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二建《建筑实务》第十四讲2A31203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020年二建《建筑实务》第十四讲2A31203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020年二建《建筑实务》第十四讲2A31203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020年二建《建筑实务》第十四讲2A31203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三、混凝土工程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水,需要时掺

(4)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细骨料宜选用Ⅱ区中砂;当选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应保持足够的胶凝材料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其含泥量、泥块含量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如采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6%;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2%。

(1)混凝土搅拌一般宜由场外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或现场搅拌站搅拌,应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各种原材料合格,计量偏差符合标准规定要求,投料顺序、搅拌时间合理、准确,

最终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尽量减少混凝土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

(1)泵送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泵的压力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一次完成水平运

(4)混凝土泵或泵车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重车行走条件。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由远至近进行。

(5)混凝土供应要保证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并要注意预防输送管线堵塞。

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7)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

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直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8)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

(六)施工缝

(八)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

(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

14d;

(4)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5)当采用塑料薄膜布覆盖包裹养护时,其外表面全部应覆盖包裹严密,并应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6)采用养生液养护时,应按产品使用要求,均匀喷刷在混凝土外表面,不得漏喷刷。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

(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挠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10)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