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B》实验教学大纲(201409鄢丹)

《管理信息系统B》实验教学大纲(201409鄢丹)

《管理信息系统B》实验教学大纲(201409鄢丹)
《管理信息系统B》实验教学大纲(201409鄢丹)

《管理信息系统B》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实验总学时数:18

适应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

承担实验室: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结合一个模拟课题,复习、巩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提高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能力。

(2)熟悉信息系统典型图表,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的绘制。

(3)树立正确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4)通过实验,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信息系统概念、功能的理解,了解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辅助管理功能,促进进一步思考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信息系统的分析与使用(一)

1、实验设备及耗材

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和基本的网络环境,并安装实验中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 Visio)。

2、目的要求

通过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画图工具,熟悉信息系统典型图表,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的绘制,从而加深对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理解。

3、实验分析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TFD,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文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E-R图:Entity-Relation Approach,简称E-R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用来表示概念数据模型,通过E-R图可转换为关系模型。E-R图用长方框,椭圆框、菱形和连线表示实体、属性和连接。

4、实验题

(1)选择研究对象与主题,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可选择图书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主题类型不限。

(2)明确管理业务调查过程和方法,包括系统典型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及业务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

(3)明确数据流程的调查与分析过程,绘制数据流程图。

(4)绘制E-R图,并得到关系模式。提出的数据库方案。

(5)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完成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化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实验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使用(二)

1、实验设备及耗材

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和基本的网络环境,安装实验中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 Excel 或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目的要求

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思想,熟悉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分析与设计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3、实验分析

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投入使用以后,经过若干年,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人们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设计更新的系统。这种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过程被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法: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地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规定的步骤去开发系统。主要阶段为: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实验题

分析与设计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类别不限,可自由选择,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可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或Microsoft Office Access实现。

实验三、信息系统的分析与使用(三)

1、实验设备及耗材

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和基本的网络环境,安装实验中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如企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BizBox ERP软件、华强CRM软件等,具体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目的要求

通过使用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信息系统概念、功能的理解,了解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辅助管理功能,促进思考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实验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4、实验题

企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BizBox ERP软件、华强CRM软件等,任选一个安装使用,或其他类似软件均可,具体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阅读熟悉指定软件的使用说明书或帮助文档;

(2)描述指定软件的基本功能,绘制软件功能结构图;

(3)分析软件的核心数据功能,如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各数据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作用等;

(4)分析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

四、实验改革与特色

本课程实验是《管理信息系统B》的课程配套实验,学习对象是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该专业学生偏于文科,对于系统、软件等抽象的理工科内容理解不易,但是通过以上课程实验,可以循序渐进的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方法,尤其是在实验操作中,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综合能力。

五、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教材及参考书:

实验指导书:

自编《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执笔:鄢丹

审阅:张浩日期:2014.9

审定:夏德日期:2014.9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Network Information Retrieval 课程编号:14126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48 课内实验时数:8 学分:2 开课单位:商学院网络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是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期刊、图书、产品目录、专利、标准、技术报告、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文献的检索方法;综合文献(宏观文献)的检索方法,包括综述、统计数据和引文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的技巧,包括布尔逻辑等检索策略、期刊质量认证以及搜索目前数据库不提供信息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更好适应当今网格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在学生了解互联网基本知识后就能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检索[3];信息检索系统与数据库[3] 重点:信息资源检索 难点:信息检索系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什么是信息资源检索? 思考题:信息检索系统包括几个部分? 第二节信息检索语言 检索语言的概念与功能[2];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3] 重点:检索语言 难点:检索语言的类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与编号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编号:023315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学时:84 本课程学分:5学分 三、授课对象 物理学专业学生,第六、七个学期做 四、先修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高等数学 五、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并以实验结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重要的物理实验常常是新兴科学技术的生长点。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实验》后的一门重要实验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等知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讲授部分 1、绪论(2学时) 理解近代物理实验课的特点,了解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了解一些实验的史料,加深对近代物理实验的了解。 2、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学时) 在普通物理验实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训练。如泊松分布、曲线的拟合等,可通过讲授或落实到一些实验题目中进行。 3、理解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常识(2学时) 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人身安全及防护、通用仪器的正常使用。理解使用特殊仪

(完整版)《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doc

《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212202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 理一、教学目标 《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是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系统模拟和仿真的理论、 方法在各种不同类型物流系统的实际运用的学科,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发展迅速。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 生基本掌握物流系统如商贸物流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物流系统、运输与配送系统、仓储系统和区域物流系统 模拟与仿真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力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同时能了解系统动力学和智能优化等技术在物流系统模拟和仿真中的应用、常见的应用于物流领域的仿真软件与分析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系统建模概述;建模与仿真活动的组成要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作用和方法;仿真的发 展趋势。 2.商贸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商贸物流系统概论;商贸物流系统预测方法;商贸物流系统中的分销需求计划及其仿真;商贸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需求计划及其仿真。 3.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优化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供应链系统建模方法;供应商选择问题建模与分析。 4.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生产物流系统模型;设施布置规划与建模;运输与装卸系统仿真。 5.物流运输与配送系统建模与优化 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问题概述;物流运输决策问题建模;遗传算法求解协同配送问题。 6.仓储系统仿真 仓储系统决策概述;AS/ RS系统仿真;仓储管理系统仿真分析。 7.区域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区域物流系统概述;区域物流结点选址规划;系统动力学概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系统仿真。 8.仿真软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仿真软件的发展及应用概括;物流仿真软件包介绍;主流仿真软件比较。 9.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展望 物流系统仿真的核心技术;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展望;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后续研究热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信息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720410 中文名称:信息检索实验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适用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学时:16 总学分:0.5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基本要求 通过网络,了解校园网的信息资源管理状况,掌握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技巧,学习国内信息资源和国外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完成4个实验。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调查(4学时)(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搜索引擎)(4学时)(综合性实验)实验三国内重要信息源与检索工具(4学时)(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国外科技原文期刊的查找方法(4学时)(综合性实验)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根据实验报告打分,统计平均分。 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分组进行实验,各自提交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实验指导书 课程简介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各类文献信息源知识、了解信息组织原理、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实习,加深对课堂所学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的巩固,达到熟练地掌握有关检索工具,培养学生针对专业课题进行检索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能力。 实验要求 实习前:认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针对实习内容回顾信息源的性质、特点;各种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性质、信息组织原理、检索途径、著录格式、和使用方法。熟悉和选择合适的专业课题。 实习中:按照检索实习步骤,逐步进行实习,认真做好检索笔记与内容记录,完成各项检索实习。 实习后:整理检索实习记录,参照实习报告范例,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评分标准 A—独立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叙述清晰完整,有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B—独立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叙述清晰完整; C—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良好; D—能完成必做内容; E—未按时完成必做内容,或者抄袭。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_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指导书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名称:《物流系统仿真技术》 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Logistics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3、课程代码:120122 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5、学时:4 6、学分: 7、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8、先修或同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电工电子学等 9、开设单位:工程技术学院 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程实验是综合性试验,主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得使用方法,能够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该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设计特定目标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积极学习、运用新兴的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思想意识。 13、实验内容: (1)Flexsim基本建模实验 在掌握了Flexsim基本使用方法之后,练习建立简单模型,向一个模型中加入操作员和输送机,输出图形化统计结果,学习添加3D图表和图形。 (2)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 对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进行建模仿真,进一步熟悉Flexsim的建模步骤和方法,熟悉查看Flexsim仿真结果的方法。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最终成绩分级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确定成绩。 15、实验教材、参考资料:张晓萍. 《物流系统仿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16、实验项目汇总表: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周晓霞 (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使学生充分重视预习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结合本学院的现状,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将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从一般的知识技能传输验证性实验层次,提升到有目的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1]。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小型综合性实验以及多步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各分支学科的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可以锻炼综合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按照实验题目,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教师修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二、使学生对预习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将实验内容写在黑板上,老师按照此内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即使不预习实验课,按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步做就可以了,对实验课不重视,更有甚者,不做实验,实验报告上的数据都是抄袭他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采取了以下措施:(1)预习实验报告一定要做好,包括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处理方法,并且课前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2)引导学生多思考。讲解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使学生知道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创新 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唯一的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尤其是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服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检索技术,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具备信息分析、检索,信息获取、使用的能力,使之能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以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课程,其目的旨在增加学生信息意识,提高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检索能力,为其将来的从事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资源类型及相关基础知识; 2、懂得信息检索概念、原理及检索技术; 3、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符的含义; 4、掌握检索语言、检索途径、检索字段等基本知识; 5、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6、了解信息检索与创新的关系,掌握创新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全面、准确的查询网络信息资源; 2、掌握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法,能按照检索要求独立地完成数字图书、数字期刊论文、标准、专利、报告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查询任务。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 4.初步具备申报创新专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2、培养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自学遵守机房管理条例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品格。 3、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 2、明确信息资源及其类型; 3、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信息资源的11种类型。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在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 给水排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教学建设是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城市水厂和工业企业自用水的水质处理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学习科学实验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对不同水质进行处理时的实验能力与设计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实验技能要求 1.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水处理原理理解的能力; 2.掌握水处理实验基本测试技术; 3.具有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能力; 4.掌握测试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5.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流程及运转性能; 6.具有分析实验及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7.结合实验内容检索相关文献的方法,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掌握研究信息。 三、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特点,参照外校同类专业实验教学,初步制定以下实验教学内容;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 2.第一至第四学年,开放实验室开设演示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赴现场进行参观,认识运转实习; 4.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有序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5.第四学年至第八学期实施学生毕业试验及教学活动。 四、主干实验课程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测量、流体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质工程试验。 五、实验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1.学科基础课实验; 计算机文化基础32 学时 Fortan 语言程序设计32 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48 学时 电工与电子技术12 学时 工程力学 2 学时 工程测量16 学时 物理化学 6 学时 无机化学 4 学时 水分析化学12 学时

Matlab与系统仿真-大纲

《Matlab与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48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Matlab与系统仿真》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仿真语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MATLAB中的矩阵运算、多项式处理、控制语句、绘制二维、三维图形和一些常用函数及工具箱等;实验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MATLAB的基本编程技巧,熟练地编写MATLAB程序;熟悉SimuLink 仿真的基本方法和元件构成;了解MATLAB符号运算工具箱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使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和仿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应学会以下内容: 1. 掌握MATLAB工作环境,掌握如何添加删除工作路径,修改顺序,熟悉一般搜索顺序,掌握菜单栏、工具栏,熟悉MATLAB管理系统常用指令。 2.掌握矩阵的产生、操作和运算,熟悉时间函数,掌握数学函数、逻辑函数all, any,find等,能够利用库函数,编写简单的MATLAB程序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讲授部分: 第一章 Matlab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的发展历史、MATLAB的基本情况及学习Matlab 的意义。并熟悉Matlab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Matlab的功能和特点,对Matlab软件有基本的认识;熟悉Matlab的菜单、工具栏和通用操作界面,掌握Matlab帮助文件的使用;掌握Matlab的环境设置及Matlab中常用标点符号的功能。 重点:Matlab的菜单、工具栏、通用操作界面和帮助文件的使用;Matlab 的环境设置及Matlab中常用标点符号的功能。 难点:Matlab的菜单、工具栏和通用操作界面;Matlab帮助文件的使用。 第二章数据结构及其运算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学分:54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 二、课程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 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 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 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 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 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 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 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 险丝、1:10的稀H 2S0 4 、l0%的NaOH溶液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人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 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 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大纲 纪律要求 1、上课之前由班长把关进入,不要放其他人员入内。 2、进入机房不得随便走动喧哗,有问题请举手。 3、一人一台电脑,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上网。 4、不得上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网站,不可进行网络聊天及听歌。 5、按时完成上课内容,在下次上课前提交实验报告。 6、自备U盘将有关软件带好。 实验一生物信息数据库信息检索 一、实验内容 1、了解NCBI、DDBJ、EMBL上网的方法自学各网站相关介绍。 2、了解北大生物信息学中心等几大中文生物信息学网站。 3、了解一些生物论坛中有关生物信息学的部分。如:Biooo和Bioon。 4、利用NCBI的Entrenz查询系统和EBI的SRS检索文献和核酸或蛋白质序列。 (phyA)并对照所学复习各字段的含义。 5、将所得记录的ID或Accession记录下来备用。 二、作业 1、记录相关网站及论坛网址(或如何查询到该网址的方法)。 2、找到编码拟南芥(arabidopsis)phyA(光敏色素A)蛋白的核酸序列编号。 并记录查找过程。 3、使用pubmed检查关键词phyA,记录检索出的条目数目。 实验二核酸及蛋白质序列的比对 一、实验内容 利用检索出的蛋白质和核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 二、实验步骤 1、键入上次实验获得的phyA的核酸序列编号(NM_100828),获得核酸及蛋白 质序列。利用blastx程序寻找与phyA蛋白质序列相似性的序列→选择下列序列:sorghum propinquum(高粱);zea mays(玉米);oat(燕麦);potato (马铃薯);arabidopsis thaliana(拟南芥);cyrtosia septentrionalis(血红肉果兰)→点击get select sequence按钮显示序列为纯文本格式文件→分别命名为各自的文件名保存在本地电脑上备用。 2、在数字基因网https://www.doczj.com/doc/0117644869.html,/找到dnaman及clustalx软件安装并进

专业物理实验一

《物理专业实验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密立根油滴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测定电子电荷值的两种方法。 2、利用单探针和双探针法来测定等离子体的各项参量。 3、掌握太阳能电池的暗态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负载特性。 4、学会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会用平行光管测定鉴别率。。 5、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了解在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问题时所 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 波电压,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 2、掌握四象限探测器的原理,将其应用于目标定向。 3、掌握LED和L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掌握LED/LD的P-I(功率- 电流)特性和V-I(电压-电流)特性,并计算阈值电流和微分量子效率;掌握温度对阈值电流和输出功率的影响;LD/LED发光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LD/LED特性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4、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以及静物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了解再现全息 物象的性质和方法。 实验教学目标与技能要求: 1、掌握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和重要作用的实验。 2、掌握近代物理中某些主要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3、熟悉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及C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理论应用及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拟订实验方案,选配测量仪器。 6、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判断实验中尚存的问题。 7、巩固和加强有关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一: 1、实验项目名称:TD-1太阳能电池特性试验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0396 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 一、课程简述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课堂讨论 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 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 【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 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 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 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 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NaCl的称量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医药信息检索技术实训、实习大纲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技术 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课程的性质、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3年制卫生信息管理专科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医学信息检索技术的主要技能课程。为此,结合卫生信息管理课程大纲开设实训教学。其要求是每个学生在每次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并给每份实验报告记上分数。其指导思想就是加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力度(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每个人上机操作的实训练习,并以单人操作形式进行技能测试。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与被检查者的沟通,爱护被检查者。 二、实训学时数 其中共开出12个实训(包括技能测试)24学时,实训、技能测试共24学时,占总学时68学时的35%。 三、具体的实训名称、学时、目的、内容 实训1 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利用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利用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查找所需文献。 [实训内容]: 1、查找图书馆馆藏有所文献 2、通过图书馆馆藏目录查找自己所需文献,并通过指引线索找到具体文献

实训2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利用[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CBM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CBM的检索界面。 3、掌握CBM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训内容]: 1、了解CBM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2、掌握CBM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3、通过CBM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 4、对所查文献进行结果显示和输出。 实验3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CNKI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CNKI的检索界面。 3、掌握CNKI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验(训)内容]: 1、了解CNKI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2、掌握CNKI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3、通过CNKI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 4、对所查文献进行结果显示和输出。 实验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VIP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VIP的检索界面。 3、掌握VIP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训内容]: 1、了解VIP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2、掌握VIP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3、通过VIP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 4、对所查文献进行结果显示和输出。 实验5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万方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万方的检索界面。 3、掌握万方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训内容]: 1、了解万方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生产系统仿真 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仿真》教学大纲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任课老师李成松 工作单位机电学院

《生产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实习周(天)数:0 学分:2 一、教学对象: 《生产系统仿真》课程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适用于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 二、教学目的 《生产系统仿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的学科核心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制造型企业生产系统的规划、布置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年来国内外在制造系统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把制造工艺与物流分析融为一体,围绕生产车间的设施规划,培养学生对复杂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规划、设汁和仿真分析的能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要能够:了解生产系统仿真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理解生产系统仿真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掌握生产系统设计流程,能够应用工艺设计及工作研究、工位设计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等技术对企业内生产系统并进行系统设计,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建模仿真并做出优化。 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阐述了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旨在使学生对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说明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然后针对生产系统组成的基本元素进行了建模方法的讨论,接着介绍了仿真输入、输出和系统评价的方法,最后系统地介绍了一个生产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实例。全书介绍了Flexsim离散事件仿真软件。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仿真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采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例题讲解,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上机操作,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基本的使用方法。总的要求为: 1、了解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思路和仿真步骤; 2、掌握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3、掌握各类生产系统仿真的程序设计方法; 4、了解生产系统仿真经过分析方法。 各章教学要求及要点 第一章概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对系统、生产系统、系统模型等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基本要求有: 1、了解系统和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掌握系统模型和系统仿真的概念及系统仿真的若干术语; 3、了解系统的各种分类方法; 4、了解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 二、系统模型。 三、系统仿真。 四、系统仿真的若干术语。 五、系统举例。 六、系统仿真的类型。 七、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