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家中竖起榜样,校内多点引导

————转向行为背后之学生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摘要:基础教育的任务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在学校生活中仅仅是关注于学习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应走进孩子的心灵去亲探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本论文就本人在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见习一个月期间碰到的小Z为案例进行转向行为背后的观察分析报告,得出该类问题学生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与关注的结论,并对未来教育合力的巩固与发展进行呼吁。

关键词:行为异常,教育合力,关注

案例:小Z,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四年级二班一名男学生。不过多注重自己的外表或者自己的形象,会用小事情找老师撒娇,能够立刻掉眼泪,会故意装自己很柔弱,同学轻轻一碰然后表示自己很疼,并故意哭闹引起老师注意。早自修期间整理课桌会花费很多时间,喜欢磨蹭,并将自己整理过长的原因归结于同学不让他整理。学校课程中,小Z各科课程也明显弱于其他同学,语文学习中他应该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字写的很不美观,作业或作文对他很有难度。数学老师也经常在课下看牢他去写作业,尽管教师在旁,他依旧写的很慢并很多不会写。在课堂上,小Z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但是为了奖励得分而举手较多。课后,除去有关学习的事情,也很愿意帮助老师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很乐意帮助老师管理自修秩序,乐于帮班级中餐分饭,并不会出现欺负同学的等挑性行为的事情和同学友好相处。

正文:

小Z是本人在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一个月见习期间认识的一位四年级二班男学生,由于行为存在某些特殊性并与本人真实接触中多次发生这种特殊性行为引起我的注意。有一次小Z因小事去找科学老师撒娇,科学老师回复的是:“你继续演,你继续”,进而得知部分老师称他为“奥斯卡奖得主”,就这样引起了我对他的进一步关注。

第一次转向:揭示真相——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部分需要的缺乏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关注是人的本能。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更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尤其是当他们进入学校,与同学在一起时,这种心理需要就更加明显。小学生在班级中会想尽各种方法向老师和班级中的同学表现和展示自己,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学生在“追求注意”的时候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他们会向同学或者老师炫耀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水平,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他们都希望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神

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但是当这些不顾其他事情追求“注意”的学生发现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班级里的其他同学,而且自己的表现不足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关心时,他们就会想办法通过一些“非常手段”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该类学生通常从归属与爱的需要层次开始便没有得到满足,多由于父母陪伴不足、教师关注不够而造成性格较自我、孤僻的倾向,学习动机不强而导致兴趣不均衡。不满足于现状的他们想要争取与别人相比较之下自己缺失的那份关爱,逐渐在行动上演变成一种不合适,多表现为恶作剧、惹事端以求吸引人的注意。不仅如此,该类学生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并让集体认识到他的重要性,常在恶作剧、惹事端的同时会为集体中积极做事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得到一种归属的需要。但限于自我认识发展尚未完善,他们并不会采用最好的方式表现自己,往往由于心切又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而出现有别于其他儿童的问题行为。

就像我遇到的小Z很喜欢撒娇,但是并不是说对所有人都撒娇,他很是喜欢对自己的老师撒娇。一次体育课下课后,天气炎热,很多同学回来后都会到自己的座位上拿水杯去打水补充能量,他却唯独跑到实习老师的办公桌旁并告诉老师说:“老师,我的腿快断了,我走不动了,我的腿快断了。”我让他回到座位上休息就会缓解疲劳感,但是他仍旧在我旁边说自己腿断了,走不动了。久而久之,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甚至有时跟我撒娇,因我不给予理会会立刻跪下来抱住我的腿。

一次自习课,他后面的同学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指,他就哭了,表示自己的手指头都要断了,疼死了,然后向我打报告:“老师,X欺负我,他把我的手指头弄疼了”。需要老师来安慰才能止住眼泪,不再打扰课堂秩序。他周围的孩子也告诉我说,他很容易疼的,一碰就会疼的。也有孩子告诉我,他是装出来的。他会否认自己是装的,说自己就是很容易疼,很脆弱。

一次足球比赛观摩课中,他被同学不小心推了一下还是怎样,待我关注到他时,他就躺在地上抱着膝盖滚了一滚。我连忙询问他状况如何,他表示自己的腿不能动了,眼泪还在掉,头和衣服上沾满了泥。我扶起他,并让他慢慢尝试动一动,但是他就抱着自己的腿跳着跳着走。脚不能动的期间一次,一个有趣的事情大概吸引他了,上一秒还在抱着的腿立马能够走动并能跑来跑去了。

以上三个小例子都能明显发现小Z同学是会做出一些引起老师关注或者是直接去找老师索要关注的事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该类学生会产生某些区别与其他身心健康成长孩子的特殊行为,却意识不到这种行为会妨碍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干扰或伤害其他学

生的正常学校生活。

第二次转向:个人背后的原因——父母陪伴不足与引导缺失小Z这样的行为引起了我对他深深的好奇,于是就在课下和班主任去了解他的事情。得知他的父母忙于工作,在家的作业通常是由家教负责的,每次放学回家也都是由爷爷来接的。我想家长忙于工作忽略对孩子的陪伴是使他有这种特殊的行为的最主要原因。虽说有祖辈的关爱,但是每个人的身份不同给予的关爱也是有不同的定位,爷爷的爱不能取代父爱母爱,一个孩子一生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给予的爱与关怀。在生活中家长也没能及时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去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才会有拖拉时间做事慢慢吞吞并将自己的行为归结到别人身上或为了索取老师关注而故意做出的各种行为。

虽然他在功课上属于学困生,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是个负责有爱心的老师。见习期间的班主任真的是一个、、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能将孩子一视同仁的老师。每次作文,小Z都会是最后一个完成,甚至会拖到更久,老师会把他单独留下来看着他写作业,但是并没有侮辱性的语言,更是会在生活中亲切的喊他“阿Z”。这个孩子并没有因为自己各方面弱于同班同学出现否定自己的现象,但是他仿佛也有点过于享受每次待在老师身边写作业。他大概也真的是因为无人关注而导致学业不济,更是在学业不好的情况下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我想,这是小K在缺失父母之爱后想在教师身上找到关注的一种潜意识行为。

见习期间,每次遇到他和我撒娇的情况,我不是一味的顺从着他,而是会和他交流,告诉他哪些事情可以撒娇,哪些事情不需要撒娇应该好好地和老师交谈。就这样每一次经历他问题的出现,我都会和他好好聊一聊,比如同学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一步一步的引导他用合适的方法去做事情。同时我也会给予他正面的表扬以及对他正确行为的肯定,也会暗示他老师是期待你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就这样,慢慢的,他的无厘头撒娇行为越来越少了。我想,小Z的世界已经开始变化了。暂时无法改变父母不能相伴的处境,但小Z也正在学会感受周围的关爱,一切都正往好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需要的,不过是周围人温暖的肯定。

第三次转向:教育合力有待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力健康不单单只是身体健康,更是心理健康。作为一个见习老师,我仅只能在见习期间对个别孩子进行深入的接触,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改变,但改变一个人是有一个持久的时间跨度。未来的他是如何,我并不能知晓。小Z仅仅是庞大问题行为儿童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若想要改变问题儿童的现状,实际上在于教育合力有待完善。

(1)家庭

如今,经济是不断地飞速发展,但是人们的经济压力却是越来越大了,因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缺少与父母的亲密接触与温暖关爱,是儿童心理问题的开始。但是家长们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却忽视了作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接触、最基础也是对孩子影响至关重要的陪伴教育。虽然生活很重要,但是对孩子的陪伴教育也需引起家长的注意。

(2)政府、教育部门

虽然政府教育部门对教育的关注教育一直居高不下,但对于亲子关系方面的教育问题,有关部分没有做好引导重视等问题,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只以为给孩子报各样的补习班在卷面成绩上有所提升便是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了。与此同时,当家长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想要有所改变时,却发现目前为止社会没法为他们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便造成了一种无奈。

(3)学校

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

虽说一直听说在倡行小班化教学,但目前真正做到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是屈指可数。现今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未来小班化教学需要不断增加授课班级与兴建学校,经济实力必须有所依靠与保障,因为,小班化教学,是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更大的挑战。

一直倡导由教学转向育人,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但是这些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字词让人家喻户晓,而这样落实下去的一线学校却鲜少有闻。学校改革仍需不断努力。

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学生行为发展的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个人素质也是有待提高,只有教师个人素质得到保障才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保障。此外,应试教育模式仍然方心未艾,过于重视成绩的整体形势给了学生很大负担。虽然现在一直在整改课程设置并进行教育改革,但已经深入人心的成绩决定一切让许多急切的家长也给了教师许多压力。

只有当家庭陪伴温暖、学校倾情教育、社会提供保障,形成坚固的教育合力时,问题儿童的群体才会慢慢减少下去。这群孩子需要的不是再多优越的物质生活,与人竞争你追我赶的吃力前进。他们需要的是家人亲密的陪伴,朋友温暖的关怀,教师亲昵的话语……仅是这普通的事情,这平凡的向往,但需要三方教育合力的协助与坚守。

参考文献:

【1】陆科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2013.

【2】鲁玲.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刘碧芳.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校医,2000,(04):292-293.

【4】鄂艳.解读我国小班化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1):12-14.

【5】徐瑞.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4. 【6】邓志祥,徐学俊.小学生冲动行为干预研究报告[J]. 健康心理学杂

【7】何秋菊.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 志,2000,(05):592-595.

【8】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04):103-107.

【9】孙玲.小学生有效课堂学习及其教学干预[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