亦为公众的养生保健指引方向。以下是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秘诀。 一、心态平和精神内守 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名老中医提倡修性养神,并自身践行修性养神的方法;在心态调节方面,大多数名老中医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宁静,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养生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多年来,此经文一直被历代众医家及养生家奉为最高养生原则。当代全国名老中医在这一原则的认识上可谓高度一致,在问卷之外,其自身总结的养生经验中几乎都对这一养生原则进行了不同程度或不同角度的阐述。如国医大师周仲瑛即提出“平衡心态,宁静致远”的养生原则,可见保持心态平和是养生的关键。而干祖望老专家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原则中“童心、龟欲”四字道出了养心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 至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具体方法,推荐“静坐”养生法的名老中医也占一半以上,并有约三分一的名老中医将静坐和“存想”,作为自身精神修炼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国学教育论文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 文/ 罗良成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 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息”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滋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食补。气虚的人最要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气,多吃水里生的,如鸭肉、海参、甲鱼等。养阳要吃牛羊肉、鸡肉、驴肉、韭菜等。春天要养肝,多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但要少吃香椿、香菜,以防过敏。夏天吃点苦能去心火,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坚

老年人养生长寿的秘诀

老年人养生长寿的秘诀 一、情志开朗,恬淡虚无 情志影响寿命,情志开朗,豁达条畅,是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当然,所谓恬淡虚无,并不是指“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所作为”,而是让人保持乐观情绪,不应为个人名利患得患失。要做到“六少一多”。即少怒、少郁、少忧、少悲、少恐、少惊,多乐,但不急乐、大乐。并要正确看待生老病死,有病应及早诊治,不要终日惶惶。 二、当有喜好,但不入迷 人老之后,当有一两种或多种喜好,这对于发展情趣、寄托感情、安排生活都是有益的。老年人的喜好,应符合老年的生理特点,以“静大于动”为好。如栽花种竹、书法绘画、吟诗作词、读书钓鱼、下棋集邮等,也可看看电视、电影等,多看一些娱乐节目。如体力较好,亦可适当地去旅游,陶冶情操。但喜好不论是一种或多种,切忌入迷。入了迷,势必劳神耗力,对健康不利。 三、性欲要节,养精宜足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可见节制性欲,保藏肾精的重要了。不过,节欲不等于禁欲,老年人可根据自已年龄及体质情况适当合房。

但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症者,更要慎房事,最好能求教于医生。 四、睡眠卫生,亦要讲究 睡眠是人脑休息的最好形式。老年之后,肾虚心弱,更有赖于睡眠以修养。首先睡眠时间要掌握好,古人有“睡子午觉”的说法,意思是夜间零点和午间12点都应当在睡眠中,当然不可太机械。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应满足8小时。年龄高者可适当减少。其中午睡在一小时左右为宜。其次,睡眠姿势也应讲究,提倡“卧如弓”,最好是右侧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弯曲。老年人的床铺不宜太软、太高,枕头可稍高一点,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此外,睡前不可饮酒、吸烟,尤其不要有过分的情绪波动。切忌饱食或郁闷后睡眠。 五、适量运动,掌握恰当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长寿。用适量的体育活动来调节各部机能,疏通经络,活血理气,对祛病延年是有益的。但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因人而异,一般每日早晚各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以运动后不感或微感疲乏为宜。老年人最好多人在一起锻炼,以便互相照顾。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肺心病等病者运动时要特别注意,最好能请教于医生。 六、饮食有节,切勿偏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