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病变在()

A.对侧面神经

B.刺激侧面神经

C.刺激侧三叉神经

D.对侧三叉神经

E.刺激侧动眼神经

2.膝腱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腰髓2~4节段

B.胸髓11~12节段

C.骶髓1~2节段

D.腰髓1~2节段

E.胸髓9~10节段

3.深反射亢进常见于()

A.脊髓灰质炎

B.末梢神经炎

C.神经根炎

D.脑脊髓休克状态

E.急性脑血管病

4.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而下是检查()

A.奥本海姆征

B.戈登征

C.霍夫曼征

D.查多克征

E.贡达征

5.病灶平面同侧脑神经周围瘫痪,病灶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病变部位在()

A.大脑皮质

B.内囊

C.脑干

D.脊髓

E.小脑

6.感觉神经受到破坏性损害时出现()

A.烧灼性神经痛

B.感觉减退或缺失

C.感觉异常

D.局部疼痛

E.牵涉痛

7.末梢型感觉障碍的范围()

A.与神经根的节段一致

B.呈节段型或带状

C.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

D.躯干呈横轴走向,四肢呈纵轴走向

E.呈手套袜套分布

8.感觉障碍时疼痛的产生是()

A.受轻刺激产生

B.受一般刺激产生

C.无外界刺激自发产生

D.在感觉障碍基础上发生

E.受强刺激产生

9.脊髓横贯型感觉障碍多见于()

A.急性脊髓炎

B.椎间盘突出症

C.颈椎病

D.多发性神经病

E.脊髓外肿瘤

10.患者眼睑下垂,外斜视,并有瞳孔散大,考虑病变在()

A.展神经

B.动眼神经

C.面神经

D.滑车神经

E.三叉神经

11.一侧全盲病变部位在()

A.视交叉中部

B.同侧视束

C.同侧视神经

D.部分视放射

E.部分视中枢

12.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是()

A.感觉过度

B.感觉异常

C.感觉分离

D.感觉过敏

E.感觉减退

13.舞蹈症见于()

A.低血钙

B.帕金森病

C.小脑病变

D.肝豆状核变性

E.儿童脑风湿病

14.肌张力过低或消失不见于()

A.锥体束损害

B.肌肉损伤

C.小脑病变

D.脊髓前角病变

E.周围神经病变

15.不引起共济失调的是()

A.小脑肿瘤

B.Meniere病

C.多发性神经病

D.锥体外系病变

E.锥体束病变

16.下面哪项不是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

A.单肢感觉障碍

B.复合感觉障碍

C.感觉障碍上肢重于下肢

D.深感觉障碍重于浅感觉障碍

E.病变同侧面部及对侧肢体感觉缺失

17.一侧舌下神经核上受损时不出现()

A.舌尖偏向病灶对侧

B.无舌尖偏移

C.无舌肌萎缩

D.无舌肌震颤

E.病灶对侧舌肌瘫痪

18.检查嗅神经不能用()

A.醋

B.酒

C.香水

D.氨水

E.芝麻油

19.三叉神经眼支不分布于()

A.额顶部

B.上眼睑

C.鼻背部

D.眼眶

E.眼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20.延髓麻痹不表现为( )

A.舌肌萎缩

B.咽反射亢进

C.吞咽困难

D.声音嘶哑

E.咽部感觉丧失

21.同侧1∕4视野缺损时视觉通路中损害的部位在()

A.一侧视神经

B.视交叉中部

C.一侧视束

D.部分视放射

E.视网膜

22.同向偏盲时视觉通路中损害的部位在()

A.一侧视神经

B.视交叉中部

C.一侧视束

D.部分视放射

E.视中枢

23.两颞侧偏盲时视觉通路中损害的部位在()

A.一侧视神经

B.视交叉中部

C.一侧视束

D.部分视放射

E.视中枢

24.视神经乳头水肿,提示()

A.视神经萎缩

B.高血压、动脉硬化

C.颅内高压

D.糖尿病

E.白血病

25.早期为视网膜动脉痉挛;以后视网膜动脉辨析,反光增强,有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呈铜丝状或银丝状;晚期视乳头周围有火焰状出血,棉絮状渗出物,严重时有视乳头水肿。以上眼底改变提示()

A.视神经萎缩

B.高血压、动脉硬化

C.颅内高压

D.糖尿病

E.白血病

26.传导舌前2∕3的味觉得神经是()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舌下神经

E.滑车神经

27.用钝无灾患者皮肤上画三角形、圆形等简单图形,请患者辨别。这是在检查()

A.两点辨别觉

B.位置觉

C.立体觉

D.定位觉

E.图形觉

28.神经根、神经干及中枢神经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散到所支配的区域,称为()

A.放射痛

B.牵涉痛

C.局部痛

D.烧灼性神经痛

E.散射痛

29.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上肢表现为屈腕,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在下肢表现为跖趾关节跖屈,似芭蕾舞样足。见于()

A.奥本海姆征

B.戈登征

C.查多克征

D.霍夫曼征

E.

F.巴宾斯基征

(二)B型题

A.胸髓9~10节段受损

B.锥体束病变

C.急性腹膜炎

D.胸髓7~8节段受损

E.胸髓11~12节段受损

1.中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2.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双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A.0级肌力

B.1级肌力

C.2级肌力

D.3级肌力

E.4级肌力

4.肢体能在床面上作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

5.肢体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6.可见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A.脊髓半横贯性损害

B.颈膨大水平以上损害

C.颈膨大损害

D.胸髓损害

E.腰膨大损害

7.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8.两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并有感觉障碍()

9.双上肢周围性瘫痪,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A.帕金森病

B.小脑病变

C.老年性震颤

D.尿毒症

E.肝性脑病

10.动作时出现震颤,越近目的物时越明显()

11.静止时震颤明显,意向性动作时减弱或消失()

12.静止时震颤明显,表现为点头、摇头或手抖,张力不高()

A.中央前回病变

B.内囊病变

C.脑干病变

D.脊髓横贯损害

E.脊髓半横贯损害

13.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偏瘫、同向偏盲()

14.病灶平面同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15.病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三)C型题

A.凯尔尼格征阳性

B.拉塞格征阳性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大、小腿夹角<135°()

2.下肢与床面夹角>70°()

A.舌前2∕3味觉

B.舌后1∕3味觉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面神经传导()

4.三叉神经传导()

5.舌咽神经传导()

A.三叉神经病变

B.面神经病变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6.一侧直接、间接角膜反射消失()

7.两侧直接、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

A.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

B.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颈髓5~6节病变()

9.颈髓7~8节病变()

A.肌张力低下

B.感觉障碍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0.小脑性共济失调()

11.前庭性共济失调()

12.感觉性共济失调()

A.气导、骨导均减弱

B.骨导>气导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3.感音性耳聋()

14.传导性耳聋()

15.正常耳()

A.传导性耳聋

B.感音性耳聋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6.Weber试验表现为患侧音响较强()

17.Weber试验表现为健侧音响较强()

18.Weber试验表现为居中()

A.副神经受损

B.舌咽、迷走神经受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垂肩,耸肩无力,头不能转向一侧()

20.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软腭不能上抬,悬雍垂偏斜( )

A.帕金森病

B.舞蹈病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1.动作时不随意运动加重见于()

22.手足徐动症见于()

A.中枢性面瘫

B.周围性面瘫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3.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和鼓腮()

24.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

25.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该侧咀嚼肌萎缩,肌力减弱()

A.延髓性麻痹

B.假延髓性麻痹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6.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27.咽反射亢进不伴舌肌萎缩()

28.咽反射消失伴舌肌萎缩()

A.舌下神经或其核受损

B.舌下神经核以上受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9.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肌偏向病侧()

30.舌肌萎缩,舌肌震颤()

31.病灶对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头偏向对侧()

32.多发性神经炎和脊髓灰质炎()

(四)K型题

1.下面哪些是浅反射()

A.霍夫曼征

B.角膜反射

C.肱二头肌反射

D.腹壁反射

2.脑膜刺激征阳性多见于()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出血

C.脑膜炎

D.脑血栓

3.内囊病变会出现()

A.病灶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B.病灶对侧同向偏盲

C.病灶对策中枢性面瘫

D.病灶同侧偏身感觉障碍

4.浅反射的感受器是()

A.皮肤

B.肌健

C.粘膜

D.骨膜

5.下面哪些是深感觉()

A.痛觉

B.触觉

C.两点辨别觉

D.震动觉

6.检查动眼神经应包括()

A.瞳孔

B.眼球运动

C.眼裂

D.眼球位置

7.屈腕,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的表现()

A.舞蹈征

B.震颤

C.手徐动

D.手搐弱

8.右侧面神经核上受损表现为()

A.右侧眼睑不能闭合

B.右侧额纹消失

C.右侧鼻唇沟变浅

D.左侧不能鼓腮

9.嗅幻觉多见于()

A.颞页肿瘤

B.癔症

C.癫痫的先兆期

D.颅底脑膜结核

10.扑翼样震颤见于()

A.肝性脑病

B.尿毒症

C.肺性脑病

D.小脑病变

(五)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是锥体束征()

A.巴宾斯基征

B.戈登征

C.奥本海姆征

D.拉赛格征

2.下面哪些是脑膜刺激征()

A.提睾反射

B.凯尔尼格征

C. 查多克征

D.布鲁津斯基征

E.颈项强直

3.坐骨神经、腰骶神经根炎可有哪些体征阳性()

A.布鲁津斯基征

B. 凯尔尼格征

C.拉赛格征

D.肌阵挛

E.巴宾斯基征

4.下面哪些是检查共济运动的试验()

A.指鼻试验

B.轮替动作

C.对指试验

D.闭目难立试验

E.跟-膝-胫试验

5.下面哪些感觉属于复合感觉()

A.温度觉

B.位置觉

C.定位觉

D.立体觉

E.图形觉

6.下面哪些属于复合感觉()

A.鼓膜穿孔

B.中耳炎

C.迷路炎

D.药物中毒

E.脑肿瘤

7.三叉神经痛常见的压痛部位()

A.眶上孔

B.面颊

C.上颌孔

D.劾孔

E.下颌关节

8.舌下神经核下损伤多见于()

A.多发性神经炎

B.脊髓灰质炎

C.脑外伤

D.脑肿瘤

E. 脑血管病

9.肢体周围性瘫痪的特点是()

A.肌张力过高

B.瘫痪肌肉萎缩

C.巴宾斯基征阴性

D.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E.肌束无震颤

10.脑神经中单纯的感觉神经有()

A.嗅神经

B.三叉神经

C.迷走神经

D.视神经

E.听神经

11.脑神经中单纯的运动神经有()

A.舌下神经

B.滑车神经

C.外展神经

D.副神经

E.动眼神经

12.脑神经中兼有运动和感觉神经的混和神经是()

A.三叉神经

B.舌咽神经

C.动眼神经

D.迷走神经

E.面神经

13.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的神经有()

A.三叉神经

B.迷走神经

C.面神经

D.舌咽神经

E.动眼神经

14.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是()

A.滑车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

D.外展神经

E.动眼神经

15.传导味觉的神经是()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舌下神经

E.滑车神经

二.填空题

1.深反射亢进,病变部位在__。

2.肱三头肌反射叩击__,膝健反射叩击__。

3.巴宾斯基征从足底__侧开始,阳性表现__

4.运动功能检查包括随意运动、被动运动、__、__。

5.通过__检查肌力,通过__检查肌张力。

6.手足搐弱见于__。

7.检查感觉时患者意识必须__,并嘱患者__。

8.检查震动觉时震动的音叉柄端应置于__。

9.检查温度觉应用盛有__℃冷水试管和盛有__℃热水试管进行。

10.正常眼底动、静脉之比为__,视乳头边界__。

11.三叉神经运动支受损,张口时下颌偏向__。

12.折刀样肌张力过高见于__损害;铅管样肌张力过高见于__损害。

13.正常人可引出的反射,称为__;而正常人不能引出仅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时出现的反射,称为_。

三、名词解释

1.霍纳综合症

2.延髓性麻痹

3.假延髓性麻痹

4.牵涉痛

5.放射痛

6.感觉分离

7.感觉过敏

8.感觉过度

9.朗-塞卡尔综合症

10. 低钙束臂征

11.反射分离现象

12.心率变异性

13.脊髓休克

14.视野

15.三偏征

16.偏瘫

17.肌张力

18.不随意运动

四、问答题

1.试描述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眼底表现。

2.如何鉴别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3.如何鉴别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

4.如何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5.如何检查巴宾斯基征?

6.右侧锥体束病变可出现那些体征?

7.如何检查布鲁津斯基征?

五、分析题

1.患者,男性,35岁。近日四肢无力,查体:四肢远端肌力3级,伴有肌震颤,并有温、痛觉减退,皮肤发凉、多汗,跟健反射减弱。

根据上述病史初步考虑何种疾病?请说出诊断依据。

2.患者,女性,18岁。双下肢无力3天,不能活动、尿失禁1天。一周前曾“感冒”。查体:双下肢痛觉、触觉消失,皮肤发凉,肌力0级,肌张力低下,膝健反射、跟健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阴性。

根据以上病史初步考虑何种疾病?请说出诊断依据。

3.患者,女性,20岁。头痛、呕吐1周。既往有慢性干咳、咳血病史。查体:体温37.9℃,面色潮红,消瘦,左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根据上述病史初步考虑何种疾病?请说出诊断依据。

4.患者,75岁。今晨起床后发现语言不利,右侧上、下肢无力。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50/95mmHg,神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并有感觉减退。

根据以上病史初步考虑何种疾病?请说出诊断依据.

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E

4.A

5.C

6.B

7.E

8.C

9.A 10.B 11.C 12.D 13.E 14.A 15.E 16.E 17.B 18.D 19.E 20.B 21.D 22.C 23.B 24.C 25.B 26.B 27E 28A 29D 30E

(二)B型题

1.A

2.B

3.C

4.C

5.D

6.B

7.E

8.B

9.C 10.B 11.A 12.C 13.B 14.C 15.D

(三) C型题

1.A

2.D

3.A

4.D

5.B

6.A

7.D

8.C

9.D 10.A 11.D 12.B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A

20.B 21.C 22.D 23.C 24B 25.D 26.C 27.B 28.A 29.A 30.A 31.B 32.A

(四) K型题

1.C

2.B

3.A

4.B

5.D

6.E

7.D

8.D

9.B 10.A

(五) 多项选择题

1. A B C E

2. B D E

3. B C

4.A B C D E

5.C D E

6.A B

7.A C D

8.A B

9. B C

D 10.A D

E 11.A B C D E 12. A B D E 13.B C D E 14.A D E 15.B C

二·填空题

1. 1.锥体束

2.尺嘴鹰骨上方髌骨下方

3.外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展开

4.不随意运动共济运动

5.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6.低血钙

7.清醒闭目

8.骨隆起处

9.0~10 40~50

10.2:3 清楚

11.患侧

12.锥体束

13.生理反射病理反射

三·名词解释

1. 霍纳综合症:指一侧脑干或颈交感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伴有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称为霍纳综合症。

2. 延髓性麻痹:指舌咽,迷走神经或其核受损时,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常伴有舌肌萎缩,称为延髓性麻痹。

3. 假延髓性麻痹:指两侧舌咽,迷走神经核上受损时,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亢进,称为假延髓性麻痹。

4. 牵涉痛:指某一脏器有病变,患者除感觉患病的部位疼痛外,尚可感觉到同一脊髓节段所支配的远离该脏器的皮肤区疼痛。如肝胆疾患时,右上腹痛牵涉到右肩部疼痛等。

5. 放射痛:指神经根,神经干病变时疼痛放射到所支配的区域。如椎间盘脱出时,可有坐骨神经痛。

6. 感觉分离:只在同一区域内,一种或数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存在。如脊髓空洞症或脊髓内肿瘤时出现痛觉,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

7. 感觉过敏: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如棉花触及皮肤就能引起疼痛。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和带状疱疹。

8. 感觉过度: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刺激阈增高,达到阈值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且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9. 布朗—塞卡尔综合症:当脊髓半横贯性损害时,病变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中枢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外肿瘤和脊髓外伤等。

10. 低钙束臂征:在患者前臂缠以血压计袖带,然后充气使水银柱达舒张压以上,持续4分钟,出现抽搐时称为低钙束臂征阳性。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11. 反射分离现象:当锥体束受损时,浅反射因反射弧中断而出现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因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而出现亢进的现象,称为反射分离现象。

12. 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搏间的细微差异,是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常用方法。

13. 脊髓休克:当脊髓受到急性横贯性损害时,在早期,患者常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张力过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多见于急性脊髓炎等。

14. 视野:是指固定头部,遮蔽一眼,被检眼球正视前方所能看到的最大空间面积。视野反映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及视觉通路功能。

15. 三偏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偏瘫,同向偏盲,常称为三偏征。

16. 瘫痪:运动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的病变造成骨骼肌随意运动的障碍,称为瘫痪。

17.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18. 不随意运动:是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异常动作,多数为椎体外系的损害。

四·问答题

1. 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眼底表现:早期为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期为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呈铜丝状或银丝状。晚期视乳头周围有火焰状出血,面絮状渗出物,严重时有视乳头水肿。

2.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

1.病变与瘫痪病变对侧下部颜面瘫痪病变颜面同侧全部颜

面瘫痪

部位的关系

2.额纹存在消失

3.眼睑能闭合不能闭合

3.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

瘫痪分布范围较广,偏瘫,单瘫,截瘫范围较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过高过低或消失

病理反射有无

肌萎缩不明显较明显

肌束颤动无可有

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

4.肱二头肌反射的操作方法为:医生以左手托扶患者屈曲的肘部,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

上,右手用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指甲,正常时出现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5.巴宾斯基征得操作方法为:

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医生以手持患者踝部,用叩诊锤柄部末端的钝尖部在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

6. 右侧锥体束病变可出现的体征有:1.左侧肢体瘫痪, 2.左侧肌张力增高, 3.左侧腱反射亢进, 4.左侧病理征阳性, 5.左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7. 布鲁津斯基征得操作方法为:患者去枕仰卧,双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置于患者胸前,使颈部移动前屈,如两膝关节和髋关节反射性屈曲为阳性,以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

五·分析题

1. 根据患者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并有肢体远端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自主功能障碍,故初步考虑为多发性神经病。

2. 根据患者青壮年发病,并请发展快,发病前有感染病史,出现双下肢运动,感觉全部障碍,尿失禁,皮肤发凉等自主神经功能絮乱,多考虑急性脊髓炎。

3. 根据患者又头疼,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脑膜刺激征的病史考虑脑膜炎,有根据患者既往有慢性干咳,咳血病史,查体面色潮红,消瘦多考虑在肺结核基础上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4. 根据患者老年人,晨起后出现语言不利,偏瘫,偏深感觉障碍,但神智清楚,有高血压,初步考虑:1. 脑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2. 原发性高血压。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 预计分值:3~5分 ]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脑出血 三、癫痫 四、帕金森病 五、痴呆 六、焦虑症 七、抑郁症 八、失眠症 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①一级预防——指未发生卒中前预防卒中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 他汀类、小剂量阿司匹林。 ②二级预防——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 >> TIA可能就是脑梗死发生的先兆,应及时就诊。 >>卒中后3h内溶栓可以很好地避免脑血栓后遗症,对于高风险人群应有预案——寻找30min车程内有开展溶栓治疗的24h/7d医疗机构。 脑梗死的治疗药物 A.阿替普酶 B.氯吡格雷 C.普通肝素 D.巴曲酶 E.钙通道阻滞剂 <1> 溶栓治疗 <2> 抗凝治疗 <3> 降纤治疗 <4> 神经保护剂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 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降纤治疗---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蕲蛇酶; 神经保护剂---丁基苯酞、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

钙通道阻滞剂等。 第二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ICH):大脑半球出血(80%)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紧急降低颅内压 尼莫地平要早用 不降血压不止血 大量出血需手术 ◎脑出血时:不急于降血压,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①血压≥200/110mmHg时——在降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降压幅度不宜过大。 ②收缩压<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不需降血压治疗。 ②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降压指征: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血压下降。 ②目标值:保持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对于脑出血患者,药师应提示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稳

170内科护理习题【附答案】@柳州医高专_第九章_神经系统疾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完全瘫痪,其肌力级别为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2.出现脑疝前驱症状时,护士应立即 A.给氧 B.降体温 C.气管切开 D.手术治疗 E.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3.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主张超早期溶栓治疗,“超早期”是指 A.发病3~6小时以内 B.发病10~12小时以内 C.发病12~24小时以内 D.发病24~48小时以内 E.发病48~56小时以内 4.患者腰穿后通常应去枕平卧的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3~5小时 D.4~6小时 E.5~7小时 5.脑出血病人发生脑疝与下列哪项无关 A.用力排便 B剧烈咳嗽 C.腰穿放液过多 D.快速大量补液 E.脱水剂快速静脉滴注 6.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观察中最要注意的是 A.脉搏强弱 B.呼吸节律 C.血压波动 D.体温变化 E瞳孔变化 7.瘫痪病人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 鼓励多饮水 B.预防泌尿道感染 C.预防褥疮和肺炎 D.避免瘫痪肢体活动 F.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8.急性脑梗死患者,不适宜溶栓治疗的是 A.发病6小时以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体质 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9.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 A.血液病 B.脑动脉炎 C.脑血管畸形 D.先天性动脉瘤 E.高血压动脉硬化 10.脑梗死发病常在 A.用力排便时 B.剧烈运动时 C.安静睡眠时 D.情绪激动时 E.大量进食后 11.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在 A.脑叶 B.脑干 C.小脑 D.脑桥 E.基底节区 12.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 B.动脉瘤 C.血液病 D.动静脉畸形 E.脑淀粉样血管瘤 13.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护理哪项错误 A.注意保暖 B.冰袋冷敷头部 C.按危重病期护理 D.保持安静,避免搬动 E.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14.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脑动脉炎 B.血小板增多症 C.红细胞增多症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5.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最威胁病人生命的是 A.出血后血肿形成 B.出血后并发脑水肿 C.昏迷后肺感染 D.脑水肿并发脑疝 E.昏迷后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16.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后,病情好转,何时开始作康复护理为宜 A.发病1周后 B.发病2周后 C.发病3周后 D.发病4周后 E.发病2个月后 17.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服阿斯匹林是为了 A.抗风湿 B.消除头痛 C.退热降温 D.预防感冒 E.抗血小板凝聚 18.区别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主要依据是 A.起病的时间 B.意识障碍程度 C.血压的高低 D.肢体瘫痪程度 E.脑CT扫描结果 19.用于治疗脑水肿的脱水剂中,目前应用最广疗效较好的是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一、大纲要求 掌握:1.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 2.脊髓的位置、特点及椎管的位置关系。 3.脑干的分部。小脑的位置。大脑半球各部的主要沟、回、裂。 4.脊髓的内部结构。 5.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传导束。 6.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的位置及功能。 7.全身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及作用。 8.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位置及临床意义。 9. 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部范围。 10.各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 理解:1.脊神经的组成成分。 2.臂神经丛、骶神经丛的分支、分布。, 3.12对脑神的名称、性质和分布。 4.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 5.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 了解:1.内脏神经的概念。 2.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范围。 3.血脑屏障。 4.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意义。 二、内容概要 脑 中枢神经脊髓 1.神经系统脊神经 按与中枢关系 脑神经 周围神经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按分布范围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位置——椎管内(枕骨大孔 第1腰椎下缘) 扁圆柱形 1圆锥 前正中裂 外形 6个沟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2) 2.脊髓 后外侧沟(2) 颈髓8节 胸髓12节 31个节段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前角—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内部结构 侧角—交感神经元 前索 白质 后索 侧索 位置———颅后窝内 延髓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 外形 脑桥 背侧:菱形窝 3.脑干 腹侧:基底部,小脑中脚 中脑 腹侧:大脑脚,脚间窝 背侧:上丘,下丘 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内部结构 白质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5/题共20分) 1、突触: 2、突触传递: 3、牵张反射: 4、牵涉痛: 二、填空题:(1/空共31分) 1、神经系统包括()和()。 2、突触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3、外周递质主要有()() 4、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5、皮肤痛觉常以()为主,内脏痛觉常以()为主。 6、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分为()和(),其中()主要支配所()肌纤维,()主要支配()肌纤维。 7、牵张反射分为()和()两种类型。 8、小脑根据进化的先后分为()()(),其主要的功能有()()()。 9、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 三、单选题:(1/题共28分) 1、人体最主要的调节系统是() A内分泌系统B 神经系统C免疫系统D 循环系统E 生殖系统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A、K+ B、Cl- C、Ca2+ 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后电位 4、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叙述正确的是() A、对Ca2+、K+通透性增大 B、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C、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 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A、K+ B、Cl- C、Na+ D、Mn2+ E、Ca2+ 6、后放的结构基础是() A、聚合式 B、辐散式 C、环路式 D、链锁式 E、侧支式 7、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 B、辐散式 C、环路式 D、链锁式 E、侧支式 8、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总和 B、易疲劳 C、双向传递 D、突触延搁 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调节内脏功能D协调肌紧张E维持觉醒 10、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调节内脏功能D协调肌紧张E维持睡眠 12、体表感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边缘系统D颞叶皮质E岛叶皮质 13 、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损伤后,体表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B右半身C左侧头面部D右侧头面部E双侧头面部 14、下列哪项是内脏痛的主要特点() A刺痛B定位不明确C必有牵涉痛D对电刺激敏感 E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射部位 15、突然横断脊髓,离断水平以下的随意运动将() A不变B暂时性增强C暂时性减弱甚至消失D永久丧失E永久增强 16、下列哪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 A大小便失禁B血压下降C发汗反射消失D 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消失 E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紧张降低 17、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B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C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控E失去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18、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一块肌肉收缩,属于() A肌紧张B腱反射C 姿势反射D屈肌反射E多突触反射 19、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A腱反射B肌紧张C翻正反射D屈肌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 20、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梭外肌收缩B梭内肌收缩C肌梭传人冲动增多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腱器官传人冲动减少 21、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是肌梭 B 基本中枢在脊髓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D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脊休克B去大脑僵直C肢体麻痹D腱反射加强E动作不精确 23、人的小脑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 A不变 B 降低C增强D先增强,后降低 E 先降低,后增强 24、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 A小脑B红核C黑质D新纹状体E丘脑底核 25、人类的皮质运动区主要在() 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 C 颞叶D枕叶E额叶 26、自主神经对下列哪种器官的作用是非拮抗性的()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试题(A卷)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试题(A卷)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 2、深反射包括()、()、()、()、(); 3、意识障碍按轻重程度不同分为()、()、()、()、(); 4、脑膜刺激征包括()、()、(); 二、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肌力的分级及判断? 2、常见病理反射有哪些?其阳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3、共济运动的检查项目包括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试题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反射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2、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3、意识障碍按轻重程度不同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 4、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二、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肌力的分级及判断? 答:0级:完全瘫痪; 1级:仅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可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3级:肢体可抵抗重力、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可抵抗部分阻力,但不能抵抗全部阻力; 5级:正常肌力; 2、常见病理反射有哪些?其阳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病理反射包括:Babi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Gonda 征; 临床意义:1、锥体束病损; 2、昏迷、深睡眠、使用大量镇静剂; 3、共济失调的检查项目包括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共济失调包括:指鼻试验、对指试验、双手轮替运动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 临床意义: 小脑性共济失调:与视觉无关,无感觉障碍,见于小脑肿瘤、小脑炎等; 前庭性共济失调:伴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见于梅尼埃病、桥小脑角综合征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与视觉有关,如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脑部病变等;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发生的,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升高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发生的,使突触后N 元兴奋性降低的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3、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4、突触前抑制:由于突触前膜活动的改变(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而导致的突触传递被抑制的现象。 5、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6、特异性投射系统:起自丘脑感觉接替核,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感觉的神经纤维。 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起自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广泛投射,调制和维持大脑皮质的激醒状态,形成感觉的不同背景的神经纤维。 8、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9、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10、肌梭:由梭内肌纤维与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末梢组成的,两端附着于梭外肌并与其平行排列的肌肉长度感受器。 11、肌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12、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13、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的特性,可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纤维分为 A 、 B 和 C 三类。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 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 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 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简 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 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会产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完整版)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本文依据于《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第2版》,内容由笔者整理思路重新归纳总结)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七部曲”:一般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功能检查、感觉检查、反射检查、特殊体征(如脑膜刺激征)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一、 一般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意识、面容、步态、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存在不自主运动。 2.精神状态:观察衣着、主动和被动接触是否良好、对疾病的自知能力是否存在、有无精 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 3.头部和颈部 3.1头颅:观察颅骨形态、有无肿块及压痛等。 3.2面部:观察面部发育有无异常、眼、口周、外耳、鼻等。 3.3颈部:观察有无头部活动受限或不自主运动。 3.4颅颈部血管杂音:检查时患者取坐位,使用钟形听诊器,在眼眶、颞部、乳突、锁 骨上窝和下颌角下方颈总动脉分叉处听诊。 4.脊柱和四肢:观察有无活动受限、前凸、后凸、侧弯和脊膜膨出,棘突有无压痛或叩痛, 脊柱活动是否诱发或家中疼痛及其部位。 二、 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指堵住患者一侧鼻孔,将装有挥发性气味但无刺激性的液体(如 香水、松节油、薄荷水等)的小瓶,或牙膏,香皂,樟脑等,置于患者另一侧鼻孔下,让患者说出嗅到的气味名称。 2.视神经(optic nerve) 2.1视力 2.1.1远视力检查: 通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受试者距视标5m测定。 (视力=0.1 x 被检眼与视力表的距离m/5) 2.1.2近视力检查: 通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受试者距视标30cm测定。 2.2视野 2.2.1对照法: 患者背光与检查者隔约60cm相对而坐,双方各遮住相对一侧眼睛(即一 方遮右眼,另一方遮左眼),另一眼互相直视,检查者持棉签在两人等距间 分别由颞上、颞下、鼻上、鼻下从外周向中央移动,嘱患者一看到棉签即 报告。 2.2.2视野计测定法: 常采用弓型视野计。将视野计的凹面面向光源,患者背光坐在视野计的前 方,将颏置于颏架上,受检眼注视视野计中心白色固定点,另一眼盖以眼 罩。通常先用3-5mm直径白色视标,沿金属板的内面在各不痛子午线上

生理学教材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本章导读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最重要的调控系统。本章主要讲述机体各器官系统完成多种功能的神经调节机制、特征与规律。本章的前三节内容可看作总论部分,后四节应为各论部分。总论讲述神经系统完成各种功能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各论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各论讲述神经系统重要的部分具体功能。第一节介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生理特性与基本功能。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具有接受信息、整合信息和传送信息的重要功能。第二节介绍神经元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神经元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是突触,按照信息传递方式突触分化学突触与电突触两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内主要是化学性突触。根据突触前成分对突触后成分的影响,化学性突触又分为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两种。前者的突触前末梢兴奋所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的突触后电位,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后者的突触前末梢的兴奋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突触后电位,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两者都属于局部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必须经过整合才能在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完成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中枢抑制中突触后抑制的形成基础,另一种重要的抑制是突触前抑制,是去极化抑制,其形成的结构基础是在突触前存在轴-轴突触。以上突触传递过程均属于快突触传递,神经系统内还存在慢突触传递过程。化学突触是以神经递质作为中介物质完成信息传递的。神经递质包括小分子的引起快突触传递的经典递质和大分子的以引起慢突触电位为主的神经肽。两类递质可共存于同一神经终末。化学性突触传递具有与神经纤维传导不同的重要特征。第三节主要介绍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根据反射中枢的结构可将反射分为单突触反射与多突触反射。反射中枢的神经元池由于其结构的不同可使其输出信号发生辐散、会聚或延长等变化。从而使反射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征。第四节介绍感觉(主要是躯体感觉)形成的基本过程与特征。躯体感觉的形成一般经过三两次突触接替,其中丘脑接受除嗅觉以外的各种感觉传入,并向大脑皮层发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的主要分析中枢。第五节介绍躯体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躯体运动受到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的三级控制以及脊髓、脑干、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大脑皮层的调节。其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脑干运动核)是运动调控的"最后公路"。脊髓阶段即可完成重要的躯体反射,但在正常情况下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随意运动必须由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通过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对躯体反射和随意运动进行调节。第六节介绍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的特征,包括内脏调节的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的特点。外周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部分主要是脊髓、脑干、下丘脑与边缘系统。第七节简要介绍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功能与学习和记忆;结合脑电图介绍睡眠的规律与特征。神经系统在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每时每刻都从分布于全身各处的感受器接受传入信息并进行整合,决定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各系统的活动相互协调,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体,并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以它是对机体的生存具有特殊意义的系统。在人类,神经系统得到了高度的进化,在结构和功能上均较任何动物复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情况意识是否清晰;若有意识障碍,具体程度如何(嗜睡、昏睡、浅、中、深昏迷等);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等是否正常。有时还需描述头颈、躯干和四肢有无特殊异常。 脑膜刺激征有无颈强、克匿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 脑神经检查 嗅神经有无嗅觉减退、消失或异常。 视神经视力是否正常,视野有无缩小,眼底情况(需用眼底镜检查,病历书写中一般描述未查)。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有无上睑下垂,睑裂是否对称,眼球有无前突或内陷、斜视,有无眼震;眼球活动情况,有无复视;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是否对称,瞳孔的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痛、温度和触觉是否正常,双侧颞肌、咬肌有无萎缩、无力,角膜反射、下颌反射是否正常。 面神经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皱额、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是否对称;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是否正常。 位听神经有无听力下降及耳鸣,有无眼震及平衡障碍等。 舌咽、迷走神经说话有无鼻音、声嘶甚至失音,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悬雍垂是否居中,双侧咽腭弓是否对称,咽反射是否存在,舌后三分之一味觉是否正常等。 副神经转颈、耸肩是否有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是否萎缩。 舌下神经舌肌有无萎缩、震颤,伸舌有无偏斜。 运动系统 肌营养有无肌肉萎缩及假性肥大。 肌张力有无减低、增高。 肌力具体描述有几级(0~5级)。 不自主运动如有无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阵挛等,以及出现的范围、部位、程度、规律,相关因素等。 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快复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以及闭目难立征等。 姿势及步态有无特殊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如有无慌张步态、小脑性步态、醉酒步态等。 感觉系统 浅感觉痛、温度及触觉是否减退、消失或异常。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是否正常。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是否正常。 反射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角膜反射、咽反射、软腭反射已在脑神经检查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踝反射是否正常;若亢进时需描述踝、髌阵挛是否出现。 病理反射巴宾斯基(Babinski)征、夏多克(Chaddock)征、奥本海姆(Oppenheim)征、舍费尔(Schaeffer)、戈登(Gordon)征、普赛普(Pussep)征等是否阳性。 自主神经功能皮肤粘膜的色泽(苍白、潮红、发绀等),质地(光滑、变硬、脱屑等),有无多毛、少毛、多汗、少汗;有无尿便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反射(皮肤划纹试验、竖毛试验等)是否正常。 说明:1、仅为病历书写格式,注意不要漏项; 2、针对病种不同,各项内容可有侧重,阳性体征应重点、详细描述,阴性体征可简略 1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脑 中枢神经 脊髓 脑神经 神经系统按部位分 脊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周围神经 按分布分 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区分 神经系统虽难记区分开来就容易中枢神经脑脊髓脑脊神经记心里 脑神经,十二对脊神经,三十一躯体内脏有分布感觉运动不分离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4.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5.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7.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 (二)外形脊髓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约40~45cm。主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 1.六纵沟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 2.二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 (三)脊髓节段 1.概念 每段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简称脊髓节。 2.节段分布 共31节,其中颈节8、胸节12、腰节5、骶节5、尾节1。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节1~4:与同名椎骨基本平齐。 颈节5~胸节4:与同名椎骨减去一椎后平齐。 胸节5~8:与同名椎骨减去二椎后平齐。 胸节9~12:与同名椎骨减去三椎后平齐。 腰节1~5:相当于第10~11胸椎体。 骶节1~5、尾节:相当于第1腰椎体。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三十一节椎名同位不一颈节一四还算齐颈五胸四减去一 中胸减二下减三腰节平胸十十一骶尾节对一腰椎定位诊断有据依 (四)内部结构 1.灰质 位于中央管周围,整体上呈柱状,断面似蝶形,分前角、后角、侧角等。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 (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横断似蝶舞前动后感觉中间要自主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前束。 (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 (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 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下行运动上感觉薄楔在后深感觉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脊髓丘脑浅感觉 (五)脊髓功能 1.传导2.反射 二、脑干 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脑干属于脑的一部分。 (一)脑干分部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 (二)脑干位置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下端较细,与脊髓表面沟裂相续,中上部较宽大。 1.腹面观 (1)延髓:主要结构有锥体和锥体交叉。 (2)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主要结构有基底沟等。 (3)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脚间窝等。 2.背面观 (1)延髓:主要结构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脑桥:脑桥和延髓之间是菱形窝。菱形窝两侧有与小脑相连的小脑脚。 (3)中脑:有四叠体,即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

第九章神经系统(三)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生理学教案编号:24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躯体运动是以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为基础的生命现象,也是人类生活和从事劳动的重要手段。人体的躯体运动可以是某些感受器受刺激而形成定型的反射活动,它不受意志控制;但大量的躯体运动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按一定目标进行的骨骼肌活动,运动的方向、力量、速度等都能达到互相协调。 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功能,是由大脑皮层、皮层下核团和脑干下行系统以及脊髓共同配合完成的。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能完成牵张反射、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等一些简单的反射运动。 (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内存在大量的运动神经元。a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纤维,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r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二)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脊休克。脊髓休克的主要表现:离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弱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大小便潴留。 (三)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称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的显著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根据牵拉的形式和肌肉收缩反应的不同,牵张反射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类型。 1、肌紧张:是指缓慢持久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r运动神经元通过r-环路对调节肌紧张具有重要作用。 2、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临床上常用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调节具有双重性,既有易化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正常情况下,抑制区和易化区的活动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维持正常的肌紧张。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模断脑干,出现去大脑僵直。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病变在临床上可表现过运动过少、肌紧张亢进(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破坏),如震颤麻痹;或表现为运动过多,并伴有过

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脑神经、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检查 【学习要求】 ?掌握脑神经检查的基本方法及结果判断。 ?了解运动功能的检查方法及结果判断。 ?了解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 【内容精要】 一、脑神经检查: ?嗅神经:以特殊气味的物品分别测试双侧嗅觉,引起嗅觉障碍提示同侧嗅神经损害,可由创伤、前颅凹占位性病变和脑膜结核等。鼻腔本身疾病也可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等。 ?动眼、滑车、展神经:这三对脑神经同司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 上睑下垂与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运动受限,均提示动眼神经麻痹。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损害。眼球向外转动障碍提示展神经受损。瞳孔反射异常可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 ?三叉神经:面部感觉及咀嚼运动由三叉神经支配。 ?面神经: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具有味觉功能。观察鼻唇沟是否变浅,口角有无低垂或歪向一侧。面神经损害时,舌前2/3味觉丧失。 ?位听神经:包括前庭及耳蜗神经。检查包括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 ?舌咽、迷走神经:询问有无吞咽困难、呛咳,观察腭垂是否居中,咽反射及舌后1/3味觉是否正常。

?副神经:检查胸锁乳头肌与斜方肌是否萎缩,耸肩及转颈运动是否正常。?舌下神经:观察舌肌有无萎缩,伸舌有无偏斜。 二、运动功能检查 ?肌力:分六级。 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交叉性偏瘫: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肌张力:肌张力增高分为痉挛性及强直性,分别为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所致。 肌张力降低见于周围神经炎、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 3.不随意运动:是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包括震颤、舞蹈样运动及手足徐动等。 4.共济运动: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及快速轮替动作等。 三、感觉功能检查 ?浅感觉:包括痛觉、触觉及温度觉。 ?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及震动觉。 ?复合感觉:是指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觉和形体觉等,也称皮质感觉。 四、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完整word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一)—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主要是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通过与病人交谈并检查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进行评价。意识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清醒状态( clear-headed state ) 被检查者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良好,应包括正确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人物定向。当问诊者问及姓名、年龄、地点、时刻等问题时,被检查者能做出正确回答。 2.嗜睡状态(somnolence state) 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的一种形式。指病人意识清醒程度降低较轻微,呼叫或推动病人肢体,病人可立即清醒,并能进行一些简短而正确的交谈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刺激一消失又入睡。此时,病人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3.意识模糊(confusion) 指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较嗜睡深,对外界刺激不能清晰地认识;空间和时间定向力障碍;理解力、判断力迟钝,或发生错误;记忆模糊、近记忆力更差;对现实环境的印象模糊不清、常有思维不连贯,思维活动迟钝等。一般来说,病人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时,即称为意识模糊。 4. 昏睡状态(stupor state) 意识清晰度降低较意识模糊状态为深。呼喊或推动肢体不能引起反应。用手指压迫病人眶上缘内侧时,病人面部肌肉(或针刺病人手足)可引起防御反射。此时,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 5.浅昏迷(superficial coma) 指病人随意运动丧失,呼之不应,对一般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疼痛刺激如压眶、压甲根等有反应,浅反射消失,腱反射、舌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呼吸、脉搏无明显变化。见于重症脑血管病、脑炎、脑脓肿、脑肿瘤、中毒、休克早期、肝性脑病等。 6.深昏迷(deep coma) 指病人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完全处于不动的姿势,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大小便失禁,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此时可有去大脑强直现象。后期病人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濒临死亡。见于肝性脑病,肺性脑病,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严重中毒,休克晚期等。 去脑强直 去皮层强直 7.谵妄(delirium) 一种急性意识障碍,表现为定向障碍、错觉、幻觉、情绪不稳、行为紊乱等,有时可有片断的妄想。症状常表现日轻夜重的波动。患者有时白天嗜睡、夜间吵闹。由于受到错觉或幻觉的影响,患者可产生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中毒、感染、外伤、严重代谢或营养障碍等。 神经系统检查(二)—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检查对颅脑损害的定位诊断极有意义。脑神经共有12对,检查脑神经应按先后顺序进行,以免重复和遗漏。 Ⅰ.嗅神经检查(olfactory nerve examination)嗅觉的灵敏度可通过问诊了解。 1.检查方法嘱病人闭目,并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然后用醋、酒、茶叶、牙膏等带有气味的物品分别放于鼻孔前,让病人说出所嗅到的气味。同法检查对侧。嗅觉正常时可明确分辨出测试物品的气味。 嗅神经检查 2.临床意义如一侧嗅觉减退或丧失,则为同侧的嗅球、嗅束、嗅丝的损害。见于创伤、前颅凹占位病变、颅底脑膜结核等。鼻粘膜炎症或萎缩亦可出现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检查(optic nerve examination)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

170内科护理习题【附答案】@柳州医高专_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完全瘫痪,其肌力级别为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2.出现脑疝前驱症状时,护士应立即 A.给氧 B.降体温 C.气管切开 D.手术治疗 E.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3.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主张超早期溶栓治疗,“超早期”是指 A.发病3~6小时以内 B.发病10~12小时以内 C.发病12~24小时以内 D.发病24~48小时以内 E.发病48~56小时以内 4.患者腰穿后通常应去枕平卧的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3~5小时 D.4~6小时 E.5~7小时 5.脑出血病人发生脑疝与下列哪项无关 A.用力排便 B剧烈咳嗽 C.腰穿放液过多 D.快速大量补液 E.脱水剂快速静脉滴注 6.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观察中最要注意的是 A.脉搏强弱 B.呼吸节律 C.血压波动 D.体温变化 E瞳孔变化 7.瘫痪病人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 鼓励多饮水 B.预防泌尿道感染 C.预防褥疮和肺炎 D.避免瘫痪肢体活动

F.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8.急性脑梗死患者,不适宜溶栓治疗的是 A.发病6小时以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体质 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9.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 A.血液病 B.脑动脉炎 C.脑血管畸形 D.先天性动脉瘤 E.高血压动脉硬化 10.脑梗死发病常在 A.用力排便时 B.剧烈运动时 C.安静睡眠时 D.情绪激动时 E.大量进食后 11.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在 A.脑叶 B.脑干 C.小脑 D.脑桥 E.基底节区 12.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 B.动脉瘤 C.血液病 D.动静脉畸形 E.脑淀粉样血管瘤 13.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护理哪项错误 A.注意保暖 B.冰袋冷敷头部 C.按危重病期护理 D.保持安静,避免搬动 E.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14.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脑动脉炎 B.血小板增多症 C.红细胞增多症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5.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最威胁病人生命的是 A.出血后血肿形成

神经科体格检查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询问(嗅觉初测无异常) 2.视神经:1.视力:询问(视力初测无异常) 2.视野:遮掩,四方位(双侧视野无缺损) 3.眼底:(视乳头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视乳头中央区域的生理凹陷清晰, 动静脉伴行,动脉色红,静脉色暗,动静脉比例2:3) 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1.外观:睑裂对称,眼球无前突内陷等,瞳孔双侧等大等圆,直径3-4mm 2.眼球运动,8方位(双侧眼球运动可,无露白无眼震) 3.调节反射:两眼会聚,瞳孔缩小 4.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双侧灵敏对称) 4.三叉神经: 1.感觉:触觉、痛觉 2.运动:(双侧咀嚼肌对称、饱满有力)、(下颌无偏斜) 3.反射: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未引出) 5.面神经:蹙额、皱眉、呲牙、鼓腮、吹哨。(额纹、眼裂、鼻唇沟双侧......,口角无偏斜) 舌前2/3味觉未查。 6.位听神经: 1.Rinne试验:气导、骨导(双侧气导大于骨导,气导骨导时间未缩短) 2.Weber试验:振动音叉置于额顶郑重,比较双侧骨导。 3.前庭神经: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运动:询问: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观察双侧软腭抬举是否一致,腭垂是否偏斜。 (腭弓对称、腭垂居中) 2.反射:咽反射 3.味觉:舌后1/3味觉未查。 8.副神经:转颈、耸肩 9.舌下神经:伸舌(伸舌无偏斜、舌肌萎缩、肌束颤动) 运动系统 1.观察:有无肌萎缩、假性肌肥大 2.肌张力: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3.肌力 4.不自主运动:观察有无不能控制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痉挛等 5.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反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闭目难立征试验(Romber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