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0270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统计学(代码: 0270 )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代码: 027001 ) 二级学科名称:经济统计(代码: 027002 )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统计(代码: 027003 ) 二级学科名称:管理统计与决策(代码: 027004 ) 二级学科名称:数量金融与保险精算(代码: 027005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1、本学科建设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我校统计学学科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建立于1958年,1994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州市系统工程研究所,以社会、经济、科教、环境等领域中的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统计分析研究工作。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11年我校统计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7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软科学基金等30余项,省部级项目30项,合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12部。在《Biometrika》《Statistica Sinica》、《中国科学》、《统计研究》、《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2、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影响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管理统计与决策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如,本学科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已成为国内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第八届泛华统计国际学术会议就是2010年在我校召开的。 3、学术交流频繁,学术地位高。五年来,本学科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香港等海外10多所高校与研究所开展了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有2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大会报告。通过多年的建设,统计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下特色研究方向: 非参数统计、金融统计、统计建模、试验设计、模糊统计、经济统计与管理决策。这些方向拥有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科研实力雄厚, 学术成果突出, 专业特色鲜明。 三、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专业上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相关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从事统计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教学中应贯彻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导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离散数学之集合论

第二篇集合与关系 集合论是现代各科数学的基础,它是德国数学家康托(Geog Cantor, 1845~1918)于1874年创立的,1876~1883年康托一系列有关集合论的文章,对任意元的集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关于基数、序数和良序集等理论,奠定了集合论深厚的基础,19世纪90年代后逐渐为数学家们采用,成为分析数学、代数和几何的有力工具。 随着集合论的发展,以及它与数学哲学密切联系所作的讨论,在1900年前后出现了各种悖论,使集合的发展一度陷入僵滞的局面。1904~1908年,策墨罗(Zermelo)列出了第一个集合论的公理系统,它的公理,使数学哲学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基本上得到了统一,在此基础上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公理化集合论和抽象集合论,使该学科成为在数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 现在,集合论已经成为内容充实、实用广泛的一门学科,在近代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观点已渗透到古典分析、泛函、概率、函数论、信息论、排队论等现代数学各个分支,正在影响着整个数学科学。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大多数基本概念和理论几乎均采用集合论的有关术语来描述和论证,成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集合论可作为数学学科的通用语言,一切必要的数据结构都可以利用集合这个原始数据结构而构造出来,计算机科学家或许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本篇介绍集合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集合及其运算、性质、序偶、关系、映射、函数、基数等。 第2-1章集合及其运算 §2-1-1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一、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一个原始的概念,因此它不能被精确地定义出来。一般地说,把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事物,汇集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构成这个集合的每一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一个成员(或一个元素),构成集合的这些成员可以是具体东西,也可以是抽象东西。例如:教室内的桌椅;图书馆的藏书;全国的高等学校;自然数的全体;程序设计语言C的基本字符的全体等均分别构成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集合的名称;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元素。若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

教学大纲__统计计算

《统计计算》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11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统计学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 毕业要求: 1.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完整的统计知识体系 2.计算机编程技能与经济学基本常识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统计计算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统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一些统计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统计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和解决与统计计算问题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随机数的产生,包括离散随机数和连续随机数的产生、常用分布函数与分位数的计算、随机模拟方法、EM算法、优化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其中随机数的产生、常用分布函数与分位数的计算、随机模拟方法和优化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这四章需要细讲、精讲。为了

使学生学以致用,本课程授课中对各种算法的程序实现贯穿始终。上机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能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课后作业包括某些算法性质的证明和程序实现,学生需要自学程序中的代码。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隔周上机实验测试再加期末论文的形式。平时每次测验10分,总共测试7次,平时成绩70分。期末论文30分,总分100分。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随机数 第一节伪随机数的产生 第二节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重点在统计计算课程的意义,任意分布随机数与均匀随机数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I3321048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英文名称: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学时: 30 学分:2 课程类型:任选课程性质:任选课 适用专业:微电子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开课学期:Y3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学习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求解工程或物理中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基本方法。 任务: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算法,培养数值计算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级语言编程作为先修课程,为求解复杂数学方程的数值解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引论(2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计算方法的内容和意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误差的基本概念,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1.基本要求 (1)了解算法基本概念。 (2)了解误差基本概念,了解误差分析基本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 难点: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3.说明:使学生建立工程中和计算中的数值误差概念。 (二) 函数插值与最小二乘拟合(8学时) 具体内容:插值概念,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分段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插值概念。 (2)熟练掌握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会用余项估计误差。 (3)掌握牛顿插值公式。 (4)掌握分段低次插值的意义及方法。

(5)掌握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最小二乘法。 难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 3.说明:插值与拟合是数值计算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三) 第三章数值积分与微分(5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划分节点求积公式(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高斯求积公式,数值微分。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 (3)掌握高斯求积公式的用法。 (4)掌握几个数值微分计算公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求积基本思想,等距节点求积公式,梯形法,辛普生法,数值微分。 难点:数值求积和数值微分。 3.说明:积分和微分的数值计算,是进一步的各种数值计算的基础。 (四)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5学时) 具体内容:尤拉法与改进尤拉法,梯形方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值求解一阶方程的尤拉法,改进尤拉法,梯形法及龙格—库塔法。 (2)了解局部截断误差,方法阶等基本概念。 (3)了解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难点 重点:尤拉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难点: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 3.说明:该内容是常用的几种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是工程计算的重要基础。 (五) 方程求根的迭代法(4学时) 具体内容:二分法,解一元方程的迭代法,牛顿法,弦截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方程求根的对分法和迭代法的求解过程。 (2)熟练掌握牛顿法。 (3)掌握弦截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迭代法,牛顿法。

《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教学大纲

《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2004 开课学期:4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编写教师:赵玉泉 学时:36 学分:2 审核:彭光含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 《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是继《高等数学》之后的一门数学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必选课。其中积分变换是《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的一部分,为使学生更集中地学习《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理论知识而将这部分数学知识从中分离出来,单独组成本课程。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可能学习《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等专业课程。即该课程内容是以后学习多门专业课程的必备工具。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主要有:信号与信号的基本运算、卷积与卷积和、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Z变换。这些内容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 信号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信号的种类、信号的基本运算、阶跃函数及冲激函数定义与运算。 卷积及卷积和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卷积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 傅立叶变换部分,要求掌握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拉普拉斯变换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及逆变换。 离散信号的Z变换,要求掌握Z变换的定义、性质。 三、教学方法建议 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课程,其理论性很强。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普遍感到难度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一般宜采用教师讲授。 对于积分变换,学生感觉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公式多,记不住。有的学生虽记住了公式,但不能灵活运用。建议: 1、冲击函数的教学,最好不涉及广义函数的概念和理论,以免学生感到复杂难懂。

2、信号与积分变换中,图像多,宜制作一批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辅助教学。 3、要引导学生适当复习,寻找公式的记忆方法,务必熟记公式。 4、要多列举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公式。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为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复数、级数、三角函数、待定系数等初等数学知识与复变函数、导数、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普通物理特别是电磁学方面的知识。因此,该课程以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电磁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它又是学习《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电路》等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信号 1、复数的知识………………………………………………………………(1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复数的三种表示式(2)、正、余弦函数的指数形式2、信号………………………………………………………………………(1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2)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3)、实信号和复信号 3、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3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阶跃函数和单位阶跃函数序列(2)、冲激函数和单位序列 (3)、冲激函数的导函数和积分(4)、冲激函数的性质 4、信号的基本运算…………………………………………………………(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加法和乘法(2)、平移和反转(3)、尺度变换 (二)卷积 1、卷积积分…………………………………………………………………(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卷积积分定义(2)、卷积的图示(3)、卷积的计算 2、卷积积分的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卷积的代数运算(2)、函数与冲激函数的卷积 (3)、卷积的微分与积分 3、卷积和……………………………………………………………………(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卷积和定义(2)、卷积和的图示(3)、卷积和的性质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9年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分析与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外文资料和使用外文写作论文的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进行科学计算以及借助互联网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4、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数理统计与金融学 2、随机分析 3、统计学习算法 4、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五、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学术活动为

浅谈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摘要:数理逻辑是离散数学课程中研究推理的逻辑学科,它为确定一个给出的论证是否有效提供各种法则和技巧,在计算机科学里用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也可以验证定理和推论,同时在计算机模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硬件系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必须从研究数理逻辑的符号化开始讨论、加以分析、验证结论。 关键词:数理逻辑;命题逻辑;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计算机理论研究及软、硬件开发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内容大致包含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图论和初等数论6部分,这6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种离散量之间数与形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数理逻辑部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为计算机的可计算性研究提供依据 数理逻辑分为命题逻辑和一阶逻辑两部分,命题逻辑是一阶逻辑的特例。在研究某些推理问题时,一阶逻辑比命题逻辑更准确。数理逻辑中的可计算谓词和计算模型中的可计算函数是等价的,互相可以转化,计算可以用函数演算来表达,也可以用逻辑系统来表达。 某些自然语言的论证看上去很简单,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通过数理逻辑中的两种符号化表达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让人们很难理解,这就为计算机的可计算性研究埋下伏笔。下面举一个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例1 凡是偶数都能被2整除。6是偶数,所以6能被2整除。 可见,一个复杂的命题或者公式可以利用符号的形式来说明含义,来判断正确性,这使得计算机科学中的通过复杂文字验证的推理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了。 2.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数理逻辑部分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数字逻辑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数理逻辑中的布尔运算。计算机的各种运算是通过数字逻辑技术实现的,而代数和布尔代数是数字逻辑的理论基础,布尔代数在形式演算方面虽然使用了代数的方法,但其内容的实质仍然是逻辑。范式正是基于布尔运算和真值表给出的一个典型公式。 下面以计算机科学中比较典型的开关电路的设计为实例说明数理逻辑中布尔代数和范式的应用。整个开关电路从功能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开关,把电路接通的状态记为1(即结果为真),把电路断开的状态记为0(即结果为假),开关电路中的开关也要么处于接通状态,要么处于断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也可以用二值布尔代数来描述,对应的函数为布尔函数,也叫线路的布尔表达式。接通条件相同的线路称为等效线路,找等效线路的目的是化简线路,使线路中包含的节点尽可能地少。利用布尔代数可设计一些具有指定的节点线路,数学上既是按给定的真值表构造相应的布尔表达式,理论上涉及到的是范式理论,但形式上并不难构造。 例2 关于选派参赛选手,赵,钱,孙三人的意见分别是:赵:如果不选派甲,那么不选派乙。钱:如果不选派乙,那么选派甲;孙:要么选甲,要么选乙。以下诸项中,同时满足赵,钱,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什么? 解答:把赵,钱,孙三个人的意见看做三条不同的线路,对三条线路化简得到接通状态

课程名称统计假设检验

课程名称:统计假设检验 一、课程编码:11-070104-003-07 课内学时: 48 学分: 3 二、适用学科专业:统计学 三、先修课程:高等概率论,高等数理统计,实变函数。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博士研究生掌握统计假设检验理论,以及Neyman-Pearson原则,了解众多假设检验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各种检验方法及统计思想,掌握似然函数的中心作用及各种特定的数学证明方法。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博士研究生选讲与课堂讨论。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一般判决问题 8学时 1.1 统计推断和统计判决、最优判决函数 1.2 判决问题的设定 1.3不变性和无偏性 1.4贝叶斯和极小极大判决函数 1.5 极大似然 1.6 完全族、充分统计量 2 概率背景 10学时 2.1 概率与测度 2.2 统计量与子族 2.3 条件期望与概率 2.4 条件概率分布 2.5 充分性的刻画 2.6 指数族 3 一致最有效检验 12学时 3.1 Neyman-Pearson基本引理 3.2 单调似然比分布族 3.3 置信界 3.4 基本引理的推广 3.5 最不利分布 3.6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检验 4 无偏性的理论与初步应用 8学时 4.1 假设检验的无偏性 4.2 单参数指数族 4.3 相似性与完全性 4.4 多参数指数族的一致最有效无偏检验 4.5 符号检验 5 无偏性在正态分布中的应用和置信区间 10学时 5.1 与充分统计量独立的统计量 5.2 正态分布参数的检验

5.3 两正态分布均值与方差的比较 5.4 置信区间和检验族 5.5 无偏置信集 5.6 回归 5.7 贝叶斯置信集 5.8 二元正态中的独立性检验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以百分制衡量。成绩评定依据:平时选讲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八、参考书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 1. Lehmann E L, Romano J P.Testing Statistical Hypotheses (3rd ed)[M].New York:Springer,2005. 2. 陈希孺. 数理统计引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九、大纲撰写人:徐兴忠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 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 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完整)高等数理统计2011

南昌大学研究生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 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 数学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考试日期: 2011年6月19日 考试占用时间: 15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签名 题分 15 15 20 25 25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证明题: (1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1(0,1):X N ,2(0,4):X N ,且1X 与2X 独立,求112=+Y X X 与212=-Y X X 的联合分布。

二、计算题:(1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总体X 有密度函数201 ()0 <P X 。

三、综合题:(20分) 得分 评阅人 (1) 检查Poisson 布族的完备性; (2) 判断分布族{(1),0,1,2,;0}θθθθ=-=>L x p x 是否为指数族;

四、应用题:(2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1,,L n X X 为独立同分布变量,01θ<<, 11Pr(1)2θ-=-=X , 11Pr(0)2==X , 1Pr(1)2θ ==X , (1) 求θ的1?θMLE 并问1 ?θ是否是无偏的; (2) 求θ的矩估计2 ?θ ; (3) 计算θ的无偏估计的方差的C-R 下界。

数理逻辑心得

数理逻辑的心得 数理逻辑: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应熟练掌握将现实生活中的条件化成逻辑公式,并能做适当的推理,这对程序设计等课程是极有用处的。是大四接触到的,现简单介绍一下数理逻辑的发展史,算是一点感悟吧 1数理逻辑的发展前期 ·前史时期——古典形式逻辑时期:亚里斯多德的直言三段论理论 ·初创时期——逻辑代数时期(17世纪末) ·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学在认识自然、发展技术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人们希望使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维,把思维过程转换为数学的计算。 ·莱布尼兹(Leibniz, 1646~1716)完善三段论,提出了建立数理逻辑或者说理性演算的思想: ·提出将推理的正确性化归于计算,这种演算能使人们的推理不依赖于对推理过程中的命题的含义内容的思考,将推理的规则变为演算的规则。 ·使用一种符号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对演算进行描述,将符号的形式和其含义分开。使得演算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符号的组合规律,而与其含义无关。 ·布尔(G. Boole, 1815~1864)代数:将有关数学运算的研究的代数系统推广到逻辑领域,布尔代数既是一种代数系统,也是一种逻辑演算。 数理逻辑的奠基时期 ·弗雷格(G. Frege, 1848~1925):《概念语言——一种按算术的公式语言构成的纯思维公式语言》(1879)的出版标志着数理逻辑的基础部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正式建立。 ·皮亚诺(Giuseppe Peano, 1858~1932):《用一种新的方法陈述的算术原理》(1889)提出了自然数算术的一个公理系统。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数学原理》(与怀特黑合著,1910, 1912, 1913)从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开始,然后通过一元和二元命题函项定义了类和关系的概念,建立了抽象的类演算和关系演算。由此出发,在类型论的基础上用连续定义和证明的方式引出了数学(主要是算术)中的主要概念和定理。 ·逻辑演算的发展:甘岑(G. Gentzen)的自然推理系统(Natural Deduction System),逻辑演算的元理论:公理的独立性、一致性、完全性等。 ·各种各样的非经典逻辑的发展:路易斯(Lewis, 1883~1964)的模态逻辑,实质蕴涵怪论和严格蕴涵、相干逻辑等,卢卡西维茨的多值逻辑等。 集合论的悖论使得人们觉得数学产生了第三次危机,提出了数学的基础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罗素等的逻辑主义:数学的基础是逻辑,倡导一切数学可从逻辑符号推出,《数学原理》一书是他们这一思想的体现。为解决悖论产生了逻辑类型论。 ·布劳维尔(Brouwer, 1881~1966)的直觉主义:数学是心灵的构造,只承认可构造的数学,强调构造的能行性,与计算机科学有重要的联系。坚持潜无穷,强调排中律不能用于无穷集合。海丁(Heyting)的直觉主义逻辑。 ·希尔伯特(D. Hilbert)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元数学和证明论,提倡将逻辑演算和数学证明本身形式化,把用普通的语言传达的内容上的数学科学变为用数学符号和逻辑符号按一定法则排列的一堆公式。为了消除悖论,要数学建立在公理化基础上,将

高等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方法 二、课程代码:S06070101025 三、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Methods on Advanced Physics 四、课程负责人:徐建文 五、学时:48学时 六、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七、适用专业:研究生统计专业 八、选课对象:统计类专业 九、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度论 十、课程教材: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编著.高等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一、参考书目: 陈希孺编著,数理统计引论.科学出版社,1981 茆诗松、王静龙编著,数理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十二、开课单位:数理学院 十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统计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课程目的是使得学完该课程的学生能够进入数理统计各个分支的学习和研究。本课程致力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体现了数理统计的现代发展,能为学生进入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 十四、课程基本要求: 1. 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结构、乘积结构以及可控结构等概念;了解常用的分布族,包括Gamma分布族、Beta分布族、Fisher分布族、t分布族、多项分布族、多元正态分布族等;理解统计量的定义及秩序统计量等常见的统计量;理解统计量的渐进分布;掌握统计量的充分性和完备性;理解指数型分布的含义。 2.点估计 了解评价估计优劣的常见标准,包括均方误差、偏差、相合性以及渐进正态性等概念;理解UMVUE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信息不等式的含义和有效估计的概念;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掌握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同变估计的计算。 3. 统计决策理论与Bayes分析 理解统计决策问题的概念;掌握统计决策问题的三个基本要素;掌握常用的损失函数;理解决策函数、风险函数的概念;掌握最小最大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函数的容许性的概念;理解Stein效应的概念;掌握单参数指数族和最小最大估计的容许性;掌握Bayes风险准则和Bayes公式;掌握Bayes 后验风险准则和共轭鲜艳分布;掌握Bayes估计的常见性质。

数理逻辑与集合论作业二 - 参考解答

數理邏輯與集合論作業二 1. 解:該題應該理解為此列表中每一句都是形如“i: 在這個列表中,恰有i條語句為假”的形式。 a)思路:考慮這100句裡可能有幾句為真。是否可能沒有一句為真?是否可能 祗有一句為真,是哪一句?是否可能多餘等於兩句為真? b)思路:“至少i+1句為假”蘊含“至少i句為假”,若第i句為真,則1…… i-1句都為真,所以第 100, 99, 98, ……句都為假,一直到第50句為真 c) 思路同上,但是…… 2. 解答:如果我說右邊的路通往遺跡你將回答“是”,對嗎? 3.

解答: ))))a q p b p q c q p d q p →∧→?→? 4. 也就是上述描述是否自相矛盾? 5. 解答: 条件符号化 ::::(1)(2)(C G)(3)(G W)G W (4)G W G W S C G W S C G W S C C G W C C S C S →?∧=?∨???∧?=∨→?????男管家廚師園丁雜役假設為真,則由(2)得:再由(1)得:但無法判定的真假 假設為假,則由(3)得:再由(4)得:由(1)得:綜上所述:和說了假話,,的話真假未知 6. 四个朋友被认定为非法进入某计算机系统的嫌疑人。他们已对调查员作了陈述。

艾丽斯说“卡罗斯干的” 约翰说“我没幹。” 卡罗斯说“戴安娜干的。” 戴安娜说“卡罗斯说是我幹的,他说谎。” a)如果调查员知道四个嫌疑人中恰有一人说真话,那么准幹的?解释你的推理。 b)如果调查员知道恰有一人说谎,谁干的?解释你的推理。 解:前提符號化為 (1)A: C (2)J: ? J (3)C: D (4)D: ? (C: D) a) 祗有一句話為真,而(3)(4)有且僅有一句為真,分別討論(3)(4)為真的情況。 b)分析步驟同上。 7. 用真值表證明德摩根律和吸收律。 解答略 8. 使用等值演算證明下列命題公式為永真式(不得用真值表) 解答: a

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 适用专业:统计开课学期:4 总学时数: 56 总学分数:3.5 编写年月: 2007.5 修订年月:2007.7 执笔:邱红兵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以概率论为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随机现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归纳的研究,主要对随机现象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推断分析。 本课程是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数据,从而为随机现象选择和检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随机现象的性质、特点和统计规律作出推断和预测,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如何进行参数估计,如何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如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统计思维方式。同时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统计推断两个基本问题: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简单随机样本的分布;经验分布;样本的原点矩和中心矩,特别是样本均值、样本方差。 第一章抽样分布(12学时) 本章内容: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抽样、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顺序统计量; 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多元正态经验分布函数;几个重要分布:Γ分布,2 分布与正态二次型;抽样分布;分位数。 本章要求: 1、理解总体、样本、抽样、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的概念; 2、理解顺序统计量及经验分布函数的概念; 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以及三种分布的性质; 3、掌握2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解答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 李庆扬. 《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 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 《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 《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教学建议: 了解数值分析的背景、对象与特点。理解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有效数字、误差估计、算法的数值稳定性与病态算法。熟练掌握与误差相关的概念以及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第二章插值法基本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拉格朗日插值 1.线性插值与抛物插值 2.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3.插值余项、误差估计

数理逻辑与集合论试卷

2006年的考题 一、A={a,b,c},B={X|a∈X且X?A},求B-A, B-{A}, ∪B, ∩B。 二、A={1,2,3,5,9},R是A上的关系且R={|3x≤y},求R-1, R2, r(R), t(R)。 三、R和S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A/R={{1,2},{3,4},{5}},A/S={{1},{2,3,4,5}}, 求①(A/R)∩(A/S) ②∪(A/R) ③R∩S ④A/(R∩S)。 四、用谓词逻辑公式表示下列命题: 任何两个不同的有理数之间必有另一个有理数。 五、设R是A上的关系,证明:R是拟反对称的(即R[imasym])当且仅当R 既是反自反的(即R[irref])又是反对称的(即R[asym])。 六、请分别判断以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如果一定成立请证明,否则请举出反 例。 ①A⊕C=B⊕C当且仅当A=B。 ②如果A×B=A×C且A≠?,则B=C。 七、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且满足自反性(即R[ref])和传递性(即R[tra]), S是A上的关系且S={|存在A中元素x和y使得∈R且∈R}, 证明:S是A上的等价关系。 八、是偏序,如果D?A,且满足以下条件: ?x?y((x∈D & y∈D)??z(z∈D & x≤z & y≤z)),则称D是有向集。 ①证明:如果D是有限的有向集,则D有最大元。 ②举例说明如果D是无限的有向集,则D中不一定有最大元。 2005年的考题 一、A={2,3,4},R是A上的关系,R={|x+y=6}, ①R是否具有自反性?是否具有传递性?说明理由。 ②求R-1,R2,ts(R)。 二、A={a,b,c,d,e,f},R={,,,,,,}, R’=tr(R),画 出的哈斯图,求{c,d,e}的最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和最大下界。 三、A={a,?},B=?∪{?},求A⊕B,P(A-B),A×A。 四、用谓词逻辑公式表示下列命题: 1) 存在最小的自然数。 2) 每个自然数都有唯一的后继。 五、R?A×A,证明:R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R∩R-1?I A。 六、R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明:A/R是A上的划分。 七、R是实数集,f:RXR→RXR,f()=,请问f是否为单射?是 否为满射?证明或举反例。 八、R?AXA,证明:s(R)=∩{R’|R?R’且R’是A上的对称关系}。 九、已知B∩C=?,证明:P(B∪C)与P(B)XP(C)等势。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 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统计方法和技能;掌握本学科的现代概率论理论。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交叉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在入学的第三个学期开始。对于要求提前毕业的硕士生需要考核其学分是否修满,是否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1篇主攻方向的学术论文,并且是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件二 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 五、文献阅读 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需求,我们拟定在入学的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末指导硕士生进行文献阅读,其间每周定期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所阅读的文献,文献阅读的形式是以学生讲解,指导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文献达到的标准是以能够掌握本人主攻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了解该方向的前沿领域研究问题。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达到其主攻方向的文献阅读要求来决定是否给学生文献阅读的学分。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开题报告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组织系内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论证,经修订后由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开题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论题;论文的基本构思或大纲;论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已阅读过的和准备阅读的资料;疑点和难点;解决的途经及方法,使用的工具等。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期间必须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时间为入学第三学期末,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是按照数学研究所的统一要求。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教学大纲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学分2,周学时2。本课程由“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两大部分组成。“数学物理方程”讲授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数学与物理所涉及的偏微分方程。主要介绍物理学中常见的三类偏微分方程及其有关的定解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几种常用解法。“特殊函数”讲授贝塞尔函数与勒让德多项式,以及如何利用这两种特殊函数来解决数学物理方程的一些定解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工程数学中数学物理方法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奠定重要的数学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习题。 第零章预备知识(4学时) 复习先修课程中相关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以及常系数情形解的求法;积分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和技巧;傅里叶(Fourier)分析;解析函数的极点及其留数;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 第一章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4学时) 在讨论数学物理方程的求解之前,应建立描述某种物理过程的微分方程,再把一个特定物理现象所具有的具体条件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数学物

理方程的推导及定解问题的确定过程,学会推导一些简单物理过程的微分方程并能确定某些具体物理现象的定解条件。 第一节基本方程的建立 通过几个不同的物理模型,推导出数学物理方程中的三种典型偏微分方程:波动方程、电磁场方程和热传导方程。 第二节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方程决定了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但具体的物理问题所具有的特定条件也应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用以说明某一具体物理现象的初始状态的条件称为初始条件,用以说明其边界上约束情况的条件称为边界条件。 第三节定解问题的提法 由于每一个物理过程都处在特定的条件之下,所以我们要求出偏微分方程适合某些特定条件的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都称为定解条件。把某个偏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定解问题。 本章习题:3-5题 第二章分离变量法(8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在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时,如何设法把它们转化为常微分方程来求解。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分离变量法这一“化繁为简”的典型方法的实质,学会求解常见的定解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