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

一、电流强度的微观解释:推导I=nesv

1、已知半导体薄片内单位体积中导电的电子数为n ,电子的电荷量为e ,导电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是v ,请推导出通过半导体横截面积S 的电流I =nevS 。

二、霍尔效应:导出霍尔系数R H 的表达式,第2题第(1)问。

2.(10分)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情况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电磁效应:将导体置于磁场中,并沿垂直磁场方向通入电流,则在导体中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个横向电势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霍尔效应,这个横向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势差。

(1)如图14甲所示,某长方体导体abcda ′b ′c ′d ′的高度为h 、

宽度为l ,其中的载流子为自由电子,其电荷量为e ,处在与ab b ′a ′

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0。在导体中通有垂直于bcc ′

b ′面的电流,若测得通过导体的恒定电流为I ,横 向霍尔电势差为

UH ,求此导体中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个数。

(2)对于某种确定的导体材料,其单位体积内的载流子数目n 和载

流子所带电荷量q 均为定值,人们将H= 定义为该导体材料的霍尔

系数。利用霍尔系数H 已知的材料可以制成测量磁感应强度的探头,有些探头的体积很小,其正对横截面(相当于图14甲中的ab b ′a ′面)的面积可以在0.1cm2以下,因此可以用来较精确的测量空间某一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如图14乙所示为一种利用霍尔效应测磁感应强度的仪器,其中的探头装在探杆的前端,且使探头的正对横截面与探杆垂直。这种仪器既可以控制通过探头的恒定电流的大小I ,又可以监测出探头所产生的霍尔电势差UH ,并自动计算出探头所测位置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且显示在仪器的显示窗内。

①在利用上述仪器测量磁感应强度的过程中,对探杆的放置方位有何要求;

②要计算出所测位置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除了要知道H 、I 、UH 外,还需要知道哪个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推导出用上述这些物理量表示所测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表达式。

3.(10北京)23.利用霍

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

以及传感器,广泛应用于

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如图1,将一金属或半导

体薄片垂直置于磁场B

中,在薄片的两个侧面a 、b 间通以电流I 时,另外两侧c 、f 间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其原因是薄片中的移动电荷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向一侧偏转和积累,于是c 、f 间建立起电场E H ,同时产生霍尔电势差U H 。当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处处相等时,E H 和U H 达到稳定值,U H 的大小与I 和B 以及霍尔元件厚度d 之间满足关系式U H =R H IB d

,其中比例系数R H 称为霍尔系数,仅与材料性质有关。 (1)设半导体薄片的宽度(c 、f 间距)为l ,请写出U H 和E H 的关系式;若半导体材料是电子导电的,请判断图1中c 、f 哪端的电势高; (2)已知半导体薄片内单位体积中导电的电子数为n ,电子的电荷量为e ,请导出霍尔系数R H 的表达式。(通过横截面积S 的电流I =nevS ,其中v 是导电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

(3)图2是霍尔测速仪的示意图,将非磁性圆盘固定在转轴上,圆盘的周边等距离地嵌装着m 个永磁体,相邻永磁体的极性相反。霍尔元件置于被测圆盘的边缘附近。当圆盘匀速转动时,霍尔元件输出的电压脉冲信号图像如图3所示。a.若在时间t 内,霍尔元件输出的脉冲数目为P ,请导出圆盘转速N 的表达式。 b.利用霍尔测速仪可以测量汽车行驶的里程。除此之外,请你展开“智慧的翅膀”,提出另一个实例或设想。

(1)H H U E l c 端电势高 (2)

1ne 提出的实例或设想合理即可

4、(09北京)23.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液体体积叫做液体的体积流量(以下简称流量)。由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测量非磁性导电液体(如自来水、啤酒等)流量的装置,称为电磁流量计。它主要由将流量转换为电压信号的传感器和显示仪表两部分组成。

传感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圆筒形测量管内壁绝缘,其上装有一对电极a 和c,a ,c 间的距离等于测量管内径D ,测量管的轴线与a 、c 的连接放像以及通过电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三者相互垂直。当导电液体流过测量管时,在电极a 、c 的间出现感应电东势E ,并通过与电极连接的仪表显示出液体流量Q 。设磁场均匀恒定,磁感应强度为B 。

(1)已知330.40,20510,0.12/D m B T Q s -==?=,设液体在测量管内各处流速相同,试求E 的大小(π去3.0)

(2)一新建供水站安装了电磁流量计,在向外供水时流量本应显示为正值。但实际显示却为负值。经检查,原因是误将测量管接反了,既液体由测量管出水口流入,从如水口流出。因为已加压充满管道。不便再将测量管拆下重装,请你提出使显示仪表的流量指示变为正直的简便方法; (3)显示仪表相当于传感器的负载电阻,其阻值记为.R a 、c 间导

电液体的电阻r 随液体电阻率色变化而变化,从而会影响显示仪表的示数。试以E 、R 。r 为参量,给出电极a 、c 间输出电压U 的表达式,并说明怎样可以降低液体电阻率变化对显示仪表示数的影响。 答案:(1)1.0×10-3V (2)见解析(3)(/)E U I r R =+,见解析 三、风能计算: 5、(08北京)23.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

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如图所示。 (1)利用总电阻R =10Ω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

率P 0 =300kW ,输电电压U =10kV ,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2)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p ,气流速度为v ,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 。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 m ;

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3)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P 与P m 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的风速v 1=9m/s 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 1=540kW 。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 2=6m/s 的时间每年约为5000小时,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的最小年发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四、水流的冲击力的计算:6、水流以10.0m/s 的速度由横截面积为4.0cm 2的喷口处垂直冲击墙壁,冲击后水流无初速度地沿墙壁流下,求墙受到水流的冲击力

五、分子个数的计算:

思路:设物质的质量m ,体积V ,物质的摩尔质量M ,摩尔体积V 摩,分子的质量m 分子,分子的体积V 分子,物质的密度ρ,物质的量为n ,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数N ,阿福加德罗常数Na 。则:n=N/Na=m/M= V/ V 摩(N=nNa );又N=m/m 分子,但N ≠V/ V 分子(分子间有空隙)。 如:求1kg 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六、核能的计算:

7、已知铀核俘获一个中子后裂变生成钡()和氪(),铀、钡、氪以及中子的质量分别是235.0439u 、140.9139u 、91.8973u 和1.0087u 。 (1)试写出铀核裂变反应方程,并计算一个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 (2)我国秦山

液通电线

风力发电机组示意图

齿轮箱与

核电站的功率为30万千瓦,假如全部铀235都能够发生这样的裂变,释放核能的1.2%可转化为电能,试估算核电站一年要消耗多少千克铀235?

3.(10北京)23(1)H H U E l = c 端电势高 (2)

1ne

提出的实例或设想合理即可 【解析】(1)H H U E l = c 端电势高(2)由U H =R H IB d ① 得:H H H d d R U E l IB IB

== ② 当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等时 H eE evB = 得:H E vB = ③

又 I =nevS ④ 将③、④代入②得:1H d d ld R vBl vl IB nevS neS ne

==== (3)a.由于在时间t 内,霍尔元件输出的脉冲数目为P ,则:P mNt = 圆盘转速为:P N mt = b. 提出的实例或设想合理即可

4.(1)导电液体通过测量管时,相当于导线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在电极a 、c 间切割感应线的液柱长度为D , 设液体的流速为v ,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Dv ①

由流量的定义,有:Q=S v =2

4

D v π ② 式联立解得:244Q BQ

E BD D D

ππ== 代入数据得:334 2.5100.12 1.01030.4E V V --???==?? (2)能使仪表显示的流量变为正值的方法简便,合理即可,如:

改变通电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是磁场B 反向,或将传感器输出端对调接入显示仪表。

(3)传感器的显示仪表构成闭合电路,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 R r

=+ (/)

RE E U IR R r I r R ===++ ③ 输入显示仪表是a 、c 间的电压U ,流量示数和U 一一对应,E 与液体电阻率无关,而r 随电阻率的变化而变化,由③式可看出,r 变化相应的U 也随之变化。在实际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仪表显示的流量示数会随a 、c 间的电压U 的变化而变化,增大R ,使R >>r ,则U≈E,这样就可以降低液体电阻率的变化对显示仪表流量示数的影响。

5、解:(1)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为:kW 9W 1010

1010300233

202

=???===)(R )U P (R I P 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0301030010933

0.P P =??= (2) 风垂直流向风轮机时,提供的风能功率最大。

单位时间内垂直流向叶片旋转面积的气体质量为m =pvS ,2r S π=

风能的最大功率可表示为:3222

121v r v )vS (P m ρπρ== 采取措施合理,如增加风轮机叶片长度,安装调向装置保持风轮机正面迎风等。

(3) 按题意,3v P P m ∝∝,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kW 160kW 5409

6313122=?=?=)(P v v

P )( 最小年发电量约为W =P 2 t =160×5000 kW·h=8×105 kW·h

6、设一个很短的时间t (微元法),水对墙的冲击力为F ,

则t 时间内冲击墙壁的水的体积为V=vt*4*10^-4 水的密度为1000kg/m^3

m=V*1000=10*4*10^-4*t*1000=4t

由动量定理得:Ft=mv 知道 F=mv/t=4t*10/t=40N

7、解:1)写出核反应方程为

2)求出(一个U 核)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

3)求出一个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ΔE =0.1927×931.5MeV≈180MeV

4)求出lkg 铀中含有的铀核数为N= 个

5)计算lkg 的铀完全裂变可放出的能量,

(06北京)24.(20分)磁流体推进船的动力来源于电流与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图1是在平静海面上某实验船的示意图,磁流体推进器由磁体、电极和矩形通道(简称通道)组成。如图2所示,通道尺寸a =2.0m 、b =0.15m 、c =0.10m 。工作时,在通道内沿z 轴正方向加B =8.0T 的匀强磁场;沿x 轴负方向加匀强电场,使两金属板间的电压U =99.6V ;海水沿y 轴方向流过通道。已知海水的电阻率ρ=0.20Ω m 。

⑴船静止时,求电源接通瞬间推进器对海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

⑵船以v s =5.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若以船为参照物,海水以5.0m/s 的速率涌入进水口,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小于进水口的截面积,在通道内海水速率增加到v d =8.0m/s 。求此时两金属板间的感应电动势U 感;

⑶船行驶时,通道中海水两侧的电压按U ′=U-U 感计算,海水受到电磁力的80%可以转化为对船的推力。当船以v s =5.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时,求海水推力的功率。

06、北京24.(20分)

(1)根据安培力公式,推力F 1=I 1Bb ,其中:I 1=ac b R R U ρ=,

则:N B Uac Bb R U F 8.7961===ρ 对海水推力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向右)(2)6.9B =b V U d =感V

(3)根据欧姆定律,I 2=A b ac b Bv U R U d 600)('=-=ρ

安培推力:F 2 = I 2 B b = 720 N 对船的推力:F = 80% F 2 = 576 N 推力的功率:P =Fv s = 80% F 2 v s =2880W

(2013)24.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

(1)一段横截面积为S ,长为l 的直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 个自由电子,电子质量为e ,该导线通有电流时,假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

(a )求导线中的电流I

(b )将该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电流方向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 ,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 安,导线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大小的总和为F ,推到F 安=F

(2)正方体密闭容器中有大量运动粒子,每个粒子质量为m ,单位体积内粒子数量n 为恒量,为简化问题,我们假定:粒子大小可以忽略,其速率均为v,且与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与器壁碰撞前后瞬间,粒子速度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且速率不变,利用所学力学知识,导出容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f 与m,n,和v 的关系.(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明)

1)a 、nevs t

tshe v t q I =??=?= b 、nevs BL BIL F ==安

BLnesv SLnbev NBev F

=== 则:F F =安 (2)设某侧面面积为S,取单位时间t ?,向该面运动的粒子的总质量为M,粒子对该面的总压力为F

则tnm Sv M

?=61 ① F=fs ②

磁流体推进器

图1

y 金属板 图2

由动量定理得: Mv t F 2=? ③解①②③得:231nmv f =

高考作文之—宏观把握,微观操作

高考作文之————宏观把握,微观操作 高考临近之时,对于高考作文,考生不可能有多大的作为了,只能像踢足球一样把“临门一脚”踢好:宏观把握,微观操作,超常临场发挥,保证不严重失分,尽可能多得分。 一、宏观把握 近几年高考所考的材料作文主要包括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有引导语)和新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没有引导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从2015年开始出现的材料作文,它的一般写法是: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无须提炼升华、引申拓展。如果引申拓展言其他,就常常会导致严重失分——不及格。而新材料作文是2015年以前常写的材料作文,它的一般写法是:提炼升华,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材料入手,还要跳出材料,做适当的引申拓展,即说要从材料的“内容”入手,并根据材料的“含意”来立意行文——这是写作的重点。如果还是就材料谈材料,没有写出作文的普遍意义,就是写得再好,也难以突破45分,一般都在42分以下。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三道作文题考查的上述两种材料作文题型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全國卷只有2016年这一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全国卷有两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全国卷有三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因此,可以预测,今年高考全国卷考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参加全国卷高考的考生是最多的,而从深圳等地每年举行的模拟考试来看,考生考新材料作文的平均得分远远低于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平均得分,因此,考生在高考前努力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法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引——析——联——结”的结构模式展开行文,是新材料作文最简单最稳妥的写法,务必熟练掌握。 1. 引: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引论,略写) 引述或概述材料不可面面俱到、太过详尽,而要简明扼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为提出中心论点铺垫服务,即引述材料和提出中心论点要准确有效地对接起来。引出的中心论点要简洁明确,体现文章的总观点,不可拖泥带水、旗帜不明。 2. 析:分析材料,论证中心论点。(本论,次详写或次略写) 即通过分析上文引述的材料来论证中心论点。这是用作文题材料本身来证明中心论点。 3. 联:联系社会生活,论证中心论点。(本论,详写) (1)这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写得像猪肚一样充实饱满,至少要有两个论证层次,最佳三个论证层次。因此,首先要想好从哪些角度或层面去论证。(2)跳出作文题材料,联系古今中外(尤其是“今”)的社会生活作适当的延伸拓展,以便充分、透彻地论证中心论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联系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一定是与材料非常相似或相反的现象或内容:联系相似的,是用来作类比论证或比喻论证,以突出材料所述的普遍性,告诉读者确实应该这样或不该这样;联系相反的,是用来作正反对比论证,以突出材料所述的正确或错误,告诉读者要不要像材料所述的那样去做。 4. 结: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结论,略写)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开幕式主题发言 ——王志伟教授的发言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中出现的各派经济学家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所引发了一些问题,引起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王志伟教授从对凯恩斯的批判——缺乏微观经济基础谈起,认为宏观经济学一定要有微观基础。 首先综述当前对此问题的三种观点:1将个体经济行为、群体经济行为和总体经济行为和结果看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微观个体经济行为并非完全不同,也并非完全一致,个体在不同总体中的行为也可能有一致性,总体和个体的性质有一致性,群体和个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与马克思与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相接近;2直接将个体经济行为代表或等同于总体经济行为。该观点可称为“个体经济行为—总体经济行为或结果”的模式。这是典型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认为要先研究微观行为才对宏观进行分析。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就代替了对宏观总体经济的分析;3直接的“总体(总量)分析”。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宏观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侧重宏观总量,但并不是完全脱离微观,从平均化和代表性角度进行分析,微观分析痕迹不明显。凯恩斯主义不能彻底解决微观问题。总体(总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直接联系宏观经济状态,反映宏观经济问题的趋势和性质,由此引发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其次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至少要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情况要有基本的一致性;第二,微观经济行为要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第三,宏观经济总量要和微观经济变量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数量联系。 同时对现有国外教科书中存在价值论的矛盾与倒退等问题提出看法,质疑主观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性,效用不可度量。现有文献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阐述如何与宏观经济问题相一致,应该怎样认识“经济人理性”和“理性预期”这类问题。王志伟教授认为理性人假设是重要的,需要关注理性程度问题,理性和知识,市场机制的关系,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及社会理性的关系。完全理性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也不能由此证明基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性行为会自然导致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最好例证。如何将微观个量转换为宏观总量面临的问题:个量如何加总为总量,价格和经济结构在宏观分析中的重要性,微观与宏观的不一致如“储蓄的悖论” “减员增效的宏观悖论”等等。完全竞争的市场分析不可靠,建模和数量分析问题。引用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学习经济学的人提出过非常精到的建议:要想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必须要掌握理论、历史和统计这三样工具。如果将最后一项扩展为数学,也还有理论和历史是必须掌握的。只侧重数学显然是不够的。 总之,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所给出的微观基础,充其量只对说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具有有限的意义。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3会本24班陈世杰 2013102022406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究竟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首先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通过对二者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从古至今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正是因为经济学的逐步发展,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逐步分离,形成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完整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究竟有何区别呢?首先二者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有三点最基本的假设:(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其次二者基本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

宏观把握 微观掌握

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摘要介绍了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并从细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宏观微观化学复习课 化学课的复习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尽量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就是说要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和它所体现的学科能力,以及它在整个学习内容中的位置和作用与整个内容的架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大局,把握知识的脉络。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大,学生往往会遇到2个主要问题:一是记不住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多;二是即使记住了大量的事实与公式,也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一听可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没有建立知识网络,不能灵活存取大脑中的知识。所以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先把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块,再把知识块联结成知识网,以求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避免知识在大脑中杂乱无章地堆放。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 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将你大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和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线条、颜色、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投资、货币需求) 一. 名词解释 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了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实际利率、折旧率,以及资本的相对价格决定了资本的成本。根据新古典模型,如果租赁价格高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投资;如果租赁价格低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负投资。 企业出于各种动机持有产品的存货:平稳生产、避免脱销、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产品储备。 存货的加速模型假设,企业持有的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是成正比的,存货投资的数量取决于产出增长的快慢,存货投资与产出的变动称正比 aY N = N 为存货量,Y 为产量,a 存货占产量的比例 Y a N I ?=?= 存货投资是存货的变动量 二.公式 1.跨期消费 r y y r c c y c y r c y s r c c y s ++=++ ?+-+=????++=-=11))(1()1(21212112221 1 1c 第一期消费 1y 第一期收入 s 储蓄 2c 第二期消费 2y 第二期收入 r 利率 2.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条件 边际替代率)1(r MRS +-=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cYL aWR C += WR 实际财富,a 财富的消费倾向,YL 工作收入;c 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1)1(—Y Y Y P θθ-+= P Y 永久收入;θ权数;1—、Y Y 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5.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a a L AK Q -=1 Q 产量;A 衡量级数水平的参数;a 衡量资本在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参数;K 资本;L 劳动投入量 () a K K L aA MP -=1/ () a K L aA P R -=1// 6.租赁企业单位资本的成本=) (δπ+-e K i P K P 单位资本价格 i 名义利率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δ折旧率 i -e π=r 单位资本的成本=)(δ+r P K 利息成本;价格波动成本;资本折旧成本 7.货币需求函数 ),(r Y PL M d = d M 货币需求 P 价格水平 Y 实际收入 r 利率 ),,(/W r r L P M e b s d π,= s r 预期股票收益 b r 预期债券收益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W 实际财富 8.消费者持有货币量 2/1)2/()2/(r YF N Y ==平均货币持有量 F ;每次去银行的成本 三.经济模型 1.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 ?? ++=-=2112221 1))(1()1(y c y r c y s r c c y s r y y r c c ++=++ 112121 A 点消费者每期消费正好等于每期收入 B 点消费者第一期不消费,储蓄,第二期消费 C 点消费者计划第二期不消费,第二期的收入贷到第一期 预算线斜率为r +11 _ AB 段储蓄;AC 段消费 2.跨期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①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②偏好的非饱和性;离远点越远,代表更好的效用水平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最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 10I Y ——(Ⅰ) Y C βα+=)] ([Y C C =即S I =S I Y +=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 ?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0, T=T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d=Y=T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 10 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 11 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 11 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 β -?- =-- ??=?11T T Y

宏观把握,微观落实,磨练细节,追求卓越(高三)

宏观把握,微观深入 磨练细节,追求卓越 ——谈主观题的应考策略 一、新课标卷主观题的主要特点 二、图文转换,强化过程,提炼方法 【案例分析】42.(16分)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图中山脉是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说出这两个流域的名称及其在图中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一)我们学过的面状地理事物 (二)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思路方法 (三)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的思路方法 (四)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变化的思路方法 【试题精练】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 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 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试题精练】44.(15分)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试题精练】3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资料一:亚洲某区域图(图11)。 资料二: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010年接待 外国游客1570-1580万人次,带来收入5800-6000 亿泰铢。2011年持续4个多月的水灾给泰国南部 地区的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到泰国南部观光 旅游的游客将减少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损失 约为200多亿泰铢。 (1)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3分) 【试题精练】44.(12分)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3分) 【试题拓展】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 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 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宏观把握与微观深入

宏观把握与微观深入 今天我们究竟如何才能高效高质的备好一节课呢?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们是否可以更清晰我们的备课思路,那就是宏观把握微观深入。 一、宏观把握 什么是宏观把握?如何做到宏观把握呢? 宏观把握,就是站在学科的本质,模块的要求,明确通过本学科将来培养学生什么是他们将来能用得上的知识方法,即明确本学科最大的big idea,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划分,形成模块,进而得到中位的big idea。 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学科本质的把握。 那么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呢?数学在中学阶段的的作用是什么呢? 1、在新课标中明确说明数学的本质是: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数学的教育功能是: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3、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文字分析,可以看出数学作用学习其它学科和将来开展研究的工具性和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特价值,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特别是在数学过程中不断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在教学设计如何显性呈现这一过程,成为备课的中心工作。 二、微观深入 什么是微观深入?如何做到微观深入? 微观深入,就是从事实出发,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找寻具体事实的共同点,总结出事实背后的思想方法,从而找到事实与思想方法方法的结合点。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MPS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国在继续实行WPS体系的同时,逐步引进产生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984年至1992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该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MPS体系的部分内容。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论证,通过了这个方案。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体系。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分析和管理部门逐步放弃了MPS体系的有关指标,转而采用SNA体系的有关指标研究经济情况、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相应国家纷纷放弃MPS体系,采用丁SNA体系。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1993年SNA正式出版之后,许多国家根据这套新的国际标准对各自原有的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修订。针对国内外客观情况的变化,我国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99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就是这次修订的最终结果。它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取消了其中的

教材分析——从宏观到微观

教材分析——从宏观到微观 透彻分析教材是有效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下面作者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为例谈淡如何实行教材分析. 一、宏观把握教材 分析教材首先应明确教材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其次,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研究教材正文、例题、习题等具体内容,而且还应将局部的数学内容与整体的数学内容相联系,将一节的数学内容与一章的数学内容、一个学习阶段的数学内容、初中学段的数学内容甚至整个中学学段的数学内容相联系,要整体了解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材内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 明确教材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仔细领会刻画目标要求的动词“了解”“理解”“掌握”“灵活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的真正涵义,使之具体化,切实把握教材重要知识点在《课标》中的要求水准.例如,《课标》对“变量”“函数”的具体要求是:“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解析此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要求,即:(1)通过简单实例,说出变量、常量的意义;(2)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识别变量与常量;(3)能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函数,并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有函数关系;(4)能举出可用函数表示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在本学段学习结束时在认知等水平上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不是当前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更不是学生学习的最高标准. 2.了解教材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将教材内容放在整个数学学科的大框架之中,从宏观上了解它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本节内容中的函数概念,它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的引入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实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很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函数已成为整个数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详解

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 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从对疾病观察研究的差异、到解决问题思路上的区别、再到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哲学文化)的不同,二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但是中医系统下的哲学思维在研究疾病对象时所思考的并不只是从人的角度,还联系到整个宇宙,关注的是人与整个宇宙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我们从这样的“天人合一”、“天人互感”的思想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宏观性的特征,进而从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角度来看又具有生态性的特征。相对于中医,西医则更倾向于将人体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再进行分析研究,甚至将器官组织层层抽离、细化到微观的细胞分子的层面上来,这和中医的“整体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再从西医的理论基础来看,主要是由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等构建起来,并且这些学科都是从更小更细微的角度来对人体和疾病进行精准的描述和研究,对比中医的“宏观性”的特点西医则更倾向于“微观性”,并且从基础学科的研究角度来看也更偏向于“生物性”。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都是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观”,《易》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但是相比与这一“仰”一“俯”,在这里我们需要从更立体更全面的角度来“观”,依据中西医对人体和宇宙的物质性、对不同状态下能量表现特点以及对时间空间定义的不同描述,下面我

们将从物质维、能量维和时空维这三点来进行我们所谓的“观”。 1.物质维 首先从“物质维”的角度来思考。中医无论在辨证论治,还是组方遣药,都是从宏观上来把握,其研究对象是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动态变化的,就如《周易》的“易”的含义一样,中医中很多哲学理念就源自于《周易》,所以和《周易》一样,是在宏观上把人设定在宇宙(自然)这个条件下去观察思考的,人是和宇宙融为一体的,形成一个“生态圈”;并且人也遵循着宇宙的规律,自身也可以形成一种“生态圈”,有循环节律和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中医用药于人体是起“调节”阴阳,纠正偏盛偏衰,其主要目的在于“调节”,;而西医的本质就在于“对抗”疾病,研究对象是疾病(病源),把人当作疾病的载体,不论是模型还是实验,都是将人体看做可拆分的机器去观察思考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抗”,这种“对抗”的思维模式就是比较微观的模式,在西医的分析还原思维驱使下,看到的人就是一个“生物体”,一个个组织器官或者细胞,治疗就是找到病源病因,然后像对待敌人一样要消灭殆尽,而这样往往也会损伤到人体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就像现代的癌症治疗一样。 再比如曼陀罗花在中西方的应用发展,对比一下就能发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文秘专业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

实训作业一:求职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 姓名与学号1 2 3 得分 评分标准分值 1.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的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政策等;30分 2.从微观上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考察人才需求特征、竞争环境等;30分 3.从微&宏观上分析求职环境给自身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并进行评价;30分 4.真诚表露、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详实、字迹工整、字数达标等。10分 即将毕业,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回顾自身的学习历程,您可有感悟——人生就是营销!作为工商管理或相关专业学生的你,正在寻找并满足您的潜在客户——用人单位。 请您利用“第四章市场营销环境”的理论知识,简述你所面临的求职宏观市场环境与微观市场环境,并要求结合环境威胁与机会的分析与评价方法,提出相应的求职对策。 要求:1.课内实训1-3人一小组,作答紧扣理论知识,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2.字数1500字左右、另起一页(A4单面); 3.杜绝雷同、切忌下载。

文秘求职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 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当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文秘专业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感叹它历尽辉煌后面对的困惑与机遇时,不禁深深体会到:要想在新的挑战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了解市场的整体环境,而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输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包括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等。我国相继颁布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和《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等法规政策,制订了秘书职业的工作规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但由于对秘书工作性质等没有做出具体规定,秘书工作中的许多理论问题依然不明确。现实中,国家要求秘书持证上岗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我国推行社会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过十多年,在推行力度、鉴定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尚显薄弱。 (二)经济环境 我国现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各国的经济来往频繁,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及与世界的一体化的进程,这种情况使得秘书工作置于国内外两大环境之中,客观上扩大了工作范围。 (三)科技环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进入了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现代秘书工作和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秘书工作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办公自动化技术已经渗 透到秘书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公文处理、会议组织等等。 (四)文化环境 社会对秘书职业没有有一个科学的、正面的认识和评价,在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中,人们对秘书的认识不清阻碍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受我国“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人只是把秘书工作作为通向仕途的一块跳板,而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来看待,再加上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对秘书的丑化,使得人们对秘书职业认识不清,很多人看不起商务秘书工作,对行政秘书的官吏化嗤之以鼻。 二、微观环境分析 (一)专业特色 文秘是一个单位不可缺少的职务,他的作用在于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相关事宜,是一项繁杂、琐碎有相对要求较高的职业。文秘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广,作为文秘人员,对于时事政治、经济发展、人文生活、科技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注意几年选择) 失业率的计算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70法则的含义及公式:GDP翻一番的年数=70/GDP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用算术平均) 总支出AE=消费C+计划投资及投资I+政府采购G+净出口NX(出口-进口)=Y(Y 为国民收入) 决定消费水平的五个主要变量:当前可支配收入,家庭财产,期望未来收入,价格水平,利率 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变动/课支配收入变动 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 决定投资水平的变量:预期的未来盈利能力,利率,税收,现金流(同决定消费水平的变量一样需要搞清楚投资水平和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投资水平和利率呈现反比例关系)决定净出口水平的因素NX=出口-进口:国家间的相互价格水平(国内物价高者进口多,净出口较低);国家间的相对GDP增长率(增长快者进口多,相对其净出口水平较低);国际间的货币汇率(汇率低者出口多,相对净出口水平较高) 45度线的应用(考点) 乘数效应(投资、消费、政府购买等对GDP增长所产生的超出本身额度的乘数效应) 乘数的计算公式=1/(1-MPC)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简图辨析总需求曲线自身的移动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前者是总需求曲线的整体为位置的变动 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变量:政府政策的变化,家庭和企业预期的变化,外贸变量的变化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LRAS),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以及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量 长期和短期内宏观经济的均衡需要考虑的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需要通过长期总供给曲线 供给冲击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货币的四大职能(高中你学文科的应该知道) 货币的定义:M1,M2,M0 银行的货币创造以及涉及的简单货币乘数 银行的准备金制度(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可能会出准备金计算问题,必须分清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政策,准备金政策 货币数量理论:货币和物价的数量等式:M*V=P*Y 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图,注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线确定的利率水平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政策对实际GDP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图来分析,注意横纵坐标轴的表示意义) 定理:通胀时紧缩货币政策,通缩时扩张的货币政策 总续期-总供给模型中的财政政策(两个解释图)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反比例关系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微观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一共分为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微观中的效用问题)企业提供的产品供给(生产论和成本论),这两样在产品市场得到均衡。而企业要想提供供给就需要在要素市场购买要素,企业转为需求方而消费者则是要素的供给方,这两样又在要素市场寻求均衡。说白了就是一个循环,我提供劳力赚钱买东西,企业卖东西得到钱用来买劳力进行生产。微观大致就说这些,后面还有一般均衡和市场失灵,就是讲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问题。 宏观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行为及后果。主要研究四个方面:就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的研究。 联系嘛:微观是基础,先有的微观再有的宏观。他俩是局部和总体的关系 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许多领域的决策。我们把有些领域归入微观经济学中,而把其他领域归入宏观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选择。微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消费者如何应对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决定收取什么样的价格。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政策问题,如分析减少未成年人吸烟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销售一种新处方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宏观经济学也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分并不是严格且固定不变的。许多经济情况既涉及微观经济也涉及宏观经济的层面。例如,企业投资于新机器和设备的总体水平有助于确定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要了解企业决定购买多少新的机器设备,我们又需要分析单个企业所面临的激励—而这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这从经济学说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在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那里,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不仅研究了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和分配问题,即使是魁奈,也对微观经济学领域内的“纯产品”问题进行过细致的讨论。只是到了后来,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对此,正如我国经济学家樊纲(1997)指出的,“经济学发展史的最初阶段上,理论是十分综合的,但也正因如此,最初阶段的经济学是较为幼稚的;经济学分支的发展,是一种进步;正是这种分工为理论的深入和这深入之后更高级的综合,提供了新的基础。” 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解答: (1)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1100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1100元的贷款本息,剩余1000元用于第二期消费。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r=10%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0—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图20—1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0—2所示。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