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回传的融合之路

移动回传的融合之路

特别关注:IPRAN

移动回传的融合之路

刘伯涛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1引言

随着我国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3G业务将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移动承载网络也将逐步从核心到接入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未来几年,中国移动业务网络和承载网络的IP化进程将随着3G网络的全面部署而显著加速。随着后3G移动宽带业务的引入.将进人全面IP化的时期。伴随着3G和承载网的推进,“融合”这个日益频繁出现的字眼在移动回传中也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2固定与移动的融合

移动回传的IP化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案,如电信级以太网、P1'N及MPLS.通过各种技术的组合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方案。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助于运营商做出正确的选择。表1所示为IPRAN回传技术的比较。

上述几种实现方式,上海贝尔都能提供端到端的方案.但不难发现,I蹦PLS技术更具优势。首先,MPLS提高了IP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使之达到电信级的传输性能:其次,MPLS提供了TDM、ATM、以太网等多业务的承载和融合能力.使IP网络成为了理想的多业务传输平台。鉴于当前绝大部分城域网都是基于IP/MPLS技术的,因此我们很自然地会把移动接入网的IP化与运营商城域网的发展关联起来。

对于综合业务运营商来说,在IP城域网上统一承载固

表1IPRAN回传技术比较

技术方案技术成熟度OAM能力QoS网络可靠性可扩展性

增强型以太网做过规模试点.仅适用增强以太网OAM能力较以太网优先级+城域采用以太网增强或以网络可扩展中}较好.于基站采用以太网弱.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骨干QoS+MPLSTE太环网技术.2层汇聚新设备可较好支持组

保护切换时间小于播、IPv6

100Ills

IP/MPLS方案技术成熟,在现网中广0AM能力较强,如果承载采用MPLsQoS、TE采用MPLSTEFRR.网络结构灵活,设备泛部署,适用于各种接TDM业务.目前还没有伪支持端到端的QoS保护切换时间小于能很好地支持组播和

入方式线运维的经验保障50In8IPv6

PTN与MPLSMPLS.TP标准尚未正式分段管理.端到端的E1和分段QoS保障分段保护.PTN与路设备瓦通性和业务兼互通方案发布,设备的技术成熟L2业务实现比较复杂.由器之间保护方案有容性有待验证.不支度待验证0AM和管理能力较弱待验证持IGMPSnoopingv6

FIN方案MPLs-1甲标准尚未正式支持电信级端到端0AM端到端QoS设计.针对LSP采用l+1、不支持L3路由和L3发布.设备的技术成熟和网络管理能力.基于同每业务隧道带宽可1:~保护.保护切换时VPN等业务,不支持

度待验证厂商设备.可实现分层的配置(CIR、PIR)间小于50Ⅱ鸩IGW甲Snoopingv6

性能和故障监测

i雹t三兰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