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其所在的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一、隋朝的建立:

大隋天子于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局面。

二、隋朝的发展与强盛: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

1、优越的政治制度:

隋朝能得以强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性和优越性。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结束了自先秦以来的沿用了约800年的三公九卿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内史省为决策机关,掌出纳帝命,起草诏敕;

门下省为审议机,掌进规献纳,纠正违阕;

尚书省为执行机关,掌军政庶务,敷奏万机。

三省的长官纳言、内史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民)、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民

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不仅为隋朝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为后来朝代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政治特色。首先它各有分工,权责明确,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其次,它削弱了相权并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封建专制阶级的顺利统治,更加坚固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就是朝政的官员众多,容易加大财政开支,从而造成官员办事效率低下,朝廷系统运转日渐失灵。也许,这也是隋朝后来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2、卓越的选官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王朝虽然希望通过科举制选拔封建国家所需要的统治人才,但是在隋统治的30余年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却是十分有限的。"秀异之贡,不过十数"。此时的科举制无论是在考试目的确定、考试内容的选择,考试规程、方式方法的完善等方面皆不完善,是科举制的初创时期。但是,没有隋朝对科举制度的首创,后来关于它的发展、完善与壮大都是一纸空谈的。可见,在教育与人才方面,隋朝功不可没。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建立了一种罕见的公平,表现在它为许许多多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提供了走上朝政、参与治国的做官机会,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虽然在后期科举制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枷锁之一,但它的积极作用始终不能一并抹去。

3、贯通南北的国家命脉——大运河:

尽管制度上的创新与优越,已成为隋朝兴盛的基石,但那条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所作的贡献同样是为世人所惊叹的。它不仅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而且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隋朝大运河于公元605年至610年由隋炀帝主持开凿,是隋炀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炀帝的暴政之一。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大运河虽然加重了隋朝时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其连接国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却始终风雨不倒,并且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同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赵州桥一样,这也是举世公认的隋朝伟大成就之最主要的体现之处。

三、隋朝的衰落:

尽管隋朝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其缔造的繁荣盛世也前代罕有,但它却以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朝代出现在中国古代史中,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归根结底,还是出于隋朝帝皇的严苛暴政和腐朽统治。一方面,隋朝所推行的创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成熟和急功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而且削减了旧贵族的利益,导致内部门阀政权与皇权竞争,造成门阀倾轧内部叛乱,且与外部恶势力勾结,从而催化隋朝的衰败,这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隋末农民大起义和地主反抗,最终导致隋朝被当时位于太原的唐国公李渊起兵所灭亡。因此,隋朝的灭亡,乃至整个君主专制及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都是历史所注定的。

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其留下的宝贵物质与精神遗产,还有那些深刻的历史教训,是需要我们今天所紧紧把握的。我们不仅要为这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朝代所慨叹,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安邦治国的精华,为我们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筑基铺路!

(完整版)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doc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班级:姓名:审签: 1.小《花王朝——隋帝国的短与煌》第一章:百年乱世出新朝。个“新朝” 的建立者是 ( ) A.王莽 B . C .广 D .刘邦 2.“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一之局,并下开 李唐的盛世。”“□□□” 是( ) A.隋文帝 B .隋帝 C .唐高祖 D .唐太宗 3.“古今称国之富者莫如隋”,隋朝一后促社会展采取的措有( ) ① 籍② 一南北制③修筑城④ 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世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最早、最的一条人工河道。它开于( ) A.秦始皇 B .武帝 C .隋文帝 D .隋帝 5.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开最早的运河,2014 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 化名》。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是( ) A.余杭、涿郡 B .洛阳、大都 C .余杭、洛阳 D .洛阳、涿郡 6.有人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史的本,从没有一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 勤与勇气、文明与智慧得如此熠熠生。”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安 B .涿郡 C .余杭 D .洛阳 7.唐朝人皮日休曾:“大运河北通涿郡之商,南运江都之,其利也博( 丰厚 ) 哉。”里的“利”指的是( ) A.便利隋帝南巡B.促了南北交流C.巩固了隋朝治D.有利于中外交流 8.“朝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首相关的制度是( ) A.世制 B .禅制 C .分封制 D .科制 9.小和爸爸都是史迷。一天,小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出如下提示:开 通大运河、正式置士科、暴君。爸爸出的正确答案是( ) A.晋惠帝 B .隋文帝 C .隋帝 D .唐玄宗 10.隋朝在短内累巨大的社会富,一,但又迅速亡,成古今争不休的 。下列属于致隋朝迅速亡的原因有( ) ①隋帝的残暴治②大量征力,荒③大模 民起的沉重打④ 臣当道,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一年,隋帝被叛死,隋朝随之亡。”“ 一年”是( ) A. 618 年 B . 605 年 C.589 年 D . 581 年12.下面隋朝特点的短中,哪一最全面且符合( ) A.繁荣 B .盛行 C .二世而亡 D .一而短 13. (2018 ·南京 ) 束魏晋南北朝期分裂局面,重新一全国的是( ) A.秦六国 B .西晋吴 C .隋朝 D .元南宋 14. (2018 ·重 ) 城市展史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当王朝的都城,了公 元 589 年中国重一的是( ) A.余杭 B .安 C .涿郡 D .江都 15.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帝位于,登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后主享,怯懦无能??隋很快攻下建康,朝亡??隋文帝治期,隋朝政府修建了多粮??他,天下的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 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一年,“隋攻下建康,朝亡”有什么重大 意? (2) 材料二是我国的示意。写出中的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B.C.D. (3)材料二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 (4) 有人材料一中个繁盛局面与材料二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系,你同意种点?明你的理由。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难点】 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师: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

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阅读课文之后,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学生:581年建隋朝。 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 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 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师: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师: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师: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藏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二)开通大运河 师: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杨广)图片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7历史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及答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年 年 年 年 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4.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右图)“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 ②人口增长 ③经济繁荣 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6.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B C A B B D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7.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8.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10.“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朝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2.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 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 )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 A A D C B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举措: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 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始,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才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知识点4 隋朝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孙权 C.杨坚 D.杨广 2.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建立后定都于()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建康 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开凿于()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B)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导学号73454000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 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C)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3.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D) A.统一币制 B.发展经济 C.编订户籍 D.开通大运河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4.导学号7345400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5.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C)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汉武帝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 6.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C)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7.导学号73454002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8.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B)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9.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是在(A) A.618年 B.605年 C.581年 D.589年 10.导学号73454003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A)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赞颂的是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C)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2.导学号73454004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3.历史上的秦朝与隋朝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不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是(B) A.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B.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D.统治时间都非常短暂 14.导学号73454005(2016·山东临沂)“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汉文帝 15.导学号73454006(2017·山东烟台)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D)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4.有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修建国家粮库 6.在美国学者迈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排行第82位。下列哪些内容是隋文帝入选的原因()

①他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②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国力强盛③他下诏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④他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隋朝时,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是()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10.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复习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言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论及的工程与帝王分别是什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隋朝有哪些建树?统一南北;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一、隋的统一 3、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什么朝代?陈朝、北周。 4、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篡夺哪一政权建立的?都城在哪? 581年、杨坚(隋文帝)、北周、长安。 5、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标志?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6、隋统一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7、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8、隋朝统一的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9、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唐时期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0、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1、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皇帝是谁?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 1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4、隋朝大运河连接哪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6、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17、隋炀帝的贡献: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隋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2.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 A.长城 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 5.“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A.都江堰B.万里长城 C.隋朝大运河D.赵州桥 6.“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讷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暴虐无道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隋朝对我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全国 B.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 C.建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简答题 11.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材料分析 13. 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观察图,材料一中所指的“一渠”指的是什么?它是那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这个“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你认同皮日休的观点吗?你觉得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 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 (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 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

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 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 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 (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 (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 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 (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中,隋朝科举取士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3、科举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哪个更好,好在哪里?(提示:可从对一般平民子弟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影响等角度说明) (六)隋朝之炀帝篇—开通大运河 出示大运河示意简图,思考:从图中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 思考:有人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巩固统治。也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游玩,同学,你怎么看? 讨论:大运河得以开通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日休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皮日休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二、选择题 5.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B)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6.“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 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C ) 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行政效率提高 7.“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汉文帝

8.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一段是 ( B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10.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11.“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 国运 ),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C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12.大运河中有一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是( C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3.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14.下图中“名落孙山”的故事与中国古代什么制度有关 ( D )

部编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题 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为都城,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年,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的局面,顺应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状况:迅速恢复和发展,使的数量和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隋统一后,发展,编订,统一南北和制度;加强,提高行政。 开通大运河 5.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7.意义:它的开通,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按权由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即可进人仕途。 9.创立: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作用: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座革,加强了皇帝在上的权力,扩大了的

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隋朝统一条件隋初社会繁荣局面怎么出现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人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隋朝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它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交流而且反映了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 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正确评价隋炀帝功过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回忆南北朝(2)北周时候统一北方 2.导入新课上学期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时间秦朝第一个统一多民族有集权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也国上着名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父亲杨忠北周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女儿周宣帝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条件呢 (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自东汉以来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了南北政权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使江南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间'>民间贸易很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南北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社会环境 2.隋朝统一(589年)588年天隋文帝下诏伐陈10月太子杨广率50万大军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而且陈后主荒淫无度把长江当作不可逾越天堑仍在建康(今江苏南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选官制度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影响:通过这种制度选拔出来的人大都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4.根据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5.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 1.史料解读。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答案提示:(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教师讲述:隋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精品文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班级:姓名:审签: I ?小说《昙花王朝一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 的建立者是() A.王莽B .杨坚C .杨广D .刘邦 2. “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口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口”处应是() A.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高祖D .唐太宗 3.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它开凿于() A.秦始皇时B .汉武帝时C .隋文帝时D .隋炀帝时 5.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B .洛阳、大都C .余杭、洛阳D .洛阳、涿郡 6 .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 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B .涿郡C .余杭D .洛阳 7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里的“利”指的是() A.便利隋炀帝南巡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巩固了隋朝统治 D.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8.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科举制 9.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 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晋惠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 10 .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灭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 题。下列属于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②大量征发劳动力,荒废农业③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④权臣当道,土地兼并 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II . “这一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这一年”是() A. 618 年B . 605 年C. 589 年D . 581 年 12.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一项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B .节俭盛行C .二世而亡D .统一而短暂 13. (2018 ?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B .西晋灭吴C .隋灭陈朝D .元灭南宋 14. (2018 ?重庆)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 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余杭B .长安C .涿郡D .江都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 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oA 科 曹L B ? * ■ * *EI# % 1) < ■ - -a- ? ?,;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 意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是我国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 _____ B. C . D . 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与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