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网络流行语利弊”讲评

材料作文“网络流行语利弊”讲评

“网络流行语利弊”讲评

【真题再现】最近,《咬文嚼字》列出“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蓝痩、香菇”等网络流行语入选。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文字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应当警賜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一、审题

1.切合题意:不仅按照要求讨论“网络流行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利弊现象,且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是表明及论证“我(或我们)”的立场,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从更高层次讨论这个问题,使作文呈现出一定思想深度。

2.偏离题意:没有紧扣“网络流行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利弊现象展开议论,却议论如“网络的利弊”“网络流行语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这样的话题,只在文章中有涉及“网络流行语”的利弊分析片段。

二、文体

近两年的浙江高考作文明确要求写论述类文章,在文体上要严格要求。如写成夹叙夹议的文化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或是小说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论述类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严谨的论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体现出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论述特点。它要求对考生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对文中的概念能采用定义、归纳、演绎等逻辑证明的方法,能较好地论证观点,要有较强的论说色彩,变叙为议,力避仅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其观点的写作。

从阅卷情况来看,写得“四不像”而未明确“论述类”或者仅用例子来“举证”的文章还是占一定的比例的。

三、语言

除了语言本身的通顺、流畅等区别之外,还要考虑理性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优秀论述类文章的语言,不仅在语言上要求简洁、清晰、鲜明,力求客观理性,发挥逻辑力量进行论证,还应该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优美华丽的语言不作为此类作文得高分的标准。

四、主题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在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以互联网为基,每一个词语的流行都是某一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展现。它折射出时代、社会的特点,也是人们求新、猎奇甚至是恶搞的心理作祟,也跟整个社会的审美倾向有关。对“网络流行语的盛行”的现象,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应作为文章的着力点深入探讨的,表达“我的观点”:我们不必为它的出现而以为传统文化被侵蚀而痛心疾首,也不必为它的活力创新而大声叫好,语言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它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我的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切入的视角讲,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都能深化作文主题。

【作文示例】

新潮故地

这是一个语言文字碰撞激烈的年代,当我们瞩望语言文字的海洋时,我们会发现,网络流行语是其中最为汹涌激荡的浪潮。

网络流行语应网络而生,已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它常被使用于网络聊天之中,使用目的多在于娱乐大众。然而面对网络流行语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思是喜忧参半,对其怀着一种十

分复杂的情感,不知是爱是恨。

我明白传统正宗的立场,但是,一味地否定网络流行语是不对的。

网络流行语本身应是一种语言文字与时代特征融合的产物。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以“洪荒之力”喊出了许许多多中国人内心的激情。这个网络流行语成为一个难得的由头,让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找到了生活中的快乐和激情,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脉动之源。“工匠精神”作为网络流行语,也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价值观,它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创业人对“中国制造——粗制滥造”的不满,包含了将“中国制造”推向“中国智造”的誓愿。此类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难道不是充满正能量?

当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使用未必都这么一片光明。但是,其好坏又不能仅从它的产生地点与使用人群上妄下定论。网络流行语源自沟通功能极其强大的网络,它本身也能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于社会现状的看法,哪怕“吃瓜群众”这样一些流行语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是只要人民群众能在使用中正当地得到快乐,我们就不能粗暴地否定。

不过,网络流行语的泛滥,也会给我们的语言文字,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蓝瘦香菇”之所以會流行,是因为网民嘲笑一名失恋小伙以浓重的南方口音诉说“难受想哭”。这种网络流行语宣泄中带着讯讽,自嘲外满是恶搞,也为方言的扩散推波助澜我也是醉了”虽然也能表达人们内心的复杂感情,但也造成人们在描述具体心理感受的词汇贫乏。更有甚者,一些网络流行语与色情领域的脏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不是污染我们的语言?

我们国家,曾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去推广普通话,规范人们的语言。但近几年,网络流行语使得人们在标准词汇与新造火星文之间迷惘,不知道哪一方才是正宗。听到刚刚进入校园的孩童满口“鸭梨山大”“喜大普奔”时,人们不禁感叹:我们用几年动摇了几十年!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既可以肯定与鼓励,也应该警惕与反思。身为网络流行语的受众,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是非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流行娱乐与规范正确划清界限。在语言文字的汹涌海洋中,我们应该做“弄潮儿”:既能在流行娱乐的新潮中劈波斩浪,同时又不忘回到岸上,坚守代表规范正确的故地!

[点评]

本文论说色彩较为鲜明,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文章切中“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利弊这个核心话题展开议论,而不是单单评说“网络流行语”(许多考生会丢掉“盛行”)的利弊。行文中能够把“应当警惕与反思”的观点细化深化,认识尚人一筹。

在论证过程中观点与材料的结合比较紧密;论证层次的展开井然有序也合乎逻辑;除了命题人给定的例子,作者选用的例子丰富而典型;几十年推广普通话之苦与几年流行语泛滥之重形成反差,对比论证,令人扼腕;收尾稳健而干净;语言基本功扎实,写得十分流畅。本文得56分。

让“接地气”变为“接正气”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大批脸炙人口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勞般涌现。

其流行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不得不承认一些网络流行语是鲜活而生动的,其簡明逗趣的文字,结合时代精神,以裔新的姿态迎合了现代人的胃口。其次,流行语决定了它较低的文化门槛,而较低的门槛又决定了它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它是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或者说它是“接地气”的。

然而,“接地气”的属性和传播速度的迅猛,注定了它使负能量有机可乘,一句刺激感官的网络流行语,若是戳中了网民的某个“点”,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传,甚至在几分钟内风靡全国。但若只是为博眼球而发布的、无关痛痒的负能量的“卫生球”倒也还好。民众的情绪如常涨常消的海水,来时巨浪滔天,往往维持不久。可怕的是,一旦某些政客或是反对分

子,为了个人的私欲,发布一些极具煽动性的话语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是社会正能量的衍生地,其“接地气”的特性使民众更易接受,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让“接地气”转变为“接正气”。一句网络流行语的作用可能甚微,但其中蕴含的社会正气若是积少成多,会逐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那么,如何因势利导使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呢?首先需要相关人员对网络加强管理,一双利眼监督网络情况,让妄图通过流行语侵蚀民族精神的可憎分子无处藏身。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充当中华美德的践行者和保卫者,宣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客观理性地对待消极、负能量十足的流行语,不要成为邪恶势力的跟班“小卒”。

总而言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本身其实并无好坏,其是经典流传百年还是盛极一时随后默默无闻,只有待时间去检验。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理性对待,不盲从,不跟风,抛弃腐朽落后的网络文化,崇尚积极健康的优秀文化,让“接地气”,真正成为“接正气”。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循着论述文的写作思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来构架全文。文章由“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象至促其出现的两个原因,由原因而论其附着的固有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特点,再针对其特点而探求如何因势利导促其发展,明确观点“让‘接地气’变为‘接正气’”。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网络流行语盛行”具体而实在的探讨少了些,务虚的架空议论多了些,尤其是文章最后两段表达得过于“政治化”,如果我们把写作话题改换成与网络新事相关的“网红”“VR技术”等也可以按照这样的行文来展开,不免让人觉得有“套作”之嫌。本文得48分。

【延伸阅读】

网络流行语“扎心了,老铁”探析

摘要:“扎心了,老铁”中,“扎心”和“老铁”所表达的均不是汉语词典中的释义,而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述“走心了,兄弟”或“痛心啊,哥儿们”之义。本文主要分析“扎心了,老铁”的词源、修辞、语用特征及原因。

关键词:“扎心了,老铁”流行语修辞语用特征

一、“扎心了,老铁”的来源

网络流行语一般是指网络语言,即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语言。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传达了民情民声,记录了社会进程,既是网民公民意识勃兴的结果,也是网民积极融入社会、关注社会进程的体现。(李铁锤,20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的传播,每年都会有一波又一波的网络热词接踵而来,2017年,“扎心了,老铁”这一流行语成为当下新闻、广告界的宠儿,它频繁地出现于报刊、网络游戏、娱乐话题、网络文章的标题、以及新闻热点的跟题讨论等各大平台。例如:(1)扎心了老铁!铁岭新城,打算骗谁一万年?(搜狐财经2017年06月22日)

(2)这是你的减肥之路吗?扎心了……老铁!(搜狐体育2017年06月29日)

(3)老铁箴言:“惠”买车!不扎心!(车讯网2017年08月31日)

(4)扎心了老铁!马云:我不是首富没时间花钱(和讯網2017年9月22日)

“扎心了,老铁”,最早出自于“斗鱼抽象TV”。这个直播间的观众大部分处在十几岁到二、三十岁这个年龄阶层,他们个性张扬,性情乖张。该词走红以后,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扎心了,老铁”表情包。“扎心了,老铁”表达的并不是字面意思。(1)“扎心了”:是一种方言表达方式,主要意思是“走心,骂人骂到心坎里了,或骂到痛点了”。它可以是某件事情很让

人牵动,从而引起对感动或哀痛等情感要素的改变。(2)“老铁”:倘若对话人不姓铁,那么一般说的“老铁”,就是北方方言中对“哥儿们”的别称,类似的变形称呼还有“铁子”“铁哥儿们”等称呼,说的是关系亲近,牢靠,值得信任,即所谓的死党或兄弟。

“老铁”在被广泛使用后,就变得和“亲”一样,成为一种网络人际关系的泛称。现在“快手”①上玩得好的朋友、捧人气的铁粉或看热闹的游客,都可称为“老铁”,而这样的称呼通常带有玩笑的意味。“扎心了,老铁”这句话主要伴随着郁闷或诉苦之情,表达“痛心啊,哥儿们”或“走心了,兄弟”之意。例如:

(5)四季代餐:扎心了老铁,这就是你瘦不下来的真正原因(法制与社会2017年9月22日)

(6)单身狗还要陪好朋友去挑选送女友的情人节礼物,真的,扎心了老铁。(源自网络)(7)扎心了老铁!这个网站感动了千万单身狗!(源自网络)

(8)今天最逗乐的事,看到一个在评论里胡搅搅的键盘侠,但头像细看,他的头像挂件竟然写着防小人。大兄弟,你是要自己克死自己吗?扎心了老铁。(源自网络)

二、“扎心了,老铁”的修辞表现和语用特征

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而这与修辞手法的使用密不可分。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流行语更加地生动形象,富于情感,既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又起到了针砭时弊的效果。(袁琦,2014)夸张是用言过其实的手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说话者的某种感情,从而引起听话者的丰富想象。

“扎心了,老铁”中的“扎心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不是说有人真的会拿刀或针去扎人的心脏。其实质是用一种伴着自嘲、诉苦或调侃的语气来表达“大兄弟,你这句话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啊”或“某件事戳人心窝啊”。虽然“扎心”难逃夸大的成分,但正是这一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人们马上就能体会到说话人的沉闷、抑郁及痛心的心情,从而使听话者与说话者达到情感的共鸣。例如:

(9)我到底为什么要在深夜看着以前的日记还要听伤感情歌,扎心了老铁。(源自网络)(10)去姐夫那做个头,打理一下满头的枯毛,结果姐夫见我第一句话就是,过了个年是不是胖了啊,我看起码得有十斤吧,这句话扎心了啊老铁。(源自网络)

(11)抗不过家里的软磨硬泡答应了每星期出去锻炼几天,今天去投篮,死活技术差,各种学不会,我老铁说就你这样的,我是篮球队队长门都不让你进。扎心了老铁。(源自网络)

三、“扎心了,老铁”流行的原因

首先,社会发展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加之如今的多元化社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对网络热词的走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赵聪惠,2016)新词语“扎心了,老铁”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这类词可意指高雅,也可平淡无奇;可遵循语言规范及规律,也可随心所欲、毫无规律所寻。但无论哪种形式,哪种内容,它们都是一个时期内社会发展的缩影。

其次,社交生活的网络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渠道。再加上贴吧、微博、微信、直播间等社交平台的迅速兴起,促使人们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从而为“扎心了,老铁”这类网络红词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言语和心理表达的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公民意识和角色定位更加明确,对生活事件及社会现象的参与意识和关心程度都大大增强了(刘凯,2013)。“扎心了,老铁”能够得到认可并频繁地出现于各大媒体的新闻标题中,说明它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求简的心理。它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借助“扎心”这一具体动作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满足了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动因。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扎心了,老铁”的由来及其流行原因,由表及里地探讨了该流行语的修辞手

法和语用特征。网络流行语超越时间、空间和地点的局限,是时代沉淀的精华。它们诙谐有趣,简洁独特,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在网络流行语愈加“泛滥”的同时,我们也需警戒网络用语中的糟粕文化,营造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

注释:

①“快手”于2013年创建,是一个记录与分享生活的平台,用户可

以用照片和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也可以通过直播与粉丝实时互动。

参考文献:

[1]李铁锤.网络热词:一种亚文化传播的民意表达[J].当代传播,

2015,(3):85.

[2]刘凯.社会心理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袁琦,杨安翔.《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修辞评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12):150.

[4]赵聪惠.浅析网络红词走红原因及影响[J].教育前线,2016,

(9):273.

(陶家玉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315211)

2018的那些流行语

我可能XX了假XX

这个句式来自于电竞圈,玩CSGO的队员们喜欢喝酒。发挥不好的时候,就把锅甩给酒:“我可能是喝了假酒”、“假酒害人啊”……由于该游戏受众广大,加上游戏直播的火热,这样的口头禅也影响了许多观看直播的观众。

皮皮虾,我们走

“XXX,我们走”最初是游戏王YGOcore里的玩家梗,起源是“源龙星,我们走”。2017年1月,经过网友们改成“皮皮虾,我们走”,并衍生出不少“皮皮虾,我们回来"皮皮虾,我们倒走"等表情包而走红网络。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鹦鹉兄弟是日本电信运营商DOCOMO于2015年12月起,为了推广公司积点卡而设计的人气角色。它们的特征是蠢萌的眼神以及头上的三根毛。因为鹦鹉兄弟的走红,它们特别逗趣的表情被配上了各种文字,于是“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的表情包就横空出现,火爆网络了。

嘤嘤嘤,信不信人家拿小拳拳砸你胸口!

在研究这个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全文:

“哼!都怪你们,也不哄哄人家,人家超想哭的,捶你胸口,大坏蛋!!!咩捶你胸口你好讨厌!要抱抱嘤嘤嘤哼,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大坏蛋,打死你!”

原文来自一个秀恩爱的帖子,帖子里女孩逗她的男朋友。如此肉麻的话语自然逃不过喜欢恶搞的网友,于是他们经过精简再配上表情包传播,就成了……“信不信人家拿小拳拳砸你胸口!”

你尽管复习,考到了算我输

这句话来自一条微博:“后天上午考儿科,现在还没开始看。毕竟教秘说,你们尽管复习,考到了算我输。”之后“你尽管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算我输”的句式经过网友们的传播和借用,这种虽然努力但无可奈何的“丧”感,让这个句式火了一把。

请开始你的表演

其实该句由来已久,比较完整的说法是“说出你的故事,开始你的表演”。它真正的走红时间是在2016年的年末。在综艺节目、各种达人秀中,原本是一句用来串场的话语,但到了网络的语境中,它就具有了吐槽别人作秀显摆的含义,更加接近另一句网络流行语“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该句最早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家有喜事1992》,是张曼玉饰演的何里玉和周星驰饰演的常欢二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白,熟悉该电影的观众也常常使用该台词。在2017年再度翻红。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这里所谓的吃鸡并不是真的吃鸡,而是出自游戏《绝地求生》里的台词。当你获得第一名的时候就会有一段台词出现:“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这段话原自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俚语“Winner,Winner,chicken dinner!”,赢一场赌局的最低奖金2美元,赌场提供的炸鸡套餐最低1.79美元,只要赢一场就能保证晚饭有鸡吃了。这句话也因2017年度最受欢迎游戲《绝地求生》火遍网络。

还有这种操作?

来源于直播弹幕,原本的意思是吐槽或者是赞扬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游戏操作方式,最初在游戏圈中流行,慢慢地被大家所熟知成为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现在多用来形容当遇到某种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时,所出现的疑惑或者震惊的状态。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最早出自早期TVB的台词。和“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喽”“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台词一样,以其极富TVB语言风格的特色翻红成为传播率较广的网络流行语。

你有freestyle吗?

这个应该不用多说。吴亦凡在节目《中国有嘻哈》中作为嘉宾制作人在第一集海选的时候说了无数遍而走红的嘻哈名句。不管男女老少好看不好看,先问你有freestyle吗?听完之后觉得还不是很好,再给你一个机会,你还有别的freestyle吗?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XXX

这句不用细说,大家肯定也熟悉。出自人气偶像鹿晗在微博上,公开与关晓彤的恋情的一条微博。此消息一出,微博瘫痪,工程师中断婚礼赶回公司维护,朋友圈洒遍狗粮……

当成语遇见流行语竟熬出一锅鲜鸡汤

有些成语乍一看画风清奇,但仔细一分析,竟然全都是教我们做人的心灵鸡汤,不信你看!

成语:和光同尘

流行语:做人要低调到尘埃里去。

别看光和尘埃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和光同尘”这个成语一点也不简单,它出自玄机满满的《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是一种处世态度,其中“和”是“蕴蓄”,“同”是混合,所以“和光”的意思是收敛起自己的光彩锋芒,“同尘”则是将自己混同于尘世之中,与世无争。这个成语是个褒义词,形容一个人即使在尘世,也要活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成语:绝圣弃智

流行语: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绝圣弃智”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为这个“最是真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的社

会操碎了心,所以亲自熬了这碗陈年老鸡汤留给诸位。

“絕圣”是鼓励大家破除迷信,挑战权威,坚持自我;“弃智”是抛弃那些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主观性见解,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绝圣弃智”所要讲的意思就是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成语:皮里阳秋

流行语:聪明人不会瞎说道

“皮里阳秋”原本叫“皮里春秋”。“春秋”指的是孔子辛辛苦苦修订的鲁国历史教材《春秋》,其批评议事含蓄得让人抓不住把柄,这种客观的写法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而“皮里春秋”指的是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

褚裒(chǔpóu)是晋朝的名人,字季野,因饱读诗书,议论文又写得极好,被人赞心中有《春秋》。至于“春秋”为什么变成“阳秋”,就和晋简文帝有关了。他的母亲名“阿春”,为了避讳,这个成语就被改成了“皮里阳秋”。

成语:美意延年

流行语: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

“美意延年”出自《荀子·致士》,荀子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拥有了快乐的心境自然也就会延年益寿。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凡事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心情一舒畅,延年益寿不是梦。

成语:厚貌深情

流行语: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厚貌深情”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表面上是忠厚老实的老好人,城府深起来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我们不可以貌取人。这个成语是褒义词,形容外貌厚道,内心深藏,不轻易流露于外表或言辞。

成语:痴鼠拖姜

流行语:傻白甜才会自找麻烦。

这只“痴鼠”想必是个吃货,肚子饿了连生姜都不放过,但问题是即使千辛万苦把生姜拖回洞里也不能吃啊!明知无用而为之是为“痴”。“痴鼠拖姜”后来被用来形容不聪明的人往往会自找麻烦,明知道徒劳无功还坚持要做。

成语:曲突徙薪

流行语:不作不会死。

这个成语跟东汉权臣霍光有关,据《汉书·霍光传》记载,当时茂陵徐生见霍光族人太骄奢,就上书提醒皇帝。没想到不久霍家果然因谋反被族诛,皇帝对平定谋反的人论功行赏时却唯独忘了徐生。

于是有人就用寓言故事作比喻:有一户人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人劝主人改建成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走,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今天论功请客,为什么建议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没有被请,而只把帮助救火的人视为上客呢?于是皇帝这才封赏了徐生。“曲突徙薪”这个成语就是教导我们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很重要,毕竟不作不会死。

成语:牛渚泛月

流行语:要优雅,不要粗俗。

“牛渚”是古时长江边的一处地名,在现在的安徽境内。“泛月”则是指月色下泛舟游玩。“牛渚泛月”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袁宏传》,讲的是东晋时期,在豫州当刺史的谢尚见月色撩人,就带上一帮兄弟去牛渚游玩。没想到中途被袁宏吟诗的声音所吸引,于是他们就来了右图中的这样一段喊话:

二人就此结为好友,你一定想不到,谢尚和袁宏的深厚友谊连李白都嫉妒了,他在《夜泊

牛渚怀古》中恨不得自己早生几百年:“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