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其中,运用地图说出,是一种感性认识,而运用数据说出,则是理性分析。从用地图到用数据,隐含的是一种认知的发展。“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即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能够记住具体数据(71%海洋,29%陆地)更好。 “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实际上是学生根据地图对海陆分布进行归纳所得出的具体结论。最基本的结论是海陆分布不均匀,还可以更详细: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附近是陆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常有学生会这样描述:北半球以陆地为主,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显然,前半句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首先,在说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之前,要给学生进行大洲与大陆、半岛和岛屿、大洋与海、海峡的界定或区分。其次,这个“说出”,有几个层次。最基本的,是能够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字;再高一点是能够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邻居”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最高层次是能够说出大洲和大洋所在的半球或者说出重要的经纬线所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显然,这些并不是一课时就能达成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加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图表、文字等资料,分析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够根据地图提供信息,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识别并准确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和海峡。 2.对比地图,通过简绘轮廓图,助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与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与答案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_71%__,而陆地面积仅占__29%__。地球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 2、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_蓝_色的,因此地球被称为“__水球__”。 3、南、北半球相比陆地面积大的是北半球。得出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北_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海洋__。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4、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__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5、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__大洋__洲、__南极洲__洲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北美洲___洲、___南美___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非洲__大陆、__南美洲___大陆。太平洋沿岸的大洲有__大洋__洲、__亚__洲、__北美___洲、__南美__洲、__南极__洲,北冰洋沿岸有__亚___洲__北美___洲__

欧洲__洲。 6、按面积大小写出七大洲的名称___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_亚洲___、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亚欧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34% 以上。 8、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9、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限为__乌拉尔__山脉__乌拉尔__河__大高加索__山脉___土耳其__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是__巴拿马运河_运河,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_山脉__、__河流__为分界限。亚洲和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南美洲和南极洲以德雷克海峡为界; 10、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洲处于同一个大陆的是 A.亚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C.北美洲、大洋洲D.欧洲、大洋洲2.图中所示大洲不与北冰洋相临的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 3.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B.白令海峡C.台湾海峡D.巴拿马运河4.我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也有相关防灾专题板报,如在楼房里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避震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就近躲在床下、桌下5.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及时抢救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D.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 6.下图为巴拿马运河,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A为北美洲 B.B为非洲 C.C为大西洋 D.D为太平洋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大洋洲 B.亚洲、太平洋 C.亚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 8.关于地表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D.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9.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要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同时要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10.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B.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或高架桥下 C.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11.下列海陆变迁的例证,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是( ) A.马尔代夫群岛将会消失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龙化石 C.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D.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 12.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人陆B.亚欧人陆C.南极人陆D.澳人利亚大陆13.下列属于亚洲与欧洲地理分界线的事物是() A.直布罗陀海峡B.巴拿马运河C.乌拉尔山D.苏伊士运河14.以下选项,哪一项不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 A.季节变化B.昼夜交替 C.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的变化D.昼夜长短变化 日本和厄瓜多尔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读日本和厄瓜多尔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的海陆面积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情态价值:学习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学生对它了解的并不多,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仪或看图,才能逐渐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有所认识。 三·重点: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四·媒体(教具): 地图册课本插图 五·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归纳总结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4` 师:你会在地图上确定方向吗?有哪几种方法? 生:思考后回答,有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网,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导言: 1` 同学们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这非常好.不过,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看一看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三>讲授新课: 地球?水球?20` 师:在地球上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它们各占多大比例? 生:结合插图2.1和2.2看书,总结说明。 1·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生:结合书中插图,看课文,分析总结。 2·海陆分布特点: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 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 师: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来完成下面的活动内容 <四>课堂活动: 10` 1·生读:人类探究地球全貌的历程 2·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你认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呢?还是应该叫水球? 生谈自己的观点,师给予鼓励。 <五>总结: 2` 师:学习了本节课,你认为重点应该记住什么? 生:总结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师补充 <六>反馈练习: 8` 1地球上海洋占地球表面的______,陆地占______. 概括地说,就是______海洋,______陆地. 2看图说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若干名同学看图回答) 板书设计

陆地与海洋教案

陆地与海洋 一、教材分析 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海陆分布大势、海陆分布特点是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基本因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进一步学习地理的背景性知识。陆地是目前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而海洋则是人类未来的生存所系,因此,本章节的内容在教材和学生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都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3)在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 (2)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拼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 (3)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大陆、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对世界地形图其他实例做出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四、教学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五、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等活动(观察、对比及感知、体验、动手)来获取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相关知识,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合作、小组竞赛、讨论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本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知识网络 [热点考点精讲] 1

欧洲 大部分介于 400N~北极 圈间 西:大西洋 南:地中海 北:北冰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 湾;岛:不列颠群岛。半岛:斯 堪的纳维亚、巴尔干、亚平宁、 伊比利亚半岛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 至北极圈间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南:墨西哥湾 北:北冰洋 北部海岸线曲折,世界第一岛: 格陵兰岛,半岛:拉布拉多半岛 南美洲跨南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 至500S间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北:加勒比海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 岛屿:火地岛 大洋洲 主体位于南半球低纬度 地带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岛屿多有三组群岛,另有新西兰 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洲 2 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位置特点跨4个半 球 全在北半 球 全在东半 球 全在北半 球 全在西半 球 跨4个半 球 全在南半 球 半球位置主要在东半球主要在西半球东半球主要在北半球主要在南半球 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南 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非洲、 南极洲和南北美 洲之间 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和非 洲之间 被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环绕 位置特点跨4个半球跨4个半球全在东半球全在北半球3.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海陆的变迁吗? 4.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地震吗?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 概念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课题: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表形态变化是漫长的,而且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可以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并能用实 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通过阅读示意图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 4、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 “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 法;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防灾,提高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 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和利用的手段也是永无止境; 2、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精神,体会人类对自然 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 二、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主要分布规律。 三、难点 1、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 3、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表形态变化、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示于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践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介绍典故“沧海桑田” [转承]:那么事实上我们的地球真的像典故当中说的那样陆地可以变海洋、海洋又可以变陆地吗?(学生发表看法) [设问]: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 (1)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什么?(学生齐声回答)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是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成为高山(海洋→陆地); (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森林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陆地→海洋)。 [转承]:以上这些海陆变迁都是漫长的,不易被我们发现,但是某些方式还是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播放地震与火山的短片)。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到目前有很多学说多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其中有两个是最广被世人接受的,第一个就是大陆漂移假说。 老师介绍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设疑]:大陆漂移假说讲的是什么内容?魏格纳又找到了哪些证据证明自己的理论?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精品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海陆分布精品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 海洋 3.61 71% 陆地 1.49 29% 地球表面 3.61+1.49=5.1 100% 2、海陆分布 类别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海洋南半球西半球 陆地北半球东半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导学案 粤教版

3.2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了解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2、知道版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版块运动的关系。 二、预习要点 1. 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2. 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三、达标练习 1.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沿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2.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 3. 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和。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地球陆地上有两条巨大的山系带:;。 5. 纵贯南、北美洲的巨大山系是() A.安第斯山脉 B.科迪勒拉山系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喜马拉雅山系 6今年我们邻国尼泊尔发生大地震,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7. 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通过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减轻地震发生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当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的措施是()A.立刻跑向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 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D.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8.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有“火山之国”之称. A.印度尼西亚 B.法国 C.蒙古 D.澳大利亚 9.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照此速度,有人推测,大约2亿年后,两国会彼此相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设计(复习课) 厚街湖景中学 黄万连 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教材重点:1、能说出全球海陆比例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能分析火山、地震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 教材难点: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能分析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 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地图,知道了地球上的组成部分以海洋为主,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怎样的?我们这节课来复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2、七大洲 3、四大洋 三、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 这节课的重点是七大洲、四大洋和板块运动学说 先来看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总结陆地:海洋=3:7 显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东半球的陆地主要组成部分是哪些大洲呢?(学生回答: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我们现在来复习七大洲。 显示东西半球大洲分布图。 学生留意投影上的七大洲的轮廓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七大洲的轮廓图(如下图):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展示答案。 1、 请按字母顺序说出各大洲的名字,并将其大小排序。 2、 本初子午线自北向南经过的大洲是 ? 3、 赤道穿过有哪些大洲? 4、 有出现极昼极夜的大洲有哪些? 5、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哪些?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哪些? 6、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学案粤教版

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并归纳造成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 2、学生能通过读图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4、学生能通过读图说出喜马拉雅山、太平洋、大西洋等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 分三大块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从具体、局部的现象入手,到宏观的、全球的探讨,最后是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重难点: 1、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用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那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 1、读教材40页内容

(1)“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2)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沧海桑田 B、海枯石烂 C、瀚海成沙 D、钻井采油 2、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读40页“知识之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3、归纳提高:海陆变迁的方式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以及证据: 1、阅读41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41页图3.15 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 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依据是: 3、读41页图3.16“大陆漂移示意图”, 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在两 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它的周围是。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合作、探究、展示: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教案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热情。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 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七大洲在各个半球的分布 激趣导入:利用地球卫星照片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地球表面是由陆地与海洋两部分组成。此时教师导言: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海洋分布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二、自主学习: 1.读教材P39课文,完成教材p39—40“活动1—3”,掌握以下知识:海洋与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比例各为多少?自主学习后,请小组代表分享答案,教师点拨: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无论从哪个半球看,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40“知识之窗”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洲、洋、海。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结合图片给同学们讲解大陆、岛屿等概念,教师再呈现另一幅图片,任意指一处,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名称。然后讲解海与洋的区别。 3. 读教材P40—43课文及图3.5、图3.6,完成以下任务 (1)在图3.5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熟记它们的位置。 (2)读图3.6,把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形成口诀。 (3)读表3—1,将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自学完成后,教师呈现大洲大陆分布图,让学生说出字母所对应的名称,若味回答正确,则让同桌补充,若还未正确,则让其他小组补充。在记忆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时,形成口诀记忆,要求学生当堂记忆,并在草稿本上默写。 三、互助交流:1、指图说出四大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2、指图说出七大洲周围分别有哪些大洋?同桌之间相互拷问,然后抽互助小组上台指图说图检查掌握情况。 四、合作探究:主体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主体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横跨东西半球的大洲是?赤道穿过的大陆。?赤道穿过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在小组合作完成以上问题后,请小组代表展示答案,然后学习组长进行补充或纠错,其他组如果对此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再进行展示。教师重点讲解赤道穿过的大陆和赤道穿过的大洲的区别,以及结合地球仪讲解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 教师导言:如果让你画出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图,你认为你最少能用几笔画完呢?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完后,在图上标出七大洲,四大洋。 归纳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教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力量是主导;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合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情态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防震抗灾知识,增强学生抵御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的能力; 2、通过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过程,培养学生多看多想多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掌握世界上火山与地震

的主要分布地带 难点:六大板块的分布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非洲轮廓图、南美洲轮廓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竟然发现,今天的喜马拉雅山上竟然发现了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回答不做评价) 一、话说沧海桑田 1、对学生回答给与评价 (过渡)海洋不但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1、你能举例说明陆地变为海洋的事实吗? 2、教师举例说明:如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3、设问:通过刚才的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过渡)为什么地表形态会发生变化呢?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先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学生阅读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来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完整版)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 第三讲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即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2、读图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 3、进行知识的迁移---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 4、了解陆地的五种地形及海底地形。 5、重点分析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重点和难点: 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教学用具准备:学生用书、高考图册、资料书等。 教学方法:引导读图法、讲授法、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等。 课时:2课时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七大洲地形特色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节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教案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 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 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注重观察、 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的这一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专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二、教学重点 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四、课时:一节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在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图片,提出问题:海洋生物怎么会出现在山上,它不是应该在海洋里吗? 很可能这里以前是一块海洋,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变成了陆地,那么在这里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就不足为奇了。 也就是说海洋是可以变为陆地的,那陆地有没有可能变成海洋呢?那这种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现象,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沧海桑田,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原来的意思就是海陆的变迁,这也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入课题。 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讲授】沧桑之变的例子: 1、(展示图片)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上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提问]: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阅读P40知识之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 2、(展示图片)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3、(展示图片)澳门进行围海造陆使面积不断的扩大,说明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设计意图: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培养读图析图能力,扩展知识面。 【小结】一、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运动;3人类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成因,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过渡】海洋与陆地是处在一个不断的变化中,那我们前面学过的七大洲、四大洋它们的地理位置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P41魏格纳与大陆飘移假说。 【讲授】(展示图片)介绍“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专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播放动画)阐明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将漫长的历史浓缩于短暂的动画过程,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海陆变迁的事实与过程。 【思考】那究竟是说明力量在作用,使大陆漂移呢?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课题: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世界海洋和陆地各占百分比;海陆分布大势。 2.洋、海、海峡的概念;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海底地形的组成部分及特点。3.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特征;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典型代表和特点。 自主学习: 一.仔细阅读课本第39---40面完成下面练习: 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_____%,陆地占___%。 2、仔细阅读课本第40面的黄色字体完成下面练习。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_____,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_____,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_____,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__,最小的大陆是_____,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 3.看课本第41面图3.5《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1)在图上圈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其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_____(东或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_____(东或西)半球,南极洲跨_____半球。 4.阅读图3.6《七大洲的陆地轮廓及面积比较》填写七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课本第42面图3.7和图3.8 亚、欧分界线是:_____山脉、_____河、_____山脉、____海峡, 南、北美分界线:_____运河 二、看课本第43面表3-1 《四大洋面积比较》回答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合作探究: 1.看图3.1《地球卫星图片》为什么把地球比喻成水球? 2.读图 3.3《南北半球海陆比例图》可知: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海洋集中在_____半球,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_____(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3.在《地图册》第1-2面找出洲与洲的分界线 (1)亚、非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 (2)亚、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 (3)南美、南极分界线:___________海峡 (4)欧、非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__海 4.请为大家设计一条从我国上海出发的环球旅游路线,并写出途中经过的大洲和大洋及运河或海峡.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教师:罗仕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有: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活动。 3.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举例说出山脉、海洋等地理事 物的形成过程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教学过程中利用化石、板块拼图、动画和视频资料,结合学生活动,加 深对海陆变迁的认识,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目标。 2. 通过合作探究,寻求海陆变迁的实例和原因,体验探寻大陆漂移证据的 艰辛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地球演变史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 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 三、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展示石燕化石,唤起同学们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 石燕湖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现在是陆地。点题:海陆的变迁。 学习新课 一、沧海桑田

〖活动一〗举出实例,分析质疑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并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 教师归纳: 地壳的变动 陆地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转承:人们在认识海陆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观点。 二、大陆漂移假说 〖活动二〗角色扮演,龙虎争辩 通过学生辩论,引出大陆漂移假说,并让学生寻找证据。 教师归纳: 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大陆漂移的证据古老地层基本相似 生物物种基本相似 〖活动三〗观察动画,描述内容 教师播放大陆漂移的动画,让学生总结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学生归纳: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分成几块发生,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格局。 转承: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开启了大地运动论的先河,为板块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 三、板块的运动 〖活动四〗合作读图,理解学说 展示“地球六大板块分布图”,讨论回答:你能在图中获取哪些地理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2、 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 主要原因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材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用地球?水球?作为标题,先引起学生们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阐述了为什么叫地球和水球,同时也讲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分布及它们的特点。紧接着讲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引出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最后用活动来进一步讲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发言积极踊跃,但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清,认知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运用图2.1和图2.2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为什么 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读图2.4掌握水半球和陆半球分布的特点; 2、读图2.5结合教材掌握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 3、读图2.6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4、读图2.7,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洲的位置和轮廓。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材料阅读、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认识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的轮廓及其位置,四大洋

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