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一鸣 最长的一个月

张一鸣 最长的一个月

56北京

BD 是新闻搬运工还是真正的创新者?对于这场突如其来并且持续发酵的版权风波,张一鸣显然始料未及。他认为自己坐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历史火药桶上,成了众矢之的。

人物

PLE b e ij i n g c e n t r a l b u s in e s s

d is t r ic t

P oint

2014年6月24日下午,在位于中关村的搜狐媒体大厦内,一场搜狐公司针对“今日头条”的新闻发布会引燃了现场记者的情绪。

这已经不是今日头条第一次受到外界的质疑。自6月4日起,今日头条宣布获得第三轮1亿美元融资的信息披露后,

张一鸣

最长的一个月

先是《广州日报》宣称今日头条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转载文章,涉嫌侵权,将其告上法庭后;次日,《新京报》发表社论《“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文中指出今日头条“搬运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版权”,直指其是“剽窃者”。

身在现场的记者们此时或许处境尴尬,内心纠结。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们不该带有情绪与倾向。但同时,他们又是事件的当事人与受害者。

新闻发布会最终在搜狐要求今日头条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的条款声明中结束。不到两个小时后,距离搜狐媒体大厦不到三站地的知春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注:“今日头条”为该公司产品)也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本已四散的记者们聚拢而来,情绪复杂地倾听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声明与回应。

价值5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在位于知春路的总部,张一鸣坐在大开间的办公室里,身穿不起眼的灰色T 恤,与一群同样穿着T 恤、敲击键盘的程序员毫无差别。今年3岁的他出生于

C 2014/08

1

556北京BD B I I NG

BD 是新闻搬运工还是真正的创新者?对于这场突如其来并且持续发酵的版权风波,张一鸣显然始料未及。他认为自己坐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历史火药桶上,成了众矢之的。

人物

PLE b e ij i n g c e n t r a l b u s in e s s

d is t r ic t

P oint

2014年6月24日下午,在位于中关村的搜狐媒体大厦内,一场搜狐公司针对“今日头条”的新闻发布会引燃了现场记者的情绪。

这已经不是今日头条第一次受到外界的质疑。自6月4日起,今日头条宣布获得第三轮1亿美元融资的信息披露后,

张一鸣

最长的一个月

张一鸣最长的一个月

先是《广州日报》宣称今日头条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转载文章,涉嫌侵权,将其告上法庭后;次日,《新京报》发表社论《“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文中指出今日头条“搬运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版权”,直指其是“剽窃者”。

身在现场的记者们此时或许处境尴尬,内心纠结。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们不该带有情绪与倾向。但同时,他们又是事件的当事人与受害者。

新闻发布会最终在搜狐要求今日头条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的条款声明中结束。不到两个小时后,距离搜狐媒体大厦不到三站地的知春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注:“今日头条”为该公司产品)也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本已四散的记者们聚拢而来,情绪复杂地倾听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声明与回应。

价值5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在位于知春路的总部,张一鸣坐在大开间的办公室里,身穿不起眼的灰色T 恤,与一群同样穿着T 恤、敲击键盘的程序员毫无差别。今年3岁的他出生于

福建,毕业于南开大学,因为身材矮小,多数时候显得比平常人更加羞涩、腼腆。他已经是一家估值5亿美元的公司的老板,但员工们有事找他时还是习惯叫他“一鸣”。

这或许是他最为忙碌的一个月,应对诉讼、安抚合作方的情绪、受邀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言……因为采访迟迟不能敲定,记者甚至在微信里和他发起了脾气,最终他还是妥协,约定在次日的晚餐时间接受采访。

虽然面对一个月来连续不断的诉讼风波,但此时的张一鸣情绪颇佳。面对摄影记者的摆拍要求,他一一应允。而在此前的某场新闻沟通会上,他还与《新京报》摄影记者闹得不欢而散。他的晚餐很简单,助理购买了一份蔬菜加鸡腿的盒饭。在记者面前,他吃得津津有味。如果在公司,大多数时

候这就是他的正餐。在被告侵权的那几天,他焦头烂额,甚至忙得一整天都吃不了饭。

张一鸣是个典型的I T 创业人,屡战屡

败,屡败屡战。从2005年毕业至今,他先后成为酷讯旅游、饭否网、九九房等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及参与者。和前几次创业比起来,今日头条的增长速度可谓快速。从2011年底创业至今,今日头条先后融资三轮总共1.2亿美元,估值超过5亿美元,比一年前增长了8倍。团队也从二十多人扩充到了现在的两百多人。

身为信息获取的重度用户,张一鸣感慨,创业的初衷“就是要让你需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你”。

今日头条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创业项目,2007年在酷讯创建火车票搜索系统时,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被动性,而聚焦在“如何更好地得到感

兴趣的信息”上,试图构造一个主动分发信息的系统,但那是百度和谷歌的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年代,诺基亚还占领着中国手机市场90%的份额。直到2012年,张一鸣才感受到了时机的

到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社交媒体的大力发展,以及设备技术的进步,他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在垂直信息领域创建一套全新的系统。张一鸣并不讳言自己在这套系统上的逻辑与野心,他以谷歌创始人拉里

佩奇和谢尔盖

林在斯坦福校园里创建谷歌为例,“搜索引擎在早期也被斥为盗版,但今天大家肯定不这么看,(搜索)也不仅仅是盗版这么简单。”虽然背负“盗版”之名,但张一鸣始终认为今日头条的价值要远远超出现在众人所能理解的范畴。就在搜狐的发布会结束后,今日头条官方微博发出回应:“此次搜狐发难,我们认为本质上是行业之争。”虽然搜狐是原告方,但张一鸣说过去曾多次与张朝阳约谈,内容涉及投资或收购的可能性。“是否有利于项目本身是我的原则,否则就不考虑了。”

创业初期,张一鸣就收到海纳亚洲创投

基金(SI G )和一些个人投资者总共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决策过程很简单,他仅仅在面巾纸上随便画了一个商业模型,投资就敲定了。一年之后,曾参与投资F acebook 、小米、京东等公司的著名俄罗斯投资机构DST 也决定投资今日头条,金额为1000万美元。而在今年,今日头条选择了红杉资本和微博联合的C 轮1亿美元的投资。

6月24日当天紧跟搜狐举办的发布会上,张一鸣略显委屈地向在场的记者们展示了与搜狐各个部门之前的邮件往来,证明双方确实存在合作。“搜狐说是个别部门和一段时间的合作,这解释也太含糊不清了。”

“过去,我们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但这种恶意竞争的方法我们也不接受。”张一鸣说。

技术与版权之争

从第一次创业到今天,张一鸣似乎尝试了无数种可能性,但其实他始终在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信息的聚拢与分发。创业两年,今日头条的安装用户数量超过1.4亿,日活跃用户4000

万。和门户

7

C 2014/08

E J C 2014/081

5北京

BD 人物

PLE b e ij i n g c e n t r a l b u s in e s s

d is t r ic t

网站的新闻客户端不同,张一鸣声称,今日头条不是新闻分发的客户端,每一个用户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今日头条的两百多名员工中,技术和内容审核的人员超过160人。前者维护着一千多台服务器,每年在硬件上的成本开支就超过一千万美元;而后者则负责对机器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看上去,今日头条在做的事情和搜索引擎并无二致。在一千多台服务器上,今日头条的工程师编写了一整套爬虫软件,而这些“爬虫”们的工作就是每天不间断地扫描全网,将抓取到的有用信息缓存在服务器上。利用另一套算法,这些信息被分析后归类,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

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工具登录今日头条的用户们,在被后台分析偏好后,也会得到一套完全个性化的阅读信息。张一鸣打开他的手机,演示给记者看,“最近今日头条上了头条,所以我的客户端里推送的也大致是这些文章,它们可能都非常冷门。”

除了与搜索引擎的被动搜索不同外,今日头条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新之处。但张一鸣觉得搜索做得还是不够,他最大的感慨是“要是早知道就好了!”按照这一原则,被动的搜索显然已经不符合他的预期,他需要的是一款主动推送的系统。

无论张一鸣的思维多么创新,有一点他始终绕不过去,就是爬虫抓取的合理性。在各类媒体看来,就是版权来源的合法性。

小道消息创始人、丁香园CTO 冯大辉认为,今日头条并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搜索引擎是要遵守R obot s 协议(也称为爬虫协议、机器人协议等)的,就是‘网络爬虫排除标准’(R obots E xclusion P rotocol ),网站通过Robot s 协议告诉搜索引擎哪些页面可以抓取,哪些页面不能抓取,这样就不会存在侵权问题。而今日头条显然不是,否则你把自己机器人的User-Agent (用户代理,是指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用户个人偏好)公布一下再说。”

在媒体的一致口诛笔伐之中,张一鸣承

认自己确实存在某种侥幸心理,“大家都在那么干……”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冯大辉以Google Reader 为例,如果不提供R SS 输出,Google R eader 并不会主动抓取。更重要的是,F eed 是用户自行添加的,内容提供商可以自行控制内容的输出。或者只输出摘要,想看原文需要点击到内容提

8C 2014/08

55北京BD B I I NG

BD 人物

PLE b e ij i n g c e n t r a l b u s in e s s

d is t r ic t

网站的新闻客户端不同,张一鸣声称,今日头条不是新闻分发的客户端,每一个用户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今日头条的两百多名员工中,技术和内容审核的人员超过160人。前者维护着一千多台服务器,每年在硬件上的成本开支就超过一千万美元;而后者则负责对机器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看上去,今日头条在做的事情和搜索引擎并无二致。在一千多台服务器上,今日头条的工程师编写了一整套爬虫软件,而这些“爬虫”们的工作就是每天不间断地扫描全网,将抓取到的有用信息缓存在服务器上。利用另一套算法,这些信息被分析后归类,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

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工具登录今日头条的用户们,在被后台分析偏好后,也会得到一套完全个性化的阅读信息。张一鸣打开他的手机,演示给记者看,“最近今日头条上了头条,所以我的客户端里推送的也大致是这些文章,它们可能都非常冷门。”

除了与搜索引擎的被动搜索不同外,今日头条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新之处。但张一鸣觉得搜索做得还是不够,他最大的感慨是“要是早知道就好了!”按照这一原则,被动的搜索显然已经不符合他的预期,他需要的是一款主动推送的系统。

无论张一鸣的思维多么创新,有一点他始终绕不过去,就是爬虫抓取的合理性。在各类媒体看来,就是版权来源的合法性。

小道消息创始人、丁香园CTO 冯大辉认为,今日头条并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搜索引擎是要遵守R obot s 协议(也称为爬虫协议、机器人协议等)的,就是‘网络爬虫排除标准’(R obots E xclusion P rotocol ),网站通过Robot s 协议告诉搜索引擎哪些页面可以抓取,哪些页面不能抓取,这样就不会存在侵权问题。而今日头条显然不是,否则你把自己机器人的User-Agent (用户代理,是指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用户个人偏好)公布一下再说。”

在媒体的一致口诛笔伐之中,张一鸣承

认自己确实存在某种侥幸心理,“大家都在那么干……”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冯大辉以Google Reader 为例,如果不提供R SS 输出,Google R eader 并不会主动抓取。更重要的是,F eed 是用户自行添加的,内容提供商可以自行控制内容的输出。或者只输出摘要,想看原文需要点击到内容提

供方的网站上去。

今日头条被质疑的另一处就是深度链接与转码问题。而在张一鸣看来,深链和转码都是为了“适配”。“手机端阅读PC 端的网页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F lash 动画不兼容,排版格式不适用等等。所以这么做(深链和转码)是为了用户更好地阅读。”

此前,每一条资讯在今日头条的客户端上,都会呈现来源页面的信息。但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认为,事实上今日头条抓取信息后,对页面进行了二次加工再呈现,自己并没有得到流量,反而已有的广告被“优化”了。

某知名I T 媒体创始人认为,今日头条中所展现的链接对象并非对方主页,而是二三级以下的最终页面,这是触及版权法的。另外,虽然在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不受保护,但由于今日头条抓取的内容中有大量的主观评论,就必须得到内容提供方授权。

在事情发酵后的一个月内,今日头条团队紧急召集工作人员和各大媒体补签协议。“因为这件事,有些员工本来该休年假的也临时取消了,有点同仇敌忾的意思。但还好这个事发生在今天,我们还有能力去弥补。”张一鸣表示自己现在并不担心运营的问题,“有一些(媒体)已经补签了入驻协议,另外一些极端的我们也不再继续合作,影响不大。”

版权扼杀不了新媒体的未来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并且持续发酵的版权

风波,张一鸣显然始料未及。他认为自己坐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历史火药桶上,成了众矢之的。

在平面媒体和互联网媒体旷日持久的版权争夺战持续了十多年之后,门户网

张一鸣最长的一个月

站们发现,此时此刻的自己居然也成了“传统”媒体,遭遇了多年以前平面媒体所遭遇的窘境,并且如今还要与之抱团,一致抗敌。

就在搜狐状告今日头条的前一天,张一鸣在自己的微博中晒出一组数据,其中详细分析了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11个新闻客户端产品在新浪微博中的分享状况。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的分享量超过2到12名的总和。张一鸣说:“每一条分享都会回流到原网站,希望能产生更多的回流。”

如今,今日头条已经是赶超门户新闻客户端的强大流量分发方。而其他媒体并没有想好如何与之进行商业上的探索与合作。

张一鸣表示,版权费对于目前的今日头条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而他更想寻求的则是与其他媒体之间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方式。虽然自称十多年的平媒重度用户,但他看到了新媒体倾轧传统媒体残躯而过的车轮。“我宁愿坐下来谈合作,而不是你死我活。”

《财经天下周刊》主编李翔站在了今日头条这一边。他指出,未来很有可能站在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这边,因为用户习惯的变迁导致最终的用户站在了它们这边。它们的问题是,需要找到一条在免费文化和保护知识产权之间的道路。

李翔以音乐共享公司N apster 为例,其实Na pster 的发明者并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突破,肖恩

范宁和他的同事不过是把

之前独立发展的各种元素进行了简单的组合。音乐行业提供的最大的教训是:以版权为名义来保护自己是很容易的,但要是以为拥有了版权就拥有了未来,是很不靠谱的。盗版显然不对——当然,针对版权保护也有一番争论,过度的版权保护会扼杀创新,这已经是公

论;但像N apster 和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快速赢得海量用户,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会盗版,盗版在历史上就从未断绝过,甚至不乏盗版推动进步这样的思想存在。

高览资本投资总监、原《财富》杂志代执行总编周展宏认同这种看法,今日头条确实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其飞速增长的用户数证明了这一点。但如果不能为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原创内容提供者带来价值,有一天它像N apster 一样消亡也不会感到丝毫意外。在媒体行业,类似音乐行业的iTunes 的价值链共赢者注定会出现,而今日头条如果能及时改变,仍有成为媒体行业iTunes 的可能。

身为传统媒体人,李翔提出疑问——如何找到不被用户抛弃的方法,以及为何同样的内容产生的价值差别会如此之大?

而张一鸣则已经开始构建他的“头条生态系统”了,“谷歌在斯坦福校园里创办时,哪里想到什么生态,但你看现在呢?”张一鸣笑着说,他吃完饭,准备结束采访。隔壁的会议室里,他的员工们正在等着他。

张一鸣如今已经不用再看大公司的脸色了,如果他早知道就好了。

(文/冯寅杰,原载于《南方人物周刊》)9

8C 2014/08

E J C 2014/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