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论文

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论文

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论文
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论文

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摘要】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激发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优秀|科学小论文优秀初三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撰写科学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小论文,欢迎借鉴! 科学小论文1 鸡蛋上的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天体的高速运动,小到分子的运动。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现象也蕴含了伟大的物理定理。 鸡蛋,一个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可以用来检验伟大的惯性定理。也许你不会相信,但事实一定会让你信服,首先,拿出一颗熟鸡蛋和一颗生鸡蛋。分别将它们旋转,然后用手轻轻一碰,若鸡蛋停止旋转,则为熟鸡蛋,反之若能继续旋转则为生鸡蛋。也许你会感到不可思议,但只要你熟悉惯性定理,你就可以完全弄明白。原来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就在于生鸡蛋里蛋清为液体,而熟鸡蛋则成为了固体。当它们都旋转时,蛋清也一起运动,当用手碰时,熟内的固体与蛋壳一起会停止运动。而生鸡蛋里的蛋清却不容易受制于人,即使你将其外壳按住。但它的内心仍然充满反叛情绪,我行我素。拿开手时,它还会带动外壳继续旋转,这都是壳内蛋清继续旋转导致的结果。如果不存在惯性定理,也就很难区分出生鸡蛋与熟鸡蛋。所以物理知识对于身边的小事也有很大的益处。 不要以为鸡蛋除了吃和验证惯性定理外,就没有了其它用途。它能坚立起来的物理现象也同样会让你惊讶。也许你根本就不相信,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准一标准,会让所有人信服,坚起鸡蛋还不只一种方法,其中一有一种就是将鸡蛋猛摇动几次,将其较圆的一端当作下面,放在桌面上轻轻扶正,另一种则是将鸡蛋放在没有瓶塞的瓶吐,再准各软木塞和两把刀叉,把刀叉分别插在软木塞的两侧然后放在鸡蛋两侧,便可造成想当高的稳定性。 看似不同的两种方法,其实都用了相同的物理原理降低重 1 0,前者会将蛋黄溢到蛋白部分,使蛋内物质较为均匀,从而使重心降低,而后者整体的结构都会使重心降低,从而提高了其稳定性能,让其稳当地坚立。生活中许多高楼大厦水坝的修建都将其底部修得牢固和宽大,不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体的重心,提高了稳定性吗? 还有鸡蛋的耐压现象,将其紧握,却不能将其压碎,用的是物理学中减少压强的方法,将压力分散到壳各个部位,增大其受力面积,减少压强,降低危害。 不要忽视身边的小的事物,也许它就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需要我们怀着好奇的心去观察,用足够的耐心去挖掘。 科学小论文2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常煮鸡蛋给我吃,在吃鸡蛋前,奶奶总是把鸡蛋先放入凉水中浸一会儿,再让我剥着吃。

让孩子学会倾听

教孩子学会倾听 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什么?我静静地思索着,长久以来的困惑在头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孩子们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问了,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境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有时甚至垂头丧气地根本顾不了听讲;当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时,有的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有时当老师说:“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 其实,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事实上,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也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教师倾听,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

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因此,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同时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这是他们年龄的特点。即使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认真倾听20分钟左右,要他们保持一节课都专注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说真是太难了。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乐于倾听。 (1)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例如“猫捉老鼠”——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邮递员传信”——让学生通过传达一句话,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教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针对“三层次”的实验内容: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分别设计了“问题引领互动式”、“任务导向参与式”、“专题研讨探究式”三种实验教学方法模型,该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三层次”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探索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三自主”)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2]。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其他近化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在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构建了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即: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形成了“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时间多数高校是在大学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低年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题组把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为基础规范性实验,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训练、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实验能力的过程;第三层次为研究探索性实验,是拓展思路、提高科研素质、培育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 课题组以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为目标,围绕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的内容,探索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基础规范性实验采用“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意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侧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能力;研究探索性实验采用“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以科研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论文 doc

浅谈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论文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中学生化学论文范文

中学生化学论文范文 一、科学讲解,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二、适当练习,帮助学生精挑细选 教师讲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要讲,还要让学生练习,讲练结合才能够更好 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教师刚刚讲过课堂教学重点的时候,教 师就应该随着给学生设置一个相应地练习,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讲过就能够掌握相应地知识。练习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检验了。如果 学生能够很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学生一定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反之,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相关的知识。 三、点拨引导,引领学生思考方向 教师的引导应该出现在学生感到困惑或没有思路的时候。面对一个高中化学问题,如果学生很顺利地解答出来了,那么,教师的引 导当然是画蛇添足,还无必要;但是如果学生面对问题凝思苦想去不 得思路,教师则要适时出现,引导和点拨学生,帮助学生寻找问题 的突破口。教师的点拨有时可能就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但是却可 以给学生“引路”,让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思考的导火索。 例如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时候,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了解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研究物质性质 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明白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为了突出 重难点,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钠的化学性质,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并正确地 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相应 地点拨,让学生去思考:“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很 容易切开吗?金属钠的新切面有无光泽?放置一会呢?这些说明金属钠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为隔绝与空气接触,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那么,保存在水里行不行?”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地了解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指:在生活中家长以自己的主观思维和见解,经过言传和实践生活体验,以达到对儿童教育和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心理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以后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奠基作用。但是现实却不如人意,特别是父母亲本身的文化素质、自身涵养相对低时,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时父母亲对孩子的负影响便成了孩子成长的阻力。 一、然而当前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误区。 (一)对孩子过分溺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随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上升为小皇帝、小公主。由此造成了父母亲,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过分宠爱,或者说是溺爱。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儿童过分溺爱,只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溺爱的后果便是孩子自私、冷漠、唯我独尊,且叛逆的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过多的庇护,会使这些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他们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便会无所适从,甚至会自卑而走向极端。而不能做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勇于挑战困难的人。且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儿童,一般性格较为冲动,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而且攻击性高,对成人易出现严重的反抗情绪。这种对孩子仅仅有家长自以为是的“爱的情感”并不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 (二)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指责和谩骂,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较 家长不能把孩子仅仅当做自己监护的对象,动辄撕碎儿童的尊严,刺伤儿童心灵。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长期的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指责和谩骂,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较,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自信心,心理扭曲等不好的影响。甚至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动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生活。 (三)父母亲本身的素质低,不能以身作则且与孩子又缺乏心灵上的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是儿童最直接、最经常、最持久的榜样,结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父母的举止,对于儿童的各种影响自然会在儿童的心中留下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痕迹,而子女又总是在生活中以父母作为榜样进行无意识的学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

大学物理化学(上)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一个学期就这样马上就过去了,我们对物理化学这门课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抽象,物化不像无机化学,每一个反应都能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真实的反映出来,物化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虽然高中时就学过物理,进入大学时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但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对于物理化学一学是真直都存在恐惧心理的。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所以对物化的学习,需要靠理解,领悟,不过,认真的记住每一个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先总结一下物化的学习心得: 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等千方百计领悟其物理意义,甚至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认真听讲:要抓住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知识,了解物化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思考老师是怎样理解书本中内容的,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松懈。三、勤于总结:物理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内容零散复杂,但是知识前后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四、善于联系实际: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学习,还需要关注、联系生活中得事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为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能够很便利的运用知识解决所有题目,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但现在发现,学习的目的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当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不但学会解决联系题目,重要是懂得怎样把这些知识是运用到生活中或与生活联系。 在这门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部分的知识,在热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掌握了几个状态函数的求解方法。尔后,我们还学习了溶液中普遍存在的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相平衡这张内容中我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相图,包括二组分、三组分以及多组分的相图及其应用。在化学平衡中我们掌握了温度、压力以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热力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子、分子配分函数以及用这些知识求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值。 以下就是我对物理化学的公式与使用条件的一些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对理想气体是万能公式,怎么用都没错。 2.范德华方程

科学小论文600字

科学小论文600字 篇一:科学小论文600字 星期天早上,我打开冰箱拿鸡蛋,准备煎一个荷包蛋。我猛地一拉,发现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说:“你自己做个实验就明白了。是这样做的……” 我为了探个究竟,照爸爸说的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拿了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让我惊讶的是,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我想如果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我就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哎!让我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还是一样。我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我又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仔细思考:这蛋是不是都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这想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后来,我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想法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经过做这个实验,我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争取弄懂的好习惯。 篇二:科学小论文600字 去年年底快过节时,妈妈给我买来了一个水仙花的球茎,我高兴极了,我按妈妈说的把它放进了盆子里,然后倒进干净的水,并在盆子里放了几颗小鹅卵石。 我每隔三四天换一次水,妈妈说春节就能开花,还说花特别香。过了几天,水仙抽芽了,很像葱苗。大概一个月后,碧绿的叶片中探出几棵花苞。 春节快到了,那几个花苞还是没有开,它也许不知道我看花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春节过了,它不但没开花,而且花苞枯萎了。妈妈告诉我,它已死了,再也救不活了。我伤心极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它死亡的原因。于是,我去电脑上查找资料,原来,水仙花的生长要求有阳光,适宜温为12摄氏度——16摄氏度,如果水温太低,那水仙花就只长叶子不开花,甚至死亡。那段时间,正值南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我们这里的气温降至0摄氏度,一连十几天的低温,我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来保护花苞,导致了水仙花的死亡。它就这样因为我的失误,被冻死了,我后悔末及。 我明白了,养水仙花也需要学问呀!养水仙虽然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但是为使水仙生长健壮,白天应拿到阳台晒太阳。如果想推迟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温的办法,不可

浅谈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地培养

浅谈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总论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倾听习惯黄金时刻趣味性家园配合 提要:一、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1、开展晨谈活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2、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黄金时刻”。 4、正确对待幼儿的“抢嘴”现象。 (二)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1、提出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2、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运用赏识的方式鼓励幼儿倾听。 (三)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保证。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我们大班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倾听这方面的习惯上养成得还不够好,表现出:有插话的,有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等等。这些现象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好的倾习惯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倾听习惯的习得将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其语言理解能力。”孩子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其学习和语言发展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孩子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是对自己的一种学习和提高。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而倾听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与生活中,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倾听”的习惯的训练、培养。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看来,注重对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那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呢? 一、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学科发展概述 (东北大学) 摘要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起作用等; 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如人工肥料的生产; 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氧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有关,且发展历史悠久,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表面化学化工工业其他学科发展概述 一、表面化学简介 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 是在胶体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物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将气- 固、气-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表面化学, 而在固- 液、液-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界面化学。但也有些学者将所有的界面过程化学问题都称作表面化学或界面化学, 并不是分得很严格。可以说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在与表面化学有关的问题, 如: 水珠滴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就会自动铺展; 但如果水珠滴在荷叶上, 情况则完全相反, 此种现象都与表面化性质有关。 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 如: 电器及通讯器材学科、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及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它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石油的开采、油漆涂料的生产、各种轻化工、日用化学品的制造、信息材料的制造、采矿中的浮选、环境污染

的处理与防治。同时, 食品、纺织、军工、体育用品、农药、建材等众多领域都与胶体和表面化学有关。因此, 可以夸张地说, 表面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表面化学的重要性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如果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的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通常将气一液、气一固界面现象称为表面现象。表面化学是研究表面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表面的形成、表面组成结构和表面上进行的吸附、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能力等。 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工艺过程同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分子同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化学家对哈伯一博施(Haber Bosch)过程的透彻研究促进了合成氨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环保方面,人们对一氧化碳在金属表面氧化过程的研究促进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制,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对氟氯烃以催化方式破坏臭氧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在微电子领域,人们不仅用化学气象沉积法生成了大量的很薄的半导体,而且对半导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人研究,为开发新的高效半导体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工业生产领域,纺织、造纸、矿山都离不开高效工业表面活性剂,就连实现强化采掘石油也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有效地降低岩芯与石油混合物之间的表面张力以及粘度。在能源行业,水在半导体表面光解制氢的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利用水中氢资源开辟途径;人们正试图找到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以使车用氢气燃料电池替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理化教研组小课题论文 化学作业的批改 研究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事实上~作业批改辅导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教师既要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要适时地优化作业的批改辅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该如何优化我们的作业批改~并通过作业批改强化教师的辅导意识与能力。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一两天~多为三四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所以怎样较高效的批改作业是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段与措施: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5-8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在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互相启发~取人

描写初中化学小论文

描写初中化学小论文 导语: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客观存在事物知识的系统描述,小编整理了描写初中化学小论文,欢迎阅读!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时代的需求,将初中生培养成为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型人才。在这种状态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便应然而生,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这种全新的化学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够为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革新带来全新的支撑。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研究 “学案导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来制定出有效的评价、交流导学方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案)。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每一名初中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时候拥有较为明确的学习方向与学习计划。同时,它不仅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种学时的创造者。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现阶段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展开研究。 一、“学案导学”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思路 对于初中化学而言,一份成功的“导学学案”不仅包括对本章节的学习目标设立、学习 “随堂例题”、手段与策略设计,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引来卓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学检测”、 “课后巩固”、“课后小结”等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学案的模式与格式的非常多元化的,化学教师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侧重点等内容来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完成一份完美的化学学案。 二、初中化学课程中“导学教案”设计的步骤 在新课改下的化学学案教学当中,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支撑,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更是要针对教学实际来设计出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学案。 1.通过设计课前预习互动来确定新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初中教师在进行学案编写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结合学案来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能够做到带着问题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推进。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通过设置以下问题来展开预习:“请问你觉得这节课应该从哪个角度来掌握期间涉及的问题”、“课本上所列式的实验方案一:磷的燃烧与实验方案二中硫酸铜与铁的反应现象,最终结果是为了解决那些问题?实验方案三中提到的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与方案四中镁带燃烧的结果与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除了书本上提出的几种情况外,你还能列举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化学变化与化学应用吗?”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便可以充分的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推进,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可以给与一定的奖励、而对于一些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也不要过于责怪,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完成本课程的知识点学习。 2.利用小组间的相互提问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自然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想提问来为对方进行评价。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论文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丽克孜 内容摘要:通过对学生课堂倾听现状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1、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2、改革滞后的课堂教学。3、怎样使课堂活起来。采取的措施: 建立民主、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创设情境,乐 于倾听;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评价,鼓励倾 听;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倾听现状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小学生课堂学习中捕捉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开始议论对错;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低段课堂上屡见不鲜,纠其

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多么的重要。 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思索,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落实有效倾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最终学会如何倾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在当今课堂,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一种倾向: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嘴巴不停地喊:“我来,我来……”。老师刚提出作业要求,有几个同学又问,老师刚纠正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如何改变现状,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能够反应学生是否倾听。课堂上,我们对听的姿势要给予认真指导。如:听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注视对方,手不做其他小动作,嘴巴不发出声音,以示尊重。倾听中,若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致以微笑或点头或给一个眼神等非语言信息以示自己在听。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或做一个苦脸或在白纸记符号。 2、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 钱理群教授说“倾听的心态与方法,首先要求并培养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不同声音的博大情怀。”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践 III-论文篇

It is smarter to say because than to accept randomness.
——《the black swan》by N. N. Taleb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践》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Chemistry
(B150303110)
第三部分 文献调研、论文开题与撰写
何荣桓
东北大学理学院 化学系
创意源于热爱
创意源于热爱
目录
§1. 文献调研与评述 §2. 实验方案的设计 §3. 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 §4. 撰写报告/论文
本课件教学案例来自东北大学理学院何荣桓课 题组,为此感谢历届同学在提供教学素材方面 的贡献,正是同学的成长历程,为我积累了教 学的经验。
1

Four golden lessons
Scientist, Steven Weinberg, Advice to students at the start of their scientific careers.
Nature, 426 (2003),389. https://www.doczj.com/doc/0110317002.html,/nature …the physics literature seemed to me a vast, unexplored ocean, every part of which I had to chart before beginning any research of my own.
Four golden lessons
How could I do anything without knowing everything that had already been done? Fortunately, in my first year of graduate school, I had the good luck to fall into the hands of senior physicists who insisted, over my anxious objections, that I must start doing research, and pick up what I needed to know as I went along. To my surprise, I found that this works. I managed to get a quick PhD — though when I got it I knew almost nothing about physics. But I did learn one big thing: that no one knows everything, and you don’t have to.
Four golden lessons
While you are swimming and not sinking you should aim for rough water. … My advice is to go for the messes — that’s where the action is.
When I was teaching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late 1960s, a student told me that he wanted to go into general relativity rather than the area I was working on, elementary particle physics, because the principles of the former were well known, while the latter seemed like a mess to him. It struck me that he had just given a perfectly good reason for doing the opposite. Particle physics was an area where creative work could still be done. It really was a mess in the 1960s, but since that time the work of man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hysicists has been able to sort it out, and put everything (well, almost everything) together in a beautiful theory known as the standard model.
Four golden lessons
My third piece of advice is probably the hardest to take. It is to forgive yourself for wasting time…As you will never be sure which are the right problems to work on, most of the time that you spend in the laboratory or at your desk will be wasted. If you want to be creative, then you will have to get used to spending most of your time not being creative, to being becalmed on the ocea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our golden lessons
Finally,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or at a minimum the history of your own branch of science. The lea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history may actually be of some use to you in your own scientific work. More importantly,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an make your work seem more worthwhile to you. …But you can get great satisfaction by recognizing that your work in science is a part of history.
Steven Weinberg is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Texas 78712, USA.
第一章 文献调研与评述
2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以下是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1——克隆 在大陆译为“无性繁殖”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或群殖。中文也有更加确切的词表达克隆,“无性繁殖”、“无性系化”以及“纯系化”。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

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克隆羊多利也是克隆的产物。关于克隆的设想,中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当然是神话,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孙悟空能迅速的克隆自己。从理论上讲,猴子毛含有的蛋白质是指导该部分毛发合成的DNA的部分表达(与其内含子和外显子有关),可以进行逆转录,也就是可以克隆,但是事实上,咱们的技术没有先进到这样的地步。 另外一种克隆方法是提取两个或多个人的基因细胞进行组合形成胚胎,出生后的克隆人将有提供基因的几个人的特征. 由于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所以它并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原理而发明的技术。 基本过程 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这种以单细胞培养出来的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