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

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

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根据WTO/TBT技术法规的要求,从防止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本标准确定为条款强制性国家标准。

4 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情况

自2000年开始,国外在车用汽油质量升级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不断降低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这是由于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需要采用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和尾气后处理装置,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燃料中的硫非常敏感,需要大幅度地降低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才能保证这些先进措施的有效实施,以达到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目的。

综观欧洲车用汽油标准的发展可以看出,自2000年开始,欧洲就在实施不同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的同时,不断地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水平。如2000年开始推行欧III阶段排放时,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不大于150mg/kg;2005年开始实施欧IV阶段排放时,将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下降到不大于50mg/kg;2009年实施欧V阶段排放时,就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不得高于10mg/kg。在美国,根据EPA的要求,自2004起全美车用汽油中的平均硫含量应不大于30mg/kg。日本在车用汽油标准方面,基本参照了欧洲的发展趋势,在其现行的JIS K2202:2007《车用汽油》标准中,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不大于10mg/kg。

现行的GB 17930-2011《车用汽油》标准中,规定了两个对应不同排放阶段要求的车用汽油质量要求,并且明确规定了我国全面实施标准中表2的过渡实施期至2013年12月30日。此次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安排,该标准应于2012年底前完成报批工作,为此在本标准批准和发布之时,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生产满足GB 17930-2011表1所规定的第III阶段的车用汽油,部分地区实施GB 17930-2011表2所规定的第IV阶段的车用汽油。考虑到标准实施的

衔接问题,为此本修订标准规定了三个不同质量水平的车用汽油,即表1为车用汽油(III)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表2为车用汽油(IV)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表3为车用汽油(V)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满足我国不同阶段的排放要求。

5本标准与GB 17930-2011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差异

本标准与GB 17930-2011标准在技术上的主要差异是增加了表3 车用汽油(V)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其与表2所规定的车用汽油(IV)相比,其主要技术主要差异如下:

(1)修改了车用汽油的牌号,由90/93/97修改为89/92/95;

(2)降低了车用汽油的硫含量,由不大于50mg/kg修改为不大于10mg/kg;

(3)降低了汽油的烯烃含量,其体积分数由不大于28%修改为不大于25%;

(4)降低了汽油夏季蒸气压的上限值;

(5)降低了汽油中的锰含量,其含量由不大于0.008mg/L修改为不大于0.002mg/L。

下面就这些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做详细的说明。

5.1 汽油牌号

我国目前的汽油牌号是以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来命名的。分为90、93、97,并对90、93号汽油的抗爆指数做了规定。

汽油辛烷值是衡量汽油在气缸内抗爆震燃烧能力的一种数字指标。汽油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时会造成末端混合气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进而会有自燃(爆震)的倾向,汽油的辛烷值表征了抑制这种自燃的能力。目前市售的汽车一般安装了爆震传感器,可以根据轻微爆震引起的发动机震动,自动调整点火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爆震的产生,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需要适当的辛烷值与之相匹配。

众所周知,此次修订的第V阶段的车用汽油标准最为关键的指标变动在于将汽油中的硫含量由不大于50mg/kg降低到不大于

10mg/kg,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降硫目标,目前在炼油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技术工艺是加氢脱硫和吸附脱硫,而这些技术工艺在降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汽油中的烯烃饱和,使之转化为辛烷值较低的链烷烃。这样就造成了炼厂汽油池辛烷值的整体下降。由于目前国内炼油行业缺乏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技术手段,如异构化、烷基化工艺等,因此大幅度地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必将会导致未来国内汽油辛烷值的下降。根据研究表明(1~3),不同的降硫技术对于汽油辛烷值的降低程度是不同的,即使采用目前对辛烷值影响最小的临氢吸附脱硫(S-Zorb)技术,当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低到10mg/kg以下时,其抗爆指数也会损失0.5个单位左右。

自2000年我国启动车用燃料的清洁化行动以来,考虑到由于降硫和降烯烃,会导致国内汽油池辛烷值的下降,为了保证汽油的辛烷值,国内引入了汽油抗爆添加剂—三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汽油辛烷值不足,使国内的汽油辛烷值可以维持在90、93和97。但是近些年来,随着MMT在国内使用量的逐渐增大,汽车行业发现了其对发动机及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损伤,极力反对在汽油中使用MMT。为此在车用汽油(V)中,要求不得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其指标限值为不大于0.002g/L,这也与2009年欧盟议会发布的2009/30/EC指令要求一致。由于禁止使用含锰添加剂,这样就势必加大了汽油辛烷值的降低趋势。据有关研究标准表明(4),在不同的汽油调合组分中添加MMT使锰含量达到9mg/L时,汽油的RON一般可以提高1~1.7个单位。鉴于此次标准修订,不仅降低了汽油中的硫含量,同时也限制了含锰添加剂的使用,为此适当降低国内汽油辛烷值的要求是适宜的。

国外对于汽油牌号的设置没有统一的模式,都是根据各自国家的炼油工业特点和车辆的要求出发的。如目前欧盟车用汽油标准中仅规定了95号优级汽油的技术要求,对于普通汽油则是由各成员国根据自己国情而设定;日本的汽油标准则是规定了2个牌号的汽油,即1号汽油的RON不低于89,2号汽油的RON不低于96,且1号汽油的消费量约占日本消费量的80%以上;美国则是根据抗爆指数,将汽油分为87、89和91+三个等级。此次对国内汽油牌号作相应调整

后,不仅规定了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同时也对抗爆指数进行了规定,即分别不低于84、87和90,应该说我国汽油的辛烷值水平基本上与国外水平相当。

由于本次标准修订的时间要求非常短,很难完成以往研究中的相关台架和车辆耐久性性考核试验,为此我们参考了北京地方标准制定的研究结果。在北京地方标准制定过程中,为了考虑硫含量和牌号变化对实际车辆行驶和排放的影响,北京市环保局组织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等有关单位,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试验。试验采用了16辆轻型车,分别进行了16万公里的耐久性试验。从取得的试验结果看,使用京标V汽油行驶16万公里耐久试验后,车辆排放能够满足轻型汽车国Ⅴ阶段的排放要求,同时对于车辆的正常使用不会产生影响。

5.2 硫含量

硫含量是车用汽油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表征车用汽油的腐蚀性能以及对尾气控制装置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产品中的硫含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一直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国外大量研究表明,车用汽油中硫的存在会导致车辆尾气排放处理系统的中毒,从而大幅度降低有害气体的转化效率,造成排放过量,严重影响环境。为此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以降低车辆尾气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从欧洲在执行不同阶段排放法规时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的要求(表1)可以看出,欧盟在实施欧V排放阶段时要求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限值必须低于10mg/kg。为此在本次标准修订中,参照欧盟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的规定,本标准将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规定为“质量分数不大于10mg/kg”。

表1 欧洲执行不同阶段排放要求时对汽油中硫含量的要求

汽油中的硫含量测定方法可以采用SH/T 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它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GB/T 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X射线光谱法》和SH/T 0253《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方法。在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SH/T 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它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5.3 汽油组成

众所周知,烯烃和芳烃是汽油池中辛烷值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由于烯烃的化学活性,会通过蒸发排放造成光化学污染;同时它也容易在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形成沉积物,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芳烃也可增加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并促使CO、HC 排放量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因此在汽油标准中应对其含量进行适当的控制。

由于我国原油的特点是密度大、含蜡量高、轻馏分含量少,因此所有早期建设的国内炼油企业的二次加工手段都是以催化裂化为主,催化重整能力偏低,烷基化、MTBE等高辛烷值组分生产装置能力不足。虽然近些年来,由于汽油质量提升的需要,国内炼油企业的装置改造在不断加快,其加氢和重整加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国内炼油装置结构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催化裂化组分汽油作为国内汽油池主体的格局不会有重大突破。据统计,目前国内汽油池中催化裂化汽油的比例仍为75%左右;重整汽油组分仅占15%,其他组分10%左右,这与国外的汽油池构成形成了显著的区别。因此在考虑标准中汽油组成时应充分重视国内炼油工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定汽油的组成。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目前的降硫限锰,已经造成国内汽油辛烷值的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大幅度地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和芳烃含量,必将会更加进一步加剧汽油辛烷值的降低幅度。为此在此次修订中,我们仅依据GB 17930-2011附录A中提出的烯烃和芳烃含量的限值要求,将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在车用汽油(IV)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维持芳烃含量的不变。即烯烃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

25%,芳烃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40%。

汽油中的烯烃和芳烃含量除采用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外,也可采用SH/T 0741 《汽油中烃类组成测定法(多维气相色谱法)》。当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以GB/T 11132测定结果为准。

5.4 蒸气压

汽油的蒸气压是衡量汽油挥发性的一个关键指标,它与汽油的蒸发排放和发动机的启动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汽油蒸气压过高,则会增加汽油的蒸发排放,导致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的排放增加。鉴于夏季气温较高,容易导致汽油的挥发,为此考虑到降低大气污染的需要,此次修订过程中,参考GB 17930-2011附录A,将汽油的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IV阶段的68kPa降低到65kPa。

5.5 锰含量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是在汽油无铅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代替四乙基铅使用的汽油抗爆剂,并且在一些国家内允许使用。1998年,随着我国汽油无铅化进程的开始,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也逐渐应用于国内的汽油中。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的抗爆机理与四已基铅相类似,即在燃烧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锰的微粒,参与烃类的焰前反应,与链反应的活性中心作用使之成为活性很小的氧化中间产物,从而降低过氧化物的浓度,减少链的长度和分支,同时也降低了释放能量的速度,因而使燃料的抗爆性得到提高(5)。由于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性质稳定,与汽油有很好的兼容性,因此在一些炼厂中大量使用,为缓解国内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不足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50多家大中型炼厂都在使用含锰抗爆剂。但是近几年,由于含锰汽油的大量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研究表明(6~7),作为一种金属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的燃烧排放物会沉积在燃烧室、进气阀和火花塞的表面,缩短进气阀的寿命,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为此国内汽车行业极力反对在汽油中使用含锰添加剂,以减少对汽车的损害。此次标准修订参考了欧盟指令

的要求,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中的锰含量降低到不大于0.002g/L。

6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大气环境也带来了破坏。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车用汽油的质量,满足不断严格的机动车排放要求,适时制定满足第V阶段排放要求的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利于促进国内炼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装置改造,促进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永涛等,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6

2 吴青,何鸣元,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的技术进展,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2

3 朱云霞,徐惠,S-zorb技术的完善及发展,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8

4 平海宏等,对MMT调合汽油应用性能的研究,化工科技,2000.8

5 母昭德等,评价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抗爆剂,重庆环境科学,2001,6.

6 付余英等,国内外汽油抗爆剂的发展现状,广东化工,2009,8.

7 段鸿杰等,含锰抗爆剂对发动机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1.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 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与判定标准

QBJW 001-01 汽车产品质量 检验与判定标准 发布日期: 2019年月日实施日期:2019年月日 工厂 Plant

更改记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 规范整车产品出厂质量检验项目、标准和检验方式,为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提供依据,保障出厂整车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特制定本标准。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生产企业整车装配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和整车出厂质量检验。 2.引用文件 QBJW 201-01《汽车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QBJW 202-01《汽车产品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GFJW 901-01《汽车产品故障分类标准及故障汇编》。 GFJW 902-01《汽车产品缺陷分级标准及缺陷汇编》。 GFJW 903-01《汽车产品装调质量特性检验方法》。 3.术语与定义 缺陷:不符合要求。 故障:指零部件或总成完全或部分失去了工作能力。 合格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关键质量特性:GB7258标准和其它国家强制执行标准要求的质量技术要求。 重要质量特性:GB7258标准未包含,但对汽车产品功性能和可靠性有影响的质量特性。 一般质量特性:关键和重要质量特性之外,企业内部在质量检验过程和市场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识别的质量特性。 4.标准内容 4.1质量检验标准 4.1.1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执行QBJW 201-01《汽车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4.1.2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执行QBJW 202-01《汽车产品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4.1.3一般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关键和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中未涉及的检验项目,由质量部门在相关的质量检验作业指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于2013年12月1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过渡期至2017年底,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国五车用汽油标准车用汽油。 该标准是在参考欧洲标准基础上,经专家反复试验验证,并在征求环保、汽车和石化行业意见以及网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商国务院有关部委最终确定。

与第四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相比较,国五车用汽油标准最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减、二调、一增加”。“三减”是指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降低了80%;将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低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 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低到24%。 “二调”是指调整蒸汽压和牌号。其中,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 45kpa,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68kpa降低为65kpa,并规定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同时,考虑到第五阶段车用汽油由于降硫、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以及我国高辛烷值资源不足情况,结合我国炼油工业实际,该标准将国五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并在标准附录中增加了98号车用汽油的指标要求。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还首次规定了密度指标,其值为20℃时720~775kg/m3,以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性相对稳定。 据测算,国五车用汽油标准实施后将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在用车每年可 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新车5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国五车用汽油标准发布 根据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的要求,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3年12月18日发布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供应第五阶段车用汽油。 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既考虑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和 空气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也考虑了我国车用汽油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的现状,以及油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需求,有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硫含量是车用汽油中最关键的环保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能力,减 少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降低了80%。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我国已实施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有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 19578-2004是我国第一项旨在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值要求 GB 19578-2004采用按质量分组的单车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按照车辆整车整备质量将车辆分为16个不同的质量段,并对每个质量段内的车辆设定统一的单车最高燃料消耗量限值。同时考虑某些特殊技术和结构对燃料 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允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结构特征的车辆采用略为宽松的燃料消耗量限值:(1)装有自动变速器(AT注:不包括手自一体式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等;(2)具有 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注:主要包括微型客车和商务用车;(3)符合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中3.5.1规定条件的M1G类汽车注:即通常所说的越野车,但并非所有SUV都属于该类车辆。 乘用车限值要求见表1。表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实施日期 标准的限值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 2. 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限值要求 GB 20997-2007以“最大设计总质量 +发动机排量”作为 M2和N1类车辆限值的基本参数,综合考虑吨以下 的商用车辆在 结构、功能、燃料方面有多样性的特征,按汽油和柴油分别设定限值要求,并适当放宽柴油车的限 值;并根据车辆特定结构和特殊用途对燃料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将 N1类全封闭厢式车辆、N1类罐式车辆、装有 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全轮驱动的车辆等特殊结构车辆的限值放宽 5%即表2、表3、表4、表5中的普通车辆限 值乘以,求得的数值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 表2 N1类汽油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月1日。 2) 月1日。 对于新认证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对于在生产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5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8年1 2006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9年1

关于汽车的所有国家标准

B/T3730.1-1998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类型 GB/T3730.3-1992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尺寸 GB/T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17347-1998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 GB/T16735-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位置及固定 GB/T16736-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 GB/T16737-1997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T16738-1997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GB/T17349.1-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 GB/T4782-1984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 GB/T4971-1985汽车平顺性名词术语和定义 GB/T12549-1990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QC/T34-19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 QC/T571-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 GB/T9417-1988汽车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GB/T17349.2-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 GB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17676-1999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 GB/T4781-1984牵引车与全挂车的机械连接装置互换性 GB/T4606-1984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07-1984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9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QC/T538-1999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QC/T535-1999重型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1495-1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 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GB11561-1989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GB11553-19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 GB/T7031-1986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QC/T245-1998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47-1998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51-1998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 GB/T16887-1997卧铺客车技术条件 QC/T635-2000双层客车技术要求

0汽油国家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4.10.01 项目 国三 国四 国五/京四 粤四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 抗爆指数 不小于 93# 93# 92# 93# 93 93 92 93 88 88 87 88 铅含量 % 不大于 0.005 0.005 0.005 0.005 馏程 10%蒸发温度 ℃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 不高于 终馏点温度 ℃ 不高于 残留量 ml 不大于 70 120 190 205 2 蒸气压11月1日—4月30日 KPa 不大于 5月1日—年10月31日 KPa 不大于 88 72 42-85 40-68 45-85 42-65 40-65 40-65 溶剂洗后胶质 mg/100ml 不大于 5 5 5 5 未洗胶质 mg/100ml 不大于 -- 30 30 --- 诱导期 min 不小于 480 480 480 480 硫含量 %(m ) 不大于 0.015 0.005 0.001 0.005 硫醇(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博士实验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硫醇硫含量 %(m )不大于 0.001 0.001 0.001 0.001 铜片腐蚀(50 ℃ 3h) 级 不大于 1 1 1 1 水溶性酸碱 无 无 无 无 机械杂质及水分 无 无 无 无 苯含量 % (m) 不大于 1.0 1.0 1.0 1.0 氧含量% (m) 不大于 2.7 2.7 2.7 2.7 甲醇含量% (m) 不大于 0.3 0.3 0.3 0.3 烯烃含量%(v/v) 不大于 30 28 25 25 芳烃含量 % (v) 不大于 40 40 --- --- 芳烃+烯烃含量 % (v) 不大于 -- -- 60 60 锰含量/(g/L ) 不大于 0.016 0.008 0.002 0.008 铁含量/(g/L ) 不大于 0.01 0.01 0.01 0.01 密度(20℃)kg/m 3 --- 0.72-0.775 0.72-0.775 0.72-0.775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 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 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车用汽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3、对 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 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推荐性)、3、地方标准 (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 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 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 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 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充电电压探针。 4、无外载测功:无外部负荷时,猛踩加速踏板,发动机突然加速所发出的动力除克服各种阻力 外,有效转矩全部用于加速自身各运动部件的运转,即发动机以自身运动部件为负载加速运转。 5、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的原理:在节气门全开时,测量在给定转速范围(n2-n1)内的加速时间 Δt。点火系的点火脉冲一缸信号拾取器夹在一缸高压线上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当驾驶员迅速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计算机自动判断转速并且分别记下转速从n1到n2时的时间t1和t2。计算功率。 6、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用哪些拾取器?一缸信号拾取器。

国内外汽油标准对比

我国汽油标准与国外汽油标准的对比 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汽油质量标准分为美、欧、日、《世界燃油规范》四大标准体系。其中,欧盟汽油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最具影响力,被许多国家引用。 1.欧盟汽油标准 EN 228汽油质量标准是欧洲统一实施的汽油标准。EN 228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限定了密度、辛烷值以及硫含量、苯含量等指标的最大值。第二部分根据气候和季节将汽油的挥发性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分别执行。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具体情况差别较大,因此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在满足欧洲统一法规的大前提下,又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实施标准。 为了进一步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EN 228-2002汽油质量标准(与欧Ⅲ排放法规相对应),将汽油硫含量降到150μg/g、芳烃含量降到42%、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0%,铅含量不大于5 mg/L,并对各种氧化物的含量加以限制。2005年,欧洲将开始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将清洁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为50μg/g,芳烃、苯、烯烃含量分别降为35%、1.0% 和18%。2007年10月1日起推行无硫汽油(欧Ⅴ排放标准),使硫含量低于10μg/g,并出台了EN 228-2008汽油质量标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该标准为最新的欧盟汽油标准。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见表1。 2. 《世界燃油规范》 《世界燃油规范》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根据所属的30个汽车公司的研究成果联合发表的,主要是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针对环保要求,对汽车燃料提出的基本要求。世界燃油规范要求清洁汽油降低硫含量,减少尾气中SO x的排放,抑制尾气转化器中催化剂中毒;降低烯烃含量,避免发动机进油系统和喷嘴堵塞,减少发动机进气阀和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减少汽车尾气中1,3-丁二烯的排放,避免汽油辛烷值分布不均;降低苯和芳烃含量,减少致癌物;降低蒸汽压和T90,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毒物(TOX)的排放;提高辛烷值,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006年9月,世界燃油规范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将无铅汽油标准划分为四类: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修订稿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1、检验方法: 油漆试板的制备 1.1.1试板底材的规格 玻璃板 100x80x2-3(mm) 马口铁板 (mm) 08AL钢板(一般性能试板) (其他性能试板) (耐候性能试板) 1.1.2试板底材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卷边、无锈迹,其他要求按GB9271进行。 1.1.3性能测试的温度、湿度条件 除有特殊规定,性能测试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按GB9278进行。 1.1.4漆膜的制备 所有待测试的油漆样板,漆膜制备按下述要求之一进行: ⑴ GB/T1717 漆膜一般设备; ⑵ GB/T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⑶实际生产的工艺流程; ⑷材料试验大纲的要求。 鲜映度的测定 鲜映度(DOI)值的测定评价方法按“漆膜鲜映性测定仪”的产品说明书进行。

耐温变性试验 将试验样板从室温放入80℃烘箱内6h,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放入-40℃低温箱内1h,取出样板,冷却至室温一周期,试验样板经过技术指标要求的试验周期以后,检测涂层的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耐酸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蓄电池用硫酸中(硫酸不得重复使用)在室温下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涂层不得起泡,也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色泽变化,充许涂层有轻微软化,但在室温下放置24h后必须重新硬化,并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耐碱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浓度为5%的碳酸钠溶液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自来水冲洗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 后,涂层应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 耐机油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的L—E10#内燃机润滑油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干抹布擦净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涂层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耐柴油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0#轻柴油中,在室温下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涂层不得溶解起泡,仅允许涂层有轻微软化,在室温下干燥24h,涂层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车用乙醇汽油

GB 18351-2001 前言 本标准除附录C外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是在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基础上制定的,规定了允许加入的含氧化合物只能是乙醇。 本标准与GB 17930-1999标准的主要差异是: 1.将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中水分项目单列,规定其含量不大于0.15%(m/m)。 2.增加乙醇含量项目。 3.增加“车用乙醇汽油中变性燃料乙醇含量测定法(现场快速法)”作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清华大学、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勋、许拔民、郭新光、刘德华、张淑华、刘玉书、王琳。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车用乙醇汽油GB 18351-2001 Ethanol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后,组成的车用乙醇汽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作车用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本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 256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38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09 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的技术条件》 第七讲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七章 来源:163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4-24 7 制动系 7.1 基本要求 机动车应设置足以使其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或装置。 7.1.1 机动车应具有完好的行车制动系。 7.1.2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应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7.1.3 机动车(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应具有驻车制动装置。 7.1.4 行车制动的控制装置与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应相互独立。 7.1.5 制动系应经久耐用,不允许因振动或冲击而损坏。 7.1.6 某些零件,如制动踏板及其支架、制动主缸及其活塞、制动总阀、制动主缸和踏板、制动气室、轮缸及其活塞和制动臂及凸轮轴总成之间的连接杆件应视为不易失效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应易于维修保养。若这些零部件的失效会导致汽车无法达到应急制动规定的性能,则这些零部件都必须用金属材料或具有与金属材料性能相当的材料制造,并且在制动装置正常工作时不应产生明显的变形。 7.1.7 制动系统的各种杆件不允许与其它部件在相对位移中发生干涉、摩擦,以防杆件变形、损坏。 7.1.8 制动管路应为专用的耐腐蚀的高压管路。它们的安装必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连续功能、足够的长度和柔性,以适应与之相连接的零件所需要的正常运动,而不致造成损坏;它们必须有适当的安全防护,

以避免擦伤、缠绕或其它机械损伤,同时应避免安装在可能与机动车排气管或任何高温源接触的地方。制动软管不允许与其它部件干涉且不应有老化、开裂、被压扁等现象。其它气动装置在出现故障时不允许影响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7.2 行车制动 行车制动必须保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控制机动车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车。行车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且必须保证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双手无须离开方向盘(或方向把)就能实现制动。 7.2.1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挂车(总质量不大于750kg的挂车除外)的所有车轮应装备制动器。 7.2.2 行车制动应作用在机动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运输机组及总质量不大于750kg的挂车除外)的所有车轮上。 7.2.3 行车制动的制动力应在各轴之间合理分配。 7.2.4 机动车(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行车制动的制动力应在同一车轴左右轮之间相对机动车纵向中心平面合理分配。 7.2.5 制动器应有磨损补偿装置。制动器磨损后,制动间隙应易于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装置来补偿。制动控制装置及其部件以及制动器总成应具备一定的储备行程,当制动器发热或制动衬片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不必立即作调整的情况下,仍应保持有效的制动。 7.2.6 采用真空助力的行车制动系,当真空助力器失效后,制动系统仍应能保持规定的应急制动性能。 7.2.7 行车制动系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有关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一 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项目 代号 检验项目依据备注01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GB18352.3-2005 02 曲轴箱排放物GB18352.3-2005 GB11340-2005 03 蒸发排放物GB18352.3-2005 GB14763-2005 04 怠速排放GB18352.3-2005 GB18285-2005 05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 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 污染物 GB17691-2005 06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 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 可见污染物 GB3847-2005 07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GB14762-2008 08 前照灯配光性能GB4599-2007 GB21259-2007 09 前雾灯配光性能GB4660-2007 10 后雾灯配光性能GB11554-2008 11 前位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2 后位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3 前示廓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4 后示廓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5 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6 高位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代号 检验项目依据备注 17 制动灯/后位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8 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5235-2007 19 前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2008 20 后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2008 21 侧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2008 22 前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3 侧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4 后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5 三角形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6 汽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 安装规定 GB4785-2007 弯道照明检验方法待研究,前照灯调光 装置条款具有24个月过渡期,此两条 款要求暂不执行。 27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及发 光强度 GB7258-2004 28 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GB11551-2003 29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 置 GB11567.2-2001 30 汽车和挂车侧下部防护装 置 GB11567.1-2001 31 汽车护轮板GB7063-1994 防滑链无技术规格标准,相关内容正在 修订中,3.7条款暂不执行。 32 驾驶员前方视野GB11562-1994

【精品】国内外汽油质量标准对比

国内外汽油质量标准对比 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汽油质量标准分为美、欧、日、《世界燃油规范》四大标准体系。其中,欧盟汽油标准和《世界燃油规范》最具影响力,被许多国家引用。 1.欧盟汽油标准 EN 228汽油质量标准是欧洲统一实施的汽油标准。EN 228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限定了密度、辛烷值以及硫含量、苯含量等指标的最大值。第二部分根据气候和季节将汽油的挥发性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分别执行。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具体情况差别较大,因此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在满足欧洲统一法规的大前提下,又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实施标准。 为了进一步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EN 228-2002汽油质量标准(与欧Ⅲ排放法规相对应),将汽油硫含量降到150μg/g、芳烃含量降到42%、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0%,铅含量不大于5 mg/L,并对各种氧化物的含量加以限制。2005年,欧洲将开始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将清洁汽油中的硫含量降为50μg/g,芳烃、苯、烯烃含量分别降为35%、1.0% 和18%。2007年10月1日起推行无硫汽油(欧Ⅴ排放标准),使硫含量低于10μg/g,并出台了EN 228-2008汽油质量标准,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该标准为最新的欧盟汽油标准。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见表1。

表1 欧盟汽油规格主要指标的变化 2.《世界燃油规范》 《世界燃油规范》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根据所属的30个汽车公司的研究成果联合发表的,主要是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针对环保要求,对汽车燃料提出的基本要求。世界燃油规范要求清洁汽油降低硫含量,减少尾气中SO x的排放,抑制尾气转化器中催化剂中毒;降低烯烃含量,避免发动机进油系统和喷嘴堵塞,减少发动机进气阀和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减少汽车尾气中1,3-丁二烯的排放,避免汽油辛烷值分布不均;降低苯和芳烃含量,减少致癌物;降低蒸汽

车用汽油GB 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车用汽油中不应含有任何可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运行的添加物和污染物。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含氯、含磷、含硅的化合物;不应含有自塑料、橡胶、电路板裂解而来的组分; ——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 ——修改研究法辛烷值(RON)为“不小于89、92、95”; ——修改抗爆指数为“不小于84、87、90”; ——修改硫含量为“不大于10(mg/kg)”; ——修改锰含量为“不大于0.002(g/L)”; ——修改蒸气压为“45~85、42~65(kPa)”; ——将实际胶质修改为“溶剂洗胶质含量”,限值不变;

——增加“未洗胶质含量(加入清净剂前);mg/100mL不大于30”; ——硫含量分析方法删除ASTM D7039,增加NB/SH/T 0842; ——增加“氧含量允许用SH/T 0720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66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志良、林荣兴、陈洪德、全轶枫、施慧娟、黄成、沈贤、李新颖、李明亮、王川。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车用汽油 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 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3、对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 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 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 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 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 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 推荐性)、3、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经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 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 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 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 (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 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 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 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 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 充电电压探针。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 /427—2009 2009-10-01实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9-02-10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上海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标准》

` ICS 75.160.20 E 31 备案号: DB 车用汽油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 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 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 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 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份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2000, eqv ISO 3675:1998)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eqv ISO 912:1991)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neq ISO 3170:1988)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