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着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3.2课时分配(52学时)

3.3 课程单元描述

项目一:汽车发展史

项目二:汽车构造

项目三:汽车与科技

项目四:汽车分类及编号识别

项目五:汽车造型与色彩

项目六:着名汽车公司及车标

项目七:汽车与环境

项目八:汽车娱乐

4、课程考核

1、本课程为选修课,有一定的实践性要求,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应进行应会考核与课程结束应知考试,重在平时实际操作考核。为满足本课程教学、编写了应知考核题库和应会考核标准。应知和应会鉴定内容从题库中选取。?

2、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20%+应会考核成绩40%+应知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作业和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应会考核成绩:课程实训环节包含的技能掌握、创意设计及调研小论文(PPT报告), 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应知考试成绩:闭卷笔试,知识点考核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5、教材

使用教材: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一族2009-11-19 09:20:06 阅读1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授课班级:2005汽车运用技术2、3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 总学时:48 使用教材:《汽车文化》郎全栋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面授 考核方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建俊《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王秀贞《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张凤山《国产轿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例精选》机工版2004 4、陈家瑞《汽车构造》机工版2002 5、汤姆森学习公司《修理训练》丛书机工版2004 1、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3. 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4.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其中公路运输居于主导地位火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制造了蒸汽火车 1825年 汽车——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 轮船——1807年8月17日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制造了蒸汽轮船 飞机——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管道——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原油管道 二、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马路——法国工程师皮尔·马克丹制造的拱形两边带排水系统的路。高速公路——1932年德国建成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 各国的公路发展 三、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旧中国的公路运输 新中国的公路运输居于基础地位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上海——嘉定 “五纵七横” 道路运输法规建设 2004年5月1日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 思考题: 1、广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条? 2、高速公路的意思何在? 3、《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哪里体现出来? 2、车的地位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谈汽车 3、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4、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制订单位: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021030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学时:32 学分:2.0 编写执笔人:完成日期:2011年6月 审核小组:机电工程系系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11年6月 审批人:审批日期:2011年8 月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限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2、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3、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4、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5、了解汽车运动; 6、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7、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单元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文化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文化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近几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汽车消费是消费市场的一个新的分支。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造成家庭对汽车的需求量很小的原因,并就消费状况、车型结构、政府汽车消费政策,论述如何相应地调整汽车消费结构,使轿车消费市场更加完善。 关键词:汽车文化;消费结构;汽车消费 1 中国汽车文化现状 近几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车展无疑成为众多汽车品牌展示品牌实力与核心技术的最佳平台。国际汽车巨头欲借助这个舞台,让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更加清晰。而作为本土的汽车品牌,则是通过车展来展现民族工业的飞速进步。一时间,全国各地车展遍地开花,好一个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各地大约有50余个以各种名目举办的车展。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展中,尤以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成都车展最引人注目。车展热闹的同时也带动了车模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去观看车展不但是为了看车,同时也是为了看车模。随着文化青年韩寒、影视明星林志颖加入了车手行列,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国车手和他们参加的汽车赛

事。车展、车模、车手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汽车文化,也推动了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 讲到每个国家的汽车文化,无不首先提到的是这个国家的汽车品牌。而中国的汽车品牌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我们应该在汽车技术和汽车设计上努力,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只有让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起来,我国的汽车文化才能真正强大。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不仅如上所述,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与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国家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 当前中国面临着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差异大、平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石油资源较贫乏等,包括我们的民族特性是亚洲人种,勤奋、聪明、个人奋斗、爱随大流、讲排场、注重家庭等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从以上基本元素中,剔除任何文化对汽车都要求的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等共通的性能价格要求外,在诉求上中庸和谐、大气周到应该是设计目标。 2 我国汽车消费现状 从汽车的实际购买看,汽车作为中国居民家庭拥有率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专业代码:580403)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〇八年九月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汽车文化》属于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汽车公司和商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等内容,是一门集汽车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程。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路运输和综合交通体系,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2、1汽车发展简史 1、了解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和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发明。 2、了解尼古拉斯.奥托对内燃机发明的贡献。 3、掌握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人。 4、掌握汽车的定义和组成。 5、了解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6、掌握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 7、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2、2汽车地位 1、掌握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掌握公路运输的地位。 2、3汽车造型的变化 1、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2、掌握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 3、了解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2、4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1、掌握美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2、掌握德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3、掌握日本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4、掌握法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5、了解意大利和英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6、了解韩国、瑞典和捷克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7、掌握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名车和商标。 8、掌握汽车命名典故。 2、5汽车名人 1、掌握卡尔.本茨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2、了解戈特利布.戴姆勒和阿尔弗莱德.斯隆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3、掌握亨利.福特对汽车事业的贡献。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班级:教师: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本课程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从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角度观察,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条件。本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熟悉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及汽车品牌,熟悉汽车界的名车名人,理解汽车与社会的关系。难点是汽车基础知识中汽车结构方面的知识讲授。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方法,课余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小论文,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本课程是学生初步接触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模型、实物讲解、实验手段及生产实习、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加强教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认真备课,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4、讲练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辅导。 5、授课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6、在学习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课件,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7、全面批改作业,及时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8、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进度周次章节主要教学内容课时模块一汽车与生活模块二汽车发展历程模块三汽车结构与性能评价模块四现代汽车技术模块五汽车生产与管理模块六汽车后市场模块七著名汽车公司模块八汽车运动模块九汽车展会课题汽车与生活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了解中国汽车现状; 3、了解汽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熟悉汽车行驶安全常识。方法能力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分类形式区分汽车类型;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汽车行驶安全常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组织秩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3.2课时分配(52学时)

谈中国汽车文化

谈中国汽车文化 摘要:汽车,这个由上万个零件组合的机电产品,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谐地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绽放出绚丽的文化光芒。汽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行为的精神内涵。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随时信息科技的发展,汽车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享受方便的同时,更是环境上的问题,目前,世界人口正受到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 关键词:汽车发展过程环境排量污染 一、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我国最早进口汽车是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是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 近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加强自主品牌生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二、国外汽车与国产车 汽车是有生命,汽车文化更是博大的,那些关于汽车品牌的东西都是有着自己的历史,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其实每个故事别后都隐藏着它们曾经经历的岁月。正如曾经代表王者风范、尊贵、王者的劳斯莱斯终究要离开自己的老家而被宝马公司收购,而与自己曾经的兄弟车辆宾利日后走上市场竞争的道路。可能昂贵并不代表就具有极强的市场的竞争力,反而在大街上跑的数量最多的是一些档次并不怎么高的丰田、本田、日产、奇瑞的轿车。那些热爱汽车的人们为了汽车,甚至可以说可以创造价值,正如人们不敢想象曾经一家做拖拉机部件的小公司也可以生产出像日后兰博基尼黑蝠这样的极致跑车。汽车品牌中也有一些极具个性的品牌,正如现实生活中那些到处捧着滑板混迹街头的时尚少年。比如萨博,在世界各地通过汽车杂技来做宣传的另类。当然还有一些曾经在枪林弹雨冲锋一线的悍马,可以空投,但在和平年代却门庭冷落,少有人问津。虽然很多的改造,但还是不能改变那糟糕的市场需求 美国汽车具有车席大、安全、舒适、悬挂柔软、扭力大、空调棒的特性,成了安全舒适豪华车的代表,欧洲是汽车的发祥地,主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大都有百年的历史,生产的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着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认识世界着名汽车公司车标; ●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了解汽车运动; ●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项目一汽车的发展史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文化之奔驰历史与中国发展论文

汽车文化之奔驰历史与在中国发展史论文 关键词:汽车文化,奔驰,发展历史,中国市场 摘要:

公司名称 梅赛德斯-奔驰 外文名称 Mercedes-Benz 总部地点 德国斯图加特 成立时间 1883年,奔驰汽车公司成立;1890年,戴姆勒汽车公司成立;1926年,奔驰与戴姆勒正式合并。 经营围 豪华轿车、客车、卡车、跑车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 公司口号 Das Beste Oder Nichts.(惟有最好) 创始人 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 母公司 戴姆勒(Daimler AG) 主要车系 A、B、C、E、S、G级,GLC、SLK级 国事业部 奔驰、奔驰 正文: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德国汽车品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地称其为“奔驰”(因此,又有梅赛德斯-奔驰一说),译为“宾士”,译为“平治”。 自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DMG)向其客户献上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梅赛德斯(Mercedes)为品牌的轿车开始,奔驰汽车就成为汽车工业的楷模。其品牌标志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品牌标志之一,100多年来,奔驰品牌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随后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一百多年过去了,奔驰汽车早已度过了它的百岁寿辰,而在这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曾涌现出很多的汽车厂家,但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悠悠百年岁月,也只有奔驰、标致、福特、别克和斯柯达五家车厂经历岁月洗礼而存活下来[4]。 1885和1886年,卡尔·本茨(全名为Karl Friedrich Benz,中文名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简称卡尔·奔驰。由于品牌名中有“奔驰”二字,且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官网采用“卡尔·奔驰”的译名,故现多将其译为“卡尔·本茨”)与戈特利布·戴姆勒制造出了各自的第一辆汽车。1883年卡尔·奔驰先起炉灶,在曼海姆(Mannheim)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于1909年为三叉星标志申请专利权,但奔驰则属于一个圆形徽章。戈特利布·戴姆勒的标志来源于戴姆勒给他妻子的信,他认为他画在家里房子上的这颗星会为他带来好运,这颗三叉星还象征着奔驰汽车公司向海陆空三个方向发展。1909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先生为了纪念他的车大批量生产,将三叉星的齿轮图案改为月桂枝,以示胜利。而标志的“梅赛德斯”则取自其在奥地利的汽车经销商埃米尔·耶利克(Emil Jellinek)美丽女儿的名字。“梅赛德斯”在西班牙语中有幸运的含义,可惜这位美女于40岁死于不幸的婚姻,以她命名的做法却不胫而走。 1909年6月,戴姆勒汽车公司申请登记了“三叉星”作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圆的上方镶嵌了四个小星,下面有Mercedes(梅赛德斯)字样。 奔驰的标志最初是Benz外加月桂枝环绕。1926年,戴姆勒与奔驰合并,星形的标志与奔驰的月桂枝终于合二为一,下有Mercedes-Benz字样。后将月桂枝改成圆环,并去掉了Mercedes-Benz的字样。随着这两家历史悠久地汽车生产商的合并,厂方再次为商标申请专利权。此圆环中的星形标志演变成今天的图案,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商标之一。 让三叉星徽在全球闪耀,是梅赛德斯-奔驰一百多年来的梦想,更是其永不放弃的追求。 历经百年的发展,梅赛德斯这一名称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创新性汽车品牌的代名词。自从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汽车的首辆梅赛德斯汽车问世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汽车企业之一戴姆勒股份公司。今天戴姆勒股份公司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质量上乘的高档汽车品牌。这一品牌承载着其非凡的技术实力,上乘的质量标准和大胆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的汽车传奇。 在全世界梅赛德斯-奔驰这一品牌拥有近数百万名忠实顾客,他们拥有着上千万台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这些人不愿驾驶任何其它品牌的汽车是因为他们对梅赛德斯-奔驰的传奇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1001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1401002),后续课程有《1401004》(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知识目标 (1)能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能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能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能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会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 (1)能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养成目标

浅谈汽车文化

浅谈汽车文化 摘要:汽车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进步,国人对车的兴趣己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多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此时,对汽车文化的介绍,对汽车生活的渲染,对汽车文化外沿和内涵的阐述,揭示汽车文化与社会现实生活间多层面的利弊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汽车文化;汽车文明,汽车生活 一、健康和谐的汽车文化 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再到汽车文化的演绎,都是汽车文明构建的历程。汽车文明强调人与车多重关系的良性转化,积极消除矛盾,转而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之路。中国汽车文化的文明发展,就是要构建出健康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让汽车社会中的“社会责任”更有担当。 二、汽车文化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一)汽车文化的特征 汽车文化以汽车为载体,有汽车独有的文化气息。因此,汽车文化的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1)继承性。汽车文化是一个过程量,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优秀汽车文化保留与继承的产物;(2)时代性。汽车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以汽车为载体的发展形态,强调其所构建的文化要素是随着汽车的发展而表现出显著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汽车文化,汽车文化的要素存在差异。中国汽车命名从“解放”到“东风”,就是不同时代卜,汽车文化差异性的显著表现;(3)创新性。创新是汽车属性的重要体现,从汽车性能、品质等的不断革新,就足以见得,创新发展历程就是汽车文化的演绎;(4)民族性。汽车文化有血性,有民族特有的品质,汽车文化的民族性充分体现在汽车设计等各个方面)口木汽车的精致、美国汽车的大气、法国汽车的典雅浪漫,都是每一个汽车品牌文化的民族性体现。 (二)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 汽车文化特征的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概而言之,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公共关系表现;传承与教育表现、美学与艺术表现等。这些表现形式的体现与现实发展,突显出汽车文化元素的构建,强调整体性发展,让汽车的木质属性更加彰显。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汽车文化教案

授课课题汽车色彩 授课课时 2 授课课型理论课授课日期2018.10.08 教学目标1、知道汽车常见色彩 2、了解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 3、掌握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教学难点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知识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演示法、互动法、目标教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 板书设计 汽车色彩 汽车常见色彩 二、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 三、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知识

教学实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新授 举例分析汽车常见颜色 视频分析 和一般商品一样,汽车刚刚出现时只有黑色。之后,随着 汽车成为成熟商品,普遍被购买时,其色彩也开始丰富多彩, 也越来越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现在,企业在推出多种 车身颜色的同时,又开始推出个性化颜色。 汽车常见色彩 在购买汽车时,如果看中的汽车品牌中没有自己喜欢的 颜色,被调查的消费者中有43.2%会坚持自己选择的颜色。女 性消费者对颜色的要求更高,有45.9%会坚持选择自己的颜 色。调查结果显示,未来消费者最想购买的汽车颜色是黑色, 其次是金银色,在消费者首选的汽车颜色中,这些颜色占据 了5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红色、蓝色、黄色等鲜艳色。 两厢车的用户对橙色、黄色、紫红更为关注,而两厢旅行车 用户更多关注蓝紫色。 二、色彩与汽车的使用功能 不同使用功能的汽车,对色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 可以根据色彩来区分不同的汽车。如白色的救护车,红色的 消防车,绿色的邮政车,迷彩的军用车。之所以白色与救护 车相连,红色是消防车的象征,绿色与邮政车伴随,迷彩色 是军队的专用色,是与颜色的本身的属性相关的。白色是具 有明亮、干净、卫生、雅洁的特性,还表示尊重、同情,所 以在卫生事里大量的应用白色。红色是火的色彩,看到红色 的消防车,人们能马上联想到火灾,同时红色比较醒目,是 前进色,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便于人的发觉,方便及时的 避开。绿色是安全、和平的象征,所以用在邮政车上,能够 表现出邮政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信件或物品会安全送到 顾客手中的寓意。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车 型颜色 分组讨论:不同群体对 汽车的选择 学生思考为何这些车采 用这种颜色?

中国的汽车文化现象

中国的汽车文化现象 ——最没有文化底蕴的汽车自中国有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以来,自主汽车品牌一直在汽车领域中摸爬滚打着,互相竞争,在合资品牌近乎垄断的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地。直到近几年自主汽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可否认,自主汽车有了自己的经营经验,自己的研发能力。例如哈弗研发出的神车H6,吉利研发的最美国产车博瑞、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秦、宋等等,这都是自主品牌达到新高度的标志。但是虽然在销量与技术上达到新高度,却依旧不能与外国汽车媲美。笔者认为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自主汽车品牌生产的汽车是冰冷的没有灵魂的机器,而外国品牌造的汽车是能够与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的产品。 这个方面涉及到设计与工艺水平、还有法律法规等因素。设计决定了汽车的容貌、工艺水平决定了汽车的气质,规章标准则决定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的设计 先来说说汽车的设计。设计包括外观、内饰和最重要的性能。外观上的设计一直以来的中国自主品牌的软肋,一直到最近最美国产车博瑞的诞生,在外观上他是吉利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商务车领导者。他在外观设计上的水平可谓是空前的。与之相反的是众泰,众泰的山寨手段非常令笔者愤慨,他的一款“途观Q5”着实让在下擦了一脸的汗。这不叫做模仿,这叫做生搬硬套,叫做山寨。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没有自己的设计灵感,没有自己的创新,这是一种麻木的生产,一种落后的生产。现在讲究的是创新,而且如今市场竞争压力大,靠这样的方式大招不出品牌的,也是奠定不了自己企业文化的,甚至可以说奠定的都不是文化,只是愚昧的思想。不过也不用那么悲观地看待中国汽车设计,许多企业有了自己的设计团队,自己的设计理念,甚至有了自己的美学专家。这对中国自主汽车来说是一个好的拐点,从一开始的山寨到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 其次是内饰的设计。在内饰设计方面,中国汽车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模仿各个品牌的内饰,综合并使用。之所以说模仿是因为在很多自主汽车内饰里仍看得出来有别国品牌的影子。例如

汽车文化知识 教案

汽车文化知识 课题运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C 语言的背景和特点 2.掌握C 语言程序的结构 3.领会采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循环解决实际问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举例法、导入法、归纳法教学内容与步骤: 新课引入 从实际应用中引出C语言。 1.1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优化交通结构的产业 1、普遍性 2、灵活性 二、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 三、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大的产业

四、是提供较多就有机会的产业 五、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六、是强大的出口产业 七、是获得巨额税收的产业 八、是推进社会显著进步的产业 1.2 简谈汽车 一、广义的汽车概念 二、我国的汽车定义 三、汽车的构造概述 四、汽车分类 (一)国内分类 1、车辆类型 2、机动车分类 (二)国外分类 乘用车、商用车 五、国产汽车产品的编制规则 §1.3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一、旧中国的制造汽车梦 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一)初创阶段(1949~1965年) 1、汽车工业的筹化 2、第一汽车制造 3、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形成厂的建立(二)成长阶段(1966~1980年) 1、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2、川汽和陕汽的建立 3、开发生产矿用自卸汽车 4、地方积极建设汽车制造厂 (三)全面发展阶段(1981~至今)

1、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陆续出台 2、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取得积极发展 4、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 1.4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汽车工业年产量持续增长 二、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步伐加快 三、世界汽车工业进行新的技术革命 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首先把这门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学习了汽车工业的重要地位及汽车的产生发展以及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最后学习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作业布置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我国的汽车定义,我国汽车产品应具有哪些特征? 3、我国车辆类型分为哪几类? 课题汽车史话、外形和色彩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汽车的出现过程 2、理解汽车各种外形结构的优缺点 3、掌握汽车颜色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教学重点: 汽车颜色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教学难点: 汽车各种外形结构的优缺点 教学课时2学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1: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汽车文化(2700063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理论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学分:2 总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包括: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理论的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点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着力点在学生小组的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与安排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单元5 单元6 单元7 单元8 单元9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 教材:《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版别(2011年1月,第1版) 参考资料: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 视频 5.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必须是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六、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方法为考试70%+平时30%。

中国汽车文化发展与现象

中国汽车文化发展与现象 孙国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一730060) ?摘一要?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汽车在人们狂热的掌声中开到了调整间,这时,工厂的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赶上去,抱着车头,倾听发动机的转动声三当发动机转动声渐渐停止的时候,人群中随着又引起了胜利的欢笑三从此开始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三如今汽车工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文化也进入了我们生活视线,回顾汽车发展历史,探索汽车文化现象,会为国人更加深层次理解汽车带来的生活变化,正确地认识汽车二认识汽车文化三 ?关键词?中国汽车发展文化 汽车的发明至今已有120余年,在汽车的诞生地德国二推动汽车发展的美国二日本等国家,都已形成了自己国家独特的汽车文化三德国汽车文化是德国文化的一部分,德国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国汽车三只有这个真正挚爱着汽车的民族才能够造出最好的汽车三美国的汽车文化代表的是美国社会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高效率精神三在美国,无论谁,只要拥有一辆汽车就拥有了相当的自由和自主三幅员辽阔而人口稀疏的美利坚大地,廉价的石油消费,以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是美国社会汽车文化形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三 1901年,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威乐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六岁生日的供礼送给了慈禧三这是我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也是当年13辆第二代奔驰汽车中唯一的幸存者三同年,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人上海三一辆是凉篷式汽车,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前排为双轮座席,车轮是木制的,外面包上实心橡胶轮胎三采用转向盘二转向带和梯形结构控制行驶方向三这是中华大地上最早行驶的三辆汽车三 1929年6月, 奉天迫击炮厂 厂长李宜春等人提出了 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重汽车 的建议三张学良将军赞许此建议,遂将 奉天迫击炮厂 改为 辽宁迫击炮厂 ,后称辽宁迫击炮厂附设的 民生工厂 三张学良将军给辽宁迫击炮厂拨款研制 民生 汽车,工厂聘请了美籍技师麦尔斯为总工程师,还聘请了国内外大学二专科毕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民生工厂的重要职务三1931年6月,中国第一辆国产 民生 牌75型2.5吨载货汽车,终于试制成功三 民生 牌汽车为长头二棕色,该车载重量1.82吨,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前后轮距4.7米,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三当时有人做了统计:在全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202种是进口的(主要是发动机二电器件二精密齿轮二轴承等), 国产化 率高达70%三随后的多年战乱,使中国汽车的发展停滞不前二更谈不上汽车文化的形成三 1950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苏联访问,与斯大林同志会谈,提出并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汽车制造厂三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三奠基大会上三由李岚清同志为首的六名共产党员抬着刻有毛泽东主席题词的汉白玉基石进入中心会场三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任厂长饶斌三饶斌生于1913年,卒于1987年,企业领导干部三吉林省吉林市人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曾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二省委委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二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院长二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二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三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三 如果说有一个人的经历能够完整地反映中国汽车工业最初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个人无疑应该是饶斌 三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三其过程之艰难无法想象:它是在日本侵华时留下的细菌工厂的残垣中站立起来的三在此之前,我们 除了会造桌子椅子,一辆汽车也造不出来 三1958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金龙)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 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三8月第一汽车厂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三自此,中国汽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三1978年11月9日,邓小平在回答上海轿车项目能否合资经营的请示时一锤定音: 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 自此,上海轿车项目从引进装配线改为中外合资经营三1983年4月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三上海大众的合资成功,推动了一波合作浪潮,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自2009年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之后,连续五年产销量全球第一,2013年更是突破2000万辆三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三已经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掌握了开发顶级轿车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三奇瑞二吉利二长安二比亚迪二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三 体现汽车文化的中国第一次大型车展: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车展于1985年7月3日在上海工业展览馆(今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三开幕的第一天共有2万多人参观了车展三当时的报道称, 这是一次展示80年代汽车工业新成就二谋求汽车工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三 参展厂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共328家厂商参加,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三被分为5个展区三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展设在露天广场,当时展出了桑塔纳轿车二天津大发微型车二南京依维柯货车等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三1990年两年一届二定期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创办三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 四大件 二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三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