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十余年来,我国的市场导向型金融体制改革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在其步履蹒跚的推进过程中出现过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对此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为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进而设想一种被人为理想化的、“发达”的金融体制,似乎在这种未来的“完善”体系中,市场导向型金融体制改革就变得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事实是,这种思维上的误区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全竞争市场”确实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所憧憬的理想状态,但他们也指出“充分发达”的金融体系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之中,因此就连教科书也明明白白地写着它不过是一种纯粹的理沦抽象的产物。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等待金融体系完善之后再推行某种金融体制改革,那么这种改革措施永远也等待不到适合它出台的时机。与此同时,在“充分发达状态”遥遥无期所引起的急燥情绪之中,仓促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难免失当。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

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基本同期,世界上也兴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其主要内容是:汇率和利率的自由化、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以及银行业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十余年来的世界性金融自由化强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世界性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将继续向前推进。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然而,金融自由化也决非尽善尽美,它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制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气候的今天,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汇率自由化.分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

增多。资本流动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诈骗案件频频出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诈骗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上述情况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绝非有利无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往往在其他方面又具有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的同时又是增加风险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是在金融体系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权衡利害之后的抉择,有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取消金融分业管理为例,80年代初英国的BigBang和1995年美国旨在取消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里奇法案的主要背景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在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条件下,采取分业管理的国家银行业受到外资金融机构严重冲击,因而取消分业管理加强本国银行实力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实上,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风险加大的现象早已引起金融界,尤其是各国中央银行以及国际清算银行的高度重视,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商业银行风险自律的呼声极为高涨.然而迄今却迟迟未见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和风险管理手段出台。这一方面表明金融自由化以后(尤其是实行了商业银行全能化以后)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投鼠忌器,蜘躇不决的态度。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不充分利用金融自由化之后所出现的宽松经营环境提高收益率.无视金融自由化后出现的机遇一味退守传统业务,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败下阵来。而对于中央

银行来说,一味加强监管,则有可能使金融自由化的成果付之东流,不仅对金融业,而且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外经济)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不愿骤然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处于两难窘境之中的各国中央银行都在试图探索出一条两全之策,但又一时难以有所突破。虽然从逻辑上讲.金融

自由化和强化金融监管并不冲突,但在实际运作中确实极难掌握。经过利害权衡,迄今为止.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产生不协调时,相当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优先自由化、适当放松监管的态度,把控制金融风险的担子放在金融机构自己身上。

总而言之,决不可将金融自由化理想化,把它假设成为在发达国家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灵丹妙药。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在金融市场较不发达的国家,金融自由化都是利弊参半。只有用积极的、审慎的态度客观地评估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大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第二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一) 第二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1 金融体系的定义 ?2 资金流动 ?3 金融制度的功能 ?4 金融创新 ?5 金融市场 ?6 金融市场中的比率 第一部分 金融体系介绍 金融系统(金融体系) ?被用于订立金融合约和交换资产及风险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中介)的集合 ?金融机构担当投资者的代理人和帮助资本(金)的流动等 ?金融市场是所有金融交易的核心 ?居民户、企业和政府实施其金融决策离不开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分类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 ?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 ?按有无固定场所进行分,金融产品市场可分为两类: ?交易所交易市场(Exchange traded) ?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 ,OTC) 交易所交易市场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上海黄金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 ?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 ?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 ?……

?交易所的主要职责: ?定义交易合约 ?组织交易 ?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同时得到保护 ?交易规则:由组织化的证券交易所制定,对交易程序进行标准化。 ?传统上,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相见并通过特定手语达成交易,而现在交易更多的是采用电子交易系统。 场外市场 ?由电话和计算机将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交易员以及基金经理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系统。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扮演做市商的角色。 ?场外交易的最大优点是合约内容不受交易所限制。 ?场外市场用于交易的电话通常都是被录音的。 ?场外市场与交易所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信用风险的大小。 ?场外市场交易额远远大于交易所交易市场。 ?最简单的交易,例如: ?买入100股IMB股票 ?卖出100万英镑 ?买入1000盎司黄金 ?卖出价值100万美元的通用汽车公司债券 ?第一个交易往往发生在交易所内,而其它三个交易更可能是场外交易,但四种均属现货交易。(二)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金融市场主体: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2.金融市场客体:金融市场的交易载体——货币资金。 3.金融市场交易工具: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指的是金融工具,也称信用工具,它是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它对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意义。 4.金融市场价格: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价格就是用货币资金表示的价格。 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到期期限划分 ?货币市场,期限短于一年,强调流动性 ?短期债务市场:比如美国的短期国库券,企业的商业票据等。 ?资本市场,期限长于一年,强调收益性 ?包括长期债务市场和权益性证券市场。 金融资产 三种基本的金融资产类型:债务、股权和衍生工具 ?债券(固定收益证券,Fixed Income Securities):承诺未来支付固定数量现金的借款合约。 ?公司债券、政府债券、住宅性和商业性按揭贷款、消费贷款。 股票(普通股):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 ?每份股票代表对企业所有权的等同份额; ?通常还代表对公司治理事务的投票权; ?股票代表对一家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 ?普通股同时具备有限责任的特征,即如果资不抵债,债权人无法向股票所有者索取更多 资金来弥补缺口,债权人的索取权被限定在该企业资产的范围之内。

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分析以及选择

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分析以及选择 进入21 世纪,这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自由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那么何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何利与弊?以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如何?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探讨。 我们的世界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文化、经济、政治等等或多或少都联系着世界各国及地区。金融自由化更是贯穿在世界的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 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金融自由化经过两次划时代的革命以来,它的发展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从而导出了经济自由化的利与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点: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由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有利也有弊,金融自由化的弊端,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制条件下,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被

全球化利弊

全球化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然而, 经济全球化衬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带来的利弊, 这样有助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 从而才能健康地发展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 是利还是弊?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出不尽相同的回答。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国际上基本认可的“经济全球化”, 是指生产要素不断走向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经济利益相互交错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日益走向一致的一种趋势。其总体特征是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就全球传播范围来说,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二是世界性的分工已经形成, 生产活动已经全球化。三是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 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四是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 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五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六是世界经济体系不断扩大,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论坛前主席施瓦布的一番话很有指导性。他说,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然经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都必须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 以兴利除弊, 达到既能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又能够尽量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益 一、发展中国家的一朵血玫瑰 国内现在有一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只会对发达国家有利,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似乎可以看作“悲观论”他们更关注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这个问题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话来回答, 也不合适衡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与得失, 关键是经济全球化究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机遇滞来了哪些风险或者说冲击。事实上, 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不失时机地快速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资金和技术, 并得到生产和管理上的帮助和协作, 从而提高了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中国和东南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实现了经济持续和高速发展。因此, 从总体说,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机会。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 ( 2850亿美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成本在6年间增加了6倍。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多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今天, 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某种程度上会加速或延缓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且是倍增或倍减的关系。谁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 谁就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调查报告 班级:油画11 实践报告: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摘要: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使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市场迅速浮现,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全球性的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80年代初,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非管制化时代,各国在取消贸易和资本流动管制方面迈出了相当显著的步子。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不仅交易的制度环境日益宽松,且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近10年来,发达国家投资基金的大规模海外扩,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倡导和推动者,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为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进行课程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小组选择了以调查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

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归因全球化的定义众说纷纭,而比较精确的定义是: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因此,我们这个调查主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确实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机遇,但也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为了了解其中具体的影响及分析利弊情况,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容:本次调查了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正反方面的影响。问卷公向大学生提出了10个问题。 四、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五、调查时间:2013年12月17日————2013年12月22日 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大学生的全球意识 92.70%的同学曾关注过环境、人口问题,78.10%的是资源问题;65.69%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恐怖主义问题的比例不多但也有。尽管这四个问题关注度不同,但还是足以表明大学生的全球意识逐渐增强。这归因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和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把自己同整个世界密切联系起来。这要求人们重视全球问题,凸现全球意识、全球观念,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各国政府和人民除了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外,都有义务遵循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和道德准则,即全球伦理,因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全球伦理的形成。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82.48%的同学认为他们具有意识,88.32%选择了平等意识,超过70%同学都认为是法制意识和效益观念,可看出大学生的平等、、法制意识和效益观念不断得到发展。62.04%的同学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在大学教育方式创新,13.14%的同学觉得是市场经济体系和医疗改革,而11.68%选择了公务员选拔制度。从选择大学教育方式创新的比例可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十分关注身边的事物,创新意识很强。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在全球围的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就是经济发展信息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在世界围的市场化过程。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含着、平等、法制、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大学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些主体观念和

浅谈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逐渐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1】所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有利的,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更多国家的关注,下面是我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的一些认识。 首先先以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为例。2002年中国加入WTO前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从2002年加入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1.1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 为15.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 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2】再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 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3】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而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中国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也增多了中国需要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也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4】 毕竟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14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 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5】

最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期末试卷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一、填空题 1.A债券价格为2000美元,永久性的年偿付100美元,则到期收益率为() 2.面值为1000美元的3年期零息债到期收益率为8%,则其当前价格为() 3.如果美国与英国的利率分别为2%和3%,那么英镑相当于美元的预期升值率为() 4.如果当前1年期利率水平为7%,2年期利率水平为8%,则预期一年后的1年期利率水平为() 5.假设当期利率水平为7%,如果利率升至9%。某久期为3年的债券其价值为() 6.假定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以10.95%的固定比率增长,刚分配的股利为每股1美元,假定必要回报率为13%,则其股票的理论价格为()美元。 7.某德国产汽车售价为70000美元,如果汇率为1美元兑换1.1欧元,则该汽车的美元价格应当为()美元。 二、单项选择 1. 如果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则一下()是市场细分理论的结论。 A.短期利润将会上升 B.短期利率将会下降 C.短期利率不会变化 D.无法确定 2.随机游走行为认为股价变动是()的,因此()有效市场假说。 A.可预测,支持 B.可预测,不支持 C.不可预测,支持 D.不可预测,不支持 3.垃圾债券是指() A.处理垃圾业务的公司所发的债券 B.熊猫债券 C.低信用等级债券 D.扬基债券 4.穆迪公司评级为Baa等级的公司债券风险收益一般会()评级为C等级的公司债券。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5.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必须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目的是为了规避()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交易成本 D.政府管制 6.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包括() A.鼓励私人企业生产并销售信息 B.政府管制以增加信息披露 C.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 D.企业更多依赖债券融资而非银行融资 7. 30年期住房抵押贷款的等额本金分期还款方式第一年还款额主要是偿还()部分,第30年主要是偿还()部分。 A.本金;利息 B.本金;本金 C.利息;本金 D.利息;利息 8.假定其他情况不变,未来20年中国的生产率水平相对于美国持续上升,则人民币将会() A.升值 B.贬值 C.不变 D.不确定 9.保险公司在确定保费时,一般需要借助于() A.大数定律 B.货币中性 C.保险利益 D.以上都不对 10.下列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纯预期理论假设长短期债券之间不能完全替代 B.市场细分理论不能解释长短期利率之间变动的相关性 C.流动性溢价理论认为收益率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未来短期利率水平将会上升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1.冲销式干预中需对外汇干预导致的()变动 A.货币供应量 B.汇率 C.外汇储备 D.以上都不对

现代金融市场

现代金融市场学案例分析 1.比较拉美国家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拉美国家在传统上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较深,尤其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拉美国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拉美国家第二次金融自由化具有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国家不再限与少数,而是几乎遍布整个拉美大陆,除南锥体国家采取的放松利率管制、取消定向贷款和降低银行储备金比率等措施以外,第二次金融自由化还采取了对国有银行实施私有化。积极引进国外银行的参与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措施等的特点。拉美国家多年以来曾一直是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美国在价格自由化方面改革固定佣金制度,采取新的协定佣金制。在业务范围自由化方面也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拉美国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压抑”,使拉美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 ,增强了金融机构为投资项目融资的能力。但在推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也加重了银行部门的脆弱性。金融自由化不是根治金融问题的“灵丹妙药”。急于求成的金融自由化与无效而乏力的政府监管结合在一起 ,会加重金融部门的脆弱性 ,加大爆发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而与拉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要平缓的多。除了个别国家,亚洲的金融自由化主要采取渐进式的自由化战略。世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亚洲国家顺应历史潮流,在对各自国家的金融体制加强监督的同时,减少对金融市场的直接控制,逐步实行利率自由化,以此来促进货币与资本市场的深化。这种以市场为取向的金融自由化无疑改变了传统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甚至使得金融市场发生部分波。 2.我国应如何推进金融自由化。 我国推进金融自由化亦不可逆转,这是我国经济金融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主流的必然选择。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不一样。一旦金融自由化开始,短期游资进入,这时候你再进行管制的话,国际信用会受到质疑。失去国际信用的话,将无人来投资。亚洲金融危机时,所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者都认为,如果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同时进行的话,经济将实现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甚,呼声最大。所以,金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各种因素交错,中国的金融政策必须要慎之又慎。当然,中国还没有完全金融自由化,这其实是中国的一种优势,帮了中国的忙。从金融角度审视当前我国必须从基础做起,消除金融隐患,为金融自由化奠定基础。务必要慎重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在自己可

全球化利弊英

全球化利弊英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P r o b l e m s: Firstly, globalization can intensify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crisis. The instability of economy is a normal state. The economic dependence between nations will make the crisis quickly infect other countries. The crisis also becomes globalized. Secondly, I think that the conflict will increase. Globalization gives people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other nations, but the huge diversity of religion, race and education still make it hard to get along in harmony. Thirdly, globalization will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culture hegemony and decrease the cultural diversity. Culture of nations interweaves together by frequent culture exchange. The culture of the nation is very 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 mainstream culture. Fourthl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nders a more competitive situation for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d because it amplified the market which means the enterprise should make itself survive in all enterprises of the same kind and the employed should be competitive enough so that they can win themselves the opportunity of work. Benefits: Firstly, globalization can accelerate the spread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so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econdly,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benefits a lot from the globalization. They can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economy relying on the technological and financial aid. Thirdly, our life will become more convenient we can easily get the goods and product of others countries in the ordinary supermarket.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 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女0 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 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 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主权 利;1.使商品、服务资本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2.促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 3.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推动了全球竞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调整 弊:1.各国经济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导必定很快。 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益严峻。 3.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集团集中祝您学习愉快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 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 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 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 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浅析金融自由化利弊 十余年来,我国的市场导向型金融体制改革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在其步履蹒跚的推进过程中出现过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对此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为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进而设想一种被人为理想化的、“发达”的金融体制,似乎在这种未来的“完善”体系中,市场导向型金融体制改革就变得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事实是,这种思维上的误区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全竞争市场”确实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所憧憬的理想状态,但他们也指出“充分发达”的金融体系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之中,因此就连教科书也明明白白地写着它不过是一种纯粹的理沦抽象的产物。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等待金融体系完善之后再推行某种金融体制改革,那么这种改革措施永远也等待不到适合它出台的时机。与此同时,在“充分发达状态”遥遥无期所引起的急燥情绪之中,仓促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难免失当。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 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基本同期,世界上也兴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其主要内容是:汇率和利率的自由化、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以及银行业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十余年来的世界性金融自由化强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世界性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将继续向前推进。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发达水平。从此开始中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时期,而经济也发展缓慢。直到建国初期,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对于恢复歹势中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发展却又缓慢起来。直到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内改革,转变成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也多国建立毛衣关系;真是这一历史性的政策,促使了中国经济的从此的飞跃。而正在中国经济飞跃时,世界经济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正面效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有方式的重新配置。发达国家因为或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很有可能会丧失原有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而美国作为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国家是最大受益者,而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融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既可以发挥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劣势。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一、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从而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来国内建厂,大大增加的就业岗位,为中国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这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改进国类的生产技术带来了很大帮助,在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中,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优秀的人才资源。三、世界经济联系为一个整体,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系列的对外贸易也开展了起来,特别是对沿海城市的飞跃创造了契机。四、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品,世界各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供中国消费者选择,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负面效益: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自由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特别是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之后,一个放松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时代似乎已经开始。本文将就美国、英国、日本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所实施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进行评述。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措施比较;总体评述 一、金融自由化及其表现: 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8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价格自由化。(2)业务自由化。 (3)市场自由化。(4)资本流动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改革对增进金融市场效率,深化金融体制以满足现实经济高效运行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美国、英国、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中采取的措施及比较: (一)、美国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 从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金融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美国的金融机构的生存基础一度遭到严重动摇。为避免全面金融危机的发生,建立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制,美国着手对金融业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1)减少金融业的经营风险。为稳定金融秩序,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的比例,增强了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加的能力,从而减少破产风险。 (2)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第一,提高金融业经营效率;第二,放松了银行兼营其他金融业务的限制。1989年以后,美联储通过对《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第20条作更宽松的解释,使商业银行得以进入新证券发行市场,银行业证券化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3)激活资本市场,恢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增强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美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美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空间迅速增大,给各类风险喜好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力由此得到空前提高。 (二)、英国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 为大幅度提高英国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英国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金融改革,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这一时期,英国金融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金融服务业自由化: (1)取消经纪商和交易商两种职能不能互兼的规定,经纪人与出场代理人互相兼任,放开交易所会员资格的限制; (2)取消证券交易的最低固定佣金限制,实行证券交易代理手续费自由化; (3)废除各项金融投资管制,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等。在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将监管银行业的职能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 (4)将确定基础利率和实现通胀目标的责任从政府转到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被赋予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 (5)将英格兰银行监管银行业的权力移交给金管局,形成不按机构监管而按功能监管的格局。 (三)、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 自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业一直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金融机构破产风潮此起彼伏,于是日本政府提出了金融、财政、经济结构、社会保障、行政和教育六项改革措施,被人们称为日本的“金融大爆炸”。日本这次“金融大爆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彻底解决不良债务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公司的不良债务的解决。第二,银行和信用组合的不良债务的解决。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练习题及答案一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练习题及答案一 1、()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主体。 a.政府 b.家庭 c.机构投资者 d.企业 正确答案是:企业 2、在经济系统中引导资金流向、使资金由盈余部门向短缺部门转移的市场是()。 a.资本市场 b.要素市场 c.产品市场 d.金融市场 正确答案是:金融市场 3、()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 a.债券市场 b.货币市场 c.股票市场 d.资本市场 正确答案是:货币市场 4、()又称柜台市场,是指未上市的证券或不足一个成交批量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店头市场以“柜台”和店内交易为特征。 a.议价市场 b.店头市场 c.公开市场 d.第四市场 正确答案是:店头市场 5、金融工具的重要特性为期限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关于金融工具四个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正是期限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相互间的不同组合导致了金融工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之能够满足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和对“四性”的不同偏好。 c.一般来说,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成反向相关,安全性、流动性越高的金融工具其收益性越低。 d.一般来说,期限性与收益性正向相关,即期限越长,收益越高。 正确答案是:一般来说,期限性与收益性负向相关,即期限越长,收益越低。 6、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主要活动领域是()。 a.黄金市场 b.资本市场 c.货币市场 d.外汇市场 正确答案是:资本市场 7、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经纪人有() a.货币经纪人 b.证券承销人 c.证券经纪人 d.黄金经纪人 e.外汇经纪人 正确答案是:货币经纪人,证券经纪人,黄金经纪人,外汇经纪人 8、证券公司具有以下职能() a.管理金融工具交易价格 b.充当证券市场重要的投资人 c.充当证券市场中介人 d.充当证券市场资金供给者 e.提高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正确答案是:充当证券市场中介人,充当证券市场重要的投资人,提高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9、金融工具交易或买卖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是金融市场的深刻内涵和自然发展,其中最核心的是价格机制,金融工具的价格成为金融市场的要素。() 正确的答案是“对”。 10、在世界大部分经济体系中,政府执行着分配资源、生产商品与劳务这一复杂的任务。()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论文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离岸金融市场研究的文献评述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进一步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先从国外离岸金融研究的发展入手,从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到实践中对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建议,阐述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历程。进而转向国内学者对离岸金融市场的认识过程,并在文末指出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研究;评述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从上世纪中期至今,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浪潮更是方兴未艾。尤其是亚洲,更是掀起了一股离岸金融的浪潮,新加坡、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其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便利,甚至带动该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与飞跃。因此,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成为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国外离岸金融研究情况综述 离岸金融理论研究伴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关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在国外有不同的见解。Grabbe (1997)从离岸金融市场运行方式上界定指出:“离岸金融市场代表着一种针对管理规则的套利行为,离岸银行是一个金融管理组合体:它所经营的货币在货币发行国之外运动着,因此它所经营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一种法律环境),而它所适用的银行条例和竞争效率却是另一个国家的。”“为促进国际银行业务而专门设定的小型区域”、“可以财政中性的方式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地

方”、“为避免政府当局限制和管制而进行的地域选择”,但总体而言都是指非居民间的资金融通市场。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基本理论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2007)对离岸金融中心和市场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他突破了传统的对离岸金融的理论概述,结合金融服务和具体金融活动指出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经营非居民间金融服务的市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另有一些文献在有关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发展及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中涉及离岸金融的产生和其市场建立问题,认为金融管制促使了离岸金融的产生,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进程。 Andrew 和Mark (2005)通过对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国家的数据考察,提出影响离岸金融市场的因素,并提出评价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指标,指出离岸金融市场的避税和洗钱特征。Ahmed Zorome(2007)开发了统计方法区分离岸金融市场和非离岸金融市场的数据,从证券投资统计调查、国际投资头寸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二元回归模型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新的国家离岸金融条件的三个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关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货币发行国的角度研究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及其风险控制问题,Hudson(1998)指出关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更多的是要适应各个国家的不同国情,并从离岸金融中心的角度进行分析。二是,从避税港角度研究“避税天堂”的税收政策及其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从而使人们开始关注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设立一定的准入标准,Ingo Walter (1990)从避税港角度研究“避税天堂” 二、国内离岸金融研究情况综述

全球化利弊(英)

Problems: Firstly, globalization can intensify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crisis. The instability of economy is a normal state. The economic dependence between nations will make the crisis quickly infect other countries. The crisis also becomes globalized. Secondly, I think that the conflict will increase. Globalization gives people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other nations, but the huge diversity of religion, race and education still make it hard to get along in harmony. Thirdly, globalization will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culture hegemony and decrease the cultural diversity. Culture of nations interweaves together by frequent culture exchange. The culture of the nation is very 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 mainstream culture. Fourthl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nders a more competitive situation for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d because it amplified the market which means the enterprise should make itself survive in all enterprises of the same kind and the employed should be competitive enough so that they can win themselves the opportunity of work. Benefits: Firstly, globalization can accelerate the spread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so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econdly,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benefits a lot from the globalization. They can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economy relying on the technological and financial aid. Thirdly, our life will become more convenient we can easily get the goods and product of others countries in the ordinary supermarke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