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案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

一、新课导入

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

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二、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

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 P64“探究”,时间:3分钟)

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

检测练习二、6、在三角形ABC中,

AB+BC AC AC+BC AB

AB+AC BC

7、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得出的结论)。8、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6、11 (3)5、6、10

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

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三、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

解: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强化训练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

3、5另一边可能是()

A、1

B、2

C、3

D、4

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12cm、8cm

B、6cm、8cm、15cm 、3cm、5cm D、6.3cm、6.3cm、12cm

【B】组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

个三角形的周长。

5、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

长取值范围是多少?

【C】组(共小1-2题)

6、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 。

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8cm 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1)你能帮小方想出第三根游戏棒的长度吗?(长度为正整数)

(2)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

(3)如果第三边的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条又有几种情况?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

一、新课导入

你还记得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

垂线”怎么画吗?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 向它的 所在的直线

作 , 和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A

a

2、几何语言(图1)

AD 是△ABC 的高 ∴AD ⊥BC 于点D (或∠ =∠ =90o)

逆向:

AD ⊥BC 于点D (或∠ =∠ =90o)

∴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高

3、请画出下列三角形的高

A A A

B C B C B C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三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

一、新课导入

请画出线段AB 的中点。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中线。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定义:连结三角形一个 和它对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2)几何语言(右图)

AD 是△ABC 的中线

∴ = (1)

(2) (3) 图

A B C D A B

A B C D

逆向:

=

∴AD 是△ABC 的中线

(3)画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线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

一、新课导入

请画出∠AOB 的角平分线。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 与它的 相交,这个角 与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几何语言(右图):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 =∠

逆向:

∠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3)画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有何异同?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1) (2) (3)

A

O

B (1)

(2) (3)

图3

A

B C D 1 2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稳定性(角)

一、新课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

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如右图),为什么

这样做呢?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活动1、自主探究

1、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3、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

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活动2、议一议

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三角形木架形状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性,四边形不具有性。

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改变,原因是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这样就利用了三角形的。

活动3、看一看,想一想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角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你知道课本图7.1-8和图7.1-9中的例子哪些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是利用四角形的不稳定性?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68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4577-29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 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 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 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 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 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 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案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 一、新课导入 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 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二、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 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 P64“探究”,时间:3分钟) 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 检测练习二、6、在三角形ABC中, AB+BC AC AC+BC AB

AB+AC BC 7、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得出的结论)。8、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6、11 (3)5、6、10 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 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三、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 解: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不少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三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方法: 本学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2019年秋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201 —201 学年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八年级数学教研组 姓名 班级

教学目录 第11章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11.2.1 三角形的内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11.3.1 多边形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12.1 全等三角形(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目录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3章轴对称(14) 13.1 轴对称(3) 13.1.1 轴对称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 画轴对称图形(2)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 等腰三角形(5) 13.3.1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2)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4.1整式的乘法(6)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 幂的乘方

14.1.3 积的乘方 14.1.4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3) 14.2.1 平方差公式 14.2.2 完全平方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 因式分解(3) 14.3.1 提公因式法 14.3.2 公式法 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5章分式(15) 15.1 分式(4)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5.2 分式的运算(6) 15.2.1 分式的乘除 15.2.2 分式的加减 15.2.3 整数指数幂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5.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划 竹林中学刘玉洁吴可可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不少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三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第七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会辨析哪些问题用哪个结论。 【复习回顾】写出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预习课本第56-60页内容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56-60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任务二:阅读课本56页实验与探究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选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取一根长度为12单位的细绳,将它首尾相接并围成一个三角形,使得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为3、4、5,再用图钉把这个三角形钉在木板上. ①计算一下,这个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吗? ②度量以下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是怎样的三角形? ③由此你得到了什么? 2.结果尝试 再取一根长度为30单位的细绳,围成边长分别为5、12、13的三角形,重复以上(1)、(2)步骤,你又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并记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任务三:阅读课本140页例题1,解决下列问题. 1.由下列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2,16,20 (2)8,11,13 (3)1.5,3.6,3.9 【课中实施】 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勾股数组: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9,12,15 B.15,32,39 C.16,30,32 D.9,40,41 2.下面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是() A. 4,5,6 B. 12,16,20 C. -10,24,26 D. 2.4,4.5,5.1 3.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2+b2,2ab,a2-b2(a,b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4.△ABC中,b=17,c=8,a=15,则∠ABC=_________. 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12cm,13cm,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 6.三条线段m,n,p满足m2-n2=p2,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为______. 7.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 (1) 8,15,_______;(2)15,12,______; (3)10,26,_______;(4)7,24,_______. 【课后巩固】(6分) 如图,已知CD=6m, AD=8m,∠ADC=90°,BC=24m,AB=26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八年级(上)数学教学目标整理

八年级(上)数学教学目标整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1)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 知道二次根式与数的开平方运算之间的联系,体会二次根式是数、代数式及其运算的发展; 2. 理解a 有意义的条件,理解a a =2 ; 3.会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二次根式里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a 有意义的条件,掌握a a =2. 16.1(2)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3、4,会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16.2 (1)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经历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通过化简二次根式,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方法. 2.会判别最简二次根式,会化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判别最简二次根式,会把不是最简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6.2(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含义,会判别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 2. 通过与同类项类比,体会类比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6.3(1)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分析、概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16.3(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在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的学习中,渗透类 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16.3(3)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初步掌握分母有理化的方法, 会解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解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16.3(4)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理化因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体会类比、化归的数学思 想方法,会解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17.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是来源于实际、从实际问题产生的过程,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抽象的过程与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17.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与平方根运算的联系,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基本的运算能力;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案.doc

课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某个不等式变形的依据,并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变形为最简不等式 . 2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 3 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的“移项” ,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的“移项”的意义. 4.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利用移项、 合并同类项、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重点、难点】 1、不等式的 2 个性质。 2、不等式的移项法则及解简单的一 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合作探究 (一)探索并认识不等式的性质 1. 已知 5>3,用不等号填空: 5+( - 2) 3+ (- 2); 5 +(-1) 3+ (- 1); 5+1 3+1 ; 5+2 3+2 . 一般地,如果 a > b ,那么 a + c > b +c 或者 a - c > b - c . 不等式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2. 已知 5>3,用不等号填空: 5×( -2) 3 ×( -2); 5×( -1) 3 ×( -1); 5× 1 3 × 1; 5× 2 3 × 2. 一般地,如果 a > b , c >0,那么 ac >bc ;如果 a > b , c <0,那么 ac , > ,那么 > (传递性) . 如果 > ,那么 < (互逆性) . a b b c a c a b b a 例如: (1) 由 > , y >2,得 x >2( 不等式的传递性 ). (2) 由 1< ,得 x >1(不等式的互逆性) . x y x 4. 最简不等式: x >a , x

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配方法

2020-2021学年 §2.2 配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从容说课 配方法是继探索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基础上研究的一种求精确解的方法.它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通法.因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比较麻烦,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需配一次方,所以在实际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配方法.但是,配方法是导出求根公式的关键,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常常用到配方法.因此,要理解配方法,并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的重点、难点是配方法.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本节内容分三课时. 在教学时,首先从前面两节课的实例引入求精确解.因为我们已经能解形 如(x+a)2=b(b≥0)的方程,所以想到要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精确解时,是否可把方程转化为已经能解的方程,这时引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征.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方法. 课题 §2.2.2 配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 2.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的进一步操作来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把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m)2=n(n≥0)的形式.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六张: 第一张:问题(记作投影片§2.2.1 A) 第二张:议一议(记作投影片§ 2.2.1 B) —第三张:议一议(记作投影片§ 2.2.1 C) 第四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2.2.1 D) 第五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2.2.1 E) 第六张:例题(记作投影片§2.2.1 F)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曾学习过平方根的意义及其性质,现在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做平方根?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生甲]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用式子表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生乙]平方根有下列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的. (2)零的平方根是零.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很好,那你能求出适合等式x2=4的x的值吗? [生]由x2=4可知,x就是4的平方根.因此x的值为2和-2.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上两节课研究过的问题.(出示投影片§2.2.1 A) 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师]由前节课的分析可知: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x2+12x-15=0.上节课我们已求出了x的近似值,那么你能设法求出它的精确值吗? ……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完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4)班数学的教学工作。八年级应该说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数学学科来说,不仅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大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八年级也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时期。因此,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利用“雅趣课堂”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仍然缺少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要求学生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探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主要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分析法则、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进行运算。本着多方法、高要求的原则,鼓励学生找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第十五章、分式 通过与分数的对比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与分数运算的类比引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变形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今后继续学习数的运算、解方程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一次函数》教学案例 大木初中林巧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本章是学习函数的第一阶段,具体讨论最简单的初等函数——一次函数。本节课要完成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学习。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拓展,又是后续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讨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会知识间联系,进而形成完整探究函数知识的认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一次函数”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应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图象,感悟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及其与正比例 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利用两个适合的点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使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数学问题 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像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3、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于他人 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其中,借助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因此,拔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图像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动手、类比、探究、归纳,在启发教授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合作交流。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图像的平移过程。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熟练性质,应用练习,回顾所学归纳小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已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与一次函数的概念,故让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为类比、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做好铺垫。 提问: 1、什么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形状是什么样的? 3、真高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画图、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让学生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函数图像y=kx+b实际是对直线y=kx上的所有点进行了平移的结果。 1、画图:用描点法在统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y=6x、y=-6x+5的图像。 2、观察:比较上面两个函数退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观察结果回答下列问题(见书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年 秋 季 学 期 数 学 教 学 工 作 总 结(上)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徐龙峰2018.1.2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63、164班的数学教学,细细品味,过去这一学年里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在教学期间,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63、164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弱,特别是几何题目,和函数部分,因式分解很大一部分学生做起来都很吃力。从平时模拟测试考的成绩来看,及格分以上的没有,但20分以下的却有很多人,还有一部分主要集中在20—30分,个位分也会有几人,贫富差距非常大,差生面广是这两个班数学学科的一个现实状况。 现在,我把自己在这一学年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索,力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书店等地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旌阳区中学梁明旭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在初中数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究勾股定理的由来。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4.掌握勾股定理,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得第三边 ?能根据一已知边和另两未知边的数量关系通过方程求未知两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推导的过程内容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节的教学分为五步:情境引入定理探索定理应用巩固练习一—课堂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

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 五、教具学具 小黑板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如图,由4个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开口(图中阴影部分),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感到的熟悉,这是七年级下册学习因式分解的时候见过的题目。学生们分组讨论, 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不久得出了答案。 分析:因为整个图形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所以S全=c2

析:因 也可以分割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S全=4S直角△ +S阴 2 =4X ab+ (a-b) =2ab+a2-2ab+b2 =a2+b2 于是有a2+b2= c2 得到了以上一个结论,此时不急于总结结论从而引出勾股定理,因为仅仅一个题目不足以说明问题。 于是提出“类似于上面的拼图问题,你们还记得多少。同学们于是分组讨论,另一个类似的拼图问题。 如图,游4个边长分别a,b,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为S全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期我继续授八(5)班数学,该班学生绝大多数比较单纯,求知欲旺盛,但有部分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四、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