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国家战略(经济部分)

中国的国家战略(经济部分)

中国的国家战略(经济部分)

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刘建成

[四川自贡 643001]

摘要:不论是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质量、持续增长质量,还是社会的经济发展质量、政府的工作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等,任何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都离不开以人的综合素质(即人的品质)作为保证。因此,任何组织在着力提高其实物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同时,必须全力提升其成员的品质。人不仅是组织成功的决定性资源和第一资源,其本身又是组织的最高产品。人力资源管理,即人的品质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管理思维的变化如江河汇海,其流向已经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强调运用新技术来提高绩效,强调速度和组织的弹性,在变化中追求不断创新。这些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管理的思维定式,但有一点是绝对不变的,那就是,人的品质才是实现一切的根本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即人的品质)在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价格——“人价”当然也要不断提高,并且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人价”。“人价”提高后,赖以他而生产的产品的价格——“物价”才能得以提高。当然,“物价”的提高必须以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因此,“人价高”是“物价高”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了“人价高”和“物价高”以后,本币的价格——“钱价”自然也就高了。这就是“人价高”、“物价高”、“钱价高”三者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我们必须以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建设“三高”强国努力奋斗。我们的目标指日可待!

关键词:国家战略,“三高”强国,经济发展方式,计划宏观经济学模型,广义对策,狭义对策

一、从“三高”说开去

“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专家刘福垣的一番话引起了轰动效应,他说:“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即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有关人士评论道:这番具有国际视野的“三高强国论”,表面上看的确是高。欧美发达国家确是高收入高消费,手中攥着的也是坚挺的硬通货。不会种田看邻居,既然同样一份快餐,中国卖8元人民币,美国卖8美元,因此涨价的路很长,“强国经济”空间很大。用专家的话说“物价不涨不行,咱们就算涨40年也赶不上美国的物价”。不过专家也低估了中国人的“储蓄”能力,“海豚(囤)族”囤油囤面囤药丸,纷纷超额完成拉动内需的重任。2010年11月3日,惊闻深圳的主妇们纷纷南下香港扫货,购物车里,塞满的不再是奢侈品和化妆品,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深圳主妇香港“打酱油”,以此看,物价赶英超美“四十年太久,只争朝夕”。至于“钱价”何时与天公试比高?无需专家施压,欧美诸强早就纷纷亮剑,美国众议院不久前通过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法案便是一例。再说“人价”。专家也承认,现在物价上来了,人价(收入)没上来。“那怎么办呢?就要给低收入的加大补贴力度”。试想,中国13亿人口,目前仍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和农业,大涨工资意味着低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厂子一倒工人失业,单靠政府加大低收入补贴力度,恐怕心有余力不足。看来,“人价”普涨还要几代人的努力。谢国忠说,中国已进入通胀时代,事实上,只要工资上涨速度快于通货膨胀,这就不是一件坏事。但与专家设想相悖的是,“三高”扭曲为“两高一低”——物价高、钱价高、人价低,这才是应该直面的现实。如果我们对通胀不提高警惕,甚至掩耳盗铃、漠视民生冷暖,“人价”亚非标准、“物价”欧美标准、“钱价”英镑标准,这样的“强国梦”作价几何?其实,几十年来中国能够繁荣多拜“高增长、低通胀”所赐,这也是所谓中日韩“东亚奇迹”的精髓。幻想着“三高强

国”,实为“物价钱价”上涨鸣锣开道,对外是打肿脸充胖子,对于老百姓则是画饼充饥,饿了自家肚子。[1]

实际上,对刘福垣的“三高”理论,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是顺序有些问题,不是“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而应是“人价高、物价高、钱价高”。不论是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质量、持续增长质量,还是社会的经济发展质量、政府的工作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等,任何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都离不开以人的综合素质(即人的品质)作为保证。因此,任何组织在着力提高其实物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同时,必须全力提升其成员的品质。人不仅是组织成功的决定性资源和第一资源,其本身又是组织的最高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即人的品质)在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价格——“人价”当然也要不断提高,并且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人价”。“人价”提高后,赖以他而生产的产品的价格——“物价”才能得以提高。当然,“物价”的提高必须以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因此,“人价高”是“物价高”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了“人价高”和“物价高”以后,本币的价格——“钱价”自然也就高了。这就是“人价高”、“物价高”、“钱价高”三者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

二、中国经济三十年发展概述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30年来,我们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

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三、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路径分析

1978-2007年,我国GDP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GDP名义增长率见表1,其变化过程和趋势见图1。下面分三个阶段(即1978-1987、1988-1997、1998-2007)进行分析。

1. 对GDP实际增长率的分析

1978-1987年的第一个十年中,从1978-1981年,即改革开放头几年,由于要理顺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GDP实际增长率的数值是下降的;随后从1982-1984年,GDP实际增长率处于上升通道,至1985年都比较平稳;而1986年则处于一个相对低点,其主要原因是当年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了国家政治稳定,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1987年,GDP实际增长率有所恢复。1978-1987这十年中,实际GDP增加了1.618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0.1%。

1988-1997年的第二个十年中,1988年GDP的实际增长率为11.3%,

随后的1989年和1990年,GDP实际增长率分别只有 4.1%、3.8%,是1978-2007年这三十年中最低的两年,其主要原因是1989年春夏之间的政治危机和随后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经济制裁。1991年,我国经济增速恢复,GDP实际增长率达到9.2%。在改革开放开始徘徊不前、经济发展方向开始迷茫的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并发表讲话,为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1992-1996年,GDP实际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1997年,GDP 实际增长率稍有回落,但仍达到9.3%。1988-1997这十年中,实际GDP增加了1.578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9%。

1998-2007年的第三个十年中,1998-2002年,GDP实际增长率虽然只有一位数,但都超过了7%;2003-2007年,GDP实际增长率均保持稍高于10%,且相对比较平稳。1998年的南方洪灾对1998年和1999年的经济增速稍有影响。1998-2007这十年中,实际GDP增加了1.45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4%。

1978-2007这三十年中,实际GDP增加了15.54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8%。

2. 对通货膨胀率的分析

1978-1987年的第一个十年中,1978、1979两年的数据有缺,198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0%,相对较高,而1981-1984年,通货膨胀率均保持低位,不超过3%;1985-1987三年的通货膨胀率均较高,超过6%。1980-1987这八年中,通货膨胀幅度为1.44倍,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7%。

表1 1978-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

年份 GDP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GDP名义增长率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6.0% 13.8% 1981 5.2% 2.4% 7.6% 1982 9.1% 1.9% 11.0% 1983 10.9% 1.5% 12.4% 1984 15.2% 2.8% 18.0% 1985 13.5% 9.3% 22.8% 1986 8.8% 6.5% 15.3% 1987 11.6% 7.3% 18.9% 1988 11.3% 18.8% 30.1% 1989 4.1% 18.0% 22.1% 1990 3.8% 3.1% 6.9% 1991 9.2% 3.4% 12.6% 1992 14.2% 6.4% 20.6% 1993 14.0% 14.7% 28.7% 1994 13.1% 24.1% 37.2% 1995 10.9% 17.1% 28.0% 1996 10.0% 8.3% 18.3% 1997 9.3% 2.8% 12.1% 1998 7.8% -0.8% 7.0% 1999 7.6% -1.4% 6.2% 2000 8.4% 0.4% 8.8% 2001 8.3% 0.7% 9.0% 2002 9.1% -0.8% 8.3% 2003 10.0% 1.2% 11.2% 2004 10.1% 3.9% 14.0% 2005 10.4% 1.8% 12.2% 2006 10.7% 1.5% 12.2% 2007 11.4% 4.8% 16.2%

图1 1978-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图线

1988-1997年的第二个十年中,1988年,由于供给短缺而发生了抢购风潮,通货膨胀率达到18.8%。1989年,由于春夏之交的政治危机和供给短缺,通货膨胀率达到18.0%。1990-1991年,通货膨胀率均较低,只有3%左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我国经济进入高增长、高通胀并存发展期。1992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6.4%,随后的1993-1995年,通货膨胀率更是高达2位数,特别是1994年,达到24.1%,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最高值。1996年,我国不良通货膨胀的趋势得到遏制,下降到8.3%,严重过热的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时期。1992-1996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1988-1997这十年中,通货膨胀幅度为2.95倍,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1.4%。

1998-2007年的第三个十年中,1998-2003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极低,均不超过2%,某些年份甚至为负值。2004年,通货膨胀率稍有抬头,达到3.9%。2005-2006年,通货膨胀率又回到极低值,均不超过2%。2007年,由于国际能源(资源)及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率达到稍高的4.8%。

1988-2007这十年中,通货膨胀幅度为1.12倍,年均通货膨胀率仅为1.1%。

1980-2007这二十八年中,通货膨胀幅度为4.76倍,年均通货膨胀率为

5.7%。

3. 对GDP 增长率的分析结论

1980-1987年,即赵紫阳时代,实际GDP 年均增长率为10.1%,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7%,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较低通胀的良好发展。1988-1997年,即李鹏时代,实际GDP 年均增长率为9.9%,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1.4%,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高通胀阶段。1998-2007年,即朱镕基、温家宝时代,实际GDP 年均增长率为9.5%,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1%,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

可以看出,我国实际GDP 的增长并不是所谓的30年持续的高增长,而是有较大幅度波动的增长,特别是1989年和1994年,其波动幅度相当大。国家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综合考虑GDP 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千方百计实现高增长、低通胀、高就业的良性发展目标。

四、经济发展速度的广义公式

(一)广义国民收

天时、地利、物运、人和等四方面都影响着国民收入的质量,广义上的国民收入(即考虑环境等的影响并进行修正后的国民收入)是这四者

和狭义国民收入S (即我们常说的国民经济收入)

的函数。其关系式如下: G y y y ),,,(),,,(h v e w yf h v e w f y y S G ==

式中(=天时)+( =地利)=环保(ep )

w e =)(ep f 环保系数,且-1)(≤≤∞ep f

=)(v f 物运系数,且1

)(?=n n v v k v f ,10≤≤k =n v 人及物体当前的平均移动速度;=?1n v 人及物体前期的平均移动速度。

=)(h f 人和系数,且-h k h f ≤≤∞)(,

1≥h k 所以,

)()()(h f v f ep yf y G =)

()()()()()(h f h df v f v df ep f ep df y dy y dy G G +++= (1) 即广义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G G y dy (即广义经济发展速度)等于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率

y dy (狭义经济发展速度)与环保系数的变化率)()(ep f ep df 、物运系数的变化率)()(v f v df 以及人和系数的变化率)

()(h f h df 四者之和。 对(1)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环保问题是影响广义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要素,最糟糕的情况为-∞,将致使人类毁灭;最好的情况为1,使人类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物运速度是制约广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分析可知:(1)行政区划面积应相对集中。交通越便利的地方,区划面积可以大些;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区划面积应小些。(2)地域狭长的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将非常困难;面积小而集中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发展容易而相对发达。(3)国家及行政区划之间的边界最好为直线,以尽量缩短交通时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4)交通和通讯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人和问题也是影响广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过少,劳动力短缺,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人口过多,劳动力过剩,也不便发展。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或过度减少,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并大力发展科技,促使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此外人类应该尽最大努力避免战争,以保证人和系数为正,并尽可能使其大于1。

(二)事物成长方程

宇宙万物一旦出生,都应随时间一起成长,所以有:

t

dt q dq λ= (2)

式中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规模(大小)和质量(品质),为时间,q t λ为系数。由于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仅用质量(品质)和规模(大小)两个参数加以描述,所以,如果设某种事物诞生时的质量(品质)或规模(大小)为1,孕育时间为,那么,对(2)式积分,有:

0t ∫∫=t t q

t

dt q dq 01λ 由此得到事物质量(品质)或规模(大小)成长方程如下:

)ln (ln ln 0t t q ?=λ (3) 如果1=λ

0ln ln ln t t q ?= (4)

表明事物质量(品质)或规模(大小)发展与时间同步,称为同步发展。

如果10<<λ

0ln ln ln t t q ?< (5)

表明事物质量(品质)或规模(大小)发展落后于时间的步伐,称为滞后发展。

如果1>λ

0ln ln ln t t q ?> (6)

表明事物质量(品质)或规模(大小)发展领先于时间,称为领先发展。

如果0<λ,事物质量(品质)或规模(大小)将会出现衰退。

引入事物势(记为P )的概念,它被定义为某一事物的数量(Q )与该事物的质量水平(q )的乘积,那么有:

q Q P ?= (7) q

dq Q dQ P dP += (8)

即事物势的增长率

P dP 等于事物数量的增长率Q

dQ 和该事物质量水平的长率q dq 之和。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1. 对过去数据的分析

由于

q

dq Q dQ y dy += (9) 式中,=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

y Q =产品产量

q =产品平均质量水平

即国民收入增长率(实际值)

y dy 等于产品产量增长率Q

dQ 和产品平均质量水平增长率q dq 之和。 a )孕育期从文革结束开始算起

假设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经济发展才走上正轨,并与时间同步发展。设发展前的孕育期为1年,那么由公式(4),有

434.31ln 31ln ln ln y ln 0=?=?=t t

31y 401.3==e 倍。

而实际上,到2008年底这30年中,我国的实际GDP (由于GDP 与GNI 相差不大,可认为GDP GNI ==y 。)只增长为1978年的18.03倍,似乎没有做到同步发展,更不用说领先发展了,而只是一种滞后发展。

如果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两年零两个月(2.167年)作为孕育期,则同步发展的为:

q 698.2167.2ln 167.32ln ln ln y ln 0=?=?=t t

85.14y 698.2==e 倍倍

03.18<这样一来,便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为同步发展或稍微领先的发

展。那么当倍时,相当于同步发展到了哪一年了?

03.18y =665.3167.2ln 03.18ln ln y ln ln 0=+=+=t t

08.39665.3==e t 年,即发展程度提前了7年左右,已发展到2015年。我国经济实际发展速度是同步发展速度的215.1167

.3208.39=倍。 那么从1977年至2008年,我国的产品产量发展速度如何呢?

以粮食生产为例,197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3000亿公斤,而2008年为5000亿公斤,即增长了67%,年均增长1.72%。

由于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在30年间增加了较多,不妨认为这30年间我国产品产量增加了5倍(准确数据应国家统计局提供),即年均增加5.5%。那么,可以计算出我国2008年的产品平均质量水平提高为1977年的3.606倍,即年均提高4.37%。我国产品平均质量的发展速度如何呢?

同前,仍假设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经济发展才走上正轨,产品质量水平与时间同步发展。设发展前的孕育期仍为两年零两个月(2.167年),那么由公式(4),有

698.2167.2ln 167.32ln ln ln q ln 0=?=?=t t

14.85q 2.698==e 倍。

即年均提高9.4%。

而实际为年均提高 4.37%,该发展速度仅为同步发展速度的一半还不到。那么,如果我国产品平均质量水平为同步发展,目前的水平相当于发展到哪一年了呢?

由公式(4),我们有

056.2167.2ln 3.606ln ln q ln ln 0=+=+=t t

.87e 2.056==t

即目前的实际产品平均质量水平只相当于发展到了1984年。

b )孕育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算起

假设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我国经济开始

孕育,而直到1978年底开始,中国经济发展才走上正轨,并与时间同步发展。那么我国经济的孕育期为29年,那么由公式(4),有

0.7129ln 59ln ln ln y ln 0=?=?=t t

03.2y 0.71==e 倍。

即年均增长2.4%。

而实际上,到2008年底这30年中,我国的实际GDP 增长为1978年的18.03倍,实现了大幅度的领先发展。

那么从1977年至2008年,我国的产品产量发展速度如何呢?

以粮食生产为例,197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3000亿公斤,而2008年为5000亿公斤,即增长了67%,年均增长1.72%,没能实现同发展,而是一种滞后发展。

但是,由于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在30年间增加了较多,不妨认为这30年间我国产品产量增加了5倍(准确数据应国家统计局提供),即年均增加5.5%,也实现了大幅度的领先发展。同时,可以计算出我国2008年的产品平均质量水平提高为1977年的3.606倍,即年均提高4.37%,我国产品平均质量水平同样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领先发展。

2. 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对上述分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孕育期越长,其出生后的发展速度越慢;孕育期越短,其出生后的发展速度越快。在事物出生以后,其初期发展(成长)速度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成长)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将趋近于0。即新生事物发展(成长)快,旧事物发展(成长)慢,所以要鼓励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并对旧事物进行改造,促其新生。改革开放即是促进了国家的新生。对经济水平而言,新兴国家的发展速度将会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3. 对2009年数据的要求

假设我国经济仍保持这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那么有

9.87%4.37%5.5%q dq Q dQ y dy 2008

20082008=+=+=, 即只要2009年我国GDP 实际增长9.87%,就延续了这30年来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应适当调低,比如8%。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产品出口的严重影响,我们应适当调低产品产量的增速,比如从5.5%调低为2%,而适当调高产品平均质量水平的提高率,比如从4.37%调高为6%,从而保证实际GDP 8%的增速。

4.今后的发展趋势

由于事物成长方程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长(发展)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属性,当时间无限长时,发展速度趋近于0。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我们只能采取领先发展的策略,即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和培养新产业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五、经济发展速度的狭义公式

除环境保护、地理位置、物体(包括人)移动的速度以外,经济发展与劳动、资本(物化劳动)、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结构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等密切相关。公式如下:

(一)劳动和劳动生产率分析

产出y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投入量的大小(L )和劳动生产率(L

y )的高低。因此,产出水平等于劳动力总数与平均劳动生产率之积:

t t

t L L y y ???????= ()L dL L y L y d y dy += (10) 引入人口变量,则有 P t t

t t L L y P P y ????????=1 ()()P

dP L dL L y L y d P y P y d ?+= (11)

式中,()L

y L y d 项可以理解为由于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改变)、制度安排、结构变化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等对收入增长率的贡献,可正、可负;L dL 为投入劳动的增量对收入增长率的直接贡献,亦可正、可负;P dP 为人口变化对收入增长率的影响,人口增加时,收入增长率降低,人口减少时,收入增长率提高。从公式可以看出,要使收入增长率提高,就必须重视技术进步(改善资本有机构成),改进制度安排和结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以保证

()L y L y d 项为正;同时,要确保投入劳动的增长率L

dL 大于人口增长率P dP 。 (二)自然资源的价值

人类首先是自然的产物,他对自然的影响是有限的,是自然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科学合理的经济学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品的稀缺性与人们有目的的选择之间,既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性问题。因为人类社会要靠物质资料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些物质资料可以分为“自由取用物品”(即自然中原来就存在,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即可得到的物品,如空气、阳光等等)和“经济物品”(即需要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资源,通过人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前者是无限的,而后者却是有限的。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另一方面用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又是有限的。因而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就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经济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稀缺的相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期。

实际上,自然界的一切资源都是有价值的,它们的价值等于由完全人

工合成手段获得该资源所需付出的全部人类劳动的当期价值。所以,越是用人工手段难以合成的物品,其价值越高。自然界一切产物在人类对其进行加工以前,皆属于自然本身的贡献:空气由地球贡献,阳光由太阳贡献,水由大海贡献,雨露由阳光、大气和海洋组成的系统贡献。自然界的一切资源,包括空气、阳光和水,都是相对无限,而绝对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合理利用自然。

(三) 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 传统宏观经济学中的四部门经济模型

资本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被提到极其重要的高度,经济增长被认为主要是积累足够的资本,从而可以运用劳动和资本在经济上最有效的组合所获得的结果,进而通过深化资本结构和提高资本密集度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

()??

?????++?+++??=???00111m x T T g i a t y R ββγβ (12) 式中

y =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

β=边际消费倾向;

t =边际税率;

γ=边际进口倾向;

a =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运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

i =经济均衡时的投资; ?g =经济均衡时的政府购买;

0T =税收常数,为定额税;

R T =政府转移支付;

?

x =经济均衡时的出口额; 0m =自发性进口,即和收入没有关系或者说不取决于收入的进口部分,

例如本国不能生产,但又为国计民生所必需的产品,不管收入水平如何,是必须进口的。

2)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由上述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可以得到:

()γ

β+??====???t x d dy g d dy i d dy da dy 111 (13) ()γ

ββ+???=t dT dy 110 (14) ()γ

ββ+??=t dT dy R 11 (15) ()γ

β+???=t dm dy 1110 (16) 由于以及01>>t 01>>γ,因此,()()γ

βββ+??>??>?t t 11111111。可见,由于税收和进口,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乘数减小了,当()01>??t βγ时,它们的乘数小于1,将会出现欠增长。所以,必须对边际进口倾向进行严格控制,鼓励进口替代,使()t ?<1βγ。当()γ

β+??t 111>1时,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增加均能使收入超增加,而定额税和自发性进口的增加,会使收入减少。当()γββ

+??t 11>1时,转移支付的增加

也会使收入超增加。边际消费倾向β越高,乘数越大,收入增加越多,所以应鼓励合理消费,扩大内需。

3)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广义上讲,投资、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均可被视为资本投入,所以由(12)式可以得出:

())(111R T g i t y Δ+Δ+Δ+??=Δβγ

β (17) 显然,必须使(t ?<1)βγ,否则,资本投入的增加不能带来收入的超增长。

4)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1100m x T T g i a t y R Δ?Δ+Δ+Δ?Δ+Δ+Δ+??=Δββγ

β (18) 该公式可以说对经济发展与劳动、资本(物化劳动)、技术进步、制度安排和结构变化等的关系均进行了考虑。

5)对乘数()γ

βα+??=t 111的分析 (1)γ对α的影响

由于,有,而01>>t 01>?t 0≥β,所以0)1(≥?t β。而一般情况下,0≥γ,

1)1(≤?t β,

此时,γ越小,乘数α越大,γ越大,乘数α越小;当)1(t ?≥βγ时,有1≤α,从(4)式可以看出,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增长的乘数小于1,将会出现欠增长,即没有效率的增长。所以,正常情况下,必须对边际进口倾向进行严格控制,鼓励进口替代,使(t ?)<1βγ。

(2)t 对α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1)1(≤?t β,0≥γ,此时,t 越小,乘数α越大,t 越大,乘数α越小。所以,国家应制定合理的税率,过高的税率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当税率高到使)1(t ?≥βγ时,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增长的乘数将小于1,则会出现欠增长,即没有效率的增长。所以,国家的税率应根据公式βγ?

<1t 的要求进行调整。在目前情况下,4.0=γ,6.0=β,所以%3.336

.04.01=?

正常情况下,1)1(≤?t β,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使1)1(>?t β,即111>?>t β,

此时,β

γβ?

1t 的条件自然满足,所以对税率t 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由于此时0)1(1α,则必须有1)1(??>t βγ,否则,0<α,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将会出现负增长,即经济恶性衰退。当]1)1([???t βγ的值正得越少,经济将增长越快,]1)1([???t βγ的值正得越多,经济将增长越慢;当]1)1([???t βγ的值负得越少,经济将衰退越快,]1)1([???t βγ的值正负得越多,经济将衰退越慢;当]1)1([???t βγ的值接近于0时,经济要么高速增长,要么快速衰退。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是在尖锐的刀锋上跳舞,具有极端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美国经济某些时候就处于这种情况下,这也是美国经济增长长期不稳定的根源。同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储蓄为负、大外贸逆差长期存在而经济仍能增长的根本原因。

当然,也可以在1>β的情况下,使1)1(≤?t β,即采取β1

1?≥t 的税收政

策,使0)1(1≥??t β。此时,前述γ、对t α影响的分析仍然成立。所以,如果控制得好,也可以在1>β、1)1(≤?t β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美国经济发展好的时期就是这种情况。此时,税率应满足t βγβ?<≤?

111t 的条件。

2.计划宏观经济学模型

1)财政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y Y = (19-1) D Y a C β+= (19-2)

g G = (19-3) tY T T +=0 (19-4) i I = (19-5) x X = (19-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