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非甾体抗炎药

第五章 非甾体抗炎药

第五章  非甾体抗炎药
第五章  非甾体抗炎药

第五章非甾体抗炎药

大纲要求:

掌握: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

掌握: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典、基)、对乙酰氨基酚(典、基)、吲哚美辛(典、基)、双氯芬酸钠(碘、基)、布洛芬(典、基)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掌握:贝诺酯(典)、安乃近(典)、萘普生(典、基)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熟悉:萘丁美酮(基)、芬布芬(典)、舒林酸(典、基)、酮洛芬(典)、吡罗昔康(典)、美洛昔康(基)、别嘌醇(典、基)、丙磺舒(典、基)和秋水仙碱(典、基)的结构、作用特点和用途。

了解: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的发展和现状。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以下药物中,哪个药物对COX-2的抑制活性比COX-1的抑制活性强

A.吡罗昔康B.布洛芬C.吲哚美辛D、美洛昔康E、酮洛芬

2.以下药物中,哪个药物以右旋体供药

A.萘普生B.布洛芬C.萘丁美酮D.安乃近E.吡罗昔康

3.下列药物中,具有1,2一苯并噻嗪结构的药物是

A、吡罗昔康B.吲哚美辛C.萘普生D.芬布芬E.非诺洛芬

4.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

(以下为化学结构)

A、阿司匹林

B、安乃近C.吲哚美辛D.对乙酰氨基酚E.贝诺酯

5、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

(以下为化学结构)

A、芬布芬

B、萘丁美酮C.吲哚美辛D.对乙酰氨基酚E.安乃近

6.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A、布洛芬B对乙酰氨基酚C.双氯芬酸D.萘普生E.酮洛芬

7.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结构中不含有羧基却具有酸性

A.阿司匹林B、吡罗昔康C.布洛芬D.吲哚美辛E.舒林酸

8.非甾体抗炎药的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

A.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

B.3,5一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芬那酸类、l,2一本并噻嗪类及其他类

C.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水杨酸类

D.吡唑酮类、芳基烷酸类、吲哚乙酸类

E.3,5一吡唑烷二酮类、水杨酸类、l,2一苯并噻嗪类

9、下列哪个药物可以抑制青霉素在肾小管的分泌,增加其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

(以下为化学结构式)

10.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可溶于水

A、吲哚美辛B.吡罗昔康C.安乃近D.布洛芬E、贝诺酯

1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A.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B.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C.β一内酰胺酶抑制剂

D.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抑制剂E.粘肽转肽酶抑制剂

12.下列化学结构中哪个是别嘌醇

(以下为化学结构式)

13.药典中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检查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杂质

A.检查水溶液的酸性B.检查碳酸钠中的不溶物C.与高铁盐溶液呈色

D.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生成具有香味的化合物E.检查是否有酸味

14.吲哚美辛的化学结构为

(以下为化学结构式)

15.安乃近在下列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最大

A、乙醇B.水C.氯仿D.乙醚E.丙酮

16.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

(以下为化学结构式)

A、安乃近B.保泰松C.萘普生D.吲哚美辛E.酮洛芬

17.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与阿司匹林的性质不符

A.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中B.水溶液加热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紫堇色

C.在干燥状态下稳定,遇湿气缓慢分解D.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抗炎作用

E.与对乙酰氨基酚缩合的成酯的产物,对胃肠道刺激性小,称为贝诺酯

18.吡罗昔康的化学结构为

(以下为化学结构式)

19.下列叙述中哪条与布洛芬不符

A、含有异丁基B.含有苯环C.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不辞于水。

D、临床用其右旋体E.为环氧酶抑制剂

20、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抗癫痫B.中枢兴奋C.抗病毒D、降血脂E.消炎镇痛

21.双氯芬酸钠的化学名为

A、2—[(2,6—二氯苯基)氨基]—苯甲酸钠

B、2—[(2,4—二氯苯基)氨基]—苯甲酸钠

C、2—[(2,3—二氯苯基)氨基]—苯甲酸钠

D、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

E、2—[(2,4—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

22、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的药物名称为

A、萘普生B.布洛芬C.酮洛芬D.芬布芬E.萘丁美酮

23、化学名为2一甲基一l-(4一氯苯甲酸基)-5一甲氧基一1H—吲哚一3一乙酸的药物的主要临床用途是

A.为麻醉性的镇痛药物B.为分离麻醉剂C.为非甾体抗炎药

D.为抗痛风药物E.为抗精神病药物

24.下列哪个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A、秋水仙碱

B、贝诺酯C.双氯芬酸钠D.吡罗昔康E.别嘌醇

25.贝诺酯是由哪两种药物拼合而成的

A、阿司匹林和丙磺舒B.阿司匹林和对乙酸氨基酚

C.萘丁美酮和对乙酰氨基酚D.舒林酸和丙磺舒

E.舒林酸和对乙酸氨基酚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2]

(此处为结构式)

1、为布洛芬的结构式

2、为吡罗昔康的结构式

[3—5]

A、萘普生

B、阿司匹林

C、布洛芬

D、丙磺舒

E、双氯芬酸钠

3、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

4、2-(乙酰氧基)苯甲酸

5、2—(4—异丁基苯基)丙酸

[6—9]

A、贝诺酯

B、吲哚美辛

C、美洛昔康

D、萘普生

E、安乃近

6、为1,2—苯并噻嗪类药物

7、为水杨酸类药物

8、为芳基乙酸类药物

9、为芳基丙酸类药物

[10—13]

A、舒林酸

B、萘丁美酮

C、吲哚美辛

D、芬布芬

E、安乃近

10、结构中含有萘环

11、结构中含有甲砜基

12、结构中含有磺酸钠基

13、结构中含有联苯基

[14—15]

(此处为化学结构式)

14.可选择性抑制尿酸的生物合成

15.可增加尿酸的排泄

[16一18]

A、阿司匹林

B、布洛芬C.萘丁美酮D、萘普生E.别嘌醇

16、为前体药物

17、以右旋体供药用

18.以外消旋体供药用

[19-20]

A、丙磺舒B.双氯芬酸钠C.舒林酸D、阿司匹林E.对乙酰氨基酚

19.遇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20.直接加入三氯化铁试液不显色,但加热后可显紫堇色

[21一24]

A、秋水仙碱

B、美洛昔康C.丙磺舒D.对乙酰氨基酚E.吲哚美辛

21.可以抑制青霉素在肾小管的分泌,与其合用起到增效作用

22.能抑制细胞菌丝分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23.仅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抗炎活性

24.具有抗痛风作用

[25-27]

A、安乃近B.阿司匹林C.萘普生D.舒林酸E.吡罗昔康

25.易溶于水

26.结构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27.不含有羧基却具有酸性

[28一29]

A.盐酸溴己新B、盐酸吗啡C.盐酸布桂嗪D.枸橼酸芬太尼E.盐酸曲马多28.可发生重氮化一偶合反应

29.遇钼硫酸试液显紫色,继变为蓝色,最后变为绿色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关于解热镇痛药的正确描述有

A.这类药物不仅对牙痛、神经痛、头痛等慢性钝痛有作用,而且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绞痛也有效

B.大多数药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C.该类药物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

D.这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而发挥作用

E.该类药物具有耐受性和成瘾性

2.下列哪些性质符合安乃近

A.易溶于水,可制成注射剂B.加热后和三氯化铁试液呈紫色

C.结构中含有亚甲基磺酸基D.对外伤性疼痛及内脏绞痛有效

E.为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

3.化学结构中含有羧基的药物有

A、吲哚美辛

B、萘普生C.贝诺酯D、吡罗昔康E.芬布芬

4、下列哪些药物的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A、安乃近B.萘丁美酮C.布洛芬D.酮洛芬E.萘普生

5、下列叙述中哪些与吲哚美辛相符

A.溶于丙酮,几乎不溶于水

B.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可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可进一步氧化成有色物质

C.用于炎症疼痛作用显著

D.对光敏感,遇光可逐渐分解

E.为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6.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与下列哪些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似

(此处为结构式)丙磺舒

A、别瞟醇B.秋水仙碱C.舒林酸D.美洛昔康E.安乃近

7.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水溶液显酸性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C.水解产物加入三氯化铁试液显紫色

D.水解产物能发生重氮化一偶合反应

E.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作用

8、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

(此处为结构式)

9.解热镇痛药从结构上可分为

A、苯胺类B.苯酰胺类C.l,2一苯并噻嗪类D.水杨酸类E.吡唑酮类10.具有以下化学结构的药物符合下列哪些性质

(此处为化学结构式)芬布芬

A、为萘丁美酮

B.为芬布芬

C.为前体药物,体内代谢为联苯乙酸而发挥作用

D.胃肠道副作用反应较为严重

E.为环氧酶抑制剂

11.下列哪几个药物不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此处为结构式)

12.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以下哪些结构类型的药物

A、芳基烷酸类

B、苯甲酸酯类C.3,5一吡唑烷二酮类D、苯氧乙酸类E.1,2一苯并噻嗪类

13.下列哪些性质与布洛芬相符

A.易溶于水,不溶于氯仿

B.含有一个手性中心,临床用其外消旋体

C.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D.其消炎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

E.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稍有特异臭味

14、药典规定对阿司匹林进行碳酸钠溶液中不溶物的检查是为了检测哪些杂质

A、水杨酸

B、对氨基酚C.醋酸苯酯D.乙酸水杨酸苯酯E.水杨酸苯酯15.下列叙述中,哪些符合阿司匹林的性质

A、化学名为N-(4一羟基苯基)乙酰胺

B.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C.其水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试液可见紫堇色

D.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

E.长期服用可出现胃肠道出血

16.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以下哪些性质

A.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B.遇三氯化铁试液显紫色

C.其水溶液不稳定,会发生水解

D、与亚硝酸钠试液反应生成重氮盐,再加入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E.为解热镇痛药,无抗炎作用

17.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具有哪些性质

(此处结构式)双氯灭痛

A.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炎、红斑狼疮等治疗

B.其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40倍

C.为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活化

D.为环氧酶一2选择性抑制剂

E、可用于癌症和手术后疼痛

18.解热镇痛药物的结构类型包括

A、苯胺类B.硝基呋喃类C.吡唑酮类D.水杨酸类E.苯氧乙酸类19.下列药物中,哪几个属于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A、吲哚美辛

B、安乃近C.舒林酸D.芬布芬E.萘普生

20.下列药物中,哪几个药物不作为抗炎药物使用

(此处为结构式)

A、阿司匹林

B、扑热息痛

C、安乃近

D、布洛芬

E、吡罗昔康

21.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的结构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A、美洛昔康B.酮洛芬C.萘普生D.萘丁美酮E、双氯芬酸钠

22.下列药物中,哪几个药物为前体药物

A.舒林酸B、芬布芬C.萘丁美酮D.吲哚美辛E.酮洛芬

23.舒林酸的结构特征为

A、含有吲哚环B.含有萘环C.含有茚环D、含有甲砜基E、含有氟原子

24、美洛昔康的化学结构特点是

A、含有吡啶环B.含有噻唑环C.含有1,2一苯并噻嗪环

D、含有烯醇羟基E.含有吡唑环

答案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D 2.A 3.A 4.E 5.B 6.B 7.B 8.B 9.A

10.C 11.D 12.C 13.C 14.A 15.B 16.E 17.D 18.B 19.D 20.E 21.D 22.B 23.C 24.A 25.B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2]CE [3—5]EBC [6-9]CABD [10-13]BAED

[14-15]BA [16-18]CDB [19-20]ED [21-24]CADA(C)

[25-27]ACE [28-29]AB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BCD 2.ACE 3.ABE 4.CDE 5.ABCDE 6.AB

7.ABCE 8、CDE 9.ADE 10.BCE 11.BE 12.ACE

13.BCDE 14.CDE 15.BDE 16.ABCE 17.ABE 18.ACD

19.ACDE 20.BC 21.ADE 22.ABC 23.CDE 24、BCD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 来源:寻医问药网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由于非处方药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而且认识到不仅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还可治疗与关节炎有关的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疼痛,并且用于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等,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这一大类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我国目前上市的抗炎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也不少。有不同结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吲哚类的消炎痛,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和丙酸类的布洛芬及芬必得等。有不同半衰期的药物:如短效的布洛芬,中效的萘普生,长效的炎痛喜康等。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剂、栓剂、凝胶剂、针剂等。现择其常用的几种介绍于下: (1) 阿司匹林(Asprin) 又称醋柳酸或乙酰水杨酸。水杨酸是1838年从柳木的树皮中提取出来的,1852年化学合成,1890年合成阿司匹林,至今已是百岁寿星。阿司匹林是一种和缓的抗炎、止痛剂。阿司匹林应用剂量,以能充分缓解症状而不引起中毒为宜。有规律地而不是零星地用药效果较好。多数成年人每日3~5克。老年病人一般对大剂量耐受性较差。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为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可饭后服用,并在睡前或清晨与食物或抗酸剂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能完全缓解胃炎问题,而且有不易吸收的缺点。 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据报道,70%病例大便隐血出现阳性,引起溃疡病;极少数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皮疹、血管神经水肿等。对肝、肾功能不全或溃疡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的病人,应慎用。 (2)贝诺酯为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可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本药疗效可靠、适应性强、毒性低,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少。每次0.5~1克,每日3次。 (3)吲哚美辛(消炎痛,lndometh~in) 消炎、退热、止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饭后或餐中服用。少数每周可增加25毫克,直到获得满意效果或每日最大量150毫克。超过该剂量一般不增加药物效果,却能增加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帕金森病的病人;有精神病、癫痫史,以及对其过敏的病人、活动性或复发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相对禁忌;小儿慎用或忌用。副作用:主要出现胃肠道疾病和消化性溃疡、头痛及其他大脑功能障碍。胃肠道疾患包括消化不良、恶心、腹痛、隐匿性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头痛为时常感觉前额跳动性疼痛,尤以醒后最甚。其他报道的大脑症状有眩晕、头昏目眩、精神错乱、抑郁、昏昏欲睡、幻觉《抽搐和晕厥。还可有角膜后沉着、视力模糊、肝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反应(皮疹、哮喘)、听力障碍、水肿(以眼睑多见)、结节性红斑和脱发等。目前吲哚美辛有普通片剂、肠溶片、胶囊、缓释胶囊、栓剂、针剂6种。据我们观察、,在作用与副作用方面,栓剂优于片剂、胶囊,胶囊又优于片剂,针剂虽能肌内注射,起效较快,但毕竟不太方便,不能常用。 (4)氨糖美辛每片含盐酸氨基葡萄糖75毫克,吲哚美辛Z5毫克。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海洋生物制剂,是硫酸软骨素的基本成分,能促进黏多糖的合成,提高关节滑液的黏性。本品能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且能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蛋白多糖化合物合成的阻滞作用,从而降低消炎痛原有的毒副作用。每次1—2片,每日2—3次。肾功能不全及孕妇禁用,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小儿慎用。 (5)舒林酸(奇诺力,Sulindac) 在结构上是消炎痛一类吲哚乙酸的衍生物。它以前体—亚砜形式服用,然后在体内代谢为活性的硫化代谢产物和无活性的砜代谢产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具有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减少致炎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因为活性的硫化代谢产物在到达肾脏前已变为无活性的砜,或者在肾脏内被氧化酶转变为无活性代谢物,因此对肾脏影响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为小。另外,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同: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很小,延长出血时间的作用也较阿司匹林为小。本晶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也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小。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

第八章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章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作用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例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不同,因此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抗炎作用机制与其在体内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s, PGs)的生物合成有关。 已经证明前列腺素是一类致热物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致热作用最强。前列腺素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能增强其他致痛物质例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致痛作用,使疼痛加重。另外,前列腺素也是一类炎症介质。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近年来发现环氧合酶有COX1和COX2两种亚型,COX2是导致炎症反应的酶,因此寻找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得到更安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为: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3,5-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1,2-苯并噻嗪类等。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已在临床应用了100多年,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近年来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为不可逆的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 A2(TXA2)的合成,阿司匹林现已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时可导致胃肠道出血,这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致使胃粘膜失去了前列腺素对它的保护作用,造成胃部血流减少,缺血而引起溃疡。另外阿司匹林及水解产物水杨酸酸性较强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因此,对阿司匹林进行一系列结构修饰,利用水杨酸分子中的活性功能基羧基将其制成盐、酰胺、酯类以降低羧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在临床上应用的有乙酰水杨酸铝(Aluminum acetyl salicylate),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赖氨匹林

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习题及答案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2.熟悉:主要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含量限度。 3.了解:影响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 二、基本内容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本类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但多数具有芳酸基本结构,即芳基取代羧酸结构。根据芳基在羧酸的取代位置及芳基上的取代基的不同,芳酸类药物可分为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乙酸、芳基丙酸、吲哚乙酸及苯并噻嗪甲酸等六类。尼美舒利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结构上不属于芳酸类,但作为较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将在本章一并介绍。 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为同时具有游离羧基和苯环,其酸性特征可作为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基础,即在中性乙醇或其他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苯环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常被用于本类药物的鉴别、定量检查及部分制剂的含量测定。本类药物的酯类易子水解的特性决定了其特殊杂质检查的项目与方法,如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ChP 曾采用三价铁比色法检查。但由于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的继续水解使检查结果不稳定。所以ChP2010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增加阿司匹林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查,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药物结构中游离羧基的酸性和芳环的紫外吸收特性,本类药物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制剂的定量检查,如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等主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而制剂的含量测定则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类药物的分析方法见表6-1。

非甾体抗炎药

远程药学专升本药物化学平时作业(非甾体抗炎药)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写出下列药物的化学结构或名称、结构类型及其临床用途 1阿司匹林 C O O H O C O C H 3 水杨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扑热息痛 H O N H C H 3 O 苯胺类 解热镇痛 3 贝诺酯 O C O C H 3 C O O N H C O C H 3 水杨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4 布洛芬 C H C H 2 C H 3 C H 3 C H C O O H C H 3 芳基丙酸类 抗炎镇痛作用 5 萘普生 C H C O O H C H 3 C H 3O 芳基丙酸类 抗炎镇痛作用

6 吲哚美辛 N C H 2C O O H C H 3 C O C l C H 3O 吲哚乙酸类 抗炎镇痛作用 7 N N H 3C C H 3 N C H 3 C H 2S O 3N a O 安乃近 吡唑酮类 解热镇痛抗炎 8 N H C l C O O N a C l 双氯芬酸钠 芳基与杂环芳基乙酸类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结构通式 1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C A r H C O O H C H 3 X 2 水杨酸类抗炎药 O H O O C H 3O R

三、名词解释: 1. 解热镇痛药:指兼具解热和镇痛作用的一类药物,解热主要可以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镇痛主要指可以缓解如头痛关节痛等的轻、中度疼痛,大多还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非甾体抗炎药:指化学结构区别于甾类激素的一类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四、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是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前药(B) A.双氯芬酸钠B.贝诺酯 C.优司匹林D.水杨酰胺 2、以下药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B) A.阿司匹林B.吡罗昔康 C.吲哚美辛D.保泰松 3、以下哪个药物结构中含对氯苯甲酰基结构片断( A ) A.吲哚美辛 B.氨基比林 C.氯贝丁酯 D.萘普生 4、具有 N S O O C H3 O H N O N H 结构的药物是( C ) A.萘普生 B.布洛芬 C.吡罗昔康 D.美洛昔康 5、以下哪个药物以右旋体用药( C ) A.布洛芬B乙酰水杨酸C、萘普生D、贝诺酯 6以下关于阿司匹林的正确叙述是(多选题):(AC) A 又称乙酰水杨酸B化学名是2-乙酰氧基-苯甲酸酯 C、中国药典规定检查本品中的水杨酸杂质 D、性质稳定,疗效确切 7、阿司匹林中检查碳酸钠中的不溶物不包括(B) A. 醋酸苯酯 B. 水杨酸 C. 乙酰水杨酸苯酯 D. 水杨酸苯酯 8、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 A. 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B. 促进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C. 激活环氧化酶的活性 D. 抑制脂氧化酶的活性 9、下列哪种性质与布洛芬符合(C )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 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黄至深棕 C 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水溶液中 D 易溶于水,味微苦 10、以下属于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是:(多选)(ABC) A.双氯芬酸钠 B.萘普生 C.酮洛芬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

一.简介 非甾体抗炎药( no n- steroidal ant i- inf lammatory dr ug s, NSAIDs) 是指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疼痛、肿胀等, 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疗, 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1亿多人在服用NSA ID s,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患者。每天约有3 0 0 0 万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在我国最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500 万OA患者和4 2 0 万R A 患者在服用N S A I D s 。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患者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 5~ 1/ 4, 因此, 可以说N SA ID s 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2。随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临床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二.发展简史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 S A I D s ,具有神奇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约460 年至377 年希波克拉底曾经使用柳树皮来治疗骨骼肌肉疼痛;1 7 6 3 年的英国传教士爱德蒙特·斯通(E d m a n dS t o n e )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描述将柳树叶煎液作为一种抗炎药;1828 年德国慕尼黑药学教授约翰·布赫勒(Johann Buchner)提取出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水杨苷,次年汉立·里劳西(Henri Leroux)获得其结晶;水杨酸则是意大利化学家雷非·皮立亚(Raffaele Piria)首次从水杨苷中获得,1859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柯比(Hermann Kolbe)完成了鉴定及合成其化学结构的工作,1 8 7 4 年水杨酸开始生产;鉴于水杨酸的胃肠道刺激性和不适的口感,1 8 9 7 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H o f f m a n n )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随后拜耳公司的首席药理学家海里希·狄里舍(H e i n r i c hDresser)通过自身实验和随后的动物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于1899 年注册了商品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此后的100 多年来,阿司匹林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作为NSAIDs的原形药并成为药物史上的一颗“常青树”3。 1898 年, 由德国拜尔药厂首先合成的阿司匹林是最早用于风湿热及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由于其在大剂量时才能发挥消炎止痛作用并伴随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 逐渐被新上市的NSAID 所取代。1952 年, 保泰松( 苯丁唑酮) 问世, 为第一个被命名的非甾体抗炎药。因其强大的抗炎镇痛效应而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长达30 多年。至20 世纪80 年代, 因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断出现而逐渐被限制使用或禁用。1963 年, 吲哚乙酸类NSAID 的代表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上市, 虽然其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较强, 但因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毒副作用仍然很严重而逐渐少用。1969 年, 1姜爱霞.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 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6):96-98 2刘红,李国珍,葛泉丽.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01-402 3李梦涛,曾小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4-29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习题及答案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一、基本要求1.掌握: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2.熟悉:主要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含量限度。3.了解:影响芳酸类非甾 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 二、基本内容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 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本类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但多数具有芳酸基本结构,即芳基取代羧酸结构。根据芳基在羧酸的取代位置及芳基上的取代基的不同,芳酸类药物可分为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乙酸、芳基丙酸、吲哚乙酸及苯并噻嗪甲酸等六类。尼美舒利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结构上不属于芳酸类,但作为较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将在本章一并介绍。 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为同时具有游离羧基和苯环,其酸性特征可作为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基础,即在中性乙醇或其他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苯环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常被用于本类药物 的鉴别、定量检查及部分制剂的含量测定。本类药物的酯类易子水解的特性决定了其特殊杂质检查的项目 与方法,如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ChP曾 采用三价铁比色法检查。但由于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的继续水解使检查结果不稳定。所以 ChP2010 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增加阿司匹林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检查,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药物结构中游离羧基的酸性和芳环的紫外吸收特性,本类药物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酸碱滴 定法,制剂的定量检查,如溶出度(释放度) 、含量均匀度等主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而制剂的含量测定则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本类药物的分析方法见表6-1 。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 第一节概论 一、炎症及NSAID S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S)是一类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也是全球用量最大的一类药物,能有效地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及强直性脊椎炎等。对感染性炎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与甾体抗炎药相比,NSAID S具有安全性好、毒副反应较小等优点。大多数NSAID S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而且兼有解热镇痛之功效,而通常所称的解热镇痛药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因此将其包含在NSAID范围之内。治疗急性痛风药与NSAIDS密切相关,故本章对抗痛风药也一并加以介绍。 对于一个药物而言,抗炎、解热、镇痛这三方面的作用并非完全平行。如乙酰水杨酸、荼普生、希洛芬等均具有抗炎、解热、镇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但每种药物对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强度是不同的;保泰松、羟布宗仅有抗炎、解热作用镇痛作用微弱;吡罗西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而无解热作用;乙酰苯胺类如乙酰氨基酚仅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抗炎作用。 炎症是对任何刺激的正常和重要反应。是一种很重要的自身防御机制,有害刺激物可威胁患者并可能对患者造成局部刺激。如发热、红肿和疼痛,炎症的顺序可简要归纳如下:(1)初期损伤可引起释放炎症介质 (2)扩张血管 (3)增加血管通透性和渗出液 (4)白细胞渗出、白细胞趋化性和吞噬作用 (5)结缔组织细胞的增生 炎症和关节炎患者的病因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现有的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尚不能治愈。 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至正常,而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该类药物对头疼、牙疼、神经疼和关节疼等镇痛效果较好,而对外伤性及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无效。盐酸哌替定(杜冷丁) 全麻 中枢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外周非甾体抗炎药 神经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神经局麻药 镇痛药 大多数的NSAID S是弱酸,其PKa值在3~4.5之间,少数较高如吡罗昔康为6.3,其弱酸性明显影响吸收、分布和贮存。一般来说,非离子型化合物的脂溶性较大,易于与生物膜脂双层结合而插入膜内,大多数NSAID S在一般的细胞内、外液(接近中性)药物分子呈解离型为多,但在胃、肾、髓质、炎症区或缺血区内,多呈非离子型,因这些部位酸度大,它们优先定位于这些酸性组织器官内,在这些部位的细胞膜上结合的药物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内游离的药物浓度,弱酸性的NSAZD S在胃的酸性条件下,易于穿透细胞膜,很快被吸收,吸收后很快产生药效,对慢性疾患数周内即可充分发挥药效。 2. 副作用(三方面) NSAID S对消化道有损伤,这是由于PG S对粘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NSAID S抑制了PG S的合成,可引起了溃疡出血;另一方面,它对毛细管的损伤可使血流减少和胃酸、蛋白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非那西丁、保泰松、氯诺昔康、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 2. 镇痛作用: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同时PGE1、PGE2和PGF2α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NSAIDs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3. 消炎作用: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4. 对肿瘤的防止作用:NSAID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如阿司匹林解热作用较强,而镇痛作用若,保泰松有抗炎解热作用,仅有微弱镇痛作用,朴热息痛只有解热作用,而无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很多,包括: ①水杨酸类的阿斯匹林; ②吲哚衍生物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 ③吡唑酮类的安乃近,保泰松; ④2-芳基羧酸类的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 ⑤邻氨苯甲酸衍生物的双氯芬酸(奥湿克、扶他林); ⑥昔康类的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A. 布洛芬 B. 阿司匹林 C. 双氯酚酸 D. 萘普生 E. 萘普酮 2)下列环氧酶抑制剂,哪个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 A. 布洛芬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酮洛芬 3)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药物的代谢物用做抗炎药物 A. 布洛芬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保泰松 4)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在体外无活性 A. 萘普生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阿司匹林 5)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6)设计吲哚美辛的化学结构是依于 A. 组胺 B. 5-羟色胺

C. 慢反应物质 D. 赖氨酸 E. 组胺酸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降血脂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8)下列哪种性质与布洛芬符合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 具有旋光性 C. 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水溶液中 D. 易溶于水,味微苦 E. 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黄至深棕色 9)对乙酰氨基酚的哪一个代谢产物可导致肝坏死? A.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B. 硫酸酯结合物 C. 氮氧化物 D. N-乙酰基亚胺醌 E. 谷胱甘肽结合物 10)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 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主要是酸性基团造成的 B. 制成阿司匹林的酯类前药能基本解决胃肠道的副反应 C. 阿司匹林主要抑制COX-1 D. COX-2抑制剂能避免胃肠道副反应 E. COX-2在炎症细胞的活性很低 二、配比选择题 1) A. HO O O O B. HO H N O

非甾体抗炎药市场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市场分析 1、副作用阻碍市场发展 我国目前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就达5‰左右,风湿及类风湿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人。全国抗关节炎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3-15亿元,年增长率为6%左右,到2006年将达到18亿元,其中零售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而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市场占关节炎药物市场的40-50%左右。 在抗炎药物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上有都呈甾体的特点。凡是结构上不是甾体的抗炎药,均称为非甾体抗炎药。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提示了醋酸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使用大剂量的甾体抗炎药是危险的,因而人们致力于开发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关节炎疼痛和炎症的最常用一类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属于这类药物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和萘普生等等,应用都非常广泛。 然而,非甾体抗炎药又往往表现出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有证据表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溃疡、出血和穿孔等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英国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因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而引发的胃穿孔或胃出血等溃疡并发症的机率,要比使用安慰剂治疗组高出3至5倍。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仅在美国,每年因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引发的上消化道并发症导致入院治疗的患者就达到107000例,并有16500人因此丧生。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的统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引起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原因之一。有30%的患者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出现持续胃部不适,其中超过10%的患者因不堪忍受这些副作用而不得不中断药物治疗。 2、双氯芬酸暂时称雄 多年来,我国非甾体抗炎药在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远远高于其它类药物。1999年我国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中,非甾体抗炎药在我国重点城市主要医院的用药总额为7256 万元,2000年上升到7887万元,2001年又上升到9641 万元,2002年突破亿元大关。 在非甾体抗炎药物中,双氯芬酸和布洛芬是主要品种,一直占据该类药物市场50%-60%的市场份额。而双氯芬酸在近十余年中长期雄居非甾体抗炎药物市场第一的位置。1998年市场占有率为37.4%,1999年为30.5%, 2001年为29.7%。布洛芬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有所下降, 1999年为21.5%,2001年为15.3%。 2001年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医院用药金额领先的品种中,双氯芬酸在上海市占有33.84%的份额,在北京占有 22.68%的份额,在广州占有11.24%的份额,都远远高于其它品种药物。在2002年第四季度我国典型医院肌肉-骨骼系统用药前20位药品排序中,双氯芬酸位列第一,占13.04%的市场份额,而布洛芬列第七,占4.51%的市场份额。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知识

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概述】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疼痛、肿胀等,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疗,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 【药物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分为甲酸类,也称水杨酸类,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等;乙酸类,代表药物为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丙酸类,代表药物为布洛芬、奈普生等;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昔布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吡唑酮类,包括氨基比林、保泰松等;其他,尼美舒利等。 根据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COX-2 选择性抑制药,包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COX-1高选择性抑制药,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舒林酸、吡罗西康、托美汀等; COX-1 低选择性抑制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COX无选择性抑制药,包括萘普生、氟比洛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等。 【药物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但仅高热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大多数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消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此外,该类药物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在产生解热、镇痛、消炎及抑制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

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一类具有五元脂环带二个侧链(上链7个碳原子,下链为8个碳原子)得20碳得酸,就是内源性得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与镇痛得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被认为就是抑制前列腺素得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3、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得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与血栓素前体得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得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与抗炎得作用。其抗炎作用得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得松不同。广义得非甾类抗炎药也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4、COX-2抑制剂(COX-2inhibitors):环氧酶存在两种异构体,基础性得COX—1与诱导性得COX-2。COX-1与COX-2就是一种结合在细胞膜上得血红糖蛋白。它们都能将花生四烯酸氧化成PGG2,并转化为PGH2,但在其它方面二者有较多区别。COX-1与COX-2属于不同得基因表达、COX-1在 合成得促进,有保护胃肠道粘正常静态条件下就存在与胃肠道、肾脏与血栓烷A 2 膜、调节肾脏血流与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内环境稳定作用。COX-2在正常组织细胞内得活性极低,只有受到外来刺激时,才在某些细胞因子、有丝分裂物质与内毒素等得诱导下,在巨嗜细胞、滑膜细胞、内皮细胞与其它某些细胞中大量产生。COX—2通过对PG合成得促进作用,介导疼痛、炎症与发热等反应。 COX-2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OX-2,不抑制COX-1,可避免非甾类抗炎药得肠道刺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 A. 布洛芬?B、阿司匹林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A. 布洛芬 B. 阿司匹林 C. 双氯酚酸 D. 萘普生 E. 萘普酮 2)下列环氧酶抑制剂,哪个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 A. 布洛芬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酮洛芬 3)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药物的代谢物用做抗炎药物 A. 布洛芬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保泰松 4)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在体外无活性 A. 萘普酮 B. 双氯酚酸 C. 塞利西布 D. 萘普生 E. 阿司匹林 5)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6)设计吲哚美辛的化学结构是依于 A. 组胺 B. 5-羟色胺 C. 慢反应物质 D. 赖氨酸 E. 组胺酸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降血脂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8)下列哪种性质与布洛芬符合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 具有旋光性 C. 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水溶液中 D. 易溶于水,味微苦 E. 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黄至深棕色 9)对乙酰氨基酚的哪一个代谢产物可导致肝坏死? A.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B. 硫酸酯结合物 C. 氮氧化物 D. N-乙酰基亚胺醌 E. 谷胱甘肽结合物 10)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 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主要是酸性基团造成的 B. 制成阿司匹林的酯类前药能基本解决胃肠道的副反应

C. 阿司匹林主要抑制COX-1 D. COX-2抑制剂能避免胃肠道副反应 E. COX-2在炎症细胞的活性很低 11)以下哪一项与阿斯匹林的性质不符 A.具退热作用 B.遇湿会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C.极易溶解于水 D.具有抗炎作用 E.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12)下列哪项与扑热息痛的性质不符 A.为白色结晶或粉末 B.易氧化 C.用盐酸水解后具有重氮化及偶合反应 D.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对氨基酚 E.易溶于氯仿 13)易溶于水,可以制作注射剂的解热镇痛药是 A.乙酰水杨酸 B.双水杨酯 C.乙酰氨基酚 D.安乃近 E.布洛芬 14)药典采用硫酸铁铵试剂检查阿司匹林中哪一项杂质 A.水杨酸 B.苯酚 C.水杨酸苯酯 D.乙酰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15)使用其光学活性体的非甾类抗炎药是 A.布洛芬 B.萘普生 C.酮洛芬 D.非诺洛芬钙 E.芬布芬 二、配比选择题 1) A. HO O O O B. HO H N O C. N N O O OH D. S O O N OH O N H N E. O OH H N 1. 阿司匹林 2. 吡罗昔康 3. 甲芬那酸 4. 对乙酰氨基酚 5. 羟布宗 2) A. 4-Butyl-1- (4-hydroxyphenyl)-2-phenyl-3,5-pyrazolidinedione

第五章第六节: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答案)讲解

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自考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1、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A)。 A.乙酰水杨酸酐 B.吲哚 C.苯酚 D.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2、吡唑酮类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是(B)。 A.镇静催眠 B.解热镇痛抗炎 C.抗菌 D.抗病毒 E.降低血压 3、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 B )杂质的含量。 A.对乙酰氨基酚 B.对氨基酚 C.水杨酸 D.对氨基苯甲酸 E.醋酸 4、双氯芬酸钠属于哪类药物( B ) A.邻氨基苯甲酸类 B.吲哚乙酸类 C.芳基烷酸类 D.吡唑烷酮类 E.苯胺类 5、下列抗炎药与其结构类型不相对应的是( D )。 A.阿司匹林——水杨酸类 B.吲哚美辛——杂环芳基乙酸类 C.萘普生——杂环芳基丙酸类 D.布诺芬——吡唑酮类 6、布洛芬是( A )。 A.非甾体抗炎药 B.中枢兴奋药 C.心血管药 D.镇痛药 7、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异构体的药物是(C)。 A.安乃近 B.阿司匹林 C.萘普生 D.对乙酰氨基酚 8、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 A )。

A.乙酰水杨酸酐 B.吲哚 C.苯酚 D.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9、非甾体消炎药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1),阻断(2)的合成,而显示消炎、解热、镇痛作用的( A )。 A.(1)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 B.(1)酯氧酶(2)前列腺素 C.(1)环氧合酶(2)白三烯 D.(1)酯氧酶(2)白三烯 10.下列药物中没有消炎作用的是( B )。 A.阿司匹林 B.扑热息痛 C.萘普生 D.吲哚美辛 11、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是哪种生物胺的重摄取的抑制剂?( B ) A.多巴胺 B.5-羟色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色胺 12、下列药物中,没有镇痛作用的是( C )。 A.阿司匹林 B.海洛因 C.扑热息痛 D.苯妥英钠 13、下列镇痛消炎药中,具有芳基丙酸结构的是( D )。 A.阿司匹林 B.吲哚美辛 C.保泰松 D.布洛芬 14、加FeCl3立即显稳定红色的是( D ) A.氨甲丙二酯 B.卡马西平 C.苯巴比妥 D.氯丙嗪 E.安定 15、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_______杂质的含量。( B ) A.对乙酰氨基酚 B.对氨基酚 C.水杨酸 D.对氨基苯甲酸 E.醋酸 16、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异构体的药物是(C ) A.安乃近 B.阿司匹林 C.萘普生 D.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

实用文案 一.简介 非甾体抗炎药( no n- steroidal ant i- inf lammatory dr ug s, NSAIDs) 是指具有解热、镇痛和消 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 疼痛、肿胀等, 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 疗, 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1亿多人在服用NSA ID s,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患者。每天约有 3 0 0 0 万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在我国最保守估 计每年至少有500 万OA患者和 4 2 0 万R A 患者在服用N S A I D s 。在中国由于各种原 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患者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 5~ 1/ 4, 因此, 可以说N SA ID s 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2。随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临床使用范围在不 断扩展。 二.发展简史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 S A I D s ,具有神奇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约460 年至377 年希波克拉底曾经使用柳树皮来治疗骨骼肌肉疼痛; 1 7 6 3 年的英国传教士爱德蒙特·斯通(E d m a n dS t o n e )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描述将柳树叶煎液作为一种抗炎药;1828 年德国慕尼黑药学教授约翰·布赫勒(Johann Buchner)提取出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水杨苷, 次年汉立·里劳西(Henri Leroux)获得其结晶;水杨酸则是意大利化学家雷非·皮立亚(Raffaele Piria)首次从水杨苷中获得,1859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柯比(Hermann Kolbe)完成了鉴定及合成其化学结构的工作, 1 8 7 4 年水杨酸开始生产;鉴于水杨酸的胃肠道刺 激性和不适的口感, 1 8 9 7 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H o f f m a n n )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随后拜耳公司的首席药理学家海里希·狄里舍(H e i n r i c hDresser)通过自身实验和随后的动物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于1899 年注册了商品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此后的100 多年来,阿司匹林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作为NSAIDs的原形药并成为药物史上的一颗“常青树”3。 1898 年, 由德国拜尔药厂首先合成的阿司匹林是最早用于风湿热及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由 于其在大剂量时才能发挥消炎止痛作用并伴随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 逐渐被新上市的NSAID 所取代。1952 年, 保泰松( 苯丁唑酮) 问世, 为第一个被命名的非甾体抗炎药。因 其强大的抗炎镇痛效应而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长达30 多年。至20 世纪80 年代, 因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断出现而逐渐被限制使用或 禁用。1963 年, 吲哚乙酸类NSAID 的代表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上市, 虽然其抗炎、镇 痛和解热作用较强, 但因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毒副作用仍然很严重而逐渐少用。1969 年, 1姜爱霞.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 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6):96-98 2刘红,李国珍,葛泉丽.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01-402 3李梦涛,曾小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4-29 文案大全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一类具有五元脂环带二个侧链(上链7个碳原子,下链为8个碳原子)的20碳的酸,是内源性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和镇痛的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3、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广义的非甾类抗炎药也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4、COX-2抑制剂(COX-2 inhibitors):环氧酶存在两种异构体,基础性的COX-1和诱导性的COX-2。COX-1和COX-2是一种结合在细胞膜上的血红糖蛋白。它们都能将花生四烯酸氧化成PGG2,并转化为PGH2,但在其它方面二者有较多区别。COX-1和COX-2属于不同的基因表达。COX-1在正常静态条件下就存在与胃肠道、肾脏和血栓烷A2合成的促进,有保护胃肠道粘膜、调节肾脏血流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内环境稳定作用。COX-2在正常组织细胞内的活性极低,只有受到外来刺激时,才在某些细胞因子、有丝分裂物质和内毒素等的诱导下,在巨嗜细胞、滑膜细胞、内皮细胞和其它某些细胞中大量产生。COX-2通过对PG合成的促进作用,介导疼痛、炎症和发热等反应。 COX-2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OX-2,不抑制COX-1,可避免非甾类抗炎药的肠道刺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第八章非甾体消炎药物

第八章非笛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全球最大_类药 主效抗炎;兼有解热,镇痛 解热镇痛药是具有解热和镇痛两种作用的药物,其大 部分药物还兼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凡消炎镇痛.抗风湿作用显著的药物列为非苗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o

第_节非當体抗炎药物作用机理 解热镇痛药和非笛体消炎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 制花生 四烯酸环 一、致炎物质产生的途径(P478) 进邑环内过氧化物 花生四烯 \脂氧酶 白三烯类(Leukotriene, LTs ) 増加血管通透性,促使 血浆渗出而导致水肿。 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AA ) 5 f 8 f 11 f 14 -二十 碳四烯酸 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 COX ) 前列腺素类 —k ( Prostaglandins ) PGs 致炎物质”增加血管 性,致热物质,增加 其它致 炎物质致炎作用

存在动物各种细胞内质网内,具有很强的活性。包括环氧化酶( COX-1 )和环氧化酶?2 ( COX-2 ) o 环氧化酶( COX-1 ) 组成酶或原生型酶z功能是合成PG来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活性,与胃黏膜有关,对消化道粘膜起保护作用。 环氧化酶( COX-2 ) 诱导酶,在炎症部位能被诱导,使其水平急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组织中PGE2 # PGI2和PGE1的含量增加#产生 红肿.水肿.痛觉过敏和发热。COX?2在炎症过程中起主 要作用。

抑制COX ?1……阻断胃黏膜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胃 黏膜失去前列腺素对它的保护…胃部血流域少Z 缺血引起 溃疡。 选择性抑制COX-2 f 产生强大抗炎性,副作用低 三烯(leukotrienes LTs )物质,引起炎症,増加血管通透 性,导致水肿。 …非笛体抗炎药 研究热点。 LOX Lipoxygenase ) 存在肺、血小板和白细胞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