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必背整理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必背整理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必背整理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必背整理

0 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1 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⑴、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⑵、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⑶、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⑷、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

2 能量环境

1、概念与术语

外温动物指依赖外部热源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内温动物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异温动物指的是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

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温动物会自发地从冬眠中醒来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至冻死。内温动物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

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温度能够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决定有机体是否将开始发育。很多植物在发芽之前都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这种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2、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质、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的影响

⑴、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人类和许多脊椎动物能看见的光只在可见光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波长在380~710nm,吸收最强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光质影响光合强度

⑵、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植物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蒂植物在生理及形态上的差异,以及C4植物和C3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动物表现在视觉器官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而且与动物的活动行为密切相关,有些适应于白天强光下活动,成为昼行性动物,有些适应于黑夜或晨昏的弱光下活动,成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

⑶、光照周期的变化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适应性的昼夜节律与光周期现象,它使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季节变化协调一致,对动植物适应所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生物对极端的高温和低温会产生哪些适应?

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⑴、对极端低温的适应

①、形态适应: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

②、生理适应: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冰点,增强抗旱能力;内

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此外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

③、行为适应:主要表现在迁徙和集群方面。

迁徙选择温度适合的地区生活,躲避不利的低温环境。集群动物建立一定的小气候,减少体温的散失

⑵、对极端高温的适应

①、形态适应:有些植物有密绒毛和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动物的毛皮在高温下起隔热作用,防止太阳的直接辐射

②、生理适应:植物是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以及增加蒸腾作用以散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③、行为适应:一些小的内温动物以夜行加穴居的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夏眠或者夏季滞育,也是动物度过干热季节的一种适应

4、物种的分布完全由温度决定吗?

地球上主要生物群系的分布成为主要温度带的反映。年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因子。但物种的分布并不完全由温度决定,温度变化可能与其他环境因素或资源紧密联系,例如相对湿度和温度间的关系,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群系分布的总格局。温度和溶氧度的关系对水生生物是重要的

5、简述火的生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火既是一种自然因素,又是人类增加的因素。火的燃烧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也为土壤提供了新养分,促进了生物生长,因此火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火的生态作用分为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有益作用是促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同时清除地面杂物,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有害作用是破坏了自然界生态平衡,降低了土壤吸水与保水的能力,并使大量的肥料丧失

6、简述风的生态作用

风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⑴、风对生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

①、强风常能降低植物生长高度,引起植物矮化

②、连续的单向风可形成“旗形树”

③、影响动物的体表形态特征

⑵、风是传播运输工具

①、是风媒植物的传粉工具

②、影响能飞行动物类群(昆虫、蝙蝠、鸟类)的地理分布

③、是某些无脊椎动物迁徙的重要工具

④、传播着化学信息,使很多捕食者动物和猎物决定自己的去向

⑶、大风具有破坏力,防护林可减轻风的危害

3 物质环境

1、概念与术语

湿生植物通常是指一类生长于隐蔽潮湿环境中,抗旱能力弱的植物。这类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供氧

中生植物指一类具有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与功能的植物。这类植物根系与疏导组织比湿生植物发达,叶面有角质层

旱生植物是指一类生长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带,抗旱能力极强的植物。叶片极度退化成针刺状,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

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化合物,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

组成土壤的各种大小颗粒按直径可分为粗砂、细砂、粉砂和黏粒。这些不同大小颗粒组合的百分比,称为土

壤质地。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称为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的比例。土壤结构可分为微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盐碱土植物是指一类能够生长在盐土和碱土及各种盐化、碱化土上的植物。这类植物植株矮小、干硬,叶子不发达,蒸腾表面缩小,气孔下陷,表皮具厚的外皮,常具灰白色绒毛;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有的具肉质性叶,有特殊的贮水细胞,能使同化细胞不受高浓度盐分的伤害

2、简述陆地上水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陆地上的水分布不均匀。潮湿冷空气遇冷形成降雨,降雨量是陆地上重要的降水量,占降水量的绝大部分;在较高纬度地区,降雪是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当地面物体夜间辐射冷却到露点温度时,空气中水汽在其表面凝结成水,形成露,其占降水量比例较少,但对干旱少雨的荒漠地区植物生长及动物饮水起了相当大作用。陆地上的降雨量随纬度发生很大变化,在赤道南北两侧20°范围内,降雨量最大;向南北扩展,纬度为20°~40°地带,降雨量最少;南北半球40°~60°地带为中纬度湿润带;极地地区降水很少,成为干燥地带。此外,陆地上降雨量多少还受到海陆位置、地形及季节的影响

3、水生植物如何适应于水环境?

对于很多水生植物来说,要适应水环境,必须具备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特别是要有一定的适应水环境盐度的机制。有的植物细胞质中有高浓度的适宜物质,从而增加了渗透压,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盐腺将盐分泌到叶子外表面;另一方面,水中氧浓度含量很低,水生植物为了适应缺氧环境,使根、茎、叶内形成一套相互连接的通气系统;水生植物长期适应于水中弱光及缺氧,使叶片细而薄,多数叶片表皮没有角质层和蜡质层,没有气孔和绒毛,因而没有蒸腾作用

4、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于高盐度或低盐度的环境?

在低盐度(淡水)环境中,淡水硬骨鱼血液渗透压高于水的渗透压,属高渗透性。鱼呼吸时,水通过鳃和口咽扩散到体内,同时体液中的盐离子通过鳃和尿可排出体外。进入体内的多余水分,由肾排出大量低浓度尿,保持体内的水平衡

在高浓度(海水)环境中,海洋硬骨鱼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比是低渗性的,它们的渗透调节需要排出多余的盐及补偿失去的水:通过吞进海水补充水分,同时减少排尿,进入体内的多余盐则靠鳃排出

5、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在干旱环境中,水分是陆地动物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陆生动物要维持生存,必须使失水与得水达到动态平衡。

⑴、得水途径可通过直接饮水,或从食物所含水分中得到水。

⑵、动物减少失水的适应形式表现在多个方面:

①、减少蒸发失水,大多数陆生动物呼吸水分的回收包含了逆流交换的机制

②、在减少排泄失水中,哺乳动物肾的保水能力代表了另一种陆地适应性

③、陆地动物在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上表现出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④、陆地动物通过行为变化适应干旱;昆虫的滞育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6、简述大气中CO2与O2浓度同生物的关系

大气中的O2与CO2关系到生物生存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同植物利用CO2的效率不同。在作物生长盛期和强光照下,CO2不足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大气中的CO2浓度增高会产生温室效应

O2是动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厌氧动物除外)。动物能量代谢要消耗氧。大气压氧分压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高海拔低氧是内温动物生存的限制因子;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表现在加大了呼吸深度,增加了肺泡气体弥散能力,增加了组织肌红蛋白数量,增加了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提高携氧能力。

7、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

土壤是由于固体、空气、水分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它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影响生物:

⑴、质地与结构影响植物生长及土壤动物的活动,又影响了土壤其他物理性质

⑵、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调解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动物的生存和分布

⑶、空气呈现高CO2低O2,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物营养状况

⑷、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①、直接影响种子萌发和扎根出苗

②、影响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性能

③、影响矿物质盐类的溶解速度、土壤气体交换、水分蒸发、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分解,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的适应变化

8、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

⑴、土壤酸度

①、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从而影响植物养分的有效性

②、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生长

③、影响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

⑵、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很多成分可促进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增强植物代谢活动;土壤腐殖质还是异养微生物的重要养料和能源,可活化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水、供水、通气、稳温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9、土壤动物如何适应土壤中高二氧化碳与缺氧的环境?

土壤中栖息着一类地下兽(鼢鼠),它们终生在地下而不上到地面,对土壤中低O2和高CO2浓度产生很好的适应性

地下兽对低氧的适应表现在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血红蛋白的氧结合能力增加,同时降低能量代谢,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氧气的需求

地下兽的脑中枢对CO2敏感性降低,随着吸入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升高,呼吸通气量增加缓慢,大量CO2在体内造成高碳酸症,地下兽通过肾调整盐离子排泄速度,以及提高血液缓冲能力,对高CO2环境产生代偿性适应。

10、土壤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是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

⑴、土壤微生物

①、是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或还原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物质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性

总之,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⑵、土壤动物

①、是最重要的土壤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其生命活动影响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

总而言之,活动于土壤中的动物,扎根于土壤中的植物与众多的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促进了成土作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能,增加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该定义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或系统

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

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的

2、试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

我国人口现状的年龄锥体属于典型的金字塔锥体,基部宽,顶部狭,表示人口数量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代表增长型种群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基础上,人的存活曲线为Ⅰ型,曲线凸型,幼儿存活率高,而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命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所以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

从r = ln R0 / T来看,r随R0增大而增大,随T增大而变小。据此式,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有两条途径:①降低R0值,即使世代净增殖率降低,这要求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②增大T值,可通过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者晚婚来达到

3、设在0.5mL 培养液中放5个草履虫,每天计数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其后4天的结果为20,137,319,369,请用逻辑斯谛曲线拟合,并求出种群增长方程

4、1992年中国人口大约为12亿,出生率为22‰,死亡率为7‰,其每年的增长率为多少?以该增长率增长,种群的加倍时间是何时?

5、有关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个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

⑴、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

该理论分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①、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该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限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

②、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作为对立面,该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有些学者强调食物因素对种群调节的作用,种群的调节取决于食物的量也取决于食物的质

⑵、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研究者将研究焦点放在动物种群内部,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特别是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行为、生理和遗传特性上的反映。他们认为种群自身的密度变化影响本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生长、成熟、迁移等种群参数,种群调节是各物质所具有的适应性特征,能带来进化上的利益

自动调节理论分为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遗传调节学说

①、行为调节学说:社群行为是一种调节种群密度机制,限制了种群增长,随着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其调节作用的强弱

②、内分泌调节学说:种群增长由于某些生理反馈机制而得到停止或抑制,使得社群压力下降,这就是种群内分泌调节的主要机制

③、遗传调节学说:当种群密度增加,死亡率降低时,自然选择压力较松弛,结果种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性较差的个体存活下来。当条件回归正常时,这些低质个体因自然选择压力加大而被淘汰,便降低了种内变异性,这就是遗传调节的主要机制

6、什么是集合种群,集合种群与通常所说的种群有何区别?

集合种群所描述的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通常所说的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集合种群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也就是说多个局域种群集合而组成的系统,因此有人将集合种群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5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1、怎么理解生物种的概念?

生物种概念认为:种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具有繁殖隔离。生物种有如下特点:

①、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②、物种是一个可以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

③、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2、为什么说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生物学认为,变异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心脏地位,因为变异既是进化的产物,又是进化的根据。种群内的变异包括遗传物质的变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变异和表型的数量性状的变异。遗传物质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同一种群内个体共有一个基因库。物种的进化过程表现为种群世代间基因频率的变化。由于突变、迁入、选择、漂变等原因,使大部分种群内存在相当多的遗传变异。综上所述,因此可以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什么是多态现象?

多态现象是指种群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的现象

4、为了确定某一物种在一些性状上的地理变异是由自然选择还是遗传漂变引起的,应该得到哪些证据?

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有显著的差异,称为地理变异,其反映了物种种群对环境选择压力空间变化的反应

自然选择就是对有差别的存活能力和生殖能力的选择。如果个体或群体之间没有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或区别,也就没有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上的不同,自然选择过程也就没有基础。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会使种群中某些基因频率增加,而某些基因频率减少或丧失,从而导致小种群中遗传变异随时间的减少。漂变的发生是由于偶然性对基因由一代向下一代转移时的影响

5、经历过遗传瓶颈的种群有哪些特点?

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导致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经历过瓶颈。经过瓶颈后,若种群一直很小,则由于遗传漂变作用,其遗传变异会迅速降低,最后可能致使种群灭绝;另一方面,种群数量在经过瓶颈后也可能逐步恢复

6、植物以及岛屿的的物种分化有何特点?

植物易于通过自发形成多倍体而产生新种,并且比动物更易于产生杂种后代,杂交能育性高。有些杂种如三倍体,虽不能进行有性繁殖,但可通过营养体繁殖而广泛分布

岛屿物种形成的特点是由于和大陆隔离,往往易于形成适应于当地的特有种。有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方式的现象,叫做适应辐射

6 生活史对策

1、什么是生活史?其包含哪些重要组成成分?

生物的生活史是指其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命率、繁殖和寿命

2、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那些特点?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活史对策。

r-选择种类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K-选择种类具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而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3、什么是两面下注理论?

两面下注理论是根据对生活史不同分组(出生率、幼体死亡率、成体死亡率等)的影响来比较不同生境。如果成体死亡率与幼体死亡率相比相对稳定,可预期成体会“保卫其赌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后代(即多次生殖);而如果幼体死亡率低于成体,则其分配给繁殖的能量就应该高,后代一次全部产出(单次生殖)。此理论考虑生境对生物不同生产期死亡率和繁殖力相关变化的影响,来预测最佳生活史对策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1、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是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社会等级等。主要的种间相互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2、密度效应有哪些普遍规律?

植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的密度效应,反映在个体产量和死亡率上。已发现植物的密度效应有两个规律:

⑴、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表示为:i K d w Y =?= w —— 植物个体平均质量 d —— 密度 Y —— 单位面积产量 K i —— 常数 ⑵、-3/2自疏法则

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同样在年龄相等的固着性动物群体中,竞争个体不能逃避,竞争结果典型的是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做自疏。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在双对数图上具有典型的-3/2斜率

3、什么是红皇后效应?生物进行有性繁殖有什么好处?

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种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进化生物学家Van Vallen 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这种协同进化关系描述为红皇后效应

一般认为,有性繁殖是对生存在多变和易遭受不测环境下的一种适应性。有性繁殖混合或重组了双亲的基因组,导致产生遗传上易变的配子,并转而产生遗传上易变的后代,遗传新物质的产生,使受自然选择作用的种群的遗传变异保持高水平,使种群在不良环境下至少能保证少数个体生存下来,并获得生殖机会

4、 领域行为和社会等级有何适应意义?

动物的领域行为有利于减少同一社群内部成员之间或相邻社群间的争斗,维持社群稳定,并保证社群成员有一定的食物资源、隐蔽和繁殖场所,从而获得配偶和养育后代

社会等级稳定能减少种群间个体相互争斗消耗的能量,而使种群生长快,并使优势个体在食物、栖息场所、配偶选择中均有优先权,这样保证了种内强者首先获得交配和产出后代的机会,从物种种群而言,有利于种群的保存和延续

5、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他感作用通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意义:

①、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②、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

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

③、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6、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举例说明两物种共存或排斥的条件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双小核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一同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容器的中、上部,主要以细菌为食;而袋状草履虫则生活于底部,以酵母为食。说明两个物种间出现了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出现竞争中的分化。而当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一同培养时,由于食性、栖息环境等生态习性相似,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很快,并排斥大草履虫,最终使其死亡消失

7、什么是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

在缺乏竞争者的时候,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即为竞争释放。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会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叫做性状替换

8、什么是生态位?画图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9、谈谈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⑴、任一捕食者的作用,只占猎物总死亡率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去除捕食者对猎物种仅有微弱的影响

⑵、捕食者只是利用了猎物种中超出环境所能支持的部分个体,所以对最终猎物种群大小没有影响

⑶、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种数量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猎物种群在没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按指数增长,捕食者种群在没有猎物的条件下按指数减少

10、怎样管理好草原?

植物- 食草动物系统也称为放牧系统。在放牧系统中,食草者与植物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简单认为食草动物的牧食会降低草场生产力是错误的。Mc-Naughton曾提出一个用以说明有蹄类放牧与植被生产力之间关系的模型,表明在放牧系统中,食草动物的采食活动在一定范围内能刺激植物净生产力的提高,超过此范围净生产力开始下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就会逐渐出现严重多度放牧的情形。依据此原理,应该适度放牧,以提高植物净生产力,又不造成破坏

11、谈谈寄生者与寄主的协同进化

寄主被寄生者感染后会发生强烈的反应,能物理性去除体外寄生者或提高免疫力,靠细胞水平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局部细胞死亡等措施来抵御寄生者;而寄生者为达到生存目的,也要适应寄主的这些变化而产生一系列机制来适应。寄生者与寄主的协同进化常常使有害的“负作用”减弱,甚至演变为互利共生关系

12、共生有哪些类型?

⑴、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利的关系

⑵、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体间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

①专性互利共生②兼性互利共生③防御性互利共生④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性互利共生

8 种群的组成与结构

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物种种群的集合。在这个定义中,首先强调了时间概念,其次是空间概念

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是

⑴、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不同的种类组成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

⑵、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⑶、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⑷、具有一定的结构

⑸、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⑹、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⑺、具有边界特征

⑻、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2、什么是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主要特征有:

①、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生物多样性较高

②、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阻抗相对较低,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

③、生态环境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造成生态环境恢复较困难

3、何谓生活型,如何编制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相似编制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就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首先要弄清楚整个地区(或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型,然后把同一生活型的种类归到一起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生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但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与捕食

物种之间的竞争,对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群落结构;捕食对形成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视捕食者是泛化种还是特异种而异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中其次是干扰。近代多数生态学家认为干扰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态现象,它引起群落的非平衡特性,强调了干扰在形成群落结构和动态中的作用。中度的干扰能够维持高水平的多样性

此外,空间异质性和岛屿也能影响群落结构。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岛屿大小以及距离大陆的远近,都会影响物种多样性,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

5、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个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C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少,E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所以占有的比例也较高

这个定律基本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E级越高,群落均匀性越大;如若B、C、D级的比例增高时,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6、层次与层片有何异同?

层片是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群落的不同层片是由属于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的个体组成。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①、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②、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③、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7、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是什么?

植物种类组成在空间上的配置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更替,形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在某一时期,某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另一时期,则是另一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作用。 如在早春开花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开花、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已经结束,而另一些植物种类则达到生命活动高峰。可见,群落的时间格局与组成,会随着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在生境利用方面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达到了对时间因素的充分利用

8、现代群落学与经典群落学的强调点有哪些区别?

9、重要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如何估计?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主要有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基于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假设而推导出来,用公式表示为: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假设种i 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i P ,那么,随机取种i 两个个体的联合概率为2i P 。如果我们将群落中全部种的概率合起来,就能得到辛普森指数D ,即:

∑=-=S i i

P D 121 = -1∑=S i 1(Ni /N )2

式中:Ni —— 种i 的个体数 N ——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香农 - 威纳指数(Shannon – Weiner index ):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计算公式为:

i

S i i P P H 21log ∑=-=

式中: S —— 物种数目 i P ——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得比例 H —— 物种的多样性指数 香农 - 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种类数目;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均匀性

10、多样性随哪些条件而变化?为什么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地?

⑴、随纬度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 ⑵、随海拔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随海波升高而逐渐降低 ⑶、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9 群落的动态

1、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有什么不同?

原生裸地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如冰川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这类情况如森林砍伐、火烧等造成的裸地

2、什么是定居?

定居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植物到达新地点后,有的不能发芽,有的能

发芽但不能生长,或是生长了但不能繁殖。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地点上能够繁殖时,才能算是定居的过程完成

3、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生物群落的年变化是指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的明显变动。这种变动只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这种变动称为波动。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①、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②、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③、变化的可逆性

4、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水生演替系列

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植物漂浮生长,其死亡残体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雨水冲刷带来的矿物质沉积也逐渐提高了湖底

②、沉水植物阶段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轮藻属的植物,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抬升作用加快,当水深至2~4m时,一些高等水生植物大量出现,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

③、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残体抬升了湖底;使水下光照不足,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湖底转移,又抬升湖底作用

④、直立水生阶段根茎交织使湖底抬升甚至形成浮岛,生境开始出现陆生植物生境特点

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喜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定居于新从湖中抬升出来的地面

⑥、木本植物阶段灌木首先出现,之后逐渐形成森林,其湿生生境最终改变成中生生境

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湖泊周围向中央顺序发生的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再加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表面出现小颗粒,在地衣残体作用下,有了有机成分

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的生长积累更多腐殖质,加强对岩石表面的改造,使岩石颗粒更细小,松软层更厚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种子植物对环境改造作用加强

④、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

⑤、乔木群落阶段随时间推移,乔木逐渐形成森林,后形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乔木群落,形成顶级群落旱生演替系列就是植物长满裸地的过程,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过程也是群落环境的形成过程

5、比较个体论演替观与经典的演替观

经典的演替观有两个基本观点:

①每一个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个阶段的群落

②前一个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个阶段物种的建立

个体论演替观提出初始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演替后来优势种的假说,强调个体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以种群为中心和各种干扰对演替的作用

6、什么是演替顶级?单元演替顶级理论与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

演替顶级每一个演替系统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单元顶级论认为: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植被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级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更多植物生长,最终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并均会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顶级

多元顶级论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其演替过程,就可看做顶级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终点,除了气候顶级之外,还可能有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同时还存在一些复合型顶级

单元演替顶级论和多元演替顶级论都由先锋阶段开始,且最终都到达中生状态。但二者又有不同,前者只强调气候影响,后者强调的是除气候影响外,还有其他要素的影响

背驰与盘整背驰的区别

注:上面是国电权证的走势分解图,15分钟图,上面的黄色线段是1F线段,在1F图形上找出并标注在15F图形上的。两次大买点的机会都出现在大盘恶劣的环境下,加上这种价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品种本身的巨大风险,即便这种发出如此明显而又强烈买入信号的,又有几个人敢于参与的?买点总在恐慌中产生! 这里我们唯一可讨论的就是细节。今天的主题就是背驰与盘整背驰的区别。 就一个中枢的同向次级别波动之间进行力度比较,如果后者比前者创了新低或新高,且对应的参照指标背离,后者就对前者盘整背驰。一定要注意这个后者比前者新高或新低的这个前提。如不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对缠论来说,就不考虑力度的比较。如果你一定要比较,波浪理论有很多先验结论可供你参考。 而背驰这个概念是盘整背驰概念的一个特例,是跟趋势不可分离的。最标准的走势就是a+A+b+B+c1+c2+c3的两中枢上涨或下跌情形。上图国电权证的走势,完美地栓释了缠论这一伟大发现。 这里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认为a上面的那个大中枢和中枢A再加上b也构成了一个两中枢趋势,这里要具体分析。本例上面的那个大中枢是5F级别的,a+A+b不过是它的一个次级别波动而已,如果a+A+b跟该5F中枢的相应段比较进入盘整背驰,盘整背驰段内部b比a 盘背,满足区间套,那么b的尽头可以认为是5F级别的1买,走势一般会回到5F走势内。当然,缠论还提到一个不确定性,就是所谓小转大,即a+A+b进入盘整背驰段,b比a也盘整背驰,但随后反弹回不到5F中枢,形成3卖,也就是阶段底构造失败。这种情形就要降低操作级别来对付,另外要靠经验、靠其他方法来判断来避免损失。 本图中的情形,a+A+b没有进入盘整背驰,显然5F级别的1买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买点

缠中说禅回复总结之十三 —— 缠中说禅a+A+b+B+c

**************************** 缠中说禅a+A+b+B+c **************************** ******************** 问:请女王解答我的疑惑: ①我对你的理论有点困惑。趋势a+A+b+B+c,如果c段背驰,为什么一定会上升到B里面?我也知道假设不上升到B,则是下跌形成一个新的中枢,难道下跌形成一个新的中枢就不是背驰么?觉得有点循环论证逻辑的味道,用背驰说明回升到B,又用回升不到B说明不是背驰。请女王解除我的疑惑②另外想问下,女王构造如此一个投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什么?像数学,都是有一套公理的。从一开始读这里的文章,就觉得被引入了一个基于某个基础的思维,根据这个思维,从我的视角层次看女王的思想确实非常严密。但是一直想不通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什么,一直存在怀疑,因为基于一个错误的基础,也可以构造出一套逻辑严密的体系。请解除我的困惑 觉得是这个基础是先验操作的经验,但是这个又是一个悖论,用基于实践的基础来证明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缠中说禅:第一个问题,把中枢的扩展、延伸分别清楚。这两种情况是绝对不可以混淆的。前面有精确的数学公式,请找一下好好研究。 至于背驰的问题,背驰就一定转折,这可以严格地证明。没有什么循环的,因为背驰,所以不可能产生走势的延伸,就这么简单。至于为什么,该证明是怎样的,现在还不能说。这个证明用到很高深的数学工具,一般人暂时只需要知道结果就可以。 背驰也是有精确定义的,但精确定义对一般人来说也没意义,需要用到测度论里很多的知识,用MACD 来辅助判断,效果至少95%以上,已经足够好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没必要再去探讨具体的定义。 ******************** 问:假如在30分钟的买点进入的,是不是要等30分钟背弛才出,有没有不等到30分钟背弛就发生转折的,如果有这种情况该怎么操作? 缠中说禅:你还没理解本课程,如果是a+A+b+B+c,那自然就是30分钟背驰。如果演化成a`+B,那可能就是一个最低级别的背驰引发一个B,然后跌破或升破B,这就不一定要等什么30分钟的背驰,因为这时候的B已经是日线级别以上的,就要按这个大的中枢来判断了。好好理解一下,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后面还有课程详细分析的,不过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2007-02-28) 再问:在a`+B形成过程中,我唯一的依据是盘整的回抽越来越高,所以认为可能不能跌破本中枢,直到第三类买点形成,才最终确认a+B形成了------我的想法对吗?缠mm,盼回答! 缠中说禅:B中的走势,也有次级别的,一样可以用背驰之类的方法决定买卖点。盘整其实可以很简单处理,就是按次级别来看就行了,一段段分解操作。当然,有些特别小级别的,就没必要操作了。******************** 问:请问妹妹:某级别走势的结束是由什么背驰造成的呢?我怎么觉得既有次级别的趋势背驰也有盘整背驰呀? 另外,某级别的盘整背驰是由次级别的趁势背驰造成的吗?

背驰、盘整背驰及三类买卖点(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 趋势力度:前一次相交结束与后一次相交开始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所形成的面积。 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次相交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趋势力度只有在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再次相交时才能比较,时间落后。 趋势平均力度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趋势平均力度与前一次趋势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风险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 用趋势力度进行比较,可以看较低级别的图,再按趋势力度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高、低点基本没有太大的距离。级别越小,相对误差越小。趋势力度比较也可以用其他一些方法来辅助判断:如和大盘比较;涨跌的量变化;笔(线段)的斜率、长短;MACD、BOLL等一些技术指标等…… 背驰:趋势力度比上一次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 盘整背驰:盘整中当下笔或线段比前一笔或线段力度要弱,就形成了盘整背驰。 背驰段:就是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的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MACD对背弛的辅助判断: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 之前已经有一个走势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走势中枢,这个走势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背弛。而盘整中,利用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盘整中的类似背驰方法的应用,称为盘整背弛判断。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MACD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确地判断背驰与盘整背驰,还是要从

基础生态学重点总结材料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非生物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 生物环境——同种或异种其他有机体。 1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阶段性作用。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黄化现象:光是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的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温动物:通过自己体氧化代产热来调节体温,如鸟兽。 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的热源来调节体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 春化:很多植物在发芽之前都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这种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驯化: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 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阿伦规律:冷地区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却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1)形态: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 状;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

基础生态学复习 重点讲义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绪论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3.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5.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6.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产生的新的分支学科。 7.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3.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决定的,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据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4.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5.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米以内的气候。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 6.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7.生境:指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8.主导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9.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10.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也称短板理论。 12.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3.限制因子定律:因子处于最小量时,可以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但当因子过量时,同样可以成为限制因子。 14.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5.生态幅或生态价: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16.内稳态机制: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即内稳态),减少对环境的依赖,从而扩大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能量环境 1.太阳高度角:以平行光束射向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2.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依赖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将辐射能转换成具有丰富能量的糖类,然而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m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3.黄化现象:指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 4.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温度高、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称为光合能力。 5.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6.长日照植物(短夜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小

股市概念(什么是背驰)

概念(2008-07-24 00:33:20) 线段中枢走势趋势盘整背驰概念 一,股票的可操作性只有三种:买,卖,持有 二,股票5日均线(女上位)10均线(男上位)构成买卖系统 1,体位变化构成一个完全分类:女上位是牛,男上位是熊,互相缠绕。 2,互相缠绕后演变成两种结果:女上位或者说男上位,性质是:中继或转折 3,对于多头来说女上位成功,男上位失败,对于空头来说女上位失败,男上位成功 4,男上位的最后一次缠绕背驰构成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一买, 5,女上位的第一次缠绕回抽形成的低位是二买,此时风险最小 6,两个买点性质:女上位缠绕后中继(继续女上位),男上位缠绕后转折(由男上位变成女上位),卖点反之 三,互相缠绕后是中继还是转折的判别方法是从吻开始 吻的产生: 1,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突破短线均线(5日)却不能突破长线均线(10日)叫飞吻,没有反抗能力,走势很强。 2,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短线均线(5日)突破长线均线(10日),马上形成陷阱叫唇吻,反抗力一般,走势一般。 3,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出线反复缠绕叫湿吻,有足够的反抗力度,走势很弱,一切转折都从湿吻开始 四,走势:上涨下跌盘整构成走势,有三种形态六种组合 1,陷阱式:上涨+下跌下跌+上涨 2。反转式: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上涨 3,中继式:上涨+盘整+上涨下跌+盘整+下跌 多头选择买入股票只有三种组合有价值:下跌+上涨,下跌+盘整+上涨,上涨+盘整+上涨也有三种组合没有价值的是:上涨+下跌,下跌+盘整+下跌,上涨+盘整+下跌 五,笔构成线段,线段构成中枢,中枢构成趋势 六,什么叫笔:最少单位是笔,一个顶分型连接一个底分型,其中至少有一个K线在里面。这就是一笔。七,什么叫线段:最少三笔构成一线段。 八,什么叫中枢:最少三线段构成一个中枢:一个中枢为盘整,然后形成盘整背驰,两个中枢才有趋势,然后形成趋势背驰, 九,什么叫趋势?趋势:上涨下跌构成趋势,在同一方向上至少有两个同级别的中枢,也就是中间有两次缠绕叫趋势; 十,什么叫盘整?盘整:在同一级别中至少包含一个走势中枢在里面叫盘整,是以时间换空间。盘整中没有背驰。 十一,什么叫背驰:就是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的开始所形成的面积比较,后面的面积比前面的面积小了,在同向趋势中(上涨或下跌)当最近的走向趋势力度比前一次的走向趋势力度弱(也就是比较力度),就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背驰段与背驰释疑(顺便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2009-02-09 16:49:08) 转载▼ 标签: 杂谈 43课关于背驰的补习课,主要阐述背驰与级别之间的关系,有如下两种: 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二、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在一中,特别提到“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判断相关。” 以前学艺不精,对于背驰段和背驰没有深刻的体会,现在一看,这句话是对所谓“背了又背”“出C不出C”的又一次声明,其实关于C不C,已经说的够清楚了,其实不但C不见得有,B,A,小A,等等都是根据走势而来,根本就没一定,臆测C不C,首先就入了预测的魔怔了,缠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不预测,走成如何按如何来操作,否则,继续YY,又何未学缠有何区别? 回到前面,进入背驰段的操作办法,未确认背驰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级别相应的减仓或空仓,但是在一个小级别的延伸,就要考虑重新买入,否则就有踏空的危险。 如此而已,很简单。 就如当下的大盘,今天走出了5分钟的中枢,明天就看这个5分钟中枢的演变,无非三种可能: 1、5分中枢级别的延伸,此种情况无非需要背驰高点先出来,低点再补回,做差价。

2、小转大为更大级别的中枢,进而演化成背驰下跌,在任何一个次高点离场。 3、上升新高,如果新高后背驰,可以出来,等待3买再买回。 不背驰继续拿,等待任何一个背驰的机会。 当然要看你的个股。 程序很简单,不停重复而已。 本博绝非多头或空头,涨也不怕,跌也不怕,按缠论操作而已。 最近已经可以做到忘掉买入股票的价格,盈利多少,因为从节前都是满仓未动了,很好的一个上涨段,连30分钟级别的背驰段都未见,最多弄弄5分钟的短差,意义不大,所以干脆省了,那就为什么不吃完再说呢? 走势终完美就是背驰这么简单(兼论背了又背的解 决) 收藏人:缠中觅禅 2011-11-05 | 阅:106 转:7 | 来源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缠中说禅回复总结之十二-——-盘整背驰

******************** 盘整背驰 ******************** ******************** 各位(2007-01-18) 一定要先分清楚趋势和盘整,然后再搞清楚背驰与盘整背驰。盘整背驰里的三种情况,特别是形成第三类买点的情况,一定要搞清楚。注意,盘整背驰出来,并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则怎么会有第三类买点构成的情况。而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回跌到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至少的跌幅。此外,对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跌50%,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好了,各位好好研究,先把一些最基础的东西搞清楚。先下,再见。 ******************** 问:请教缠MM,600550,(2007-01-30)5分钟走势里面,最后10分钟是否有开始背驰的迹象? 第一次用您的理论在看图,请您不吝赐教 缠中说禅:首先呀搞清楚背驰成立的前提条件,一个盘整里怎么会有背驰?必须先早到两段趋势才有背驰可言。如果是盘整中利用MACD判断盘整背驰,那这要看低一级别的。对于5分钟,就看1分钟的。 ********************

问:缠主:是否当时没创出新高就不叫背驰,因为还不成趋势? 缠中说禅:创出新高也不一定是趋势,要把概念明确区分。所以还有盘整背弛判断 ******************** (2007-02-02)大家注意了 这里给大家一个学历标准 精通找出各级别中枢的,是幼儿圆毕业 精通分别中枢的新生、延伸、扩展的,是学前班毕业 精通分辨盘整背驰与背驰,躲过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的 是小学毕业 ******************** 问:缠师:"躲过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的"----------我今天(2007-02-02 )进的人寿,不是在第一买点买的.我下周找第三类卖点.可以吗? 缠中说禅:第一类买点多了去了,关键是级别,这必须要有这个概念。 精通找出各级别中枢的,是幼儿圆毕业 再问:缠师,谢谢! 再请教:中信证券600630 今天是30分钟假背池吗?还要象猎人等背池买入点?谢缠中说禅: 背驰就是背驰,没有什么假背驰,错了是因为你判断错了,最多错误都是发生在把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给搞成背驰了。能把这关过了,你的水平可以上初中了。 ******************** 问:缠姐姐,你好!600879(火箭股份)今天(2007-02-02)15分钟线10:45的macd产生背弛,可是下午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重心就是生态系 统、 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 ●个体:就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 ●种群:就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 年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与空间分布结构等。60年代前就是研究主流。 ●群落: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群落的结构、演替、 多样性、稳定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 ●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过程。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 圈与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 ●野外就是首选、并且就是第一性的。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 ●实验研究就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优点就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 较可靠,重复性强。——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 ●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动 态,种群增长与种间竞争。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通过修改模型 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与其她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与。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与(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生境就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

转 背驰问题背了又背和第三类买点的关系图解

遇到背了又背的问题和第三类买点的关系图解【在这张图例里说明补充一点,刚走出c1,如果c1这一段和b段去比较,力度已经超过b的 补充说明: 很多刚走出c1,就去和b比较力度,看看似乎力度小于b,结果c2回抽出三买后继续原趋势,而未回到中枢里来,于是惊呼“背了又背”。其实,不存在背了又背的事情。如果包含三买点的完整c段的力度小于b段,那么就一定至少回到前中枢的gg或dd。 所以走出c1的时候,不但和b段比较力度(主要是看是否这一段就已经超过b段力度,这样的话,就安心持股),还要和中枢里最近的同方向的一段去比较力度(盘整背驰的角度),看看是否盘背,是否有出三买点的可能。 有几种情况,但大原则是看是否出三买点为准。而不同的情况,是出现三买点而形成完成c段,还是回到中枢,仅仅是中枢震荡的概率不太一样。 1,c1>b,c1<最近一个同向段.这种情况下,以和同向段的比较为参考,看看线段盘背后是直接回中枢还是出三买点,如果出三买点,那么后面形成的完整c段和b段形成背驰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2,c1最近一个同向段.这种情况下,出三买点的概率要大大高于第一种情况,因为c1和最近一个同向段之间并未产生盘背,后面很可能一个线段类的上涨或下跌的走势,也就是说,随着后面几个线段的生长,很可能后面的走势力度会超过b段,当下先等同向线段间出现盘背再说。 3,c1>b,c1>最近一个同向段.这种情况下,是最有力度一种走势,后面出现三买点而形成完整c段的概率是最大的,反过来说,回到中枢形成震荡的概率也是最小的。 4,c1

缠中说禅回复总结之十三 —— 缠中说禅a+A+b+B+c说课讲解

缠中说禅回复总结之十三——缠中说禅a+A+b+B+c

**************************** 缠中说禅a+A+b+B+c **************************** ******************** 问:请女王解答我的疑惑: ①我对你的理论有点困惑。趋势a+A+b+B+c,如果c段背驰,为什么一定会上升到B里面?我也知道假设不上升到B,则是下跌形成一个新的中枢,难道下跌形成一个新的中枢就不是背驰么?觉得有点循环论证逻辑的味道,用背驰说明回升到B,又用回升不到B说明不是背驰。请女王解除我的疑惑 ②另外想问下,女王构造如此一个投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什么?像数学,都是有一套公理的。从一开始读这里的文章,就觉得被引入了一个基于某个基础的思维,根据这个思维,从我的视角层次看女王的思想确实非常严密。但是一直想不通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什么,一直存在怀疑,因为基于一个错误的基础,也可以构造出一套逻辑严密的体系。请解除我的困惑 觉得是这个基础是先验操作的经验,但是这个又是一个悖论,用基于实践的基础来证明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缠中说禅:第一个问题,把中枢的扩展、延伸分别清楚。这两种情况是绝对不可以混淆的。前面有精确的数学公式,请找一下好好研究。 至于背驰的问题,背驰就一定转折,这可以严格地证明。没有什么循环的,因为背驰,所以不可能产生走势的延伸,就这么简单。至于为什么,该证明是怎样的,现在还不能说。这个证明用到很高深的数学工具,一般人暂时只需要知道结果就可以。 背驰也是有精确定义的,但精确定义对一般人来说也没意义,需要用到测度论里很多的知识,用MACD来辅助判断,效果至少95%以上,已经足够好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没必要再去探讨具体的定义。 ******************** 问:假如在30分钟的买点进入的,是不是要等30分钟背弛才出,有没有不等到30分钟背弛就发生转折的,如果有这种情况该怎么操作? 缠中说禅:你还没理解本课程,如果是a+A+b+B+c,那自然就是30分钟背驰。如果演化成a`+B,那可能就是一个最低级别的背驰引发一个B,然后跌破或升破B,这就不一定要等什么30分钟的背驰,因为这时候的B已经是日线级别以上的,就要按这个大的中枢来判断了。好好理解一下,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后面还有课程详细分析的,不过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2007-02-28) 再问:在a`+B形成过程中,我唯一的依据是盘整的回抽越来越高,所以认为可能不能跌破本中枢,直到第三类买点形成,才最终确认a+B形成了------我的想法对吗?缠mm,盼回答! 缠中说禅:B中的走势,也有次级别的,一样可以用背驰之类的方法决定买卖点。盘整其实可以很简单处理,就是按次级别来看就行了,一段段分解操作。当然,有些特别小级别的,就没必要操作了。 ********************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绪论(康金林整理)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MACD背驰---学会这一招足以笑傲股市

MACD背驰---学会这一招足以笑傲股市 熊市猎人 2016-03-11 09:21:48阅读数:13200作者:缠鹰 前言:市场到底有没有确定性的获利机会,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机会在哪里,恐怕来到这个市场的每一个人都在苦苦追索,有的人只靠赌博的方法来做证券,那么结局在进来的时候就注定了,早晚会输得一无所有,至于怎么死、多久才能死都是小问题了;有的人以为这里赚钱很容易,偶尔的小有所得便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很聪明,便开始加注,即使再赚,也不过是养肥了的一只羔羊,早晚被人一刀杀死,死后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处在这个市场食物链的最下端;有的人赚了不知道为什么,赔了不知道为什么,整个是一头猪,每天为那些看不懂的波动操心,只知道今天涨了明天跌了,来这市场就等于进了炼狱,从来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寻找的,我们要寻找的,就是确定性的获利机会,介入条件满足了就进入,退出条件出现了就跑路,只需要机械的操作,不需要聪明和赌博,这就是本文的终极意思:抛弃贪婪和恐惧,在条件出现时立刻决定进出,看完这篇帖子以后,你要觉得你可以做到,那么恭喜你,以后这个市场将是你的娱乐场,做不到的话,就请放弃吧,这里很危险,还是去街头摆小摊安全,毕竟城管现在打人也不敢往死里打了。 \ 指标概论:所有的指标都围绕量、价、时这三个东西做文章,那些热衷指标,花费好几万买各种软件各种指标的,其实都是废物,经典的指标都没研究明白,搞那些花里胡哨稀奇古怪的唬人玩意,纯粹脑子进水,这个市场没有一个指标能高过经典的MACD/MA/KDJ/BOLL,把这些指标的周期变化一下、显示位置变一下、或者把上面的指标综合一下、画出的的图形再加上明确的买卖跟加箭头啥的,就能唬到一大批傻瓜,还有一家卖软件的更逗,在图上不显示卖买,显示SB,不就是一个明摆的傻B吗,呵呵。 指标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同样的效用,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它的最有效时间并加以利用。 进入正题:1、操作的级别问题:这里很多人都是做权证出身的,对小周期的K线图并不陌生,说大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常考基础知识点总结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常考基础知识点总结 绪论 * 学习生态学的三条原则: 1、扎实的博物学知识基础; 2、把生物作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3、进化论思想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核心地位。 当代生物进化论的三大理论来源及其发展 * 当代生物进化论学派林立,但都来自三个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基本学说:拉马克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孟德尔遗传理论。 1.新拉马克主义 * 拉马克是第一个从科学角度提出进化论的学者,主要观点:①在生物演化的动力上,尽管他们也承认自然选择的作用,但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更大;②生物演化有内因(遗传、变异)与外因(环境),两者相比,他们更强调环境的作用; ③生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理功能是协调一致的,但在因果关系上,即他们认为生理功能决定了结构特征,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长颈鹿的脖子的解释。 2.孟德尔遗传理论 孟是奥地理利学者,1843年因生活所迫进入修道院,自不成才,1849年任大学预科的代课教师,1851年入维也纳大学深造,1856年开始了豌豆杂交试验,他的颗粒遗传理论与达尔文1859年的《物种起源》几乎同时完成,但却没人理解他为遗传学和进化论做出的杰出贡献。1884年,在达尔文去逝不到两年,孟与世长辞。直到1900年他的遗传学成果才被科学界重新发现,并概括为―孟德尔定律‖。 3.达尔文学说 (1)新达尔文主义:传统的达尔文主义缺乏遗传学基础,孟德尔遗传理论的创立,为新达尔文主义发展提供了契机。 其贡献主要是提出了遗传基因的概念,还证实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提出了突变论,认为非连续变异的突变可以形成新种;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将孟德尔遗传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连锁遗传定律。 * 其局限性是:研究生物演化主要局限于个体水平,实际上进化是一种在群体范畴内发生的过程;忽视了自然选择作用在进化中的地位,因而难以正确解释进化的过程。 (2)现代达尔文主义(或称现代综合进化论):是现代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新达尔文主义遗传理论的有机结合。如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证明了―哈迪—温伯格定律‖,创立了群体遗传学理论。其要点:①主张共享一个基因库的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而进化机制研究应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围。②主张物种形成的生物进化的机制应包括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方面。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动物(人类)、植物、微生物 环境:非生物环境(无机因素-温度、阳光、水等)和生物环境(包括种认为分子生

关于背驰的理解

课文里的二段有关背驰的内容如下: 一、第三十七《背驰的再分辨》中“ 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不是任何a+A+b+B+c形式的都有背驰的。当说a+A+b+B+c中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的级别比B大,就有a+A+b+B+c=a+A+(b+B+c),a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这样,是不存在背驰的,最多就是盘整背驰。当然,对于最后一个中枢B,背驰与盘整背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多义性,可以把b、c当成B 的次级波动。但多义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这一个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趋势且A、B级别相同的角度。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么干怎么分都可以,这是必须不断反复强调的。 其次,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例如,如果b是次级别,而c出现连续缺口,即使c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终也要特别留意,出现最弱走势的可能性极大。还有,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二、第二十四课《MACD对背弛的辅助判断》中“ 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显然,B的中枢级别比A、C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A、B、C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A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 归纳上述,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 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上面二段内容都说到背驰。大家如何理解这二段内容,有区别吗?? 我的理解如下: 第一段内容说的是一个趋势中存在a+A+b+B+c的情况,是指一个走势类型正要完成的那种状态,c进入了背驰段.例如一个5F 上涨走势类型,其内部结构为a+A+b+B+c,c与b背驰;背驰的出现,根据第二十九课《转折的力度与级别》中“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的三种情况,用第二段内容再去比较背驰。 第二段内容说的是下跌(上涨)+盘整+下跌(上涨)或下跌(上涨)+上涨(下跌)(此上涨或下跌中的级别比前后连接的下跌级别大)+下跌(上涨),指的是三种完成了的走势类型的比较,A、C是完成了的趋势,B是完成了的盘整或趋势,这里所指B的级别一定比前后趋势的级别大。例如5F上涨+30F盘整+5F 上涨,把前后5F上涨分别看成二段同向同级别趋势比较的背驰。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如下方面: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缠中说禅《线段中枢走势趋势盘整背驰概念 》

缠中说禅《线段中枢走势趋势盘整背驰概念》 2010-01-27 21:22 缠中说禅《线段中枢走势趋势盘整背驰概念》(2009-10-16 11:18:31) 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女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男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第一类买点: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缠中说禅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缠中说禅短差程序就是: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对于周线买点介入的,就应该利用日线的第一类卖点减仓,其后在第一类买点回补。 何谓上涨、下跌、盘整?下面给出一个定义。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大于)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小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包含) 如何判断“背驰”?首先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开始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还有一种方法,技巧比较高,首先再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因此这里就得到了用“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选择买入品种的标准程序:一、首先只选择出现“下跌+盘整+下跌”走势的。二、在该走势的第二段下跌出现第一类买点时介入。三、介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坚决退出。

大尉解缠论盘整背驰用法

大尉的博客 盘整背驰的精确定义和三种扩展应用 盘整背驰,开始缠师解说的时候,是连续三段走势,比如上下上,前后两个上之间的比较,换句话说,盘整背驰的级别是当前走势的次级别。而其后,在实际操作中,又给出了一系列盘整背驰的扩展应用,我归纳了下,有三种(以下全部以12345五段向上走势,234形成中枢来解说): 一、12345,234为中枢,1、5为中枢两端的同向走势,5比1高时,可以用类似盘整背驰的方法来比较,缠师将中枢形容为星球,两端的走势因为星球的引力,会有一个回拉的作用,所以可以比较。这个就是欺世盗名的井论的原型。 二、123456,234为中枢,1、6为中枢两端的反向走势,照样可以比较盘整背驰,但是只能在走势结束时通过反向的MACD柱子面积来比较中枢对其的回拉力度,此时黄白线无用。 三、1-11,其中2-10扩展成上一级别中枢,站在上一级别比较1和11,当11走出三段时,形成本级别走势,再和1比较。参考二,反向的也可以比较。

以上都是盘整背驰最精确的定义和高级应用,实战价值非常大。 背驰判断的误区 针对某人质疑的解释: 对任何人的理论都不要轻易相信,而要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加以验证。 1、所谓大井小井什么的,是我就你们的方便才这样表述的,本质上就是盘背,这个我已经说到想吐了,不解释。 2、我对缠论的理解之透,是数一数二的。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井论,我怎么可能分不清大小井呢?在本级别用线段画出的中枢,去比较前后段的力度,通常我们是看本级别MACD黄白线和柱子面积。但是经本人长期实践发现,黄白线的高低当本级别与高级别出现不一致时,必须以高级别为准。你在5F上看,第三段大于第一段,可是到15F、30F上去看,背驰很明显。为什么要以上一级别为准,不仅是我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此刻不想说太多,自己多操作个股验证去吧。 P.S.作手说是以本级别黄白线为准,我说是以高级别,哪个正确,自己去验证100只个股再来质疑不迟,至于理论依据以后再说,今天累了,先给结论。 尊重完全分类 出现变化,盘中接回部分筹码,走一步看一步 收盘了,继续写,把晚上准备写的东西一并放上来吧。 首先解答前一篇文章的问题。 2月6日2341.32附近出局规避风险是绝对没有做错的,理由如下: 1、5F盘整背驰完美,并且其后的回调力度会比较大,至于为什么,主要在于契形反弹这种结构,不太清楚的可以百度。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更重要的理由和盘整背驰级别有关,这个暂时不展开说,否则就没完没了了,以后再写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